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诸葛亮利用大雾天大早上看不清的时机,去借箭,难道他不怕敌军射

诸葛亮利用大雾天大早上看不清的时机,去借箭,难道他不怕敌军射

2020-09-01 03:06阅读(73)

诸葛亮利用大雾天大早上看不清的时机,去借箭,难道他不怕敌军射火箭照明吗?:射火箭?想多了。曹操不会有这个想法,诸葛亮也不给他们这个机会的。一、火箭不是

1

射火箭?想多了。

曹操不会有这个想法,诸葛亮也不给他们这个机会的。

一、火箭不是说射就射的。

要射火箭,肯定有引燃之物,北方是石油,南方可能是桐油或者其他油脂,还需要布帛之类,缠在箭上,然后再蘸油,引火。

这是一个很麻烦的过程,十万支箭,哪怕是只有一万支箭是火箭,这得需要多少多少油脂?多少布帛,火箭本是危险之物,肯定几样原料分开摆放的吧。

诸葛亮引军夜里趁着大雾,突然袭击,你以为曹军仓促之间,来得及吗?

就算有火箭,仓促间,敢用吗?万一一不小心失火,不用东吴水军来袭,怕是曹操的水寨自己就废了。诸葛亮、周瑜怕是要笑掉大牙了。

二、火箭的射程肯定不及普通箭支。

想想吧,一个普通的箭枝,在前端加上引火之物,蘸上火油,这重量肯定要大大增加,射程肯定有削弱。只要诸葛亮把船停在普通箭枝能及,而火箭射不到的地方,你射火箭有什么用呢?

三、既然出来借箭,肯定的预备手段。

诸葛亮带这一百艘船来借箭,肯定有防火之物,毕竟草人加箭枝,都是易燃之物,万一士兵不小心失火,该怎么处理,在水军上都有演练。

哪怕是曹军有哪一个弓箭手臂力过人,有李广之射技,把火箭射到草船上,一般也会被轻易灭火。

总之,《草船借箭》虽是作者的虚构,但在理论上并不是不可行,作者罗贯中是元末明初人,曾在张士诚手下作幕僚,对于军事并不陌生,所以才能写出《三国演义》这样的煌煌巨著。对于水战所用的弓箭,肯定比你我清楚,所以,就不要班门弄斧了。

我是木子君,记得关注我哦。

2

诸葛亮利用雾天草船借箭,敌人看不清来者的真实情况,用箭乱射一通,就很容易得到很多箭。

诸葛亮是什么人,不可能没考虑到敌军若射火箭照明怎么办?他之所以不怕,那就是说,敌军射火箭照明没用。为什么敌军射火箭照明没用呢?雾大呗!

早上,天处于蒙蒙亮的状态中,又是大雾,两百米外都视不见物,敌人即使用射火箭照明,几步之外也是一片混沌,同样看不到对方,所以,诸葛亮正是利用了黎明前又是大雾这一状况,才顺利地借到了一船船的箭枝。

诸葛亮对天气状况真是了如指掌!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做很多事是不是应该像诸葛亮一样?能预测到事情的发展进程能,“知己知彼”,然后采取行动,才能做到万无一失。比如我们要到某地旅行,是不是先查查那个地方的天气状况,路线状况,风土人情,有什么人文景观,等等,这样才能是你的旅行收获满满,而不空手而归。

3

那时的火箭又不是导弹,万一烧着自己怎么办?

4

首先先明确,诸葛亮草船借箭是罗贯中虚构的,但在实际情况下是否可行。如果扎成一个个草人,根本无法接到如此多的箭。因此在扬州评话中,直接就解释为草船借箭,让诸葛亮在船上堆着厚厚的草垛,就可以借箭了。而草垛本身是湿的,又在江上,潮气更大,因此即使点了火箭也烧不着。其次,这个故事是虚构的,但是有原型。就是在《三国志》裴松之注中说,孙权曾乘船侦察曹营,结果被发现,万箭齐发,箭矢重量使船发生倾斜。孙权命令转向,船另一边受箭,恢复平衡,安然返回。这个故事应当脱胎于此,因此,草船借箭本身的关键在借箭,至于借什么箭就无所谓了,所以不需要替作者操心。

5

引·故事缘由和逻辑

《三国演义》草船借箭的故事,是引用改编正史《三国志》中的典故,可信逻辑程度很符合三国真实的战争情况。但正史中却没有诸葛亮草船借箭的记载,也无草船借箭一词的典故。但也不能否定,草船借箭是符合逻辑可行的。

《三国志》中记载,曹操大军在水上安营扎寨,形成威胁东吴的水寨之势。虽然孙权多次派兵挑战,但曹操水军依旧坚守不出安若泰山。

孙权最终无奈,亲身乘船视察曹操水军而来,但曹操依旧下令水军安营扎寨坚守不出,就算孙权下令军士在船上击鼓奏乐讥讽曹操,也无法引诱曹操水军出动。从此看来,曹操治军严谨,多疑的性格并非空穴来风。再者曹操大军不熟水战,不然早已击败东吴水军渡江而去,从而完成一统天下之大业。

东风之势和再利用

《三国演义》所杜撰出的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看似有许多说不通的逻辑,但确实符合三国冷兵器时代的战略逻辑。

曹操大军的组成部分多为北方人,北方人不习水战是不争的事实。既然曹操要征服东吴,必然要解决北方兵卒渡江的问题。此时足够的战船和熟练的水军,就成了曹操决胜东吴的关键。

《三国演义》中所述,曹操深知北方士兵不熟水战的短处,随即命令蔡瑁、张允打造战船操练水军,在水上建设数十里水寨。换句话说,在深夜不明军情,大雾封锁江面的情况下,曹操固然不会贸然命令不成熟的水军出寨迎敌。再者曹操深知周瑜、诸葛亮之辈,足智多谋善于打伏击战,所以曹操命令兵卒以弓箭阻敌,符合战争逻辑常识。

有人会问,曹操如果下令兵卒射出带火的羽箭,诸葛亮的草船借箭之计,不就不攻自破了吗。俗话说水火无情,向曹操水寨而来的船只,如果是火光冲天的熊熊烈火,那么曹操的水寨和战船也就付之一炬了。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真实写照也不过如此,诸葛亮深知曹操不会蠢到自己引火烧身的地步。所以诸葛亮的草船借箭之计,是符合现实逻辑的战术。

在冷兵器时代,制造一只羽箭,是十分严谨耗时之事,在战场之中回收再利用在所难免。不然诸葛亮也不会想到草船借箭之法。再者回收羽箭在平时战场上,也是斯通见惯之事,这才给诸葛亮不假思索,答应周瑜三日之内造就十万只羽箭带来了灵感。

我是晶晶大叔,坚持原创文章,欢迎关注点评!(图片来源《三国演义》影视剧)

6

不怕。火箭那点光是微弱的。雾大,火箭那点光穿不透。连太阳都能遮住,高速路都得关闭,何况火箭那点光?

7

哈哈哈,要是担心火箭大炮,还有燃烧弹,那更好笑,就是有照明弹,大雾天有没有用。汽车的防雾灯能照多少远呀?

8

罗贯中不让

9

你说的对,诸葛亮难道没有想到吗?他可能想到,曹操没有那么聪明,或者想到这样的话草船不就着火了吗?如果你是诸葛亮你会去吗?小说、演义不是历史,是为了褒扬英雄而根据作者自己的理想虚构的。不必纠结。我们看到的电影、电视剧中这样的“神人”难道还少吗?

10

那得问罗贯中编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