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李白的《赠汪伦》这首诗是不是名过于实了?你怎么看?

李白的《赠汪伦》这首诗是不是名过于实了?你怎么看?

2020-09-11 14:01阅读(70)

李白的《赠汪伦》这首诗是不是名过于实了?你怎么看?:的确,放眼李太白存世的900余首诗作,《赠汪伦》确实算不上“名作”,对比他早期的成名之作《蜀道难》,和

1

的确,放眼李太白存世的900余首诗作,《赠汪伦》确实算不上“名作”,对比他早期的成名之作《蜀道难》,和后期的巅峰之作《将进酒》,相去岂止千里?

我们了解或者赏析一首古诗,需结合其创作背景,否则理解起来可能会比较苍白,易流于表面。况且千年以前的社交语言、风俗习惯等与今日亦有很大不同。

一:写作背景

说来也有趣,千年以前的一个小土豪因为李太白的一首诗而“名垂千古”。

据清代顶级吃货兼诗人袁枚《随园诗话补遗》里记载:

唐时汪伦者,泾川豪士也。闻李白将至,修书迎之,诡云:“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

李欣然而至。汪乃告之:“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姓万也,并无万家酒店。”李大笑。汪款留数日,而亲送之。李感真意,遂作《桃花潭绝句》一首相赠。

文言文看了吓人,还是说用白话说吧?

说唐朝时,泾川有一个叫做汪伦的“土豪”,听说诗坛巨星李白即将要到泾川,于是托人送了一封“超级大忽悠”的信,信上说:先生喜欢游山玩水吗?我们这里有连绵十里的桃花;先生喜欢喝酒吗?我们这里有上万个酒家。

李白当时正愁没地方去耍,没有好酒喝,看到这封“诚意满满”的信,那简直就是瞌睡遇到枕头。于是李白欣然前往,谈天谈地谈空气,品酒论诗赏茶艺。这样过了四五天,李白很好奇,信里说的十里桃花在哪呢?万家酒店又在哪呢?于是问汪伦。汪伦笑着说:桃花是没有滴,桃花不是花,是我们这有个方圆十里的潭叫做桃花潭;酒店是没有一万家滴,是我们这里酒店的老板姓万。……此处省略100字。李白听罢仰天大笑,心想,从来只有我李白忽悠别人,想不到今日遇到高手了……

桃花没有,万家酒店也没有。于是李白住了几日之后又想起更远的远方来,于是辞行。据说分别时汪伦送了官锦十缎、美酒八坛,宝马两匹……李白感动的不要不要的,这样的骨灰级粉丝,不送点啥心里也过意不去啊?再说这十天半个月的吃喝玩乐,好不快活,思来想去,还是作一首诗相赠吧——《桃花潭绝句》。

二:诗作风格,题材

读全诗一来用词平淡,二来不引典据,三来直来直去,近乎口语,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打油诗。题主有此疑问也不足为奇。

唐诗风格各异。既有李太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高大上;亦有杜工部的家家养乌鬼,顿顿食黄鱼的“口水诗“;既有刘梦得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掷地有声又有孟夫子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清淡流畅…

白乐天也曾作诗调侃自己——诗成淡如水,多被众人嗤。意思是他的诗写完以后如同清水一般,世人读后多嗤之以鼻。

唐诗题材广泛。有歌功颂德的应试之作;有附庸风雅的虚浮之作; 有毛遂自荐的吹嘘之作;有酬答良友的送往之作……《赠汪伦》属于后者。

既然是酬答友人之作,就不需要引经据典的炫技了,也不需要太华丽繁复了,只需要用类似于朋友之间的口语交谈即可,那样才接地气,接近日常生活。当然,李白也用了夸张的手法渲染了一下现场气氛。

结:

《赠汪伦》在中国可谓妇孺皆知,尤其是后一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说实话,有个这样的终极粉丝,此生足矣!

还好李白当年的这首诗写的“通俗易懂”,否则我们小时候的屁股还不知要挨多少打?(背诗背不到是要挨打的)

楚襄蛮

2020年五四青年节答

2

我一直都纳闷

,送别,为什么要载歌载舞呢?

3

李白的《赠汪伦》里面的两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那桃花潭的水得有多深啊?作者是运用了夸张比喻的手法,诗应该也属于文艺艺术创作的一种形式,它不同于纪实文学,完全可以用夸张,比喻,等多种形式去表达,去赞美,去抒发真挚的情感。

现代的小说、诗歌,散文,它也没有一定的拘泥于某一种表达形式,天马行空,重要在于阐述意境真实贴切,中心思想明确,未脱离生活,它们的题材意境同样是来源于真实的现实生活,用文艺的形式表现出来,它是容许高于生活,给人心灵上的指引和精神的力量,甚至会身心带来舒适和美感,引发无穷的思考和想象的空间,比如我们欣赏一部优秀的电视剧。

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意在于赞美朋友送别时依依惜别的场景,赞美朋友之间珍贵深厚的友谊,“桃花潭的水纵然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和我的这份朋友情深”,无论是古代或是现代看来,都很比喻形象贴切。朋友之间珍贵深厚的友谊,都是最难能可贵的情感,值得用深沉无底的桃花潭水去呕歌,去赞美。这是我的理解,谢邀。


4

李白的赠汪伦这首诗是不是名过于实了?

首先我们应该把诗仙李白的《赠汪伦》的这首诗附下: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诗词描述李白他自己准备乘舟远行,突然闻到岸上踏歌声,这踏歌声是唐代唱歌的方式,唱歌时脚踏着地随歌节拍响起了!李白目睹好友隆重的来欢送他,于时他激动极了。

因为汪伦在任泾县令后,卸任后,在泾县的桃花潭畔居住,而李白从秋浦前往泾县游桃花潭,一来二往俩人深交了,汪伦经常用美酒款待他,俩人赏景论诗,结下了深厚的友情。

在李白准备离开桃花潭时,好友汪伦用特别的方式去欢送李白,这友情多深啊!看得出他俩的情谊多好啊!

所以李白才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两句诗来证明李白自己与汪伦的深厚感情比潭水还要深呢!

我怎么看?

我一点都没有觉得他的诗名过于实,反倒感觉恰到好处的他点到要点、重点,如果李白没有将当时的踏歌声写出来,他这首诗就失去了它的意义,而形容他与汪伦之情谊比桃花潭水深,这用夸张手法来形容他俩的友情,从中也感觉到汪伦的情深厚意。李白的诗能在一千多年至今还被传颂着,证明他真是用心去写的,进一步证明了李白对友人的情谊是很感恩的,他的人品也真的不错的。

继续欢迎亲爱的读者光临评论区点评和发表你的意见和建议。

谢谢!

5

别人都说好,我看好是好,却并没有小学教科书那样夸张。

这是一首五绝,用二十八个字表达了二十个字的意思,就成了七绝,然后都说好。

第一句,本意是坐船就要走了,李白却写成老子坐船就要走了。

第二句,岸上传来踏歌舞蹈的声音,李白故作惊讶,说突然听到岸上传来踏歌舞蹈的声音。踏歌是一种集体形式的舞蹈,需要提前做些准备,但李白对那些准备工作视而不见,好象跳舞的人都是平地里冒出来的,明显是故作惊讶。

第三句,说潭水很深,用千尺极言其深。前面增加桃花二字,增添些色彩,使句子更加诗意化,还行。那潭也许是李白云过之后才叫桃花潭,桃花二字并不是必不可少。

第四句紧承上句,说不如送友的情谊深,就是何如送友情这么个意思,但李白消耗了汪伦太多钱财,得还这个人情,就在诗句中织造嵌入了汪伦的名字。这一句汪伦二字与题重复,是应该避开的;首句“李白”更糟糕,都知道作者是李白,他还要特别强调一下。凡诗文,以不见我而有我为上,这样大喊大叫“李白”“汪伦”,就象一个人举着钞票在大街上大喊“我很有钱”,有脱裤子放屁的感觉。

当然这首绝句仍然是一首好绝句,唐人送别七绝中,第一应数王维的“渭城朝雨”,第二 应数高适的“千里黄云”,第三就数这“桃花潭水”了。能在大唐诗篇中立于前三,也是极品。

6

【寒柏陇卧子/答文】

其实,这首李白的《赠汪伦》词意非常简单清楚,就是一首告别朋友时写的诗;但要了解李白写这首诗的那个时间背景和他的心境思想,才能够更好的明了此诗在唐诗历史上有其独特的地位和名气。

——《赠汪伦》的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在唐天宝末年漫游经过安徽省泾县贾村的桃花潭,结识了村民汪伦,后来李白告别时写给他的一首诗。

这个时期,唐朝统治阶级越加腐朽,政治越加黑暗,整个国家危机四起。当时的玄宗沉溺声色,荒废政事,朝廷大权被宰相李林甫为首的一批人把持着。他们操纵考试,制造冤狱,打击和迫害比较正直贤能的官员,又对外发动对少数民族的不义战争。

目睹国是日非,李白内心的痛苦也与日俱增。他决不是仅仅因为个人政治上的失意,而是他忧念国事、同情人民的感情。

在这段时间,李白到处飘泊漫游,生活上很不安定,思想上也时而消沉,时而激昂。在长期漫游中,李白和普通劳动人民有比较广泛的接触,写下了一些反映劳动人民生活和思想感情的诗篇,《赠汪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和时间段里写下的。


——《赠汪伦》内容简析

我们知道李白对上层社会的冷暖人情是深有体会的,现在他又深切同情普通人民的痛苦;在自己落魄漫游的过程中,受到一个普通村庄结识的朋友汪伦的款待和热情送别,李白当然动情很深。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在桃花潭附近的贾村,结识了一个朋友汪伦。在自己坐船将要离开时,忽然听到汪伦在岸上踏着整齐的步子来打拍子,唱着有节拍的歌声,赶到江边来送行。李白见景生情,感到深湛的桃花潭水也不及汪伦送别他的深沉的感情。

总结:汪伦给李白送行,不像一般人带着伤感的情绪,而是欢欢喜喜用脚踏着步子拍着拍子,唱着歌来的。只有最了解李白豪放性格的人才能如此,难怪李白委要把他看成很知心的朋友了。

所以,此诗内容这样深情厚意,两人友谊这么简单真挚,创作背景如此特殊,在唐诗历史上名气地位自然不差,广为人所传诵。


「注:如需转载,请事先告知,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以上,就是寒柏陇卧子对这个问题的一些浅见薄识。本人专注于文化历史、读书心得、诗词对联、谜语谚语、文玩收藏、邮票及书法知识等方面。请关注@寒柏陇卧子,获取其他精彩内容。

7

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与杜甫并称“李杜”。他的诗雄奇飘逸,想象瑰丽,艺术成就极高,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相传唐天宝年间,安徽泾县豪士汪伦听说李白正在南陵,便写请柬给他:“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接到帖子后,欣然而往。到了泾县,汪伦每天陪李白喝酒,向他请教作诗的学问,带他在村子周围游玩,但却丝毫不提“十里桃花,万家酒店”的事。李白问汪伦十里桃花,万家洒店在啥地方,还没有去过呢。汪伦说这些地方已经去过了呀!他又说十里桃花,就是我家十里外的一个水潭,万家酒店就是姓万的一个人开的酒店。

李白听后笑道:“临桃花潭,喝万家酒,会汪豪士,也是一大乐事呀!”

汪伦:人名,泾县(现在的安徽泾县)贾村人,他性格非常豪爽。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汪伦常常带自已酿造的好酒来招待李白,两人结为好朋友。

后来李白离开时,汪伦踏歌为他送别,李白就写了千古绝唱《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首是赠别诗,描写了汪伦前来送行的场景,表达了汪伦对李白真挚朴素的情感。前两句叙事,先写离去者,“乘舟”“欲行”,再写送行者“踏歌”相送,把送别的画面表现得真实动人。后两句抒情,先用“深千尺”写桃花潭水之深,后写“不及”两字作比较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友情深厚。

诗歌赞美了汪伦和李白之间的深情厚谊,语言清新自然,想象丰富奇特,是脍炙人口的诗篇。


8

李白的《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行。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

桃花潭

位于现在安微省泾县桃花潭镇翟、万二村之间。它在长江支流青弋江上游的一段水域,泾县以西40公里,南临黄山、西接九华山,与太湖紧紧相连,国家4A风景区。

汪伦:泾县人,世居桃花潭畔,善诗善歌,自编自唱。是当代一方豪杰,热情好客。

当时白李白,官运失意。常借酒舒情,写出很多流传千古名诗。应邀来到桃花潭作客。

世上无不散之宴席,是客总要离去。正当李白乘舟要起行,忽然,听到岸上踏歌(唐代民间流行的一种手拉手、两足踏地为节拍的歌舞形式)声,这个情景,这个时间点洽到好处,没有过于实名。

李白用桃花潭水之深,表明汪伦对他的友情比千尺潭水要深。从古人记载,汪伦为了邀请李白来作客。每年都用最好的糯米高梁,制酿美酒,窑于地下,严密保存,以便款待。此真挚友情与三国刘、关、张生死之交相比美,没过于名实,还流传万世。

到此很自然会问,李白和汪伦是什么关系会在一起?其实他们没有啥连系。李白士途不畅,以酒和游山玩水舒怀。正好收到汪伦一信,拆看信道:“先生好游乎?此处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处有万家酒店”。正合李白情怀,欣然应邀,来到桃花潭。到来汪伦道谦,此处只有“万姓家”的酒店,不是数字”万家”酒店。李白原谅了他,交后发觉汪伦为了邀请他,每年酿好酒窑藏等李白来而不怕被旁人笑。此番情谊真的比桃花潭深,没有过于名实。

从此诗中感悟,只有真心、真情、真挚对待好朋友,会像名不见经传的汪伦流芳千古。

9

不,有过之而无不及。用现代话说这个一个铁粉对追慕者念念不忘,千方百计最后得偿所愿的快意,铁粉和作者,还超越了这种关系,有一种引为知已的感怀,一种引以为傲尊荣,相互间惺惺相惜,千古之下真是一种令人钦慕的铮情和得意。

10

李白是我敬佩的一位唐代诗人,他的诗我背过的最多,饭后茶余我都会拿出表情来背上几首,特别是李白的《赠汪伦》这首诗给我的印象最深,他充分地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把人和物景形写得栩栩如生引人入胜。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谭水深千尺,不及伦送我情。李白把挑花潭写成深千尺来比喻和汪伦的情谊。说起这首诗还有一段故事,有一天,我在操场上听到几个小朋友大声郎诵《:赠汪伦》他们把这首诗改了“李白乘舟将欲行,扑通一声掉水中,桃花潭水深千尺,看看李白死没死。”我听到好笑,有文化的人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