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曾经农村里的"按辈分取名",为什么现在却不流行了?

曾经农村里的"按辈分取名",为什么现在却不流行了?

2020-09-09 16:01阅读(80)

曾经农村里的按辈分取名,为什么现在却不流行了?:不是不流行,而是仍在进行中。我们农村每个家族都是有字辈的,这些字辈像诗歌一样排列,读起来朗朗上口,连起

1

不是不流行,而是仍在进行中。我们农村每个家族都是有字辈的,这些字辈像诗歌一样排列,读起来朗朗上口,连起来像诗歌一样有特别的含义。这些字辈,只有家族的男孩才起,女孩是没有的,原来是这样,现在仍然是这样。

男孩儿出生起名字,有的直接按家族辈分里的字派起名,同一字派的男孩儿,中间的那个字都是一样,只是最后一个字不同,这叫大名。有的不按字派起名,但是结婚的时候一定会起大名,就是按家族的字派起名,而且会用大名的两个字作为首字写结婚对联,贴在堂屋,这叫号对,近现代这种情况比较多,我们大多是这样,包括我。

这个大名一般在生活中用不到,因为所有证件都是以身份证上的名字为准,身份证肯定是成年以后就要办的。结婚时候起的大名,成为一种形式上的存在,只在结婚时用一下,所以时间一长,有些人连自己的大名都会忘记。

但是也有一些家族或家庭,把家族观念看得比较重,孩子出生直接起大名,使用一生。如果这个家族大,那么族里男孩的名字就很相近,第一个是姓,肯定是一样的,第二个是字派,也是一样的,只有最后一个字是不同的。比如我们孝感名人、康熙帝师熊赐履,他上一辈的字派是祚,他父亲叫熊祚延。他是赐字派,叫熊赐履,他弟弟叫熊赐瓒,他堂弟叫熊赐屿,都是赐字辈的。而且,看得出来,他们的名字是从小就按字派起的,使用了一辈子。现在这种情况比以前少一些,但也有不时可以见到。

2

在以前农村,可以通过一些人的名字,就能得知他是哪一辈的人。这是因当时农村同一家族的人取名,是有讲究的。往往某一辈的人会选一个相同的字,作为同一辈的人使用。不过随着乡村传统【制度】的崩溃,那时按辈分取名的讲究,慢慢就消失了。

是哪些原因,造成曾经按辈取名不再流行了呢?

以我家族为例,我爷爷那辈的人都带有个【元】字辈,到了我父亲那一代人,他们是【开】字辈,然后在我这一代是【福】字辈,我儿子这一代人是【建】字辈。

我们那边农村,之所以还能保留以辈分取名,主要还是我们那还建有宗祠,也有族谱,也就保留了这个传统,不过这个传统也不像当初那样讲究了。

比如:我父亲有五兄弟,他们辈分取名,除了第二个字是以【开】字,后面的字也是连贯一起的,这五个字分别是:荣、华、富、兴、贵,组合起来就是姓氏+开+最后一个字。

这种取名方式,不但在辈分在能区分是哪一辈人,从全名来看也能知道谁是老大,谁是老小了。

而我这一代的人除了【福】字是相同,后面的字是连不起来的,我儿子那一代人也是这样,造成这个现象的出现,其实也就是农村为何不再以辈分取名的原因了。

1、在我父亲那一代的人及其我爷爷那一代的人,当时的农村普遍是多儿多女,一个家庭当中有4~5个小孩是很正常的。这样取名就会比较连贯。

2、但到了我这一代时,那时农村陆续执行计划生育,家中的小孩也就不能像以前那样,你想生几个都行。这时家中的子女就会少,各家取名都是以自己家庭为主。

3、以前农村取名,是需要通过家中的族长、德高望重的老人、读书人(以前农村识字的并不是太多)他们来取大名。

而现在情况不一样了,农村有文化的人变多了,自己就可以给自己孩子取名,不需要通过老一辈的人去取名。这也造成了每个家庭孩子取名,都有自己的偏爱。

综上所述,以前农村按辈分取名,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当时农村文盲比较多,大家都很尊重那些读书人、德高望全的老人;二是那时农村家庭儿女也生的多;三是以前农村家族观念比较强。

而现在农村情况就不一样了,某些地方连祠堂都没有,更别说族谱了。并且以前在农村有话语权的老一辈人,说的话也没有那么好使了。

毕竟现在农村很多高学历的人,也有很多见多识广的年轻人。他们完全可以自己给自己小孩取名,如果他们这些人,没有家族观念,也就不会再给后代按辈分取名了。

3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在明清之前,只有士大夫家族才有家谱,普通人是修不了家谱的。

中国近代的家族字辈取名,一般是在明朝开始的,朱元璋要求天下家族拟定字辈排行,按字辈排行取名,以利于用宗法统治天下百姓。

在二十年前的农村,大部分还是按字辈取名的,在近几年,用字辈取名的越来越少。但是,农村的很多家族还是有族谱的,有族谱就有字辈,虽然身份证上面不一定是字辈取名,但是族谱上面还是用的谱名。

现在的父母,给小孩取名只是为了好听,或者自己喜欢的寓意,随便乱取名了。个人觉得,你可以不按照字辈取名,但是一定要知道自己是什么辈分。人类社会的纲常还是不能乱,要区分长幼有序,血缘远近!古人强调的同姓不能通婚也是为了区分血缘,为了后代的基因能够健康发展!

还有就是字辈,一般是代表吉祥的寓意。像曾姓的班辈是全国统一的,以前的皇帝御赐的。以下是曾姓班辈排行寓意解析:

曾氏字谱字辈寓意:

宏:宏伟广大

闻:消息新闻

贞:坚定不变

尚:崇敬高尚

衍:长延发展

兴:家族兴旺

毓:养育继承

传:递交传送

纪:规则制度

广:众多广阔

昭:光亮显著

宪:母法根本

庆:祝贺庆典

繁:昌盛繁荣

祥:吉利祥瑞

令:尊令指示

德:品质高尚

维:思维护卫

垂:名垂千古

佑:保佑帮助

钦:敬重佩服

绍:联系介绍

念:永不忘记

显:盛大显露

扬:升举高扬

鼎:名气极大

新:吐故纳新

开:扩展开发

国:各族共家

运:输送运行

克:克己奉公

服:佩服相信

振:震动声烈

家:住居家园

声:誉名美声

建:建设塑造

道:道义凛然

敦:诚实厚道

安:稳固平安

定:规定固定

懋:勤勉努力

修:兴造修建

肇:开头起始

懿:嘉言懿行

常:频素经常

裕:宽裕富裕

文:人文文明

焕:鲜明光亮

锦:色彩美丽

瑞:美的预兆

永:长久永久

锡:传统延续

世:世世代代

绪:有头绪端

昌:兴旺发达

4

关于题主所说的情况,在老一辈的人当中是比较盛行的。

其实,取名也是一种文化,各家族间按辈分取名,古已有之。它的好处是:延续了家族传统,辈分之间,只要说出了名字,也就一目了然了。

比如在我们的丽江农村,家乡总共有数个大姓:段、王、高、谭、何姓等等,其中这几个姓氏的人口,几乎占了家乡总人口数的80%。

我是家乡“段氏家族”的一员,我的爷爷辈,都叫“段~先”;父辈则是两个字,叫“段~”;到了我这一辈,全都叫“段绍~”;我的下一辈,则叫“段金~”。段氏四代人,四个辈分,一切一目了然。

随着老一辈的纷纷去世,再加上当今社会的各种影响,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注重这些了。

不知从何时起,“豪”、“轩”、“怡”、“萱”满天飞,同名化越来越严重,千篇一律的,更有甚者,强改“复姓”,真乃胡编乱造矣。

这样乱取名字,有个性吗?好听吗?我只是觉得俗,简直是“俗不可耐”。

随着农村社会的发展,一切都不是原来的样子了。不仅仅是取名的问题,农村有很多事情都随着社会的“进步”而“销声匿迹”了。

我并不是一个守旧的人,我只是在叹息,农村的有些传统还是有必要保留和延续的。

朋友们,关于以上你们有什么看法吗?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是@丽江夜话 ,专注于三农领域的创作,让我们一起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5

我负责人的告诉你,我还是按辈分取的名子,这样一代一代往下传

6

我的家在皖北,全村李姓是比较大的姓,村里人基本上都姓李,在七八十年代的时候,村里人很少外出,还是严格按照这个辈分来取名的,李姓在我们村近几代我所知道的辈分用字,按长免辈之分有“世、兴、运、朝、春”等,我小时候“世、兴”基本上都是爷爷辈的,全村的老人家基本上都是”李世某,李兴某“这样的名字,一到村里办喜事,登记的人很轻松,开口就问,你叫”李世啥,李兴啥“就行,因为都知道。



那时候的你要是不按辈分随便取个名,估计全村人看你都是另类,好象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管理着,我是”运“字辈,起名的时候自然会用”李运某“来取,那时候这是很自然的事。现在呢,全村人只剩下老人,年轻人早早到外面打工去了,他们有的定居在城市,他们的孩子取名都在跟时代,再者说,现在的年轻人,哪里还知道自己是什么辈,那个无形的管理没有了,渐渐的给自己的孩子起的名字也就很少再遵循这个辈分。



所以我们看,在农村按辈分取名是特定时代特点,人聚一起,得有个长幼之分,这个分最重要的就体现辈分上,人散到各处,这个辈分的力量就约束的少了,辈分的作用减弱了,人们就不在遵循按辈分起名的规定, 这也是时代的变化。



按辈分取名其实有它的好处,可以起到很强的宗族观念作用,团结整个家族,这一点南方比北方好象更注重一些,所以我认为按辈分取名谈不上什么流行不流行,而是取决于每个地方对于家庭观念的重视程度,延续好的,可能现在还在按照这个辈分取名的顺序来,这在南方的很多地方现在仍在遵守着,延续不好的,人心散了,宗族辈分的作用就弱化了,在城市或者一些乡村,人与人之间几乎都是陌生的,一个村子的人散落在各地,常年不见面,对辈分就没有了感觉,起名只凭感觉来,导致辈分在这些地方逐渐消失。

7

按辈分取名,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为了同宗族之间更好的传承和区分世系第次,便于达到\"辨尊卑、序长幼\"的目的,也可以避免后辈取用祖先的名字,字辈运用十分必要。

辈分谱即家谱,记载着自家族以来的每个人生辰忌日、配偶情况、子女传承、墓葬位置,也可以清楚自己在家族中的排行与地位。字辈都是由族内德高望重、文化水平较高的人协商确定,子孙后代,一代一字做为排序,辈字取意大多是修身齐家安天下、吉祥安康福禄昌的内涵。

改革开放以来,东西方文化日益互渗,姓名多样化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特别是城市化的发展,家族成员分布于五湖四海,家族逐渐空心化,甚至会分化消失。那些进入城市工作的年轻人,孩子取名不拘一格,大有与传统文化切割的意图。抛弃传统的字辈,会给社会埋下一定的隐患:原本姓氏字辈就是区分血缘,分清上下关系,一旦弃用,给以后的认亲带来不便,甚至会导致近亲通婚的可能。

我是曹流青,希望我的回答使您满意,欢迎阅读点赞和评论,并加以关注。谢谢!

8

按辈分取名在宗族社会里是一种常见的取名方式,但是随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加快,城镇化率不断提高,传统的宗族观念日渐淡薄,所以按照辈分取名字也就越来越少了。

现在应该说还有很多地方保持这个传统的,在一些大家族里面,这个传统依然会有些保留,但是这种现象会越来越少。

第一,传统的宗族社会日渐瓦解。随着城镇化的加快,宗族社会的人们越来越分散,城市人的宗族意识一般不会像农村那么强烈。

第二,追求个性化是趋势。现在的年轻人在给孩子取名的时候往往追求个性化,不愿意受老传统的束缚。

第三,长期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得宗族的人丁日渐稀少。这也从一方面使得宗族的规模缩减,传统难以得到继承。


当然了,在很多地方尤其是宗族文化比较强势的地方这种取名方式依然是存在的。只是总体上看,这个方式是在逐渐减少的。

9

你好,我是非著名美食家静婧的爸爸,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本期导读:曾经农村里的\"按辈分取名\",为什么现在却不流行了?

关于这个问题我来说说我们家的情况,我们家的辈分是4个字代表了4代人,从我爷爷开始往后的四代人辈分分别是九思于勤,我爷爷是九字辈他名字叫张九正,我爸爸是思字辈叫张思全,我的名字是思字辈叫张于晨,我们静婧是勤字辈应该叫张勤婧,但是从静婧开始我们没有再用辈分取名,我想主要应该是以下几个原因:

1.不够重视

长辈对于名字按照辈分来取名已经不是这么重视了,虽然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理应得到传承,但是现代人家族的观念已经很淡薄了,兄弟姐妹间走动都很少,更别说维系家族纽带的辈分了,大家会觉得这种老的东西要不要也无所谓,这跟现代人的思想观念有很大的关系。

2.不时尚个性

大家会觉得辈分取名有的呆板,老古董,不好听,不别致。那我们静婧的名字来说,她叫张勤婧,名字听起来就不是很时尚,我看了他们幼儿园家长们给孩子取的名字都特别的琼瑶化,大家都希望名字和别人与众不同,有个性,所以比如不会用老祖宗留下来的辈分取名了。

3.存在尴尬

辈分取名在不同辈分人之间可以很方便的就推算出来,这个现象会造成比较尴尬的情况,明明一个年纪很大的人因为辈分问题而叫年纪小的人叫叔,这样的话就很尴尬了,也是现在不流行辈分取名的原因。

4.家族概念弱化

随着近些年独生子女政策的执行,以前大家族几十口人的情况已经很少出现了,也不用按照辈分来区分家族里的成员,一家人一个圆台面就可以搞定的事情,取名字自然而然也化繁为简,不用辈分来取名了。


最后总结:辈分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是增加家族凝结力的方法,大家能沿用就沿用,但是也不强求,毕竟社会在进步,很多老的东西不用也就不用了,会产生很多其他事物来代替它的。

我是一个生活在魔都的80后,热衷于给我们家静婧做好吃的美食,如果你喜欢我的问答,请给予关注,评论和收藏,谢谢。

10

我姓李,山东菏泽郓城农村人,听老辈们人说我们都是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迁移过来的,我们这里的辈分目前是,崇四玉良念、永庆宝平安,我是念子辈的,目前村里最高的辈分是崇子辈,最低的是永子辈,我们村里现在给孩子娶名字,依然还是按照辈分一代代的取名,女孩随意,男孩一般都是按照规矩来,所以村里面男孩的名字一般都是爷爷取名,女孩都是当娘的取名。

曾经农村里的\"按辈分取名\",为什么现在却不流行了?

或许是每个地方的文化发展不同,所以在取名字上面有了变化,不过我们这里还是雷打不动,并没有出现题主说的不流行这个现象,反而大家对于认祖归宗,对于老一辈的传承和文化看得越来越重要,毕竟在农村生活里面,家族传承和街坊领居,父老乡亲的关系是非常之重要的,农村生活的局限性,绝对了必须要协作才能取得共赢,那些偷奸耍滑,独来独往,只顾个人利益,连个大面子都不要的人,注定在农村生活里面寸步难行。


说实在的,虽说现在农村里面对于孩子的教育程度越来越看重,但是能通过上学真正走出走出去的农村人,毕竟还是少数,大多数农村孩子最终漂泊几年之后,回来还是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再加上受制于传统思想的影响,所以农村孩子起名字并没有显得多么高大上,父辈们对于孩子的名字寄托的大都是望子成龙的期望,名字大都是取得通俗易懂,比如我姓,念子辈分,所以爷爷取名叫做李念栋,当然是希望我坐一个栋梁之才,很遗憾让他老人家失望了,30多年过去了,我还是那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穷小子。


从我个人的见解来说,按辈分取名并没有什么不好,反而在农村生活里面更让人感觉亲切和熟悉,尤其是在称呼上面,经管你有可能不认识村里的那一个人,但是通过名字你就会知道他的辈分,然后在称呼上面就不会出现差错了,改叫叔叔的叫叔叔,该当孙子的时候就必须当孙子了。

我在村里的辈分属于倒数第二,所以我基本上见人都是叔叔大爷的称呼对方,经管有时候对方还是个乳臭未干的小毛孩子,可是该叫的还得叫啊,村里一个50岁的大哥,和我一个辈分,人有比较老实,见人都是很有礼貌,我每次见到他在大街上对着十几岁的小孩,大爷爷二爷爷的称呼,我总是感觉啼笑皆非,遇到这种场面我一般都是能躲就躲,毕竟我好意思叫,他也不好意思答应啊。


记得前几年走亲戚,对方这个村里和我们这个村里都是一家人,辈分都是想通的,但是比我们村里的辈分低得多,我在他们村里都是爷爷辈的,去哪里走亲戚的时候,一大桌子人,七老八十的都对我叔叔,大爷爷的叫着,那感觉可不是一般的得意,用我们村里的话说,小李子这次可是找到当长辈的感觉了。从哪以后我非常乐意去哪个村里走亲戚,这份虚荣心确实不错啊。

说归说笑归笑,其实在农村对于辈分大家看的都是很着重和实在的,该怎么叫怎么称呼就怎么来,你称呼什么也不会矮你一头,大家反而认为你是一个懂礼数的人。


我是农村小小李,认同我的回答就给我一个关注吧,有姓李的朋友不?留下你的辈分看看我们是不是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