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英国有处古墓,五座墓穴全部朝向东方,为何中国说要修葺一下?

英国有处古墓,五座墓穴全部朝向东方,为何中国说要修葺一下?

2020-09-04 15:03阅读(88)

英国有处古墓,五座墓穴全部朝向东方,为何中国说要修葺一下?:面向中国的墓碑远在英国的纽卡斯尔市公墓中,有五个墓碑,他们树立在英国,墓碑却朝向中国所在的

1

面向中国的墓碑

远在英国的纽卡斯尔市公墓中,有五个墓碑,他们树立在英国,墓碑却朝向中国所在的方向,查询了一下这几个墓地的所属,墓地的负责人告诉我们说,这五个墓地归中国政府所有。

当时的购买人名字为“Fong Yah Jang”,这个名字很陌生,应该是清政府派遣到英国官员的名字,不过并没有证据,只是一种猜测。可以肯定的是,这个墓地是当时的清政府捐款修建。

墓地中的五个墓碑,是五个清朝水兵的坟墓,有五位中国的年轻人,安静的躺在了异国他乡一百多年,当他们被遗忘的墓碑再一次被发现的时候,已经破烂不堪,有三个墓碑已经倒塌。

2016年5月,这五人的墓碑被一名中国的留学生发现,在破烂的墓碑中间,这位留学生发现了让他感兴趣的事情,在这举目无亲的英国,他很意外,居然发现了刻有中国汉字的墓碑,透过残破墓碑的模糊痕迹,他顺利的读出了两个墓碑上的汉字——“大清故勇福建福州府闽县陈成魁之墓”、“大清故勇福建福州府侯官县陈受富之墓”。

这位留学生知道,这是中国大清朝时期中国人的墓啊,出于对祖国的思念和负责,这位留学生毅然来到了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将这件事情报了上去。

接到留学生的上报,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对此事极为重视,当他们确认了这件事的真实性后,立刻联系了国内的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在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的倡导下,发起了募捐,他们决定要为这几位清朝水兵的墓进行修缮。

异国他乡的英魂

英国纽卡斯尔的圣约翰墓园,异国他乡的英魂,经查证,五位水兵乃是清朝时期的北洋水师水兵,他们带着重任前来英国,却再也没能回家,只身留在了异国他乡,为了强国献出了生命。

这五位墓碑的主人分别是陈受富、顾世忠、袁培福、连金源、连成魁。他们为了中国北洋水师的强大,献上了生命。

在甲午海战之前,日本侵略台湾,这样的海军实力让清政府恐惧,北洋水师的实力严重不足,于是,为了加强北洋水师的军事力量,清政府决定采购英国的战舰来补充实力上的不足,只是没想到的是,清政府派来的水兵们,在学习先进技术和开回购买的战舰时,遇到了水土不服的严重问题,这五位水兵正是因此,再也不能回到祖国,只能留在这异国他乡,最终被人遗忘。

袁培福、顾世忠是赴英接收“超勇”和“扬威”两舰时因推土不服去世,连金源、陈成魁和陈受富三人是赴英接收“致远”和“靖远”两舰时去世。为了壮我国威,强国自强,带着满心抱负的年轻人,去了英国,牺牲于此。

可能是上天感动于他们的经历,让留学生再次发现了他们的墓地,这样的五个人,祖国应该给予关怀,为他们修缮墓地,以慰远方英魂!

北洋水师的努力

清廷的腐败,人所共知,似乎隔着百年依然能够嗅到清廷腐败的臭味。北洋水师却是一股清流,在当时是清政府最强大的水军。

北洋水师的英雄管带邓世昌,也在去英国的名单中,这一行人,组成了当时规模最大的接舰团,带着对强大的向往,带着宁死不屈的顽强精神,来到了英国,带回了战舰。

1888年,北洋水师建立。1894年,全军覆没。

全体北洋水师官兵将士,没有人辜负这五位留在异国他乡的水兵,他们的墓碑面向祖国的方向,相信他们如果活着,定然也会在甲午海战中舍生取义。

五位水兵的墓已经修缮完毕,希望五位英雄也能感受到百年后祖国对他们的关怀,也能感受到此时祖国人民对他们的怀念,辛苦了,英雄!


▲文/野史日记 欢迎关注!

2

这五座墓穴在圣约翰墓园,处于英国的东北部港口城市纽卡斯尔。墓碑与当地人的墓碑方向相背,隔大海遥望着东方。为什么中国说要修葺呢?因为墓穴中埋葬着中国清朝时的,五位被遗忘的北洋水师士兵。

这五座古墓距今已有120年了,由于种种原因,时间久远,墓碑已然在风吹雨打下残破不堪。那它是怎么被发现的呢?

2016年5月,一名中国留学生到该处玩耍,无意中发现了这五座坟墓。坟墓前的墓碑上均刻着中文。由于多年无人祭扫,墓碑上的字迹已然模糊。

但幸运的是,有两块墓碑上的字迹还依稀可辩,上面写着:“大清故勇福建福州府闽县陈成魁之墓”、“大清故勇福建福州府侯官县陈受富之墓”。由此得出,这应该是清朝时的士兵之墓。

为什么大清朝的士兵会死在异国他乡,遗骸也未能回到故乡中国呢?

大清王朝的末期,曾经辉煌的大清帝国已沦落为谁都能啃上一口的肥肉。看着国家的沉沦,很多当时的社会精英们开始思考原因,睁眼看世界。

现代工业和军事的落后,显然是他们最先看到的原因。于是,以李鸿章、张之洞等为代表的洋务派发起了洋务运动。

这场以“自强”与“求富”为口号的运动,主要以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以及科学技术为主。在此背景下,北洋舰队创立了。

为了使得北洋舰队的战斗力更为强大,清王朝派出了几百名士兵到当时的海上强国、工业强国英国去学习。同时接收从英国购买的军舰。

到英国的士兵们看到了英国军事的强大,他们都极为努力的学习航海技术和海军作战技术。

然而,很不幸的是,袁培福、顾世忠、连金源、陈成魁和陈受富这五名年轻的清军士兵却因病而客死在英国。但随着清王朝的更加衰落及灭亡,已无力将五位士兵的遗体运回中国,只能就地埋葬在了英国圣约翰墓园里面。他们的事迹也慢慢为世人所遗忘。

2016年,这五人的墓地被发现后,新京报专门就此做了报道,下面摘录关于他们的一段记录如下:

袁培福、顾世忠二人于1881年赴英接收“超勇”和“扬威”两艘巡洋舰,连金源、陈成魁和陈受富则在六年之后的1887年赴英接收“致远”和“靖远”两艘巡洋舰。1911年,海军名将程璧光率“海圻”号巡洋舰,前往英国参加英王乔治五世加冕典礼时,专程前往圣约翰墓地吊唁这五位烈士,并重修了墓碑。

这名留学生发现了这个墓地后,马上联系了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得到中国大使馆回报的国家文物局对此极为重视,立即委托了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接手实施修缮事宜。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委派的文物修复方面专家经过3个月的实地勘测,综合中英两国的文物保护标准制定出了修缮意见。

这五座墓地现在位于英国,中国去修缮保护有道理吗?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到达英国后,找到了英国北方企业家协会协助勘测。经英国北方企事家协会在卡斯尔市档案馆查询的的资料显示,五座墓地中的其中三座(编号34、39、438)被一位名字为Fong Yah Jang的人购买去了,时间是1887年6月30日,也就是连金源、陈成魁和陈受富三位去世当年。

据资料显示,Fong Yah Jang购买这三块墓地共花费了15英镑。经过更进一步的核实,Fong Yah Jang是代表当时的中国政府购买的,也就是说,这三块墓地属于中国政府所有

显然,当时这三人去世后,清朝政府出面为他们买下了墓地并安葬。虽然还没有找到另两块墓地的产权资料,但根据现有三块墓地的情况,我们可以推断另两块墓地也应该有相同的产权性质,也就是为中国政府所有。

由此,我们可以证明,这些清军士兵的墓地就是中国在海外不可移动的文化遗产,中国自然能理直气壮的加以修缮了。

总的来说,这五位清朝士兵是为了求得国家和民族的富强而客死异国他乡的,在今天我们的国家有责任也有能力去修缮和保护他们的墓穴,让他们在九泉之下能够感受到来自祖国的温暖,也以此向世界展示崛起的中国不容小觑的力量。

您觉得是这样吗?

3

答:这个话题说起来,真是既沉重,又惭愧。

事情是这样:处于英国的东北部港口城市纽卡斯尔,有一个圣约翰墓园,墓园上的绝大部分墓碑都是向西而立的,却有五块大异其趣,齐刷刷地向东而立,让人讶异。但谁也没有过多关注过它们,谁也没有去探究过为什么是这样。

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的中国留学生牟瑞迪(音译)无意中听说了此事后,于2016年5月7日亲自到圣约翰墓园察看。

在园中经过三个小时的寻找后,他在墓地的东侧找到了这五座墓。

这五座墓碑经过多年风雨的侵蚀,已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错位、断裂、风化。

其中三座墓碑甚至已经倒塌多年,却一直无人理睬!

牟瑞迪同学仔细察看了残余的两座墓碑上的字,虽然已漫灭难辨,但横平竖直的中国方块字特质非常明显。

于是,他用相机照了出来,发到了微博上。

谢天谢地,当然,最应该感谢的还是牟瑞迪同学!

牟瑞迪同学在微博上的描述和发布的照片引起了我国国家文物局的重视。

经过辨识,残存两块墓碑上的字分别是:“大清故勇福建福州府闽县陈成魁之墓”、“大清故勇福建福州府侯官县陈受富之墓”。

那么,这五个墓,应该都是清朝士兵之墓。

国家文物局查找了大量资料,最后的答案出来了。

陈成魁是福建福州府闽县人,陈受富是福建福州府侯官县人。

另外三个墓,分别属于山东登州府荣成县人袁培福、安徽庐州府庐江县人顾世忠、福建福州府闽县人连金源。

他们为什么会葬身于离祖国万里之遥的英国呢?

原来,清朝末年,清政府为了自救图存,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向英国、德国购买了大量军舰、船舶。

其中,清光绪七年(1881年)和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清政府分别派北洋水师官兵赴英国造船厂接收“超勇”、“扬威” 和“致远”、“靖远”军舰。

由于水土不服,袁培福等五位义勇水兵客死于异乡。

袁培福、顾世忠二人是在清光绪七年(1881年)年赴英接收“超勇”和“扬威”两艘巡洋舰时病死的;连金源、陈成魁和陈受富则是在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赴英接收“致远”和“靖远”两艘巡洋舰时客死的。

由于他们的军阶都比较较低,目前尚未查到关于他们的更详细背景资料。

《阿姆斯特朗的船与人(1884·1918)》倒是记载有北洋水师在纽卡斯尔接收“致远”军舰的文字。从中可知,当时清政府为了安葬这五位勇士,花了当时可以在当地买到半栋二层小洋楼的钱,给他们买了墓地。

而且,1911年,海军名将程璧光率“海圻”号巡洋舰前往英国参加英王乔治五世加冕典礼时,还专程到墓地吊唁这五位壮士,并重修了墓碑。

但是,这之后,这漫长的一百多年时光里,再无人问津了。

真是惭愧啊。

愧对先烈啊。

幸好老天有眼,让牟瑞迪同学发现了它们,事情还不是太坏。

2016年9月底,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与英国北部华人企业家协会的代表前往墓园考察,聘请英方修缮工程机构对水兵墓进行了1911年重修以来的首次修缮。

希望经过修缮后,我们的后人不要再遗忘他们,时刻铭记他们。

因为,只有铭记历史,我们才能继往开来,以后的步伐才能走得更快、更稳健。

4

英国北部政治文化中心——纽卡斯尔,位于泰恩河附近。但是在这座英国现代化的城市下面,他曾经和中国北洋水师有着不解的“姻缘”。

而在此处还有一座圣约翰墓园,虽然身处在英国,但是里面却有五块墓碑是中文刻写。其中有三块因为久远失修,上面的字迹已经模糊。还有两块上面清晰的写着:

大清故勇福建福州府侯官县陈受富之墓”“大清故勇福建福州府闽县陈成魁之墓”。

百名水师赴英国

英国有着中国水兵墓碑,到底是为何?这个事情还要从洋务运动时期说起,由于当时的中国积弱不堪,所以一批拥有先进思想的国人,开始想通过“变法”来改变中国的现状。

在当时英国大使馆的帮助下,李鸿章和英国商人接触,终于有机会可以买到军舰了。与此同时李鸿章还派了几百人的队伍来到英国,一是学习军舰使用的技术,另外是将军舰带回中国。

1881年的春天,200多名水军来到了英国。接待他们的是阿姆斯特朗勋爵,他是当时英国的造船业巨头。是在英王的同意下,才接下来来自大洋彼岸清朝的军舰订单。

然而由于人生地不熟,加上水土不服的问题。结果有着大批的士兵因此病倒,虽然绝大多数的人都被救了回来。可惜最后还是有两名士兵留在了英国。

随后在1887年,清朝又定了两个军舰的订单,同样是来了几百人,可惜最后有三人彻底的留在了英国。也是因为当时船还没造好,为了不至于腐烂,只好埋在了当地的公墓,毕竟中国人追求入土为安。

百年后的重新修葺

虽然这是中国走向富强的先驱,但是因为名不见经传,基本上没有人记得他们,一百年时间过去了,当年的坟墓早就长满了草。还有三个墓碑倒在地上,字迹也是模糊不清。

然而在2016年的一名前往英国留学的博士生,专门来到这座墓穴,想对先人祭奠一下。他是如何了解的这段历史?原来在2015的时候,CCTV播放纪录片《甲午·龙腾》,里面记述了这段历史。

而这名博士生是辽宁丹东人,老家就是甲午战争中大东沟海战的事发地,所以才对这段历史比较了解。他把当时这些墓碑的情况通过网络发布到网上,立刻引起了国内相关部门的重视。

而当地的华人华侨也自发组织起来,开始了墓地的保护工作。而这个过程中,英国北部的一名华人企业家戚勇强在得知情况后,查阅当地相关史料,了解事情的始末后。

联系了英国当地相关组织,对墓穴进行了修葺。之前三块字迹模糊的碑文,也在英国当地历史上找到了蛛丝马迹,重新还原了当时的样貌,希望我们可以记住这五个人。

清光绪七年(1881年)前来接收“超勇”和“扬威”两艘巡洋舰的袁培福和顾世忠;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接收“致远”和“靖远”两艘巡洋舰的陈受富、陈成魁和连金源。

而进一步查阅史料还可以发现,海军名将程璧光曾经前往英国,参加英王乔治五世加冕典礼时,专程前往圣约翰墓园吊唁这五位水兵。原来不是所有人都忘记了他们,只是历史太无情。
▲墓碑编号▲购买军舰档案记录

5

在英国的纽卡斯尔确实有五处属于晚清去英国接船的北洋水师水兵墓穴,这五处墓穴后来由中国对其进行修缮。

两次鸦片战争以后,因为列强大多从海上入侵,清政府决定加强海防建设,筹建南洋水师和北洋水师,以应对来自海上的威胁。由于此时国内工业水平落后,因此北洋水师的军舰大多购自海外。

正在船坞中舾装的扬威号撞击巡洋舰

早期北洋水师购买的军舰都是花重金雇佣外国水手驾驶回国。为了节省资金,也为了锻炼自己的海军人才,自1880年起李鸿章决定由国内派人去海外接收军舰并驾驶回国。而第一次就是1880年丁汝昌亲自带军官、水手等244人去英国纽卡斯尔接收购买的“超勇”、“扬威”两舰。此后在1887年,邓世昌和叶祖珪又率400多人赴纽卡斯尔接收“致远”和“靖远”两舰。

归国前的“靖远”舰

在接收“超勇”和“扬威”两舰时,有袁培福、顾世忠两人因水土不服去世。而在接收“致远”和“靖远”两舰时,又有连金源、陈成魁和陈受富三人因病去世。因为远在海外,这些去世的水手都是由驻英使馆出面,在纽卡斯尔购买墓地就地埋葬。面向东方,意思就是他们面朝祖国,难忘故土。

修缮前的墓地

1911年,程璧光率“海圻”舰前往英国参加英王乔治五世加冕典礼时,曾经专门去了一趟纽卡斯尔,吊唁了袁培福等5人,并对墓地进行了修缮。

由于此后中国时局动荡,这几个墓地一直无人照顾,随着岁月流逝,已经残破不堪。在21世纪初期,随着对甲午历史研究的深入,一些学者在档案中发现了这个已经被人遗忘已久的墓地存在,并撰写了相关的文章。此后国内的纪录片也陆续报道了纽卡斯尔的北洋水师水兵墓地。

这些文章和纪录片逐步引起了舆论的关注。在2016年,鉴于这几处墓地是当时清政府购买,其所有权已经属于中国所有,因此国家文物局正式委托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对这五处墓地进行了修葺。这也让这些在异乡去世的水兵知道,祖国并没有忘记他们。

6

2016年,一个留学英国的中国学生,在英格兰纽卡斯尔市的圣约翰墓园内,发现了一块墓地,这块墓地上的五座墓碑,全部向东而立。不过,这些墓碑碑身破裂,歪斜倾塌,几乎不能辨认这里长眠地下的是何人。

留学生立刻拍下照片发网上。这事立刻引起了震动。2016年5月,英国华人企业家协会首次提出,要修缮这五座墓碑。这件事也引起了我们国家的高度重视。随后在国家政府的推动下,历时两年,对五座墓碑进行了整理修缮。那么,这里究竟埋的是谁?国家政府为何如此重视呢?

(圣约翰墓地里的水兵墓)

这就要从鸦片战争说起了。

当时的清廷,由于闭关锁国,再加上吏治腐败,国内本就起义不断,社会动荡难安。觊觎中国的洋人,却又趁火打劫。在坚船利炮的攻击下,军备和军事指挥都非常落后的清廷,落到了逢战必败,逢败必割地赔款的可悲境地。

为了挽救清廷的颓势,强国富民势在必行。一些爱国人士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努力引进西方列强先进技术用来开设民用企业。同时,在军事近代化的武器装备和指挥作战等方面,都积极向列强学习。

洋务运动能够顺利开展,得益于李鸿章。

早在清廷镇压太平天国时,清政府曾借助洋人的坚船利炮围剿太平军。

当时,李鸿章就看到了洋人武备上的威力。在潜意识中,他认为清廷最长远的忧患,必然来自于列强,认为此时将面临的是“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因此,他和一些爱国之士主张“倡兴西学”“提倡洋务”,认为唯有如此,才能抵抗列强的入侵。

在李鸿章的一再上书下,洋务运动得到了慈禧的支持。

李鸿章主张海疆防御,认为唯有建设一支武器装备先进,军事过硬的海军部队,才能遏制列强登陆。

李鸿章的进言得到了慈禧的支持,于是李鸿章得以创建北洋水师。

(李鸿章旧照)

为了扩充军备,李鸿章数次出国考察。几经比较后,他代表清廷斥巨资在英国定购了 “超勇”“致远”“靖远”和“扬威”号军舰。生产它们的厂家杂品姆斯特朗船厂就在纽卡斯尔市。

军舰买了,还需要让人去学习如何使用和维修。另外,也需要把它们开回来。

于是,在军舰等待验收时,清廷就从北洋水师中精挑细选了200多优秀的官兵,前往英国纽卡斯尔市去接收军舰。

然而,当这些人抵达英国后,有人因为不习惯国外的饮食和天气,很快便因水土不服而病倒在床。虽然得到了及时救治,但先后还是有5名水兵,不幸死在了异国他乡。

按中国的丧葬礼仪来看,这5名水兵死后应该扶其灵柩归国安葬。但是当时条件并不允许:一是军舰尚未验收;二是学习军舰知识的官兵未完成学业;三是路途遥远,天气炎热,尸体如果保管不善腐烂,造成疫病,那就是更加严重的后果。

经过考虑,北洋水师的官兵最后决定,将他们就地掩埋。

随后,清廷驻英国公使出面,为他们在圣约翰公墓购买了一块墓地。

一切就绪后,北洋官兵为他们举行了葬礼。考虑到他们虽然不能魂归故里,但为了让他们死后能望见故乡,在树碑时,有意将墓碑朝向东方。

(程璧光旧照)

1911年,舰政司司长程璧光接到清廷任命,率海圻号巡洋舰前往英国,参加英国国王乔治五世的加冕仪式。

在参加完仪式后,程璧光特意带着随行官兵,前往纽卡斯尔市圣约翰公墓,凭吊长眠于此的5位水兵,并对他们的墓地进行了修葺和整理。

有意思的是,等程璧光按照清廷安排的行程,接着又去了美国和古巴完成与西方强国建交的任务,千里迢迢赶回中国,憧憬着清廷会给他们奖励时,却在临近母海海岸时发现,清廷已经灭亡了。

改朝换代,军阀割据,社会动荡,被埋在圣约翰公墓里的5位水兵,再无人记起。

直到2016年被中国留学生发现。

由于这块墓地确系清政府购买,因此所属权归于中国。在和英国多次协商后,中国政府最终于2017年开始修缮,并于2018年修缮完毕。

(参考史料:《龙旗飘扬的舰队中国近代海军兴衰史》《北洋海军舰船志》)

7


请大家端正态度,严肃阅读,重要的事情只说一遍,这不是故事,而是史实。

看到里大家心中肯定会有以下几点疑惑:

  1. 英国的发现的古墓中国为什么要去替他们修葺?
  2. 墓穴为何奇怪的一致朝向东方,让人生疑?
  3. 单说英国没有概念,具体在英国哪里发现了五座让中国留学生,英国华人和中国在英基金会前来祭拜的墓穴?
  4. 据说这五座墓穴是百年来第一次修葺?

五座英魂墓碑本是晚清英魂,为何6年先后埋骨他乡?



事情发生晚清时期,中国处于紧张时期,为了强国富民,晚清政府派200名士兵前往英国学习,并且从英国购买了四艘战舰,他们分别是“超勇号战舰”、“杨威号战舰”、“靖远号战舰”、“致远号战舰”。

这200人到达英国后先是学习航海相关的知识,基于当时的中日紧张时期,而后决定购买他们战舰以御敌。

但是学习一项新技术需要很长的时间,他们在异国他乡,风土、气候、饮食、作息等各种原因导致了他们身体和精神的疾病,最终五名将领纷纷倒在了英国的医院里,基于当时的情况一起学习的人,花了15英镑在英国纽卡斯尔市圣约翰墓园买了一块地将他们安葬在了那里。

但是这五名将领埋骨他乡相隔6年之久,他们不是一批前往迎舰的队伍。四艘战舰是分两批购买和迎接的。

五位英魂的墓碑有的倒塌、裂痕、字迹模糊,碑体风化严重连墓池都不见了,到底怎么回事?


晚清士兵在迎接战舰回国后曾将一笔照顾资金汇入当地一名英国人,让其代为打扫墓地的环境,既然有安排人专门照顾,并且还给了打扫人工资,为何这五位英勇墓碑会落得如此不堪日眼?

经核查,当初被委托的英国人已经联系不上,唯有一对姐妹偶尔回来打扫,这对姐妹或许是哪位被委托人的子孙吧,时间过去100多年了,相信当时给的卫生费也用完了,能有这对姐妹的偶尔打扫也是对逝世英魂的敬畏。

五墓碑一致面向东方为何意?


相信解说到这里大家应该都猜到了,中国古代的习俗有东来的说法,所以面向东方有表明自己身份之意,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回归故里,也是表达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英魂墓碑值得尊重,中国留学生和英籍华人以及驻英基金会一共花费了40多万修葺五位英雄碑体和碑园。

五尊墓碑倒塌破损时间不详,或许有其他英国人扫墓时也发现墓碑破旧,损伤,或者倒塌,但是无人问津。

据说这个现象是被一名中国留学生发现后联系了驻英海外修缮,让为国捐躯的英雄得到该有的尊重和容貌。

2016年中国国家文物局联合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与同年9月份赴英考察情况。

先祭拜英魂,再开展复原工作



在开启复原工程项目前,中国进行祭拜先祖的仪式,参加仪式的有当地的英籍华人和留学生,为他们的英勇献身深深地鞠躬。

相信读到这里大家心中还会冒出一个疑惑,为什么不把这五位英魂接回家呢?

相信被立碑的不止这五位,在英国的其他墓园应该还有不被人知晓,或者根本没有立碑的捐躯人,事情虽然过去了百年有余,但是我们仍然会记着他们的精神,他们神勇,他们不畏生死的思想和信念。

对于修葺的做法大家有什么想法?

我是历史中简堂追溯传奇,一家汽车公司的失效分析师,喜欢的朋友欢迎关注吐槽。

有关汽车,日语,英语,自考等方面的知识也可以互相交流,感谢您的阅读。

文/追溯历史传奇

8

在如今,欧洲大陆上英国北部的城市纽卡斯尔,泰恩河从城中蜿蜒穿过,波光粼粼,环境优美。作为英国的一个政治文化中心,纽卡斯尔繁荣了近千年,而直到今天,纽卡斯尔的圣约翰墓园内,依旧林立着五块墓碑,厚重的墓碑石板上,刻写着饱经风霜洗刷的中文字样,能够从模糊的字样里隐约读出“大清……之墓”几个字。

是的,这几块墓碑的确是在清朝年间建立的,准确来说可以追究到光绪十三年,李鸿章欲操办水师,而派人留洋学习的时期。这几块沉重的墓碑下,所埋葬的当然不是英国人,而是当年被李鸿章远派留洋的几个学生。他们的墓碑碑文面一致朝向遥远的东方,是作故去他乡,却依旧对遥远的故乡表示思念。

时间回溯到太平天国运动刚被镇压的那段时间,大清名臣李鸿章慨叹世事万千变化,如再不加急务洋务,大清恐怕真的要亡于他国列强之手。当时的大清国土拥有着漫长的海岸线,而从南到东的海岸线,却除了大清堪称鸡肋的步兵外,再也没有手段能够好好把守。

李鸿章念及大清的火炮比起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已经是不值一提的东西了,虽说同样拥有火器,但大清与列强们所拥有的军工技术差距不止一两个层次。在臭名昭著的慈禧老佛爷远在朝堂上端坐着享受奢靡生活时,李鸿章决意,要大力兴洋务,造出大清自己的舰船。

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批海军的先驱者就此诞生。李鸿章集结了两百余名原先的水军,送他们到远在海外的英国,去学习英国的舰船驾驶以及作战技术。除此之外,李鸿章还通过英国驻华大使馆的帮助,向英国海军购买了几艘巡洋舰,运回国家方便研究。

虽说海军技术的开拓十分成功,北洋水师也成功建立,但是被派遣留洋学习的士兵中,有几名还是因为各种原因客死他乡。由于那个时候国人都没有过“留洋”的习惯一说,吃惯了中国本土的饭菜,身体免疫系统对本土的环境更加了解,但是一旦换了地方,各方面的生活起居情况都出现了较大的差异。两百名水兵中,终于有人因为吃不惯英国的饭菜、又无从投医,因为英国当时的医疗条件也不尽人意,最后抵抗不住疾病的侵袭,病倒在他乡。

当时的技术不足以在尸体腐烂前就把他们运回国土,所以选择了安葬在英国。如今,虽然这段历史鲜有人知,但之前有人在网络上揭秘了出来,等相关专家到了英国,发现这几块墓碑还在,只不过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和塌陷,于是决定斥资修缮。

想了解更多有趣的历史,就关注那样的历史挺有趣吧,还有不定期抽奖送红包哦。

9

话说这是一个比较略显沉重的故事。他们普通而高尚,平凡而伟大!

在英国纽卡斯尔市公墓里,有五处墓穴,里面埋葬的是五位被世人遗忘的五个中国清代士兵,年代久远,由于无人祭扫,早已残破不堪。

后来一位中国留学生无意发现了这些墓穴,震惊不已,立刻联系中国驻英使馆,使馆方面非常重视,电告政府,并联合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宣布对这五座墓冢进行修葺。

为何国家要如此重视这五座清代士兵墓呢?

其实他们背后相关的是一个近代史上著名的事件,他们是百年前为中国自强与复兴付出生命代价的勇士!

时间回到大厦将倾的近代中国,受到列强长枪短炮多次侵略的腐败清朝,在多次血的教训下,开始了学习西方的洋务运动,成为近代化的起点。

洋务运动的意义是毋庸置疑的,这是古老封建王朝开始走向世界潮流的第一步,让我们的老大国家没在顽固的保守里沉沦,是自救的一大步。

而国家自强方案落实到细微之处,其实都是千千万万个无名小卒的默默付出,他们或许流血流汗,甚至付出生命代价。

其中这五位正是洋务运动大背景下,事实上真正的自强参与者。

当时,为了建造自己的海军,在洋务领袖李鸿章的主导下,向英国购买了一批军舰,并且向他们派出一批士兵前往学习操纵技术和海军经验,这五位士兵就在其中!

怀抱着自强报国梦想的士兵们,日夜拼命训练,就为了早日回国建造属于自己的海军,他们明白时间不等人,国家迫切的需要更强大的海防才能不受欺辱!

只是可惜的是,在这种高强度的训练下,再加上异国它乡的水土不服。最终数年间,有几名战士客死他乡!由于当时没有空运,在入土为安的古代,选择将他们在纽尔斯卡市公墓,安葬就此英雄长眠于此!

乡土观念极重的中国人,客死他乡最通常的做法,就是将墓碑的朝向置于家的方向,就此他们遥望祖国,长眠异乡!

虽然后来号称亚洲第一的水师惨败了,但是这并不能抹去成千上万为中国自强而不懈努力的英勇士兵,他们普通却高尚!平凡而伟大!

年代虽久,为国家自强复兴,付出生命代价的英雄们,不可忘!不可忘!

10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


英国纽卡斯尔市的圣约翰墓园,是一块公墓,这里和世界上其他很多地方的公墓一样,安葬着来自各地的亡灵。但是这块公墓有个特殊的地方,就是有五座墓碑,竟然是朝向东方,并且这五块墓碑上的文字,也不是公墓里大多数上面刻写的英文,而是模糊的中国汉字。

其中有两块碑文相对清晰点的,依稀可以看到上面写着:

“大清故勇福建福州府侯官县陈受富之墓”
“大清故勇福建福州府闽县陈成魁之墓”

原来这座公墓,竟然还安葬着来自大清的臣民,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这要说起清朝时候中国的一场自强运动。

中国历史不入近代史之后,在西方列强的入侵下,清朝疲于应付,最终落后挨打,签订了很多丧权辱国的条约。清朝的有志之士,看到了列强的坚船利炮,就想去引进这些先进武器,师夷长技以制夷。于是清朝的洋务派,就到英国去购买先进的战船。

就在清朝使者长途跋涉,到英国考察舰船期间,有五个水兵因为水土不服等原因,死在了外国,因此就下葬在了英国这块公墓里。

为了显示对故国的思念,这五块碑,都是朝向东方。之后这五座碑因为无人照料,一度破败,幸好,在国人发现这五座特殊的墓穴及碑文后,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已经筹款对其进行了修缮保护。

更多历史类原创内容,欢迎关注@历史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