教育培训 > 现在的孩子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哪些问题?

现在的孩子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哪些问题?

2020-09-12 13:34阅读(70)

现在的孩子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家庭教育是孩子一生的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1.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2.父母在孩子教育

1

家庭教育是孩子一生的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1.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2.父母在孩子教育中起到榜样的作用,父母没有以身作则造成的影响3.孩子成长中,父母没有陪伴,陪伴是最好的教育,特别是父亲的陪伴,父亲决定孩子的高度4.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配合度不够5.父母功利心强,从幼儿园开始各种兴趣班,影响孩子正常成长

2

孩子刚上小学,身边同龄人关注最多的话题基本就是教育。关于现在的孩子家庭教育问题,我想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过度启蒙 过度关注 过度自信

人们都说现在的孩子都是人精。从一出生落地的种种表现就会被人们说成是天资聪颖、反应快、机灵。几乎家家孩子就没有笨的。加上三家(双方老人、父母)人的宠爱于一身,导致每个家庭对自己孩子的评价主观性太强,认可度过高。都觉得自己家的孩子最有灵气。基于对自家孩子潜能的过度自信,导致家庭过度启蒙、过度关注孩子的早教。扛着“科学育儿”的幌子,给孩子报各种早教班、启蒙班、潜能开发班。投入经费非常可观。甚至越是只玩不学的,越科学,越跟风。家长落了个心安理得,因为他们自认为在教育上舍得投入,起步早,孩子潜力无限。当然,这也跟当前社会大气候大环境有关。

习惯养成倍受重视,但身教重于言教的示范远远不够

当前,全新的教育理念比如赏识教育、快乐教育等等以及各种心灵鸡汤的灌输,家长们不再单一地只盯着学习成绩,更重视孩子的习惯养成。就拿全国上下掀起的阅读热潮一样,都在探讨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现在的家长比以往任何一个年代都重视,这本是好事。但流于形式的居多。下载各种APP软件、听的、读的、学的、甚至打卡晒图以达到21天养成好习惯的目标。各种绘本、推荐书目的争相购买,不管多贵家长都舍得花钱。认为这样就是给孩子提供了阅读的好环境和条件,这样就能让孩子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但家长自己整日捧着手机不读书。真正能拿起书本和孩子一起读,或是有读书氛围的家庭其实并不多。都知道督促孩子见了生人要问好,试问,有几个父母能做到进门,主动跟自己的孩子也打个招呼,问声好的?

关注潜能开发的多,注重孩子生活技能训练的少

现在的家长养活了市场上的各种兴趣特长班和培训机构。抛开教育体制的现状,还是暴露出家长们在教育上的关注点集中在孩子学习力、潜能开发方面。关于家务劳动技能、理财能力、接地气的每周参与家庭大扫除、管理和支配压岁钱、过节是否给父母、长辈准备礼物?这些涉及今后生存、人际交际、挫折教育的训练还是相对比较少。所以培养出来的孩子,眼高手低,见识广,但就是不接地气,一涉及生活就感觉什么都做不了。

感谢提问者。您的这个问题,反而促成我的思考!谢谢!

我是“亦师亦母非专非家”,希望和孩子共同成长,让教育不仅培养他,也能成就我。

3

对孩子教育的天敌是溺爱!

01

“我妈太抠门了,我怎么摊上这妈呢?”

表弟来向我借钱,数落着他母亲,他还不知道,一秒钟前,我刚接到姑妈去世的消息。

而姑妈去世的罪魁祸首,就是面前这个,22岁的亲生儿子。

我悲愤难忍,眼泪决堤而下,一个耳光甩过去:“下辈子,你千万别做她儿子……”

表弟是姑妈的独生子,在32岁的时候才生了他,从小当太阳捧着,宠溺的没有原则。

一次表弟跟同学打架,姑妈听信一面之词,就跑学校把那同学拉教室外,狠狠教训一顿,被老师看见,她又跟老师哭诉……,结果是,表弟此后成为同学们不愿搭理的小霸王。

在家里,表弟想吃什么,如果没有满足,就发脾气摔碗筷,姑妈总是一边苦笑一边满足他,期待表弟长大能懂事。

如果把人比做树,弯曲的小树,长大后就能直吗?

就在他来找我之前,他回家跟姑妈要钱,没有得到满足,一边辱骂姑妈,一边把家里桌椅砸翻。他走后没多久,姑妈突发脑溢血瘫倒在门口,被人发现时,嘴角流出的血已干。

而这个间接的杀人凶手,却还在抱怨母亲,不知姑妈泉下有知,会不会后悔从小对他的溺爱。

龙应台说:“父母的有效期只有十年。”

十岁以前,是塑造孩子性格与价值观最好时期,这个时期孩子模仿性强,能感知你的态度,你越后退,他越放肆。

这时,对孩子无原则放纵,不是爱的体现,而是对孩子最大的粗暴,把原本可以独立生活的孩子,养成了寄生虫。

02

鲁迅说:“教育孩子有两个错误,一是任其跋扈,一是终日冷遇或呵诉。”

不同的家庭,同样的惨剧,发生在另一母亲身上。

12月2日,湖南沅江市12岁少年吴某,因为不满母亲打骂,用刀将母亲捅死。面对警察,他依然冷静:“我杀的是我妈妈,又没杀别人。”

他的冷静让人寒毛直竖,是无知者无畏,还是因为长期缺乏母爱,被忽视导致的精神畸形?

可怜的母亲,12年前为他鬼门关走一遭,12年后,还是死在儿子手里。

这个让大家唾弃的少年,是如何丧失人性的呢?

吴某儿童时期,父母外出打工,一直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由于缺乏家庭教育,养成了很多坏习惯,如抽烟、偷钱、逃课……

等母亲看到他身上的恶习,想要教育他时,却又采用了粗暴的打骂,而这时的打骂,对青春期的孩子,只能引起更大的叛逆,最终把自己和孩子都送上了绝路。

面对惨剧,父亲的态度也很奇葩。

孩子明显有病,他不考虑孩子精神的治疗,却希望孩子,能回到学校继续读书,如此的推卸行为,引起家长们的深深担忧。

这样暴力的孩子,谁敢放心让他,跟自己孩子一起玩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儿童时期教育的缺位,很难在后期弥补,孩子思想上的阴影,有时,会跟随孩子一辈子。

父母不只是养育孩子,更需教育孩子,身体重要,精神更重要。

03

懂得感恩的孩子,才是未来的希望。

有一次,去学校开家长会,老师问:“养儿防老,这句话对不对?”

很多家长摇摇头说:“只要孩子学习好就行,我们能赚钱,不用他们养。”

老师告诫大家,这样的思想要不得,我们可以有养活自己的经济能力,但更需培养孩子的感恩精神,让孩子懂得返哺之道。

有感恩精神的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上,都更有责任心,与积极上进的动力。

老师举例自己的两个孩子,从小就告诉他们:“孩子,我的老年生活,就靠你们了。”

两个孩子从小就知道体贴父母,工作后的第一份收入,都会给父母买礼物。因为有一份责任心,两个孩子工作都很努力,她儿子在她五十岁生日时,送给她一套房子,让她安度晚年。

直面社会,很多孩子,是需要家长给他买房的吧?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不求回报的,但得让孩子学会感恩。因为,懂得感恩的人,会心怀他人,做事有责任心,在生活和事业上,都能赢得自己的一片天。

04

在把孩子养成白眼狼的事例上,不得不说,父母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

那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1、陪伴孩子

陪伴孩子,不是简单的在孩子身边,而是要多观察他的变化,多跟孩子交流,帮他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三岁孩子在物质上,得不到满足时,顶多哭闹打滚,而他耍情绪时,就是最好的教育时机。

2、让孩子远离手机

很多家长抱怨,孩子沉迷手机影响学习,而孩子对手机的依赖,却正是家长的行为。

把时间拉到孩子的童年,孩子想让你陪他玩耍时,那个扔给他手机,让他看动画片的人,不正是你吗?

3、以身作则

家长是孩子的镜子,想要孩子学习,只需自己爱学习,想要孩子孝顺,只需自己先孝顺。

台湾作家黄淑文说:只要活出你自己要给孩子的典范,孩子自然会成长为他所看见的人。

05

在孩子的成长中,家长要跟上步伐。

不只一次听朋友说过,去学校开家长会时,走错教室,孩子已升入高年级,可走进的却是低年级的教室。

而这样的家长,无一例外都比较忙,没有时间陪孩子,不觉间,孩子已经长大,而自己,记忆还停留孩子小时候。

同样,当孩子进入青春期,你却用对待儿童的方式教育他,孩子感受到的是你对他的冷漠。

每个孩子都是折翼的天使,当他下定决心来到你身边,是因为相信你是最爱他的。只是我们,往往在他们最需要的时候,用错误的方式去对待他们。

你以为,给了他食物,孩子就会长大,殊不知,无原则的物质给予,会滋养出自私性格,而不懂感恩的孩子,会让你有个凄惨的晚年。

你期望,让他上学,就能知书达理,殊不知,缺乏家庭关爱的孩子,容易产生自卑情绪,如果心理问题不能及时疏通,就会伤人或伤己。

每个孩子的变坏,都是家庭不能承受之痛。所以,当他出生那刻起,请好好爱他,陪伴他,教育他。

因为,他是你生命的延续,也是你下半生的希望,更是祖国的未来。

4

小时候去同学家玩,她家铺着地板,买了架钢琴。我被那神奇的琴键吸引了,一个一个地敲出了悦耳的音符,同学见状示意我让开,坐在钢琴前,看着乐谱,一首首弹给我听她学会的乐曲,阳光照在她身上,她嘴角含笑。那一幕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回去我跟父母说,我也想学钢琴,他们摇摇头,家里太小了,放不下,而且你这孩子一定是三分钟热度。


学钢琴确实又贵又耗费心思和时间,连自己偷偷学都没有门路。然而这小小的梦想在心里却一搁搁了二十年。上了大学后,是师范院校,我还特意和音乐班的人套近乎,去蹭他们的琴房,交家教费给他们,让他们教我乐理,借我弹琴。可惜年纪大了,也来不及了,学业压力更重了,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我,再一次搁浅了。


每每和父母聊起这桩事,他们都满不在乎地说,没学就没学咯,学了有什么用,你也不会去走这条路,又不能当饭吃,你现在不也挺好的吗?


不能赚钱,不能考上好学校,不能产生实际的效益的事情,在父母眼里看来就是不值得投资的,说穿了还是经济能力和意识跟不上,无论条件是不是变好了,都还是小农思想。“女孩念书有什么用,还不如帮家里干农活”,在新的时代依然以变体的形式存在着。


而兴趣爱好,会极大地健全我们的人格,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在漫漫长的人生中,拓宽我们的视野,提高我们的品味,这一点,在所谓的素质教育里,只是蜻蜓点水地划过了。我在省会大城市长大,尚且如此,农村的教育更是不敢想。


后来我遇到了遇到来自四五线城市的学霸,人生的里程碑巅峰似乎就是高考了,进入了大学之后的他们的人生开始陷入一片迷茫。没有老师和考试压制,他们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了,即使磕磕绊绊毕业后找到一份朝九晚六的工作,也依然很尴尬,没有兴趣爱好,没有丰富的世界观,只知道按部就班地相亲,结婚,生子,浑浑噩噩,三十而立的时候痛苦于职场的瓶颈停滞不前。我问他,你有什么想从事一生的事业吗?他们大多回答不上来,他们连自己喜欢什么,都没有深入地挖掘过,从小到大。


近些年,对于家庭教育的探讨,我们越来越痛心疾首地询问这个社会:为什么当父母不需要考试?无论什么样的人,自己的生活,工作,思想没有稳定,生了个孩子仿佛就突然变成一个无可争议的成人了?第一次当父母,确实不可能都做到十分完美,但是孩子也是第一次做孩子呀,他们怎么能招架得住洪水猛兽般的原生家庭的伤害和缺陷?


一些黄赌毒,素质低下,在公众场合让孩子大小便,或者带着孩子逃票和损害公物之类的父母,我在这里就不讨论了,他们连一个文明社会的普通公民都称不上,再谈论父母职责缺失,也未免太高看他们。社会腰部阶层的受过正规教育,有着小康的生活,自以为自己是优秀的家长的一群人,他们盲目和错位的关爱,才更值得探讨,好在他们还稍微听得进去一些道理,接受得了一些分歧,也许他们已经做得很好,但是时代变了,旧的游戏规则,已经不适用了。

5

谢谢邀请!

1,现在的孩子家庭教育方面,更加开放了,同时也是文化危机。现代家庭教育大部分不再重视传统文化,减少了对书本教育的认可,孩子在塑造人格,养成品性的时期,往往由旅行,户外形式所替代了!家长习惯用看世界的方式去给孩子输入生活馆,价值观!

2,家庭教育可以更加重视孩子的阅读教育,阅读教育是很多家庭教育孩子所忽略的一件事情。因为大人的忙碌,或者隔代养育导致孩子错失了最佳阅读时间以及许多可以积累阅读的机会。

孩子积累很深的阅读经验,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有好处!阅读教育势在必行!

3,家庭教育缺少了父母的陪伴,隔代教育忽视了独立性,孩子的教养方式不够完整,孩子缺乏安全感,依赖性强,依赖父母,依赖电子产品!很早接触了成人世界里的一些概念,对孩子思维萌发是一个挑战!

4,现代家庭教育多了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但是少了约束感,爷爷奶奶的观念和爸爸妈妈的观念有一些需要糅合的地方!

6

家庭教育之一:如何养成儿童的学习习惯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346000548d8cf9ef575\

7

社会在改变,教育方式也在变化,但现在不管农村还是城市孩子都是有老人带,这是一种现象、也是现实,但老人的思想、理念并不能和现在的家庭教育完全融合。

家长应为工作无法更多的时间照顾孩子,变把孩子的希望寄托在各种的补习、辅导课上,让孩子无喘息之力,其实我我想说的是好的教育都不及陪伴。

家庭教育中应加强孩子习惯培养 ,习惯要从小时候开始培养,儿童时期养成好习惯特别重要。儿童可塑性大,模仿强,既容易养成好习惯,也容易养成坏习惯。坏习惯一但形成,就很难改变。有些坏习惯,有的家长把孩子的坏习惯不当回事,不加注意。有的家长对孩子太过溺爱、听之任之,不肯多下功夫管教,耽误了孩子,后悔了自己。

孩子的一些行为家长应培养和以身作则, 对孩子要行为习惯的培养,也要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的培养,在家庭教育中的养成教育内容是十分广泛的,比如,培养文明礼貌的习惯、生活讲秩序的习惯、孝敬父母的习惯、劳动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等等。


要有足够的耐心,教育引导孩子养成良好习惯 每位家长都望子成龙,但操之过急是不会达到预期目的的。良好习惯是经过多次反复逐渐形成的,不能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面对孩子的不良习惯要冷静处理,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采取循序渐进、耐心指导的方法,一步一步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多用正面教育,慎用责罚” 要多给孩子鼓励和赞扬,少责骂和殴打,但是过于严格或是过于宽容都不适合孩子发展。 家长的日常行为习惯对孩子具有示范作用 孩子是家长的影子,家长的某些习惯可以在他们孩子的身上也能找到。

我们也要借鉴国内、国外一些先进的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良好的家教传统,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把子女培养成自尊、自立、自爱、互助、的新时代接班人。

8

下面,根据我多年的教育教学经历,结合自己教育孩子的一些思考,尝试着回答一下您的这个问题,说的不一定正确,仅供参考吧!

关于孩子的家庭教育问题,倍受家长们关注。怎样的家庭教育更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我认为,作为家长应关注以下三个方面:

家长以身作则的榜样作用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氛围和家长的言谈举止时刻影响着孩子,孩子的效仿能力很强,因此,家长应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行为示范,给孩子作榜样。家长在家里的闲暇时间,尽可能做有意义的事情,切忌用看电视、摆弄手机、看电脑来打发时间,可以带着孩子一起看书。记得我家孩子小的时候,主要由我陪伴,他爸爸单位事情多,经常加班,我那时是看了很多小说,喜欢看外国名著。每天晚上,和孩子一人一个房间,让孩子独立学习,门都不关严,目的既互不干扰,有事儿说话,互相都能听到。我们俩都经常偷偷看对方在干什么,我发现孩子的专注度很高,几乎每次偷看都在认真完成作业或看书。孩子偷看我时,看到我也在看书,就悄悄回到自己房间继续学习。在孩子到外面读高中之前,几乎每晚都是如此情形,我从没坐在他身边陪过他学习,都是独立完成作业。

重学习形式轻学习效果

家长往往都有这样想,决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都舍得花费很多时间和钱,给孩子报名参加各种特长补习班。孩子爱玩是天性,能通过玩各种游戏强健身体、开发智力、培养协作精神、锻炼基本的为人处事能力。有些家长在孩子的学前阶段,就把本该属于孩子自由成长的时间都无情地占用,还美其名曰这是对孩子成长负责。有些家长给孩子报的特长班,往往是家长喜欢的,以为孩子也会喜欢,花费很多钱,孩子没有天赋,结果草草了事。因此,孩子的特长培养要符合孩子自身条件,争取找准与孩子的天赋有契合点的,成就孩子

家长过盯着孩子的分数

孩子从上小学开始就会经历各种考试,现在虽说不让排名,但家长都关注自己孩子的成绩是多少分。经常听到家长这样说自己的孩子,“你就差几分如何如何。”“再多得几分就能够怎样怎样。”“你和谁谁比就差几分。”上述之类的话,每次考试后,有些家长在孩子耳边无数次的重复,这样的效果可想而知。我认为,上述列举的语言表达是最不可取的。每次考试的分数是一把尺子,老师和学生都要用它来检验学生的每一学科、每一阶段知识掌握的状态,熟练应用的程度如何。如果没能够得满分,说明知识没有完全掌握,或者熟练应用程度欠缺,再或者学生粗心大意书写失误。每次考试后,家长应帮助孩子分析丢分的的原因,找准失利之处,找到正确答案,告诉孩子“相信你,一定能够改正这些错误,下一次不会再有同类失利的地方。”每次考试,如果家长做到帮助孩子查找不足,及时改正,相信孩子定会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不断地战胜自己,成绩会一次比一次进步。

——结束语,良好的家庭教育使人受益终生。父母要负责任地承担起家庭教育这个最基础的教育任务,努力为孩子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父母要做到互相尊重,以身作则,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和实施家庭教育的能力,与孩子共同成长。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见解。限于认知的程度,只能回答至此。祝您好运!



9

感谢邀请!那我就说说在我看来目前家庭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吧。

父母投入不足

现在人们的工作压力普遍较大,带孩子的事情很多都是交给自己的父母,有些人甚至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送回到老人身边。先不说老人在育儿理论和方法上的问题,再好的隔代教育也无法替代父母的角色。对孩子而言,缺乏父母的陪伴是一件沮丧的事情,缺乏安全感,性格古怪等等问题都可能产生;对于父母而言,错过了人生最美好的经历,也缺乏对孩子的足够了解和有效影响。


过度保护

孩子是每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父母和老人都小心翼翼,生怕孩子在成长中有什么闪失,对孩子呵护有加,但凡是有危险,可能对孩子造成伤害的事情都替孩子排除在外。对于孩子的探索和好奇也是阻挠重重,生怕他们犯错,更怕他们有危险,于是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顺风顺水,没有经历过危险,没有经历过挫折,没有经历过伤害,虽然看似好事,但实际上也让孩子成为了娇生惯养的花朵,没有了面对伤痛的勇气,也失去了勇敢探索的动力。


教育前压,功利心重

这一点在中产阶级身上体现得尤其明显,想让孩子向上一步,更害怕孩子出现阶层滑落,所以几乎从一出生就在教育上疯狂投入,各类软硬件的投入不计成本,从幼儿园开始各种兴趣班不断,我们在北京一所一般的私立幼儿园就读,班上的孩子基本都有各种兴趣班,最多的孩子一周有十五节课!

疯狂的投入,就会有过高的预期,急切地盼望孩子的成长而忽视了不同年龄心理和生理的成长发育规律。


10

家庭教育是所有教育的基础,但也是最被父母普遍忽视的。

这个“忽视”并不是漠不关心,而是“不了解,不学习,不研究”的经验主义。

对家庭教育就一个想法“孩子要好”,这种凭感觉式的“好”是第一大问题。

孩子对世界的看法和认知与成人不同,比如他撕书,只是因为他不知道书是用来“看”的,而在撕书中感受纸张。

如果父母以“破坏书”为名批评孩子,孩子就会迷茫——我只是看看纸是怎么裂开的,为什么吵我?



“不教而诛谓之虐”久而久之,孩子会离父母远远的,父母想指导孩子也不可能了。

第二个问题

父母用身份压低孩子人格,这是个隐形问题。

父母因为比孩子强大,所以不由自主就“瞧不起”小孩。

最经典的“我说什么就是什么,不许犟嘴!”

孩子小归小,能力弱归弱,正是因为弱小,所以才更需要呵护,而不是打压。



打压下造成逆反,或者人格不健全。

第三个问题

对于教育概念的混淆。

教育≠培训,培训是学知识,背知识。

教育则是帮助一个人成长为他自己。



夫妻和睦,尊老爱幼……这些都是家庭教育,如果仅仅只是算算数,写汉字,那就跑偏了。

暂时想到这么多,欢迎大家补充。

〔图片来自网络〕


心灵扶助者〔成云社〕~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