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清朝时期,西藏的藏族为何不反抗清朝?

清朝时期,西藏的藏族为何不反抗清朝?

2020-09-03 18:32阅读(153)

清朝时期,西藏的藏族为何不反抗清朝?:谢谢@庭州行者 的邀请。有清一代,西藏与清朝的关系确实是是非常密切的,而对西藏的直接管辖也在康熙晚期得到了实现,这

1

谢谢@庭州行者 的邀请。

有清一代,西藏与清朝的关系确实是是非常密切的,而对西藏的直接管辖也在康熙晚期得到了实现,这其中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西藏与清廷的交往时间很早,早在清朝未入关的崇德七年,西藏的各地方势力就派使者不远万里来东北觐见清朝皇帝,并送上了“大清一统天下”的祝福,皇太极也派使者过去表示慰问感谢。附图。

而在顺治时期,清廷入关定鼎北京之后,西藏各阶层对中央的态度更加鲜明,明确表示拥戴清朝皇帝定都北京,愿早日统一全国。在顺治九年,五世达赖喇嘛亲赴北京朝见顺治,一路上双方互相职业吹捧(详见《清内秘书院蒙古文档案汇编》),在达赖喇嘛返藏后,清政府册封五世达赖喇嘛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普通瓦赤喇怛喇达赖喇嘛”,这一系列的作为确实增进了清朝和西藏地方的联系。

但是这不意味着西藏对清朝没有一星半点的反抗,实际上在清朝加强对西藏管控的过程中,西藏的贵族阶层对清廷是有过对抗反应的,只是西藏贵族所谓的反抗相对于蒙古、回部、苗族的抗争烈度实在差太远,容易被人忽视。

就在康熙执政时期,西藏以五世达赖喇嘛和第巴(执政官)桑结嘉措为首的势力支持同情准噶尔汗国大汗噶尔丹,鼓励他坐大与清朝对抗。

早在清廷与西藏展开外交前,西藏就已经和蒙古势力有着深远的关系,其黄教的振兴就和蒙古土默特部俺答汗有关,所以一旦蒙古势力与清廷发生矛盾,西藏地方就会有很大的可能倒向蒙古一边。而准噶尔大汗噶尔丹和五世达赖喇嘛的关系实在不一般,据史书记载,噶尔丹在年少时在西藏学佛法,是达赖喇嘛的爱徒(极有可能此时与桑结嘉措结为好友),五世达赖对其极其看重。

《秦边纪略·嘎尔旦传》:乃师事达赖喇嘛,著黄衣帽。达赖喇嘛之徒遍西域,而特重嘎尔旦,所语密,虽大宝法王、二宝法王不得与闻。

可以说噶尔丹早年事业的成功,不仅是靠自己的能力,还与五世达赖喇嘛的支持密不可分,五世达赖不仅竭力提高噶尔丹的声望,还经常派人给噶尔丹出谋划策。

《准噶尔汗国史》:无疑的只是:噶尔丹如果没有喇嘛教的支持和帮助,就不可能指望在这场斗争中取得胜利。

遥想康熙十四年,吴三桂反叛清廷之时,五世达赖喇嘛劝说康熙皇帝与吴三桂裂土罢兵,而此时噶尔丹势力在他的支持下茁壮成长,我都怀疑这位佛法高深的喇嘛是不是有意给清廷添堵啊!

五世达赖在康熙二十一年去世后,第巴桑结嘉措秘不发丧10多年,集政教大权于一身,桑结嘉措利用喇嘛教的特殊地位在清准战争中处处偏袒噶尔丹,一次又一次的利用达赖喇嘛的名义玩各种骚操作。

康熙二十七年,噶尔丹大举侵犯喀尔喀蒙古,土谢图汗及其弟哲布尊丹巴不得已率部投奔清廷,康熙皇帝亦予以接纳,桑结嘉措竟然以五世达赖的名字要康熙交出两人给噶尔丹,被康熙严词拒绝。附图。

康熙二十九年,乌兰布通之役派济隆呼图克图为噶尔丹诵经祈福,并选择大战之日。附图。

康熙三十四年,桑结嘉措又以五世达赖的名义希望不要革除噶尔丹的汗号,并要康熙撤去青海的军队,被康熙皇帝一顿狂喷。附图。

噶尔丹本人临死之前承认发动昭莫多之战确有西藏地方怂恿的成分,噶尔丹曾说:“我初不欲来克鲁伦地方,为达赖喇嘛煽惑而来”。附图。

西藏上层在桑结嘉措的领导下,紧密团结在噶尔丹大汗周围对抗清廷,康熙对该人可谓有咬牙切齿之痛,无怪乎当拉藏汗杀掉桑结嘉措时,康熙对拉藏汗的果断行为连连点赞重加恩赏,“拉藏汗将凶恶第巴(指桑结嘉措)杀死,重加褒奖,封为扶教恭顺汗”

康熙五十六年,准噶尔汗国入侵西藏,杀死和硕特部汗王拉藏汗,清政府于康熙五十七年和五十九年进藏平乱,在驱逐准噶尔势力后,清朝趁机废除蒙古和硕特部在西藏建立的地方政权,改由众噶伦(大臣)合议分辖制度,先后授封反抗准噶尔统治有大功的五名藏地贵族为噶伦,即康济鼐、颇罗鼐、阿尔布巴、隆布鼐、札尔局鼐共同负责地方政务,进一步加强清朝对西藏的影响力。

但是,这项制度依旧很不稳定。雍正五年,这五位西藏贵族之间为了争夺权力地位发生内讧,于是发生了阿尔布巴之乱阿尔布巴等人等聚兵作乱,杀害了雍正册封的总理西藏事务的康济鼐。幸好控制阿里和后藏地区的颇罗鼐在关键时刻起兵平乱并迎接清军入藏,这次叛乱得以迅速平定。

《清世宗实录·卷五十九》:乃阿尔布巴、隆布奈、扎尔鼐等会同前藏头目于六月十八日将康济鼐杀害。臣即收聚后藏军兵防守驻扎,阿尔布巴等复发兵来侵,被臣杀伤无算,今臣带领兵众剿捕阿尔布巴等,伏祈皇上速遣官兵进藏,剿灭逆魁,以安西藏。

阿尔布巴叛乱被平定后,清政府又扶植忠诚于自己,平乱得力的后藏贵族颇罗鼐重建噶伦系统,颇罗鼐深知只有紧紧依靠清廷,才能保证自己在藏地的地位,他任噶伦期间,对清廷竭力效忠,整顿藏务,训练藏兵,拒绝准噶尔汗国的威逼利诱,得到了乾隆皇帝的嘉许和赞赏,于乾隆四年被加封为郡王,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藏王”。

《清高宗实录·卷一百六》:西藏贝勒颇罗鼐遵奉谕旨,敬信黄教,振兴经典,练兵防卡,甚属黾勉,著加恩晋封郡王。

但是,乾隆皇帝凭借一个家族管理西藏的弊端也很明显,容易削弱中央权威加剧分裂倾向,在对清朝忠诚恭敬的颇罗鼐死后,其子珠尔默特那木札勒袭爵,获得大权后,珠尔默特那木札勒意图发动反叛,脱离清政府的影响。他一面蒙蔽清廷,让清廷将驻藏清军撤回;另一面加紧调兵准备举事。

而当时的清廷驻藏大臣傅清、拉布敦两人察觉了珠尔默特那木札勒叛乱的企图,分别在乾隆十五年五月和六月两次上书警告乾隆皇帝。但是,乾隆皇帝固执的认为受恩深厚的颇罗鼐家族绝不可能聚兵反叛,

《清高宗实录·卷三百六十四》:伊身为藏主,操生杀而擅富贵,俸赐所颁,贸易所入,岁获重货,而且倚中朝声势,伊更何所贪图希冀?若叛去,则全无所得,伊何利而反耶!

正是乾隆的误判,束缚了驻藏大臣的手脚,将驻藏大臣傅清、拉布敦推向了险地,眼瞅着珠尔默特那木札勒的叛乱准备紧锣密鼓的展开,傅清、拉布敦决定在其造反前先发制人,将珠尔默特那木札勒引诱至通政岗衙门,骗其登楼接诏,登楼后去梯并历数其罪,“尔违天子命,且忘尔父,无君无父,罪不可赦”,傅清、拉布敦二人迅速扑上,将珠尔默特杀死。两人也被叛军围攻,双双身死殉难。

在确认西藏出现叛乱的消息后,乾隆迅速让岳钟琪带3000兵马入藏平叛,逮捕了首要叛乱分子,并废除了西藏封授郡王的制度,规定噶伦由四名官员组成,在达赖喇嘛和驻藏大臣的领导下处理西藏政务,确立了西藏长期驻兵的体制。而乾隆五十八年,清政府在驱逐廓尔喀入侵后对西藏的政治和宗教制度又一次大改,制定颁布了《钦定西藏章程》,使清政府在西藏的施政达到了高峰。

综上所述,西藏地区的确实有过反抗清廷的行为,只是烈度相对较小,平定相对较为容易罢了。

引用文献:《清世祖实录》、《清圣祖实录》、《清世宗实录》、《清高宗实录》、《圣武记》、《皇朝藩部要略》、《准噶尔汗国史》、《秦边纪略》

2

清朝对西藏统治力是一步步完成的,彻底巩固其实是到了乾隆后期才做到。在此之前,西藏地区的宗教首领与大农奴主拥有很高的自治权力,乾隆朝以前的清朝中央政权对西藏的统治力远没有此后那样强大,历史上西藏贵族也曾多次反清叛乱。

一,清朝前期对西藏的政策和态度。

西藏自从元朝被纳入中国版图后,经历了元明清三朝,一直臣服于封建中央政权,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三个王朝对西藏的统治一直是利用和扶植藏族本土宗教喇嘛教,以维持对中央政权的服从,同时建立管辖机构,加强统治力度。

喇嘛教又分为多个教派,元朝只推崇“萨迦”一个教派,明朝则对其余各派领袖都分别赐加封号,防止一家独大,从而分散权力,互相牵制。所以,在封建社会,西藏内部除了有封建王朝管辖机构外,喇嘛教的各派首领则形成一个个政教合一的领主。

明朝末年,蒙古顾实汗的力量进入西藏,清朝满洲贵族与蒙古贵族号称“满蒙一家”,双方关系十分密切,喇嘛教在蒙古也十分盛行,所以清朝统治阶级通过蒙古与西藏发生接触。

1637年(清崇德二年),西藏的五世达赖派使者到盛京朝拜皇太极,皇太极表示清朝崇敬佛教,尊重达赖的政策。1644年,明朝覆灭,清朝入关,之后消灭了南明和农民军抗清势力,成为全国性政权。顺治九年(1652年),达赖亲自到北京朝见顺治帝,受到隆重接待。第二年,清朝赐给达赖象征西藏地方最高权利的金册和金印,并封其“达赖喇嘛”称号。

由于西藏地方属于政教合一的地方政权,故此达赖喇嘛成为西藏地区的最高宗教领袖,而达赖手下的西藏贵族也成为了实际上的世俗领主。

此时的清朝,对西藏的态度和政策依旧是延续元明以来的笼络扶持地方宗教势力,保持其对中央政权的臣服。

二,康熙朝西藏的叛乱。

1632年(康熙二十一年),五世达赖去世,西藏行政官员桑结为了夺取权利,隐瞒达赖的死讯,借五世达赖的名义暗中支持和援助噶尔丹部对清朝作战,同时请求清朝封他为“土伯特国王”,康熙答应了他的请求。(土伯特即汉音“吐蕃”的转音)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当时的西藏的贵族虽然名义上臣服于清朝,但实际上却处于半独立状态,清朝对此也只能采取羁縻政策,无法真正对其行使统治权。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桑结为了驱除西藏境内的蒙古势力,暗中对顾实汗的孙子拉藏汗下毒,结果事情败露,桑结被拉藏汗打败并杀死,康熙知道后下旨封拉藏汗为“翊法恭顺汗”。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康熙帝封西藏日喀则地区的另一位佛教领袖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得尼”,这样一来,达赖和班禅就成为前藏和后藏地区的两位最高宗教首领,这其实也算是一种互相治衡的策略。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桑结的残余部署勾结准噶尔部阿拉布坦引兵入藏,杀死拉藏汗,西藏地区陷入内乱。清军则于1720年入藏击败准格尔军,并护送六世达赖喇嘛从青海进入西藏,完成“坐床”典礼,为藏民重新树立了宗教首领。并封拉藏汗的部署康济鼐为贝勒,管理前藏(拉萨和山南地区),颇罗鼐为台吉,管理后藏(日喀则地区)。

康熙帝的入藏平叛并重新确立宗教领袖,使西藏地区重获安宁。同时也进一步加强了清朝在西藏的统治力量。

三,雍正朝的西藏叛乱与驻藏大臣的设立。

转眼到了雍正五年(1727年),西藏地方农奴主对清朝委派康济鼐和颇罗鼐受命于中央政权管理西藏地区的做法十分不满。于是一些农奴主发动叛乱,杀死了管理前藏的康济鼐,颇罗鼐赶快给清政府报告西藏的情况,同时调集手下的藏兵平定了西藏农奴主的反叛。清朝闻讯后也派出军队进藏,有鉴于地方农奴主的反叛,清朝册封颇罗鼐为郡王,管理全藏政务,并设置了驻藏大臣办事衙门,由朝廷派遣两位驻藏大臣与地方共同处理西藏地方事务。

驻藏大臣办事衙门的设置与驻藏大臣的派遣,标志着清政府对西藏地区管理能力的加强。也更好的遏制了西藏贵族分裂国家的企图,在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四,乾隆朝入藏平叛与统治力度的强化。

乾隆十二年(1747年),颇罗鼐病死,他的次子珠尔默特那木扎勒为了继承郡王之位,同哥哥展开了夺位斗争。继承郡王位后又因为利益争斗与达赖喇嘛发生严重的矛盾和冲突。其这位新的郡王是个野心家,他想借助朝廷打击达赖喇嘛的力量,然后联合准噶尔部的力量对抗清朝,从而达到割据西藏的目的。

这一切被驻藏大臣傅清看破,傅清多次提醒朝廷那木扎勒有反心,并将他与西藏各方势力的斗争情况详细汇报朝廷。

乾隆十五年(1749年),那木扎勒反叛乱的迹象已经很明显,他下令阻断了西藏对外的联络通道。驻藏大臣傅清等人不愿意放弃西藏逃走,便谎称乾隆帝有诏书命那木扎勒。那木扎勒信以为真便带着部下前去接旨,当他跪下叩头时,傅清突然拔刀将其斩首。其部下纷纷哗变,杀死了傅清等人。

那木扎勒被杀的消息传出后,达赖喇嘛和西藏的各领主对叛乱军队群起而攻之。当清军赶到西藏时,这场叛乱已经平息。

为了防止贵族割据的状况再次发生,乾隆帝下令废除西藏的郡王和贝勒掌权的制度,规定凡西藏事务,都由驻藏大臣和达赖喇嘛共同裁决,并设置了“嘎厦”作为西藏地方政府,由四个地位相当时“噶布伦”共同辅佐达赖喇嘛与驻藏大臣处理西藏事务,清军长驻西藏。

这次改革,提高了达赖喇嘛的政治地位,也再次加强了清朝对西藏的统治力度,有效的杜绝了藏地贵族武装割据的情况。

乾隆五十四年(1791年),后藏的六世班禅去世后,他的弟弟玛尔巴为了争夺财产,勾结尼泊尔的“廓尔喀”贵族率军入侵西藏。乾隆派福康安领兵进藏,很快就打退了侵略军。这次平乱后,清朝政府决定对西藏的政治结构进行彻底改革,加强中央政权的统治力量,防止割据叛乱的发生。

五,影响后世的西藏地方政治结构改革。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西藏章程》,两年后又规定了多项西藏地方管理规定。

这次的改革影响是深远的,在维护祖国领土完整方面功不可没。主演的内容有以下几点:


1,驻藏大臣在地位上与达赖喇嘛和班禅同等,达赖与班禅以下各类僧俗官吏都是下属,凡事必须经驻藏大臣批准才可执行。

2,达赖喇嘛和班禅的转世灵童(即宗教首领继承人)必须通过驻藏大臣主持的“金瓶掣签”制度来选定,除此之外便是非法,朝廷不予承认。达赖喇嘛与班禅的亲属不得参与政务。

3,噶伦布以下的僧俗官员由达赖喇嘛与驻藏大臣共同选拔任用,其升迁与废除则由驻藏大臣全权处理。

4,达赖喇嘛与班禅的私产和管辖的大小庙宇和僧人,全部登记造册。由达赖,班禅和驻藏大臣分别保留,以便察考。

5,对外交涉权只能由驻藏大臣行使,一切外国人给达赖和班禅的书信必须交给驻藏大臣,由驻藏大臣代为回复。

6,西藏地方财政赋税由驻藏大臣制定和审核。地方政府的收支用度由驻藏大臣统一考察和安排。

7,藏军人数不得超过三千人,且必须派到边境上驻守。取消农奴主不纳税的特权,减免牧民赋税,兴修水利,发展生产。


通过“金瓶掣签”制度的确立和清朝对西藏地方政治结构的改革,有效的遏制了达赖喇嘛和班禅的宗教力量,将西藏的财政和军事力量都纳入了中央政权的有效管辖下,也打击和限制了地方农奴主叛乱的力量,最大程度的预防了地方贵族分裂国家的可能性,发展了西藏的生产力,促进了藏地的进步。

而乾隆晚期对西藏的改革和各种规定,不仅加强了封建政权的统治力量,也在客观上维护了国家的统一,紧密了西藏与祖国的联系。

乾隆帝创立的“金瓶掣签”与许多政策,也在清朝灭亡后被以后的政权所继承和发展,也正是在前人开创的道路上,西藏与祖国的联系日趋紧密,一系列的革新和政策很好的维护了中华民族领土的完整性与民众的认同感。

单凭这一点来看,清朝在历史上确实对中华民族有不小的贡献呢!


总结:

提起清朝历史,许多人的心态是很矛盾的。这个中国最后的封建王朝,有着太多令人喜欢不起来的事情。以至于穿越小说里有一句话:“穿清不造反,菊花套电钻!”然而,清代西藏贵族的几次叛乱却完全是出于个人野心,妄图分裂国家,这与内地的抗清战争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回事情。

当我们抛开狭隘的民族主义,用最公正客观的历史态度来审视这个王朝时,总会发觉这个王朝的许多作为影响到了今天。有好的,也有坏的,但在加强对西藏地方的统治力量这件事情上,清朝确实很了不起。

也正是因为清朝从康熙到乾隆历代君主不断加强对西藏的统治力量和各种制度改革,有效的维护了祖国领土的统一和完整。而开创性的“金瓶掣签”制度,也为后人开辟了新的思路,对后世处理西藏事务的方法有着不了忽略的影响。

不由的感慨一句:“金瓶掣签”,居功至伟!

西藏,永远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维护领土的完整不受侵犯,是每一个中国人神圣的责任,也是每个中国人永远不会改变的态度!

3

第一,敢反抗,有反抗。

第二,清朝有军队。

第三,清朝有宗教。

第四,清朝有钱。

4

在1720年康熙皇帝派兵入藏发生前,讨论这个问题没有多少意义,因为直到这件事以后,西藏才正式隶归清朝的版图。

在清朝入藏以前,西藏地区是由蒙古和硕特汗国与以达赖喇嘛为首的藏传佛教贵族共同管理的。

虽然他们承认清朝皇帝的尊贵地位,但清朝对西藏的直接影响力可以说是非常有限的。如果一定要说“反抗”,这段时期发生的事都可以算在内。

譬如,五世达赖的弟子第巴桑结嘉措长期对清朝隐瞒五世之死,再比如桑结嘉措对准噶尔汗国噶尔丹的拉拢,这些都可以说是对清朝的“反抗”。但是,我认为这么算是没有多少意义的,毕竟这个时候它并没有隶归版图。

直到康熙五十九年(1720),清朝入藏驱逐准噶尔后,“今大兵得藏边外,诸番悉心归化,三藏阿里之地,俱入版图”。

在此以后,是否发生过反抗清朝的事情呢?当然是有的。这就是乾隆年间的的平定珠尔默特那木札勒之乱。

珠尔默特那木札勒,他原本是西藏郡王,父亲是大名鼎鼎的颇罗鼐。清朝开始统治西藏后,曾利用颇罗鼐等人协助驻藏大臣来管理藏务,所以将颇罗鼐封为多罗郡王。

在颇罗鼐去世后,其子珠尔默特那木札勒袭爵,却在暗中心怀不轨,而被驻藏大臣所识破。乾隆十四年(1749),珠尔默特那木札勒攻杀其兄长珠尔默特策布登,袭占阿里地区。乾隆十五年(1750),驻藏大臣傅清、拉布敦迫于形势将珠尔默特那木札勒诱杀于驻藏大臣衙署,俩人随后又被其党羽所害。

于是,乾隆便派四川总督策楞进藏平乱,随后颁布了《西藏善后章程》十三条,自此废除了藏王制度。

5

在承德有一座小布达拉宫,还有一座小扎什伦布寺。小布达拉宫是给达赖喇嘛建的,小扎什伦布寺是给班禅喇嘛建的。这两座建筑,琉璃砌墙、黄金鎏顶,真可谓极尽奢华。离这两座建筑不远,就是古朴典雅、青堂瓦舍的避暑山庄,那是皇帝的居所。两厢对比,反差强烈,完全征服了前来朝觐的达赖、班禅的心!从此,两位西藏的宗教领袖彻底臣服于满清皇帝,也使虔心信佛的全体藏民真心归顺朝廷!这可比派兵征伐西藏便宜多了,效果也好多了。看来,我们还真不能小觑满清统治者的政治智慧呢!

6

明朝时候西藏也没反明朝啊 和明朝之间也没有发生过战争

7

当时的西藏的权力比现在的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加起来都强太多了。几乎等于就是藩属国,驻藏大臣名不副实,就是个朝廷的眼镜而已,只要不反就行。

8

因为满清实际控制范围根本没有清吹说的那么大,有啥好反的

9

清朝时期,满清统治者没有直接统治西藏,而是采取每年从汉人身上搜刮巨额财富,将其中一部分赏赐给西藏的喇嘛贵族,换取其对满清皇帝称臣的虚荣。

直接地说,西藏贵族是看在大量赏赐的基础上,才对满清称臣的,西藏贵族也是剥削汉人的帮凶走狗。

等清朝走向衰落,从汉人身上搜刮的财富都不足以给西方殖民者赔款,没有多余的财富赏赐给西藏蒙古贵族,这些地区就不再向满清称臣,发动叛乱,宣布独立。

一句话,满清是殖民政权,蒙古和西藏贵族是分享殖民利益的帮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