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汉武帝得知太子刘据被逼自杀后非常后悔,为什么不立刘据的孙子刘

汉武帝得知太子刘据被逼自杀后非常后悔,为什么不立刘据的孙子刘

2020-08-29 12:31阅读(84)

汉武帝得知太子刘据被逼自杀后非常后悔,为什么不立刘据的孙子刘病已为皇帝加以补偿?:汉武帝刘彻的太子刘据死于巫蛊之祸后,醒悟过来的刘彻十分懊悔,对诬陷或

1

汉武帝刘彻的太子刘据死于巫蛊之祸后,醒悟过来的刘彻十分懊悔,对诬陷或威逼过刘据的人恨之入骨,随后展开了大肆报复。

第一个陷害刘据的奸臣江充,早在兵变爆发时就被刘据斩杀了,刘彻还不放过他的家人,夷三族。参与构陷刘据的太监苏文被烧死在横桥上,其他有牵连的人也没有好下场。

只处死当事人还算仁慈的,常规操作是满门抄斩,诛其全族。这场报复行动前后牵连了数十万人,其中也有无辜者。

单报仇还不够,刘彻为了表达对刘据的哀思,专门修建了一座思子宫,并在湖县建归来望思之台,祈望刘据的魂魄能够归来。

这又是报仇又是思念的,深厚的父子之情体现得淋漓尽致,按理来说对于刘据的后人,刘彻应该珍而视之,把对刘据的亏欠全部弥补在他们身上才对,可实际上却并非如此。

刘据的妻妾儿女都在巫蛊之祸中遇害了,只有襁褓中的孙子刘病已逃过一劫,被关押到长安的官狱里。刘彻似乎对他并不关注,任这小曾孙长于官狱。

这可太不合常理了,一边为儿子之死悲痛万分,一边又对儿子仅存的后代不管不问,怎么说得通?

有人说是因为刘彻并不知道还有刘病已这个人,这不太可能,刘彻只是老了,还没傻。该知道的事儿他都知道,甚至还会比寻常人考虑得更多。

而且天下皆知皇帝对太子感情很深,底下那些人敢不汇报太子之孙的下落吗?若没有刘彻的授意或默许,他们又怎敢一直把流着皇室血脉的刘病已关在狱中?

那么,口口声声念着刘据的刘彻,为何不能厚待刘病已呢?

其实已经厚待了。

长安官狱的负责人丙吉极为关爱刘病已,专门挑选了温柔厚道的女囚徒,将刘病已交给她们照顾,出钱出力,以私人财物供养刘病已。因而刘病已虽被关在官狱里,也没吃太多的苦。

丙吉为何如此呢?

史书上的解释是他同情刘据和刘病已的遭遇,才发了善心。但更大的可能,是他本来就是刘彻派到狱中照料刘病已的人。就算没有明说,让一个同情刘据的官员到刘病已所在的官狱,态度已经表达得很清楚了。

刘病已快满5岁时,刘彻病重,有个望气士说长安官狱有天子之气,刘彻便派使者去核查长安26官狱中的犯人人数,不分罪行轻重一律杀掉。使者到了丙吉这里,丙吉紧闭大门,坚决不让使者进去。

要知道,使者前来是奉了皇帝的旨意,丙吉哪来这么大的胆子,敢和皇帝的使者叫板?这只能说明,他早知道刘彻不会伤害刘病已。

使者回去后加油添醋的告了一通状,越老猜疑心越重的刘彻却没发火,还说这是天意,下诏大赦天下,刘病已得以出狱,由祖母史良娣的家族抚养。

就在同一个月,刘彻驾崩了,临终前留下两道遗诏,一是为霍光、上官桀、金日磾这三位顾命大臣封侯;二是将刘病已收养于掖庭,并令宗正将其录入皇家宗谱,正式承认他的身份。

也就是说,刘彻临死前还挂心着刘病已,这是极为难得的恩宠。这里还有一个巧妙的安排,掖庭令张贺曾是刘据的家吏,对刘据忠心耿耿,刘病已在掖庭得到他无微不至的关怀爱护,还帮着操持人生大事,十分尽心。

纵观刘病已人生前期,咱们会发现,虽然他看似处境艰难,实际上走到哪里都有人保驾护航。在官狱里有丙吉,出狱后有史家,入掖庭后有张贺。要说刘彻没在其中发挥作用,谁都不会信。

那为什么表面上看起来刘彻对刘病已很冷淡呢?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刘据起兵是事实。无论他的理由有多充分,起兵就是谋反。不管刘彻有多思念刘据,刘据起兵的罪名都没有被洗刷干净。作为刘据之孙,刘病已身上也是有原罪的。

其二,刘彻不想让朝臣会错意,避免引起新一轮的储位之争。虽然刘彻对刘据之死感到十分痛心,可他从没想过将大位传给刘病已,他还有好几个儿子呢。但如果他抚养刘病已,很可能引起大臣们的误会,万一他们帮刘病已争位怎么办?

其三,刘彻想让刘病已平平安安地长大成人。刘病已的身世,注定了会引来很多野心家、投机者的关注,刘彻不亲近他,反而可以减少他的风险。

况且刘彻已是风烛残年,对刘病已最大的期望大概就是活下去,传承刘据的血脉,除此之外没有更多的期待。

可人算不如天算,刘彻不会料到,皇位由儿子刘弗陵,到孙子昌邑王刘贺,兜兜转转绕了一大圈,最终还是回到了刘据一脉。刘病已在霍光的扶持下,成为了中兴西汉的孝宣皇帝。

2

刘据被逼杀后,他的血脉只剩下了刘病已这根独苗,即便如此还差点被武帝除了根。后来,武帝虽然幡然醒悟,知道冤枉了儿子刘据,但为时已晚,就连他的三子一女也遭诛连,以致于将来皇位的继承都成了问题。而幸存的曾孙刘病已还是一个在襁褓中吃奶的婴儿,自然不可能做为继承者的人选。

汉武帝去世的时候,刘病已才刚4虚岁,试想让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即位,会是什么样的后果,汉武帝不可能想不到后果的严重。更何况汉武帝还有三个儿子健在,所以他根本就不会去考虑刘病已。


汉武帝一共有六个儿子,刘据是卫子夫所生,死于巫蛊之乱;王夫人所生齐怀王刘闳,死于太子之前,身后无子嗣;李夫人生昌邑王刘髆,武帝去世前一年刘髆病故;其余三子就是李姬所生的燕刺王刘旦和广陵厉王刘胥,以及赵婕妤(钩弋夫人)所生的刘弗陵。如果按身份来说,三个儿子都是庶出,都有公平竞争的机会,但是武帝更喜欢少子刘弗陵。据说刘弗陵身高体壮,聪明伶俐,武帝常说:“这孩子像我”,喜欢之情溢于言表。

武帝为什么不喜欢其他两个孩子呢?

燕刺王刘旦有学问,博览群书,上知天文下懂地理。但是武帝有一点不满意,就是刘旦野心太大,还不务正业,声色犬马样样精通,另外府中藏污纳垢、三教九流,什么样的食客都有。刘据去世后,刘旦认为自己的机会来了,于是派一帮人入京要求守卫,武帝正好没处撒气,将来使全部斩首。刘旦碰了一鼻子灰,从此不敢造次。

广陵厉王刘胥是刘旦的亲弟弟,他与刘旦一样目无法纪,行事荒唐。据说刘胥天生神力,能和项羽一样力拔山兮气盖世的举起大鼎,还敢于猛兽空手搏斗。很明显,刘胥就是一个地道的莾夫,武帝怎么可能将江山社稷交给这样一个儿子呢!

所以最终,武帝立了霍光等四位辅政大臣,将皇位传予了少子刘弗陵。但是刘费陵的母亲并没有母以子贵,而是因福得祸。武帝一辈子最忌惮子幼母壮、外戚弄权,所以就赐死了钩弋夫人。因此,既然有儿子继位,武帝自然就不会将皇位传于曾孙,而关系到一个国家生死存亡的大计,谁也马虎不得。
不过十几年家后,汉昭帝去世,霍光又从民间将刘病已接回,并拥立为帝,是为汉宣帝。刘据一脉也算得到了补偿。

感谢朋友们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

3

1.汉武帝可能有立刘病已当太子的意思,可惜,武帝知道这个曾孙还在人世后,没有多久就驾崩了。

巫蛊之祸后,刘据这一脉只剩下了刘病已这根独苗了。纵是如此,如果没有善良的邸狱官丙吉从中斡旋予以照顾,刘病已很可能会夭折。

后元二年(前87年)春二月 ,听望气者说,长安邸狱有天子气,武帝又打算大开杀戒。后因丙吉以命相护,刘病已才活了下来。这个时候,武帝才知道有个曾孙的存在,而幸存的刘病已还不满五岁。汉武帝犹如醍醐灌顶,醒悟过来,说:“这是上天让这样做的吧。”,为此大赦天下,可能还会有进一步举动,但大赦后仅几日武帝就驾崩了。

2.武帝还没有发现刘病已在人世前,为皇储问题,已动了脑筋。

尽管汉武帝妻妾众多,但一生只有六个儿子,刘据是卫皇后卫子夫所出,死于巫蛊之乱;王夫人所生的齐怀王刘闳死于太子刘据之前;李夫人生的昌邑王刘髆,早武帝一年而病故;武帝临终前还有李姬所生的燕刺王刘旦和广陵厉王刘胥以及赵婕妤钩弋夫人所生的刘弗陵三位皇子在世。

如果按立嫡立长的宗法原则,这三个儿子因为都是庶出应该与皇位无缘,但由于嫡子已经死于非命,迫不得已,只好 在他们三人中选择继承人。


燕刺王刘旦博览群书,学富五车。但是他不务正业,声色犬马样样沾染。尤其是还在王府中藏污纳垢,豢养三教九流的食客。刘据自杀后,刘旦认为自己的机会来了,竟然胆大妄为到要派一帮人入京担任守卫,武帝深知其意,将来使全部斩首还以颜色。刘旦认识了老爸的厉害,从此不敢造次。

刘胥与刘旦一母同胞,这家伙能举起大鼎 ,还敢于空手同猛兽搏斗。他头脑简单,四肢发达,是一个地道的莾夫,武帝文韬武略,怎么也不可能将江山社稷交给这样的人!

3.武帝早在刘弗陵出生后,就看好这个儿子。

武帝最喜欢少子刘弗陵。因为钩弋夫人怀刘弗陵长达十四个月之久才生出来,这跟尧在母腹中呆的时间长短相似。在武帝看来,这个儿子将来会出类拔萃。又这个孩子后来身高魁梧,聪明伶俐,武帝经常说:“这孩子像我”,喜欢之情溢于言表。朝臣也知道是什么意思。

所以最终,武帝杀母立子。武帝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作为前车之鉴,他一辈子最忌惮子幼母壮、外戚弄权,他个人深受其害,所以就赐死了钩弋夫人。精选霍光等四位辅政大臣,将皇位传予了少子刘弗陵。

既然心中已经有了接班人,如果再大张旗鼓地对刘病 已进行补偿,就是在扶持嫡系势力,对刘弗陵的储位会构成威胁。如果直接扶刘病已上位,自己去世后,就可能发生流血宫廷事件。这看起来无足轻重,实际上关系到国计民生,甚至国家生死存亡的大计,所以,武帝在去世前,认可了这个曾孙,并进行了适当的保护。后在丙吉等人的努力下,又白纸黑字地入皇室户籍,也算是最好的办法与措施了。

4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先了解一下汉武帝为什么逼刘据自杀。

汉武帝刘彻是个雄才大略的皇帝,文治武功都非常了得,在他任内,真正做到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从来都不耍嘴皮子。

他任期内东并朝鲜、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镇匈奴,攻无不克,威名远扬。

但是这样一个伟大的领导人,也有不伟大的地方,那就是在房内不伟大。也许是4岁就爱上了表姐陈阿娇,让表姐把自己整垮了,也许是混迹宫女堆里坏了功能,反正即位10几年没有儿子。

汉武帝对此忧心忡忡,到处求医,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登基13年之后终于有了胜利果实,有了一个宝贝儿子(刘据)。

汉武帝对这个儿子寄予厚望,将其生母卫子夫转正为皇后,在刘据七岁那年将其立为太子,当接班人培养。

\"戾太子据,元狩元年立为皇太子,年七岁矣。\"

刘据非常勤奋好学,处理政务也非常老练,汉武帝对他也非常满意和信任,晚年经常出游的刘彻就把国事交给太子来处理,一切都非常和谐。

如果不是得罪了江充,刘据这个皇帝做定了。

江充是汉武帝身边第一宠臣,有一次刘据乘车走了老爸刘彻的专用车道,被江充看见,他不理睬刘据求情,告到了汉武帝那里,二人从此结下仇怨。

要知道私自在皇上专用道路驰骋是大事,曹植就是因为犯了这样的错误被曹操冷遇,彻底失去了接班的机会。

因此刘据对江充是恨之入骨的,江充也知道刘据接班后没有自己的好果子吃,唯一的办法就是除掉刘据。

这时候汉武帝已经到了晚年,再英明的人到了晚年也会尿裤,口水不停流,也会犯混,变傻。所以刘彻也不例外,晚年汉武帝成为一个糊涂蛋,整天疑神疑鬼\"总有刁民要害朕\"。

江充一看机会来了,此时不干掉刘据还待何时。

于是江充带领手下于征和二年秋七月,在太子宫中就挖掘出一个桐木人,成为诅咒汉武帝的铁证。刘据一看百口莫辩,这事捅到老爸那里就是死路一条,情急之下就伪造圣旨就把江充杀了。

杀了江充之后,刘据没有了退路,在太子太傅建议下索性就造反了。

汉武帝闻听之后怒不可遏,急忙下令进行全国总动员,命令丞相刘屈牦率领政府军前去平叛。

刘据仓促起兵,没有一个强有力团队,手里也没有军队,加上自己以下犯上没有法理优势,很快就兵败不得不逃亡。

同年八月,当了三十八年储君的刘据在河南省湖县(今灵宝县)自杀。

汉武帝虽然大部分时间内是老糊涂,但清醒过来后,知道太子不是诚心谋反,是自己重用的小人把他逼上梁山的。

于是就非常后悔,修建思子宫来怀念刘据;还在儿子自尽的地方湖县修建了一座归来望思之台,为儿子招魂。

最后汉武帝还下达罪己诏,进行自我批评,向天下百姓做深刻检讨。

刘据造反兵败自杀,刘据的生母、爱妾、儿子、儿媳等人全部被株连,只有刘据的孙子、襁褓中的刘询侥幸活了下来,被关进监狱。后来汉武帝醒悟后,对其倍加呵护,将其养育成人。


元平元年(前74)昌邑王刘贺被权臣霍光废除,霍光在同年7月拥立17岁的刘询为皇帝,他就是有历史上名的贤君孝宣皇帝。

有人说,汉武帝既然知道太子刘据是冤枉的,对不起他,为什么没有将刘据的孙子立为接班人?

情感上难以接受

由于自己的昏庸,让一个合格的接班人,自己的亲儿子自杀,汉武帝刘彻非常内疚和懊悔。因此他看也不愿意看见小孙子,那样的话就会更伤心,他在尽量逃避。

刘据有错有罪

汉武帝非常崇拜儒学,\"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他在任推行的。儒家讲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即臣子对国君无条件服从,儿子对老子无条件服从。

刘据作为太子理应无条件服从皇上,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就是冤枉的也不能申辩。

但是刘据毕竟伪造圣旨造反了,这是谋逆大罪,原则性错误,纵然有一万个理由也不能允许。

如果汉武帝让刘据孙子当了接班人,等于给天下人一个错误信号,谋反也没事,汉武帝执法不严徇私情,开一个不好头,会让后来者效仿。

祖宗章法不允许

历代立接班人都是有规矩的,那就是首选嫡长子,然后依次进行。刘据死后,刘彻还有儿子,只能在儿子中间选择接班人,儿子都没有资格了,才能选孙子。所以汉武帝在后元二年(前87年)病重的时候,将年仅八岁的小儿子刘弗陵立为太子。

爱屋及乌

由于刘据造反,其母卫皇后自杀。其实在此之前,卫皇后就因为年老色衰而失宠。汉武帝更宠爱妃子钩弋夫人,此女子\"姿色甚佳\"、\"少好学沉静\"。汉武帝爱屋及乌,只能让钩弋夫人的儿子接班,决不会让已经没有奶奶和母亲的孤儿刘病已接班。

可是冥冥中自有天意,刘弗陵和刘贺两个帝王,都比较短命,刘病已最后还是登上了皇帝宝座,成为一代贤君。

5

公元前91年,因巫蛊之祸被冤枉的刘据,在起兵失败之后,不堪受辱,自杀身亡。刘据自杀前,壶关三老令孤茂曾上书为太子鸣冤,让汉武帝不要再征讨刘据,汉武帝虽有所醒悟但并没有下诏赦免刘据。所以当他得知刘据自杀身亡后,心中肯定是又心疼又后悔的。到了公元前90年,经查许多的巫蛊案都是人们相互诬告,并不属实,再加上田千秋又上奏为太子鸣冤,汉武帝才真正醒悟,把诬陷太子和对太子兵刃相加的人都满门抄斩,又修了一座思子宫和归来望思之台来寄托自己的哀思。但无论怎样,太子起兵是事实,虽然被田千秋轻描淡写成是“子弄父兵”,但事实却更是“臣弄君兵”,就是造反。汉武帝虽然用各种形式来表达自己对儿子的哀思,却并没有为他平反,刘据的孙子刘病已也是戴罪之身,襁褓之中就在坐牢。后来在汉武帝快不行的时候,才把刘病已放到掖庭养着,给了他皇室身份。这都是汉武帝对儿子刘据的补偿,要说把皇位传给刘病已他是想都没想过的。


从感情上来说,刘病已是汉武帝的曾孙,一个连面都没见过的曾孙根本就没什么感情的,对他仅有的一点照拂也是出于对儿子刘据的感情。当时的汉武帝尚有三个儿子在世,所以他当然不会越过儿子来立重孙。

再者,当时的刘病已才三、四岁,怎么当皇帝呢?汉武帝选储君,肯定是以对自己的江山最有利为先决条件,怎会为了补偿儿子而不顾自己的江山社稷呢?就连选刘弗陵也是他的无奈之举。汉武帝共有六个儿子,彼时太子刘据、齐王刘闳、昌邑王刘髆都已去逝。只剩下了燕王刘旦、广陵王刘胥和后来的汉昭帝刘弗陵。而燕王刘旦在汉武帝病重时上书皇帝要进京戍卫,遭到汉武帝的厌弃,失去了继承权,刘胥又是个就知道吃喝玩乐的主,所以汉武帝只好把皇帝传给了他认为长大后定会出息的小儿子刘弗陵。此时的刘弗陵只有八岁,主少而国疑汉武帝不是不知道,但最好的继承人太子刘据已死,他也只能传位刘弗陵了。



事实也证明传位给刘弗陵也并不是明智之举,刘弗陵在位期间就是一个傀儡,并没有汉武帝所期待的那么英明神武,不仅如此他还不长寿,二十多岁就死了,也没留下后代。而由于刘弗陵年少继位,造成了霍光专权,使大汉的江山历经风雨,最后还是刘病已让汉朝兴盛起来的!但无论怎样,当时尚有三子的汉武帝是绝不会立刘病已为帝的!

6

汉武帝是后悔,但他无法洗刷事实。

戾太子公开叛乱,导致长安百姓死伤数万。这个责任,依旧要刘据来承担。

戾太子巫蛊于前,再假皇令斩杀大臣,终与母亲卫皇后一起,征卫队、调兵马,开府库、发放武器,欺骗召集百姓入伍,对抗政府军,他是想做什么?

哪怕后面刘病已掌握权力,也没敢洗白祖父刘据的行为。

所以,汉武帝思子,不代表刘据无罪。

既然有罪,戾太子后代自然不能当继承人。事实上,刘病已不是以刘据孙子,刘进儿子身份当皇帝的,而是以汉昭帝养子身份当皇帝,也就是说,刘病已的正式宗祧地位不是戾太子孙子,而是戾太子的侄儿,刘进堂弟身份。

何况刘病已是汉武帝玄孙,历史上从未出现如此传递皇位的先例。能够下令将刘病已释放出来,收入宗谱,给予读书,已是汉武帝给戾太子的特殊政治待遇了。

7

因为当时的刘病已太小了,自从巫蛊之祸以后汉武帝一直没有心思册立太子,因为这件事对他的精神打击太大。在之后的好几年里,只要有谁想当太子,有哪个大臣想要谋立太子,无不都是遭到汉武帝的雷霆打击。

譬如皇三子刘旦想要成为太子,结果受到汉武帝“立斩其使者於北阙”的待遇,李广利和丞相刘屈氂(mao)想把刘髆(bo)推上太子之位,结果事情败露被定为大逆不道,李广利跑去投降了匈奴,那位丞相也被腰斩。

可见汉武帝是没有心思册立太子的,也许是不想重蹈覆辙。

不过,随着汉武帝的时间逐渐走到尽头,他开始欣赏起刘弗陵,于是萌生了把刘弗陵册立为太子的想法,不过这件事一直拖到后元二年二月乙丑日(前87年3月27日)汉武帝快要去世的前夕才敲定下来。

钩弋子年五六岁,壮大多知,上常言“类我”,又感其生与众异,甚奇爱之,心欲立焉——《汉书》

刘弗陵被册立为太子的不过才八岁,此时的刘病已才四岁,而为了避免出现主少国疑,以及出现当年吕雉那种情况。汉武帝还非常狠心的把刘弗陵的母亲钩戈夫人赐死,可见汉武帝是十分担心这种情况的。

既然8岁的刘弗陵都让他如此担心,那么年仅4岁的刘病已又如何不让忧虑重重呢?

所以汉武帝最终还是选择让幼子刘弗陵来继承大统,而不是让尚还年幼的刘病已,当然,汉武帝也没有忘记刘病已,在他去世前做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就是封霍光、上官桀、金日磾为托孤大臣,命令他们辅佐少主刘弗陵;

第二件事就是把赦免了刘病已,将他收养在掖庭,恢复他的名分,将他的名字录入皇家宗谱里。

其次还有一件事值得玩味,后元二年汉武帝病重的时候,此时他已经有心把刘弗陵册立为太子。但是有人忽然对他说长安的监狱里有天子之气,于是汉武帝下令将长安监狱中的犯人一律处死,而刘病已此时正在这座监狱中。

后幸得丙吉保全,才逃过一死,使者回去把这件事告诉了汉武帝,这位皇帝才想起自己还有一个孙子在监狱里,于是大赦天下,又无奈叹息说:天使之也!

结合之前关于天子之气的传闻,恐怕汉武帝也许隐约猜测到了什么,但这个孙子毕竟是刘据唯一的血脉,汉武帝也不忍心杀他。

总而言之,巫蛊之祸以后汉武帝精神深受打击,不愿在提及这件事,至于为什么不把刘病已册立为太子,作为君主而言,汉武帝显然要从大局出发,不能为了补偿所谓的缺憾就把一个不满5岁的皇孙册立为太子,这是不理智的。

8

这就说明:汉武帝从未曾后悔过。

如果他真的后悔,怎么不会给卫子夫和刘据恢复名誉,并且将皇位传给刘病已呢?这恰恰说明汉武帝没有后悔过。

在巫蛊之祸中,皇后卫子夫、皇太子刘据一系的人,基本上被汉武帝杀干净了。

不说被株连的大臣,只说汉武帝的家人:

皇后卫子夫、太子刘据自缢身亡。

卫子夫所生的公主:诸邑公主、阳石公主皆被处死。

太子刘据生的妻妾子女:史良娣、皇太孙刘进、皇太孙妃王翁须,还有其他二子一女,皆被处死。

除了只剩下的一个还在襁褓中的汉宣帝以外,这一家子都被汉武帝杀干净了。

汉武帝没有杀汉宣帝刘病己,不是因为他有多后悔,而是因为迷信。

事发时,刘病己刚刚出生数月,还只是个婴儿,再加上巫蛊之狱株连甚广,一时半会完不了,所以暂时没被赐死。

汉武帝后元二年(前87年),有人说长安狱中有天子气,就在汉武帝准备处死长安所有的犯人时,幸得廷尉监丙吉的庇护,刘病己才没有当时丧命。

汉武帝得知这个曾孙存在后,感叹以为是天意,于是就撤销处决令,并赦免了四岁的刘病己。

这像是后悔的样子吗?如果他后悔了,会不去寻找自己儿子仅存的骨血?

9

我们来看看刘据死后,汉武帝是个怎么样的表现。

在刘据逃出长安的时候,汉武帝就开始处罚那些帮助刘据起兵的人,很多人都惊惧不已,这个时候,壶关三老令孤茂却冒死向汉武帝上书,他指出刘据这样做,最大的过错是江充的陷害,汉武帝有所醒悟,但是并没有赦免刘据。

刘据逃至湖县,藏在一家农户里,但是被当地的县令所发现,前来捉拿,刘据逃不出去只能自尽,刘据的妻子,长子,长媳妇,女儿都死了。

在刘据死后,田千秋向汉武帝上书,说这个是天子父子之的事情而已,刘据是有冤枉的,汉武帝认为田千秋说得对,还任命他为大鸿胪。

汉武帝开始调查巫蛊之祸事件,那些兵向于刘据的,还有诬陷刘据的,基本都被灭族了,可以这样说,帮助刘据的,对刘据不利的,都没有什么好下场。

汉武帝也开始思念刘据,先是修了思子宫,然后在湖县又修了归来望思台。

那既然汉武帝很后悔,为什么不立刘据的孙子刘病已为皇帝来加以补偿呢?

这是有多种原因的。

第一,古代主要的是嫡长子继承制,立嫡,立长,立子,只有这些都没有了,才有可能立孙子的,但显然汉武帝,除了刘据之外,还有其他几个儿子,后来选来选去 ,选了小儿子刘弗陵,也就是汉昭帝。

第二,不管怎么说,刘据在怎么受蒙冤,汉武帝在怎么理解,在怎么后悔,刘据举兵之事这个是事实,即使后来刘病已当上皇帝了,对刘据的谥号也只能是“戾太子”这种恶谥。

刘病已在巫蛊之祸的时候,还在襁褓中,所以免一死,但被收在郡狱里,而在汉武帝病重的时候,有相士说长安狱有天子气,刘病已还差点被杀,幸亏有邴吉的保护。

汉武帝死后,霍光拿出两道诏,其中一道就是恢复刘病已的宗籍,这个是不是汉武帝下了,还是霍光下的,都不好说,而刘病已也仅仅是恢复了身份而已,要知道宗室身份还是很多的。

那为什么刘病已最后还是当上皇帝呢?

第一,汉昭帝无后。

第二,霍光是霍去病的弟弟,霍去病的舅舅是卫青,他本身也是卫家人,刘据也是卫青的外甥,刘据与霍去病是表亲,霍光也是名义上的表亲。

总的来说,汉武帝是不可能立刘病已为皇帝的,刘病已能当上皇帝,也是极其幸运的。

10

要理解汉武帝,首先要将其放在君权社会下,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汉武帝。太子刘据是因何而死?其实说白了,无论理由再多,他终究是造反了,无论是谁,造反都是大罪。

这是一个君要臣死,父要子亡,臣、子都必须欣然赴死的时代。

这一点,刘据作为臣,作为子,都是没有做到。

我们作个假设,如果刘据没有自杀,而是被汉武帝抓获,就算父子两说清来龙去脉,抱头痛哭,他的太子之位依然会被汉武帝撸掉。

老爸都被撸掉了,作为孙子的刘病已又有什么资格作皇帝呢?

就算是明朝朱元璋,喜爱孙子朱允炆,想将皇位传予他,也是先通过立朱允炆的父亲为太子来实现。

下面我们再看看汉武帝是否真的后悔?

我认为他没有后悔,毕竟在他看来儿子犯错谋逆在先,最多汉武帝会觉得有一点遗憾,遗憾自己辛辛苦苦培养的接班人到头来心血全部白费。

至于最后汉武帝晚年发布的《轮台罪己诏》

“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害百姓,糜费天下者,悉罢之!”

也不过是表示一种姿态,为其继位者铺平道路,意思是过往的一切都因我而起,随着我去世就让他烟消云散。

倒是十七年后,霍光废黜刘贺,立刘病已为帝,史称汉宣帝,也是正是幼时流落民间,了解民间疾苦和吏治得失,在位二十五年励精图治,成就了“孝宣中兴”的盛况。

这也不得不说是历史的神奇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