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1966年前的高中生相当于现在什么学历?为什么?

1966年前的高中生相当于现在什么学历?为什么?

2020-08-31 13:02阅读(164)

1966年前的高中生相当于现在什么学历?为什么?:现在六七十岁的人都知道,解放初期,中国的基础教育刚刚起步,高小毕业,都很了不起。60年代,小学毕业能考上初

1

现在六七十岁的人都知道,解放初期,中国的基础教育刚刚起步,高小毕业,都很了不起。60年代,小学毕业能考上初中,少之又少,而初中毕业能考上高中,可谓是凤毛麟角。那个时候,小学毕业考初中,比现在考大学都难,初中毕业考高中,更难。所以,那时候能考上高中的学生,可以说是一个大队乃至整个公社最优秀的学生。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当时的高中很少,一个县只有一所高中,好的县也不会超过两所。全乡的初中学校有十多所,每一所初中每年的毕业生有二三百人,几千名学生报考一所高中,可以想象一下能考上的几率有多少?

从解放以后,到60年代,我们全大队,九个自然村,4000多口人,只有一个高中毕业生,他轻松的考上了大学。你没说是宝贝吗?现在的大学生遍地都是,我们村现在几百口人,大学毕业生就有几十个,这样比较,我们就知道那时的高中生是什么水平了。

60年代,是中国生活最紧张的年代,吃不饱是普遍的现象。那时候的学生上学很苦,有许多学生搭不起学校的伙,怎么办,自带干粮。

每次上学校,家里都要准备十多天的干粮。你们不要想象这些干粮都是白面馒头,那时吃不起馒头,大多都是菜团,好一点的家庭能捎得起黑面窝头。如果是冬天还好一点,捎带的干粮不馊,尽管冰冷,最起码说不坏。可是到了夏天,捎带的干粮最多能吃上三天,就开始发馊。最后馊到什么程度?掰开黑黢黢的干粮,能扯出很长很长的丝。这些学生有办法,就把这个黑干粮,在水里边淘一淘继续吃。他们舍不得扔掉,扔掉了就要饿肚子,况且他们家里人连这样的窝头都舍不得吃。

艰苦的生活,让他们知道学习来之不易,百里挑一能考上高中,让他们骄傲,也让他们珍惜。在这个时代的高中生,他们学习特别刻苦,特别努力。 那个时代,国家处处要人才,他们想通过努力学习考上大学,为国家服务,为国家的建设做贡献,同时也为自己的父母争光。所以,他们一个比一个优秀,一个比一个成绩好。

如果说那时的高中毕业生相当于什么学历?我是这样想的,那时的高中毕业生就相当于高中生的学历,和现在的高中生拥有的知识差不多。但是有一点是现在高中生说不能比的,那就是那时的高中毕业生个个多才多艺。体育,美术,音乐个个都是好样的。现在的高中生文化知识也很深,但是大家都很清楚,我们完全陷入到应试教育之中,忽略了体育,美术,音乐的学习。现在的高中毕业生有几个懂得音乐懂得美术,有几个是多才多艺的?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取消了高考,六六年的毕业生是最亏的一届。他们本来想考大学,结果停止了高招,他们的希望像肥皂泡一样破灭了。农村的回到了农村劳动,城市的回到了工厂就业,但大多数都成了下乡知青,支援了农村建设。

文化大革命中,全国乡村形成了办学热潮,各公社也开始办高中。六六年毕业的农村高中生,大多都充实到高中学校里教高中。他们经过锻炼,业务能力很强,后来都成了很好的老师,甚至成了名师。

我不说了,大家分析一下,那时候的高中毕业生,到底是什么水平!

2

我可以比较客观地回答你的问题。因为我是一九六五年的高中毕业生,并且参加了文化革命前的最后一届高考,而且恰是落弟了,没有考上大学,是一个名符其实的髙中生。应该说,当年考上高中并不容易的,因为初中毕业的时候,经过了进技校、中专的蒒选,又有一部分成了社会青年,进了工厂,能够考入高中的学生巳经很少的了。这一届学生,比较实在的讲,是接受了完整的中学教育,基础知识扎实,与现在的学生相比,也是个高中生,课程的广度和深度上是略差一筹的。或许社会阅历上是胜于现在的学生。应该说当年社会上高中文化程度的人员占的比例很低的,我们所在的5??千人左右的工厂,一下子进入了近3??佰名的高中毕业生,对于一个企业的内部人员结构的变化是具有深远意义的。若干年后他们都成了企业的骨干力量。




3

按理说我是不太适合谈这个问题的,毕竟那个时时候我还没出生,也不是很了解当时的情况。不过有点可以确定,那就是那时的高中生是比较稀缺的。想想当时中国经济还不怎么样,又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而教育处于比较落后状态。所以当时有机会上高中,绝对是属于人才了,从智力因素来说,高中生不亚于现在的一本大学生,而从当时人才的稀缺性来说,相当于现在的二本大学毕业生,从知识层面来看,还不如现在的高中生。一、1966年前的高中生非常少。据那个时代的高中生说,全县数几十万人的县,高中生只有不到200人。当时大部分人口集中在农村,而农村经济条件差,很少的人能上完初中后上高中的,倒是有部分人会去考中专,城里人会去上技校。对照现在来说,一个几十万人的县,怎么说每年考取一本及以上的大学生在200人以上吧。因此我们说,当时的高中生从智力情况来看,不亚于现在的一本大学生。

二、从人才的稀缺性来说,相当于现在的二本大学毕业生。当时解放没有多久,师资还比较缺乏,而学校更少,一个县没有二所高中,大学就更少了。所以能够读到高中毕业的,那都在人们心目中是秀才和书生了。所以在国家需要选拔人才时,这些人很容易脱颖而出。比如农村的高中生往往就成了村里的民办教师,教得好的就可能去教初中,如果机会把握得好,还有可能成为政府工作人员。而如果是城里人,招工进企业的话,也会得到重视,部分人经过自学和实践,成为了企业的技术骨干,部分成了管理者。所以从人才稀缺性来说,相当于现在的二本大学毕业生。

三、从知识和文化水平来说,我认为还不如现在高中毕业生。当然有些事不太好比较,毕竟社会在进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人们的经济条件和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当时的知识和现在的知识无法相提并论。但那时的高中生的毛笔字等写得不错,语文学得也可以。至于说新知识,那是受限于当时的年代,不可能跟现在的高中生比。

大家觉得1966年前的高中生大概是什么水平呢?他们可是真正的人才,跟耽误的十年的高中不一样。欢迎大家留言交流。

4

确切地说,那时的高中生数量相当少,都是学习上的佼佼者,虽称不上百中选一,但确实也很不容易考上,毕业后即使考不上大学,很快就会被各级用人单位选用,可谓人才难得啊!至于相当于现在什么学历问题,这不好相比:因为随着时代的进步,知识也在不断更新,也许在文科的写字,写作,国学文化方面,他们比现在的高中生要学得好,但在数理化,外语,生物,信息技术等方面却无法和现在的高中毕业生相比,有些甚至没有学过。

5

很凑巧,我初中二年级时的数学老师就是上世纪1964年高中毕业的,现在他已经退休有些年头了。因为我自己曾经做了他两年的学生,所以对他们这些1966年这个特殊年份前毕业的老高中生,了解还是相对比较多的。

1966年前的高中毕业生,准确地说,其学历是不会改变的,仍然是高中学历。

只是,当时由于整个社会还相对比较封闭,教育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还相当落后;因此,当时的高级中学数量虽然也不少,但总体招生人数真心不多。

由于当时新中国建国历史还不到20年,整体上,当时的国民经济还比较落后,很多农村的孩子其实是无法去高中学习的。当然,原因不外乎几个:①高级中学的招生数量少、录取比例低;②农村学生家庭经济普遍不好,很难支撑两年高中的各种费用;③就算读了高中,也几乎没有多大可能考上当时的大学。在这种情况下,高中毕业生在整个村里就已经是“秀才”、“文化人”了!

也正是因为他们的水平本身不低,所以改革开放前夕,这些老高中生就成为了当时我们村小学的主要骨干代课老师。我就是在这种氛围下,在村小学的附属初中读的书。直到中考,才以优异的成绩考到我们省属的重点高中就读。

据了解,我这名1964年高中毕业的数学老师,后来由代课老师转成了民办教师,再到后来又通过考试,转成了公办老师;几乎是一路畅通无阻地成为了正式的人民教师。

直到现在,几十年都过去了,但这名数学老师讲课的样子我还历历在目!逢年过节我回到老家,都一定抽空去看望他一下。虽然现在他已经70多岁了,但仍然耳聪目明,记忆力不错。

根据我的判断,这些1966年以前高中毕业的学生,虽然文凭自然就是高中;但他们的基础知识真的比较过硬,起码和现在的许多“二本”大学生的基础知识有得一拼啊!

6

我自己是一名高64级毕业的学生,同意前面许多正面的观点。61年入学时,正经过自然灾害,教育也在整顿、调整收缩,高中招生大量减少,普高更少,进入普高的都是学习品德较优秀的;最关键的是,当时重学生全面发展,所有功课都作为基础,不分文理,纳入考核,高考所有学科都要参加考试。虽然负担相当重,但学生受益匪浅,记得我那时不仅参加过数学物理竞赛,也非常喜欢地理历史和俄语,不像现在高二就分文理科,学文科的缺乏自然科学和逻辑思维基础,学理科的缺乏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实践证明在初中、小学校中,高中毕业生的老师大多都能胜任很多学科教学,并成为骨干;在三年的学习中,非常重视思想品德教育,劳动课以各种方式开设到毕业,普遍学雷锋、学英雄人物和毛主席的著作,开展各种文艺体育和社团活动。至于那时高中生相当现在的啥学历,不能准确地评判,但肯定是整体基础素质全面扎实,人文、自然科学素养比现在大学本科的学生要好得多吧!

7

既然是高中生学历,那么在过去,现在和未来都不会有什么变化,高中学历就是高中学历,在1966年以前也是有初中,高中和大学的。

如果硬要将1966年以前的高中学历和现在的高中学历相比较的话,我认为现在的高中学历所学的知识更多,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更胜一筹,另外从教学考试内容上来讲,过去的考试大部分都是记忆性的内容,而现在的高中生的考试,记忆的内容相对较少,主要还透露在考察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1966年以前的高中学历知识内容掌握程度和现在相比只会低一点,而不是高一点。

那为什么有很多人认为过去的高中生比现在的高中生厉害很多呢?

我想更多的原因是因为过去的高中普及率较低,在过去能考上一个高中都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甚至一个村子里面都未必能考上一个,如果有人家孩子能考上一个高中,在当地反响都是很强烈的,即便最终考不了大学,也能很快进入当地的中学教书,这就会让大家误以为过去的高中生的知识和能力比现在强的多。实际上并非如此,现在的高中生优秀的也非常多,只不过现在上高中的孩子多了,层次也是高低不一,优秀的孩子都上了大学,成绩不好的孩子就成了高中生不去过去的典型代表,实际上这是有失公允的说法。

所以,过去的高中教育和现在的高中教育知识内容深度和广度上肯定是要差一点,过去之所以很多人读完高中之后就能脱颖而出,完全是因为人才匮乏,而现在学历化教育高度发达,高中生学历不再是人们追求的目标,这是时代的进步,是教育质量的提升,并非是教育的退步。

8

我爸就是那个年代的高中生,那个年代的高中生很少,因为当时家里都非常贫穷,吃大锅饭,靠挣工分养家糊口,许多孩子上不起学,家里让早点去地干活。

六十年代,人们的思想比较封建,重男轻女,让儿子上几年学,女儿的话就在家里干家务活。

我爸爸深受父母疼爱,也非常懂事,爷爷再苦再累也坚持让爸爸上学,爸爸从小学到高中都是班里的班长,学习特别优秀,是爷爷奶奶的骄傲。在村里,能坚持上到高中的寥寥无几

那个时候,家离学校有五十多里,没有交通工具,爸爸每周走路上下学,从家里带些咸菜,窝窝头,那个年代很少见到白面,在学校啃着冷窝窝头。我真佩服那个年代的人们,吃的苦受的罪,想就不敢想。


现在有几个年轻人能忍受这样的条件,我也很佩服爷爷当初的开明,能坚持供养爸爸上完高中。那可是当时稀缺的人才。

我爸爸高中毕业之后,在村里任代课教师,在八十年代初,通过考试转成正式教师。当时村里人都非常羡慕,吃上了“皇粮”,国家工作人员,市民户口。不过,像我爸爸那个年代的高中生,许多都是行政大领导,副县长、局长级别,我爸爸作为一名普通的初中教师,工作稳定,现在也桃李满天下,非常知足。

六十年代的高中生比较少,相当于现在的普通一本大学生,素质比较好,吃苦耐劳,学习踏实,能够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为国家做贡献

9

相当于现代的初中学历也是勉强。

那年代的教学学科少,学生不可能有丰富的文化知识。不过有的高中毕业生在后来与时俱进,说不准文化水平比现在的有些一、二本的学生文化水平还要实在。

说实话,俺才是凭真才实学、正儿八经考上的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高中毕业生。

10

我感觉呀!66年以前的?完小生?(正定口音)就高于现在的高中生;过去的高中生胜过现在的大学生??;以前的工农兵大学生远远超过现在的研究生!

怎么说呢?是的,课程不一样,深度不相同,教学不一样,感受不想当。

我记得我母亲是完小生,只感觉到她的记忆力非常不错,所学的知识好像我都不会;当然,我父亲那时更是不同了!总觉得昔日的学业水平很是扎实牢靠,而且那时候的学生的分析能力超过现在的同等水平还要高!相比之下,前面的要比后面的过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