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为什么有些人在深深伤害了别人之后,可以若无其事当作什么都没发

为什么有些人在深深伤害了别人之后,可以若无其事当作什么都没发

2020-09-05 04:04阅读(158)

为什么有些人在深深伤害了别人之后,可以若无其事当作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的继续来往?:是的,有一种人:不管干了什么坏事,毫不愧疚;对朋友或家人的祸福,漠不

1

是的,有一种人:不管干了什么坏事,毫不愧疚;对朋友或家人的祸福,漠不关心;不承担任何责任;没有负罪感;没有羞耻心;就像是一只冷血动物,就像是一块冰…


而这类人被称为“反社会人格障碍”,又被称为“无良症”。


简单的说,就是:有这样一种人,他们没有爱的能力,没有共情能力,他们只做对自己有利的事情,对他人没有任何怜悯之心。


也许很多人都以为,反社会人格者都是连环杀手、悍匪、变态杀人狂…比如,滴滴司机杀害空姐案;比如,米脂校园惨案;比如,杭州保姆纵火案;比如,前几年发生的孕妇诱骗少女案…

从这些案件的各种细节推测,凶手很可能都是反社会人格者。


但并不完全是这样,反社会人格者的数量很大,据精神疾病专家统计超过4%(在中国和日本这样的东方国家,数量比西方国家少,略低于4%),也就是说,每100个人里就有4个,每25个人里就有1个反社会人格者。

其中的绝大多数,是“非暴力反社会人格障碍”。他们不是连环杀手,也不会轻易犯罪,他们就在我们身边:他们很可能就是为吃软饭而结婚,不关心孩子的男人;心怀怨恨,给邻居制造麻烦的老妇人;性侵女同事的公司总裁…


根据美国精神医学学会发布的信息显示,如果一个人具备以下7个特征中的3个,那么这个人就可以被确诊为患有反社会人格障碍:

1、完全不遵守社会规范。

2、习惯性撒谎或操控他人。

3、行事冲动,无法提前计划。

4、易怒,具有攻击性。

5、毫不顾忌他人安危。

6、一贯不负责任。

7、在伤害他人之后毫无悔意。

“我没有错”“我也是被逼的”“我是迫于无奈”把责任推给别人,推给社会,甚至推给受害者的习惯,也正是反社会人格者的典型特征之一…

哈佛医学院的精神病专家,玛莎·斯托特写了一本名叫《当良知沉睡》的书,用大量的案例,揭露了反社会人格者的恶行,总结了一套识别反社会人格者的方法,为善良的人们敲响警钟,提醒有良知的人们提高警惕,保护自己。作者提供了13条自我保护法则,为普通人避免被反社会人格者伤害提供一些方法。

1、首先你必须承认这个事实:某些人就是没有良心。

2、做判断时,依靠直觉,不要被对方的身份影响。

3、用“事不过三”原则检验对方。不要把你的钱财、工作、感情,葬送在一个“事会过三”的人身上。

4、不要相信所谓的权威。

5、小心过度奉承你的人。

6、分清尊敬和害怕。

7、不要试图加入他们的游戏,你不是他们的对手。

8、切断一切和反社会人格者的联系,拒绝和他们沟通和接触。

9、不要有妇人之仁。

10、不要去弥补已经无法改变的损失,咽下这口气,及时止损。

11、不要帮他们隐瞒任何事情。

12、相信人性,相信大多数人是有良知的。

13、好好生活,是对他们最大的报复。

简而言之,要远离那些反复撒谎,反复承诺又不兑现承诺的人。

2

自私自利,无情无义,有人说这种人有一天会幡然醒悟,会后悔,我觉得不会,因为他们天生就是这个坯子,基因就是如此。

3

这种人不知道世上有羞耻二字。这种性格的人,心里扭曲,自私自利 狂妄自大,喜欢操控别人,总觉得自己是世上最聪明的人。

尽量不要和这种人有交集,及时止损,这种人不会改变的,远离,免得再次受到伤害。还喜欢狡辩,没有廉耻,脸皮厚,没有道德观念,不知悔过,就没长心。积攒够了,不是老天收,就是受到法律制裁。

善良的人,擦亮眼睛,遇见这种人,就算是自家都不要理,更别说是外人了。这种性格的人,不配称作人。



4

伤害的是你,不是他,他既不会心痛、也不会受到什么损失,当然会若无其事当什么都没发生,继续热情地与你来往。

当然,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通过观察,“认为你并没受伤、或不知道已经受伤”。

这“观察”,来自你的表情、态度、语气,等等。总之,“继续若无其事地来往”,其中有你的一份责任。

.

受伤后有多疼,只有被伤害的人才明白

就像身上被撞了个大伤口一样,那种疼、那种苦,只有受伤的当事人才知道。

周围人就是再关心,最多也只能是“心疼”,绝感受不到“肉疼”。

心里的疼也是一样,别人体会不到、也同理不到——更因为“伤口看不到”,所以别人更感受不到。

.

“加害者”大多并认为自己有问题,所以更感觉不到“被害人”的痛苦

如果对方明白这事是不对的、不应该做的,那他有80%的可能不会去做。

既然他不觉得自己的做法有问题,又怎么会觉得“受伤的人”好痛苦。

不可能的!

.

剩下的20%,是有时候出于迫不得已、实在没有办法。

他们也许会内心痛苦,但也是为自己而痛苦——良心的责备、被迫做坏事的屈辱感,以及“会不会遭报应”的恐惧感。

总之,受伤者的痛,即使这部分人也感受不到——顶多偶尔惭愧一下罢了。

.

“若无其事”,大多来自你的态度

原来单位有个同事,被另一个同事给害得半死不活。

那同事虽然知道害他的人是谁、怎么害的,但他就是拉不下面子跟人翻脸——甚至轻微的质问、应当的不理睬都做不到。

害人的那个,由此得出“他傻,不明白是怎么回事”的结论,继续热情地留在他的身边——继续害他。

.

不说上述这两人后来各自不同的结果(被害的辞职,但在另一单位获得了巨大成功;害人的则后来没得什么好下场,丢了工作且疾病缠身),只说“若无其事”,其实是被害人给惯出来的毛病。

.

比如:

  • 如果“被害人”表现出“我已知情”

那“害人的”就会躲远,从此少害人、甚至不害人。

虽然“害人的”不觉得自己缺德,也体会不到“被害人”的痛苦,但他明白自己干的是坏事,他怕人报复。

.

  • 如果“被害人”表现出知情且“适当的愤怒”

那“害人的”就会跑得远远的,从此害人之前,会多番思量。

同样,他不觉得自己缺德,他只是怕,怕被人报复,怕自己的事迹被广而告之,怕“被愤怒的火焰烧成灰”。

.

  • 如果“被害人”表现出“我啥都不知道,我依然善良”

那“害人的”肯定会“若无其事地继续来往”,因为他认为对方不知情嘛,可以继续害嘛。

对他来说,“害这种人完全没有成本,只有好处”。

所以,......

.

总之,“伤害别人之后继续若无其事”,一是证明这人够坏,二是证明被害的人立场没表达清楚

“害人的”正是观察到“被害人”的不在乎、软弱、不明白、好面子,才选择继续来往的。

如果“被害人”足够有原则、表达得够清楚,那“害人的”早早就跑得没影儿了。他怕挨骂,怕事情传播出去自己没脸,更怕遭人报复。

所以,适当的(按自己的需要)表露出“我完全知情”的态度,对这种缺乏道德的人有一定的震慑力。

这世上的所有事都是互相的,没有哪些事是“单方面、无理由存在”。

5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为什么有些人在伤害了别人之后,可以当作若无其事,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夏菡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希望为您提供一些分析思路:

1.性格原因。

有些人性格属于大大咧咧的,没有坏心眼,但是说话做事会比较粗心一些,有什么说什么,就事论事,即便伤害到他人,他也不会留意到,还是会照常跟你相处,他发完火,说完了,就翻篇了。

这样的人,如果伤害到你,你就别太在意了,他的性格就是这样,很难改变,我们有什么生气的地方,也就直接跟他说明,不要把气都放在心上,因为你跟他生闷气也没用,跟他直说,还比较好。

2.肆无忌惮地伤害你的人,远离他。

有些人以为被他伤害的那个人肯定不会离开自己,即便自己怎么伤害她,她都不会离开自己,所以这些人就肆无忌惮地伤害别人。他们甚至还会虐待别人,在他们心情不好的时候,就拿别人当出气筒。

等到他们心情好了,他们又会像没有发生事情一样。

这样的人,着实有点可恶,若是题主遇到了这样的人,我劝你还是早点离开他,离开这样对自己不在乎的人,其实是一种爱自己的表现,这个人即便平时对自己很好很爱,但这种爱是有代价的,还是远离得比较好。

3.不同的世界,无法理解你的痛苦。

有些人刚刚跟你相处,他可能真的不知道自己说的话,或者做的事情,伤害到了你,戳到了你的痛点。他可能不理解你为什么会痛苦。

因为你们本来是两个世界的人,比如,你的家境不是很好,平时很节省,而他花钱大手大脚,家境殷实。

所以,在买东西的时候,他很可能就会无意中伤害到你,而他却不知道。

如果是这样的情况,题主还是多自我调节吧,因为有些人,他们没有办法理解到你的痛苦,或者你的不开心,你也无法改变,只能互相更加了解以后,才有可能有所改善。

以上便是我的见解,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我是夏菡说,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欢迎各位朋友关注我,与我共同探讨情感故事~

6

答:不善,没有好下场!

1、恶人,一时得意忘形,但绝没有好下场。

2、苍天眷顾好人,公平惩罚坏人!

3、文革浩劫殴打老干部;关押科学家;致残专家学者;毁坏国家名胜古迹的暴徒,一一咎由自取??

7

伤害他人,有两种情形:

一是刻意的伤害他人。自己的有主观上的故意,有行为上的具体行动。

二是无意识地伤害他人。自己没有主观上的故意,行为上也不认为会伤害到他人。

在情感关系当中,大多数都是无意识地伤害他人。当加害方使用行为时,不仅没有意识到这对他人来说是一种伤害。甚至是在加害方的意识中,我都是为你好,我是帮助你的。

在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有一个孩子对中医针灸很感兴趣,喜欢研究这个。孩子的父亲就不高兴了:“你这上高中了,自己的功课都忙不过来了,你咋地还整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呢?”

父子两个人因为这闹翻了,整的孩子火大的要离家出走。

孩子有兴趣爱好是很好的事情,我们一天到晚的说要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可是当孩子真的有兴趣爱好时,家长又会以影响学习为由横加干涉。

对孩子来说是受到了很大的伤害,不惜离家出走了都。

对父亲来说能认识到时伤害了该子吗?恐怕很难,他认为是为了孩子好。今天的局面是孩子不懂事,不听话造成的。

因此,结论是:如果是有意伤害他人的话,那一定是有来往的,没有来往怎么伤害他人呢?

如果是无意识地伤害他人的话,那也是会有来往的,因为得帮助他人。

决定是不是要继续来往的人是受到伤害的人,而不是伤害他人的人。这样,我们的思路就清楚了。

8

为什么有些人在深深伤害了别人之后,可以若无其事当作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的继续来往?

有两种可能性:

01 对方是无意识的伤害

正如每一个人的笑点不一样,每一个人的泪点也不一样。 一个爱你的男人都一定能才出来你为什么会哭,你怎么能期待你的同事、老板、普通朋友,能够知道你为什么会哭呢?

比如, 多年以前,我下班的时候,偶然跟同路的同事聊起公司装修的事儿。我说,这个装修公司用的材料太差了,味道特别大,简直是让女员工不敢生孩子的节奏啊。时隔很久,我才从另外一个同事那里听说,当时同路的那个女性同事正在积极备孕,听了我说的话以后,哭了很久。我冤啊,我怎么知道,我只是想开个玩笑。

02 自己的玻璃心太重

日常生活中,大家总要说说话的。有的人口无遮拦,啥话都能说、啥话都敢说。这就是社会。总不能把人家的嘴巴用封条贴上, 不让人家说话。社会生活需要钝感力,否则不如回家待着, 谁也别见。 谁没受过委屈呢?我上一次委屈,是在出差的时候,做展会布置,我的顶头上司因为家具需要自己动手组合,就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晚上9点、10点让我一个人跑到市区去超市买东西。我一个人提着重重的塑胶袋,觉得很难过。但是第二天,我仍然买了早点给他,在开展之前吃。再后几天,他感冒发烧,我也分给他退烧药片。 我做这些,不是因为他是我上司,而仅仅因为我是个人,我不能眼睁睁看着别人受罪。虽然,当时,我已经下定决心离职。当我感到委屈的时候,我不期待别人会忏悔,我只会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总的来说,我觉得,如果受了伤害,别管别人是怎么想的,也别管别人会怎么做。原谅可以原谅的,离开应该离开的。

欢迎关注我I生活,分享40+的活法!

9

的确是这样,我自己就亲身经历过。第一种人,就是特别有城府,处事方式比较圆滑,老练。这样的人不一定有职位和能力,但是在出理人际关系是绝对游刃有余。第二种人,那就是性格大大咧咧不拘小节,说过什么做过什么转脸就好像忘了,不放心上。第三种人,那就是自私自利了,贪图便宜了。为了某些利益和好处会暂时委屈自己去讨好对他有利的人。

无论是哪一种人,我觉得都要警惕。违反原则的事不能容忍,踏破自己底线的事不能原谅。其他的事也可以和他一样装聋作哑,但是一定要心中有数,最好不要再给他一次机会来伤害自己。

10

三观不正,没有责任心,自私自利,放任自己,能爱就爱,不能爱就放手,再找下一个!不管伤到谁,只要没伤他,他才不管那么多,这是典型的渣男,大概不要脸的人就是这样的!这样的事件中,受伤的只是你,与他没有关系!他只是吸取你的心血来养自己的心,他不会为你付出,更不会负责任!

不要轻易相信男人的话,他可能只是说着让你高兴,一转身就忘记的一干二净,不然,看他跟你吵架时的寸步不让,仿佛从来就不认识你,更别说向你低头了!

交友要慎重,不能进的圈子不要进,你高高兴兴的进去,灰头土脸的出来!就像闺蜜吧,了解你,喜欢着你的喜欢,也知道你哪里最疼,撬你墙角时丝毫不会顾忌你的伤痛!所以,当你给人掏心掏肺时,冷静的想下,这个人值不值得你的付出!一定要站在你的高度,过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