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如何看待电影《八佰》中大量方言台词?

如何看待电影《八佰》中大量方言台词?

2020-09-02 00:03阅读(343)

如何看待电影《八佰》中大量方言台词?:纠正一个历史认知误区,淞沪会战中国军队的参战兵力并非你经常听到的70万大军,根据战场记录和作战序列汇总,军事委员会

1

纠正一个历史认知误区,淞沪会战中国军队的参战兵力并非你经常听到的70万大军,根据战场记录和作战序列汇总,军事委员会拟调的部队应为陆军75个师,加上教导总队、上海的警察和江苏的保安团,以及炮兵装甲车等特种兵部队60余万人,但是实际到达战场的呢?其实只有45个师以及特种兵部队45万余人。



没办法,旧中国铁路就那么几条,公路也太多不堪使用,而大批部队要从天南海北征调而来,如何运输成为了大难题。尤其是临近淞沪战场以后,还要面对日本战机的疯狂轰炸扫射,许多部队只能昼伏夜行,更是耽误了抵达时间。比如川军杨森的部队千里迢迢赶到战场时已经是1937年10月末,距离全线总退却只有一周时间了。


《八佰》的各色方言虽然听起来不那么悦耳,但绝对是画龙点睛之笔,诠释了中华民族在抵御外辱之时,来自五湖四海的官兵能够具有同仇敌忾的精神,而他们之间,很有可能在之前的军阀混战中曾经刀枪相向!庐山宣言怎么说来着?“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南腔北调的方言汇聚,正是中国人共赴国难的真实展现。



以区区三岛倭寇,何以敢犯我泱泱中华?除了工业国对农业国的硬实力差距外,更重要的是日本人认为旧中国那就是“一盘散沙”,他们甚至判断,只要日军发起大规模进攻作战,许多地方实力派就会迅速“倒蒋”并宣布脱离国民政府,然后国内局势陷入一片混乱,他们再予以一一击破。

事实证明日本人错了,而且错的很厉害,连曾经接受日本军援以图反蒋的桂系,也断然拒绝了华南日军的拉拢,令大小鬼子百思不得其解:你们不是刚刚打得死去活来吗?日本人不懂的是,中国有古语叫做:“兄弟阋于墙,外御其辱”,在民族大义面前,从中央军到杂牌军,从黄埔嫡系到工农红军,都能够捐弃前嫌联合抗日。




透过《八佰》的方言桥段,我们不妨来大致盘点一下,淞沪会战期间先后上阵杀敌的各省各地区军队,历史也不会忘记,这些来自四面八方的官兵,在抗日战场上的浴血牺牲。


最先出动的是黄埔嫡系第87师、第88师和从西安赶回的第36师,以及独立第20旅,这都是中央军主力部队。因为此时日本陆军还没有到来,对付4000多名鬼子海军陆战队,南京方面认为兵力足够了,未料想啃起来非常吃力,再加上日军“上海派遣军”迅速来援,于是南京军事委员会也四处调兵投入战场,类似于胡宗南第1军、罗卓英第18军这样的部队,很难分清兵源构成,暂且不提。




张发奎左翼兵团,下辖第8和第10集团军。


其中第8集团军所属的第69军为“东北军”,军长吴克仁中将其后战死;所属之第102师为“黔军”,是一支打满抗日全场的部队。所属之独立第45旅为“鲁军”,原“胶东王”刘珍年的旧部。


第10集团军所属的主力第70军为“湘军”,乃是唐生智的旧部延续而来。所属之暂编第11旅、暂编第12旅和暂编第13旅皆为湖南地方保安部队升格而来,妥妥的“无湘不成军”。


朱绍良中央兵团,下辖第9和第21集团军。


第9集团军除原有的几个德械师外,新调入第4军 ,大家都知道这是“粤军”;第8军是由第169师和税警总团合编而来,其中第169师的老底子是樊钟秀的“豫军”;第39军刘和鼎所部,则是由“皖军”和“闽军”各一部发展而来。


另有一个名声在外的第74军,其王耀武第51师以河北兵和陕西兵为主,而俞济时第58师在湖北编练,所以浙江兵(带去三个浙江保安团)和湖北兵居多,这就是冀、陕、浙、鄂四省。第21集团军不用介绍了,廖磊带来的当然全是“桂军”。




陈诚左翼兵团,下辖第15和第19集团军。


第15集团军是后成立的,原辖罗卓英第16军团、胡宗南第17军团和吴奇伟第18军团,前两个军团分别以第18军和第1军扩编而来,不再赘述,而吴奇伟军团的主体仍然是“粤军”。


第19集团军薛岳所部,最初下辖第25军,当时的前身是“鄂军”;第73军老底子为“湘军”;第75军老底子为“浙军”。以及中央军李延年的第2军。




除此以外,参战的还有上海保安总团、上海警察总队、四个江苏保安团,以及就近补充的华东与华中各省保安团队和新兵。粗略统计一下,计有沪、浙、苏、皖、鄂、鲁、冀、陕、川、桂、湘、闽、豫、粤以及东三省共17个地区的官兵参战,如果再计入中央军的成分,则涵盖的省份地区无疑会更多。


重复一次:“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抗战到底,惟有牺牲的决心,才能博得最后的胜利”!《八佰》想告诉我们的正是,五湖四海中国人,团结一心打鬼子!


2

因为原型有80%的湖北兵,还原历史更真实。

3

这才是好电影的态度,还原以前就必须把语言这要数体现出来,本来那时候语言就不统一,都是五湖西海聚集来抗战的。普通话是解放后才标配的。

4

事实就是这样,中央军,西北军,川军,桂系。。。70万就怎么山南海北凑出来的

5

中国有一多半的人还在说方言

影视作品中出现方言更接地气

6

贴近现实!地方部队说方言太正常了,影片开头的那支地方部队为例,有多少人学习过正式的普通话?谢晋元的扮演者也刻意的去说广普也属正常。曾经听过孙中山先生的真实纪录片里,也是说着广普!当时应该没有教b.p.m.f的吧!

7

很不错的电影

8

这提问有东西可说。《八佰》之前我回答类似提问的时候,已经说了是一部胡编滥造的作品。但这个细节属于其中少有的精细之作。管虎曾在电影宣传中声称,《八佰》是“十年磨一剑”的产品,可实际上漏洞百出,虚构胡编太多,明显是吹嘘之词。不过,方言台词这一块还原度高。原因是当年四行仓库保卫战的时候,已是淞沪会战的后期,历经苦战国军精锐伤亡惨重,战场上多次补充了兵员,包括电影的主角88师谢晋元带领的一营,而且按当时国军战场补充的军制,一般采取的是成建制补充,而他们在奉命守卫仓库前正好补充了一批湖北保安团的兵员,大多来自通城县。所以,这处细节处理到位且真实感强。如果,管导和电影创作人员都能以这样的态度琢磨剧本,研究历史,克制住自己过于旺盛的创作欲,相信影片不会如此不堪。另外,说一个有关的细节:现在大家都基本不知道的东西,三十年代老蒋基本在形式上统一中国以后,颁布了相关法令,要求以江浙官话为全国法定语言(他是浙江奉化人)。当然,因为军阀林立,战乱频频,内剿红军,外打日寇,和平日短,加上当时全国百姓受教育程度太低太少,实际推广效果很差。而这种语言,既非新中国法定的普通话,也不是我们现在熟知的台湾“国语”。它已随着解放战争的隆隆炮声,悄然消失于台湾海峡的波涛汹涌中了。

9

可以想象一下,那时候大家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不同省份的血性男儿,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不同地域都有自己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方式!!今天去影院看了这部电影,个人感觉很震撼,也很真实,尤其是方言和地域独特表现!展现出不同地域男儿的特性!整部剧还原度很高,教育意义深刻突出——不忘先烈,勿忘国耻,牢记历史,奋发图强,只有国富兵强,才能山河无恙!

10

方言本身就是不可或缺的存在,我倒是觉得普通话的推广还真的有点用力过猛了。这就是一种技能,干嘛非得强求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