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诸葛亮死后,他在出师表里推荐的一位大臣被暗杀,间接导致蜀国灭

诸葛亮死后,他在出师表里推荐的一位大臣被暗杀,间接导致蜀国灭

2020-08-27 09:02阅读(98)

诸葛亮死后,他在出师表里推荐的一位大臣被暗杀,间接导致蜀国灭亡,这个人是谁?罗贯中都不知道。:首先亮出我的答案,这个人是费祎。延熙十六年(253年)春正月

1

首先亮出我的答案,这个人是费祎。

延熙十六年(253年)春正月,蜀汉举行岁首大会,当时的丞相费祎和一班文武大臣开怀畅饮,人有点微醉,但是为了群臣尽兴,费祎强打精神应付着。

在座的都是蜀国有头有脸的人物,比如大将军姜维、车骑将军夏侯霸等……。

就在酒宴接近尾声的时候,一件突然的事情发生了。

只见左将军郭循用一把锋利的钢刀,直插丞相费祎的胸膛,费祎顷刻毙命。

事情就在眨眼中发生了,众文武大臣呆住了。那么,郭循是谁?为什么要杀费祎呢?要想解开这些谜团,还需(秉烛读春秋)为亲们从头捋一捋。

事情发生后,刘禅迅速杀了郭循,对凶手的动机官方保持了沉默,同时为费祎匆匆安葬,追谥费祎曰:敬侯。

事情就这样有点诡异,一个国家重臣被刺,众人选择了沉默不语。

就在费祎被杀死过了七个月后,魏国宣布追封郭循为长乐乡侯,使其子袭爵。同时全国表彰其视死如归的精神。这时候蜀国大臣方回过神来,纷纷谴责魏国暗杀行为。

费祎被刺是蜀国政坛的一件大事,它标志着蜀国自诸葛亮死后所采取的防御性国家战略再起波澜,自此蜀国鹰派姜维势力抬头。

首先说下郭循这个人来历,延熙十五年的时候,姜维进攻西平,虽然西平没打下来,但抓获了时任魏国中郎将的郭循。后来郭循就追随姜维,因为表现良好,就把他吸收进了蜀汉的阵营,而且官位做到左将军。

这个官职并不低,蜀国大将马超、吴懿、曾经做过这个位置,足见没有人提拔,不可能升迁这么快,他唯一的伯乐就是姜维。

姜维是原来蜀国丞相诸葛亮的弟子,孔明命丧五丈原的时候,把兵书战策,以及排兵布阵之法交给了姜维,可以说,姜维接过了孔明的未竟事业,成了蜀国北伐中原的鹰派代表,这从他以后九伐中原可窥一斑,姜维一直不辜负孔明之托付。

孔明五丈原把军中事务交给了姜维,同时,把

蜀国后事做了安排。孔明曰:

〖我死之,可任大事者,蒋公琰(蒋婉)其宜也。”福曰:“公琰之后,谁可继之?”孔明曰:“费文伟(费祎)可继之。”福又问:“文伟之后谁继者?”孔明不答。众将近前视之,已薨(死)矣。(引自三国演义)〗

在诸葛亮死后二十年时间里,蜀国的内政、军事、外交大权先后由蒋琬、费祎二人把持。

蒋琬、费祎、姜维,为蜀汉后期的“三驾马车”。蒋婉、费祎为“鸽派”代表,姜维为“鹰派”代表。前者和后者对蜀国要不要继承诸葛亮的遗志,北伐中原,恢复汉室有不同的理解。

前者认为百姓经过战乱,应该休养生息,有一个安定发展的环境,而姜维要继承诸葛亮的遗志,执意每年都要北伐。因此,双方有所牵制。

在蜀国后期蒋婉死后,费祎接替了丞相之职,费祎的国策和姜维依然相悖,姜维与费祎的不和是众所周知的,前者是主张伐魏的鹰派代表,而后者则是坚持保守战略的鸽派代表。

在费祎当政期间,“(姜维)每欲兴军大举北伐,费祎常裁制不从,与其兵不过万人。”可以说姜维被费祎压制的喘不过气来。

反过来看,费祎死之后,能够获得最大政治利益的就是姜维。事实上也是如此,陈寿在三国志姜维传里如此记录道:

〖“十六年春,祎卒。夏,维率数万人出石营”。〗

费祎死后,姜维是利益直接受益者,没有人来掣肘,他拥有了北伐的主动权,九伐中原,没有一刻消停过。有前两个丞相积聚的家底,被姜维打没了。

在某种方面,费祎被刺,直接影响到了蜀国的命运。也可以说是蜀国灭亡的诱因。

(我是春秋君,欢迎点赞和留言评论,欢迎加关注了解更多内容)

2

凡是熟悉中国古文的,都知道诸葛亮的《后出师表》,里面有一段话是这么说的:“

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

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这是诸葛亮第二次北伐出发前给后主刘禅的上表。

公元234年,诸葛亮临死时,向后主刘禅提供的接班人选是:蒋琬、费祎、董允、杨仪、姜维、王平、马忠、邓芝、张嶷、张翼。

诸葛亮去世后,蒋琬继任。蒋琬去世后,就是费祎接替了蒋琬,成为蜀汉政权第一把手。

题主所说诸葛亮“在出师表里推荐的一位大臣被暗杀”,这位大臣,就是指费祎。

费祎,后蜀汉时期最重要的决策者

费祎,三国时蜀汉名臣,字文伟,荆州江夏鄳县(湖北孝感市孝昌县)人,与诸葛亮、蒋琬、董允并称为蜀汉四相。诸葛亮去世后,蜀汉一切事务,都须经蒋琬、费祎两人同意才能施行。

费祎深得诸葛亮的器重,曾经出使东吴。孙权惊讶他的才华,给以很高礼遇。诸葛亮北伐时,费祎为中护军,又转为司马。当时将军魏延与长史杨仪不和,经常争论,费祎常为二人调解纠纷,以尽量发挥两人的才华。

诸葛亮死后,费祎一开始是后军师,接着升为尚书令,再迁大将军。总领蜀国一切军国大事。



费祎的治国理念:休养生息,和姜维积极进取的理念冲突剧烈

费祎接手蜀汉军政大权后,一直兢兢业业,恪尽职守,执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为蜀汉的稳定、发展起了非凡的作用。

延熙十五年,姜维进攻西平,虽然西平没打下来,但抓获了时任魏中郎的郭循(魏国称他为郭修)。后来这郭循大概表现良好,就把他吸收进了蜀汉的阵营,而且官位做到左将军!这可是当时五虎上将马超生前的职位!

但是郭循这个人是身在蜀营心在魏,起初他想行刺蜀后主刘禅,但每次接近,都被刘禅的护卫挡住,后来,郭循退而求其次,把谋刺的对象转向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费祎。



费祎之死

延熙十六年(公元253年)的岁首大会,魏国降将郭循也在座。费祎畅饮醉倒,被郭循亲手持刀所害。

郭循为什么要行刺?这有几种说法,但大多没有证据支持,无法让人信服。加之这方面的史料很少,一直没有定论。

有人说,郭循杀费祎,就是为了出名。因为他就是魏国的一个普通人。不过,从投降蜀汉后很快就被任命为左将军这个事实来说,这可绝不是一个普通人能够做到的事。郭循杀了费祎后,被魏国称为“故中郎将”来说,郭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特别忠诚于魏国;一种是受命于魏国。假意投降,借机接近蜀汉政权上层。

也有人怀疑,郭循是受姜维指使,因为费祎和姜维在对待北伐问题上分歧较大。费祎和去世的蒋琬一样,都不赞成姜维北伐,认为诸葛亮活着时北伐就屡次无功而返,何况劳民伤财,就现在的西蜀国国力来看,仍然无成功可能,不如休养生息,壮大自己,以后有了时机再说。因此,每次姜维出兵,费祎只给他一万人兵力。这使姜维对费祎非常不满。



蜀国毁灭之路

不管郭循因为什么原因杀的费祎,但费祎的被刺身亡,对于蜀汉的打击显然是沉重的、致命的。

因为,费祎死后,在蜀国国内,费祎过去一贯奉行的休养生息策略无人执行;而在对外政策上,和平发展的政策也被废止,姜维作为朝廷之上话语权最大的人,这时候已经再没有人反对他的积极进取的北伐主张了。对于魏国来说,费祎之死,标志着消灭蜀国最大的一个屏障被清除了。费祎的死,可以说是几方都得利。

但在蜀国国内,费祎死后得益最大的人,就是姜维。姜维的屡屡兴兵,也是掏空蜀国国力,使蜀国综合实力迅速下滑的一个重要原因,直接或间接加速了蜀国的灭亡。

姜维第一次北伐是公元240年,第二次北伐公元247年,第三次北伐249年。三次都是无功而返。

费祎就是在第三次北伐之后的公元253年被郭循杀的。

费祎曾经跟姜维等人说过:“我等远远不如诸葛丞相。丞相尚不能平定中原,何况是我们?且不如保卫国家,治理百姓,守护社稷,等待一位强人出现,不要抱着侥幸心理,妄图在一战之间决定成败。”

结果姜维仍然不听。费祎死后,姜维没有了任何羁绊,连续进行了六次大规模北伐。他败军第二年,蜀国就灭亡了。可见,连续北伐造成的劳民伤财,是导致蜀国灭亡的直接原因。

3

费炜。

费炜不让姜维独占蜀国军事大权,每次带兵不超过一万,就莫名其妙死了。之后,姜维带尽蜀国精锐不受管制,导致蜀国无兵可用被“奇袭”蜀都,姜维这个魏国叛将直接导致蜀国灭亡!所以说,能制约姜维的费炜的死,间接导致了蜀国的灭亡。那么,费炜是谁安排刺杀的?谁受益了,很明显的问题。姜维北伐和诸葛亮不是一个目的,也不是一个水平。

有人看多了《三国演义》,不觉得姜维就是坏人,还觉得他死前还在策反魏将,我不这样觉得,直到知道费炜的死,蜀国灭亡的原因就水落石出了。

《三国演义》罗贯中写的不是全对,当小说看就好了,魏延被说成长反骨,姜维被说成诸葛亮指定继承人,都是在误导后世读者。蜀国的灭亡,不能全怪刘禅,这个锅他不背。传说诸葛瞻死前怨恨自己“内不能除黄皓,外不能制姜维”,不无道理。

4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是否间接导致蜀国灭亡还有待商榷。

费祎,蜀汉后期重要人物,在他在任期间,蜀汉军事上的行动有所减轻。诸葛亮生前的战斗确实让百姓有苦难说,姜维是非常想继承诸葛亮的衣钵,但是却被处处钳制。

钳制的人就是费祎,费祎既不好表态对魏国不作为,政治舆论比较难以交代,也不想再穷兵黩武。所以他拨给姜维的兵力不过万,纯属意思意思。

这与费祎本身的性格有关,他不是个强硬派和独裁主义者,倒是像缓冲剂,协调者。费祎开始是外交工作,深的孙权喜爱。之后敷衍魏延、暗助杨仪,中和杨仪蒋琬的关系上都能体现他的协调和谈判能力。不过最后魏延被杀,杨仪被贬,其中滋味,真真假假。

诸葛亮向刘禅推荐他也应该是看中了他这方面的能力。

三国志“延熙十五年,命祎开府。十六年岁首大会,魏降人郭循在坐。祎欢饮沉醉,为循手刃所害”。开府就是给其独立办公权,这是一种极大的信任和对能力的肯定。当然也是说明权力核心的能力堪忧。开府第二年,被魏国降将杀害,但不是暗杀,是明杀。

费祎死后,再没有能压制姜维的人,姜维军权大揽,继续进攻,还因为害怕黄皓的迫害,常年领兵在外。

间接导致灭亡,说的可能是姜维用兵对蜀国的消耗。

5

诸葛亮为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于是五次北伐、匡扶汉室。但是数次功亏一篑,最终在五丈原逝世。我们熟知诸葛亮的忠诚。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是最好的写照。诸葛亮还在临终之前写下了出师表。其中推荐几位了认可的人。其中推荐的一位大臣被暗杀,间接导致蜀国灭亡,这个人就是费祎。

费祎,三国时期的蜀汉名臣,诸葛亮生前十分器重之人,去世前曾留遗言给后主刘禅可以用费祎接替自己的位置。后来费祎还当了蜀汉的宰相。在费祎等人的辅佐下,蜀汉可谓是蒸蒸日上,可惜后来费祎被人暗杀后,蜀国就走下坡路了。

费祎曾多次出使东吴,屡受刁难,但费祎据理以答,辞义兼备,始终不为所屈,孙权因此极为佩服对他十分礼遇。

诸葛亮去世后,费祎主政期间,主要奉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为蜀汉的发展尽心竭力。费祎性格谦恭真诚,颇为廉洁,家无余财。

诸葛亮死后就是费祎掌管文武百官,而姜维负责统兵作战,刘禅就稳坐朝廷,这个时候政治格局是最稳定的时期。但是好景不长。

延熙十六年(公元253年)春正月,蜀汉举行岁首大会,当时的丞相费祎和一班文武大臣开怀畅饮。人有点微醉,但是为了群臣尽兴,费祎强打精神应付着。在座的都是蜀国有头有脸的人物,比如大将军姜维、车骑将军夏侯霸等。

在这场君臣聚会中,费祎被人刺杀了,而此人就是左将军郭循,一把钢刀直接夺走了费祎的生命,而郭循也当场被卫士擒住。

郭循是谁呢?郭循,字孝先,原本是曹魏官员。公元252年,姜维攻打西平时,郭循被俘获。 郭循在姜维的归劝下投降了蜀汉,并被刘禅封为左将军。

左将军一职可是一个很有分量的职位,五虎上将之一的马超,生前也不过担任此职。

在费祎死后半年过,魏帝曹芳下诏追封郭循为长乐乡侯,食邑千户,赐谥号为“威”,其子承袭父爵,加拜奉车都尉,获赏银千饼,绢千匹。

之后主战的姜维,姜维大家还是熟悉的,诸葛亮的弟子,算是继承了诸葛亮的衣钵,也是主战派,而费祎不是主战派,在费祎在位的时候,每次就给姜维一点兵力,姜维无法北伐。

费祎当政期间,“(姜维)每欲兴军大举北伐,费祎常裁制不从,与其兵不过万人。”

可以说姜维被费祎压制的喘不过气来。费祎死后,蜀汉的军政大权到了姜维手中,拥有了北伐的主动权,开始先后九次发动北伐战争。

但是姜维的能力和诸葛亮就差远了。基本上是负多胜少(但也不能说姜维没啥能力,能力也是有的)。蜀汉地域狭小人口不多,经不起姜维的折腾,前两个丞相积聚的家底,被姜维打没了。国力江河日下,费祎被刺11年后,蜀汉亡国。

在某种方面,费祎被刺,直接影响到了蜀国的命运。也可以说是蜀国灭亡的诱因。


大家对此怎么看?说说你的间接和看法。

我是紫陌,欢迎大家的关注和点赞,期待和你一起探讨更多的问题。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6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一共推荐了四位大臣,分别是:郭攸之、费祎、董允、向宠。其中郭攸之生卒年不详,死因也没有记载,董允于公元246年去世,善终,并非被暗杀,向宠在平定汉嘉郡蛮夷叛乱时,战死沙场,也不是被暗杀,而最后一位的费祎身为蜀汉尚书令和大将军,在一次宴席上被魏国降将郭修所暗杀。

所以,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推荐的一位大臣被暗杀,这位大臣就是大将军费祎,那么问题来了,魏国降将郭修为何要杀费祎呢?

围绕着费祎的被杀,产生了一系列的阴谋论,第一个阴谋论就是:姜维指使了郭修杀死了费祎。这么说的理由是:费祎如果死了,姜维将是最大的受益者,因为姜维一生的心愿就是北伐中原,兴复汉室,姜维这个人与诸葛亮非常相似,对物质财富、权力地位都没有太多的兴趣,而是对北伐中原、兴复汉室这种崇高理想却热情无比,无论北伐是否成功,姜维都是一直坚持,姜维坚持北伐的精神甚至强于诸葛亮。

诸葛亮与出师表

但是,在姜维一生中,只要费祎活着,姜维每次北伐都只能率领不到一万人出去作战,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费祎在其中作梗,费祎当时的大将军,是姜维的顶头上司,同时还是蜀汉录尚书事的官员,属于蜀汉的执政官,费祎的政治理念是反对北伐的,因此每次姜维北伐,费祎便控制姜维军队的规模以及被给和粮食运输,没有更多的军队,没有后方提供的补给与粮食,姜维的北伐只能是小打小闹。

费祎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当时的后主刘禅是支持北伐的,姜维能够北伐,就是后主刘禅支持的,所以费祎不得不在明面上支持北伐,但通过在暗地中做一些手脚导致姜维的北伐不可能大规模,费祎的这种做法就是另一种方式反对北伐。

蜀汉四相:诸葛亮、蒋琬、费祎、董允

所以,姜维对费祎的这种行为很生气,但是费祎身为姜维的上司,姜维又不得不服从命令,因此姜维产生了刺杀费祎的心思,事实上,姜维也有这个犯罪动机,本着谁是最大受益者,谁就是犯罪嫌疑人的原则,因此姜维的嫌疑最大,那么费祎之死与姜维有关吗?

郭修这个人是姜维在北伐的一次战争中俘虏的魏国人,之后郭修投降了蜀汉,被刘禅封为左将军,一个降将能被封为左将军这么高的官职,不知道是当时蜀汉没人才了,还是官职太多了,要知道当年刘备本人当左将军都当了23年了,这个降将郭修何德何能,为何一来蜀汉就被封为左将军呢?难道是蜀汉想要用高官厚?来吸引魏国人投降不成?

费祎

当时姜维自己的官职也才是个卫将军,卫将军也不过是比郭修的左将军高了一级而已,姜维如何能主使郭修呢?如果是姜维让郭修去刺杀费祎,那么郭修有什么好处?郭修如果没有好处,他凭什么放弃荣华富贵不要,偏偏要去刺杀一个蜀汉执政高官,这样的后果很可能就是被杀,这么做郭修有什么好处呢?如果没有好处,郭修凭什么要帮姜维杀费祎呢?而且是在一个公开的大宴会上刺杀,就算成功了,郭修还不是一死,这是一种死士的刺杀行为,郭修压根就没有想过活着回去,就算姜维有嫌疑,但是没有任何证据。

第二个阴谋论就是:后主刘禅指使郭修刺杀了费祎。

刘禅为什么要杀费祎呢?因为政见不同,同时因为费祎是蜀汉执政者,也就是权臣,权臣与皇帝之间不可避免会有矛盾产生,刘禅是坚定的北伐支持者,而费祎则是反对北伐的,包括费祎的前任蒋琬其实也是消极北伐的,还是刘禅下了死命令,蒋琬才极不情愿地北伐,而费祎与蒋琬在政治上的态度是一致的,长期的矛盾之下,所以刘禅指使了郭修刺杀了费祎。

姜维

而且郭修的左将军官职是刘禅封的,也只有刘禅能封,左将军官职已经不低了,仅次于姜维的卫将军,但是姜维戎马一生,有很多功劳,但郭修何德何能,能居左将军高职,因此推断是刘禅故意封的官职,然后让郭修为刘禅卖命,同时为了不被人查出,刘禅让郭修在大庭广众之下刺杀费祎,一切看起来有些合理性。

但是,这事对郭修有什么好处?他来刺杀费祎,如果他死了,郭修能得到什么?况且郭修的家人在魏国,又不在蜀汉,也不可能被牵制,那么郭修的犯罪动机在哪里,没有犯罪动机,是不可能杀人的,因此这样推算下来,郭修不可能无缘无故地刺杀了费祎。再说了,后主刘禅并不是很有心机的人,而是一个能力平庸、为人和善的皇帝,一生也没杀过几人,从他说“此间乐、不思蜀也”的话来看,他就不是一个阴谋者,况且那个时候黄皓也没有被重用起来,所以刘禅也不太可能指使郭修杀费祎。

刘禅与诸葛亮

第三个阴谋论是说:魏国指使郭修刺杀费祎。

这事就更离谱了,魏国人连郭修的名字都弄错了,怎么可能指使郭修刺杀费祎呢?曹魏皇帝曹芳的诏书中称郭修为:“故中郎西平郭修”。再说了,魏国有必要用刺杀这种手段吗?魏国蜀弱,况且蜀汉中后期已经不能给魏国造成实质性威胁了,魏国没有必要找一个人去蜀汉刺杀,况且刺杀的费祎还是蜀汉反对北伐的人,杀了反对北伐的人,难道让蜀汉大举北伐才好,魏国这不是脑子坏了吗?所以,郭修刺杀费祎也不可能是魏国主使的。

那三个阴谋论都不成立,那么是谁指使了郭修杀了费祎?

刺客郭修

唯一的答案就是没有人指使,是郭修自愿这么干的。因为在任何史书中,都找不出谁指使郭修这么干的,况且郭修刚刚投降蜀汉就被封为左将军,可以享受荣华富贵,他不可能为别人卖命,唯一的可能就是郭修不是一个正常人,而想用刺杀的办法扬名立万,或者说郭修刺杀费祎就是一次偶然事件,因为历史的有趣就在于历史并不总是按常理来出牌的,总有些时候,会有一些不合常理并且行为不可解释的事情出现,比如这次的郭修刺杀费祎事件。

这事应该与姜维、刘禅和魏国没有关系,而就是郭修想这么干,至于郭修为什么想这么干?恐怕只有他一个人知道答案了。

7

费袆

8

三国时期的蜀汉原本偏居一偶,而诸葛亮为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于是就五次北伐,欲图匡扶汉室。但是因为同时期的司马懿而数次功亏一篑,最终星陨五丈原。本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的诸葛亮在临终之前写下了出师表,而其中他就向刘禅着重的推荐了费祎,而费祎也在诸葛亮死后成为了蜀汉丞相。

诸葛亮死后就是费祎掌管文武百官,而姜维负责统兵作战,刘禅就稳坐朝廷,这个时候政治格局是最稳定的时期,没有像诸葛亮那样统掌军政大权事情,但是好景不长,在一场君臣聚会的时候,费祎被人刺杀了,而此人就是左将军郭循,一把钢刀直接夺走了费祎的生命,而郭循也当场被卫士擒住。

这件事情发生之后就产生了很多连锁反应,首先就是刘禅迅速杀了郭循,并且对凶手的动机保持了沉没。而魏国在七个月之后将追封郭循为长乐乡候,并且全国表彰其视死如归的精神。而蜀国的政治格局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鸽派势力从此一蹶不振,而鹰派势力姜维执掌大权,从此就开始了漫长的北伐之路,但是诸葛亮没有完成的事情,姜维也没有完成,邓艾偷渡阴平、钟会兵临剑阁导致了蜀国的彻底灭亡,而对于费祎的死就有了很大的疑问。

首先郭循刺杀费祎最有嫌疑的是刘禅、姜维、魏国这三方,我们分析一下这三个人刺杀的动机。刘禅刺杀最大的动机就是执掌相权将大权牢牢握在手里,而姜维的动机就是和费祎的不合。姜维继承了诸葛的聪明才智,也继承了诸葛亮的遗志坚持北伐。但是在费祎当政的时候,姜维每次北伐的人数都不能过万,姜维完全就被费祎压的死死的。而魏国的动机就有可能是想要刺杀刘禅,但是因为刘禅有保镖保护所以就不得已刺杀大臣,而当时的姜维武力比较高,所以无奈之下才刺杀的费祎。

这三方的动机都是有的,但是这三方的嫌疑就或大或小了。首先说魏国,魏国在刺杀成功之后七个月才册封郭循,而且郭循被俘完全就是意料之外的,因为郭循在此时已经是蜀汉的左将军了,这官职是一个降将很难达到的地步,而且费祎是鸽派势力,费祎死后的话姜维一旦掌权,那就必定了连年的战争,所以魏国也是不希望费祎死的,就算刺杀也是刺杀姜维或者刘禅。

再来看姜维,姜维是最有动机刺杀费祎的,但是郭循当时的官职是左将军,这是没有刘禅的任命是达不到的。而且当时全世界都知道姜维和费祎两者不合,费祎一旦死了那么第一个怀疑的就是姜维。而最有可能的就是刘禅,刘禅是最有可能任命郭循的,而且郭循也没有道理拒绝刘禅。费祎执掌军政大权,并且和刘家有两门的姻亲关系,做人极得人心,刘禅记住不住把柄而又无法控制,所以刘禅只能刺杀。

此文系作者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未经过允许请勿转载,此文只是作者个人看点,如果对此有疑问,可以在评论区说出来,一起探讨。

9

降将刺杀大将军!


费祎,三国时期的蜀汉名臣,诸葛亮生前十分器重之人,去世前曾留遗言给后主刘禅可以用费祎接替自己的位置。费祎曾多次出使东吴,屡受刁难,但费祎据理以答,辞义兼备,始终不为所屈,孙权因此极为佩服对他十分礼遇。诸葛亮去世后,费祎主政期间,主要奉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为蜀汉的发展尽心竭力。费祎性格谦恭真诚,颇为廉洁,家无余财。


公元253年正月的一天,蜀汉举办岁首大会,估计就是春节的政府聚会。这天费祎很高兴,一高兴酒就喝多了。大家都知道,一个醉酒的人的自我防备能力几乎为零。在座的有一个魏国的降将名叫郭循(也有记载是郭修)。这位郭循是姜维和魏国交战时俘虏后投降过来的,官至左将军。这位郭循手持利刃,突然上前刺向近在咫尺的费祎。结果不难想象,费祎当场身亡,而这位郭循也被侍卫当场杀死。


费祎的死对于蜀汉影响巨大,众所周知费祎是有名的“鸽派”,不主张北伐的。每次“鹰派”的姜维要北伐的时候,费祎最多给他一万人。费祎死后,被压抑已久的姜维终于如释重负,多次集结重兵北伐,因为姜维的才能和诸葛丞相的不可同日而语,所以基本上是负多胜少。蜀汉地域狭小人口不多,经不起姜维的折腾,国力江河日下,很快导致了灭国之祸。关于郭循也有多种说法,有的说他是姜维派来暗杀费祎的,也有人说郭循是魏国利用诈降派来的刺客。而郭循真正的刺杀动机也已经淹没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之中了。

10

A,《出师表》中,提到三人:蒋琬,费祎,董允。

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后,蜀汉当权人物依次是蒋琬,董允和费祎。

且一直续到公元253年费祎被刺止。

这三个人物,在这20年间,对内修德政,以揽士心,对外奉和平之策,以蓄民力。

蜀汉政治风向可谓一一谨慎。

B,因为他们知道,论威望,他们不及孔明,论军事素养,他们不及孔明,论心机目光,他们不及孔明。

然孔明处处高于三人,尚不能成功。而况他们!

三人也有自知之明,于是,便停止战争,休养生息,存实力,守成业,以待天时。

况且蜀汉占天下地利,易守难攻。换句话说,只要自己不作,外面的敌人是轻易打不进来的。

其实,就算是孔明,虽六出岐山,但每一仗打得都很谨慎。别的不说,孔明始终联吴,以保障侧翼安全。且阴平始终安排1000守备,以防不测。

且自始至终,军政大权一把抓,后主刘禅不敢胡为。

C,但到253年,费祎大司马被刺,姜维当政,蜀汉的政策风向突变:

蜀汉政策,从谨慎政策,变成了冒险政策。

①再没有人能管住刘禅了。这可谓政治麻木。

姜维作为一个外来户,根砥不够,威望不高,更没资格管阿斗了。

于是,阿斗本来就扶不起来,这下,他更卧着高乐去也。于是信用黄皓,任用奸佞,实现了孔明所担心的局面:

“亲小人,远贤臣”,

小人得志,贤臣能士上不去,看不见未来,士心大灰,

朝纲混乱,看不见光明,士大夫就绝望了。

结果自是,蜀汉从此“倾颓”也。

②姜维穷兵黩武,消耗民力。导致蜀民皆“菜色”(营养不良)。这是军事冒险。

姜维打赢了还好说,但…这明显是,花着我的钱,去实现你的梦。

无论成败,都我来买单。凭啥?

阴平不设防,政治麻木,姜维统兵在外,是为军事冒险。

总之,不见谨慎何在!

总之,对内昏乱,对外穷兵。这导致蜀汉士民认为你这是:

“花着我的钱,卖着我的命,享着你的乐,我还不受重用。那我再跟你混,我就是个傻子。”

所以,邓艾一渡阴平,谯周等人就只言投降,不言忠义了。

保垒内部一破,蜀汉焉能不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