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人对狗的尸体一点都不怕,而面对人的尸体却惊恐万分,是什么心态

人对狗的尸体一点都不怕,而面对人的尸体却惊恐万分,是什么心态

2020-09-10 16:06阅读(81)

人对狗的尸体一点都不怕,而面对人的尸体却惊恐万分,是什么心态?:那是因为恐怖谷效应 那么什么是“恐怖谷效应呢”?恐怖谷效应,The Uncanny Valley, 指的是当

1

那是因为恐怖谷效应

那么什么是“恐怖谷效应呢”?

恐怖谷效应,The Uncanny Valley, 指的是当一个事物与自然的、活生生的人或动物非常相似,但不完全相似的时候,它会在一些人中产生反感厌恶的情绪反应。恐怖谷效应常用于解释我们在仿真机器人和电脑特效CGI中常见的,非常像真人但又总觉得哪里不对劲、使人感到反感不适的现象。

为什么会产生“恐怖谷效应”?

关于恐怖谷效应的成因,目前主要有两大类解释。

第一类解释认为恐怖谷效应是通过进化获得的,是人类在漫长的生存中逐渐产生的生理防御机制。

而第二类则认为恐怖谷效应来源于人类的认知模式。目前的科学研究结果对两种假说都有支持的证据,所以恐怖谷效应很可能是两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为了证明恐怖谷效应是一种进化机制,科学家做了这样的实验:给猴子看三张图像,一张是高仿真的3D猴子图像,一张是低仿真的3D猴子图像,一张是真猴子的图像。猴子目不转睛地看每张图像的时间,标志了其对每张图像的喜好和厌恶程度。研究结果表明,猴子看高仿真的3D猴子图像的时间最短,表现出了本能的厌恶。这说明,我们人类在恐怖谷效应这个问题上并不是孤立的,就像猴子一样,我们生来已经具有了这样的倾向。

猴子恐怖谷实验:中间图像为高仿真3D猴子

这种进化而来的生理防御可能与交配和疾病预防两个方面有关。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对优秀配偶的辨识能力和对劣质配偶的规避能力。“像人又非人”的存在在外表上标志了低存活率,低生育率,也许因此引发了我们的厌恶。类似的,这样的外表也可能预示了恶疾、病菌、死亡,会使我们产生自然的规避行为。

我们对于重病病人、尸体会产生本能的反感,也是同样的生存机制。另一方面,“像人又非人”的存在象征了异化的人类自身,也许会激起人对于自身生存状态和存在意义的担忧,是否自己也是徒具外表而毫无灵魂的机器呢?这也会导致我们产生抵触的情绪。


电影《异形》中的Ash最后发现是个生化人

在认知方式的解释中,研究者将恐怖谷效应定义为一种“认知不确定 (perceptual uncertainty)”。这种“认知不确定”源于类别界限的模糊,一个无法轻易放在“人”的类别,也无法轻易放在“机器”的类别的事物,就会让人产生认知焦虑。这种焦虑在其他一些“杂交”型事物上也有体现,比如转基因食物、变性人等等。还有的解释则认为,当一个机器人表现的大部分还是一个机器人的样子的时候,我们会默认它为一个机器人,并对其“非”机器人的部分、即像人的部分格外关注,因而容易建立情感联系和同理心。而相反的,如果一个机器人十分像人,我们会用“人”的要求去看待它,从而对于它“非人”的部分尤其关注,容易对它的异样特征产生反感。总而言之,这属于一种对事物的心理预期与事物的实际表现出现矛盾时所产生的不适和厌恶。



艺术家Patrcia Piccinini创作的杂交动物雕塑 - 直观上就觉得诡异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我们感知恐怖谷效应的能力是与生俱来的,但这并不是说它是一成不变的。社会文化对我们对恐怖谷效应的敏感度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死寂 (Dead Silence)》,《人形师》等恐怖电影使得很多人“后天获得”了一种对于人偶、木偶等事物的恐惧症,大量五毛特效CGI则让我们对于差火候的CG人物见怪不怪,而伴随着CGI、机器人这些事物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他们可能对于恐怖谷的敏感度要弱的多。如果恐怖谷效应真的与“人”和“机器”之间的类别认知混乱有关,那么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我们对于“人”和“机器”的定义的不断更新,这种认知焦虑可能也会逐渐消失 (或者被“人类”和“后人类”之间的差异所取代)。

电影《死寂》

cognitive dissonance和我们对未知的恐惧,加上人类对面部和肢体语言的特殊敏感度,造就了奇特的恐怖谷。

2

人死如猛虎,虎死如绵羊!!!

3

我见过好多次人的尸体,都是近距离不到一米仔细看过的,最血腥的一次是一个晨练的老妇人被神经病人误砍误杀,我到现场时,120的医护人员还在抢救,其实已经流血过多救不过来了,我看见这些尸体没有恐怖感,只是好奇,还有就是惋惜叹息,谁说人见了人的尸体就会恐怖?除了某些意外死亡的,很多刚去世的尸体看上去就跟人睡着了差不多,有些很安祥,一点也不恐怖。

4

  首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的尸体通常像征死亡本身,代表着危险。

  孔子云,祭如在,敬鬼神而远之。活人与死人要保持距离,用敬而远之的态度互动。而活人和死人的世界也有正常的人口流动,比如出生和死亡的循环。

  可通俗类比为人的屎,屎在肚里的时候,是“我”的一部分,因此是好的、干净的。人在活着的时候,就和我们大家一样都是人间的活人,是“我们”这个群体之内的自己人。但是一旦屎被拉出去,就变成了“我”的对立面,成为了污秽的象征。死人也是一样的,死亡让死者脱离“我们”的人间界,进入了与生对立的死的时空,变成了“外人”。因此,尸体才会带来负面的种种情绪。

  人常见的所有对尸体的害怕基本都是来自内心对鬼魂的敬畏和恐惧。

还有另一个原因大概就是由同类的死亡联想到自身不免的必然归属,所以也会产生恐惧。

  其次,让我们害怕的不是静态的尸体,而是关于尸体的动态想象。---------------------------------------------------------------------------------------------------------------之所以说是关于尸体的动态想象,而不是关于尸体会动的想象,是因为还有另外一个层面的动态。比如当年我解剖过的那具尸体是一个肌肉发达的男青年,死因很明显,脖子上有一道很深很长的伤口,我见到他的时候也会摸一下自己的脖子,想象自己哪天是否也会变成那个样子。实习的时候见过浑身上下被砍数十刀差点身亡的病人,在手术台上的时候自己的心也像给人揪住了一样。

  这种感觉也称为移情,想象感受他人体验的过程。结合相关记忆,痛疼、恐惧、绝望等等,从而产生的感觉;以及对于死后未知状态的恐惧。

  类似这头麋鹿令我联想到凌迟尸体,

而鸡的裸尸却使我唾液直流,想到美味的叫花鸡。

  最后,同类死亡导致的对生者的潜在威胁

  a.疾病导致的死亡,那么死者身上存在的致病源,可能会侵袭其他靠近的生命体;

  b.物理破坏导致的死亡,比如野兽的攻击,重物的撞击等,那么破坏源可能会对接近的个体造成相同的伤害,比如潜伏着的野兽,或者重物呈周期性的掉落等;

  c.任何死亡,尸体的腐烂滋生的病菌;对尸体的恐惧导致离开的行为,无疑有利于生存,漫长选择形成了一种适应器;说白了就是基因中不携带这种适应性的, 死亡的概率更高 ,拥有后代数量更少,因此其个人在种群中的份比重来越小。

  

5

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我不知道尸体有什么可怕的。。。。。。

十几岁时爷爷死在家里,他死前三年都是我伺候,他死了我一点也不害怕,还帮着医护人员抬担架。

二十几岁时姑妈去世,她待我如亲生,所以入殓前的擦洗基本以我为主,别人帮忙。再后来小叔死,他家儿子还小,他人缘极差,我爸又正好生病住院了,所以他的丧事全是我办的,我这堂弟除了哭就没别的事了,除了擦洗是请人做的,其他都是我。

前些年曾经在临终关怀医院做过一阵子志愿者,天天有人死。

如果死的是亲人,他活着的时候你没做有愧的事,他死了你自然没什么怕的。

如果是陌生人,那就更没什么怕的了,死都死了,你怕你诈尸吗?!

6

猪死了,狗死了,你不怕,那是因为它们不是你的同类,它们的死也不会对你造成什么威胁,即使它们活着,我们人类也比它们强大太多,因此你心底不会感到恐慌。而有一个人的尸体被你发现,你会害怕,恐惧,想要尽快逃离此地,有这种心理,那么恭喜你,说明你是一个很正常的人。趋吉避凶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本能,你发现了死人,死人意味着什么?我觉得意味着危险,我的同类竟然死了,我不认为我会比他更聪明更强大,精明强干的他都死了,那下一个死的会不会是我?!此地大为不妙啊,还是走为上策[可怜]哈哈,这或许就是你面对死人惊恐万分的原因吧[捂脸]

7

人都是会死的,因为活着的人们不曾,不愿死去,也就对死亡后的一切充满了好奇,同时也充满了恐惧。

所以当面对非同类的尸体既无任何同情心,也无谅讶之表现。对人就不同了,首先是同类,要知道现在社会死一个人是要查清死因的,如无本人无任何联系的还好说,怕就怕曾有纠纷或刚有遇际,担心麻烦,因此害怕。而人有三丑之处,即吃拉死,但凡人死了,面无血色,苍白如纸,真如睡着般死去的人太少了,一般都面目不如常人,惨死的更不用说了。人们除亲人外一般都远离死者,也是担心病毒病菌一些原因。很少有人愿意帮助搬运尸体,因为人死后体温降了,皮肤冰凉,活着的人有一定的体温,能感觉温差,也是有感与无感的自然反映。我们知道活着的人有思维有思想,其人生曾被教育着伦理,人文,自然等有关文化,普通人都是有神论者,头脑中亦有鬼神之概念,而人死了即成为一具无知觉的尸体,某种意义上不是人了,自然与鬼类联系了在起,但为有鬼神论者,十有八九怕鬼,不知鬼的神通如何,所以也就怕尸体了。

其实人死后,定当有人收尸,不会让其腐烂产生病菌来伤害活着的人。尸体也决不会伤害活着的人了,某些担心是多余的,回避也是正常的,恐惧也可理解,毕竟人死如灯灭,表示其人生一切都以结束,活着在人世间,死了到阴间,至如上天堂下地狱那是人脑的一些想法。

珍爱生命,活好当下,尊重死者,方为上策。

8

人之所以恐惧同类的尸体,是因为恐惧死亡!

我们人类是少数几种见到同类尸体和遗骨会感到恐惧,并且产生强烈情绪波动的动物,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对于同类尸体的强烈恐惧呢?

图注:面对逝去的亲人,我们还会表现出强烈的悲伤情绪,图片来自网络


原因大体可以概括为三点:

第一, 自我认知。人类的智慧,让我们对于自身具备了很高的认知能力,我们的思维不但能够区分人类与其他物种,而且还能够区分不同的人类个体,这是一种很强的自我认知能力;

第二, 丰富的感情。人流复杂的大脑赋予我们丰富多样的感情,这种感情主要表现在人与人之间,比如父母与子女的感情,同事朋友之间的感情。如果父母、兄弟、朋友、同事去世,人类会赶到悲伤;

第三, 对于死亡的认知。人类在自我认知及感情交流的基础上,对于死亡这种现象有了深刻的认识和记忆,并且产生了对于死亡的恐惧。尸体作为死亡的符号,理所当然会引起人的恐惧;

第四, 人类文化对于死亡的探索。死亡一直是人类文化探讨的重要内容,每一个宗教教义中都有对于死亡、死后世界和轮回的完整理论,为了正是安抚人类对于死亡的恐惧。死亡在各种文学、影视作品之中也是重要的主题,文化对于死亡的描述和探索加重了人们对于死亡的恐惧。

正是以上几个重要原因,导致了人类在面对同类尸体时会产生强烈的恐惧感,这种恐惧是源自内心深处对于死亡的恐惧。

图注:大象也有着丰富的感情和自我认知能力,面对死亡的同类会悲伤,图片来自网络

我们害怕尸体是对于死亡的恐惧,这种恐惧则是建立在发达大脑自我认知的基础之上的。对于那些缺乏自我认知的动物,对于同类的尸体则不会表现出明显的恐惧,甚至还会出现奸尸现象!(当然,动物并没有意识到对方已经死了)

图注:出现奸尸现象的双领蜥,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9

我也不知道,可能我是个奇葩,我不怕尸体,不管是人的还是动物的,从小就不怕,村里死了人去吃丧宴,别人都离停尸榻远远的生怕沾上一点死人气,就我敢掀开盖脸布看遗容,摸摸手告个别,别人看见棺材吓得闭眼不敢看,我都不理解有什么好怕的,这不是木头做的吗,木头还能吃人啊?可能看到血肉模糊的尸体会害怕,但不是害怕尸体本事而是太血腥了恶心。当初在化妆学校聊到化妆师工作时老师说到殡仪化妆师时大家都吓得捂耳朵不敢听,就我感兴趣,多好的工作啊又清净工资又高,毕业填志愿就我填了殡仪化妆师,我是真心想做这种工作,可是学校无法分配。去年还求老公去民政局找找关系花点钱把我弄进去当化妆师,就是当个小助手都行,老公说什么都不同意,说太恐怖了,每天回家都一身死人味,不行不行,叫我断了这念想

10

还记得从大五开始,就在医院进行实习了,工作后留在读研的医院,期间会经历患者的逝去,但多是自己参与抢救,送患者走最后一程,最后是护士对遗体进行料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次和患者的遗体进行近距离的接触。

那时一位重症的老人,终末期多器官衰竭,在监护室去世的。去世之前进行了各种有创的抢救,而且,因为呼吸衰竭,患者已经很长时间处于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的阶段,最后进行了气管切开,就是在脖子那个部位切开一个口,和气管相通,连接呼吸机的管道进行呼吸。患者去世后,必须撤除身上的各种管道。中国有句古话,死也留个全尸,处于人道主义,我们的医护会把去世的遗体料理的完整而干净,让患者走的也有尊严(殡仪馆还有进行遗体二次修整)。患者呼吸机撤下去后拔出管道,有一个比较大的伤口。我让护士备好一个换药缝合包,准备对伤口进行缝合。

那是我毕业工作后第一次近距离和遗体进行接触。两个人脸对脸的距离不过就20cm,开始心里真的有一点砰砰跳,但是当我打开缝合包,带上手套的那一刹那,我的心竟然出奇地平静下来。

这位老人,离世之前想必确实经历了大大小小的治疗、操作,还好他的面部并没有特别的变形,只是长期呼吸机吹着,面部稍微有些浮肿。表情没有特别的痛苦,走之前一直在泵入镇静的药物,想必没有太多疼痛和不适。每一个人最后离去的样子其实都差别不大,这无关乎身份、职业和社会地位。而作为医生,我们在他生命的最后一程,尽全力,有时候不为了能治愈、治好,也为了让他最后一程走的安心,给逝者以尊重,给生者以安慰。

我一针一线的缝,这是一场后续不会再拆线的操作,但是每一个针脚都表达着我对逝者的尊重。缝完气管接着缝合床旁血滤的伤口。虽然伤口不大但为了避免穿上衣服后会出现血液渗漏,弄脏家人精心准备的衣物,我基本上把有可能渗血的伤口都处理干净了。

监护室外,家属带来老人的寿衣,先前经过多次沟通,家属已经完全接受了老人已经逝去的现实,所以情绪还暂时稳定。我告诉家属老人的遗体等护士做最后的整理,老人至少在去世之前没有遭受太大的痛苦(一直间断有镇静药物维持)。

有时候,也在思索,当患者完全以生命相托,作为医生,该怎样履行自己的责任,很多时候心有余而力不足。

对生命心存敬畏,才能更好的珍惜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