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你还记得当年在农村晚上跑10多里路看电影的情景吗?

你还记得当年在农村晚上跑10多里路看电影的情景吗?

2020-09-07 07:01阅读(75)

你还记得当年在农村晚上跑10多里路看电影的情景吗?:记得走小猫道,风刮叶响害怕,回家就跑不敢落后。:-情景,记得,农村,电影

1

记得走小猫道,风刮叶响害怕,回家就跑不敢落后。

2

记忆犹新。虽然我也就三十多岁,但我还是赶上了看露天电影的末班车。咱们国家的变化真可谓用突飞猛进来形容。



三十年前,村里的电视很少,我记得学校里有一个,好像是公家的,我们都跑去看电视,当时也没有几个频道,而且不是全天播放,每天六点到七点,就会出现一个界面,写着某某电视台,播放一些音乐,人们就坐在电视机前,聊天,抽烟,孩子们满地跑。



那时候播放的电视剧是霍元甲和再向虎山行,还有秦始皇我记得。

除了看电视,便是看电影。电影不是每天放,而是由县里派人下乡,每个乡镇每个村子轮着放,放的是海灯法师和少林寺好像是。还有聊斋志异中的画皮,真的是少年噩梦,直到现在,我听到画皮这两个字都心有余悸。



那时候人们几乎家家都有自行车了,28的,一个自行车能坐好几个人,附近村子有放电影的,就骑着去看。我家没有自行车,我们就伙同几个小伙伴走路去看,半夜走到野地里,人人拿个手电筒,为了省电,一个一个轮着打亮。为了壮胆,说话都很大声。



去了别的村,还得防止被人欺负。那时候村里有很不好的风俗,就是欺负外地人。只要村里来了陌生小孩,如果所在村没有得力的亲戚,肯定得挨打。被打的鼻青脸肿,甚至出鼻血。所以每一次出去看电影的过程,几乎都会伴随着打斗。

如果所在村有的孩子有亲戚,就会大家一起去这个亲戚家,如果该亲戚经济相对宽裕,我们还能吃点东西。

3

农村露天电影,那是无法忘却的美好回忆。

小编这方面记忆比较好,仍记得小学班级各位同学大概座位。至于和同学或村里小伙伴,去哪里看了什么电影,自然更是清晰如昨。


俺们村方圆3公里以内,有十几个村子,一年可以看不少电影。那时农村叫排电影,有计划的。

谁村一有电影,同学会在班级宣布,包括电影名。尤其是“武打片”,教室一片欢腾,有敲桌子,扔书,很激动。有时会交代同学给占个地方。

认出来中间两位是谁了没?哪部电影?

我们村西隔一片田地,大概1.2里路是西村,也是学校所在地。他们村放电影最多。记得三年级时四个小伙伴去西村看电影。

排住哥还带我们顺手偷摘了他姐夫家的瓜,一路吃着去。那晚播了《南北少林》和《黄河大侠》。

有认识的没?哪部电影?

我们村电影场地都在俺家门口。小编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哇。小伙伴都会提前把凳子放俺家里,让我给占地方。有时直接拿俺家凳子,反正俺爸会做木工活,很多凳子。

有时困了,小伙伴直接在俺家院子铺个席子睡了。

猜猜这是哪部电影?老爷子是哪个艺术家?

记得有次电影,先播《红高粱》,然后是《画皮》。吓跑不少人,胆小的跑俺家院子拉呱。

我小舅,那时十五六岁,吹牛笔说不怕,硬着头皮看完。为了显示胆大,晚上还非回村(隔壁村)。

灰色衣服是哪位老艺术家?什么电影?

小舅要先经过俺们村后一片树林,然后一片空旷田地,再过河(有个20米的桥),这才到他们村头。小舅还要再经过他们村小树林...

这两位是谁?哪部电影?

第二天姥姥来了,问我“昨晚放什么电影?一条狗就把你小舅吓掉沟里了,胳膊摔秃噜皮了...”

美好的年代啊,晚上村里一群人,还有邻村的,聚集一起,等待着荧幕出现画面。有时还会卡带子,停电了,等待发动机的声音响起...

猜猜哪个熊孩子像当年的小编?

那时荧屏上有我们的期待、梦想,还有一种后来才懂的情怀和远逝的青春。

只是,那时还不知道,露天电影有一天会消失在生活里,再也回不来...

4

老了就爱回忆。十二,三岁时除了传听小道消息,晚上有电影就是革命样板戏,八个样板戏反复看,且不用走远路,家门口就有。直到1972.或73年,《卖花姑娘》上演,我们一帮小年轻早早干完活,走路去镇上,赶在电影开场前到镇电影院,一张电影票要0.15元。电影一开场不久,就稀稀拉拉听到有哭声,影片进入高潮时,场下一片哭泣。看完电影,我们拿着手电筒连夜回家,第二天逢人就说,好看,好看!(八个样板戏全都看了几遍),<卖花>给人耳目一新,且影片很煽情,很会引起大家共呜,(在经文革洗脑后的阶级斗争烙印深入人心),我自己看两遍,听说有人看三,四遍,(当时新鲜电影太少)。哪个年代只要有新片,走十来公里路去看电影是常事!





5

八十年代初,农村文化生活还比较单调,而看电影则成了青少年人的最大乐趣。

记得有一天晚上,有个小伙伴约我去他姑那庄看电影,他姑家离我们家有七八里,当中还隔着一条小河。

天还没有黑,我们就出发了,刚出庄,就碰到六七个年轻人,其中有三个女孩,我们就结伴而行。

路过一个庄头时,一条黄狗从庄子里蹿出来,不知谁带的头,喊了一声狗来了!撒腿就跑,几个人一起跑起来,有一个小女孩落在后边,吓的哇哇哭,跑在前边的男孩停下来,大家一起找东西打狗,好不容易才把狗打退,那个女孩朝那个男孩说,行好是你,作恶也是你。大家都一齐笑起来。

那天晚上放的电影名叫《勿忘我》,多少年后我们还会聊起。

故事情节是这样的,女知青雯雯回家料理父亲后事,回来时遇到流氓,好不容易才摆脱流氓的欺负,痛苦中她跑到一个山上去轻生,被一个上山采药的中年村医周虹救下来。自此之后,周虹帮她补习文化,教她医学。两人渐渐产生了感情。为了不影响雯雯学习,周虹极力压抑内心感情,不给雯雯仼何表达机会。

恢复高考之后,雯雯顺利地考取了重点大学,临走前一天晚上,她摘了一捧勿忘我鲜花,准备向周虹一诉衷肠。来到周虹住处,周虹不在家,她以为周去出诊了,就坐在那里等,夜深了,周虹仍然没有回来,她一直等到天亮,这时,她才注意到,桌子上放着一封信,当她读完信之后,已经泪流满面了。周虹在信中说,你还年轻,应该好好学习,将来会找到自己幸福的。

那一夜,周虹在河边坐了一夜,一支接一支地抽烟。电影在列车开动那一刻结束,雯雯在车窗里向外张望,周虹在人群中远远地

向她注目。

回来的路上,我们展开了激烈地讨论,有人说,这个电影肯定有续集,有人说,周虹太冷酷了。有个女孩说,看到最后我哭了……最后大家都沉默下来,仍然沉浸在剧情之中。

多少年过去了,现在回想起来,画面还是那么清晰,当年的欢声笑语犹在耳边。

6

我父母是下乡知青,在农村一住就是十四年,八一年返城,回城那年我七岁。

那时的农村,没通电前,没有广播,更没有电视,外界的消息只能从报纸上获得。

1978年后,村中通上了电,每家屋子里墙的上方都挂上了个广播,广播很简单,一个纸壳中间嵌着一个喇叭,到了晌午休息时,就听播音员的声音道:“XⅩX广播站,现在开始播音。”接着就开有歌曲,二人转等声音从喇叭中飘送出来。

村北有个大广场,能容纳上百人,这一年,开始放映电影。冬天是不能放的,露天场合太冷,只在余下的三个季节放映。

村子分上屯和下屯,我家住上屯,到村北的广场,要经过一片水稻田地,约有十余里路程。

放电影,在广播中提前通知。到了夜晚,男女老少,携妻带子,每个人的手中都拿着个板凳,到广场聚集。

广场中央,两根松树杆固定在地上,一块白色的幕布的四角用绳子缚在杆上,第一次见到它,很是新奇,心想:“这就是电影吗?”

电影开始放映,正片之前是加演片,都是普及农业知识的。不感兴趣的人,就交头接耳说话。

我闲不住,拉着姐姐的手,让她陪我走。转到对面,原来这屏幕两边都可以看,只是较前面光线暗。

放正片时,广场就静了下来,也不知声音是从哪里传出的,木杆,屏幕,没看到喇叭,真神奇。

那天白天下了场雨,农村的路低洼不平,回家时,夜色更浓。一弯残月挂在树巅,墨蓝色的缎布似的空中稀疏的点缀着几颗星。

几次都踩到水坑中,父亲告诉我,有亮光的地面就是水坑,绕过它就不会弄湿鞋子。他见我走的慢,抱起我,放在他脖子上,对我道:“骑大马,好不好?”我笑道:“好!”

妈妈牵着姐姐的手,父亲跟在后面,说笑之间就到家了。父亲到家后,到鸡棚看看鸡少没少,又到园后察看一下果树。

放映电影时,人们都不在家,是小偷做案的天赐良机。谁家丢鸡丢鸭是常有的事,到了瓜果成熟时,还丢瓜果。

看电影就象过年,没有人能经受它的诱惑,偶而丟上一次,也没有什么。其实是谁偷的,都心知肚明,村中的那几个人也实在可怜,就当送给他们了。

很怀念那时的生活,那时的电影。童年虽好,却回不去。我也很庆幸,五六岁的我,竟然没忘掉农村放映电影的情形。

中国的农民,是世界上最好的农民,吃苦耐劳,实在,朴素。

回城那晚,父老乡亲相送,依依不舍。汽车启动,他们还是尾随着。

父亲让司机将车开到最慢,到了村口,他们挥手道别,我就坐在父亲身边。父亲将头伸向车窗外,也挥着手,车忽的一转,再也看不到了,父亲才转过头,泪流满面。

我天真的问道:“爸,你怎么哭了?”父亲大概怕被司机笑,面上努力挤出一抺笑,声音哽咽,道:“爸没哭,是风沙迷了眼睛。”

7

这让我想起了我小时候,那时候家里也没有什么电视,家里为了省点电费,在晚上可以说很早的时候就睡觉了,那时候附近村子都流行在红白喜事的时候放电影。那时候的我只要一听说哪里放电影就非常开心。

印象最深的一次大概是我6、7岁左右,那时候我家还是只有三间砖瓦房,那是一个夏天的晚上,早早的吃完了饭之后,有人来到我家,我记不清是谁了,应该是我三伯吧,说邻村谁谁家办事,有电影看。

当时的我听说了,就特别开心,我们一起,大人小孩一大帮的人去了,我只记得当时办事的那家非常的热闹,是一对新人结婚,那时候的农村结婚是要办三天的,晚上他们家灯火通明,人来人往的。

我们到的时候,大屏幕并没有支出来,因为当时他们还在坐席吃饭,我们就在旁边的稻草堆旁等待,而大人在一起聊着天,等到席面撤了之后,在稻场(农村用来打稻谷的空地)上就有人支起了 很大的一块白幕,搬出了设备,就开始放映。

第一部放的是一部香港片,当时自己岁数也小,也看不懂放的什么意思(对于当时的我动画片更有吸引力),噼里啪啦,就是一顿枪战,感觉非常的热闹,放完一部后接着又放了一部武打片,好像叫《燕子李三》,结果看着看着,身体熬不住了,就倒在我爸爸的身上睡着了。

等放映结束了,我却又醒了,兴奋的在回家的路上又蹦又跳的,只记得当时的月光很亮,凉风袭来,感觉非常好,等到了家里后,在家守着的母亲给我们开了门,笑眯眯的问我,看了什么,我便兴致勃勃的和母亲说了起来。

现在想想,真的是美好的回忆,现在自从电视的普及,每家每户都有了电视,这种乡村放电影的习俗已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但是想起来却是感觉那么的温馨。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

8

记得!距我们村大约五、六里地的山边有个驻军营地,好像每半个月放一次电影,露天的,允许周边群众去看。这条件够好的吧,那时我还在读小学,一直延续到我中学回乡当知青,到我上大学后驻军转移了为止,十多年看了好多电影!解放军真好,每次放电影都在当天上午通知我们,我们高兴得像过节日一样!

9

我记得是七几年,公社的8.75毫米放映机来我们生产队放电影,是阿尔巴尼亚故事片《脚印》正好是腊月,把脚冻的难受死了,看了一晚上也没弄明白,就记得尔丹大夫上飞机了!

10

听到过,那个时候电视都没有,有的地方电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