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抗日剧中炮弹打过来的时候都让卧倒,卧倒后炮弹真的打不到吗?

抗日剧中炮弹打过来的时候都让卧倒,卧倒后炮弹真的打不到吗?

2020-09-06 07:32阅读(101)

抗日剧中炮弹打过来的时候都让卧倒,卧倒后炮弹真的打不到吗?:为什么会让卧倒呢?是因为卧倒后对身体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比人占着要安全很多。这里的基本道

1

为什么会让卧倒呢?是因为卧倒后对身体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比人占着要安全很多。

这里的基本道理是,炮弹包括手榴弹,在目标落地之后,是靠爆炸后的弹片冲击起杀伤作用的,炮弹爆炸后弹片四处穿击,形成局部杀伤威力,而这种威力由于爆炸产生的动力,爆炸后会距地面一定高度,向周围波及扩大。由于距地面有一定高度,所以人爬在地上会相对安全些。

2

谢邀。抗日剧中炮弹打过来的时候都让卧倒,能最大限度地减小伤亡。

原因是:

第一:炮弹打过来之后,在己方阵地着地点为中心,向四周斜上空爆炸的同时,炮弹爆炸的碎片也以炮弹着地点为中心,向四周斜上空飞射。

第二:处于炮弹着地点或较近的战士,免不了伤亡,但较远的战士,如果卧倒,就处在炮弹碎片飞射的盲区,不容易被伤到,只是被炮弹爆炸的冲击气波所及,那伤害,可就忽略不计了。

第三:若是离炮弹爆炸着地点较远的战士,不卧倒,就会被炮弹碎片所及,造成伤亡。卧倒则可免除伤亡。

注:图片来自网络。

3

  谢邀!俗话说:“新兵怕号,老兵怕炮。”入伍不久的新兵往往不适应部队令行禁止的纪律作风,加之过去的部队通常以军号作为传令工具,新兵记不全号谱,难免出现号声响起时惊慌失措的场面。而到了战场上,一旦遇有炮击,新兵往往会不顾死活地四散奔逃,倒是表现得很勇敢;老兵的情况则恰恰相反,他们对全套号谱早已耳熟能详,并且适应了部队的生活节奏,到什么时间该吹什么号,都已经心中有数,自然会从容不迫。上了战场,在敌人炮火面前,他们的第一反应是迅速卧倒,看见弹坑就钻进去。老兵这样做,并不是贪生怕死的表现。因为他们深知,敌人炮兵群只要开炮,就不会只打一发炮弹,下一发炮弹落在哪儿无法判断,首先卧倒防止被弹片击中是当务之急,起身乱跑只会使自己送命当炮灰。

图示:八路军骑兵正在组织进行卧倒训练

  慕什塔戈认为,抗日剧中凡是能够在炮弹打过来之际指挥大家卧倒的,都是具有一定战场经验的老兵。因为,目前在电视节目中播出的抗日剧,均以中国抗日战争为历史题材,基本再现了中国军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斗场面。当年的侵华日军在炮兵火力上明显占优,师团一级编有36门山野炮、24门步兵炮,旅团一级编有24门山野炮、12门步兵炮,一个步兵联队有12门步兵炮,一个步兵大队有6门九二步兵炮。甚至一个步兵中队(相当于中国军队的连),也有9具掷弹筒。反观中国军队,除了国民党中央军直接掌握的4个炮兵旅、6个炮兵团,且必须集中使用以外,其他部队基本没有队属炮兵的编制,意即大多数抗日武装在战时所能得到的炮火支援几乎为零,而且中国军队的火炮大都属于一战之前的老式装备,在射击性能方面根本无法与日军炮兵相抗衡。在抗日战场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一些老兵面对日军的嚣张炮火,果断指挥全体人员卧倒,既是保存有生力量的有效措施,也实为无奈之举。

图示:日军迫击炮发射阵地

  遭敌炮击迅速卧倒,可以显著降低被弹片击中的概率。二战期间,日军火炮的弹种比较单一,均采用触发引信,只有撞击地面才能起爆战斗部装药,爆炸后,弹片呈倒置圆锥形向四周散射。采取卧倒姿势的抗战老兵,能够有效减小被弹面,防止被弹片击中。但是二战以后,随着子母弹、激光制导炮弹、炮射导弹、末敏弹药等新型弹种陆续投入实战,针对集群有生力量的空炸引信开始大行其道,如果还像抗日时期以人员卧倒方式来应对敌人的炮火袭击,则无疑会增大人员伤亡。

图示:俄军在叙利亚投放的采用空炸引信的白磷燃烧弹

4

要知道这些首先要明白炮弹的杀伤原理。

92步兵炮

二战时的日军装备的火炮组成为山炮,榴弹炮,步兵炮,迫击炮,这些炮所使用的多为触爆的装药弹,杀伤靠的是破片和冲击波,抛物线发射的弹药射入土内爆炸,形成弹坑。由于火炮精度不能让每一发弹药都落在同样的地点,所以才有跳弹坑的做法,不过这都是经验之谈,真实战场上这并不代表就能避免伤亡。对于人来说,要想尽量活着就要躲避破片躲避冲击波,而炮弹的破片一般是呈扇形向外扩散,卧倒能最大程度减小破片的伤害,而冲击波则能靠卧倒时较小的受力面积尽量减小损伤。而且卧倒需要用手肘将身体抬离地面一段距离,以免冲击波沿着地面来袭时将脏器震伤,不过这些都是提高生存概率的做法,并不能保证万无一失。炮弹一旦离得太近,再卧倒也无力回天。巨大的冲击波将把人像树叶一样掀翻,而二战冲锋时被炮火覆盖不仅不能卧倒,而是要继续冲锋。只有将距离尽量接近,才能逃离火炮覆盖的范围从而打击敌方的阵地。

94型75毫米山炮

其实炮弹最可怕的是冲击波而不是破片,大装药的炮弹能将躲在掩体和战壕内的士兵震伤震死却并不会直接击中战壕和掩体,而现代的炮弹更为可怕,装有末敏弹和智能延时引信的炮弹能在半空中引爆,对空旷地带的目标造成严重的损伤,被这种炮火覆盖能做的只有跑和找各种掩体,原地不动只能被炸死。在武器日新月异的现代传统的军事惯例很有可能失效。不过在这些惯例提出并遵守的当时,这些都是士兵用血和肉的教训得出来的,战时训练出的本能反应则能救人一命。

38型120毫米榴弹炮

95型75毫米野战炮

问答签约作者,欢迎关注。

5

只能说25度放射范围内,侥幸躲过而已;但是弹片与炮火是无法躲过的。

6

在面对炮弹袭击的应对上,在抗战剧里还真没有什么问题

当面临炮弹、炸弹等爆炸性武器时,选择卧倒是最有效、最直接的防护方法。

炮弹的杀伤原理

炮弹主要依靠空气冲击波和大量弹片形成杀伤,而这个过程则依靠炸药爆炸来完成。

爆炸是一种在极短时间内,释放出大量能量,造成气体迅速膨胀,从而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的能量释放过程当爆炸发生时,其所释放的能量会同时向四面八方同时散开,形状上类似球体。在军事上,炮弹、炸弹等爆炸性武器就是利用爆炸时产生的能量推动空气形成的冲击波来杀伤人员。如果在在爆炸物表明再覆盖一层金属破片,就能在爆炸时产生大量的飞散弹片对人员和装备造成额外的杀伤效果。

从图片上看,爆炸发生时整体近似一个圆形。

手雷爆炸后,其表面覆盖的大量钢珠就会变成致命的高速弹丸,形成更大的杀伤力。

炮弹在地面爆炸后的杀伤区域

炮弹爆炸后,从理论上讲杀伤区域呈球状。但如果发生在地表时,由于地面的阻碍,爆炸产生的冲击波一半会向四周发散,另一般则被地面吸收后向外传导, 因此炮弹的空气冲击波在地面爆炸时整体上呈半球形

爆炸时产生的空气冲击波,注意其形状

而另一个杀伤手段弹片也有着同样的遭遇。当炮弹爆炸时,有的弹片会扎入泥土、有的则被反弹到空中,越靠近地面部分,弹片杀伤效果反而越弱。从理论上讲,炮弹触地爆炸时,弹片大部分会斜向上飞散,大致呈圆锥状

爆炸时产生的破片大多斜向上,及时卧倒可以防止破片的杀伤。

为什么要卧倒

采取卧倒措施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尽可能的避开炮弹弹片的杀伤区,减少被弹片杀伤的可能。

不过,卧倒可不是随随便便往地上一趴就行。要知道,爆炸武器杀伤人员的另一种手段就是空气冲击波。冲击波产生的高速气浪对人体的伤害也非常大,轻者造成内脏受损,重者则可能导致死亡。所以在炮弹爆炸后不仅需要预防四散的弹片也要采取防范措施来抵御冲击波的伤害。

面对爆炸时的卧倒姿势,这种姿势不仅能最大限度的躲避弹片的袭击,还能有效防止地面传导而来的冲击波。

并非万能的防护姿势

卧倒虽然可以有效避免伤害,但这主要是应对炮弹、航空炸弹、手榴弹等在地面爆炸的武器。如果面对空爆弹,卧倒不仅无法起到防护作用,反而会增大暴露面积,遭受更大的伤害。空爆弹,即空中爆炸的弹药。空爆弹因为采用了时间电子引信,可以控制炮弹在落地之前爆炸。这样,在空爆弹的爆炸区域内,弹片会笼罩在所有杀伤范围内,没有任何死角,可将杀伤效果最大化。面对这种武器时,用什么姿势卧倒都不管用,唯有钻进坚固的掩体才能保命。

空爆弹爆炸时可以无死角的覆盖每一个角落

现代空爆弹的技术更加先进,不仅破片可以全部向下,也可以全部向前,一点也不浪费。

抗战剧中的卧倒

回到标题所说的抗战剧,在当年的中国战场上,日军使用的主要火炮是各类掷弹筒、92式步兵炮、中口径榴弹炮。这类武器的特点十分鲜明,即炮弹装药量少,冲击波杀伤半径小,主要依靠弹片杀伤。而当时的日军,也没有先进的空爆弹。所以在面对炮弹袭击时,直接选择卧倒是减小伤害的最有效措施。

不过这也有很多的限制条件,最起在码卧倒时距离炮弹要有一定的距离,这个距离根据随炮弹威力的大小增减。如果恰好炮弹就在身边爆炸,即使没有横飞的弹片,也一定会被冲击波杀伤。

炮弹、炸弹爆炸时没有绚丽的火光,但会产生强烈的空气冲击波。幸好,爆炸后冲击波的衰减速度很快,也很容易被障碍物阻挡,其杀伤半径远小于弹片的杀伤范围。


综上,抗战剧中面对炮弹袭击时采取卧倒来应对,并没有什么明显的错误,也没有脱离实际应用。

7

炮弹爆炸后呈开花状,下尖上大,有死角,人卧倒可以避开一些弹片,所以卧倒匐地安全些。

8

  在我国近代的屈辱史上,最令人难以忘怀的就是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了。为了铭记这段历史,如今我国也拍摄了许多抗日题材的电视剧、电影等。在这些影视剧中,有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那就是打仗。当时,日本得到美国的扶持,我国的军事力量也远不及日本,我们能看到,日本在战争中多数使用炮弹轰炸我方军队。

  我们可以在一些影视剧中看到,在日本使用炮弹轰炸我国军队时,我国军队的首领通常会喊着让大家卧倒,用常识解释卧倒后炮弹可能就伤不到自己,但这毕竟是演员在剧中演示出来的,所以其是否真实,还需要来做一些分析,以免让人们对此产生误解。

  首先,炮弹的爆炸原理就是用火点燃炮弹的弹体使其体内的炸药爆炸,产生高温高压,由此,弹头借助这个高温高压飞出,这个过程也是非常迅速的一个过程。所以一旦没有对炮弹的爆炸作出及时反应,很可能会造成巨大的伤害。

  除此之外,炮弹一旦爆炸,其中会带有乱飞的弹片,就算不被炮弹的爆炸伤害,也是有被这些弹片击中的可能。尽管是弹片,大家可能不以为意,以为只要做好防护就会避免这些伤害,但其实不然,那些飞出的弹片一样具有惊人的杀伤力,所以大多数情况下士兵们没有准备,也只会选择卧倒,降低被弹片击中的可能。

  但日本的军队也不是好对付的,他们一次发射炮弹击不中,也会提前做好准备的。事实上,日本既然能第一次发射炮弹,也会有第二次的发射。通常情况下,炮弹是不会在每次战争中都存在的,大部分也都是发动大规模战争侵略,日本人发射了炮弹后,并不会无所事事,他们还会做好观察工作和通讯工作。

  此时,就算我方的士兵们躲过了第一次炮弹,但没准还会猝不及防的有第二次。当时,日本的通讯设备比我国的要高端的多,在我方躲过第一次炮弹后,他们会及时联系,做好准备,再次向我方发射炮弹。这时候,有些士兵们便会有生命危险了。

  若是日本的军队发射了中小口径的火炮,这时候我方的士兵根本来不及作出反应,因为接连着的还有步兵冲击,就连是作战经验丰富的老兵也可能措手不及。如果不幸发生了这样的情况,恐怕是也很少有人能有躲过的机会。

  在一些大规模的战争中,很少使用中小口径的火炮,通常是大口径的火炮,但这种火炮除了具有杀伤力极大的弹片乱飞之外,还有一种威力比这还大的,就是冲击波。而若遇上了冲击波,采取卧倒的方式,不但不会降低自己被击中的可能,还可能会造成更大的损伤,很有可能丧命。

  对于大口径火炮而言,存在非常大的冲击波,并且几乎让人无法承受。我们都知道,波有两种传播方向,一种是横向,一种是纵向,冲击波就是以横向传播的,所以士兵们卧倒在地也是无法避免受到伤害的。冲击波的震力足以把一个人的内脏震碎,所以,士兵们卧倒在地不仅是个错误的方法,而且还会增加自己死亡的可能。

  不过,若有作战经验丰富的老兵一定会知道,卧倒的时候一定要保证上半身离地的状态,靠着手臂支撑,这样便会减少受伤的可能。所以卧倒也要采取正确的姿势,否则也无法避免炮弹的袭击。

9

那得看是什么炮了。千万别相信电视剧里听见炮声就卧倒就行了,很多时候那照死不误。

如果就是40毫米炮击炮,那卧倒还行,但很多情况下碰到的会是大口径炮击那卧倒照死不误,与站着没什么区别。这点请放心,大口径炮击是非常公平的,站着会炸碎,卧倒照样会被炸碎,甚至卧倒还会因为爆炸产生的震动太强将内脏给震碎,到时还是死。

特别是从二战开始一直到现在,各种大口径火炮、各种末敏弹等使用,如果真的遭遇大规模炮击,记住,一定要躲工事里,如果没有工事,那就直接跪下来祈求佛祖的保佑吧,反正与卧倒差别不大。

当然了,如果碰到手榴弹、小口径的迫击炮之类的,卧倒还是管用的,说白了,再野外没有工事的情况下,卧倒总能有个心理安慰吧,虽然实际作用不大。

10

谢邀。咳咳,人在火星,刚下飞船。

卧倒后不是炸不到,而是降低了被炸到的概率。

需要先说明的是:这种方法,只对防御触发引信的小口径榴弹(炮弹会爆炸的)有效,对燃烧弹温压弹,空爆引信榴弹,大口径榴弹都无效。

榴弹有两种杀伤方式:破片杀伤和冲击波杀伤。

主旋律抗日剧,一般拍的是八路新四与日本人英勇作战的故事。众所周知,这支军队在抗战时以游击战,运动战为主。经常遇到的炮,也就小日本的九二式步兵炮,还有就是掷弹筒,口径都不大。

这两种炮发射的榴弹,都是触发引信,触地爆炸,炮弹破片是从下往斜上上飞的。你只要姿势够低,就能处于弹片的杀伤死角,弹片就打不到你。

当然,除了破片杀伤之外,还有冲击波杀伤,靠爆炸时产生的强大气压杀伤人员。所幸这两种小炮装药少,冲击波杀伤力不是很强,只要离弹着点稍远一点,就不会有事。卧倒对冲击波也有一定的防御效果,原因是降低了冲击波来袭方向的投影面积,以及可能会得到地形的掩护。

所以只要你离弹着点十几米,而又卧倒了,那就能躲避炮弹的杀伤。如果炮弹就在主角身边一米处爆炸,这不就死翘翘了吗?你忘了这是神剧吗?观众不懂,导演更不懂。导演表示,作者你这么复杂的设定,我记不住,反正俺设定主角卧倒就死不了就是了。

如果碰上大口径炮弹,如155榴,它的有效杀伤半径有四五十米,在这个范围内,卧倒也没用,就算没有被弹片打中,强大的冲击波照样能把人震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