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红楼梦》里的贾元春是怎样的性格,最后是怎么死的?

《红楼梦》里的贾元春是怎样的性格,最后是怎么死的?

2020-09-06 21:01阅读(95)

《红楼梦》里的贾元春是怎样的性格,最后是怎么死的?:贾元春元春很有可能不是病死的!贾府的败亡没那么简单!贾元春,金陵十二钗之一,贾政与王夫人所生的嫡长

1

贾元春

元春很有可能不是病死的!贾府的败亡没那么简单!

贾元春,金陵十二钗之一,贾政与王夫人所生的嫡长女,贾珠的亲妹妹,贾宝玉的亲姐姐,比贾珠小一两岁,比宝玉大十一二岁,贾府通称娘娘。因生于正月初一,故而起名元春。当然元春也人如其名,在元、迎、探、惜四春中拔得头筹,做到了最高位——封建帝王的妃子。元春很小时便已入宫做女史,二十多岁时入选凤藻宫,被加封贤德妃。元春的命运关乎贾府兴衰,秦可卿之死标志着贾府末世来临,元春晋封皇贵妃则令贾府重现生机,她也是四大家族最大的支柱。

在目前通行版本的120回《红楼梦》中,对于元春的结局是这样写的:

且说元春自选了凤藻宫后,圣眷隆重,身体发福,未免举动费力。每日起居劳乏,时发痰疾。因前日侍宴回宫,偶沾寒气,勾起旧病。不料此回甚属利害,竟至痰气壅塞,四肢厥冷。一面奏明,即召太医调治。岂知汤药不进,连用通关之剂,并不见效。内官忧虑,奏请预办后事。所以传旨命贾氏椒房进见。贾母王夫人遵旨进宫,见元妃痰塞口涎,不能言语,见了贾母,只有悲泣之状,却少眼泪。贾母进前请安,奏些宽慰的话。少时贾政等职名递进,宫嫔传奏,元妃目不能顾,渐渐脸色改变。……稍刻,小太监传谕出来说:“贾娘娘薨逝。”是年甲寅年十二月十八日立春,元妃薨日是十二月十九日,已交卯年寅月,存年四十三岁。

这段描述可以说非常简略,元春似乎只是死于痰疾而已,而且活的岁数还不小。猛一看起来好像并无异常之处。

但这段描写真的是不太符合曹公笔法,亦不符合人物现实。

从结局上来看,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五回中,对金陵十二钗的结局,早已有了暗示。关于元春的结局描写是这样的:

只见画着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也有一首歌词云: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弓上香橼寓意元妃死于宫廷争斗

对应的《红楼梦曲》则是:

[恨无常]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消耗。望家乡,路远山高。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这样的结局,且不说对于“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二句全无照应,就是对于《红楼梦曲》也让人摸不着头脑,明明是父母祖母皆知,为何要说向“爹娘梦里相寻告”?而且为什么让他们“退步抽身早!”

元春

下面我们来结合前文分析一下元春之死到底应该是怎样的。

“二十年来辨是非”,“二十年来”究竟是元春入宫的年头,还是元春死时的岁数,我们不能妄加判断。但我们可以推测的是,元春入宫很早,并且很早就接触到了宫廷中的各种明争暗斗,要不然,想要在勾心斗角的宫廷里活下去并且还被加封为贤德妃,那几乎是不可能的。“辨是非”或许是在险恶的环境下学习如何察言观色,如何站队,毕竟皇宫或者朝廷里面的门派想必是不少的。元春想要立足,就要在这种环境中找准定位。从《红楼梦曲》中我们可以推测,元春在加封贤德妃之后,并没有享受多久的荣华富贵就被人设计致死了,而且这种死亡属于非正常死亡,当事人完全没有心里准备。不然曲中也不会说“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了。

“榴花开处照宫闱”,石榴多子,花开时鲜艳夺目、艳红似火,有着火一般的光辉,惹人侧目。据此,我们可以推测元妃或许是在怀孕之后受到的圣眷太过隆重,引来其他妃嫔的嫉妒(宫闱通常为后妃居处,羊车望幸之人比比皆是,岂会眼睁睁看着元妃诞下龙嗣?),故而设计陷害致死。

元春

“三春争及初春景”,确实,三春(迎春、探春、惜春)中并没有人比元春更出色。

“虎兕相逢大梦归”,虎兕,一作虎兔,故而高鹗续写将其定为卯年寅月,兔年虎月。此处似可说通。但若认为是“虎兕”,则理解上又会让人天差地别。虎,自然是老虎;“兕”为一种猛兽,状如牛(水牛),苍黑(全身呈现青黑色),板角(就是独角兽那样的犄角)。古籍里要形容地方险恶,也多言“其上多犀兕虎熊之类”。元妃身处宫苑,安危荣华皆系于皇帝一人,宫廷险恶,稍不留神便会丢失性命。故而,“虎兕相逢大梦归”用以形容宫廷争斗中丧失性命,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而刘心武考证,虎指皇帝,兕指皇帝身边的太监,太监只要没有得到贾家的好处,就会向皇帝说对元春不利的话,皇帝只要听信了,元春的妃子之路就是一场梦。此言差矣,自古以来皆以龙喻皇帝,岂有以虎相喻之理?区区太监,纵有此机变(说元妃坏话),但焉值得用“兕”来形容?

马嵬坡兵变图

说元妃死于宫廷争斗是完全有可能的。但是怎样死法?我们再结合画来看:

画着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

这是不是说,元妃死于弓橼?或者,有可能是被弓橼勒死?

口说无凭,我们再从文本中去找答案。

第18回元春点了四出戏,脂批指出:

第一出《豪宴》;【己夹:《一捧雪》中伏贾家之败。】

第二出《乞巧》;【己夹:《长生殿》中伏元妃之死。】

第三出《仙缘》;【己夹:《邯郸梦》中伏甄宝玉送玉。】

第四出《离魂》。【己夹:伏黛玉死《牡丹亭》中。所点之戏剧伏四事,乃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

其中,《长生殿》伏的是元妃之死,而《长生殿》的内容则是唐明皇李隆基与杨贵妃的故事。《长生殿》中的杨妃,即是因军变而被勒死。那么,元春很有可能是因为贾府其他人犯了事(就像杨国忠连累杨贵妃一样),而遭奸人设计,皇帝被逼无奈,只好忍痛将怀有龙嗣的元妃缢死。因事变突然,故而来不及通知天伦(父母),只能在梦中托告——一场大祸即将来临(忽喇喇似大厦倾,贾府之倒,速度惊人)。可不是“望家乡,路远山高”么?

元春省亲

其实,所有的这些,在前文中都有照应。比如:

为了迎接元春省亲,贾府建造了大观园。后元春回娘家省亲,整个贾府热闹欢腾,若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之盛,而只有她自己却在面见祖母和父母亲人的时候,满眼垂泪,相顾无言,并且半日方忍悲强笑,安慰贾母,王夫人道:“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儿们一会,不说说笑笑,反倒哭起来。一会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来!”说到这句,不禁又哽咽起来。并且隔帘含泪谓其父曰:“田舍之家,虽齑盐布帛,终能聚天伦之乐,今虽富贵已极,骨肉各方,然终无意趣!”。

可见,她虽然对于自己的责任十分明白,却也深恶宫中之事,认为皇宫是“那不得见人的去处”,认为自己虽然富贵,但还不如田舍之家,能够享受天伦之乐,保有一份简单的团圆美好。

《长生殿》中也曾唱道: “堂堂天子贵,不及莫愁家”。而这,又何尝不是元妃最初的渴望?

贾元春

再联想到元春所制灯谜:

能使妖魔胆尽摧,

身如束帛气如雷。

一声震得人心恐,

回首相看已化灰。

一响而散的爆竹正是她富贵荣华瞬息即逝的命运的写照。能不悲乎?

欲知更多《红楼梦》详情,请关注头条号:半瓣花上阅乾坤。有深度、有态度、有温度!不一样的视角,不一样的名著解读!

2

贾元春的死一直以来都是红楼中的一大死结。刘心武认为:贾元春是一个告密者,是她把秦可卿的身世告发给了皇上,皇上才让秦可卿吊死了事,但最后贾元春也保不得落的下场更惨,让人活活勒死。有人支持他的观点,也有人死活不同意他的观点,其实,我反倒觉得他的观点半对半错。错在其实元春并不知道秦可卿身世,她不会告密,而他的死法,本人支持刘心武。

我们先直接从判词来说,元春的判词是这样的:只见画了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也看一首歌词云:二十年来辩是非,榴花开外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这“二十年来辩是非”中的“二十年”可能是准确年份也有可能是大致年份,可推出以下解释:①元春由生至加封贤德妃共过了二十年。②元春在宫里活了二十年。③元春活了二十年。④刘心武所认为的观察了秦可卿的身世观察了二十年。不管怎样说,这句判词是元春在这所谓的“二十”年中看透了某些东西,所以才使她能在临死前发出“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的悲语。

“榴花开外照宫闱。”这句有两种解释。①榴花开在五月,故元春封妃时正值五月,给宫廷造成了较大轰动(个人不认同),②石榴多子,暗喻元春怀孕了。这两件事不管怎样说,都映射元春生前发生过的某件大事。

“三春争及初春景”。这句与秦可卿托梦时的“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所相照应。两个“三春”发生了较大争议。有人认为这句中的三春是指元春的三个妹妹的遭遇都比不上元春。但同时也有人认为,两个“三春”映射的都是三年,也就是封妃那年是初春,剩下还有三年。

至于到了“虎兕相逢大梦归。”这句,就得想想那幅画了。说是画了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橼与元同音,指元春,弓与宫同音,指宫廷,不仅指元春生活在宫里,而且,共同样是杀人利器,再看判词:虎兕相逢大梦归,兕是一种像犀牛一样的猛兽,虎也一样是猛兽,而虎与兕相逢,就注定会有一场斗争,而这场斗争也关乎到了元春的生命。据我推测,元春的死因可以从元春省亲时点的四出戏里看出,哪四出戏?:《豪宴》、《乞巧》《仙缘》《离魂》。这时脂批出现(大家可以自己去看,在这我只说一种)乞巧后面披上了“长生殿里伏元春之死”字样,长生殿讲述的是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故事。杨贵妃是被人缢死的再一瞧元春的曲中有一句:荡悠悠把芳魂消耗。有可能元春也像杨贵妃一样是被人缢死的。于是,假设故事是这样的:

元春已经既有可能怀孕了,但在同时,贾家的政敌的眼里却并不是一件好事,榻岷不想让元春生下这个孩子,因为如果由于元春生下这个孩子后,贾家的实力就翻天了,于是就想方法让元春失去这个孩子(至于方法大家宫斗剧一定没少看)之后他们就开始疯狂报复贾家,是贾府连着贾元春一同失,皇帝下令缢死贾元春,元春在弥留之际慌忙托梦给了贾府,发出了“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的悲语。元妃死后,皇帝没了后顾之忧,果断下令抄贾府,于是,贾家就败了。

3

元春怎么死的?

被杀的。

原因很简单,元春阻碍了皇帝对四大家族为首的二流贵族的清算。

而元春只是一个很普通的没落贵族女子,家族无靠,并没有强大的力量支持。

为什么如此说,是有依据的。

一,贾家为首的四大家族已经彻底没落了。

从书中看,贾家以前两国公,显赫一时。现在呢,一等将军,三等将军的虚爵,外加一个贾政的万年从五品员外郎。从书中介绍知道,贾家从没有实权官员交往,都是一些老亲旧友,这些家族与贾家一样,都是不掌权的(除了王子腾,这个后面说),都是些赶不上形势的勋贵。

说到贾赦,一等将军,无官无差,在家喝酒玩丫头。贾珍,三等将军,也是无官无差,就是一个张华案都要花钱去疏通。说贾政,当年以正六品主事起官,到现在这些多年了,才晋升半级到从五品员外郎,结合平时的描写知道,就是个愚腐,不知官途的。平时与清客们喝酒聊天,权力几乎没有。

这样的本家,如何給元春带来什么帮助?

看婚亲,史家两侯,又被派了外省大员,听起来不错。可惜也是几乎无用的。

从史家让史湘云做针线这事来看,史家至少有一点是对的,是在缩减开支,这比贾家聪明些,却也仅此而已。

从书中分析,史家被抄,应该是在贾家之前,显然,史家遭遇了什么。至少很长时间之前就被皇帝盯上了,所以,史家对元春也没有帮助。

至于薛家,虽然有点钱,但商人在官僚眼中本就是肥羊,有薛大呆这样的当家人,自保都难,还别说对元春有什么帮助了。

最后说王家。王家也是勋贵,而且王子腾很出息。京营节度使想来还赶不上九门提督,因为书中有五城兵马司这样的官职,所以京营节度使大体相当于清代丰台大营主官这样的职位,二品实权大员,很不错。可惜王子腾很快被明升暗降了。

九省检点听起来很牛却是虚职,奉旨巡边嘛。相当于今天的军委派遣专员,级别吓死人,可下面九省的将军提督们躲都躲不及。皇帝检查团来了,专门打小报告,抓走私抓空饷的,呵呵。

再看那两位与贾家有交往的王爷家。

先说北静王,从书中就知道,这是一个好风雅,喜欢文学的,有权吗?

显然没有,异姓王历来都是皇帝重点看管的对象。

至于南安王,对不起,书中已经明确说了,四王之中只有北静王还是王,其余三家都已经不是王了,和贾家一样,继续挂着祖宗的牌子,毕竟南安王太妃还在呢。

真说这家呢,可能还有个类似一等将军之类的爵位,至于有没有权?

书中没说,就当做是有吧,左不过与史家一样。反正都没有出场。

其余各公之家。。。不说也罢了。

所以,元春在政治与家族力量上,是没有帮助的。

二,元春身份并不高

从礼制来说,元春不过是故荣国公贾代善的嫡孙女,从五品员外郎的嫡长女。

这个身份很高吗?

在四春之中,只高于探春一人。

迎春是谁?一等将军的唯一女儿。

惜春是谁?贾敬的嫡女,族长、三等将军的妹妹。

这也是元春当初入宫只能以女史身份的直接原因。

过去,身份高的女子入宫多是选秀身份去的,直接就是某嫔某贵人。

元春呢,只能以女史身份去做管事丫头。

女史是什么?

就是女官。

虽然有品级,依旧还是一个奴隶身份。不是皇帝之妾身份去的。

就是后面的封妃,在我看来也是有歧义的。

通过赖大之口,元春是这样被封的,“晋封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

晋封凤藻宫尚书,是说元春之前是女官,现在晋升为一品的高等女官。

加封贤德妃,是说,元春享受到了,皇妃的待遇。

很奇怪的妃号。

自有妃号以来,有贤妃德妃,贤嫔德嫔,甚至贤贵人。就是没有两字封妃的。因为德妃从来不是类似贵妃一样是妃的等级,而是单独的名称。

只有一种情况,就是皇帝給死去的妃子加谥号,比如:贤+德妃。

如此的话,元春被封时,在皇帝心目中已是一个死人了。

综上,元春可能是皇帝用来安抚旧勋贵阶层的榜样。

时间一到(三年过去了),元春没有用处了,四大家族要被皇帝清算,自然就是死了。

至于元春是被鸩杀的,还是弓绞死的,甚至是被棒子打死的。。。有意义吗?

4

元春判词是:”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红楼梦曲,恨无常》:”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

把万事全抛。落悠悠,芳魂消耗。望家乡,路远山高。

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啊,须要退步抽身早!”

元春是雪芹先生按照理想后妃的形象来塑造的。

元春在小说中十七至十八回正式出场,加上二十二回自宫中传出灯谜,二十三回提到她在宫中将那天游幸大观园时的题咏编次和降谕让宝,黛,钗等进园居住。

二十八回赏赐的端午节礼等各几行,也不过三四次而己,但是给读者留下了良好而深刻的印象。

她对弟,妹的慈爱,对祖母,父入母的孝顺,都令人感动。

重要的是,小说多次写到她对这次接待奢华的不安:”贾妃在轿内看此园内外如此豪华,因慢慢叹息奢华过费”,在游园时又关照”以后不可太奢,此皆过分之极”。

临别前又殷殷叮嘱:”倘明岁天恩仍许归省,万不可如此奢华靡费了!”

雪芹先生如此突出元春对”奢华”的不安,除了她本人的修养比较崇尚节俭外,也表现出她确实明”辨是非”的一面。

她明白,仅靠自家的俸禄与其他收入是很难短时间修建这么大的园子并维持这么大的开支的,万一有其他问题,就麻烦了。

自己得宠时还好办,而一旦有不测,那就难说了。所以才托梦爹娘及早抽身退步。

咋一看,贾府出了个贵妃,荣耀无及,元春身为贵妃位极人女,

都是无数人家羡慕不已的。

只要看看元春省亲活动本身之隆重,之显赫,就足以令人赞叹艳羡了,更何况还为此专门建了一个大观园呢。

如此兴师动众地折腾了几个月,

贵妃元春在家呆了多长时间呢?十四日,包括贾政在内多少人,”这一夜,上下通不曾睡”

到了第二天”,”至十五日五鼓

(即凌晨三至五时),自贾母等有爵者,皆按品服大妆”,可以想象他们要几点起来。

贾赦等在西街门外,贾母等在荣府大门外”。足足等了几个时辰,好不容易来了一个太监,一问,说:”早多着呢!未(I3一15时)初刻(一昼夜共一百刻,一刻约14分半钟)用过晚膳,未正刻还到宝灵宫拜佛,酉

(17一19时)初刻进大明宫领宴看灯方请旨,只怕戌(19一21时)初才起身呢。”总算到晚上,来了。

在这阔别多年的家和为她专门修建的大观园待了多久呢,太监说:”时已丑(凌晨1一3时)正三刻,请驾回銮。”

也就是说,元春在家的时间是从晚上七点多到半夜两点半的样子,总共七个多小时。

元春说了几句话呢?一句是祖孙母女见面时”三个人满心思皆有许多话,只是俱说不出,只管呜咽对泣”。

邢夫人,李纨,风姐和迎探惜三姐妹也都在一旁”垂泪无言”。

半日,贾妃方忍悲强笑”,安慰祖母和母亲说:”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儿们一会,不说说笑笑,反倒哭起来,一会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来!”

而父亲贾政只能在”帘外问安”,

贾妃垂帘行参等事。又隔帘含泪谓其父曰:”田舍之家,虽齑盐

布帛,终能聚天伦之乐,今虽富贵已极,骨肉各方,然终无意趣!”元春话虽不多,却有着极其深刻的含义。

雪芹先生在《红楼梦》里最看重的人间真情,而皇家礼制竟连最起码的家人天伦之乐都不顾,父女相见还要隔着帘子,令人感慨不已。

贾元春这个艺术形象从古至今议论最多的是,她是怎么死的?

个人认为元春就是死在宫中,属于正常死亡,如病死之类,清史中关于后妃,皇子因病早夭的记载比比皆是。

若是非正常死亡,那么贾府遭到的打击将不仅仅是抄家这么简单了。二十二回”制灯谜贾政悲谶语”中有个灯谜是:”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成灰。”

贾政说谜底是炮竹。脂批在”成灰”句后说:”此元春之谜。

脂砚斋深知作者家事,从批语可以知道,元春决不会直到30多岁,当时己属半老时才得宠,而是二十左右,但得宠沒几年就夭折了,是寿终正寝,而不是死于非命。

所以才说”奈寿不长”。从判词和

巜红楼梦曲》中我们可以看出。

《红楼梦》是小说,不是传记,

所以总的来说,不赞成过多地推理猜测。

我是芬芳,随笔生香。请红学爱好者不吝赐教。




5


贾元春是贾政和王夫人的女儿,是贾府的大小姐,应家族使命进宫,刚开始作女史,后来晋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元春封妃意义深远,贾府因此也走向了鼎盛,因果循环,随着元春的去世,贾府也一步步一步走向颠覆的末路。

可以说贾元春就是贾府的骄傲,如果没有她贾府就不会有这样的荣耀和辉煌,因此她是贾府里举足轻重的人物,她的人生不得不分析,她的结局也不可被忽视。

第一,元春有着怎么样的性格?

人的性格是天生的,但是在不同的时期和角色里会有着不同的体现,每个阶段的元春都不一样,我想我会喜欢年少无拘无束、没有烦恼只是贾元春的她。

作为子女。贾元春是在贾母身边教养长大的,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贾母和湘云爽朗明快的性格推想元春也是那样的。在人前的贾元春再温文尔雅、大方得体,但是回到贾母和王夫人身边的她还是一个小孩子,会撒娇会任性。

半日,贾妃方忍悲强笑,安慰贾母、王夫人道:“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儿们一会,不说说笑笑,反倒哭起来。一会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来!”说到这句,不禁又哽咽起来。

这个时候的元春已经是妃子了,但是她在贾母和王夫人面前却还是一个爱哭的孩子,她会向她们抱怨为什么要把她送到宫中那个不得见人的去处,宫中生活的艰难她不能细说,但是她内心的不开心,她还是想要向她们诉说。不是最亲近的人是不敢这样表露心思的,因为知道即便做得不好,她们也永远都会在身边。

作为长姐。元春是个非常合格的大姐姐,长姐如母,她对待宝玉就像自己的孩子,她细心的教导和照顾宝玉,省亲回家时她特意接见宝玉,看到宝玉学业的进步她深感欣慰,而且后来回到宫中也时时记挂着宝玉。

对待其他的姊妹,元春也尽显有长姐风范,不仅轻言呵护,而且还把大观园给她们居住,为她们开辟了一方净土,可以自由自在的生活。

作为自己。我觉得女儿很多时候都会更像父亲的性格一些,作为贾元春自己本人的时候,她的性格应该是更像贾政一些,元春有贾政年轻时候的诗酒风流、黛玉的叛逆不羁。因为喜欢,元春对林黛玉的诗给了很高的评价。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贾妃看毕,喜之不尽,说:“果然进益了!”又指“杏帘“一首为前三首之冠。”

诗如其人,元春喜欢黛玉,可以说她和黛玉、宝玉都有一个叛逆的灵魂,宫中是万人瞩目的地方,可是她却不稀罕,她向往的还是平常人家可以共享天伦的平凡生活。如果当初以贾元春的身份来评定宝钗和黛玉,我想她心中是喜欢黛玉的。

作为贵妃。作为贾府长女和贤德妃,元春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这个时候的她是必须明理睿智、顾全大局、有很强的家族责任感,即便不舍不愿,但是她依旧会回到宫廷做好一个贵妃,做好贾府的支援,把家族命运寄予自己一身。


第二,贾元春到底是怎样去世的?

贾元春年纪轻轻就去世了,甚至还在贾母之前。身处宫廷,这样的结局也不算意外,而且身兼重任的孩子注定无法简装前行。

从元春的判词就可以看出贾元春的命运:画着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也有一首歌词云: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判词的解释很简单,元春入宫二十多年,石榴花寓意多子多福,这个时候元春应该是怀孕了,可是石榴只有花没有果,也可以说明元春没有生下这个孩子。

贾府盛世不过几载光阴,虎兕代表着大凶和大吉,这也在暗示元春在宫廷内斗中的站位选择,成了大吉,败则大凶,最后只剩梦一场,也代表着元春所选的这一方失败。

宫斗有多艰险看了这么多宫斗剧不明白也明白了,元春的结局自然是随着战败的一方被秘密处死了。进宫非元春所愿,宫斗也是逼不得已,但是选择了这条路自然要承受相应的代价。

元春的结局其实从元春回家省亲时所选择的曲子也有多暗示。有脂砚斋在元春点的一出《乞巧》中批:‘《长生殿》中伏元妃之死’可以判断,贾元春应该是怀孕后牺牲于宫廷斗争。注:《长生殿》中杨玉环与唐玄宗,杨玉环死于太子政变。)

元春和杨贵妃得宠的情形有些相似,同样是一人得宠,家中都受到恩赏,但是结局悲惨,元春虽然不会和杨贵妃一般的死法,但是她的结局注定不会很好。在宫中可以死的毫无声息,那么只能是死于为贾府利益的宫斗之中。为了家族豁出所以的女子,可怜可叹,可敬可佩!

作者:陌游常乐。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少读红楼,为你讲述不一样的名著故事。

6

很多人都说,妙玉是红楼梦中人里最孤独、最落寂的。正值青春妙龄的年纪,独居于寺庙之中,常伴于青灯古佛之下。

的确,此言不假,比起大观园中的熙熙攘攘,妙玉是孤单的。当看到栊翠庵的花木时,贾母曾说:“到底是她们修行的人,没事常常修理,比别处越发好看。”或许,旁人眼里的“没事”,也正是她的寂寞和忧愁。

????? 可寂寞的妙玉,尚可以在午夜宁静之时,走出庙门,听一听远处的蛙声,或者将黛玉请进庵堂,谈谈诗词心得,再不济也可以和宝玉调个小情,骂他一句“你就是一俗人!”她可以继续着她的高傲,守着自己的小天地,起码在这里,她是自由的!

????? 但另一个人比妙玉更寂寞,起码在内心深处是这样的,一个人默默体会着“高处不胜寒”的凄凉和孤苦,甚至连起码的自由都没有,她的名字叫元春,贾府的“元迎探惜”四春之首。

?????? 《红楼梦》一书中,并没有描写元春如何进的宫,只借助冷子兴之口提过“现因贤孝才德,选入宫作女史去了”。因为哥哥贾珠早亡,所以元春便成为家中的老大,过早的开始了为家族的奉献。她入宫之时并不是妃嫔,仅仅只是一个女史而已,如何一步步爬升至贵妃的地位,想来也是经历了千难万险的斗争,其中的苦楚只有自己知道。

“才选凤藻宫”是贾元春一生中的重要时刻,府中上下都忍不住欢欣和激动:

“宁荣两处上下里外,莫不欣然踊跃,个个面上皆有得意之状,言笑鼎沸不绝”。

????? 贾琏听闻元春加封贤德妃的喜讯后,带着从苏州奔丧的黛玉日夜兼程往回赶,根本不顾及她那孱弱的身体。因为,贾琏想赶回来真切感受这份荣宠和骄傲,当时的贾府,确实太需要好消息了。

????? “元妃省亲”是《红楼梦》中极其重要的一段,为了元妃省亲,可谓是不遗余力。尽管此时的贾府已经开始没落,已经面临内忧外患,但毕竟元春被加封贤德妃并恩赐省亲。贾府上下都不认为这是“回光返照”,而是贾府的“中兴之照”,于是耗巨资修建了富丽堂皇的大观园以做“省亲别院”。可惜,在烈火烹油和繁华似景的背后,却是骨肉分离的惨状。

????? 贾元春终于回家了,回到了自己梦中出现无数次的家,可这个家还是原来的家吗?她回来又能如何呢?

??? 一套繁琐严苛的皇家礼仪,就将她和他(她)们隔山隔水,咫尺天涯。祖母和母亲等人,均需给她行大礼,父亲和叔伯兄弟们,只能在大观园外跪迎銮驾。之后,众人隔着帘子匆匆一瞥,老爹贾政像臣子一样请安问候:“臣草莽寒门,鸠群鸦属之中,岂意得征凤鸾之瑞……虽肝脑涂地,臣子岂能得报于万一!”这就是老爹和女儿的骨肉相聚,彼此的思念之苦,纵然亲情如海深,也只能通过那冰冷的官场套话来表达。

?????? 元妃哭了,哭得很伤感:“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儿们一会,不说说笑笑,反倒哭起来。一会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来!”身为贵妃娘娘,元春和娘家之间的联络,全得凭太监来往传递,这来往之间,可以传递礼物和金银,唯独不能倾诉衷肠。

?????? 临行之前,元春那句“田舍之家,虽齑盐布帛,终能聚天伦之乐,今虽富贵已极,骨肉各方,然终无意趣!”是在漫长而孤独的后宫中,长久积攒的肺腑之言,若非面对至亲之人,何曾敢对人提及?宫中诸事,错综复杂,稍不留神即获大罪,甚至牵连家人。“踌躇欲说心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就是她内心最最真实的写照。

其实,她心里最惦记的,还是自己的亲弟弟宝玉。在大观园的众多庭院中,她尤为关心宝玉和黛玉,其实那时她内心应该还是倾向于黛玉的,而且当时薛宝钗的心志也并不在此。亲自将“红香绿玉”改名为“怡红快绿”,将“有凤来仪”改名为“潇湘馆”。

元春作为贾家的象征和荣耀,一生都在为“贾门中兴”而冲锋陷阵,最终在宫廷斗争中落败至死。“虎兕(兔)相逢大梦归!”,元春香消玉殒,贾门的复兴也化作了南柯一梦!

她薨逝后,贾门合家俱痛哭不已,只是不知道这些眼泪中,有几滴是为元春而哭,有几滴是为痛失靠山而哭。

欢迎关注:文史不假






7


【贾元春】贾政、王夫人之女,宝玉的姐姐。“因贤孝才德,选入宫中作女史”。后又“晋封为风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是个邀得皇帝宠幸的人物。

元春虽“才选凤藻宫”,其实才华平平。她归省时写的《题大观园》诗并不比李纨、迎春的诗高明,更无法和宝、黛的相比。她所以能获得皇帝的恩宠,主要是由于她的“贤德″。

她“朝乾夕惕,忠于厥职”,为人平和老练。在省亲时,处理父子关系和君臣关系,既不失贵妃身份,又体现出应尽的“孝道”,做得十分自然得体。

她做事审慎戒惧,看到太观园里题的匾额、对联,容易引起嫌疑而招灾的,都忙命换掉,题上平稳的。

她政治头脑灵敏,极力维护贾府家世利益。通过节日礼物,透露出让宝玉、宝钗成亲之意,以达到贾、薛两大家族联姻的目的,死后又托梦给贾政“须要退步抽身早”,以便给贾家留出后路。

她虽然荣升贵妃,有“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但由于长期幽闭深宫,难免有旷怨之苦。在归省时,跟贾政说:“田舍之家,虽齑盐布帛,终能聚天伦之乐,今虽富贵已极,骨肉各方,然终无意趣!”

根据前八十回暗示,曹雪芹原来是写她死于宫廷内部两种政治势力的恶斗之中,但续书说她“忽得暴病”身死。不符合原意,削弱了作品的思想意义。

8

要揭开元春死亡之谜,首先要解读的是元春判词。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翻开了金陵十二钗正册,贾元春排在第三位,仅次于黛玉、宝钗。关于判词,原文是这样描述的:宝玉遂又往后看时,只见画着一张弓,弓上挂着一香橼。也有一首歌词云: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sì]相逢大梦归。


关于画的描述,“弓”谐音“宫”,“橼”谐音“元”,暗指宫里元春。判词的前两句“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上句交代了元春从进宫到死亡的时间,恰好是二十年,如果按照十岁左右入宫来算的话,元春死时不到四十岁。“榴花开处照宫闱”似乎暗示了元春死亡的季节,即石榴花开的季节,属于夏季。 “三春争及初春景”这一句历来有多种解读,最被广为接受的解读为,三春指迎春、探春、惜春,初春指元春,意思就是说迎探惜三春命运不及元春。“虎兕相逢大梦归”则直指元春死亡的时间和原因,不少红学家对此句的解释为元春死于宫斗,或者说是宫廷政变。 我个人的解读与此稍有不同,什么是兕呢?词典解释说是一种犀牛类的猛兽,换句话说,兕可以理解为牛,虎兕相逢大梦归,即元春极有可能死于牛年和虎年交接之时,但这与我推断的元春死于夏季显然矛盾,于是排除。那就可能是指时辰,比如丑寅相交之时。


综上,如果单从元春判词,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信息:元春进宫二十年,封妃三年后失宠,死于夏季的丑寅交接之时,死因为政治斗争。 当然,这些还不确切,我们继续来说红楼曲子里关于元春的描述。红楼曲子第四支,《恨无常》 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消耗。望家乡,路远山遥。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这是关于元春命运的曲子,该曲直接点明了一件事,元春恩宠不久即失宠,速度之快令元春来不及着人通知贾府即死亡,但她已经没时间了,只能托梦给父母,让父母提早做好退步抽身的打算。


综上,从元春的曲子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信息:元春死的很突然,没有任何征兆,在古时候叫暴毙;其次元春死后曾向贾政、王夫人托梦告知后事。 我们再来说说元春省亲那年做的一手灯谜: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这首灯谜的谜底为炮仗。很明显这是元春命运的谶[chèn]语,前三句说的都是元春封妃后短暂的得宠情形,之后一句透露了元春之死及贾府之败,谜底的炮仗显然是要告诉我们,元春的短寿,即像烟花一样。


那么,除了直接暗示元春命运的判词、曲子和灯谜,原文之中还有无交代元春之死的蛛丝马迹呢?当然有!有个太监跟元春的命运明显有紧密关联,那就是夏守忠,元春得宠失宠皆因此人。如果根据曹公一贯的人名谐音的寓意,“夏守忠”还有可能因为不忠,直接把元春推入了宫中两排斗争的旋窝之中,导致了元春失宠继而暴死的结局。


综合以上所有信息,关于元春死亡之谜的谜底基本就解开了,元春封妃三年后失宠,接着暴死于夏季的一个丑寅相交之时,因为被身边太监出卖导致事败被处死,来不及告诉贾府,只能托梦父母,但为时已晚,贾府最后被抄家,子孙流散,从此一蹶不振。

9

贾元春品貌才情在公等碌碌之间,宜其多厚福也。然犹不永所寿,似庸才亦遭折者。

说者谓其歉于寿,全于福矣。

使天假之年,应见母家不祥之事,伤心孰甚焉,天不欲伤其心,庸之也,越于史氏多多矣!

10

贾元春,一位出生于大年初一的奇女子,人说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元春长大后进入皇宫做女史,最后被皇上选中为贵妃,一时贾府是锦上添花,烈火烹油。

因红楼未完,元春这个人物给读者留下谜团一点也不比秦可卿少,比如元春怎么突然被封妃了?元春回家为何称皇宫是“不得见人的去处”?元春后来有没有孩子?元春最后什么结局?……这些谜团光从元春的判词谶语上推断,便有无数个版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所以,这里我们也凑趣做个厘测,聊做消遣。



首先元春的封妃实在突然,我们知道《红楼梦》的故事年代背景是清朝,而清朝选秀的年龄段是控制在13—16岁的,我们以元春16岁入宫来算。而元春到了省亲时宝玉已经有13岁左右了,元春走比宝玉大了十一二岁,此时元春24岁。出去大观园建设一年时间,可知道元春到了23才封妃。在古代,23就是和大龄女青年了,元春进宫七年,但凡凭借姿色和才华任何一件,都早就令皇上龙心微动了,何必等了七年了?而且从女史一步蹬到贵妃的位置,已超出了册封制度。

所以,元春的封妃,是皇帝被迫封赠的。我们想象一下元春封妃之前,秦可卿的风光豪华葬礼,一路亲王贵胄搭棚设诞路祭,以秦可卿一个宁府重孙媳妇的身份,何德何能让一个权力中心倾巢而出?我想这也许是贾府一派势力给新皇帝的压力。为何说新皇帝?因为在元春省亲时,曾提及有太上皇,这一位太上皇连后宫妃子家眷的省亲时间都要过问,新皇帝的压力和不满可想而知?



因为是强扭的瓜,所以元春与皇帝的生活完全没有感情,以致在省亲时元春都是带着眼泪的。她嘱咐家人不要破费不要奢华。跟贾政说皇宫是不得见人的去处,不如家里好。这些都能反应元春在皇宫的孤单和凄冷。

元春的不受宠,更能反应在娘家被宫里对待的的态度上。在第七十二回时,太监夏守忠就跟王熙凤夫妇敲了一千两的竹杠。如果元春得宠,一个太监又怎敢这么对待国舅呢?而如果说太监瞒着元春敲竹杠,那更可怕,毕竟身处皇宫,耳目全无,无异于自寻死路。

那么元春后来怎么死的?我们结合她的判词和《红楼梦》曲看看: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 眼睁睁,把万事全抛。 荡悠悠,芳魂消耗。 望家乡,路远山高。 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 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我们挑比较要紧的说说。首先石榴自古寓意多子,可判词却称石榴花,是否暗示元春仅仅怀孕未有生子?下面是虎兕相逢大梦归,古代不仅用龙形容?皇帝,也有“伴君如伴虎”之说,对于元春,伴着一个不爱自己、甚至对自己有敌意的皇帝,不就等于伴虎吗?而那只兕,这只类似牛的猛兽,一旦与皇帝相遇交接,大抵就是元春的死期。

关于元春的死,书中说的最直接的是元春省亲时点的《乞巧》,脂批《长生殿》伏元妃之死。长生殿是描写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剧本。而杨贵妃最后是怎么死的?被逼吊死马嵬坡!

所以我们可以推测:元春应是怀孕时与皇帝外出狩猎,而这狩猎实际是清剿贾府一派势力。新皇帝成功与支持自己的一派势力对接,压倒贾府代表一派,元春被逼自尽



因为在京城之外,所以才叫:“望家乡,路远山高”,更因为元春用跟杨贵妃一样自缢的方式自尽,所以才叫:“荡悠悠,芳魂消耗”。在死前,元春想到了父母家乡,想到自己一生都为贾家而活,贾家却不懂得退步抽身,害了自己性命。

以上仅为个人厘测,如有不同意见可留言讨论,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