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职称改革吗?

职称改革吗?

2020-09-10 01:02阅读(66)

职称改革吗?:我认为已经到了非改不可地步了!提到职称,广大教师哀声一片!职称被教师评为“教育四害”之首,可见其让教师多么深恶痛绝!首先:-职称,改革

1

我认为已经到了非改不可地步了!

提到职称,广大教师哀声一片!职称被教师评为“教育四害”之首,可见其让教师多么深恶痛绝!

首先是职称评定的限额,窄化、阻碍了教师向上的通道。

职称评定制度的设立,原意是激励教师努力钻研,提高专业技术能力。但是,限额制,使职称成为可望而不可即的水中花、镜中月!很多优秀的教师,条件很好,但受限于名额,只能眼巴巴的等。这就严重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后来者更是失望,前面那么优秀的老师都评不上,作为年轻老师,出路又在哪里呢?

其次,职称评定制度的条件过于复杂、严苛。

中小学教师的职称评定条件太高,不利于教师参评。有个段子说,崔永元如果来中小学教书,一定评不上高级教师!笑完之后,想想其中味,也是令人心酸的!

第三,职称评定制度欠公开、公平、公正。

职称评定吐槽最多的是,领导往往包揽了职称评选的机会。留给普通教师的机会少之又少!

……

所以说,职称不是要不要改?会不会改?而是必须改了!

建议:

1.中高级教师职称不限额!

2.满15年教龄,自动晋升中级职称。满30年教龄,自动享受高级教师待遇!

3.简化职称评定程序,降低评选条件。

2

多年来,职称成为了许多老师心中的痛。从当前教育现状来看,职称制度的建立本是为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一项政策,但如今却被多数老师,特别是年青教师们所反对,我想主要体现在:

一、等不起,僧多粥少

每到职称评审季,许多学校那可是相当热闹,许多教师为争那一两个职称名额用尽浑身解数。即使是新的职称制度下,以高级教师为例。小学高级教师比例8%,初中20%,占比是不大。哪所学校岗位被占了,如何没有教师退休,许多达到条件的老师那真是等到白了头。

二、评不起,要求高,材料多

职称评审的要求实在是多,教育教学成绩、教育科研成果,班主任工作成果等等,只要你想评职称,就不得不为此写论文、弄课题、参加业务竞赛等犯愁,甚至不少老师为此弄虚作假。

好不容易争得一个申报名额,还没来得及为争得名额而喜悦,却不得不没白天黑夜地组织材料。材料提交后又担心评审过程是不是能客观公正,到处托人走关系。

因此,网络中有一种来自教师中的声音,呼吁取消职称。

但仔细想来,如今的职称评审中是有问题,但要取消是不现实的。先抛开问题不说,作为教师群体,肯定是需要制度杠杆来激励竞争、提升专业水平的。作为教师,从写文章、参加比赛等方式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也是自我成长的途径。可以说一味地讲平均主义,不论干得好还是坏,结果都一样,那是教育的灾难。所以个人认为职称制度的问题不是制度本身,而是制度的科学性和执行的确需要改革。

同家近年来也在不断完善职称制度,加大了改革力度,2015年《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将中小学职称并轨,今年年初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也明确了要进一步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和考核评价制度改革。所以职称改革一直都在进行中,未来职称不论是从人数占比、评审条件、评审过程等方面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和完善。比如说像我们这里现在论文已经不作为必要条件了,而是九选二。如果还有老师说九个条件中自己连两个条件都不能满足,那只能说自己只是在教书,而不关注自身的专业成长了。问题是现在这样的人还真的大有人在。

前期人社部发布的《关于做好2018年度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拉开了今年的教师职称评审的序幕,比起往事这个时候我们地区的材料提交工作已经结束,而今年要晚得多,我想可能就是为落实通知中要求的突出分类评价,完善评价标准;进一步畅通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称评聘渠道;适当提高中小学、幼儿园高级教师岗位比例;进一步提高评审质量等要求要对细则进行一些修订吧。所有要评职称的老师们可以关注一下当地政策的出台。

更多教育观点、教学经验、学习资源、教育技术,敬请关注“轻风教育”。

3

职称改革一直是近些年的热点。各个专业技术单位,都对职称评定标准、评定条件、职称限额、评定程序的过程等,有着各种各样的非议和意见。在广泛征求了各个阶层和各个领域的意见之后,国务院于2017年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方案》,2018年年初,甘肃、广东、重庆、广东、江苏等省,也根据《方案》制定了各自的《实施意见》。

各省的《实施意见》,是对医生、教师、工程师、农艺师等专业技术人员人才评价和服务管理进行了深层次的改革,对原来实施的职称管理基本制度进行了颠覆性的改革,对提高专业技术人员待遇、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都有着非凡的意义。

《实施意见》改革的重点,主要体现在以下6个方面:

1、打破职称评定级别限制,所有职称系列全部设置至“正高”级别。以前小学教育等未设置正高级别的职称体系,全部重新设置,体现公平公正原则。

2、职称评审实行备案管理制,将职称评审权限最大限度下放,符合评审条件的市县,以及科研院所、高校、医院等,都可以按照程序规定,自行进行职称,只需向主管部门进行备案,并接受其全程监督。

3、取消不合理的硬性限制条件。不再将发表的论文级别和数量,以及计算机、外语等做为统一硬性要求,和苛刻的限制条件,可以由评审部门酌情确定统一标准,降低其作为职称评价的比例和系数。同时,加大专利成果、项目报告、工作总结、工程方案、教师教案、医生病例、调研报告等实践性依据的占比,实际工作成绩均可作为重要评判依据,突出对创新能力的评价。

4、完善各类专业的评价标准体系,重新修订职称评价标准,要求3年基本成型,5年形成制度,指导各行业领域内职称评定。

5、取消或简化程序性手续,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实行网上报名、递交资料、公示等,简化职称评定职称。

6、实行道德建设一票否决制,注重道德建设。对弄虚作假等行为设置黑名单,同样实行一票否决制度,严肃职称评定秩序。

职称改革的目的,是更切近实际需要,更有利于体现职称的作用,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发挥出职称对专业技术的创新促进作用,体现出专业技术人员的实际能力水平。

4

我从事职称评审七年,欢迎关注我,了解广州职称评审条件、业绩材料清单、论文要求。


我们都知道教师的职称每个学校都有名额限制,常常僧多粥少,很多人去争一个职称,弄的很多教师评不上,进而好多教师都在呼吁取消职称。但是工程类职称与教师类职称不同的是:只要学历符合评审等级的要求,工作年限满足评审等级的要求,个人业绩提交材料符合要求,论文有收录且有网查链接,通过职称评审是不难的。

现在个地方政府都在发布利好的消息,完善工程师职称改革,以广东省2020年职称评审工作为例:

专业设置针对性强,多岗位可参评

职称改革后,建筑、机电、电力行业外的工程师,均可申报适合自己职业规划的对应专业:

打破申报方式单一化

申报人可结合自身条件,选择最优申报方案:评审、认定、考评结合、以考代评。


完善跨级评审

1.高技能人才,如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互评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2.允许在专业领域有突出贡献或显著成绩的申报人,直接通过绿色通道申报高级职称。

3.职业资格对应职称


多项举措切实为申报人减负

1.精简继续教育证书

2.纸质证书变电子证书

3.放宽对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所以我认为,担心2020年职称改革的工程师,现在可以放下心来,松一口气了,反而应该想想在职称改革越来越有利的今天,我们应该怎么把工程师职称评下来。我从事职称评审七年,欢迎关注我,了解广州职称评审条件、业绩材料清单、论文要求。

5

小建议:实行考,评,聘分离,够条件就评选进级,但岗位进行考聘,能者上,聘上高一级岗位,就拿高一级的工资,聘上什么岗位拿什么岗位的价格工资,实行动态选聘,综合考评,包括校长等管理岗,也可以实行岗位考聘,校长等管理人员实行资格证考试,先统考,取得校长等管理人员资格证,才可竞聘相关岗位,管理岗拿管理岗工资,校长县管,但校聘,学校由教师成立组建民主评议委员会,谁当校长(必须有校长资格证),评聘委员会或者说老师们说了算,大家说,这个建议咋样?

6

职称改革是必然趋势。

看了很多问答,主要集中在教师岗位的职称评定。其实职称的范围比较广泛,事业单位中普遍都有存在职称评定的问题。

目前争议比较大的还是三个方面:

一是教育系统的职称评审。

二是公立医院的职称评审。

三是各类事业单位性质的研究机构。

主要是这三个方面集中的技术类人才相对来说比较集中。

本人参加过2012年前后的自己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设定的改革工作。这个工作主要是确定单位的属性,是专业类技术管理事业单位,还是公益管理类事业单位。在这个基础上确定从事管理岗和技术岗的人员和比例。从事公益管理类的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配置比例会很低,这样就限制了很多新进人员的上升途径,从事专业类事业单位也是同理,技术人员配置比例多,管理岗比例少。这本身就是一个不可调和的矛盾。因此,也产生了很多问题和矛盾。比如,人才流失,激励机制失灵,创新动力不够,学历论文造假等等。

职称改革是一个必然趋势。它的决定因素有很多,一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改变决定了改革的必然性。二是社会资源配置的发生机制的改变。三是市场经济的属性发生的改变。四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和专业的改变。

7

不改更待何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