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死后,他在出师表里推荐的一位大臣被暗杀,间接导致蜀国灭亡,这个人是谁?罗贯中都不知道。:首先亮出我的答案,这个人是费祎。延熙十六年(253年)春正月
首先亮出我的答案,这个人是费祎。
延熙十六年(253年)春正月,蜀汉举行岁首大会,当时的丞相费祎和一班文武大臣开怀畅饮,人有点微醉,但是为了群臣尽兴,费祎强打精神应付着。
在座的都是蜀国有头有脸的人物,比如大将军姜维、车骑将军夏侯霸等……。
就在酒宴接近尾声的时候,一件突然的事情发生了。
只见左将军郭循用一把锋利的钢刀,直插丞相费祎的胸膛,费祎顷刻毙命。
事情就在眨眼中发生了,众文武大臣呆住了。那么,郭循是谁?为什么要杀费祎呢?要想解开这些谜团,还需(秉烛读春秋)为亲们从头捋一捋。
事情发生后,刘禅迅速杀了郭循,对凶手的动机官方保持了沉默,同时为费祎匆匆安葬,追谥费祎曰:敬侯。
事情就这样有点诡异,一个国家重臣被刺,众人选择了沉默不语。
就在费祎被杀死过了七个月后,魏国宣布追封郭循为长乐乡侯,使其子袭爵。同时全国表彰其视死如归的精神。这时候蜀国大臣方回过神来,纷纷谴责魏国暗杀行为。
费祎被刺是蜀国政坛的一件大事,它标志着蜀国自诸葛亮死后所采取的防御性国家战略再起波澜,自此蜀国鹰派姜维势力抬头。
首先说下郭循这个人来历,延熙十五年的时候,姜维进攻西平,虽然西平没打下来,但抓获了时任魏国中郎将的郭循。后来郭循就追随姜维,因为表现良好,就把他吸收进了蜀汉的阵营,而且官位做到左将军。
这个官职并不低,蜀国大将马超、吴懿、曾经做过这个位置,足见没有人提拔,不可能升迁这么快,他唯一的伯乐就是姜维。
姜维是原来蜀国丞相诸葛亮的弟子,孔明命丧五丈原的时候,把兵书战策,以及排兵布阵之法交给了姜维,可以说,姜维接过了孔明的未竟事业,成了蜀国北伐中原的鹰派代表,这从他以后九伐中原可窥一斑,姜维一直不辜负孔明之托付。
孔明五丈原把军中事务交给了姜维,同时,把
蜀国后事做了安排。孔明曰:
〖我死之,可任大事者,蒋公琰(蒋婉)其宜也。”福曰:“公琰之后,谁可继之?”孔明曰:“费文伟(费祎)可继之。”福又问:“文伟之后谁继者?”孔明不答。众将近前视之,已薨(死)矣。(引自三国演义)〗
在诸葛亮死后二十年时间里,蜀国的内政、军事、外交大权先后由蒋琬、费祎二人把持。
蒋琬、费祎、姜维,为蜀汉后期的“三驾马车”。蒋婉、费祎为“鸽派”代表,姜维为“鹰派”代表。前者和后者对蜀国要不要继承诸葛亮的遗志,北伐中原,恢复汉室有不同的理解。
前者认为百姓经过战乱,应该休养生息,有一个安定发展的环境,而姜维要继承诸葛亮的遗志,执意每年都要北伐。因此,双方有所牵制。
在蜀国后期蒋婉死后,费祎接替了丞相之职,费祎的国策和姜维依然相悖,姜维与费祎的不和是众所周知的,前者是主张伐魏的鹰派代表,而后者则是坚持保守战略的鸽派代表。
在费祎当政期间,“(姜维)每欲兴军大举北伐,费祎常裁制不从,与其兵不过万人。”可以说姜维被费祎压制的喘不过气来。
反过来看,费祎死之后,能够获得最大政治利益的就是姜维。事实上也是如此,陈寿在三国志姜维传里如此记录道:
〖“十六年春,祎卒。夏,维率数万人出石营”。〗
费祎死后,姜维是利益直接受益者,没有人来掣肘,他拥有了北伐的主动权,九伐中原,没有一刻消停过。有前两个丞相积聚的家底,被姜维打没了。
在某种方面,费祎被刺,直接影响到了蜀国的命运。也可以说是蜀国灭亡的诱因。
(我是春秋君,欢迎点赞和留言评论,欢迎加关注了解更多内容)
凡是熟悉中国古文的,都知道诸葛亮的《后出师表》,里面有一段话是这么说的:“侍
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
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这是诸葛亮第二次北伐出发前给后主刘禅的上表。
公元234年,诸葛亮临死时,向后主刘禅提供的接班人选是:蒋琬、费祎、董允、杨仪、姜维、王平、马忠、邓芝、张嶷、张翼。
诸葛亮去世后,蒋琬继任。蒋琬去世后,就是费祎接替了蒋琬,成为蜀汉政权第一把手。
题主所说诸葛亮“在出师表里推荐的一位大臣被暗杀”,这位大臣,就是指费祎。
费祎,三国时蜀汉名臣,字文伟,荆州江夏鄳县(湖北孝感市孝昌县)人,与诸葛亮、蒋琬、董允并称为蜀汉四相。诸葛亮去世后,蜀汉一切事务,都须经蒋琬、费祎两人同意才能施行。
费祎深得诸葛亮的器重,曾经出使东吴。孙权惊讶他的才华,给以很高礼遇。诸葛亮北伐时,费祎为中护军,又转为司马。当时将军魏延与长史杨仪不和,经常争论,费祎常为二人调解纠纷,以尽量发挥两人的才华。
诸葛亮死后,费祎一开始是后军师,接着升为尚书令,再迁大将军。总领蜀国一切军国大事。
费祎接手蜀汉军政大权后,一直兢兢业业,恪尽职守,执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为蜀汉的稳定、发展起了非凡的作用。
延熙十五年,姜维进攻西平,虽然西平没打下来,但抓获了时任魏中郎的郭循(魏国称他为郭修)。后来这郭循大概表现良好,就把他吸收进了蜀汉的阵营,而且官位做到左将军!这可是当时五虎上将马超生前的职位!
但是郭循这个人是身在蜀营心在魏,起初他想行刺蜀后主刘禅,但每次接近,都被刘禅的护卫挡住,后来,郭循退而求其次,把谋刺的对象转向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费祎。
延熙十六年(公元253年)的岁首大会,魏国降将郭循也在座。费祎畅饮醉倒,被郭循亲手持刀所害。
郭循为什么要行刺?这有几种说法,但大多没有证据支持,无法让人信服。加之这方面的史料很少,一直没有定论。
有人说,郭循杀费祎,就是为了出名。因为他就是魏国的一个普通人。不过,从投降蜀汉后很快就被任命为左将军这个事实来说,这可绝不是一个普通人能够做到的事。郭循杀了费祎后,被魏国称为“故中郎将”来说,郭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特别忠诚于魏国;一种是受命于魏国。假意投降,借机接近蜀汉政权上层。
也有人怀疑,郭循是受姜维指使,因为费祎和姜维在对待北伐问题上分歧较大。费祎和去世的蒋琬一样,都不赞成姜维北伐,认为诸葛亮活着时北伐就屡次无功而返,何况劳民伤财,就现在的西蜀国国力来看,仍然无成功可能,不如休养生息,壮大自己,以后有了时机再说。因此,每次姜维出兵,费祎只给他一万人兵力。这使姜维对费祎非常不满。
不管郭循因为什么原因杀的费祎,但费祎的被刺身亡,对于蜀汉的打击显然是沉重的、致命的。
因为,费祎死后,在蜀国国内,费祎过去一贯奉行的休养生息策略无人执行;而在对外政策上,和平发展的政策也被废止,姜维作为朝廷之上话语权最大的人,这时候已经再没有人反对他的积极进取的北伐主张了。对于魏国来说,费祎之死,标志着消灭蜀国最大的一个屏障被清除了。费祎的死,可以说是几方都得利。
但在蜀国国内,费祎死后得益最大的人,就是姜维。姜维的屡屡兴兵,也是掏空蜀国国力,使蜀国综合实力迅速下滑的一个重要原因,直接或间接加速了蜀国的灭亡。
姜维第一次北伐是公元240年,第二次北伐公元247年,第三次北伐249年。三次都是无功而返。
费祎就是在第三次北伐之后的公元253年被郭循杀的。
费祎曾经跟姜维等人说过:“我等远远不如诸葛丞相。丞相尚不能平定中原,何况是我们?且不如保卫国家,治理百姓,守护社稷,等待一位强人出现,不要抱着侥幸心理,妄图在一战之间决定成败。”
结果姜维仍然不听。费祎死后,姜维没有了任何羁绊,连续进行了六次大规模北伐。他败军第二年,蜀国就灭亡了。可见,连续北伐造成的劳民伤财,是导致蜀国灭亡的直接原因。
费炜。
费炜不让姜维独占蜀国军事大权,每次带兵不超过一万,就莫名其妙死了。之后,姜维带尽蜀国精锐不受管制,导致蜀国无兵可用被“奇袭”蜀都,姜维这个魏国叛将直接导致蜀国灭亡!所以说,能制约姜维的费炜的死,间接导致了蜀国的灭亡。那么,费炜是谁安排刺杀的?谁受益了,很明显的问题。姜维北伐和诸葛亮不是一个目的,也不是一个水平。
有人看多了《三国演义》,不觉得姜维就是坏人,还觉得他死前还在策反魏将,我不这样觉得,直到知道费炜的死,蜀国灭亡的原因就水落石出了。
《三国演义》罗贯中写的不是全对,当小说看就好了,魏延被说成长反骨,姜维被说成诸葛亮指定继承人,都是在误导后世读者。蜀国的灭亡,不能全怪刘禅,这个锅他不背。传说诸葛瞻死前怨恨自己“内不能除黄皓,外不能制姜维”,不无道理。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是否间接导致蜀国灭亡还有待商榷。
费祎,蜀汉后期重要人物,在他在任期间,蜀汉军事上的行动有所减轻。诸葛亮生前的战斗确实让百姓有苦难说,姜维是非常想继承诸葛亮的衣钵,但是却被处处钳制。
钳制的人就是费祎,费祎既不好表态对魏国不作为,政治舆论比较难以交代,也不想再穷兵黩武。所以他拨给姜维的兵力不过万,纯属意思意思。
这与费祎本身的性格有关,他不是个强硬派和独裁主义者,倒是像缓冲剂,协调者。费祎开始是外交工作,深的孙权喜爱。之后敷衍魏延、暗助杨仪,中和杨仪蒋琬的关系上都能体现他的协调和谈判能力。不过最后魏延被杀,杨仪被贬,其中滋味,真真假假。
诸葛亮向刘禅推荐他也应该是看中了他这方面的能力。
三国志“延熙十五年,命祎开府。十六年岁首大会,魏降人郭循在坐。祎欢饮沉醉,为循手刃所害”。开府就是给其独立办公权,这是一种极大的信任和对能力的肯定。当然也是说明权力核心的能力堪忧。开府第二年,被魏国降将杀害,但不是暗杀,是明杀。
费祎死后,再没有能压制姜维的人,姜维军权大揽,继续进攻,还因为害怕黄皓的迫害,常年领兵在外。
间接导致灭亡,说的可能是姜维用兵对蜀国的消耗。
诸葛亮为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于是五次北伐、匡扶汉室。但是数次功亏一篑,最终在五丈原逝世。我们熟知诸葛亮的忠诚。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是最好的写照。诸葛亮还在临终之前写下了出师表。其中推荐几位了认可的人。其中推荐的一位大臣被暗杀,间接导致蜀国灭亡,这个人就是费祎。
费祎,三国时期的蜀汉名臣,诸葛亮生前十分器重之人,去世前曾留遗言给后主刘禅可以用费祎接替自己的位置。后来费祎还当了蜀汉的宰相。在费祎等人的辅佐下,蜀汉可谓是蒸蒸日上,可惜后来费祎被人暗杀后,蜀国就走下坡路了。
费祎曾多次出使东吴,屡受刁难,但费祎据理以答,辞义兼备,始终不为所屈,孙权因此极为佩服对他十分礼遇。
诸葛亮去世后,费祎主政期间,主要奉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为蜀汉的发展尽心竭力。费祎性格谦恭真诚,颇为廉洁,家无余财。
诸葛亮死后就是费祎掌管文武百官,而姜维负责统兵作战,刘禅就稳坐朝廷,这个时候政治格局是最稳定的时期。但是好景不长。
延熙十六年(公元253年)春正月,蜀汉举行岁首大会,当时的丞相费祎和一班文武大臣开怀畅饮。人有点微醉,但是为了群臣尽兴,费祎强打精神应付着。在座的都是蜀国有头有脸的人物,比如大将军姜维、车骑将军夏侯霸等。
在这场君臣聚会中,费祎被人刺杀了,而此人就是左将军郭循,一把钢刀直接夺走了费祎的生命,而郭循也当场被卫士擒住。
郭循是谁呢?郭循,字孝先,原本是曹魏官员。公元252年,姜维攻打西平时,郭循被俘获。 郭循在姜维的归劝下投降了蜀汉,并被刘禅封为左将军。
左将军一职可是一个很有分量的职位,五虎上将之一的马超,生前也不过担任此职。
在费祎死后半年过,魏帝曹芳下诏追封郭循为长乐乡侯,食邑千户,赐谥号为“威”,其子承袭父爵,加拜奉车都尉,获赏银千饼,绢千匹。
之后主战的姜维,姜维大家还是熟悉的,诸葛亮的弟子,算是继承了诸葛亮的衣钵,也是主战派,而费祎不是主战派,在费祎在位的时候,每次就给姜维一点兵力,姜维无法北伐。
费祎当政期间,“(姜维)每欲兴军大举北伐,费祎常裁制不从,与其兵不过万人。”
可以说姜维被费祎压制的喘不过气来。费祎死后,蜀汉的军政大权到了姜维手中,拥有了北伐的主动权,开始先后九次发动北伐战争。
但是姜维的能力和诸葛亮就差远了。基本上是负多胜少(但也不能说姜维没啥能力,能力也是有的)。蜀汉地域狭小人口不多,经不起姜维的折腾,前两个丞相积聚的家底,被姜维打没了。国力江河日下,费祎被刺11年后,蜀汉亡国。
在某种方面,费祎被刺,直接影响到了蜀国的命运。也可以说是蜀国灭亡的诱因。
大家对此怎么看?说说你的间接和看法。
我是紫陌,欢迎大家的关注和点赞,期待和你一起探讨更多的问题。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一共推荐了四位大臣,分别是:郭攸之、费祎、董允、向宠。其中郭攸之生卒年不详,死因也没有记载,董允于公元246年去世,善终,并非被暗杀,向宠在平定汉嘉郡蛮夷叛乱时,战死沙场,也不是被暗杀,而最后一位的费祎身为蜀汉尚书令和大将军,在一次宴席上被魏国降将郭修所暗杀。
所以,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推荐的一位大臣被暗杀,这位大臣就是大将军费祎,那么问题来了,魏国降将郭修为何要杀费祎呢?
围绕着费祎的被杀,产生了一系列的阴谋论,第一个阴谋论就是:姜维指使了郭修杀死了费祎。这么说的理由是:费祎如果死了,姜维将是最大的受益者,因为姜维一生的心愿就是北伐中原,兴复汉室,姜维这个人与诸葛亮非常相似,对物质财富、权力地位都没有太多的兴趣,而是对北伐中原、兴复汉室这种崇高理想却热情无比,无论北伐是否成功,姜维都是一直坚持,姜维坚持北伐的精神甚至强于诸葛亮。
诸葛亮与出师表
但是,在姜维一生中,只要费祎活着,姜维每次北伐都只能率领不到一万人出去作战,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费祎在其中作梗,费祎当时的大将军,是姜维的顶头上司,同时还是蜀汉录尚书事的官员,属于蜀汉的执政官,费祎的政治理念是反对北伐的,因此每次姜维北伐,费祎便控制姜维军队的规模以及被给和粮食运输,没有更多的军队,没有后方提供的补给与粮食,姜维的北伐只能是小打小闹。
费祎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当时的后主刘禅是支持北伐的,姜维能够北伐,就是后主刘禅支持的,所以费祎不得不在明面上支持北伐,但通过在暗地中做一些手脚导致姜维的北伐不可能大规模,费祎的这种做法就是另一种方式反对北伐。
蜀汉四相:诸葛亮、蒋琬、费祎、董允
所以,姜维对费祎的这种行为很生气,但是费祎身为姜维的上司,姜维又不得不服从命令,因此姜维产生了刺杀费祎的心思,事实上,姜维也有这个犯罪动机,本着谁是最大受益者,谁就是犯罪嫌疑人的原则,因此姜维的嫌疑最大,那么费祎之死与姜维有关吗?
郭修这个人是姜维在北伐的一次战争中俘虏的魏国人,之后郭修投降了蜀汉,被刘禅封为左将军,一个降将能被封为左将军这么高的官职,不知道是当时蜀汉没人才了,还是官职太多了,要知道当年刘备本人当左将军都当了23年了,这个降将郭修何德何能,为何一来蜀汉就被封为左将军呢?难道是蜀汉想要用高官厚?来吸引魏国人投降不成?
费祎
当时姜维自己的官职也才是个卫将军,卫将军也不过是比郭修的左将军高了一级而已,姜维如何能主使郭修呢?如果是姜维让郭修去刺杀费祎,那么郭修有什么好处?郭修如果没有好处,他凭什么放弃荣华富贵不要,偏偏要去刺杀一个蜀汉执政高官,这样的后果很可能就是被杀,这么做郭修有什么好处呢?如果没有好处,郭修凭什么要帮姜维杀费祎呢?而且是在一个公开的大宴会上刺杀,就算成功了,郭修还不是一死,这是一种死士的刺杀行为,郭修压根就没有想过活着回去,就算姜维有嫌疑,但是没有任何证据。
第二个阴谋论就是:后主刘禅指使郭修刺杀了费祎。
刘禅为什么要杀费祎呢?因为政见不同,同时因为费祎是蜀汉执政者,也就是权臣,权臣与皇帝之间不可避免会有矛盾产生,刘禅是坚定的北伐支持者,而费祎则是反对北伐的,包括费祎的前任蒋琬其实也是消极北伐的,还是刘禅下了死命令,蒋琬才极不情愿地北伐,而费祎与蒋琬在政治上的态度是一致的,长期的矛盾之下,所以刘禅指使了郭修刺杀了费祎。
姜维
而且郭修的左将军官职是刘禅封的,也只有刘禅能封,左将军官职已经不低了,仅次于姜维的卫将军,但是姜维戎马一生,有很多功劳,但郭修何德何能,能居左将军高职,因此推断是刘禅故意封的官职,然后让郭修为刘禅卖命,同时为了不被人查出,刘禅让郭修在大庭广众之下刺杀费祎,一切看起来有些合理性。
但是,这事对郭修有什么好处?他来刺杀费祎,如果他死了,郭修能得到什么?况且郭修的家人在魏国,又不在蜀汉,也不可能被牵制,那么郭修的犯罪动机在哪里,没有犯罪动机,是不可能杀人的,因此这样推算下来,郭修不可能无缘无故地刺杀了费祎。再说了,后主刘禅并不是很有心机的人,而是一个能力平庸、为人和善的皇帝,一生也没杀过几人,从他说“此间乐、不思蜀也”的话来看,他就不是一个阴谋者,况且那个时候黄皓也没有被重用起来,所以刘禅也不太可能指使郭修杀费祎。
刘禅与诸葛亮
第三个阴谋论是说:魏国指使郭修刺杀费祎。
这事就更离谱了,魏国人连郭修的名字都弄错了,怎么可能指使郭修刺杀费祎呢?曹魏皇帝曹芳的诏书中称郭修为:“故中郎西平郭修”。再说了,魏国有必要用刺杀这种手段吗?魏国蜀弱,况且蜀汉中后期已经不能给魏国造成实质性威胁了,魏国没有必要找一个人去蜀汉刺杀,况且刺杀的费祎还是蜀汉反对北伐的人,杀了反对北伐的人,难道让蜀汉大举北伐才好,魏国这不是脑子坏了吗?所以,郭修刺杀费祎也不可能是魏国主使的。
那三个阴谋论都不成立,那么是谁指使了郭修杀了费祎?
刺客郭修
唯一的答案就是没有人指使,是郭修自愿这么干的。因为在任何史书中,都找不出谁指使郭修这么干的,况且郭修刚刚投降蜀汉就被封为左将军,可以享受荣华富贵,他不可能为别人卖命,唯一的可能就是郭修不是一个正常人,而想用刺杀的办法扬名立万,或者说郭修刺杀费祎就是一次偶然事件,因为历史的有趣就在于历史并不总是按常理来出牌的,总有些时候,会有一些不合常理并且行为不可解释的事情出现,比如这次的郭修刺杀费祎事件。
这事应该与姜维、刘禅和魏国没有关系,而就是郭修想这么干,至于郭修为什么想这么干?恐怕只有他一个人知道答案了。
费袆
三国时期的蜀汉原本偏居一偶,而诸葛亮为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于是就五次北伐,欲图匡扶汉室。但是因为同时期的司马懿而数次功亏一篑,最终星陨五丈原。本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的诸葛亮在临终之前写下了出师表,而其中他就向刘禅着重的推荐了费祎,而费祎也在诸葛亮死后成为了蜀汉丞相。
诸葛亮死后就是费祎掌管文武百官,而姜维负责统兵作战,刘禅就稳坐朝廷,这个时候政治格局是最稳定的时期,没有像诸葛亮那样统掌军政大权事情,但是好景不长,在一场君臣聚会的时候,费祎被人刺杀了,而此人就是左将军郭循,一把钢刀直接夺走了费祎的生命,而郭循也当场被卫士擒住。
这件事情发生之后就产生了很多连锁反应,首先就是刘禅迅速杀了郭循,并且对凶手的动机保持了沉没。而魏国在七个月之后将追封郭循为长乐乡候,并且全国表彰其视死如归的精神。而蜀国的政治格局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鸽派势力从此一蹶不振,而鹰派势力姜维执掌大权,从此就开始了漫长的北伐之路,但是诸葛亮没有完成的事情,姜维也没有完成,邓艾偷渡阴平、钟会兵临剑阁导致了蜀国的彻底灭亡,而对于费祎的死就有了很大的疑问。
首先郭循刺杀费祎最有嫌疑的是刘禅、姜维、魏国这三方,我们分析一下这三个人刺杀的动机。刘禅刺杀最大的动机就是执掌相权将大权牢牢握在手里,而姜维的动机就是和费祎的不合。姜维继承了诸葛的聪明才智,也继承了诸葛亮的遗志坚持北伐。但是在费祎当政的时候,姜维每次北伐的人数都不能过万,姜维完全就被费祎压的死死的。而魏国的动机就有可能是想要刺杀刘禅,但是因为刘禅有保镖保护所以就不得已刺杀大臣,而当时的姜维武力比较高,所以无奈之下才刺杀的费祎。
这三方的动机都是有的,但是这三方的嫌疑就或大或小了。首先说魏国,魏国在刺杀成功之后七个月才册封郭循,而且郭循被俘完全就是意料之外的,因为郭循在此时已经是蜀汉的左将军了,这官职是一个降将很难达到的地步,而且费祎是鸽派势力,费祎死后的话姜维一旦掌权,那就必定了连年的战争,所以魏国也是不希望费祎死的,就算刺杀也是刺杀姜维或者刘禅。
再来看姜维,姜维是最有动机刺杀费祎的,但是郭循当时的官职是左将军,这是没有刘禅的任命是达不到的。而且当时全世界都知道姜维和费祎两者不合,费祎一旦死了那么第一个怀疑的就是姜维。而最有可能的就是刘禅,刘禅是最有可能任命郭循的,而且郭循也没有道理拒绝刘禅。费祎执掌军政大权,并且和刘家有两门的姻亲关系,做人极得人心,刘禅记住不住把柄而又无法控制,所以刘禅只能刺杀。
此文系作者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未经过允许请勿转载,此文只是作者个人看点,如果对此有疑问,可以在评论区说出来,一起探讨。
降将刺杀大将军!
费祎,三国时期的蜀汉名臣,诸葛亮生前十分器重之人,去世前曾留遗言给后主刘禅可以用费祎接替自己的位置。费祎曾多次出使东吴,屡受刁难,但费祎据理以答,辞义兼备,始终不为所屈,孙权因此极为佩服对他十分礼遇。诸葛亮去世后,费祎主政期间,主要奉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为蜀汉的发展尽心竭力。费祎性格谦恭真诚,颇为廉洁,家无余财。
公元253年正月的一天,蜀汉举办岁首大会,估计就是春节的政府聚会。这天费祎很高兴,一高兴酒就喝多了。大家都知道,一个醉酒的人的自我防备能力几乎为零。在座的有一个魏国的降将名叫郭循(也有记载是郭修)。这位郭循是姜维和魏国交战时俘虏后投降过来的,官至左将军。这位郭循手持利刃,突然上前刺向近在咫尺的费祎。结果不难想象,费祎当场身亡,而这位郭循也被侍卫当场杀死。
费祎的死对于蜀汉影响巨大,众所周知费祎是有名的“鸽派”,不主张北伐的。每次“鹰派”的姜维要北伐的时候,费祎最多给他一万人。费祎死后,被压抑已久的姜维终于如释重负,多次集结重兵北伐,因为姜维的才能和诸葛丞相的不可同日而语,所以基本上是负多胜少。蜀汉地域狭小人口不多,经不起姜维的折腾,国力江河日下,很快导致了灭国之祸。关于郭循也有多种说法,有的说他是姜维派来暗杀费祎的,也有人说郭循是魏国利用诈降派来的刺客。而郭循真正的刺杀动机也已经淹没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之中了。
A,《出师表》中,提到三人:蒋琬,费祎,董允。
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后,蜀汉当权人物依次是蒋琬,董允和费祎。
且一直续到公元253年费祎被刺止。
这三个人物,在这20年间,对内修德政,以揽士心,对外奉和平之策,以蓄民力。
蜀汉政治风向可谓一一谨慎。
B,因为他们知道,论威望,他们不及孔明,论军事素养,他们不及孔明,论心机目光,他们不及孔明。
然孔明处处高于三人,尚不能成功。而况他们!
三人也有自知之明,于是,便停止战争,休养生息,存实力,守成业,以待天时。
况且蜀汉占天下地利,易守难攻。换句话说,只要自己不作,外面的敌人是轻易打不进来的。
其实,就算是孔明,虽六出岐山,但每一仗打得都很谨慎。别的不说,孔明始终联吴,以保障侧翼安全。且阴平始终安排1000守备,以防不测。
且自始至终,军政大权一把抓,后主刘禅不敢胡为。
C,但到253年,费祎大司马被刺,姜维当政,蜀汉的政策风向突变:
蜀汉政策,从谨慎政策,变成了冒险政策。
①再没有人能管住刘禅了。这可谓政治麻木。
姜维作为一个外来户,根砥不够,威望不高,更没资格管阿斗了。
于是,阿斗本来就扶不起来,这下,他更卧着高乐去也。于是信用黄皓,任用奸佞,实现了孔明所担心的局面:
“亲小人,远贤臣”,
小人得志,贤臣能士上不去,看不见未来,士心大灰,
朝纲混乱,看不见光明,士大夫就绝望了。
结果自是,蜀汉从此“倾颓”也。
②姜维穷兵黩武,消耗民力。导致蜀民皆“菜色”(营养不良)。这是军事冒险。
姜维打赢了还好说,但…这明显是,花着我的钱,去实现你的梦。
无论成败,都我来买单。凭啥?
阴平不设防,政治麻木,姜维统兵在外,是为军事冒险。
总之,不见谨慎何在!
总之,对内昏乱,对外穷兵。这导致蜀汉士民认为你这是:
“花着我的钱,卖着我的命,享着你的乐,我还不受重用。那我再跟你混,我就是个傻子。”
所以,邓艾一渡阴平,谯周等人就只言投降,不言忠义了。
保垒内部一破,蜀汉焉能不亡。
一天中什么时候运动减肥效果好抓 小孩能不能练哑铃多大的孩子适合 小孩嘴唇起皮怎么办怎样才能预防 孩子的罗圈腿是怎么形成的三大因 孩子早恋怎么办如何有效疏导孩子 医生婆婆称自己专业孩子的事必须 儿子成人礼送什么礼物好呢给你孩 有孩子的夫妻千万不要离婚对于孩 小孩千万别让老人带的说法正确吗 自卑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怎么改善 怎么让孩子开口说话 这几个方法 怎么让孩子吃饭 教你如何让孩子 怎么管教不听话的孩子 家长首先 顽皮的孩子怎么管教的 这些方法 叛逆期的孩子怎么管教 引导孩子 孩子性格软弱怎么办 懦弱的性格 孩子性格偏激怎么办 孩子性格偏 孩子性格固执怎么办 家长们不妨 爱惹事的孩子怎么管教 不妨试试 养育优秀的孩子具备特征,家长要 高考数学难出新天际,可有的孩子 “做胎教”和“不做胎教”的孩子 花费十几万只考了302分 妈妈觉得 甘肃作弊考生留下来的疑团,是怎 一举夺魁!高三学生离校时,校领 高考钉子户:26次参加高考,今年 D2809次列车因泥石流脱线!此类 “女儿16岁,学校宿舍里分娩了” 扭曲邪门的内容,频频出现在教科 川渝地区几所大学实力很牛!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