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李玫瑾教授的育儿方法真的合适吗?

李玫瑾教授的育儿方法真的合适吗?

2020-08-24 13:47阅读(141)

李玫瑾教授的育儿方法真的合适吗?:多年一线工作,所以看到一些理论的时候基本可以判断出哪些来自实际经验,哪些来自于办公室。多年前看过卢勤老师的一本书,挺

1

多年一线工作,所以看到一些理论的时候基本可以判断出哪些来自实际经验,哪些来自于办公室。多年前看过卢勤老师的一本书,挺有触动;现在李玫瑾教授的视频我经常看,也推荐给不少家长看,启迪了不少家长。


这是李玫瑾教授结合大量工作实际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经验,方法简单、有效,以生存教育为方向指导大家育儿,没有空洞的难以理解的大道理,提供的都是直接解决问题的方式,是真正的人的教育。


有位家长看了几遍李玫瑾教授的视频,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以前和青春期的儿子几乎处于“敌对”状态,当她改变了自己的态度,发现亲子关系融洽了许多,小儿子现在也变得自信、活跃了。

当然孩子有共性也有个性,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育方法,家长们还要活学活用才好。


我是妈咪老师72,欢迎大家关于、评论,共同探讨家庭教育话题,为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尽一份力,谢谢。

2

本人是正面管教注册家长讲师。最近,李玫瑾教授的育儿视频在网上微信里疯狂的转发。引起了很多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兴趣。我也认真看了李教授的讲座,关于孩子性格的养成方法。李教授是一位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学学院教授。长期从事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她在讲座中非常注意引导家长如何正确看待孩子的心理问题。李教授从心理学的角度上去分析孩子的行为,并强调了家庭教育在家庭中的重要性,认为孩子的很多问题都因早年的教育缺失有关。孩子的心理问题,性格的培养往往是家长容易忽略的。大多数家长只关心孩子学了多少知识,考了多少分,听不听话。错失了培养性格的关键期。这一点我是非常认同李教授的观点的。但在实践中有一些教育方法我还是存在异议的。

李教授在讲座中谈到孩子要闹的时候把孩子抱起来带到卧室里让他哭,并对孩子说:“你要哭你就哭吧!你这样做是不对的。”“因为你不对,所以你爱怎么哭就怎么哭。”并且还要欣赏孩子的哭。孩子撞墙角的时候也千万不能有任何动作,就让他撞。认为如果这时你走过去制止了孩子,他以后就会在这个方面拿住你。孩子这样闹虽然是不对的,但换位思考一下,我们谁都希望对方能用一种理解、温和的态度来与自己沟通。当孩子看到他撞墙你都不去制止一下的话,孩子会产生哪些心理呢?他会认为你根本不爱他,有一种被忽视的感觉。并不合适。我从几方面来谈:

一、冷漠的处理行为会让孩子产生怨恨心理。我撞墙你都不心疼,还欣赏我哭?是亲生的吗?而在正面管教中,可以运用温和的方法,第一句话先理解孩子:“我理解你,但是我的答案是不行。”;“宝贝儿,很抱歉你生这么大的气,我尊重你的感受,但不能接受你刚才的做法。我爱你,我愿意和你在一起。等你能做到尊重时,就来告诉我。”说完父母可以暂时走开,等孩子情绪稍好一点再进行沟通,这是尊重双方。会让孩子的感觉好很多,减少孩子的怨恨心理。他以后也就学会了用尊重自己和他人的方式去处理任何问题。

二、你的制止并不会让孩子认为能拿住你。如果那时你走过去制止了孩子,他以后真的会在这个方面拿住你吗?温和并不代表不坚定。家长要做到和善与坚定并行。以后可以与孩子一起约定好一些事情。约定好的事就一定要遵守规则。在制止了孩子的自残行为后,家长依然可以告诉他,他那样做是不行的。他以后也一样会明白,父母还是坚持原则的,他哭闹都是没有用的,但又是爱他的。

三、爱是有条件的吗?有条件就相当于交换一样。我爱你,但你要听话我才爱你。我给你买东西,但前提是你一定要帮我做事。孩子以后就知道了,要得到父母的爱,就一定要懂得取悦父母。一定要成为他理想中的那个人。否则,父母是不会爱他的,这种爱,是真爱吗?我看过《6A的力量》这本书,作者花了几年的时间来学会怎样无条件的爱孩子。他的女儿凯蒂只有6岁,那时她正参加赛季中最重要的一场比赛。她跑到场边对爸爸说:“爸爸,要是我踢进一个球,你会不会奖我一美元?”“当然啦!”“哇,太棒了!”“等一下,宝贝,”他抓住了正要返回赛场的女儿:“就算你一个球没进,爸爸也会给你一美元。”“真的吗?”“当然真的啦!”没有什么话比这句更能给孩子安全感了。爱不是娇宠,但爱一定要有条件吗?无条件的爱也并不是就不教育孩子呀!我喜欢这句话:我是爱你的,我只是不喜欢你这种行为。

好了,说得太多了。关于教育孩子的问题,这是个很大的话题。家长需要学习,教育工作者也需要学习。不批评别人的观点,只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而已。欢迎探讨!我是雨后山林静,此文为本人原创,请勿转载抄袭,谢谢!

3

恰巧这两天明星妈妈马伊琍很火,因为她在网上发表了一通言论,怼上一些育儿理论,比如延迟满足、挫折教育等等,具体缘由可下图,一时间引起很大的争议。

再说回李玫瑾教授,我很尊重这位长期从事青少年心理的工作者,也看过她完整的演讲视频,网上有些视频剪辑过,容易引起误会,建议大家去看完整的视频,比方说,李玫瑾教授说“就让孩子哭别去管”,其实她说了有年龄限制,主要是2岁以上6岁以下的孩子,不能一概而论。

作为家庭辅导师,经常有父母咨询,我家孩子乱发脾气怎么办?不写作业怎么办?不自信怎么办?总希望一招直达想要的结果,但就算最专业的人士在没有接触过你家孩子之前,是无法给出答案的,只能给出普适性的建议,那不巧你家孩子就有独特的个性呢?

孩子出现问题,有的家长只想要方法,解救一时燃火之急就好了。也有家长只想要结果,一键定制孩子完美人生,本质上都是不想花功夫想走捷径的,那这样就算给你一千个专家、一万种方法,对你的孩子也不管用。

理解现在做父母的都很焦虑,面对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市场,东说东家好,西说西家好!今儿看要给孩子多补钙,明儿就看见补钙多了要中毒?!父母也是一头雾水。

其实,不管是育儿还是其他方面,别人说的话不照抄照搬,也不因噎废食,毕竟有些专业人士的总结性经验更强,能给父母许多参考性的建议

所以经常都说多观察多陪伴孩子,养娃如烹鲜,什么时候下锅、该怎么调火、什么时候该加点料、又要焖煮多久,这些做父母的应该最清楚、该自己去判断。

4

前段时间看了一些李玫瑾教授的育儿观点视频,就其中一些观点说说我自己的看法

1岁前请自己带孩子

我儿子3个月到1岁时婆婆在带,我在外地上班,一直到现在孩子快3岁,他晚上睡觉都比较倾向于要婆婆,想要他晚上和我睡很困难,除非带他走亲戚,没有选择的情况才会要妈妈。

说说我自己的经历,我儿子出生前我就想自己带,而且要带在身边,那时我和孩子爸爸在武汉上班,租房,怀孕期间我都是在上班,这样可以有工资还可以有产假工资。产前我们租的房子合同到期,孩子爸爸工作单位有住宿的地方,我们就没有继续租房,打算产后回老家坐月子。之前和公婆接触不多,但每次回去他们对我都还客客气气,也嘘寒问暖。产后婆婆的态度180度大转弯,后来才知道,公婆感情不好,婆婆的精神寄托在老公身上,我这个儿媳就成了她的情敌。产后喂奶不顺畅,婆婆千方百计想让我断奶,她来喂孩子奶粉,在孩子三个月的时候我顶不住压力,丢下孩子回武汉上班了,那时蛮想把孩子带在身边,孩子爸爸不开口,我开口又被拒绝,没有经济支撑(产后生病花了不少钱),这一丢就到宝宝一岁。

那时不懂亲子依恋,后来才懂得,在宝宝3个月到1岁期间和婆婆建立了依恋关系,就像宝宝和妈妈的那种依恋关系。在宝宝1岁时,我辞了武汉的工作,打算就在老家找个工作做着,从1岁到现在快3岁,陪伴他的时间也比较多,出去玩他会选择和我一起,也喜欢和我玩,和我互动,但精神上还是比较偏向婆婆那边,尽管婆婆情绪不是很稳定。

很多人跟我说,趁现在有老人愿意帮你们带孩子,孩子丢在家里,你们可以自己赚钱,没得孩子吵闹,得多舒服呀。

还有人跟我说,你是孩子的妈,孩子哪有不要自己妈妈的呀,你还怕孩子长大不认你呀。

说实话,错过的这一年,都可以让我遗憾一辈子。我的孩子以后长成什么样子,谁能跟我保证他不会长歪。孩子叫一声妈就是亲吗?我想要的是爱,是要花时间陪伴的,哪有那么好的事捡现成。

5

我是个三岁女宝的妈妈,二孩,本人40岁,老大男孩,已上高中,让我来谈谈我的看法吧!

大宝就是随意的,当时又年轻,也没有那么多的信息,智能手机还没有普及,就是按着自己的教育方式,现在看来还不错,就读于本市最好的高中,自律,上进,目前看很好!

小女儿出生时,2016年,智能手机普及,信息泛滥,在育儿上获取了大量碎片化教育理念,以至于让人无所适从!刚接触李老师的育儿观点,也是感觉很新颖,很有道理,转发,按着上面的方法教育女儿!但慢慢的,我越来越感觉行不通,就比如说,让孩子在孩子哭闹的时候不理她,冷处理,这样我的孩子就会更哭闹,变本加厉,时间越长,孩子都有些失控啦,我试过几次以后,狠下心来,可孩子越来越没有信心,没有安全感,我觉得这样对孩子的成长不利,所以就没有再这样过啦!事后我问过孩子,妈妈已经生气啦,你为什么还哭个不停呢,是不是你觉得妈妈已经不爱你啦!孩子点点头,很委屈!我觉得在孩子小的时候立什么规矩并不是重要的,这些家长言传身教就好,让她知道爱,有安全感,有信心,才是最重要的!

6

家有四岁儿子一枚,我来说说我的观点吧!

陆陆续续看了几次李老师的育儿视频,第一次看是朋友发给我半个小时的视频,形象最深刻的一句话就是听她老人家说的“3岁的孩子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东西得不到的时候他就会用哭来吓你,他哭你就让他哭吧,哭不伤人,打才伤人,等他哭够了你在去跟他讲道理,不要哭到一半你就妥协了,那么下次你的孩子还会用哭要挟你,他就知道了,哦,我哭我的爸爸妈妈就会听我的”看了够我就很有感慨!

儿子没有上幼儿园的时候,会经常和婆婆一起带孩子,儿子任性的时候我婆婆就无条件的满足,说了多少次她老人家了这是害孩子,可是她老人家固执不听也得啊??后来孩子任性到什么地步,看见什么就要就要买,跟小朋友玩抢别人的东西,去超市什么东西都要拿都要买,不让他拿在超市地上做着哭,奶奶抱他哄他他就打奶奶,当时我那张脸被这两个人丟完了??

第二天,我就打包回自己的家。跟老公说清楚商量好,和婆婆分开住我自己带孩子,儿子臭毛病我一个一个慢慢的帮他改正,我期望的儿子是长大了虽然不能做什么大事为国效力或者赚多大钱,起码要有一身正气保护自己的妻儿爱护她们吧!这身臭毛病只会让他成为自私自利的小人。心里也告诉自己,好习惯得每天慢慢来培养,不能太心急。

虽然,刚刚开始还会哭着要这要那,但是我就做自己的事让他在客厅哭,我说你先哭吧,哭够了再来找妈妈说清楚,你要喜欢哭就多哭一下没关系的。其实我也在教他什么事情都要说清楚学会表达,不要只会哭,哭是没有用的。结果等我一盆衣服洗完了她还没有结束的意思,我也不劝你,管够。我觉得两岁半了不能在惯他了,还有半年就要上幼儿园,自己的孩子自己在家不教好,幼儿园的老师也会带的很头疼的

一天一天过去了,哭的次数也少了!看到孩子在进步我觉得当初自己的选择是多么正确的,惯子如杀子,婆婆她们可能无法理解我不怪他,比较年代不一样,她们的思维跟不上社会了,她是爱孙子的只是不知道方法而已,教育孩子的责任父母才是首当其冲的。现在看到也知道要什么也会跟爸爸妈妈商量好,出门去超市前也会提前跟他说好,去超市只能买一个自己喜欢的东西。现在四岁了,有时候看到三个自己想买的,到最后只拿一个的时候我也又心疼他,说要不你都拿着吧妈妈给你买,儿子还是只拿一个,还会说妈妈我就最喜欢这个。在外面看到小汽车??还是会闹着要买,我会蹲下来跟他说家里各种各样的的小汽车太多,你又买这样的不是浪费钱吗,你可以选择其他的玩具我考虑考虑,他也会答应了??

现在我和老公白天上班儿子上幼儿园,下班回来我们自己带,周末婆婆过来带两天。我觉得非常完美了,我们每天在家陪他看书,已经成为习惯了,夏天晚饭过后带他出去走一走跑一跑锻炼身体,冬天就在家陪他骑车和踢球,现在真的懂事很多了。不再是那个什么都想要,求而不得只会哭的小朋友了!男孩子精力旺盛就要多动一下,上传两张宝贝静动结合的照片

孩子是奔着父母来的,三岁前真的很关键。父母陪伴多了孩子有安全感,他可以感受到爱,不会用极端的方式去引起你们的关注,陪伴多的孩子他会觉得他是被爱的,反而跟听话懂事更理解父母!



7

李教授的视频我看过几个,不可否认她说的很多理论方法我是认同的。

但是我要提一点,大家可能没注意到李教授专业和经历。

李玫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研究生导师,任中国警察协会学术委员、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心理学会法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犯罪心理及测试专业方向研究生导师组组长、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学科带头人、专业技术二级警监等职务。李玫瑾长期从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曾对许多个案进行过详细调查,由此提出预防犯罪要从未成年人教育抓起,因在一些社会关注的青少年案件中因发表相关言论而受到强烈质疑。

李教授提的建议和方法很多都是她的专业经历得出的。尽管很多方法和理论是对的,但是她并不是专业的育儿专家。

大家明白我的意思吗?我们并不是没有专门的育儿师提出的更加合理、有体系的、更加的系统育儿理论和育儿方法。

比如简.尼尔森的《正面管教》,孙瑞雪的《爱和自由》,等等,有很多非常棒的育儿书籍。


如果家长想真的想学如何育儿,我认为家长更应该学的是这些花了一辈子专门研究如何育儿,理论方法更系统合理的。

像李教授或者网上很多教授如何育儿的,他们的很多方法都可能是对的,但是不成系统。今天家长看到这个人说的很多,拿来用,明天又看到另一个人的方法也不错,也拿来用。但是教育孩子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过程,你随便更改自己的标准,很容易给孩子造成混乱,达不到想要的教育效果。

所以,李教授可能说的很对,但是我们还有更加优秀的选择。所以如果我们真想学习如何育儿,不如去学习一些更加系统合理的育儿方法。

8

我也是一名教育成功的母亲,我想说李玫瑾教授的观点我非常认可,特别提到一点关于孩子哭是否哄一哄,抱到卧室让他哭,哭够了再说,这件事情很多家长做不到,如果家里只有爸爸妈妈在,宝贝儿在家里任何一个位置哭,不要管他,这时候是管的已经没有用的情况下,如果和老少三辈在一起就得拎到卧室里,这样孩子的自尊也得到保护,教育孩子首先是父母得像模像样。好多父母真的不够资格,所以角度就偏差,孩子自己带大的和别人带大的是天壤之别。至于你没有条件是你个人问题最好别生。育人是一项伟大的工程,而你就是工程师。我在和我孩子相处时,经常一个人模拟一件事的来龙去脉,最后选择最好的方式来沟通。当然你有什么样的孩子也是你的造化,但是八九不离十。

支持李玫瑾教授。

9

年轻父母没有育儿经验,会借阅书籍和浏览育儿视频,来学习育儿的方法。也有很多过来人会分享育儿经验,这些方法真的合理吗?孩子在不同的家庭成长,家长可以参考优秀的育儿专家意见,结合自己的情况,来正确培养孩子。


育儿方法有很多,家长应采用适当的方法坚持教育孩子。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但其中也存在一定的成长规律。家长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应该注重每个阶段的不同方式的教育,培养孩子的习惯,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正如李玫瑾教授所说:0至12岁是性格的形成期,12至18岁是性格的定型期。 在这期间,家长坚持合理的家庭教育,不要采用极端的管教方法,才能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


李玫瑾教授的育儿视频点击量极高,视频当中所发表的育儿方法不一定适用于所有家庭。对于孩子的哭闹行为,李玫瑾教授建议不打不骂不说教不走开。这种方法可适用于爱哭闹的年龄阶段,孩子在3岁以后比较贪玩,家长不能过于溺爱。面对孩子无理取闹的行为,让孩子哭完然后进行安抚和说教。这样的方法不适用于所有年龄段的孩子,且可能有些极端。孩子的哭闹采取冷手段,可能造成孩子心理上的阴影,认为父母不关爱自己。


从李玫瑾教授的育儿言论中,我们可以学习到父母的陪伴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家长的关爱比任何育儿方式都直接有效。育儿过程中要坚持采用适合孩子的方式,不能出现极端的管教方式。

10

李教授的育儿方式方法我也学习了很多,我也运用到了我家两个小外孙身上,效果非常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