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你觉得“是药三分毒”这句话到底正不正确?药究竟是“天使”还是

你觉得“是药三分毒”这句话到底正不正确?药究竟是“天使”还是

2020-09-02 15:32阅读(75)

你觉得“是药三分毒”这句话到底正不正确?药究竟是“天使”还是“魔鬼”?:第一个问题,“是药三分毒”这句话出自哪里已经没法考证了,普遍的观点认为其出处来

1

第一个问题,“是药三分毒”这句话出自哪里已经没法考证了,普遍的观点认为其出处来源于《黄帝内经》,那个时候没有现代人眼中的“毒品”,所以即便古人有这句话,肯定也和我们现在所指的【因为很多药物会导致患者上瘾或者毒副作用太大】无关。

在古时候这里的“毒”据说广义上有三种意思:

第一,古人是将“药”与“毒”并列的,他们认为药即是毒,毒即是药,而“毒药”最开始是一切药物的总称

第二,“毒”指一种偏性,古人用药物“以偏纠偏”,也就是以毒攻毒的另一种说法;

第三,古代说“毒性”最初是表示药物的作用大小,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药效”

因此古语上这句话的意思肯定不是我们现在所理解中的意思。

到了近现代这句话可能确实有那么点“道理”,因为随着科技的发展,人性的贪婪,很多药品的成瘾性、两面性(副作用)确实比较多。而第二个问题:药究竟是天使还是魔鬼呢

我猜你大概是想说很多药品变成了“毒品”、“要(命药)品”的意思吧?我不是学医的,不是这方面的专家,副作用的问题我也不好回答,但是关于成瘾性或者说很多毒品的“前身”是药品这方面的事,你要明白:这些药品发明的【初衷】都是为了人类健康、都是为了挽救生命

阿片类药物中美沙酮发明的初衷是为了缓解一些药物依赖性的替代品,可待因是为了镇咳、治疗呼吸道问题,哪怕最臭名昭著的海洛因当年也是为了【想要去除吗啡中的成瘾性】而诞生的。虽然吗啡是鸦片的主要生物碱(含量4%~21%,平均含量10%),但是它的强力镇痛效果在战争中挽救了太多人的生命,衍生物之一的盐酸吗啡也是临床常用的麻醉剂。阿片类大家族的药品(或者说毒品吧)拯救的人肯定比它害死的人多得多。

安非他命类药物(冰毒的“前身”)在临床上一直是用于治疗注意力缺陷多动症(ADHD)和睡眠倒错症(Nacrolepsy)的,可以刺激大脑中枢神经、振奋精神、提升耐力;

氯胺酮(K粉的“前身”)作为医用静脉全麻药品,具有安眠、镇痛、麻醉诱导以及辅助麻醉等作用,不过因为不可逆的脑损伤和膀胱纤维化已经被淘汰了。

巴比妥类药物则是用于抗焦虑、癫痫、治疗失眠等作用。

……等等。

像上面提到的这些药品的出现治疗了很多古代根本无法治的疾病,降低了很多之前根本不敢做、死亡率极高的手术的风险,极大的延长了人类的平均寿命。你说它们是天使还是魔鬼呢?药绝对不是“魔鬼”,人才有可能是那个魔鬼!

1806年德国科学家泽尔蒂尼为什么要分离鸦片镇痛成分提取出吗啡?因为他们欧洲人早就知道鸦片的成瘾性太厉害,但是1840年英国人还是将鸦片卖给大清(也是如今金三角毒品泛滥的根源);

海洛因为什么会成为“毒品之王”?因为1898年拜耳公司在明知道二乙酰吗啡根本就没有去除成瘾性的情况却封杀了一切有良知的声音大肆宣传自己家的海洛因包治百病还没有任何成瘾性!

吗啡治疗癌症患者只要控制得体并不会让人成瘾,因为患者被病痛折磨的时候大脑分泌出大量的压力物质使人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吗啡作用于疼痛所分泌的大量压力信号从而改善这种状态、调整脑内平衡,故患者并不会感到其带来的快感。可是不法分子却将这些东西卖给没有病痛的正常人…

这些毒品与其说是它们对人类的反噬,不如说是人类自己的“作死”!

不该妖魔化药品,不应矫枉过正,野心、贪婪、人性才是让药品变毒品的罪魁祸首,才是让救命的天使变成夺命的魔鬼的元凶

相关问答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