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二战时德国的MG42机枪真的有那么强吗?难道它就没有缺点?

二战时德国的MG42机枪真的有那么强吗?难道它就没有缺点?

2020-09-07 05:02阅读(87)

二战时德国的MG42机枪真的有那么强吗?难道它就没有缺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作为一战的战败国,被禁止生产任何种类的重机枪。重机枪是阵地战的重要

1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作为一战的战败国,被禁止生产任何种类的重机枪。重机枪是阵地战的重要装备,如果没有足够的重机枪,那么德军步兵的火力将会受到极大地损失。为了能够解决不能生产重机枪的问题,德国开始大力发展通用机枪,通用机枪是一种介于轻重机枪之间的机枪,通用机枪拥有重机枪的压制能力优势,也拥有轻机枪便携性强的优势是,属于二战时期比较先进的步兵武器。

MG42通用机枪是德国军队装备的主要机枪,与同时代的轻机枪相比,MG42机枪的射程和射速都有明显的优势,压制能力甚至不输于重机枪。因为MG42通用机枪发射的时候会发出咯咯哒哒的声音,盟军士兵给这把机枪起了一个绰号叫“希特勒的电锯”。一种武器有优点就肯定会有缺点,MG42通用机枪在拥有高射速的同时,也出现了两个明显的缺陷。

第一个缺陷是这把机枪消耗弹药过多,每分钟1200发的射速,让德国士兵根本不敢扣动扳机不放。即使是在点射状态下,MG42通用机枪消耗的弹药也非常多,因此在一些高强度的持续作战中,MG42通用机枪经常要面临弹药不足的问题。二战后期德国曾经把MG42通用机枪的技术给日本,由于MG42通用机枪消耗的弹药过大,资源匮乏的日本根本没有敢于生产MG42通用机枪。

第二个缺陷是射速太快导致枪管过热,虽然MG42通用机枪采用了非常先进的降温方式,能够随时随地的更换枪管。但是由于这把机枪的射速实在太快,枪管更换的频率往往会比较高。在双方交战的时候,更换枪管会导致非常严重的问题,再加上MG42通用机枪的备用枪管数量有限,一旦面临高强度的持续作战,MG42通用机枪经常会因为子弹和枪管的问题而哑火。

2

德国的MG42型机枪强不强、厉不厉害,恐怕最具代表性、最有发言权的人就是盟军战士了。对于盟军战士来说,MG42型机枪最恐怖的地方就是它的射速奇高,达到1200发/分。连发射击时MG42型机枪的声音和其他所有机枪都不同,它不是常见的“哒哒哒哒哒”,而是奇特的“滋滋滋滋滋滋”声,如同撕裂布匹或者是电锯工作时的声音,所以盟军战士又将MG42型机枪称为“撕布机”、“希特勒的电锯”,每当听到“希特勒的电锯”又响起来时,盟军士兵就知道“死神又来了”。

MG42型机枪于1942年研发成功并立即投入大规模量产中,主要用于取代此前列装的MG34型机枪,成为法西斯军队的新型通用机枪。实际上,MG42型机枪就是MG34型机枪的改进升级型号,主要是针对MG34型机枪的一些缺点进行改进。

当时MG34型机枪的主要缺点就是制造工艺复杂,它的很多枪支零部件都是用切削零件方式制造出来的,耗时耗力又费材,造价居高不下。而MG42型机枪主要瞄准这个缺点进行改进,它的零部件改为冲压件,制造时大量采用铆接、点焊工艺,极大简化制造步骤,降低制造难度,显著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了产能,这对于当时多线作战、四面出击的德国军队来说,MG42型机枪堪称雪中送炭。

不过,MG42型机枪并不只是凭借制造难度低、成本低这些特点才闻名于世的。在当时环境中,一款武器是否优,更多还是从战场表现上来看。而在这一方面,MG42型机枪可以说是底气十足。

要知道,MG42型机枪是当时射速最快的机枪,射速可达1200发/分,火力压制能力无人能敌。更令盟军战士绝望的是,MG42型机枪更换枪管非常方便快捷,只需几秒钟的时间,所以它的持续射击能力同时非常出色。

此外MG42型机枪还具备可靠性高、使用简单方便等不可多得的优点。在整个二战期间,MG42型机枪的生产数量约为100万支,装备范围非常广泛,所有德国部队都对它赞不绝口。

综合性能如此出色的机枪又如此方便量产制造,说MG42型机枪是当时一款完美的机枪并不过分。如果非要找出它的缺点,MG42型机枪的最大缺点恐怕是颜值不高吧。

即使放在今天,MG42型机枪还是能够和众多现代机枪比试一下的。实际上,目前德国装备的MG3通用机枪就是MG42型机枪的改进型号,主要改进内容就是更换口径,采用7.62x51mm步枪子弹。目前德军仍装备有不少MG3通用机枪,这就已经足以说明MG42型机枪强不强了。

3

MG42当然有缺点,它并不能说是一把完美的武器。



德军制造MG42,其实是源于国际压力和条约限制,第一次世界大战打败后,德国被迫在《凡尔赛条约》上签字,于1919年6月28日的这个条约,明确规定了“德国不被许可研发和装备重机枪”。

这使得战后逐渐发展起来的德国,完全没有重机枪可用。他们顶多依靠一些仓库中藏匿的MG08凑数。所以,德军干脆研制了一款“擦边球”武器——通用机枪。



最初出现的是MG34机枪,这种机枪拥有轻机枪的大小和重机枪的火力,通过更换不同枪架,可用完成各种不同的任务。但MG34工艺复杂,大量采用了切削件也使得成本昂贵。



所以后来德军根据战场上缴获的一些图纸,发展设计了MG42机枪,这种武器大体与MG34理念差不多,但切削件被大量的冲压件替换,这让MG42变成了一把成本极低的优秀武器。因此掷弹兵们可以大量装备这种机枪,它直接成了德军的战术核心。

那么MG42的缺点在哪里呢?矛与盾总是对立又统一的,“希特勒电锯”极为嚣张的射速,是它最大的优点,也是它最大的缺陷。



射速过高为MG42带来了枪管严重过热的问题,这使得MG42很难进行长时间的持续射击。高强度的射击会令枪管快速过热,很短的时间内就得更换枪管。

如果是普通的战斗,这种问题其实还不突出,但一旦战斗进入白热化,关键时刻MG42就会不停的掉链子。有经验的部队屡屡通过抓住德军更换枪管的时机发动突击,忙着换管的MG42此时根本无能为力。



而且为MG42更换枪管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不同于打开扳口就能倒出枪管的MG34,MG42的枪管需要从侧面打开热护套,然后将斜着挺出的枪管用钳子拉出来。许多德军老兵都经常在操作中被烫伤,更别提新兵蛋子了。后期有些新兵手忙脚乱三分钟都换不掉枪管,敌军一冲锋,他们便干脆丢下机枪逃跑。



虽然MG42的射速高得令人发指,理论射速达到了1500发每分钟,实际最高射速1200发每分钟,但战场射速却被德军通过命令控制在了每分钟600发以下。



这就是高射速和散热、枪管耐受问题带来的恶果,MG42几乎不可能维持在最高速进行压制,德军严令士兵不准拿MG42打长时连射和不间断的短点,而是要求他们打长点扫射,每次一个扇面,既能压制敌人,也能尽量延缓枪管过热时间。



射速过快还为德军带来了严重的弹药补给问题,MG42是掷弹兵和装甲掷弹兵的战术核心,几乎所有的步兵战术都以此展开,可一个班就能在一分钟内打出600—1200发子弹,放到全军谁受得了?德军当年并非财大气粗的美军,他们都把子弹换成钢壳弹了。

除了后勤补给,队伍的携弹量也相当麻烦,大量的弹药都是喂给MG42的重尖弹,人员携弹量也有限,这导致德军很难依靠MG42打一场长时间的硬仗,以MG42为核心的班组最后会变成以98K和MP40为主的战斗了。有时候德军机枪手还会给自己准备几只缴获的苏军波波莎冲锋枪,MG42不凑效时,他们也得确保依然能发挥一点火力。



更严重的是装甲掷弹兵,他们一般会装备二到三挺MG42或34,这使得机枪弹药消耗量奇大,装甲掷弹兵们一般不敢过远的离开载具作战,那上面都堆着他们的弹药补给呢。

另外还有些小毛病,因为德军设计的原因,MG42的热护套是圆角方形的,这让它对车辆载具相当不友好。坦克装甲车辆内部都是开的圆形射击口,方形就…不过这并非什么大问题,很明显德军只是更愿意给坦克装备MG34罢了。否则日本的97式车载机枪怎么塞进去?



还有些德军士兵零星反映过MG42制退器火焰太大,枪身抖动也比较大的问题,这使得MG42在射击时总是被火焰遮挡住准星,人机功效也不是那么友好。不过这都是训练可以克服的问题,总体而言算不得太大的缺陷。

最后还得说说威力,MG42使用的是7.92mm毛瑟步枪弹,与98K的没啥区别,虽然全威力弹药威力相当可观,但这回避不了MG42是挺中口径机枪的事实,比起M2、德什卡那类大口径的重机枪火力强度上还是差远了。

4

MG42机枪最大的优点就是射速高,一般的机枪很难在对射中胜过MG42机枪,因此装备MG42机枪的德军步兵班能很容易压制住敌军步兵班的火力。但是射速高也必然带来两个严重的缺陷,一个是枪管过热快,需要频繁的更换枪管以保持火力;另一个就是弹药消耗太快,使德军步兵班的持续作战能力较差,尤其难以应付高强度的作战,非常依赖后勤。



MG42机枪并没有单发功能,只能进行连续射击,即便是进行短点射每次也能发射12到15发子弹,连续射击时5秒钟就可以打光一个容量75发的弹鼓,可见MG-42的子弹消耗有多快。在作战中德军步兵会尽可能的携带多的机枪弹鼓或弹链,即便如此德军机枪手还是要养成点射的习惯,只有在紧急情况下才会全速射击。MG42机枪的这一缺点在初期还不太明显,这主要是因为德军一直处于进攻中,基本能得到充足的后勤补给。1944年的西线战役中,西线德军就对MG-42射速过快提出了批评,由于盟军强大的空中阻断能力,前线的德军步兵经常几天得不到一次补给,而MG42的子弹消耗又太快,这迫使德军不得不限制机枪火力的作用,除非能确定获得最好的效果。西线德军更喜欢MG-34机枪,因为该机枪有单点功能,可以进行持久的作战。

MG42的高射速也带来后坐力较大、弹着点易飘而导致的精度较差问题,因此在作为轻机枪使用时一般只打5-7发的短点射,连续射击将很难瞄准目标。每次射击之后,机枪手都要重新进行瞄准。

MG42机枪确实称得上是二战中最优秀的机枪之一,为德军步兵提供了强大的支援火力,在没有坦克、火炮等重火力支援下,盟军步兵单位很难正面突破德军的步兵防线,盟军步兵的机枪难以压制住德军的MG42机枪。弹药充足的德军MG42机枪阵地可以持续的封锁某一区域,使该区域的盟军步兵根本无法进行作战,既无法向前进攻,也无法从侧翼包围,连撤退也不可能,只是是待在原地等待德军机枪停止射击。MG42机枪在各个战场上都给他们的对手留下的深刻的印象,他们宁愿冒着德军的炮火攻击前进,也不愿意冒着MG42的火力冲锋。

5

MG-42通用机枪绝对是二战最优秀的轻武器之一,甚至是各国机枪里最优秀的,这一点从它高达42.4万挺的产量少就能看出来,是德军最重要的步兵武器。尤其值得说明的是,MG-42高达1200发/分钟的射速不算什么毛病,大多数人不知道,想要降低机枪的射速是很容易的,提高射速反而更加困难,如果它的射速是个麻烦德军没有理由不去改变。

MG-42当作轻机枪使用的话,不会使用300发一组的弹链供弹,而是使用75发装弹鼓,此时它的射速不会爆发到极限水平,受过训练的射手会保持在500—800发/分钟的水平,甚至以十几发一次的点射开火,这是因为二战不是一战,大规模集群冲锋不复存在,机枪射手一般不会连续射击,恰恰是在打击个别目标的点射中射速至关重要,因为机枪射出的子弹散布非常明显,点射打出去的子弹过少,命中率会非常不理想。

还有,枪管容易发热是所有速射武器的通病!包括冲锋枪在内都是如此,不过MG-42的设计充分考虑到了换枪管的需要,两人合作更换枪管只需要几秒钟,而捷克式、M1919等都需要几分钟才能搞定;而且,当作重机枪用时还会配备重型枪管,因此在点射中更换枪管的频率不会太高,这一点从爱沙尼亚电影《1944》中就能看出来,卡尔所在的机枪阵地只有两个人,尽管旁边摆放着备用枪管,但并没有使用的迹象,这么考究的电影足够说明MG-42更换枪管的频率不是想象中那么大。

还有就是弹药的问题,MG-42的高射速确实让后勤苦不堪言,但请问哪一款机枪不是浪费大王?美军的M1919同样需要大量人员负责运输弹药,下图能直观的反映出这个问题,除了观察员、射手和弹药手之外,至少有三名士兵手提弹药箱跟随,足见这种机枪的耗弹速度有多快了,相比之下MG-42的那点小毛病简直就不算啥,至少它使用的7.92毫米的毛瑟弹,和步兵弹药通用。

MG-42是被格鲁诺博士简化工艺之后的通用机枪,这是它的优势之一,因为老款的MG-34对材料的利用率仅有25%左右,对于资源匮乏的德国来讲很不合时宜,MG-42对材料的需求降低了50%,产能提高了近70%,充分满足了装甲车、飞机和步兵等全部德军部队的需要,这一点是它最成功的。可以说,MG-42的诞生使德军真正成为一流的地面作战力量。

6

世间没有完美无缺的事物,优点和缺点总是并存的,只不过在特定环境和需求之下,某一方面的特点表现得更加突出。德国MG42机枪,在二战时期大展神威、出尽风头,成为二战战场上的王者型刽子手,因为作战时会发出“吱吱吱”的声音,又被称为“希特勒的电锯”。

一战失败后,德国武器生产受到限制,虽然不能制造大型武器,但仍然根据自身需要设计出一款偏轻型机枪,在二战中出尽风头,可谓是一时无两。

德国作为一战的轴心战败国,根据《凡尔赛条约》被限制制造大型武器,其中就包括重型机枪。此后上台的希特勒并不甘心德国长期受制,于是聪明的德国人设计出一种既可以手拿又可以装载在重型底座上的机枪MG42,这款机枪射速快,射程远,在战场上,一挺机枪可以封堵一片战场,威力相当恐怖。堪称战场收割神器,在当时被誉为“希特勒的电锯”。

MG42使用两脚架时,可以配备上75发弹鼓,这样就可以把它当作轻型机枪来使用,射程可达800米。当然,这通常只在低烈度战场或人员稀少状况下使用,毕竟机枪的射速每分钟高达1200发,哪怕是一次点射,也需要几十发子弹,这种两脚架难以保障高速、稳定射击。

进行持续、精准的连射,就要换上重型三角架和300发弹箱,MG42摇身一变成为重型机枪,射程可达1000米,威力也更大,射击也更加稳定和精确。

在二战战场上,只要听到这种“吱吱吱”的声音就意味着死亡机枪来了,有经验的盟军士兵就知道应该做好防范准备。正是因为MG42机枪具备威猛霸道的火力性能,所以深的德军喜爱,生产数量也非常庞大,从1942年刚刚诞生起就快速投入一线战场,总装备数量多达50万挺。

在二战后期,日本也看中了这款机枪,作为盟友的德国将设计图纸和相关技术交给了日本,但日本拿到后并没有进行投产,原因是当时的日本资源更加匮乏,实在无力负担这种高射速带来的物资消耗。

MG42的突出优点是射程远、射速快,迅猛的火力能够造成大面积杀伤,但其缺点也是非常明显的,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由于射速极快。此时高达每分钟1200发的高射速反而成了负担,即便以五六百发的射速射击,对射手和副射手来说也是一个考验,仅机枪和弹药准备,战斗前就需要一个班配合保障,更不要说在高烈度的激战中,为了一挺机枪,就要占用极为宝贵的诸多人力资源,对部队后勤供应来说确实负担较重。

第二,枪管易发热。这款机枪可不是马克沁重型水冷机枪,是没有散热器的,因此持续射击时对枪管的损耗非常大。不过,德国人也想了个办法,为每挺MG42机枪配备多根枪管,可以随时更换。不过,在战况激烈的战场上,频繁换枪管将面临巨大危险,可能就在调换枪管的时间,对手就已杀到眼前了。

第三,射击精准度低。虽然说MG42机枪各方面性能都不错,但射击不够精准,战场命中率太低,往往一场大战下来,地面弹壳一大把,但对方伤亡情况却要看运气了。

二战结束后,德国根据MG42的实战经验,对这款威名赫赫的机枪进行了改造,演化成为MG43机枪。从此以后,这款被杀伤无数的MG42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

7

德国在二战时期的MG-42通用机枪是公认的最好的机枪,不仅射速高、性能稳定、重量轻,而且采用大量采用冲压零件,降低了生产成本和工艺,易于量产。这款机枪近乎完美,从诞生到现在,都是德军的制式机枪,只不过以前叫MG-42,现在叫MG-3,现在大部分国家的主战坦克上装机枪都是12.7毫米这种大口径的机枪,唯独德国豹-2坦克上装的机枪是7.62这种中口径机枪,所以从服役情况来看这款武器真的堪称完美。

那这款武器真的是完美无缺吗?也倒不是,不过这款机枪能说的上是缺点的估计也就这有它每分钟1200多发的射速了,那就是射速太快,子弹消耗太大,这就导致了整个步兵班的人都在为它扛弹药。可能是这款机枪性能台优秀了或者太耗子弹了,导致德国的半自动步枪的研发远远落后于美国和苏联,虽然班级火力够猛了,但是单兵火力还是不够,特别在面对美军这种全部装备半自动/自动火力的对手。

8

谢谢邀请!

MG42机枪是在MG34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一战结束后,德国军备被严格管束。以马克沁机枪为代表的重机枪被剔除出了德军装备序列。

但是,天才的德国军工竟另辟蹊径,开发出了通用机枪的概念。MG34以轻机枪面目出现,符合协约国对德国军备管控的要求。而加上三脚架,它就是一挺重机枪!

MG34还是太贵了,正在飞速扩军的德军也装备不起。德国军工再次发力,用便宜的冲压件替换了昂贵的铣削件。成就了经典的MG42通用机枪!

MG42使用弹链供弹,并可以迅速更换枪管以保证枪械实战能力。这比马克沁机枪的设计要高明的多。马克沁一旦枪管过热而缺乏冷却水,机枪就不能再使用(国内影视剧在反映马克沁机枪时经常是错误的,因为它常常没有水箱,注意不是枪管外的那个水套,而是通过皮管连接的冷却水箱。没有水箱,马克沁射击四百发左右就要停火)!

有人说MG42更换枪管是一大缺陷。从机枪所担负的战场压制任务来说,火力持续性的确是个问题。不过直到现在这个问题依旧存在,这是人类工业技术水平的问题,不是MG42的坑。

不过,MG42的射速太快了!实战射速可达1200发/分。步兵部队为保证机枪需求,每个士兵都要为机枪携带弹药,这就使步枪和冲锋枪弹药的携带数量受到了很大挤压!即使是机械化部队,由于战斗中车辆损失,弹药补给也很困难!

在战争末期,由于补给的严重滞后和前线战斗形势的紧迫,许多前线德军班组索性放弃了步兵单兵火力,全班唯一的火力输出单位就是MG42,这实在是无奈之举。部队在打完了储备弹药后,不得不丢弃枪械空手撤离!

大战结束后,大量被缴获的MG42流入各个战场。即使是我们,也在五十年代从苏联接收了一批原版MG42。这批机枪甚至在七十年代末的那场雷霆一击中也有出镜,而且还颇受部队好评,只是由于它那独特的弹药,之后我军就不再使用了。

德军对这挺经典的名枪依旧念念不忘。战后西德国防军也装备了MG42的现代化改进版:MG3通用机枪,至今仍在德军中及许多欧洲国家中服役。

瑕不掩瑜,上述问题都不能否定MG42一代经典的历史地位!

9

没有任何一种武器是完美无缺的,往往是为了某一方面的性能而在其他方面不得不做出一定的牺牲,MG42也是如此。


起源于MG34

一战后德国为了避开凡尔赛条约对于其发展重机枪的限制,开始研发MG34,这应该是世界上最早的通用机枪,使用两脚架时可作为班用轻机枪使用,而改用三脚架时则又变为营属重机枪

作为一款二战早期的机枪,其性能出众,但受制于早期的制造工艺,MG34在制造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金属切削件,这些零件经常是由整块金属直接切削掉多余部分制成,造成了金属的大量浪费,同时又耗费了大量工时,因而MG34的成本一直很高。

为此,在二战中后期,MG42 被制造出来用于取代原有的MG34,得益于生产工艺的革新,MG42大量使用冲压件并采用铆接和点焊等工艺,节省了材料同时又减少了工时,使得MG42在军队中得以快速普及。

过于追求高射速的MG42

MG42设计的初衷,就是作为步兵压制火力的存在,因而刻意追求高射速,并采用了几项独特的设计来达到这一目的:

  • MG42采用了枪管短后坐自动原理,不同于同时期广泛应用于机枪的导气式自动原理
  • 闭锁方式上采用独特的滚珠闭锁方式,不同于MG34的回转闭锁,而滚珠闭锁最大的特点就是开闭锁动作幅度更小,具有更快的速度。

△闭锁状态

△开锁状态

  • 膛口罩的使用,配合短行程管退式枪机时,加快了枪管后坐的速度。
  • 枪机大量采用冲压构件,在保证强度的情况下极大的减轻了质量,同时枪管重量也被减轻,都有助于提高枪管后坐开锁的速度。
  • 改进了复进簧,提高上弹速度。
  • 所选机枪弹装药较多,在保证威力的同时,后坐力也较大,使得枪管后坐迅速而有力。

以上诸多改进造就了MG42的超高射速,MG42的理论射速有1200发/分钟,相比之下MG34只有850发/分钟。

MG42提高射速的初衷是为了提高火力压制时的命中率和杀伤率,这些改进提高了在扫射时的火力密度,同时使得目标一旦被击中就往往是身中数弹,这大大提高了杀伤率,但以一个后来人的眼光看,作为一款地面用机枪拥有如此高的射速,可能并不是什么好事。

高射速带来的问题

MG42因其高射速并且在射击时会产生恐怖的声响而得名“希特勒电锯”,虽然能给盟军士兵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但这极高的射速也带来了很多问题:

  • 与高射速相伴而生的就是巨大的产热量,加之采用效率低下的风冷散热,因而枪管很容易过热,经常需要频繁的更换枪管,否则很容易影响枪管寿命,这就影响了火力的持续性。
  • 除非遭遇大规模密集冲锋,否则弹药利用率很低,尤其对于新兵很不友好,由于其无法很好的控制射击节奏,极易造成弹药浪费。
  • 弹药消耗过快,给后勤补给带来很大压力。
  • 即使枪口有消焰装置,枪口焰仍然很强烈,在夜战中很容易暴露,使得机枪手的生存率降低。

其它不足

  • 为了便于批量制造,在简化结构时MG42被取消了快慢机,因而只能进行连发射击无法点射,而MG34则保留了快慢机,因而可以进行点射。
  • 由于MG42的闭锁方式发生了改变,因而其配套的枪机相较于MG34变大,其更换枪管的方式也变成了侧面斜拉式,而MG34由于枪机较小,采用端面旋转后抽出更换的方式。MG42的这种变化就带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它无法在坦克上使用,因为其无法在坦克内部更换枪管。

小结

MG42除了凭借便于制造和更低的成本胜过MG34外,似乎并没有什么太突出的地方,反而因其过高的射速在地面作战中带来诸多不便,此款武器更像是一款德国在二战中后期的一种应急之作。

一方面是为了应付苏联的战况,因为当时苏军的作战极具特点,喜欢集团冲锋,面对数以万计的敌军,人数较少的德军急需一款高射速的武器来快速消灭敌人;另一方面,恶劣的环境使得复杂的MG34变得比较难以维护,这时装备一款简便零件少便于维护的武器就成了当务之急;加之面临多线作战,德国的自然和人力资源逐渐开始紧缺,制造起来费时费力还费材料的MG34已不再适合新的环境,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MG42就这样诞生了。

现在看来相较于地面用机枪,其实MG42似乎更适合作为一款航空机枪来使用,在高空其极高的射速和产热都将不再是问题。

战后联邦德国保留了大量的MG42,在改为北约口径后将其命名为MG1机枪,其后又几经改进最终定型为MG3,其最主要的改进就是通过加重枪机等一系列改进降低了其射速,从而使得性能有所提升。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

10

弘毅为您专业解答!

MG42,为德文Maschinen gewehr 42的缩写,意思为1942年型机枪。该机枪全长1.22米,重11.57千克,发射7.92毫米子弹,最低射速每分钟1200发,最高射速每分钟1500发。相比较于前身MG34机枪,MG42大量采用冲铆件,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用材只有MG34的一半,造价是前者的70%,二战结束时,该枪生产了423600挺。

无需置疑,MG42机枪是二战中最好的机枪之一,单管机枪的巅峰,它结合轻重量与高射速两大优点,摒弃了水冷方式,采用空气冷却枪管,一旦枪管过热立即更换,可以保持持续射击。MG42的机枪射速非常高,达到每分钟1200发,这是什么概念?从声音解释,一般的机枪射击时听到的是哒哒哒,这款枪的声音是滋滋滋。。。就像家里用的电锯,射速实在太快,即使点射,也会四五发子弹同时射出,所以这把枪也被称为希特勒的电锯。

美国的勃朗宁、英国的威克斯、苏联的转盘枪跟MG42完全没有可比性,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这把枪就是射速之王。如此机枪自然也就变成盟军的噩梦,对盟军士兵,尤其是老兵来说,对MG42枪声的恐惧感可以与斯图卡轰炸机划等号。1944年,美军在凯瑟琳山隘之战中,遇到了MG42机枪,让两千多名美军吃尽苦头,最后无奈投降,不是士兵不勇敢,实在是机枪火力太凶猛。对美军来说,遇到这种机枪,直接呼叫空中炮火支援,或许更明智一些。

MG42的风暴火力也为它带来一些缺点

MG42子弹的使用量巨大,增加了后勤供给的压力。每个德国士兵都需要为MG42携带一个弹箱300发子弹,但是按1200发/分的射速进行射击,15秒内一根125发金属弹链就消耗完毕。即使其提供10个弹箱3000发子弹,也很快打完,简直是吃弹狂魔。因此,一个合格的MG42机枪手必须学会使用MG42长点射。每扣一次扳机只打出去2-4枚子弹是比较理想的射击状态,也就是说,机枪手扣下扳机再松开的时间为0.15秒。但在实战中,很难能做到这点,机枪手往往打出10-12发子弹的长点射。既能发挥MG42的射速优势,又要节省子弹,对机枪手来说是一个比较大的考验。

感谢大家的阅读,欢迎留言、点赞、转发,最好关注一波哈,再次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