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为什么现在很少听到"剩余价值"这个词了?

为什么现在很少听到"剩余价值"这个词了?

2020-08-29 15:46阅读(67)

为什么现在很少听到剩余价值这个词了?马克思当时把剩余价值和利润做的区分现在看来是否是主观的?:感谢《今日头条》邀请回答剩余价值这个敏感话题。剩余价值是

1

感谢《今日头条》邀请回答剩余价值这个敏感话题。剩余价值是劳动者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那部分劳动价值。马克思《资本论》的核心就是剩余价值理论,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揭示了资产阶级灭亡和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必然性。为什么现在很少听到剩余价值这个词了呢?原因之一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后,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企业利润归全民(国家)或者集体所有,不存在归资本家个人所有的剩余价值问题,这个词一度自然消失了。其次,改革开放后允许外资进入和国内个人投资办企业,私营企业和雇佣劳动重新出现,剩余价值随之必然再现,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在经济学等社会科学界却很少提及,无论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还是私营企业都统称为利润,资本家和剩余价值就被回避了。

2

世事无绝对,世事皆变化,世事有新知,“剩余价值”做为经济学中剥削理论也因科技文明的进展发生了认知上的改变,尤其是人们不再用剥削概念推动经济活动中利润产生和利益分配时,再总唠叨旧的观念很无意义了。

3

资本主义国家都从来不提这个词,你仔细品品这句话什么意思。剩余价值这个词是马克思发明的用于批判资本主义的专用词汇,资本主义国家不可能没事使用批判自己的词汇。

4

如果有求职者对招聘单位说,请不要剥削我,把我创造的“剩余价值”都给我。我敢肯定,这样的求职者会到处碰壁,即使踏破铁鞋、走遍中国大地,也很难入职。这就是现在很少听到“剩余价值”这个词的原因。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压榨劳动者“剩余价值”的丑恶本质。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有着本质的区别。现在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不能生搬硬套“剩余价值”理论,必须结合本国国情赋予其新的内函。

如果经常把“剩余价值”挂在嘴上,不利于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还是少听到这个词好。

5

996就是典型的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一切违反劳动法的都是剥削。

机器人首先是机器,机器是企业的固定资产,也会有固定资产折旧费,按月提取。固定资产是企业投资,投资从企业利润获得回报。当然,经营不善也会造成投资亏损。这是企业家必须承担的投资风险和经营风险。

6

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是劳动价值理论。

利润与剩余价值其实是一个东西,它们的区别在于计算方法不同。马克思认为,剩余价值只能来源于可变资本——劳动力;资本家认为,利润来源于总资本。

马克思的经济学是有鲜明的立场的;因此,讨论前请先弄清楚自己的立场。资本与劳动是对立的;因此,别设想一个八不靠的立场。

有没有剥削,与现阶段是不是必须容忍一定程度的剥削,是两个问题。

如果有一天,某个企业实现了无人生产,是不是就没有剥削了?一样剥削,剥削其他(企业)的工人。

7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资本家拿走了工人的“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剥削的主要方式,而作为社会主义的中国,不存在阶级剥削,也就是工人获得了自己所有的劳动所得。

随着社会的发展,工农阶级是可以发现自己的劳动能够产生多少价值的,这个时候,就会有人问:我的剩余价值在哪里?

所以,再说剩余价值这个话题,就不符合“主流思想”了。

8

狼性文化了解一下

9

因为这个“剩余价值”理论,在科技飞速发展的现今社会,已经“不完善了”,甚至存在一些“重大失误和缺陷”。

“剩余价值”理论的时代背景

19世纪,世界资本主义尚处于早期成长阶段,企业规模一般都不大,生产技术手段非常简陋,总体来看整个社会生产是短缺的。

在这样一种历史条件下,资本家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所采用的主要的基本手段就是强迫工人长时间高强度地劳动。这种高压手段很自然地引起了工人的抵制,以至反抗。

就是在这样一种历史背景下,马克思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其核心观点是:

1.资本家主要通过强迫工人延长劳动时间的方法来赚取利润;

2.只有产业工人的活劳动才能创造新价值,其他生产要素以及商业服务业等非生产性行业的职工都不能创造新价值。


资本生产剩余价值的基本方法有两种: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绝对剩余价值: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的剩余价值

这在19世纪基本上符合事实,也正因为如此,剩余价值理论才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普遍的认同。

“剩余价值”的时代局限性

当今社会,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的发展,机器运转替代人的繁重体力、脑力在越来越多的领域正在得到推进。

生产自动化是对这个趋势的最恰当的指称。

生产自动化意味着劳动越来越多地被机器程序化的运行所替代,意味着人的劳动投入越来越少。而由于生产力的大幅提高,越来越多的财富(使用价值)被生产出来。

由此引出的政治经济学问题是:生产中劳动投入减少了,为何利润(剩余价值)却可能提高?在高科技普遍采用的形式现代经济中,劳动还是价值或利润的源泉吗?

把生产自动化情况推向极致——无人工厂——这个问题传达的意思就更为清楚。

“剩余价值”理论真的完全过时了么

答案是否定的。

以无人工厂为例,无论其自动生产过程覆盖的程度有多大,自动化程度有多高,它们都是作为“所有者的生产资料”参与到价值、使用价值的生产中来的。

机器设备的运转也只是按人们事先设计好的程序运行的。无人工厂中机器设备的运行只能转移自身的价值到新的产品中,而不能创造任何新的价值。

只有活劳动仍然是剩余价值(利润)的源泉。

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讲得很清楚,商品的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确定,而不是由个别企业的劳动时间确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全社会个别企业劳动时间的“加权平均值”。

所以,有人与无人只是表明了一种相对关系,“无人工厂”其实只是人类劳动专业化发展的一个环节,其价值源泉应该追溯到工厂以外的人类劳动

“剩余价值”理论面临问题

1.随着企业的自动化、社会化水平大为提高,强迫工人延长工作时间已经不再是资本家发财致富的主要方法。

2.难以反映现代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中日益增长的巨大作用。按剩余价值理论,只有工人的活劳动才能创造新价值,无论怎样先进的机器设备都不能创造新价值,这就无从体现科学技术的作用。

3.难以全面反映各生产要素的作用。随着生产社会化水平的提高,企业经营管理、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在生产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而单纯的活劳动的作用则大大下降。

4.难以正确反映第三产业人员所创造的巨大价值。按剩余价值理论,只有第二产业工人的活劳动才能创造新价值,其他商业、金融业等从事第三产业的职工都不能创造新价值。但第三产业早已成长壮大,许多国家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已经超过第二产业,继续坚持剩余价值理论就很难让人接受了。

5.难以指导国有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最主要的就是增加企业利润。按剩余价值理论,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而剩余价值则是强迫工人延长劳动时间的结果。这样从根本上来说,企业要提高经济效益就只能强迫工人延长劳动时间了。这种论调,如果用于指责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尚可勉强奏功,如果用于指导我国国有企业经营管理,马上就行不通了,因为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工人是企业的主人翁,对工人劳动实行强迫,不仅于理不通,而且于法无据,是非法行为。

6.无从论证公有制存在的合理性,尤其是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将生产资料公有制视为立国根本的社会主义国家来说,实在是一个生死悠关的重大理论缺陷。


10

剩余价值论就挑逗人斗人由头,现在不主张人斗人了还提它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