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为何感觉国内券商分析师鲜有看空报告?

为何感觉国内券商分析师鲜有看空报告?

2020-08-29 11:51阅读(73)

为何感觉国内券商分析师鲜有看空报告?:券商就是靠收股票交易服务费维持生存,交易量太小,券商难保本,工作人员没有高工资和提成。为了自生利益,券商分析师都

1

券商就是靠收股票交易服务费维持生存,交易量太小,券商难保本,工作人员没有高工资和提成。为了自生利益,券商分析师都是诱多股市有感情,李大霄就是典型代表人。

2

浑水(Muddy Waters) 针对瑞幸咖啡($LK) 发布了长达89页的做空报告,瑞幸咖啡盘中跌幅达24%。而随后瑞幸财务造假被曝光,股价一度下跌超过80%。此一役,不仅让人们知道了瑞幸的丑闻,更让人记住的是那个令人“闻风丧胆”的做空机构——浑水!

而透过浑水,很多国内投资者不禁要问:为何国内没有做空机构、为什么国内券商分析师鲜有看空报告呢?

这里有个重要的原因:国内券商本身是有义务出具“卖出”性的做空报告的,但实际上国内券商都是卖方机构,做空报告对自己是很不利的;

在海外成熟市场,一般每家券商都有内部规定,‘买入’‘中性’‘卖出’报告的配比多为4:4:2,在比例上约有20%的报告是‘卖出’。而国外市场,是允许做空的,做空的个人和机构也比较多,而我国散户为主的,实际上还是以做多的为主。业内人士称,在券商研究所依赖外部评选的时代,券商研究一般只做“买入”推荐,原因在于资金在买入时是涌入的,而一旦给出“卖出”评级,往往交易量较小,只有少数机构可以卖出,无法卖出的机构在评选券商研究所时就不会投票。但在海外市场,“卖出”评级较为常见。未来在A股市场,随着卖方研究的转型,如果分析师认为签约客户的重仓股票估值过高,当然要告诉客户,使其避免损失。让客户保持盈利很重要,建议“卖出”也是券商研究服务的一部分。

3

投资者,您好。

国内券商看空报告不多见的主要原因根据我之前在券商的工作经历来看,我的理解如下:

1、这在国内证券市场是约定俗成的规矩。假如券商真的是看空某个企业或者是行业的话,通常给予中性评;

2、和股市特点有关系。由于我们国家的股市除了小规模的融券之外,其实是不能直接做空个股的,即出了利空报告没有实际意义;

3、中国人处理问题的方式深受儒家文化的的影响。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也影响着看空报告的数量。既然看空报告损人不利已,我就不出。

也有几篇比较有名的看空报告。比如当年的证券看空伊利的报告和中信建投看空中国人保的报告。

1、2014年5月前后,光大证券出了一份看空报告,评级为卖出,长达62页。报告出来以后,股价接近跌停。关于这个争论市场没有什么主流观点,有的说是蓄意恶意做空,有的说是分析师水平不行;

2、19年3月份。中信建投出了一份看空中国人保的报告。

综述。看空报告确实不多见,主要和当前国内的股市特点有重要关系。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祝您投资顺利!

4

国内券商分析师鲜有看空报告,究其原因,无外乎无利可图。

01

券商分析师的盈利模式

券商分析师本身是不盈利,他们写研报,是免费公开给社会的,投资者可以通过一些专门的财经网站或者开户券商的App进行查阅。可以说,对于券商而言,这是一个没有直接收入的部门。

券商分析师的研究报告,属于券商的一项增值服务,机构或者投资者在券商这边开户交易,会产生交易佣金,这是券商的收入来源。为了能够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机构选择自己来开户,券商们便纷纷开始免费提供分析师研报等增值服务。

券商还有自己的自营部门,即使用自己的资金在资本市场进行交易,他们交易也需要分析师的报告来了解市场。

可以说,券商分析师撰写的研究报告,是市场参与者了解市场的重要工具,不论是机构、投资者还是券商自身,都需要这些报告,于是每一个券商都有自己的分析师团队。

02

我国资本市场处于相对不成熟的阶段

市场参与者会通过阅读研报来获取市场信息,如果券商分析师对于某一只股票的评价为建议买入,则投资者会更加关注,水平较高的分析师推荐购买,投资者关注度会更高。

目前我国A股市场仍然是以做多为主,做空的形式主要是融券卖出和卖出持股,相对来说做空的力量还是很弱,局限太多。

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券商分析师而言,他撰写看多报告和看空报告是有明显差别的。如果他主要是看多,则投资者维持乐观情绪,更多的会买入股票,从而为券商产生了大量的交易佣金。如果他看空,投资者可能会选择卖出持股并观望,只有极少数有条件的投资者才能选择做空。

唱空市场,可能能够扬名立万,但是对于公司本身而言,无法获得收益。对于熊市而言,重要的是市场的信心,频繁唱空也不符合主旋律的诉求。这可能是目前现有看空报告的原因吧。

03

做空的意义

做空对于资本市场的意义是很大的。

我们看到境外市场上做空机构对中概股频繁出手,最近先是瑞幸,再是爱奇艺,其实并不存在什么阴谋论,做空机构仅仅是打着保护投资者的旗号顺带挣点钱而已。

如果一家公司业务稳健,没有涉及财务造假,做空公司是不会花精力去研究它的,因为这样的公司具有不错的前景,其股价一定是稳定的。做空公司盯上的一定是存在疑义的公司,如果一家做空机构像疯狗一样,四处唱空,那么等待他的一定是名声扫地和大量的亏损。

希望我们的资本市场能够良性发展,感谢阅读,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欢迎点赞和关注,感谢。

5

这和国内的券商盈利模式有关。一方面,分析师的收入全靠买方的分仓收入,比如像保险,资管和大的公募基金。对这些买方机构来说,只有看多才能给他们带来利润,也就是说告诉他们要买什么,而不是告诉他们应该去卖什么。

另一方面,分析师要和上市公司保持良好关系,和上市公司的董秘CEO积极互动,才能把握住上市公司的真实状况。而良好的私交也是他们不愿意给出负面评价。试想给的负面评价,还怎么去参加上市公司的路演呢?上市公司有什么新的规划打算,也不会和你私下沟通,慢慢的你就会成为行业内的边缘分析师。

最近几年来分析师队伍日趋年轻化,很多90后的小鲜肉纷纷上位成为行业首席,甚至整个研究所的一把手。这些年轻人难免经验不足,并不太敢给出斩钉截铁的负面评价。底气不足是一方面,日后跳槽好相见也是有私心的。

归根到底,分析师不愿意给负面评价,还是没有足够的利益驱动力。如果中国像国外一样建立完善的做空机制,有着浑水这样的专门做空的公司,大家可以通过做空赚大钱的话,相信分析师负面评级就会多起来。没钱没好处的事情,大家当然不愿意做。

当然了,现在分析师也会耍一些小花招,一般给出中性的评价,其实就相当于偏向负面了。大致意思就是说这家公司找不出什么亮点,各位看官要小心了。

6

撰写看空研报难度非常大,主要原因如下:

一是前期调研需要更大的工作量。调研工作更深入,调研工作量更大,要有找问题的能力和更强的判断力,这个问题会不会市场广泛关注,是不是看空的关键理由,尤其是要找到上市公司财务、经营等造假的关键证据,才能找准看空的关键所在。

二是看空研报不受上市公司欢迎。看空调研,就像媒体搞舆论监督一样,上市公司会处处设防,设置调研障碍,让人无法获得真实数据,公司人员甚至统一口径遮掩问题,误导调研方向。

三是中国股市的做多习惯。因为中国股市还不够成熟,做空工具也不够丰富。投资者在证券市场赚钱,主要还是某只股票在业内的地位、成长性和利好等,股价是否低估等;融券、期指期货实施时间短且时断时续,大多投资者没能熟练掌握。除了证券市场的做多习惯,国内的券商分析师,从学校到证券机构,接触的调研一直也是看多调研经历,缺乏看空调研的本领,对数据分析也存在不足,加上券商管理层可能对看空研报特别重视,所以看空研报也难形成或通过。

近年来,国内也有了一些看空研报,如中信证券看空中国人保、华泰证券看空中信建投研报,随即引发市场震荡,作为一个成熟的证券市场,理应看多看空研报并存。

7

券商的分析报告肯定有看空的,只是你不会在公开的媒体上看见罢了,有的看空报告也是要从字里行间进行研判,还有证监会和证券从业协会有规定,从业人员不可以做出扰乱市场的行为和言论。不要将分析报告太当回事,最好的是自己进行判断,你需要做的就是收集资料,然后利用这些资料进行判断。

8

券商看多还是看空,一点也不重要 ,因为市场趋势并不是由券商的报告决定的,甚至可以说,也不是证监会就能决定的,否则,也不会在3000点一线躺了十年。证券市场的趋势是由什么来决定的呢?毫无疑问,那就是资金的流入流出决定的。具体到个股也是这样的,主动买入(追涨)的人多,资金流入多,股价就上涨,反之就下跌。不涨不跌横盘,不可能长期维持。大盘指数也是这样的,整个市场买入的资金多,指数才会上涨,就是说,上涨是需要资金源源不断的流入股市的。

9

体制决定了国内券商很少有看空报告。

我们的股市是绝对的多头市场。不像欧美股票市场有完善的做空机制。我们有一部分做空机制,如融券卖出,个股期权,股指期货,但这些都有一些限制。并没有完全开放的空头市场环境。

10

看空的报告基本都是需要数据说话,也有,当然与做多的报告比起来简直九牛一毛,究其原因,我们股市只能买多,没有做空机制,券商经营政券赚取手续费,研究一份做空报告和研究一份做多报告所需要的的精力和费用对等,做多报告可以促进买卖活跃度,而做空报告则导致交易清淡,报告做空吃力不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