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翦商之战”中,微子启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我认为“翦商之战”的时候,微子启还没有起到作用,那个时候他还是一心劝说弟弟商纣王,希望他能够将商朝治理好,结
我认为“翦商之战”的时候,微子启还没有起到作用,那个时候他还是一心劝说弟弟商纣王,希望他能够将商朝治理好,结果劝说无效后只能逃离朝歌城。
翦表示羽毛,也有“剪”的意思,翦商之战就是剪去商朝的羽毛,也就是除去当时归属于商朝的那些方国。
周朝建立以前,周文王一年征伐一个方国,一共拿下了五国,为后来“武王伐纣”清除了障碍,因此周文王的这些战事我们可以称为是“翦商之战”。那么这些战事中,微子启是否有直接或者间接参与呢?我认为没有。
周文王姬昌继承父亲公季之位,礼贤下士,敬老慈少,吸引了很多人前来归顺。姬昌的这些行为让崇国的国君崇侯虎看到眼红,于是跑到商纣王那里去嚼耳根子,说姬昌招收这么多人恐怕“将不利于帝”,商纣王听了就下令将姬昌囚禁在羑里城中。西岐这边着急了,连忙准备了大量的宝贝和美女给商纣王送去,这样才将姬昌给救回来。
姬昌回到西岐的第二年就率兵攻打犬戎,不过这次攻打是师出有名的,是商纣王下的命令!
据《诗经·小雅·采薇》记载:“文王之时,西有昆夷之患,北有猃狁之难。以天子之命,命将率,遣戎役,以守卫中国,故歌采薇之遣之。”
这段战事在《竹书纪年》同样有记载,时间是商纣王十七年,当时周文王姬昌用大量的财宝和美女为自己“赎身”后,不仅获得了商纣王的赦免,同时得到了“征伐之权”。在那个时代,天子要征伐某个方国不一定要自己出手,他可以将征伐权下放给其他方国,这也给了下面方国一个发展机会。周朝发家的原因正是如此,春秋时期崛起的齐国也是用这种方法发展势力。
姬昌拿下犬戎后第二年征伐密须国,这次征战有两个理由,一是密须国在商朝晚期比较强盛,已经开始对天子不恭敬了,商纣王也想除掉他;二是姬昌和太公望商量要不要打密须,太公望认为:“臣闻先王之伐也,伐逆不伐顺,伐险不伐易。”姬昌采纳了太公望的建议决定征伐密须国。
攻下密须国后,姬昌并没有停下开疆扩土的步伐,他在后来的三年时间里继续拿下耆国、邘国和崇国。耆国就是黎国,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方国,在三皇五帝时期就已经存在。
据《国语·楚语》记载:“颛顼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命火正黎司地属民。”
黎族从夏朝开始建立了诸侯国,一直到商汤灭夏后又归顺为商的方国,从地理位置上来看,黎国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姬昌深知这一点,所以要将其拿下,当时这一举动也让商纣王感到震惊,认为“黎亡则商震矣”。不过商朝晚期的一些方国已经形成了气候,对天子构成威胁的方国不仅只有西岐一家,还有当时的崇国,也就是当初嚼耳根子令姬昌坐牢的那位。
崇国位于西岐的东南方向,是所有方国中实力比较强悍的,商纣王也感觉到了他的威胁,于是他想了一个好办法——隔山观虎斗!
西伯侯姬昌通过宝贝和美女向纣王贿赂的时候,商纣王不仅翻译了姬昌,还故意悄悄地对他说:“就是崇侯虎诬告,所以才把你关起来。”很明显,商纣王是想挑拨西伯侯与崇侯虎之间的关系,让他们相互争斗,两大方国打完后自己再坐收渔翁之利。只是没想到姬昌并没有马上攻打崇国,而是先拿下四个方国,最后才攻打崇国。此时的西岐已经羽翼丰满,拿下崇国后更是实力大增,基本上统一了西方的势力。
以上就是周文王的“翦商战略”计划,他在征伐完这几个方国后占据了多个重要位置,为以后集中力量围攻殷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些战役中,我并没有看到有微子启参与的记载,他是后来在武王伐纣的时候出现的比较多。
微子启有没有直接帮助周朝灭商,史料上并没有记载,我们只能是猜测。
比如孟津观兵,司马迁写的这段历史很“诡异”,周武王召集了八方诸侯齐聚孟津,最后说一句“女未知天命,未可也”,然后大家就散了。这样说不过去啊!这么多方国耗时费力来到这里,一句话就打发回去了?于是有人怀疑周武王是接到了线人的密报,朝歌城已有准备,不可硬攻,而这个线人很有可能就是微子启。
为什么会怀疑他呢?因为牧野之战后,微子启马上就来投降,一手牵羊,一手拿茅(茅草,祭祀用品),“膝行而前”,就是跪着走过来的。因此,牧野之战如此顺利,也有可能是微子启作为内应的原因,事后他又马上前来归顺,感觉此人极有可能是“内奸”。
当然,这些都只是一些猜测和推论,真实的微子启到底是怎样的人,我们很难从史料中找到答案。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在下方评论留言。
微子启
微子启是商纣王的bai庶兄,宋国du的始祖.
微子启的母亲为妾时生微子启,后来其zhi母被扶正,生帝纣。帝乙立纣为dao王,封微子启为卿士。
微子启被封的微国,到底在何处?有人认为在今山西省潞城县东北十五里的微子镇,有人说在河南商丘一带,也有人认为在原山东寿张县西北的故微乡,说法不一。因皆无确凿的史料根据,故不好肯定。
商朝末年,他看到纣王荒淫暴虐,曾多次劝谏,无济于事。这时西方的周族由于西伯昌(周文王)勤修德政而强大起来,微子启很为商朝担忧,就把这个消息告诉纣王。纣王却狂妄地说:“我做天子是上承天命,西伯又能把我怎么样?”微子启见纣王实在不可理喻,便出走了。周武王灭商以后,微子启带着商朝宗庙祭器,把自己缚起来,表示是罪人,跪着去见周武王,要求保全商族的香火。武王答应了,封纣王的儿子武庚在殷墟,又命管叔、蔡叔、霍叔帮助武庚监管商族遗民。可是武庚一直梦想恢复商朝的统治,所以等武王一死,便起兵造反,结果兵败被杀。周公平息了叛乱之后,见微子启忠心顺从周朝,就把商朝旧都商丘一带封给他建立宋国,让他管理商族遗民,奉守商人宗祀。微子启仁慈贤明,一向得到商民的拥护。在他的治理下,商民渐渐习惯了周人的统治,没有再出过什么乱子。宋国立国700多年,公元前286年被齐国灭掉。微子启的后人以国为姓,称宋氏。据考,宋姓有声望的世家大族居西河郡(今山西离石县),一说居京兆郡(今陕西长安以东)。
这个问题很关键,不搞清楚微子启的在商周革命中起到的作用,你就不知道为啥牧野之战周人灭纣如此顺利,也就看不清战后武王、周公旦的政治安排。在这里我就以《宋微子世家》为根基,一些其他文献为枝叶,对微子启在这个历史转折点起到的作用进行串联。
《史记·宋微子世家》开篇说:
微子开者,殷帝乙之首子而帝纣之庶兄也。
微子开就是微子启,太史公为了避汉景帝刘启的讳,写作微子开。这里讲得很清楚,微子启是商王帝乙的长子,是商纣王帝辛的亲哥哥。之所以他没有成为商王,是因为他是庶出之子,没有获得继承权。
这里插一句,过去大家都认为商王朝的继承主要以兄终弟及为主,这种继承方式导致了商王朝的衰败。但是实际上在殷商后期,嫡长子继承已经基本获得了确立,从祖甲到帝辛共计5代商王都是严格按照父死子继的继承法传承的,兄终弟及已经看不到了。
回到主线,我们知道微子启是纣王的亲兄,虽然没有继承权,但是仍然是商王朝最高级的贵族,并获得了“微”这个封地。
我们继续往下看:
纣既立,不明,淫乱於政,微子数谏,纣不听。及祖伊以周西伯昌之修德,灭璿国,惧祸至,以告纣。纣曰:“我生不有命在天乎?是何能为!”於是微子度纣终不可谏,欲死之,及去,未能自决,乃问於太师、少师曰:“殷不有治政,不治四方。我祖遂陈於上,殷既小大好草窃奸宄,卿士师师非度,皆有罪辜,乃无维获,小民乃并兴,相为敌雠。今殷其典丧!若涉水无津涯。殷遂丧,越至于今。”曰:“太师,少师,我其发出往?吾家保于丧?今女无故告予,颠跻,如之何其?”太师若曰:“王子,天笃下菑亡殷国,乃毋畏畏,不用老长。今殷民乃陋淫神祇之祀。今诚得治国,国治身死不恨。为死,终不得治,不如去。”遂亡。
这里用了整整一段来写微子启劝谏无效,准备逃离商都,在逃离之前,他向王朝的太师、少师请教,这里的太师、少师也是商王朝的高级官员,微子启在逃亡之前向这两位官员请教,说明“逃跑”这件事在商王朝内部并不罕见。
在得到了太师、少师的鼓励之后,微子启就跑掉了。
那么微子启跑到哪去了呢?在下面的记录中,太史公并没有记载微子启在武王伐纣之前的下落,他是回到封地了呢?还是去了别的地方?我们只能从别的地方来找证据,结果发现,这段遗失的记录对于理解微子启后来的所作所为是非常非常关键的。
这段历史在史记中找不到,却在《吕氏春秋》中被记录了下来:
昔周之将兴也,有士二人,处於孤竹,曰伯夷、叔齐。二人相谓曰:“吾闻西方有偏伯焉,似将有道者,今吾奚为处乎此哉?”二子西行如周,至於岐阳,则文王已殁矣。武王即位,观周德,则王使叔旦就胶鬲於次四内,而与之盟曰: “加富三等,就官一列。”为三书,同辞,血之以牲,埋一於四内,皆以一归。又使保召公就微子开於共头之下,而与之盟曰:“世为长侯,守殷常祀,相奉桑林,宜私孟诸。”为三书,同辞,血之以牲,埋一於共头之下,皆以一归。
著名的伯夷、叔齐奔周时,文王已死,武王即位。两位孤竹王子来到周国境内,遇到了两场盟誓,第一场是周公旦和纣王近臣胶鬲的盟誓,在盟誓中,周人保证对胶鬲“加富三等,就官一列”,就是保证胶鬲的富贵和在官僚中的地位;第二场盟誓则在微子启和召公之间进行,盟誓内容更加劲爆:
世为长侯,守殷常祀,相奉桑林,宜私孟诸。
就是召公保证微子启世代为诸侯之首,领导殷商之族的祭祀,占有殷商的宗教圣地“桑林”,并且分封孟诸之地为其私地。
注意,这时候武王还没有克商!胶鬲和微子启一个是殷商高官,一个是殷商高级贵族,他们两个人和周人签订了这样的盟誓,是在商王朝仍然健在的时候进行的。
周人开出了这样的加码,胶鬲和微子启又要付出什么代价呢?《吕氏春秋》没有记载,这让我们浮想联翩。
好了,说到这里,我们知道,在微子启逃离殷都之后,至少是到了关中的周,进行了一场盟誓的。
那么离开周之后,微子启去哪了呢?《史记》为我们留下了新的线索:
微子曰:“父子有骨肉,而臣主以义属。故父有过,子三谏不听,则随而号之;人臣三谏不听,则其义可以去矣。”於是太师、少师乃劝微子去,遂行。
周武王伐纣克殷,微子乃持其祭器造於军门,肉袒面缚,左牵羊,右把茅,膝行而前以告。於是武王乃释微子,复其位如故。
第一段是微子启离开商都,司马迁直接跳到了第二段,武王克商之后,此时纣王已死。微子启将商王朝的礼器打包好之后,到军门口投降武王。
这说明什么?
说明在武王伐纣之时,微子启并不在封地微,也不在周,而是已经回到殷都,提前做好了准备,在商军战败之后,带着象征国家祭祀大权的礼器,以殷商贵族首脑的身份向获胜的周武王投降。
看到这里,我们大概就能猜到微子启和召公的盟约是什么了。就是回到商,组织商王朝内部的贵族们向周投诚。
知道这一点,我们就明白为什么商纣王的军队在数量优势且以逸待劳的情况下,接战瞬间崩溃,然后倒戈而战——他们早就准备好投降了,他们的敌人不是周人,而是躲在朝歌鹿台上的商纣王。
在克商之前,商王朝内部就已经出现了极大的动荡:
王子比干者,亦纣之亲戚也。见箕子谏不听而为奴,则曰:“君有过而不以死争,则百姓何辜!”乃直言谏纣。纣怒曰:“吾闻圣人之心有七窍,信有诸乎?”乃遂杀王子比干,刳视其心。
比干是纣王之叔,箕子也是王室贵族。
商容尝执羽、籥,冯于马徒,欲以伐纣而不能,遂去,伏于太行。《韩诗外传》
重臣商容潜逃出商,在太行山商开辟根据地,准备武力伐纣。
这些都说明商王朝的高级贵族和官员和纣王之间已经势成水火,他们需要除掉这个侵犯他们利益的君主。
有了微子启的穿针引线,周和商贵族们的联系就建立起来了,可以说,伐纣之事与其说是商周两族之战,不如说是周人联合商王朝贵族消灭纣王的战争。
有趣的是,在灭商之后,周武王重新安排政治秩序的时候
封商纣子禄父殷之馀民。
武王让王子禄父继承殷商遗民,原本许诺给微子的殷商社稷呢?没给。
那么是不是周武王违背了承诺呢?
在召公和微子启盟誓的时候,我们注意到,如果双方的盟誓内容只是“伐纣”,那么,在殷商末期的继承顺序上,王子禄父的继承权要先于微子启,微子启获得殷商社稷这一点就名不正言不顺。
既然如此,那么双方盟誓的内容就只能包括除掉王子禄父在内了。也就是说,消灭王子禄父在内的纣王一系就是周王朝上层的原定计划,不管这个计划到底是在第一次伐纣时就完成,还是在伐纣之后的某个时机下完成。最终,这个计划就是要消灭禄父,并且让微子启以殷商贵族之长的身份获得殷商社稷。
说到这里,是不是要感叹:“好黑啊!”嘿嘿嘿。
一天中什么时候运动减肥效果好抓 小孩能不能练哑铃多大的孩子适合 小孩嘴唇起皮怎么办怎样才能预防 孩子的罗圈腿是怎么形成的三大因 孩子早恋怎么办如何有效疏导孩子 医生婆婆称自己专业孩子的事必须 儿子成人礼送什么礼物好呢给你孩 有孩子的夫妻千万不要离婚对于孩 小孩千万别让老人带的说法正确吗 自卑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怎么改善 怎么让孩子开口说话 这几个方法 怎么让孩子吃饭 教你如何让孩子 怎么管教不听话的孩子 家长首先 顽皮的孩子怎么管教的 这些方法 叛逆期的孩子怎么管教 引导孩子 孩子性格软弱怎么办 懦弱的性格 孩子性格偏激怎么办 孩子性格偏 孩子性格固执怎么办 家长们不妨 爱惹事的孩子怎么管教 不妨试试 养育优秀的孩子具备特征,家长要 高考数学难出新天际,可有的孩子 “做胎教”和“不做胎教”的孩子 花费十几万只考了302分 妈妈觉得 甘肃作弊考生留下来的疑团,是怎 一举夺魁!高三学生离校时,校领 高考钉子户:26次参加高考,今年 D2809次列车因泥石流脱线!此类 “女儿16岁,学校宿舍里分娩了” 扭曲邪门的内容,频频出现在教科 川渝地区几所大学实力很牛!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