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孙权逼死了陆逊,曹操逼死了荀彧,那么刘备逼死了谁?

孙权逼死了陆逊,曹操逼死了荀彧,那么刘备逼死了谁?

2020-09-12 03:01阅读(69)

孙权逼死了陆逊,曹操逼死了荀彧,那么刘备逼死了谁?:一,庞统,庞统设计入川,入川后又设计杀杨怀高沛夺取涪水关,刘备设宴庆功酒醉狂喜,庞统借酒指责刘备‘

1

一,庞统,庞统设计入川,入川后又设计杀杨怀高沛夺取涪水关,刘备设宴庆功酒醉狂喜,庞统借酒指责刘备‘‘受人之托,费人钱粮,而杀将夺地非仁主所为!’’刘备第二天就将自己白马送给庞统乘骑,庞统果然因白马而死。

二,杀主薄雍茂,汉中获胜,刘备在法正诸葛亮劝进下准备称王,主薄雍茂,主管财政的刘巴,牙门将赵云谏阻称王。刘备以狂悖杀雍茂,叱退刘巴,贬谪赵云后称王。

三,刘巴,刘巴被叱退后回到成都就逃亡了,刘备派人追回刘巴,不久刘巴再次逃亡,然后就没有消息了。

四,彭漾,刘备称王后,大封群臣,偏偏遗漏了川中名士彭漾,彭漾向马超发了几句牢骚话被马超告发,刘备以谋反罪杀彭漾。

五,严颜,原巴西太守严颜,刘备称王后,将巴西太守一职授予张飞,张飞到任后严颜消失了,有的版本记载张飞醉杀严颜。

六,法正,文首法正,功劳巨著,但睚眦必报,滥杀有过节之人甚至灭族,然后四十四岁的法正暴亡,记住是暴亡!

七,关羽,刘备授关羽前将军封号,但关羽踞坐受封,然后刘备再封关羽假节,领襄阳太守,督都荆州事。襄阳在曹仁手上封给关羽,造成关羽起兵北伐争夺襄阳,半年多时间,刘备不闻不问,任关羽败亡。

八,养子刘封,孟达夺取东三郡,刘备又派刘封去监军,刘封夺孟达仪仗鼓吹,迫孟达转投曹操,刘封又坐不救关羽罪名(刘备自己半年多都不闻不问,该当何罪?)最后以‘‘恐日后难制’’杀刘封。

九,张飞,张飞纵酒无度,滥用私刑,领巴西太守职后原巴西太守严颜消失,刘备只是劝说几句,仍让张飞统领巴西严颜旧部,果然张飞被刺身亡。

十,马超,陇西权贵马超,刘备招览马超时承诺为马超报仇,然而从此决不提报仇之事。汉中刘备称王后,封马超左将军(刘备就是左将军,将自己的职位封给马超几个意思!),马超无兵无地,告发彭漾后反而坐彭漾谋反案贬谪岀镇临沮(相当于县武装部长),关羽败亡时正是在离临沮二十里的地方。刘备死前两个月,马超以四十七岁高龄病死!

2

我们看三国演义,都喜欢看那些武将的战场拼杀,喜欢看谋臣的绝妙计谋,喜欢看主公的临场决断,我们还更喜欢看君臣和谐,齐心协力对抗外敌。然而,我们仔细探寻,才发现那些所谓的君臣和谐,背后其实隐藏着不少的秘密:孙权曾逼死了陆逊,曹操曾逼死了荀彧,刘备也曾逼死了手下一大将。

孙权逼死陆逊

孙权陆逊算是东吴的一对名主贤臣了,他俩搭配,曾打赢了众多大战。其实最开始的时候孙权和陆逊的关系是非常好的,孙权还把自己的侄女儿嫁给了陆逊,而且陆逊此人身负才能,破通谋略。

当年之所以东吴能够轻松取得荆州,其实也是靠的陆逊的计谋。吕蒙想要偷袭荆州,结果荆州防守十分严密,于是陆逊提出了示敌以弱的方法,临阵换帅,将年轻的陆逊给换了上去。关羽见陆逊年轻,认为他是个没有什么才能的富家子,所以对东吴的防备变得松懈了。结果后来吕蒙偷偷回来,带领手下成功偷袭了荆州,关羽战败被俘。

而荆州的失去和关羽的死,也使得孙刘两家的关系彻底破灭,刘备举全国之兵伐吴,一定要夺回荆州,面对刘备的进攻,东吴损兵折将,多次大败。最终,孙权换上年轻的陆逊作为统帅。而刘备轻视陆逊,最终在夷陵之战中被陆逊打败,蜀军精锐损失殆尽。两次大战,陆逊成功的帮助东吴取得大胜,被孙权所倚重。

那么,功劳这么大的陆逊,为何会被孙权逼死呢?这主要还是因为陆逊牵扯进了立储之事。当时孙权和亲近的大臣在卧室谈论,想要立孙霸为储君,后来消息走漏,孙权就派人彻查,结果一查,发现陆逊竟然牵扯在其中。虽然孙权没有将陆逊捉拿问罪,但是他还是不断的派人去责备陆逊,最终陆逊不堪其辱,选择了自杀。

《三国志》原文:太子太傅吾粲坐数与逊交书,下狱死。权累遣中使责让逊,逊愤恚致卒,时年六十三,家无馀财。

可怜陆逊一生为东吴立下无数汗马功劳,最终却落得如此境地。

曹操逼死荀彧

曹操荀彧是曹魏的一对名主贤臣,在曹操陷入困境时,荀彧曾多次帮助他出谋划策,成功化解危机。官渡之战,面对强大的袁绍,曹操与其对峙一个月后,粮食逐渐入不敷出,都有了撤军的打算,是荀彧劝谏曹操,一定要坚持,从中寻找破敌良机,此时如果一退,那曹魏就真的完了。最终,在荀彧的劝谏下,曹操成功的坚持了下来,并击败袁绍,取得了官渡大捷。实话说,曹操之所以这么成功,荀彧的出力是功不可没的。

那么这对名主贤臣又是如何产生矛盾的呢?

其实这主要是两人的理念不同。公元212年,董昭等人劝曹操进爵国公、加封九锡,于是曹操找人去问了一下荀彧的想法,这么多年下来,他以为荀彧一直是站在他这边的,会支持他加封九锡,结果荀彧的回答出乎意料,他并不同意!

这可气坏了曹操,他原本以为荀彧和自己是一路人,没想到荀彧却是忠诚于汉室,而他的目标最终是要篡汉自立,两人理念上的冲突酿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后来曹操听说荀彧病了,派人送给他一只木盒,荀彧打开后,发现盒子里空无一物,瞬间懂了曹操的意思,选择了服毒而亡。

孙权逼死了陆逊,曹操逼死了荀彧,那刘备逼死了谁呢?

这个人就是刘封。刘封本是刘备的义子,在刘备争霸的过程中,刘封出生入死,屡立大功。在年轻一辈的人才中,刘封也是个人物。汉中大战时,刘封率军成功攻破上庸,后来和孟达在这里镇守。襄樊之战时,由于关羽的失误,荆州被偷袭,最终导致关羽兵败。当时整个蜀汉阵营的军队离关羽最近的就是刘封了,但是刘封因为关羽高傲,看不上他,且上庸刚刚攻下,内部还不稳定,不愿出兵相救,最终关羽身死。

刘备因为此事对刘封十分生气,而上庸另一守将见关羽死后,刘备责罚刘封,怕对他不利,便见机开溜,投降了曹魏。这一下,刘备更生气了,认为是刘封把孟达逼走的。而一旁的诸葛亮也劝告刘备,说刘封为人刚猛,现在我们这些老人还在,尚能制服他,以后我们去世后怎么办?会威胁到刘禅的统治啊,应该尽早除去。刘备原本没有这个意思,但听完诸葛亮的分析后,也觉得有道理,最终决定除去刘封。

《三国志》原文:先主责封之侵陵达,又不救羽。诸葛亮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劝先主因此除之。於是赐封死,使自裁。封叹曰:“恨不用孟子度之言!”先主为之流涕。

可怜了刘封,因为莫须有的罪名,最终身死。倘若刘封在世,蜀汉也会多一员大将,在人才匮乏的蜀汉,说不定也能出上大力。

结语

孙权陆逊、曹操荀彧、刘备刘封,表面上都是一对对配合默契的君臣,尤其是刘封还是刘备的“义子”,但是背后的结局却是这么凄惨,真是伴君如伴虎啊。

3

孙权、曹操、刘备这哥仨都不是好鸟,全都血债累累,手上沾满了无数人的鲜血,他们是踏着别人的尸体,一步一步登上权力巅峰的,而他们登顶之后,却又忘恩负义,杀了对他有恩之人。

孙权害死了陆逊。


陆逊,功劳大大的,要不是他关键时刻站了出来,一把火烧了刘备七十万大军,说不定东吴就完蛋了。

陆逊虽然立了大功,但为人十分低调、谦逊,彬彬有礼,从不居功自傲,从不颐指气使,可就是这样谦虚之人,却被孙权活活逼死了,陆逊干了什么事,惹到了孙权了呢?

因为陆家与孙家有世仇!

当年,陆家是东吴世家大族,势力很大,而孙策是袁术手下部将,封袁术之命攻打庐江,而负责守卫庐江的便是陆家。

孙策拼命攻打,陆家誓死抵抗,但最终城还是攻破了,陆家死了不少人,陆家人恨死了孙策!


后来,孙策死了,孙权上台,当时孙权年纪轻轻的,一无人脉,二无资历,三无信心,孙家政权风雨飘摇,江东豪族虎视眈眈,孙权只得放下身段,拼命拉拢陆家,还把亲侄女嫁给了陆逊,后又邀请陆逊做官,还一步步地把他扶到了大都督的位置。

但孙权内心深处对陆家十分忌惮,毕竟两个家族有血海深仇,不是一朝一夕能化解掉的,果然,等孙权翅膀硬了,便立即对陆家动手了,第一个清除的目标就是陆逊!

曹操逼死了荀彧。

荀彧是曹操手下五大谋士之一 ,他立下的最大功劳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

谁拥有了天子,谁就拥有了号令天下的话语权,当年,谋士劝袁绍把汉献帝抢过来,先下手为强,但袁绍摆了摆手,嗤笑道:“我养一个白吃白喝的废物干嘛?”

袁绍丧失了机会!


荀彧也发现汉献帝奇货可居,便劝曹操赶紧去抢汉献帝,以便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一听,放下手里的美酒,当即亲率大军去抢汉献帝。

等袁绍反应过来,曹操早就捷足先登了!有了汉献帝这张牌,曹操不管说什么话,做什么事都等同于圣旨。

但到了后来,曹操逼死了荀彧,给荀彧送了一个空盒子,荀彧一看,立马明白曹操的意思:你已经没有用了,去死吧!

荀彧便自尽了!

曹操为什么害死荀彧呢?

因为荀彧挡了他的路,曹操想加九锡,想称魏王,去征求了荀彧的意见!结果,荀彧强烈反对,还放下了话:“你要称王,我就死给你看!”。

荀彧是有抱负的人,是有理想的人!



刘备害死了谁呢?

此人便是刘封。

刘封是刘备的干儿子,当年,刘备生不出儿子,眼看四十岁了,还没儿子,一着急,就认了刘封为儿子。

后来,刘备老来得子,生了刘禅。本来,刘禅要是不生出来,刘封极有可能是刘备的接班人,然而,刘禅出来之后,刘封彻底没机会了,所以刘封或多或少对刘禅心怀记恨。

多年之后,关羽败走樊城,刘封、孟达见死不救,关羽被杀,荆州丢失!刘封回到了成都。


本来,刘备不想杀刘封,但诸葛亮一席话,让刘备改变了主意,诸葛亮说:

“刘封性格刚猛,要是您百年归去,刘封能听从刘禅的话吗?”

刘备猛然一惊,忍痛杀了刘封!

4

戏说历史,我是游子dream。

纵观整个三国,我认为刘备逼死了诸葛亮,但却与孙权逼死陆逊及曹操逼死荀彧的性质不同。



陆逊之死,皆因孙权晚年昏庸多疑,致其郁郁而终;荀彧之死,只因曹操有心取汉,而荀彧一直以汉官自居,致使二人矛盾迸发,在收到曹操赠送的空锦盒后,荀彧选择自裁。



然而对于诸葛亮,与其说是刘备逼死了他,不如说孔明是因刘备而故。

三国演义中,孔明前期一直躬耕于南阳,虽满腹经纶未得其用,但至少生活的悠然自得,若非刘备三顾茅庐请其出山,或许就没有五丈原过劳而死的事件发生。

当然事有利弊,孔明出山,尽展才华,从而令势力薄弱的蜀汉在三国中能够占据一席之地,这都离不开他的运筹帷幄。



最主要的是,孔明乃有情有义之人。刘备病故后,为报知遇之恩,他承担托孤之责,并继承先主遗志,事必躬亲,鞠躬尽瘁,导致身体每况愈下,最终病死五丈原。

孔明的死虽非刘备所为,但实实在在因他而起,不过对于诸葛亮来说也算无憾而终,因为他做到了对先主的承诺,唯一的缺憾就是未能实现统一霸业,而这并非一己之力所能更改。

5

荀彧是曹操的肱股之臣,曹操在前方征战,荀彧在后方为曹操安抚朝廷,稳定和镇守后方,解除了曹操的大部分后顾之忧,曹操在战略上拿不定主意时,会写信给荀彧问他的意见,荀彧总是为曹操提供了正确的战略和必胜的信心,曹操能够平定整个北方,有荀彧的功劳在内,但是,曹操在称魏公前逼死了荀彧这个肱股之臣。

陆逊是孙权的社稷之臣,孙权偷袭荆州后,吕蒙病死,前方缺乏抵御蜀汉的大将,是陆逊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将领挺身而出,为孙权打败了身经百战的老兵油子刘备,解除了来自西线的威胁,同时陆逊准确判断北方强敌曹丕的意图,在曹丕大举伐吴之际为孙权挡住了来自北方的威胁,可以说孙权能建立政权,很大一部分功劳是陆逊的,但是,在孙权称帝后,仅仅让陆逊做了第三任丞相,并且还在丞相任上逼死了陆逊这个社稷之臣。

曹操与荀彧

刘封是刘备的养子,是当初刘备为了避免可能没有后人继承的尴尬,而在荆州地区选择了一个养子,在那个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时代,没有后代就是一件耻辱的事,刘备在没有亲生儿子前,就是把刘邦当成继承人培养的,但在刘备有了亲生儿子后,放弃了刘封继承人的资格和培养,并在荆州三郡和上庸三郡丢失、关羽被杀的情况下,逼死了刘封这个养子。

曹操、孙权、刘备都是三国政权的建立者,属于一方君主,同时三人也是标准的政治人物,在政治上是非常成熟的,否则也不可能建立政权,曹操逼死荀彧、孙权逼死陆逊,刘备逼死刘封有着各自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孙权与陆逊

一、相同点

曹操、孙权、刘备逼杀荀彧、陆逊、刘封有一个显著的共同点就是:他们为了自己统治更加稳定,对于统治者来说,要维护自己统治的稳定,他们不惜代价会杀害任何会危害到自己统治稳定的人,无论是谁。

曹操逼杀荀彧是因为荀彧反对曹操称魏公,因为称魏公是曹操世袭权力的开始,也是迈出篡位最为关键的一步,称魏公之前曹操是丞相,虽然有“参拜不名、剑履上殿”的待遇,但这还算是个人臣,因为之前的萧何就是如此,但是称公性质就不一样了。

秦汉时期的爵位是二十等爵位,最高的爵位是彻侯,也就是侯爵,但是公爵已经超过了侯爵,公爵可以独立建立公国,已经可以建国了,这已经是独立的诸侯了,这等于是曹操重新建立了一个独立了汉朝的诸侯国,而且这个诸侯国的实力比汉朝强得多,虽然名义上归属汉朝,但实际上已经是改朝换代的开端了。

而荀彧是忠于汉朝反对曹操进一步篡位的,所以荀彧在政治上成了曹操的敌人,曹操为了自己的统治稳定和篡位顺利,只有除掉荀彧,曹操才能安心称魏公,就算荀彧跟随曹操二十多年,就算荀彧曾经是曹操的五大谋士之首,就算荀彧曾经多么忠心于曹操,但现在为了各自不同的政治利益,两个人只能分道扬镳,于是曹操逼走了荀彧,虽然史书上没有明确记载是曹操逼死的,但这事八九不离十,荀彧一死,几个月后曹操就称魏公了。

荀彧

孙权逼死陆逊事件表面上是:陆逊参与了太子孙和与鲁王孙霸的两宫之争,实际上真正的原因是:孙权借此打击江东士族势力从而稳定统治。

比方说吴郡四大家族,也就是江东四大家族朱、顾、张、陆都是支持太子孙和的,然后都被孙权严厉打击,而同是支持太子的诸葛恪就一点事没有,而且还升了官,成为了孙权的托孤大臣,因为陆逊是江东四大家族之一,而诸葛恪在江东只能算外地人,所以诸葛恪没事,陆逊被逼死。

所以陆逊被孙权逼死的真正原因是他的身份,身为江东豪族之一,孙权为东吴权力的顺利交接,需要打压江东这一批豪族,陆逊只是其中之一,其实太子和鲁王之争,朱、顾、张、陆四大家族都有人被处理,比如说顾谭被流放而死,朱据被赐死,张纯被处死,这都是江东豪族。

刘备逼死刘封是因为诸葛亮建议刘备赐死刘封,其背后的原因是诸葛亮为了蜀汉将来的政治稳定考虑,一旦刘备去世后,刘封在理论上成为蜀汉皇帝的哥哥,而刘封的性格太过张扬,曾经欺负孟达,导致孟达叛逃,还不听关羽的命令,要不是刘封仗着自己是刘备养子的身份,他敢这么牛吗?

刘备

刘备去世后,如果刘封还活着,将来谁来治刘封?诸葛亮吗?诸葛亮倒不是制不住刘封,只是不能承担害死皇亲国戚的名声,刘封也不想承担杀死刘封这个哥哥的名声,还不如让刘备赐死,刘备是刘封的养父,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这是当时的道德水准。

除此之外,诸葛亮还有一个考虑,就是担心益州豪强利用刘封的性格来从事颠覆蜀汉政权的活动,因为刘封很明显不满意自己的继承人位子被刘禅拿走,如果将来刘备去世,有人挑拨刘封夺取权利,这将是蜀汉政权巨大的不安全因素,诸葛亮显然考虑到这个问题,所以就提前建议刘备赐死刘封,要知道刘备都是含泪赐死刘封的。

二、不同点

曹操、孙权、刘备逼杀荀彧、陆逊、刘封有一个不同点就是:三大政权维护稳定的方式与政治结构不一样。

曹操是世家政权,组成曹操政权的主要构成者绝大多数出身名门望族,比如曹操手下的武将集团是以曹氏和夏侯氏宗亲为主,这两家都是谯县的世家大族,他们与曹操的关系密切,这是曹操的政权基础,此外还有荀彧、荀攸、陈群、司马懿、钟繇、华歆、王朗等人,这些人都是出身士族,有背景,有出身,有家族,有能力,共同组成了曹操的政权。

刘备杀刘封

曹操逼死荀彧也有打击士族的意思,这事曹操没少干过,曹操杀杨修、孔融、边让、崔琰等人都有打击士族的意思,从而维护曹家的统治权。

孙权是本地庶族政权,孙权与其兄孙策、其父孙坚都是吴郡,与吴郡四大家族不一样的是,孙家是寒门庶族,而吴郡四大家族是豪门世族,在当时庶族与豪族都是不能通婚的,孙家完全是靠武力征服建立起来的政权,在江东立足后,孙权力图将政权与本地豪强共同分享,打造出皇族与世族共享权力的政治。

孙权逼死了陆逊,就是为了打击江东豪族,这样的打击是一面打一面拉,既打又拉,胡萝卜+大棒式的打法,陆逊是陆家最有能力的人,也是东吴的社稷之臣,如果孙权去世之后,陆逊这样的人还活着的话,孙权担心自己的接班人镇不住这一批豪强,所以替接班人除去陆逊了,当然还包括其他豪门,比如上文提到的顾谭、朱据、张纯等人。

陆逊被孙权逼死

刘备是外地底层政权,刘备政权的组成力量用今天的话来说都是屌丝,出身底层,关羽在家乡犯了事就得逃跑,你看夏侯惇14岁杀人一点事也没有,这就是地位的区别,张飞出身也不高,刘备本人是顶着皇族的底层百姓,赵云出身一般,诸葛亮是没落士族,法正、孟达是流亡士族,魏延是部曲,可能是刘备的奴隶,也可能是投靠刘备的宾客,这些人绝大多数是出身社会底层。

刘备是河北人,他在益州建立的政权属于外来政权,而刘备执行的政策是利用外地人管理,从而打压益州本地人,所以益州本地有很多豪强势力很大,但是没有政治权力,无法在刘备政权担任高官,但这些人无时无刻不想反叛。

这些想反叛的益州豪强得有一个正确的政治口号,如果刘封还活着,刘封就有可能成为益州豪强反叛的政治口号,所以诸葛亮和刘备要提前逼死刘封,以保证将来的政权稳定。

6

孙权逼死了陆逊,曹操逼死了荀彧,那么刘备逼死了谁呢?

刘备逼死了他的二弟关羽和他的义子刘封!

孙权逼死陆逊

陆逊出身士族,一生为东吴卖命。从协助吕蒙夺荆州开始崭露头角。吕蒙死,陆逊继任大都督。刘备为报关羽之仇,举倾国之兵讨伐孙权。陆逊临危受命,节节抵抗,诱敌深入,然后在夷陵火烧刘备军八百里联营,刘备大败,仓皇逃入白帝城。第二年刘备悲愤而亡。

石亭之战陆逊又大败曹休十万大军。曹休惨败后,羞愤而死!

陆逊为人正直严厉,治军有方,计谋出众,终其一生,几无败绩!

然而,就是因为陆逊不小心牵涉到了孙权的太子立储纠纷,陆逊被孙权猜忌,不仅写信责备陆逊,还派人天天到陆逊府上找茬羞辱陆逊,陆逊哪里受的了这些窝囊气,忧忿而死!

孙权逼死陆逊,后悔不已。孙权后来追封陆逊为昭侯,还拉着陆逊之子陆抗的手,说对不起他们父子!

曹操逼死荀彧

荀彧为了曹操殚精竭虑。政治上让曹操迎接汉献帝到许都,达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制高点,管理内政方面也颇有建树。最主要的是荀彧为曹操招揽和举荐了很多一流的谋士和人才,比如钟繇、荀攸、陈群、杜袭、戏志才、郭嘉和贾诩等人。

曹操要当魏公,加九锡,荀彧反对。曹操心有不平,就让人给病中的荀彧送去一个空的糕点盒。荀彧打开盒子一看,空的,就明白了曹操的意思,自杀身亡!

就这样一个被曹操誉为“吾之子房”的大才,为了曹操的发展立下不朽功勋,却让曹操逼死。曹操做的很不对。意见不合,可以搁置争议,也不能逼死荀彧啊!

事后曹操也很觉得对不住荀彧,对其家人待遇优厚。

刘备逼死关羽和刘封

刘备其实还间接逼死过庞统、刘巴等人,因不那么明显就不展开了说。我认为他逼死关羽和刘封那是明眼人一看就能知道和理解的。

先说逼死关羽

关羽本来就桀骜不驯,刚愎自用,喜欢争强好胜。他不仅对黄忠和马超被封表示过不满,还动不动提出要去跟马超见面单挑!说黄忠是一个老卒,关羽不愿意跟一个老兵头为伍!

关羽对东吴更是看不起,说孙权跟狗一样,说吕蒙是江东鼠辈,说陆逊是黄牙小儿!

这样骄傲自满,争强好胜之人,刘备不是说派人来压制或者调和各种矛盾,反而火上浇油,撺弄着关羽北伐。

刘备汉中称王,封关羽为襄阳太守,假节!

那时候的襄阳可不归关羽管,襄阳的守将是曹操的爱将曹仁!刘备封关羽为襄阳太守,不就是唆使关羽北伐襄樊吗?还给关羽假节,便宜行事,更是助长了关羽嚣张气焰。因为有假节,关羽可以说是手握生杀大权,可以不禀告刘备,直接斩杀手下不听话的大将。

这不,还没出征北伐,关羽就开始行使假节的权力了!

本来安排的糜芳和傅士仁为先锋,那么应该是廖化等关羽的心腹镇守公安和南郡。结果,在城外驻扎的糜芳和傅士仁贪杯醉酒,军营不慎起火,烧了很多军用物资和人马,关羽一怒之下,就要对他们开刀问斩!因为他假节,有这个权利!

要不是从汉中过来的费诗求情,有可能还真把两个家伙给宰了!要知道,这两个人都是早期跟随刘备打江山的人,也是立有战功的。而且糜芳还是国舅爷,他的妹子糜夫人嫁给了刘备。这样的人你也敢杀?关羽有点过于的狂傲了。

不杀就不杀,处理办法很多。最不应该的就是让他俩守公安和南郡。

一是可以让他们继续当先锋,戴罪立功。如果打仗再有问题,两罪并罚,再处罚或者处死也可以。

二是如果不带他们北伐,那就应该让费诗带着他俩去汉中,让刘备处罚和安排,这样可以把黄忠等人调过来参加北伐。

这两种处理方法都可行,结果关羽却安排他们留守荆州。你想,在你控制范围内,两个人还违反军规喝大酒,导致营房失火。关羽北伐襄樊,不在荆州看着他们,那他们还不翻到天上去了?

刘备的一个假节和襄阳太守,就把关羽逼的只能北伐打襄阳和樊城,这不是找死还能是什么?

关键是在关羽北伐期间,刘备连一兵一卒都没派过来支援关羽。我就不相信刘备派不出一兵一卒。哪怕你派兵不上前线,而是派赵云、黄忠等人领兵协助关羽镇守荆州等地,加强防御,提防东吴偷袭总可以吧!这真是匪夷所思的事情。

关羽水淹七军,杀庞德降于禁也没用。最后还是被曹操和孙权联手,不仅荆州丢了,关羽的命也没了。

你说是不是刘备逼杀的关羽?

再说逼杀刘封

刘封也是一员骁勇善战的大将,作为刘备的养子,为了刘备的霸业东征西讨,立了大功。

孟达投降曹魏,刘封受到牵连。再加上当时关羽曾要求刘封、孟达协助攻打襄樊被二人拒绝,刘备就迁怒于刘封。刘备听诸葛亮建议,先让刘封领兵去讨伐孟达,结果被孟达联合徐晃和夏侯尚等人打败。刘封损兵折将,只得逃回成都复命。

诸葛亮就劝刘备杀了刘封,说刘封果敢刚毅,怕以后刘禅控制不住他。刘备赐死刘封,刘封叹息道“悔不听孟达之言”,自杀身亡。

原来孟达投降曹魏后,劝刘封投降,说你如果不投降,会有生命之忧。刘封觉得他是刘备的养子,又立有大功,刘备怎么可能杀害自己呢?

事与愿违。刘备还是把刘封杀了。后来刘备知道孟达劝降刘封之事以及刘封死前说的话,也是懊悔不已,不住的叹息,为失去这样忠心的大将和爱子伤心泪流。

再后悔也晚了。

刘备也好,曹操也罢,还有孙权,都是为了一己之私,逼杀有功之臣,到最后魏蜀吴三国谁也没有得到天下,而是让司马懿领衔的司马家族弯道超车,三国归了晋!这也许就是对魏蜀吴三国创始人的讽刺和惩罚吧!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原创作品,欢迎讨论转载。违者必究!

7

孙权逼死了陆逊,曹操逼死了荀彧。被他们逼死的人可不止这两位,官场有时候比战场更加血雨腥风。只不过这两位名气更多,而之前也都是兢兢业业,所以大家对他们的死更加感到惋惜。

荀彧的死其实是有争议的,不过最大众的版本还是空食盒一事;陆逊则是南鲁事件的牺牲品之一。

二人都是死于政治,属于弃子!而刘备的这边的弃子也不少。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刘封。

刘封的能力非常突出,也是刘备的养长子。但是随着刘备亲儿子的出世,刘封这个备胎的位置就越加尴尬。随后的刘封也只能被当成家将使用。

直到关羽大意失荆州,刘封坐视不理,刘备开始对刘封有了意见。

但是刘封不增援关羽也有他自己的一套说法。

首先我们要注意,关羽并不是败走麦城时向刘封求援的。而是在北攻襄樊之初要求刘封发兵配合的。而刘封不受关羽节制,又因为东三郡归附不久,人心不稳,刘封这才拒绝关羽的请求。

《三国志.蜀书.刘封传》自关羽围樊城、襄阳,连呼封、达,令发兵相助。封、达辞以山郡未附,未可动摇,不承羽命。

但不管怎样,刘备与刘封之间始终有隔阂!

直到孟达降魏,东三郡丢失。刘备这才彻底放弃刘封,赐其自尽。

除了刘封,马超也算一个吧!

刘封和荀彧一样,自尽!

马超则和陆逊一样,抑郁而终!

马超很早就已经被刘备放弃了,甚至可以说刘备就没打算过要重用马超!

刘备看中马超的还是其家势、背景、出身、威望,说白了,马超就是一个政治花瓶。而马超却又身负血海深仇,还渴望有朝一日能够驰骋沙场,再现马氏雄风。

只可惜,马超没有被软禁却胜似软禁。

最终抑郁而死。

我看不少人提名庞统,这个我倒是不认同。

真实的庞统死于雒城,属于战死,而且还是意外中流箭而死。并非死于政治或者其他阴谋。

即使像演义小说里那样也不能怪刘备,只能说是剧情杀!

8

刘备逼死了自己的养子刘封,而目的则是为自己的儿子刘禅清理道路。

刘封乃是刘备的第一个儿子,只可惜他只是养子,并非亲儿子。

刘封是刘备从袁绍那里投奔刘表,去到荆州后收养的儿子。

刘备当时收养刘封是出于多方面的考虑的:

  • 一、当时刘备已经41岁了,却没有子嗣,见到刘封后父爱泛滥,生出喜爱之情,便将其收下了;
  • 二、刘封是当地一个侯爵的儿子,很有影响力,刘备将其收养是为了得到当地人的支持;
  • 三、刘备想借此告诉所有人,他已经有儿子了,他肯定会将事业进行到底的,跟着他不会没有奔头。

所以,刘备从没有把刘封当继承人去对待,哪怕刘备45岁仍然膝下無子,原因很简单,这不是自己的亲儿子。

在刘封被收养的五年后,刘禅出生了,刘备就更把心思放在了刘禅的身上。

其实在刘备征战天下的过程中,刘封也算是出生入死,屡立大功。

在汉中之战中,刘封率军成功攻占上庸,和孟达一起在这里镇守。

襄樊之战,关羽兵败,当时离关羽最近的军队就是刘封部,但刘封却没有前去营救,导致关羽最终身死。

这一点恐怕是刘封也没有想到的,他不去救援真的只是因为关羽的心高气傲、瞧不上他,只是想出口气让关羽受点罪罢了,可谁知……

刘备得知消息后对刘封大动肝火、严加责罚,而孟达见此情况,怕刘备对他下手,便逃跑,后投降了曹魏。

而刘备觉得是刘封逼走了孟达,更加生气。

诸葛亮这时在旁边嘀咕,说什么怕刘封刚猛,易世之后恐无人能制御,会威胁到刘禅的统治,应该趁这个机会把他除掉。

这刘备呢,本来就在气头上,再加上军师这么一说,愣是给答应了。

只是可怜了刘封,短暂的一生对蜀汉忠心耿耿,只因没有前去救援关羽,便落得個身死的下场。

9

逼死?刘备为什么一定要逼死一位大臣?什么时候刘备要向曹孙看齐了?跟曹孙一样逼死一位权臣,那刘备也就不是刘备了。

尽管东汉末年的群雄争霸很精彩,但在三个势力已经成型后,还是免不了卸磨杀驴这种手段。



最为经典的就是孙权杀陆逊,曹操杀荀彧。

荀彧和陆逊分别为曹魏和东吴的建设作出巨大努力,如果没有荀彧,那么官渡必败,如果没有陆逊,那么东吴在夷陵就危矣。

一个为曹魏兢兢业业,一个为东吴赴汤蹈火,为何最终会落得这样的下场?刘备为什么没有对群臣下手?



孙权为何要杀陆逊?

作为东吴四大都督的最后一位,陆逊的战绩仅次于周瑜。

先是追随吕蒙白衣渡江,拿下荆州;随后火烧夷陵让东吴百姓免遭战后;后来还有著名的石亭之战,用三万人击败曹休十万人马,最后更使曹休活活气死。



为了表彰陆逊,孙权将自己的侄女也就是孙策的妹妹许配给陆逊,让两方的关系亲上加亲。

可是后面孙权翻脸速度如此之快,对陆逊是说啥就杀?主要原因有三点:



一、功高震主

凭借着攻破荆州和夷陵之战取得的战绩,陆逊之名已经响彻南北,蜀魏无不忌惮。

并且陆逊不仅是一名将军还是一个文官,于是后来陆逊就成为大都督兼丞相,成为东吴名副其实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古代帝王皆有一个心病,总是怀疑那些有权利的大臣会谋反,以至于错杀无辜。



此时的孙权再也没有当年的意气风发,内心的想法也从如何统一天下变成了如何保持自己的皇权。

在皇权下,陆逊这种人无疑是最大的威胁,于是孙权最终痛下杀手。



二,涉嫌储争

孙权最早立自己长子孙登为太子,孙登也整齐,博学多识颇有当年孙仲谋的风采。

可惜的是天不随人愿,在孙登32岁的时候就病逝了,孙权是白发人送黑发人。

随后孙权就在孙和与孙霸两人中做出选择,最终选择了孙和,之后孙和在朝中也积累了一些势力。



后来随着一系列的事件,导致孙和被孙权给废了,这时候陆逊出面了。

陆逊出来并不是推荐下一个太子人选,而是想要孙权恢复孙和的太子之位。

太子正统,宜有磐石之固,鲁王藩臣,当使宠秩有差,彼此得所,上下获安。谨叩头流血以闻。书三四上,及求诣都,欲口论适庶之分,以匡得失



这就相当于明摆着告诉孙权,我参与储位之争里面了。这让孙权如何能忍?在我还活着的时候就敢要挟我,等我死了,东吴是不是就要听你一人所言了?

最终陆逊和孙权关系闹崩,孙权也痛下杀手处决了这位老干部,从这个事件中可以看出,孙权杀陆逊,更多的是因为君臣关系,两人互不退步所导致的。



曹操为何杀荀彧?

荀彧的一生,是波澜状况的一生,也是极其悲惨的一生。

可以毫不客气的讲,如果曹操没有荀彧,或许也会走的很远,但一定没有现在历史中的地位。

荀彧出身世家,在朝堂之上发现群臣伪善的面孔后就毅然辞去官职,选择回家。

随后荀彧加入了声势浩大的袁绍军中,但可惜袁绍无谋,荀彧就将目标放到了曹操身上。



彼时的曹操,没有大队人马,没有很多人追随,有的仅仅是刺杀宦官这一项,但就因为这一项,荀彧夜辞袁绍,连夜赶到曹操营中。

有着王佐之才称呼的荀彧很快就得到曹操的赏识,在荀彧的帮助下,曹操无需担心后方,只需一心发展外部势力便可。

但最终得到的结局却是一盒空无一物的食盒,变相的告诉荀彧,大汉已经亡了,现在只有曹家能给你饭吃,但荀彧选择服毒自尽,了结一生。



两人志向不同

曹操在年轻的时候是毫无疑问忠于汉室的,只不过随着权力的暴涨,已经脱离了本心。

而对于荀彧来说,汉室才是正统,拥护汉室才是他应该做的,至于让他篡汉?这比杀了他都难。

就这样,两人从最初的志向相同,到最后的不同,曹操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迟迟没有动手。



只是没想到就算过再久,荀彧心中依旧是忠于汉室,最终只好痛下杀手。

我觉得曹操对荀彧下手更多是因为政治方向不同,一个想取而代之,一个想延续汉室,两人之间必须有一个人做出让步,可惜的是两人也都不愿让步,最终酿成惨案,我想在得知荀彧死讯的那一刻,曹操的内心恐怕也是百感交集。



刘备逼死了谁?

相比较其他两位老板来说,刘备是真的非常仁义了,最起码在对待功臣上没有卸磨杀驴的情况出现。

也许会有人认为刘封是刘备逼死的,非也,刘封的死完全是自己作的,具体可看我之前写过的一篇问答。

还有凤雏庞统,我觉得士为知己者死来形容庞统牺牲更好一点,毕竟刘备也不曾胁迫和威胁庞统。



而关于吕布,如果我是刘备的话,恐怕我就直接提刀砍他了,我好心收留你,你背后捅我腰子?这事谁最先不地道的?

其他之外,刘备还曾对谁有过瓜葛?没有了吧,为什么其余两位都会过河拆桥,而刘备不会呢?原因有三:



继承人健在

孙权就是因为长子孙登的死才开始变得疑神疑鬼,如果孙登一点事都没有,也就没有后面的一堆事了。

虽刘禅这个人颇受争议,但不得不说正是因为他才导致蜀汉内部没有储位之争。

虽然刘备不止刘禅一个儿子,但刘禅的地位就如同铁板上的钉子一般牢固。



在这样的情况下,你突然去拥立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皇子,这不是找死是什么?也幸好没人这么做。

既然没有人在储位上闹矛盾,刘备是闲着没事了,找个人砍砍?



君臣和谐

相比较东吴和曹魏来说,蜀汉内部算是最为和谐的一股势力了。

虽然也有党争,但也都是为了国家的利益,只不过是站在了不同角度。

刘备也很少跟部下闹出什么不愉快的事情,部下也是尽可能的不麻烦刘备。



双方互相尊重、互相理解,这不就是君臣的最高境界吗?

想想因为夷陵之战而投魏的黄权,虽然投魏,但说法确实打了败仗没脸会蜀,东吴肯定去不得,只好投魏了。

还有徐庶,人在曹营心在汉,哪一个势力能做到如此?

臣子们都已经做到了如此地步,刘备又为何要让他们寒心呢?



政治方向一致

蜀汉全体官兵的志向可以说是三个势力中最为坚定和统一的一个,就是匡扶汉室。

刘备因匡扶汉室而起家,一路结实其他有为青年,也正是刘备的这种精神吸引了诸葛亮。

全体上下官兵一心,这就相当于不给刘备难堪,面对如此默契的官兵,刘备是傻了还是想不开了会去动手?



在如此这般的情况下,刘备就算想动手也都找不到理由,而你非要说刘备逼死了谁,拿他跟曹操和孙权比,这不是难为人家刘备吗?

感谢阅读,如果觉的文章不错,给文青点个关注鼓励吧~

(网络配图,侵权删除)

10

刘备逼死了谁?有人说是义子刘封,刘封不是逼死的,是被赐死的。庞统被刘备坑死的,演义里的“的卢”马,不是每个人都能骑的。

说起来,真正被刘备逼死的,不仅是“凤雏”,还有“卧龙”。

刘备兵败夷陵,染重病在白帝城回不了成都,自知命不久矣,召一班大臣托孤,当然李严的面,交待了传位刘禅,接着和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这样的帝王心术,直接逼了诸葛亮后半生,直到死。这就叫“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为什么这么说?有了这句话,诸葛亮不能引退江湖,更不能取刘禅而代之,还得不停的干活,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病逝五丈原。明知打不过曹魏,也得不停出兵,不出兵就会被人疑为想造反,不是事无巨细都要过问,就会被人说不敬业,有愧于刘备信任。

软刀子杀人,比硬刀子更狠,软刀子是一刀刀的剐,一剐几十年,剐的不止骨肉,包括全部的心血。这不是逼诸葛亮吗?

刘备是这里面最狠的一个,“卧龙凤雏得一则得天下”,刘备两个都得了,两个都被他逼死了。

各位看官,你们说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