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9月4日我国成功发射可重复使用试验航天器,有怎样的意义?

9月4日我国成功发射可重复使用试验航天器,有怎样的意义?

2020-09-06 16:33阅读(203)

9月4日我国成功发射可重复使用试验航天器,有怎样的意义?我国成功发射可重复使用试验航天器我国4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利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一型可

1

长期以来,航天事业的发展可以说在全球都备受关注,而我国也是世界上的主要航天大国之一,随着全球航天技术的不断竞争,我国在9月也发布了新消息,获得了航天技术研究的重大突破,我国成功“发射了可重复使用航天器”,所以这预示着我国在航天事业上发展的一个“飞跃性”进步,这里先鼓掌了,本次发射所使用的运载火箭为“长征2号F大推力运载火箭”。

当然如今看到这个“可重复使用航天器 ”,我们肯定是希望了解下它有什么不一样,并且对我国来说具有什么样的意义,那么我们首先来了解下这个“可重复使用航天器 ”的具体情况。

可重复使用航天器技术到底有多强?

根据现有的数据来看,可重复使用航天器其实就是主要指空天飞机,又或者航天飞机。在世界上,美国也是主要使用这项技术的国家之一,包括现有的SpaceX“龙”飞船就是采用了这项技术。

除此之外暂时也没有看到其他国家在使用这项技术,而我国这次的成功,意味着我国已经完全掌握了这项技术,在试验航天器成功在轨运行之后,将稳定飞行一段时间,再返回位于我国内陆的预定着陆场地。这一航天器将按计划,开展多种可重复使用技术验证,为我国的和平利用太空事业做 出重要贡献。

与以前的航天器最大的区别在于,传统的航天器在使用结束后往往无法回收、再次使用,例如普通卫星等航天器在寿命到期后,将再入大气层燃毁。而“可重复使用航天器 ”就是为了解决这个弊端,能够完美的回收再利用,当它进入到上空之后,可以借助类似于像飞机一样的技术方式,借助气动力实现减速、滑翔,最终安全的在跑道上平飞着陆。

所以这就是它最大的不同,同时在使用航天材料上,也能够节约一定的成本,“可重复”意思就是可以再次进行利用,所以这一航天器将按计划,开展多种可重复使用技术验证,将成为未来重要的航天发展途径,再也不用过于担心航天器的使用“寿命”问题,也就是一次性用了之后再也不能用了。

这对我国来说,有什么意义?

很明显,首先是在航天技术上的发展获得了“突破”,这对我国来说肯定会提升在世界上航天实力的地位。其次该技术世界上掌握的国家不多,也证明了我国在航天技术研究上的一个重大实力,与其他国家相比较,也是远远超越了。

再次就是我们突破了国外对我国技术的封锁,无论是以前还是相信,阻扰我国航天发展的确实有存在,而如今我们自己能够制造出来,所以也不用担心这些问题了。

所以综合情况来说,无论站在什么角度来讲,我们自己拥有了这项技术,想怎么做都可以了,其他国家就算是希望获得这项技术,也需要来问问我国是否愿意分享技术。这就是非常值得骄傲的地方,当然这次是我国第一次成功发射可重复使用航天器,后面还将进行详细的研究,在更多方面突破,我们拭目以待吧。

该技术推动了我国进入太空新步伐,领先于俄英法德等国家

在研究这些技术的时候,其实也加大了我国进入太空新步伐,对于现在来说,大多数都因为航天技术有限而被限制了,同时什么“移民计划”也是“空谈”,而我国实现之后,在这方面可以推动这方面的发展,我国未来可能也会在“火星移民”上取得重大突破,未来移民将会成为一个趋势。虽然说如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实现,但是未来就不一定了。

我国进入太空新步伐也说明了竞争的开始,谁先上去,谁就会有先决的条件,所以加速才是最为重要的。同时这里还有一个好消息的是,这项技术还推动了我国的领先,上面我们也提到了,那我们已经在这些领域领先哪些国家了呢?

按照公开数据来看,随着我国第一次可重复使用试验航天器发射成功,我国也迈入了这一航天最新技术领域,领先于俄英法德等国家。

所以综合情况来说,这是实力的强大支撑,我们也期待进一步看到第二次,第三次“可重复使用航天器 ”的发射,稳定这项技术。

未来我们也将率先在更多的领域走前一步,从最新一代的可重复使用航天器典型例子也可以看到,在X-37B空天飞机和“龙”飞船的科学研究之中,已经把两次任务的间隔显著缩短,都证明了这一项技术是非常好的,而这一类航天器的实际意义也是航天飞机无法比拟的,所以赶快技术突破,走在世界的前沿才是最好的。

2

这次“可重复使用试验航天器”成功发射是我国航空航天领域的又一次重要突破。

这次发射没有实图,也没有详细报道,新闻很短,没有任何多余信息。

“我国4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利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一型可重复使用的试验航天器。

试验航天器将在轨运行一段时间后,返回国内预定着陆场,期间将按计划开展可重复使用技术验证,为和平利用太空提供技术支撑。

这是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第14次执行发射任务。“

这个新闻中反映出几个信息:

1, 火箭使用的是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大家都知道,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是我国研发的专用于载人航天和空间站项目的火箭,此次发射用该火箭发射或许表明该试验航天器未来会发展为载人或空间站相关的航天器。

2,可重复使用,这是技术突破的重点。而且会“返回国内预定的着陆场“。

那么现在可重复使用的航天器有哪些?

有:飞船、航天飞机、空天飞机等。

可重复使用的飞船,包括美国的龙飞船、中国的新型载人飞船都是可重复使用的载人飞船。中国的新型载人飞船采用新型防热材料和和结构,每次发射后,只需更换隔热材料和少量部件,就可以重新发射,理论上可以重复使用10次,大幅降低成本,缩短发射间隔时间。

航天飞机,美国和前苏联均为了降低发射成本而研发了航天飞机,但结果是成本没有降低,安全性可靠性问题不少,后来因前苏联解体,美国两次航天飞机失事而被弃用。

空天飞机,典型的就是美国X-37B空天飞机,是兼具航空和航天的新型航天器,可在外太空高速飞行,也可在大气层中飞行,可在常规机场起降,太空滞留时间长,美国的试验机最长滞留太空718天,可重复使用,可快速重复发射。空天飞机,军事意义重大,可快速抢占太空制高点,可攻击卫星,可快速监视打击全球任一目标,号称“一小时打遍全球“,是未来太空战的关键力量。

据推测,这次发射的可重复使用的航天器很可能就是空天飞机。而且新闻中点出了和平两字,似乎多此一举,和平的对立面是战争,恰恰说明该可重复航天器的军事意义重大。而在上述分析的三类航天器里。军事色彩最浓重的就是空天飞机。

其实空天飞机作为兼顾航天和航空两种功能的航天器,可以自由穿梭于大气层的内外,除了军事用途,民用前景也非常好,如它可很方便的进行太空旅行,它的发射成本低,准备时间短,太空滞留时间长,可以用来做各种太空科学实验、太空技术研究等。前期空天飞机主要以无人机为主,未来会朝载人方向发展。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美国不断的将太空军事化,在中美竞争的大背景下,该”可重复使用航天器“的发射成功无论在和平开发太空技术上和军事上均意义重大。


长2F火箭

3

意义重大,标志着我国在可复用航天运载器(RLV)领域走出了关键性的一步。我从去年就一直期待这次发射,今天终于成功了,可喜可贺!但是我觉得有些同学可能对这个项目的理解有些问题,你不能因为保密严格无限抬高它的军事意义..这不符合逻辑。

在很多关于美国X-37B的介绍或者百科内容中,你几乎都可以找到一章叫做“对X-37B的用途的猜测”,X-37项目自2004年从NASA移交给了DARPA后,因为是军方的秘密项目,故引来了外界大量的猜测。但在我看来,X-37B没啥神秘的,它就是一个具有轨道机动能力的,可重复使用的无人航天飞机嘛。除了轨道机动能力,别的技术,诸如高速再入防护、在轨长期运行、酬载货物、在轨释放,在轨抓取卫星,甚至一定程度的轨道高度改变,早在远比X-37大且复杂的航天飞机时代就已经很成熟,再花巨资弄个小型无人试验机去验证没啥道理。


TV-1入轨17天后才被加拿大业余天文爱好者第一次观测到。OTV-1在轨期间共进行了5次轨道面内机动,OTV-2除轨道面内机动外,还进行了两次轨道面外机动,轨道倾角最大改变了0.88°。由于美国空军屏蔽了X-37B的轨道数据,变轨时又没被地面爱好者观测到,后来就有了一个著名的理论,认为X-37B的黑科技在于,它不但可以像别的航天器那样利用RCS系统和主发动机的配合,通过排气做功产生冲量改变轨道,而且可以利用其气动外形,滑翔至高空大气层,利用气动升力去改变轨道,特别是轨道面外机动,即改变轨道的倾角。

这种黑科技是真的么?气动变轨当然是可能的,但我不认为其具备工程学上的可行性。能量是守恒的,改变轨道进行机动的本质是改变当前飞行器的速度矢量,这需要消耗推进剂。可同时,为了气动变轨以某种角度进入上层大气层,同时也需要消耗推进剂。在大气层中利用升力改变轨道倾角后,你需要更多的推进剂去抬升轨道,圆化轨道,不然飞行器就会在大气层中再入了。此外,类似X-37B和航天飞机这样的气动布局,在极高马赫数下的升阻比不够高,此时的气动面效率会极其的低下,不出意外的话依然要使用RCS系统去帮助获得需要的姿态,这又要消耗推进剂。所以综合来看利用大气层变轨远不如直接消耗推进剂在空间中变轨,其花的时间长、消耗的推进剂更多,还有高速气动防热问题,对于X-37B这种气动布局的飞行器来说并不具备工程学上的可能性。


不过在轨道上变轨的能力还是相当具有军事意义的,因为反卫星导弹的命中条件就是目标处于恒定的轨道上,一旦目标的轨道改变,特别是倾角发生改变,导弹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是极难命中的。X-37B的RCS系统能够通过消耗少量的专用燃料来提供一定的推力和扭矩,用以修正飞行器的在轨姿态。而使用偏二甲阱-四氧化二氮的常温推进剂组合的主发动机,可以提供多次开关机功能,以实现较大的轨道跃迁能力。我想多次、长时间的变轨能力,才是X-37B这个项目要测试的重点。


我认为对于咱们中国的这一发试验航天器,从目标上来说和美国的可能会有所不同。首先,对于美国来说,多次可重复使用往返大气层载具这个科技树,在X-37B的时候,因为航天飞机的原因就已经点的差不多了,而对于我们来说,这方面因为第一步载人航天工程选择了飞船方案,所以还相当缺乏积累。我国早在863计划制定之时就已经提出要发展可重复使用的空天飞机,而目前最有发展前景的两级入轨可重复使用航天运载器(RLV,TSTO),其轨道器就是很类似于X-37这样的东西,事实上美国下一步要开发的载人版X-37C正是基于此概念。


在轨道器的开发基础上,我们可以考虑怎么实现更高效、更便宜的助推,助推器可以是运载火箭(如这次的长征2F,当然更好一些的是类似于SpaceX的猎鹰-9的可回收火箭),也可以是地面起飞的大型飞机类载具,比如航天科工正在研制的大型空天飞机。但不管未来的发展如何,可复用,能够自主返回大气层并且可以在普通机场着陆的轨道飞行器的科技树是必须要点开的。此科技树下的分支科技点包括且不仅仅包括:快速任务规划与仿真,地面配套,结构和热防护技术,系统操作能力设计,气动设计,自主空间运输技术,自主返回技术,先进制导导航与控制等等。


当然,等可复用航天器渐渐成熟后,我们也可以利用其优秀的轨道机动能力去考虑一些军事上的发展,比如去搭载一些SAR雷达啊,光学、红外观测系统啊,类似于《太空部队》里的那种卫星捕集器啊,甚至作为类似与苏联解体前研制的“极地”兆瓦级二氧化碳激光武器那样的天基能量武器的载台,等等。

饭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走,对新技术,多搞试验才能厚积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