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雉为什么不杀张良?:吕雉:刘邦的结发妻子,为刘邦生有一儿(刘盈)一女(鲁元公主)。在汉朝的历史上她扮演的角色是杀功臣的罪人、杀后妃的妒夫、她:-吕雉,
吕雉:刘邦的结发妻子,为刘邦生有一儿(刘盈)一女(鲁元公主)。在汉朝的历史上她扮演的角色是杀功臣的罪人、杀后妃的妒夫、她是后宫干政的第一个皇后。
她的声名狼藉,不过她的所作所为虽然不能接受却可以被理解。
例如她将戚夫人做成人棍,那是因为戚夫人抢了她的地位还想抢她儿子的皇位。
至于她杀的功臣:季布、韩信、彭越,是不是有刘邦的指使虽然无法考证却不难推断。
她杀了这么多人为什么没有杀张良呢?
原因有三。
戚夫人是刘邦成为汉王后拥有的女人,年轻貌美而挪多姿;自古英雄爱美人,刘邦也不例外。
戚夫人自知自己在汉朝中地位都来自刘邦,她需要趁刘邦健在、自己任然受宠之时为自己谋划未来。
让儿子刘如意成为太子、刘邦死后成为汉朝的皇帝就是戚夫人最理想的选择。
刘邦宠爱戚夫人,同时又觉得刘盈太过软弱不适合做皇帝;所以私下同意了戚夫人的要求,换太子风波由此而起。
吕雉无计可施求助张良,张良献计请出“商山四皓”为太子刘盈助阵。刘邦看到商山四皓认为刘盈已经具备一定势力,从此不再提换太子之事。
刘邦平定天下之后韩信、彭越、季布都被封王,而且他们在楚汉争霸时所表现出来的实力是有目共睹的;说白了就是刘邦集团害怕他们,所以先下手为强,吕雉出面只是背黑锅而已。
张良与他们不同,虽然也被封候。但是他是文官出身,对于带兵打仗的事并不精通(至少在刘邦和吕雉的的印象中是这样);而且统一天下后张良急流勇退很少参加政事。
他知道什么叫功成身退、急流勇退,或者说他知道什么叫做“狡兔死、走狗烹”。
没有威胁也是张良没有被杀的一个重要原因。
刘邦死后,吕雉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依然杀了很多不听话的大臣。
吕雉垂帘听政时,杀了一批大臣;这些人认为应该是刘家的人做主,吕雉不能干预朝政;张良这时候的态度很明确――支持吕雉。
吕雉打破“非刘姓不王”的规矩时杀了一批人;这时候张良的态度依然很明确――支持吕雉。
这样一个有能力的识时务者吕雉又怎么会杀他呢?
不只是吕雉不会杀张良,如果我们做为领导也不会杀他吧。
张良定位清楚:他只是汉朝的一个臣子谁控制天下他就跟谁混,而且在跟随的时候总是尽心尽责为领导排忧艰难;于是乎他成功的保住了自己的性命,并且在汉朝混的如鱼得水。
我是“趣史杂谈说”,我来回答。
吕雉不杀张良,根本的原因在于张良的为人。虽然杀与不杀的主动权在吕雉,但作与不作的主动权在张良。用今天的话来说,张良做人是相当成熟低调的。
汉高祖刘邦对他的评价是:“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这是高祖对张良极高的评价,作为“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为汉王朝的建立那是立了大功的,就是这样一个功高而不震主,为人低调识时务的贵族,再嗜杀成性的吕雉也没有杀他的理由。
我把这一条放在第一点来说,是因为这件事对吕雉来说是头一等的大事。吕雉和刘邦只生了两个孩子,一个是太子刘盈,一个是鲁元公主。假设刘邦改立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为太子,那吕雉的一切也就到此为止了。这是皇权争夺过程中的必然,吕雉比谁都清楚这对她来说意味着什么?她嫁给刘邦所经历过的苦日子,在楚军营当三年俘虏所受的屈辱统统都没有了意义。
在这危急的时刻还是张良帮她出的主意,请出了“商山四皓”,断了刘邦改立太子的念想,保全了刘盈的太子之位。
就这一点来说,在历代的开国功臣和将领之中确实是少有。无论是参加起义,或是被逼造反,谁不是为的荣华富贵和高官爵位?可是我们的这位张良公子,始终保持着恬淡的追求,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对跌宕起伏的人生泰然处之。反观他的人生,主要是两个阶段:作为韩国曾经的贵族,一直的目标就是推翻暴秦的统治;在追随刘邦以后,辅佐刘邦建立大汉王朝及维护其统治,他功不可没。但难能可贵的是他所做的这些,从来不是他恃功而骄的理由,也从来不是他贪图荣华富贵的理由,因为他志不在荣华富贵。
如果没有张良,鸿门宴的结局不是这样,历史也将会重写!围绕着鸿门宴,张良是各个阶段的重要结点:如果不是他与项羽的叔父项伯有旧交,而且关系那么铁,怎么能知道鸿门宴的险恶?如果他不够仁义,得到项伯的消息后和他一起逃走,刘邦真不知该怎么办?在鸿门宴上的危急时刻,没有张良的统筹安排,局面瞬间就会失控。总之,没有张良,几个刘邦都不够死。
张良不愧为谋略大师,很多重大战略均出自他手。在刘邦受困时的“下邑之谋”一举改变了刘邦被动局面。在刘邦先入关中时,也曾放纵过,但是张良能从侧面友情提醒他,而没有让刘邦感到不舒服,这就是他做人的厉害之处。他自己在秦皇宫中收集文书史册加以整理,他默默地这样做了,对于刘邦来说,却是一种警醒和鞭策。包括后来对刘邦的劝谏,他总是能够把握尺度。特别是他对权位的不留恋,借口生病不愿再参与权力纷争,追求雅致,清心寡欲。
张良近乎完人,他恪守为臣的职责,低调行事,再加上吕雉有自己的野心,张良的谋略和智慧以及他的影响力,对她接下来的统治还有大用,吕雉当然没有任何理由去杀张良。
大家好,我是“趣史杂谈说”,一个历史爱好者,在学习历史的路上让我们一起前行,是有趣的历史让我们有缘“相识”,真心希望得到您的点赞、评论、关注、转发,不胜感激!
吕雉为什么不杀张良?
吕雉为什么不杀张良?
一个绝顶聪明之人怎么可能给别人留下把柄,看张良生前所作所为就知道了。
刘邦在历史上是非常传奇的一位君王,早期本是一个无业游民,因为秦国的法制原因才坐上了一个亭长的位置,最终天下大乱,凭借着亭长这个身份开始起家,最终成功一统天下。
在刘邦成功路上有不少贵人相助,而这些贵人之中又属张良为最。但是在刘邦功成名就之后没少处决曾经的功臣,并且刘邦之后的吕雉也处决了一些大臣,但是两次清理都没有张良的事,这是为何呢?
张良本是韩国贵族,但是因为秦国的征讨导致一夜之间变成了平民,所以张良选择帮助刘邦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推翻秦国为韩国报仇,从早期秦始皇东巡时就敢行刺秦始皇可见其对秦国的恨,于是推翻秦国就成为了张良心中唯一的念想。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张良在刘邦阵营中一直是没有什么职位的,以至于到了刘邦称帝,张良都没要什么封赏,如果一个贪恋权力的人会这样做吗?自然不会,所以对于没有权力的张良,刘邦和吕雉为什么要杀他呢?就算想杀也没有一点把柄。
张良的为人处世其实最值得我们学习,观其张良的一生我们就会发现此人一生都是非常的中规中矩,不曾与谁有什么恩怨,如果非要说的话就是恨秦国。
这样的人你说你要杀他,恐怕大部分都是不同意的,刘邦和吕雉处决的人中大多都是黑点一大堆的,虽然找几个就够了,但是张良呢,找都找不到,而且还帮助过很多人,于情于理都不合适。
张良救过刘邦多少次命?恐怕刘邦自己就记不清楚了,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鸿门宴,虽说是项伯深夜拜访汉军告知秘密,但是不要忘了,项伯还是念及跟张良的旧情才选择去报信,如果张良此时没有跟随刘邦,那刘邦可以说在鸿门宴中必死无疑,并且刘邦在鸿门宴中逃跑以后,是张良留下来谢罪的,这份恩情谁能忘了?
上面是张良帮助刘邦的,吕雉也曾有求于张良,曾经刘邦非常宠幸戚夫人,为此甚至还差点要立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为太子,这让吕雉不得不求助于张良,张良就让吕雉去请商山四皓给刘盈说说情。
商山四皓一出马,刘邦就再也没有换太子的心了,因为商山四皓这样的人都信任刘盈,并且刘盈现在也确实没有什么过错,在朝堂之中也深入民心,这就没有理由换太子了。
而刘盈当上皇帝之后吕雉的权力才随之大了起来,这才有了后来的权倾朝野,而基础就是张良为吕雉出的一计,在这样的情况下,吕雉为何要杀一个没有权力没有威胁并且于自己有恩的张良呢?
张良能够成功报仇并且成为刘邦称帝之后少数获得善终的功臣之一,这都是因为张良的目标明确没有杂心,一生都在为抗秦做斗争,功成之后选择隐姓埋名,如果在抗秦抗楚中张良有了其他思想,那么最终必然不会如历史上记载的那般安逸。
(网络配图,侵权删除)
原创不易,感谢阅读,文青只希望朋友们能留下一个关注足矣,谢谢。
张良在帮刘邦打完天下后,就把自己搞成半隐退的状态,而且他对汉朝皇权威胁最小。从几个方面来分析,第一,他是在刘邦身旁出谋划策,帮忙出主意的角色,自己无做最高决策权力,第二,他不像韩信,英布等打完天下有封国,有带兵打仗过掌握军权,第三不像萧何掌握行政权力,治理全国行政,负责军队后勤保障。他想造反,无法自己做老大,必须联合其他想做老大的人,而且他已经联合刘邦干掉项羽统一天下,功成名就了,他也没有动机威胁到皇权统治。所以吕后只设计把韩信杀了。况且他还帮吕后出主意让自己儿子请商山四皓出山,稳固自己儿子太子位置,要不刘邦想废太子,立戚夫人儿子为太子,所以张良对吕后还有功。一个对自己没有威胁,而且替自己关键时刻帮忙的人,吕后怎么会杀那。
个人认为吕雉为什么没有杀张良,总结起来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
史书所记载,吕雉所诛杀的人可以归纳为三类:
第一类人,是以韩信、彭越为主的异姓诸侯王。吕雉之所以迫不及待的眼诛杀这些异姓诸侯王,是担心刘邦去世后,她和年幼的汉惠帝无法压制这些功高又权重的功臣。
在这件事情上吕雉和刘邦的目的是一样的,刘邦是为了大汉的长久传承,吕雉则是为了自己和儿子的权利。
所以,吕雉是因为担心权利受到损害,担心就盈的帝位,所以拿起了屠刀。
第二类人是以戚夫人为代表的仇人。刘邦去世后,吕雉将戚夫人等一干刘邦的宠妾全部关了起来。
因为戚夫人的原因,吕雉母子差点失去一切,这个恨一直被吕雉深埋在心里,等到没人能制约她时就爆发了出来。
史书虽然只记载了她对戚夫人的残酷诛杀,但通过吕雉的手直接或间接杀掉的后宫女人不会只有戚夫人一个,尤其是最得刘邦宠爱的那几个。
第三类人是刘邦的儿子们。杀刘如意是为了斩草除根,杀其他的几个也是为了权利。刘盈的早死,让吕雉很被动,虽然她强势立了两个少帝,但毕竟名不顺。
刘邦的亲儿子们比刘盈庶出的儿子更有帝位的继承权利。所以吕雉直接出手或间接的除掉了刘邦的儿子,唯一幸存的两个,一个是吕雉抚养长大的,另一个就是一直低调的刘恒。
吕雉并不是一个嗜杀的人,但绝对是一个护蛋的老母鸡,不惹她没事,谁要敢动她护着的蛋,那绝对会发飙。
张良并没有威胁到吕雉的权利,完全没有杀张良的必要。吕雉倒是在刘邦刚死的时候,有过动功勋们的念头,不过周勃带着二十万大军在燕地,吕雉不敢动手,所以打消了这个念头,后来吕雉和功臣派们相处的还比较融洽,再没必要杀人来给自己增加骂名。
张良做事都会给自己留余地,西汉建立后,朝堂上很少见到张良的发声。
他自己也没有权利欲望,也乐的清闲。吕雉想杀张良也找不出由头来,再者杀了一直在退让的张良,让其他功臣们怎么看。连张良这样不争不说的人都被清算,谁还觉得自己是安全的?只会影起功臣派的抵触和反弹。
这样做是得不偿失的,政治智慧极高的吕雉岂能不明白?所以吕雉掌权后没有杀过一个除了异姓诸侯外的功臣。因为她明白,杀一个,就会惹到一堆。
吕雉的智慧不低,对于张良,杀掉没多大意义,反而会惹来很大的麻烦,况且张良曾经帮过她。
女人大多都感性一些,夏侯婴救过刘盈和鲁元公主,一直被吕雉感激,帮过刘盈保住太子之位的张良,吕雉心里还是感激的。
另一方面,吕雉虽然手段残酷,但她并不是无缘无故就会杀人的人,一切手段都是为了权利。
吕后为何要杀张良?吕后的确协助汉高祖刘邦除去了不少异姓诸侯王,如韩信、彭越等等。但是,请注意,吕后仅仅是协助刘邦。说白了,她只是充当了刘邦手里的那把“刀”而已……甚至包括那位被逼叛逃匈奴的燕王卢绾,如果不是他的“发小”刘邦猜忌,一个吕后怎么可能动得了与楚元王刘交“平起平坐”、不经通报便可随意进入刘邦寝室的卢绾?
再看汉高祖刘邦去世之后,吕后又诛杀了哪些汉王朝的开国元勋?几乎没有!萧何、曹参、陈平、周勃……只要摆正了自己的位置,不都得以善终了吗?那位曾经救下吕后一双儿女的夏侯婴,更是被吕后善待有加。这么多有权的、没权的,有兵的、没兵的开国元勋吕后都能容得下,为何偏偏容不下一个张良呢?更何况,张良从来都不是吕后的敌人,想反还是吕后的大恩人!吕后这个人虽然弄权、也的确杀过不少人,但她杀的绝大多都是威胁到自身和儿子汉惠帝刘盈地位之人。汉王朝的开国元勋中,只要及时改换门庭、倒向吕后者,基本都得以保全了。
张良这个人与汉高祖刘邦早年间的那些个“微时好友”,如卢绾、樊哙、周勃、夏侯婴等人不同。那些人跟着刘邦,靠的主要是草莽义气和共同利益。后来,同样是为了利益,这些人中的很大一部分又纷纷倒向了掌权的吕后,彻底“抛弃”了刘邦选择的继承人汉惠帝刘盈。但张良不是,他出身六国旧贵族,是见过世面、见过利益的!他跟随草莽出身的刘邦除了报灭国、灭家之仇外,更多地还是为了成就个人的理想和人生价值。
在功成名就之后,张良的目的已经达到,所以他并没有贪恋权位和富贵,而是选择了“隐退”。坚决辞掉了三万户的食邑,仅仅保留了一个留侯的名分,过起了“闲云野鹤”的生活。很多人或许又要说了,既然张良要“隐退”,他干嘛不直接消失?还有保留一个留侯爵位,让刘邦随时可以看得见、召得来自己?这就是张良的聪明之处了,如果他彻底消失了,以他的本事和能耐,刘邦还能放心吗?那张良恐怕就真的离死不远了……只有收下留侯的爵位,让刘邦随时可以看得见、召得来,刘邦才能放心。只有刘邦放心了,张良才真的安全了。曾经那么受刘邦信任的卢绾为什么落得个叛逃匈奴的下场?不正是因为超出了刘邦的视线、刘邦不太看得见了,所以才猜忌的吗?再者,张良一介文士,既不识耕种、也不懂经商,没有了留侯的封邑,张良靠什么养活自己?因此,他必须给自己留一个“基本生活保障”。
张良“隐退”了,不再掺和朝中的权力斗争,手中也不再握有实权,而且还将自己置于了刘邦的监视之下,刘邦又为何要置张良于死地、背负一个屠戮功臣的恶名呢?连刘邦都对张良放心了,吕后又为何要诛杀张良?这显然不符合正常逻辑,不是吗?
张良这个人不仅不会威胁到吕后的权势,在当年的易储风波中,他还实打实帮了吕后的大忙,说张良是吕后的大恩人恐怕也并不为过。当年,因为认为刘盈性格懦弱、难当重任,加之戚夫人吹枕头风,汉高祖刘邦曾打算废黜刘盈,改立戚夫人所生的儿子刘如意为储。在丰沛系群臣反对无果之后,吕后想到了张良,让自己的哥哥吕泽出面,请张良出山为自己和儿子刘盈解围。
因为是吕后邀请,加上吕泽的面子,张良也不得不考虑拒绝会引发的连锁反应。彼时丰沛系几乎是一边倒,萧何、曹参等人全都倒向了吕后,刘邦易储基本上已经在无法实现,他不可能把自己的整个丰沛系旧班底全部得罪光,不是吗?这个时候张良如果拒绝、得罪了吕后,等于是葬送了自己的未来!将来再想得以善终,恐怕就很难了……
但张良显然比萧何、曹参等人高明多了,他知道,这会儿去找刘邦求情,自己的面子未见得比萧、曹更大。他深知刘邦的心理,自古君王永远无过,即便是错了、也不能认!彼时的刘邦已经打算放弃易储了,只是缺少一个可以体面下台的台阶。张良贸然去找刘邦说情,无济于事,甚至还可能把自己折进入。“你一个隐退之人,跟着掺和什么?难道你不是真心隐退?”这不是徒增刘邦的疑心吗?
最终,张良没有卷入朝中的任何政治势力,而是请来了早已归隐山林的“商山四皓”。这四个老头儿的意义不在于将来能够辅佐汉惠帝刘盈,而是代表着一种所谓“民意”。连“商山四皓”这样的隐士都出山“辅佐”刘盈了,正所谓“民意不可违”,这是刘邦借坡下驴、体面结束易储风波最好的台阶!“我不是迫于群臣的压力、更不是出尔反尔,而是遵从民意。”多么冠冕堂皇!而且,对于刘邦而言,张良此举不仅不是掺和朝中的政治斗争,反而是在帮自己解围,自然不会怪罪张良,张良仍然可以继续当他的“闲云野鹤”。后来刘邦那句“羽翼已丰,难动矣”实际上并不是觉得刘盈羽翼真的丰满了,而是在给自己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虽然丰沛系支持吕后和刘盈也的确是事实,刘邦想要易储难度也的确颇大,但非要硬来应该还是可以做到的,远没有到“难动矣”的份上。
综上所述,张良这个人用现在人的话说,是“人畜无害”的一种存在。他不仅威胁不到汉高祖刘邦和吕后的权力、地位,也不会危害到朝中元老、如萧何、曹参等人的利益。相反,如果用得着,张良还可以为随时刘邦和吕后所用,刘邦和吕后真没有理由去找他的麻烦,就更别说是杀了他了。连萧何、曹参、陈平、周勃这样的人吕后都能容得下,又为何容不下一个张良呢?
再者说,张良在易储风波中对吕后母子是有大恩的,此举无形中也等于是给吕后递上了一纸“投名状”——“我老张是你吕后的人”不是吗?吕后又有什么必要杀了张良呢?而且,吕后这个人虽然有怨必报,但她同样是个有恩必报之人,这一点从后来夏侯婴的待遇也能看得出。如果是这样,吕后就更加没有理由杀了张良了……
吕雉为什么不杀张良?吕雉不但不会杀张良,她反而对张良非常信任,而且当张良隐退后,学习黄老,欲轻身成仙时,吕后还强迫他恢复了正常的饮食。那么,吕后为什么这样对张良呢?我认为原因有以下几个。
刘邦宠爱戚夫人,于是就想废掉太子刘盈(刘盈为吕后的儿子),立戚夫人的儿子如意为太子。大臣极力反对,纷纷进谏,但是刘邦都不为所动。张良深知“此难以口舌争”,于是他给吕后献计,让吕后以刘盈的名义,厚礼请东园公、角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为客。这四个人都是刘邦十分敬仰的,并且多次派人邀请却没有请到。吕后派人拿着太子的书信,卑辞厚礼,竟然把他们都请了过来。高祖看到四个老者和太子一块,并得知是东园公等人后,惊奇地问:“吾求公数岁,公辟逃我,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四人说:“窃闻太子为人仁孝,恭敬爱士,天下莫不延颈欲为太子死者。故臣等来耳。”四人走后,刘邦便打消了废除太子的念头。刘盈能保住自己太子的位子和张良的计谋有很大的关系。
张良在汉高祖刘邦打天下的过程中,虽然没有战功,但是他屡出奇谋,帮助汉高祖度过难关,所以高祖称他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在汉初大封功臣的时候,高祖让他选黄河下游的肥沃土地“齐三万户”,但被他拒绝,“封留足矣”。所以,张良作为一个军事家,却没有军权,作为一个政治家,在国家中也不掌行政权力。这样的人,对统治者来说基本无害。所以,不论是刘邦还是吕后都没有杀他。
汉朝建立后,刘邦找各种理由除掉了很多像韩信、英布这样的功臣,但奇怪的是,张良并没有遭到清算,一直活到了汉惠帝时期,得以善终。这是什么原因呢?
一、身份:张良并不是异姓王,他只是一个没有实际领地、没有兵权的留侯
刘邦夺取天下后,一共封了八个异姓王(燕王封了两次,臧荼和卢綰),其中七个异姓王,皆因各种罪名被杀被废。只有吴芮及其子孙世袭的长沙王善始善终,成为其后仅存的异姓王(历五代因无嗣而止)。
当然刘邦对吴芮也不放心,只不过吴芮和张良是好友,在张良给他谋划的韬晦之策下,才得以保存。刘邦杀这些异姓王,同时又立了好几个同姓王,原因无非就是为了刘氏江山的稳固,剪除潜在威胁。
韩信、英布这些异姓王既有兵又有地。如果不除去的话,刘邦生前或许还能压制住,继任之君估计就够呛了,很容易回到战国割据的情形。
而张良并不是异姓王,他只是一个没有实际领地、没有兵权的留侯,享受一万户的食邑而已。在某种程度上看,张良只是一个家产丰厚的书生,虽然善于谋划,但基本上没单独领兵作战过。
而且他只是韩国王室的旁系子弟,在韩人中的号召力远不如韩王成和韩王信。无论是曾经的身份还是汉朝建立后的身份,都对刘邦对大汉构不成什么威胁。
除了张良以外,剩下那些封侯的功臣,也基本上都被刘邦放过了,包括曾经背叛他的雍齿都安稳地活到了惠帝年间才病逝,原因基本和张良类似。
三、做法:张良懂得如何收敛锋芒
张良不愧智者之称,既善于谋兵、某国,又善于谋人、谋己。有秦始皇这种独裁者“珠玉在前”,因此汉朝建立后,大一统的王朝已经是大势所趋了。
同时,伴君如伴虎,鸟尽弓藏这些历史上反复上演的桥段,实际上并无什么新鲜感了。但是,韩信、英布这些人还想着春秋战国那一套,想关起门来当大王,过自己的小日子,并没有看清形势。
对于鸟尽弓藏这种事,他们也不是不知道(就算他们真的不知道,他们的僚属也会提醒的,比如蒯通),但是异姓王的诱惑让他们视危险而不顾,总想着刘邦会仁慈地放过他们。于是既不主动削去王爵封号,也不想失去兵权,结果到头来,连命都丢掉了。
再看看张良在统一天下后都干了什么,先是推掉了三万户的食邑,然后打感情牌要求食邑留县(二者初次相遇的地方),以示忠心不忘本;除了刘邦遇到难题的时候出出主意外,基本上借着体弱多病的原由,常年在家辟谷修道,以示无野心,对权力不感兴趣,只想修道成仙。
被吕后逼到躲不掉的时候,出谋划策稳定了刘盈的储位,相当于交好了继任之君和吕氏家族。这样一个无野心的人,刘邦怎么会对付他,而刘邦死后,他同样高枕无忧。
此外,张良在确保自己无虞的同时,还顺便搭救了一下老友长沙王吴芮,他的韬光养晦之计使得后者成为大汉硕果仅存的异姓王。用人精来形容张良已经不够了,他的确当得起“谋圣”的称号。
其一,张良不恋权。
张良这个人很有计谋,连刘邦都说他“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可见张良的神算是出了名的,不过此人没有做官,在刘邦手下一直是借士,意思是借来的谋士,张良本是韩国的司徒,后为刘邦做事,虽然参与军机,可惜没有什么职务。这让刘邦很放心。
其二,张良功虽高,没有重要职位。
和其他连个重要人物相比,张良基本上属于无职无权的,不像韩信是齐王,而且是自己伸手要的;萧何是丞相,刘邦对于有权利的大臣一直不放心。
甚至对自己的连襟樊哙还心存杀戮之心。没有职务的人,不会有一呼百应的感慨。刘邦也不会顾及到此人会阴谋夺权。
其三,张良帮助刘邦,主要是复仇。
推倒秦国的暴政,帮助韩国复仇,这是张良的夙愿,从小时候张良结交刺客,在博浪沙(今河南原阳东南)狙击秦始皇,误中副车,失败之后,张良在一直默默寻求推翻大秦的良方。
后来遇到刘邦,这是两个有缘之人相遇,最后协助刘邦完成开国大业,当然自己也报了仇,雪了恨。
刘邦坐了天下,张良只做了留侯,留就是最初与刘邦相遇的地方,希望刘邦记住当年的第一次邂逅。
其四,张良多次救刘邦的性命,这让刘邦没齿难忘。
鸿门宴上,刘邦危机四伏,项羽的利刃随时悬于刘邦勃项,张良曾劝刘邦在鸿门宴上卑辞言和,保存实力,并疏通项羽叔父项伯,而后极令樊哙劝谏项羽,使刘邦得以脱身。
其五,张良洞察人性。
大汉朝开国之际,因为分封大臣,群臣怨声载道。
张良见刘邦封故旧亲近,诛旧日私怨,力谏刘邦封夙怨雍齿,释疑群臣。如果不是张良的妙计,群臣很难驾驭得了。
其六,吕后见刘邦宠幸戚夫人,害怕立刘如意为太子,自己的儿子沦为一般皇子,曾向张良问计。
张良帮吕后请出商山四皓,刘邦一见这么优秀的人才都为刘盈说情,自己觉得刘盈羽翼已封,不可撼动,于是打消了立刘如意为太子的念头。
前言:张良汉初三杰之一,在功成名就之后他的“曝光度”显然要比萧何,韩信两人要低得多,也正是因为他的无欲无求,低调的做事态度,完美地让刘邦与吕雉放心。那么,吕雉为什么没有对张良下手?仅仅是因为张良低调?事实上远不止于此。
上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大臣多谏争,未能得坚决者也。吕后恐,不知所为。人或谓吕后曰:“留侯善画计筴,上信用之。”
这是刘邦被戚姬的枕边风吹的效果,越发觉得小儿子刘如意比较符合自己的继承人标准,在多次表露改立太子后,吕雉与嫡长子刘盈的处境显得颇为尴尬,得不到丈夫的心更要失去父亲的信任,这对吕雉母子而言显然是最为无情的打击。但是彼时的刘邦已经贵为天子,如果真的打定主意改立太子,那么以戚姬恃宠生娇的个性,未来的路恐怕要比现在更为凄苦,多年的颠沛流离,让吕雉母子备受人间冷暖,戚姬一来就把本属于自己与儿子的东西都拿走,这样的残酷现实,如果吕雉不反击,那她就不是吕雉了。
但是面对刘邦执意要改立太子,大臣们选择站队吕雉的数量显然要多于戚姬。这也难怪,谁叫人家吕雉是正房,而且与沛县出来的老班底都熟稔。可眼下的问题是,没人能劝说刘邦打消改立太子之念,在吕雉苦苦寻求出路之时,是他人的话语让她想到了张良,张良的建议请求外援,于是推荐了商山四皓。在吕雉低姿态请得四老前来之后,刘邦果然打消改立太子之念,在刘邦驾崩之后,吕雉的儿子得以继承皇位,而吕雉本则是吕后,这份昔日的举荐之功,吕雉显然是记住了。而对于昔日的对手,吕雉也不会姑息,刘如意被毒杀,戚姬被制成人彘,韩信被处死于钟室等等,都是很好的例证。
留侯乃称曰:“家世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雠彊秦,天下振动。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於良足矣。原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
这是张良的谦逊之言,意思是昔日就是韩国的相国之后,对于荣华富贵看得比较淡,自己能从落魄的韩国贵族之后,到大汉的侯爷,现在还是帝师,这份尊荣绝对是至上荣耀,现在自己只想云游四方,寻求自在。这点对于刘邦与吕雉而言,能做到这样的人都是极难的,毕竟奋斗一生都是想跻身富贵荣华之家,而张良自大汉初定封赏之时,就表现得比较低调,在帝师加身之后依旧低调,不结交权臣勋贵,不与皇室过多交集,这份坦荡足以让他能安稳度过一辈子。
张良在大汉初定之后,便开始渐渐淡出朝堂,这给了刘邦与吕雉一个自觉,那就是张良是属于那种输出才华之人,当才华得以施展之后,金银财帛对他而言只是一种身外物。从封赏时的排名再到所接受的赏赐,张良给人的感觉更为立体,那就是光干活不要工钱,这样的打工者会有老板不喜欢?况且从刘邦打拼天下时的屡屡献计,再到太子之位的稳固,张良属于出谋划策的军师角色,虽然留有侯爷之名,却是实际上的挂名侯爷。他无庞大的府邸,无军政要员的交际圈,更没有军队实际把控的权力,这样人畜无害的张良,刘邦在世便对他礼遇有加,难道会对帮助过自己的张良下狠手?简单地说没必要!
结语:刘邦与吕雉虽然都经手处理过昔日的有功之臣,但是绝对不是滥杀之人,张良作为汉初三杰之一,虽然身名显赫,但是为人做事低调,能在刘邦与吕雉两大猛人的手里安然度过,不得不说张良确实厉害。
一天中什么时候运动减肥效果好抓 小孩能不能练哑铃多大的孩子适合 小孩嘴唇起皮怎么办怎样才能预防 孩子的罗圈腿是怎么形成的三大因 孩子早恋怎么办如何有效疏导孩子 医生婆婆称自己专业孩子的事必须 儿子成人礼送什么礼物好呢给你孩 有孩子的夫妻千万不要离婚对于孩 小孩千万别让老人带的说法正确吗 自卑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怎么改善 怎么让孩子开口说话 这几个方法 怎么让孩子吃饭 教你如何让孩子 怎么管教不听话的孩子 家长首先 顽皮的孩子怎么管教的 这些方法 叛逆期的孩子怎么管教 引导孩子 孩子性格软弱怎么办 懦弱的性格 孩子性格偏激怎么办 孩子性格偏 孩子性格固执怎么办 家长们不妨 爱惹事的孩子怎么管教 不妨试试 养育优秀的孩子具备特征,家长要 高考数学难出新天际,可有的孩子 “做胎教”和“不做胎教”的孩子 花费十几万只考了302分 妈妈觉得 甘肃作弊考生留下来的疑团,是怎 一举夺魁!高三学生离校时,校领 高考钉子户:26次参加高考,今年 D2809次列车因泥石流脱线!此类 “女儿16岁,学校宿舍里分娩了” 扭曲邪门的内容,频频出现在教科 川渝地区几所大学实力很牛!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