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在老人眼里,外孙和孙子有啥不同?

在老人眼里,外孙和孙子有啥不同?

2020-08-24 18:44阅读(94)

在老人眼里,外孙和孙子有啥不同?:由于受上千年“男尊女卑”的旧传统、旧意识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或多或少还残留着如此现象。就说在老人眼里,尤其是在农村

1

由于受上千年“男尊女卑”的旧传统、旧意识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或多或少还残留着如此现象。就说在老人眼里,尤其是在农村,把儿子看得比女儿重,所谓的“女儿嫁人是泼出去的水”的观念,支配着老人对女儿的孩子也略微轻看。

老人认为儿子、孙子才是自家的血脉,是家族的烟火,有了子孙就觉得高人一等,后继有人。在农村哪家如果没有男丁就觉得抬不起头。也难怪,从旧时农村农活来看,只有男人才能胜任,有男劳力的农家就不愁种田。

从遗传学上来看,孙子和外孙对于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来说,遗传基因是同等的,在孙子和外孙身上同样流淌着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1/4的血液。这些都是没有差别的,为什么有“外甥像舅”一说,就是这个原因。

俗话说“外孙狗,外孙狗,吃了就走”,意思是说,外公外婆再疼外孙,等长大了还是跟爷爷奶奶亲。这还是旧意识在左右着人们的思维。实事上,在现实生活中外公外婆待外孙还亲过孙子,外孙格外亲外公外婆的也比比皆是。

2

这么说吧,一样是孙子,就差一个子一一(外)

我邻居曾经有个女儿说自己的父母对外孙比较冷淡,孙子,外孙,一样在家,要带出去玩,都喜欢带孙子,不大想带外孙。个人感觉这女儿有点不大理解父母的无奈。

因为比如有个小闪失,如摔倒,擦破皮,外孙有自己的爷爷奶奶,可能会怪罪你父母没带好外孙。因为他们都是尽力的!不想多一些误会。

3

我的老家在农村,我的母亲是典型的“头发长见识短”的农村妇女,一些传统观念在她的思想里很是根深蒂固,当然,这些并不妨碍我爱她,尊重她,我只是想谈谈这样一种现象,说说这样一种风气。

是什么呢?呃~说到底,还是生男生女,重男轻女的俗套吧。我的父亲虽然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但是据说当年看到母亲生的是个女儿,依然表达出了他明显的不高兴,在我的印象中,我的幼年时期从来没有获得过爸爸的拥抱和赞扬,恩,他还是个非常严肃的老头,至今仍然是。

我已经生了两个孩子了,有时候回娘家,爸爸也会和孩子们逗乐、玩耍,但始终不那么亲热,母亲倒是伺候了我两个月子,但是要求她跟我回城帮我照看孩子,她又是极不情愿的,往往只给我一句话:“他们又不跟我们家姓,凭什么要我带,让他们奶奶去带!”次数多了,我也就不勉强了。有时候忙极了,也会觉得委屈,姓什么有那么重要吗?孩子们身上流淌着我一半的血脉是永不变更的事实啊。

这个时候,我总是羡慕那些有着意识先进、观念开明的父母的朋友们,有些外婆是全年无休跟在女儿后面坐镇大本营的,更有甚者,直接让女儿女婿跟自己一起住,孩子的一切全都大包大揽,在这些老人眼里,外孙和孙子根本就没有区别呀。而我的父母,好像总是别扭的,这种别扭还体现在很多细节中。比如,比起喊外公外婆,他们更愿意听到孩子们喊他们爷爷奶奶;又比如,他们喜欢和孩子划清界限,总说你们家、我家,而当孩子在交流中有这种语言时,他们往往又是不开心的。有时候想想,真觉得无比幼稚。

在这个问题上,我的一个发小更有发言权。我虽然有着这些感知,但没有比较,也或多或少能够理解老人的心理,并没有觉得很失落。但发小不同,她还有一个弟弟,弟弟的孩子是她爸妈的孙子,而她的孩子是她爸妈的外孙,老人在对待两个孩子的态度上,让她一直很伤心,她说,“每一次带孩子回娘家,总会觉得很辛酸,真的每一次都有大哭以及大声责问的冲动。”所以,她越来越少回娘家了。她说:“我接受不了,我认为最亲的父母,并不把我最宝贝的孩子,视做最疼爱的人。”如果,她和弟弟同时需要老人照看孩子的话,老人总是无一例外地以弟弟的孩子为先,因为在他们的观念中,照顾孙子是义务,而照顾外孙则是帮忙。又比如,两个孩子在玩耍中发生冲突的时候,老人的第一意识也是先维护孙子,因为他们还觉得,外孙外孙,到底是外人……

当然,时代在进步,观念在变化,农村也有不少与时俱进的时髦老人,我愿意相信还生活这些陈旧观念中的人们越来越少了。我更愿意相信,我的发小是过于敏感了,老人只是和孙子长期生活在一起,情感上稍有偏颇也在所难免,把外孙当外人倒也不至于。所以,多给老人和孩子一些时间,即便什么也改变不了,也好过你黯然独自纠结伤悲,更何况,感情都是时间堆砌起来的,只要有血脉联结,就没有什么内外之分。不过,有些老人如果太过固执,总是冥顽不灵,比如我的父母,哈哈,那也没辙,就随他们去吧,老小老小,老人越老,性格越似小孩,哄着呗,看它们还能任性几年!哎,在这之前,请允许我先捂脸哭会儿……

4

我是两个宝宝的妈妈,用我的实际经验为您带来专业的孕产和育儿知识。

在老人眼里,多数有这样的观点“外甥狗,外甥狗,吃饱了就走。”认为外甥小的时候和姥姥姥爷特比亲,等长大了根本不上门。确实,这种情况很普遍,很现实。

我发现姥姥和外甥要亲一些,毕竟是自己闺女亲生的,从闺女身上掉下来的肉,看着就心疼。基因都是自私的,姥姥确定这外孙就是自己基因的延续,和孙子区别不大。



多数姥爷对外孙的感情要疏远一些,对孙子就会更亲近,我分析有如下原因。

外甥不跟自己姓

姥爷和外甥总觉得有些隔阂,毕竟外甥跟着爸爸姓,不跟着自己姓,就觉得是人家的。孩子出生后跟着爸爸姓是很自然的事,没人有异议。但是要是谁让孩子跟着姥爷姓,那很可能引起一番争论。这姓氏似乎就决定了血脉关系,跟着谁姓就跟谁近。

公公的外孙出生时,他就感慨说“怎么觉的不是个滋味,没那么兴奋呢!”在重男轻女的思想影响下,他当然不会想这是自家添丁了。



然而,明显的区别是,我两个儿子出生时,公公那掩不住的激动心情溢于言表。他打电话告诉亲戚时,忽然语塞。终于说出口时表示:太激动了以至于不知道怎么表达了。

族谱中没有外孙

我看过族谱,家有女孩的,族谱写到女孩和她老公这里就断了,不会把外孙的名字也列上去。这就意味着家族不承认外孙是自己族群中的人,被排除在外了。从这一点上看,姥爷也不会和外孙多亲。



外孙不在姥爷家过年

传统的习俗是,春节那一天,孙子在爷爷家过年,外孙不能去。孙子给爷爷磕头,不给姥爷磕头。春节前一天,爷爷带着孙子去祭奠先人,不会带着外孙去。这些传统也让姥爷和外孙之间产生距离。

当然,现在社会这么文明发达,有些风俗并不是家家都如此,我说的是一个普遍现象,理性分析,不要对号入座。

以上是我的观点,如果您有更好的看法,欢迎评论区留言交流。

我是两个男孩的妈妈,致力于分享生活和育儿过程中的所做所思所想,欢迎关注我,获取更多育儿信息。

5

我只有一个儿子,而且我还是我舅舅唯一儿子,因为舅舅没儿子,三岁时过继给舅舅做儿子。儿子结婚成了家,他在浙江,我在湖北。儿媳是浙江人,家中独女。去年孙子出生了,我们和儿媳家那种高兴,除了高兴就是幸福。儿子,儿媳都姓王,孙子一出生就被他外公外直接说明他们要带。无奈我只有体贴他们,他家族男孩少,我家族男孩多女孩少。好在都姓王,不然要多难处理这个姓氏问题。我认为孙子是我们的血脉,同时也是他外公外婆的血脉。只要孙子过得好,我就知足了。儿子常带他们回家住几天,我也常去看一看。现在在老人眼里孙子,外孙一个样,其实我们那个年代都只有一个孩子,只要老人高兴也没有必要分得那么清了。

6

谁说外孙和孙子有不同,等你有外孙和孙子就知道了!

外孙和孙子有区别那都是老传统了,无非就是不是一姓氏,给别人家继承香火,不来祭祀,就像俗话说的“心疼孙子,烧坟纸,心疼外孙,把手指”。

其实,最多也就两个孩子。女儿虽说是嫁出去的人了,可她生活、工作等等总是惦记在心,这也就是好多父母朋友圈老不屏蔽女儿(儿子)的原因。儿女都是父母的心头肉,他们的孩子也是我们最牵挂的。一出生,第一个去医院看的就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过个生日吧,还能少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感冒发烧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不停地问,儿媳都嫌添乱,女婿还说你的(言过了)!

儿一把,女一脚,做父母,都爱自己的儿女,更爱儿女的儿女!一碗水总是端得平平的,一颗心敞敞亮亮的。


7

老人嘴里就一句,外孙是狗吃饱就走,说这话的老人不在少数。但是将心比心而言,为什么会这样,是姥姥姥爷对外孙关心没有对孙子多,加上数千年的男女观念,造成的。许多娘家父母,张嘴就是:嫁出门的姑娘泼出门的水,这些重男轻女观念造成的。

8

现在大多数老人对生男生女的看法都一样了,但不排除还有少数思想守旧古板的老人,对这个问题有看法。外孙(甥),孙子,在这部分老辈人眼里还是不一样的。女儿生的孩子是跟別人姓,儿子生的孩子是跟自己姓。外孙(甥)是为外姓传宗接代继承香火的,古代称为外戚。孙子是为自己传宗接代继承香火的,是嫡系。自古以来之所以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其根源即在此,此即不同处。现在家产多的,还是很想生男孩的。

9

在老人眼里,外孙和孙子有什么不同?在老人眼里,外孙就是自己女儿肚子里生出来的!孙子就是别人家的女儿肚子里生出来的,要确认血缘,外孙不用去确认,内孙必须去确认。所以认内孙必须慎重慎重再慎重!

10

外孙是别人家的子孙。孙子才是自家人。在我们家族中,如果孙子外孙在一起的话。吃穿上面基本没区别,甚至外孙还优于孙子。因为外孙是别人家的人,会客气对待。如果犯了错,挨骂的是孙子,不会骂外孙。自家人严格教育,外孙自有他家长辈教育。这就是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