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如何管教熊孩子?

如何管教熊孩子?

2020-08-24 13:47阅读(62)

如何管教熊孩子?:⊙2019.02.09谢谢邀请作答。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本编想到了“言传身教”这个成语,想到了前几天看到的一篇题为河北这:-熊孩子,管教,如何

1

⊙2019.02.09

谢谢邀请作答。

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本编想到了“言传身教”这个成语,想到了前几天看到的一篇题为\"河北这几张图火爆全国!很多人看完沉默了\"的文章,讲的是如下几个动人故事:

1、在石家庄一路口,一名妇女牵着一个小女孩过马路,见到有车辆驶来,两人下意识地停步打算退回。 不过,车辆在斑马线前停下让行,母女俩过了马路,女孩还在妈妈的提示下,向让行车辆鞠躬致谢,还向司机挥了挥手。

2、等地铁的时候,一个宝宝问脚下踩的脚印是干嘛的,爸爸妈妈还有外婆,特别耐心地给他解释是排队的,并且整齐地排了队给宝宝看。

3、一个孩子在书店“顺走”了四本漫画书,家长发现之后写下道歉信,并留下全部书款,一大早从门缝里塞进书店。道歉信如下:“你好!由于我教子无方,(儿子)在你店里拿了四本(漫)画书。贵店门没开,本应本人带上儿子亲自来道歉,没开门,我给你(把钱)放里面。对不起。”

孩子本性天真,活泼,爱玩,怎样正确引导孩子成长,不至于成为熊孩子,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对孩子来说,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的言传身教。

顺颂安康!

一一《养气场》

2

“我就是推她一下,看她会不会流产而已,电视上不是都这么演的吗?”以前看过一条关于熊孩子无故推倒孕妇的新闻,当时就震惊了。

其实,每一个“熊孩子”的背后,都有一对“个性十足”的“熊家长”。这对“熊家长”可能是一对“佛性家长”——“顺其自然吧,他还是个孩子!”这是这个品种“熊家长”的口头禅。

“熊家长”更多的是出现育儿无方的现象,他们经常在公开场合大声斥责自己的孩子,动不动就赐予自己的孩子进行侮辱性的言语,结果自己的孩子破罐子破摔,秉承一种“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态度继续为所欲为,无法无天。

对待“熊孩子”这种生物,想回心转意的“熊家长”该怎么办?我有以下几点建议,赶快拿出笔和纸出来记录一下:

①以身作则。

喊破了嗓子不如做出了样子,动员千遍不如示范一次。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复印件”,当“复印件”存在很大问题的时候,肯定是“原件”出现了比较大的纰漏。故此,家长要校准自己的言行,别当孩子的负面榜样。

②该出手时就出手

能动手的时候,就别瞎嚷嚷。作为家长,你不主动给犯错误的熊孩子一个深刻的教训,这个社会会让你的孩子交出更昂贵的“学费”。

③尊师重教

对孩子的老师一定要尊重。如果你瞧不起孩子的老师,孩子会更加瞧不起。在这种情况下,熊孩子应运而生。“我爸说了,老师一个月的工资都不够我爸一个礼拜的烟钱,老师这么无能,凭什么让我听他的?”如果你的孩子正逐步转变为熊孩子,你必须高度警惕,并把这句话抄下来每天背诵十遍:监狱的大门为你的孩子敞开,是因为当年学校的大门不够威严!

赞同我的观点,请点赞并关注,辛苦你了!

3

不妨学习一下别人家的家长是怎么做的。

棘手情况:担心孩子坐飞机火车吵闹

别人家:家长先道歉打“预防针” 争取谅解

暑期带孩子坐长途飞机、长途火车的家长有不少,作为家长,如何让孩子在漫长的旅途中都能听话,确实是一件非常艰巨的任务。如果提前预见到孩子在漫长的飞机或火车旅途中可能会有各种情况发生,家长可以未雨绸缪,先道歉或是准备一些温馨的小礼物,给周边可能受影响的别人打打预防针,也为自己争取更多的谅解。

在之前就有一位宁波妈妈,在宁波飞西安的飞机上给周边的旅客发了一份小礼物,说明自己单独带着一岁多的孩子搭飞机,担心孩子可能的吵闹会影响到别人。这位妈妈还准备了耳塞和小糖果,希望减轻周边乘客的困扰。这件事被当班飞机的空姐记录下来,并在网络上分享,成为出游途中的一个温馨小范例。像这样的做法,其实有一些家长已经这么做了。比如抱着孩子上飞机后,对周边的乘客表示孩子随时可能会哭闹,先对大家说抱歉,一旦孩子真的哭闹了,马上抱开孩子到人少的地方,总是想各种办法来安抚孩子静下来,对此,周边的乘客通常也会给予更多的谅解。

此外,孩子踢前排椅背这样的事情不仅发生在飞机上,在长途巴士、火车上也可能会发生类似情况。其实,从孩子的角度来说,踢前排座椅的行为并不是他们故意为之,可能是无意识的,尤其是年纪较小的孩子,在旅途过程中要他们长时间坐在狭小空间里不乱动,本来就是一件难度挺大的事情,双腿也可能会不自觉地踢伸,或想四处走走。但是也可能是孩子觉得在烦闷无聊的旅途中,踢前面椅背挺好玩的。

在影响别人的情况下,作为家长就应当站出来对受影响的乘客表示抱歉,再回头管教孩子,告诉他们这样影响到前面的叔叔阿姨,是不礼貌的行为,而不是放任自由。

棘手情况:在餐厅吵闹 餐桌一片狼藉

别人家:注意餐桌礼仪 不强求一定吃

餐厅属于公共场合,有时候带孩子出去旅游时,会去各种餐厅,一些孩子在餐桌上的表现就很让人头疼,比如在餐桌上伸出手来拿菜吃,以自我为中心,尤其是在使用自助餐时不讲礼貌,把餐盘、桌面搞得一片狼藉,还浪费食物。有些家长还生怕孩子吃不饱,完全不顾及旁人,当一餐饭吃下来,孩子面前的餐桌甚至是桌底下更是一片狼藉,让服务生很是头疼。

更糟糕的是,孩子可能因为坐不住,就在餐厅里大哭大闹,有时候是因为不肯吃了,家长还硬要他们吃,因此引发矛盾。但有些家长一旦带孩子出门,在遇到孩子哭闹时却担心别人的眼光而采取了“冷处理”“不作为”的方式,希望用不理睬孩子的方式来让孩子自己认识到错误,停止哭闹。这种想法其实是不科学的。在这种情况下,“别人家的家长”会注意周边的环境,如果孩子太吵,就会把他们带离餐厅区域,有些餐厅会有些儿童游玩区域,把孩子先带到这些区域去,减少对旁人的影响。

此外,孩子还小,饿了自然会想吃东西,在旅途中不一定要强求孩子要像在家那样吃饱。如果孩子弄乱餐桌,“别人家的家长”也会注意帮着收拾,不至于让桌面显得太难看。

棘手情况:冲入电梯不礼让、厕所不排队

别人家: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旅途中,当住酒店时,一些孩子出入电梯一开门就会往里冲,完全不懂先下后上,还有的乱按一通电梯按钮,把多个楼层都按亮。当别人按住电梯等他们进入,也不懂得说“谢谢”。“别人家的家长”会告诉孩子,这样横冲直撞入电梯本身就是个危险动作,“多手”的孩子更会让人觉得讨厌。家长可以抓紧旅途中的宝贵机会,言传身教,做好教育工作,灌输给孩子正确的电梯礼仪。

另外,上厕所不排队,男孩子跟妈妈进女厕所这样的事情在旅途中也时有发生,如果男孩子已经五六岁了,其实并不适合再跟着妈妈进女厕所,“别人家的家长”会教导孩子公共意识,注意表达自己的需求,不要等到最后一刻才说要去厕所。而现在很多地方也有“家庭洗手间”,妈妈可以带着小男孩使用这些设施。

棘手情况:自己的孩子被别人说

别人家:正面回应,或解释或道歉

有时候,在旅途中见到规矩乖巧的孩子,估计很多人也会好奇这些“别人家的孩子”是如何在旅途中也能做到让人称赞的。通常,“别人家的好孩子”背后,会站着三观很正、懂得教育的家长,孩子是家长的镜子,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身教胜于言传,家长的以身作则很重要。如果孩子们接受到的文明教育总被大人们用实际行动颠覆,那么孩子小小的世界观也会认为,无理取闹、以暴制暴是正确的方式。

如果在旅途中,孩子被其他人管教,作为家长,心里当然会不好受,或许内心还会想:“我自己的孩子,还用外人来教?”但在这个时候,“别人家的家长”会是这样处理的,他们会先压下内心的想法,听听别人的说法,如果孩子真的是做错了事,对别人造成影响,作为监护人的家长就会首先道歉,回头再教育自己的孩子。当然,孩子也可能会觉得委屈,或许他们并不是故意影响别人,但这个时候,对别人的管教还是要正面回应,不能据理力争为孩子辩解。“别人家的家长”会在之后对孩子进行安抚,不会在外人面前用激烈的方式管教孩子。

其实,那些在飞机上先打“预防针”,为周边乘客分发耳塞、糖果、道歉信的家长,如果孩子懂点事,就会把父母的做法看在眼里,理解父母的努力,孩子自己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学到正确的处理方式,有点意识的孩子也会自觉一点。那些不想让孩子在旅途中惹人讨厌、给别人添麻烦的家长,会花心思对孩子做好行前教育。

文/广报全媒体记者陈薇薇 图/@视觉中国

4

“熊孩子”是谁家都不愿意看到的,但是熊孩子也确实是存在的。熊孩子是很多家长无奈的孩子,说起来就让很头疼。但是家长对于熊孩子也不要失去理智,我们应该冷静的处理熊孩子的问题。让他们在快乐中成长。



一、给孩子解释的机会

当孩子犯了错误的时候,我们不要着急去责骂孩子 ,我们应该给孩子一个解释的机会。

这样可以知道孩子犯错的原因,孩子犯错的时候是我们教育孩子的好时机。但是我们要孩子一个解释的机会,这样我们才能找到孩子问题的根源,我们也可以了解孩子内心的世界,对症下药。同时孩子也能感受到家长对孩子的尊重和体谅。

所以,我们要倾听孩子的描述。



二、给孩子一个改错的机会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孩子正处于身心发育期,犯错其实是很正常的,我们倾听了孩子的描述之后,要和孩子一起寻找错误的原因。给孩子一个改过的机会。鼓励孩子勇敢的承担错误主动的去承担责任。

孩子在改正错误的时候我们家长一定要和孩子站在一起,因为有了家长的支持孩子才会更加的主动,才会积极的去改正自己的错误。



三、让孩子感受到信任

我们其实不应该用成人的是非观去判断孩子的对错,也不能用道德的标注去评判一个孩子的好与坏,我们应该信任孩子。熊孩子之所以熊是因为自己不被家长信任,所以他们要做出一些怪异的行为来引起父母的注意。

我们做家长的很多时候经常帮孩子把所有的事情都做了,看起来好像很爱自己的孩子,其实是害自己的孩子。

所以我们应该适当的放手,让孩子自己独立去完成一些事情,给孩子一个被信任的机会。



我们应该让孩子雄起来,而不是熊起来,不过这一切离不开孩子自己的努力,以及家长的鼓励和支持。

喜欢我的话关注我,点个赞吧!

5

谢谢邀请!首先从整个事件来说你已经狠狠的教训了这个熊孩子。其次就是这个熊孩子也得到了相应的后果,头发被扯,也因此住院4、5个月。两个大家庭也因此断绝来往。虽然你的作法有些过激,但有些熊孩子还真只能用熊孩子的方式来解决。
所幸的是这个没有“教养”“不爱护生命”“暴力”的熊孩子不是你家的,要说到怎么样管理熊孩子,其实我觉得通过这次事情,这个问题更应该是熊孩子家长要思考的问题,如果再不对这个孩子进行良性的教育,这个孩子基本上就会废了,这次碰到你只是扯了头发,住了4、5个月院而已;下次或许会因此而付出更大的代价,甚至丢掉自己的性命更或者还涉及其他无辜。

今天我收到一条关于“6岁男孩尿停电梯后不慎坠入电梯井 尚未脱险”的微博,大致内容是6岁小男孩进入观光电梯时,往电梯控制主板位置撒尿,导致电梯停滞,电梯门半开状态,男孩随后不慎坠落,期间男孩多次按了电梯按钮呼救但均无人发现……。这不就是没有教养的代价,目前男孩已转至ICU病房,多处摔伤骨折,尚未脱离生命危险。这样的孩子不会得到大家的同情,相反还很讨厌这样没有教养的孩子,孩子小时候三观还没有形成,作为家长一定要进行家庭教育作出正确的引导,也就是所谓的家教。





6

这事,你得问我世界第一搞笑人,啊哈哈哈

7

在中国,熊孩子泛指不老实,爱恶作剧,让人哭笑不得的调皮孩子。也有地方称之为“倒霉孩子”。熊孩子通常情况下是一种爱称,然而对于如何教育熊孩子,大多家长也是一筹莫展。对待熊孩子,切不可操之过急,更重要的是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

保持冷静的心态

大多数家长在看到熊孩子的一系列恶作剧之后,怒火中烧,往往会通过斥责甚至打骂的方式,试图让孩子知道事情的严重性,其实这种做法最不可取。首先你要弄清楚,他为什么这么做。大多数熊孩子背后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种:

(1)试图引起他人注意,渴望被关注;

(2)出于对新鲜事物的好奇;

(3)认为被管束。

采取平等沟通的方式

家长在为孩子设立明确的行为界限时,要跟孩子阐明两点:

(1)为何不能越界;

(2)越界之后会有什么处罚。对待孩子,家长要像朋友一样,站在同等的地位,尝试与其沟通。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本身就已经具备一定的理解力。

以身作则,正面引导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孩子的行为是通过后天的模仿和学习形成的。早期,家长陪伴孩子的时间占大多数,其行为和语言每分每秒都在影响着孩子。

熊孩子的产生,父母占大部分责任。在为孩子制定行为规范时,家长要注意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

总之,教育孩子要讲究方法,尤其对待熊孩子,家长要付出比一般孩子更多的耐心,加之合理有效的方法,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8
  1. 先说服教育

  2. 武力教育

9

如何教育家里的“熊孩子”

  俗语说“自家孩子自家养”。家长们不妨转变一下思路,如果是别的孩子来你家不守规矩,你会怎么办?如果没有规矩,没有看管,孩子天不怕地不怕,不是更可怕吗?

  允许“熊”但要有度

  “熊”是孩子的一种天性,作为大人应允许孩子有“熊”的行为,但不能没有限度。孩子在“熊”时,也在观察大人的底线,如果一味溺爱放纵,只会让他们变本加厉,养成孩子的不良习惯。

  转移孩子注意力

  面对熊孩子们,我们究竟该怎么办?当孩子要表现出熊的一面时家长应用其他方式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使孩子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方面,这样就可以避免孩子破坏物品,也免除了与孩子的正面冲突。对于孩子,无论是打骂说教或许都会给他造成不良影响,要尽量避免。

  需要循序渐进

  想要把熊孩子改造成好孩子,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绝不可急于求成,切不可因为孩子的出格举动当众严厉训斥或体罚,应该将其带到没人的地方再进行耐心教育。孩子虽小但是自尊心很强,这对孩子的自尊心伤害至深,或许会影响到孩子以后的性格。要想让熊孩子真正有所转变,需要平时长期的训练。

  家长要赏罚分明

  其实熊孩子所表现出的,都是孩子的天性,比如好奇、探索、吸引大人注意等,不必对他们过于苛求,要想让熊孩子真正转变成人见人爱、乖巧听话的萌孩子,需要平时长期的教导。家长必须赏罚分明、言出必行,平时给孩子订好规矩、做好榜样,言传身教的将正能量传递给孩子,才能培养孩子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

  给孩子立个规矩

  要给熊孩子立个规矩,让他从小就懂得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这个意识在宝宝头脑中扎下了根,就会成为他的行为准则,形成自律。宝宝需要一个界限,这个界限给他展示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

  如何避免做“熊”家长?认真对待孩子犯错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年幼的孩子,则更容易犯错误了,对于孩子犯错误,很多家长是采取暴力的态度,责罚孩子,但是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还有很大一部分家长,却认为自己孩子干什么都是对的,采取无限溺爱的态度,从而让孩子一错再错,“熊孩子”就是这样炼出来的。俗话说,“熊”孩子都是“熊”家长惯出来的,怎样避免做一名“熊”家长呢?私以为,认真对待孩子犯错是最好的方式。

  0~2岁:这个时期的孩子犯错,都是无意的,因为孩子还分不清楚是非,也难以分辨对错,所以及时孩子犯错也是必然的,所以作为家长不能随意责罚孩子。否则容易挫伤孩子的积极性,甚至影响孩子的心理发育,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犯错,要采取积极引导的方式,告诉孩子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才能避免孩子犯错。

  2~5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有一定的是非观念,正确和错误已经有了一个小小的认知,如果孩子犯错,那么家长可以清楚地指出孩子的错误,告诉他为什么不可以这样做,教育要顺其自然,不能采取责罚的态度。

  5~12岁:孩子5岁以后,是非观念都比较明确了,如果犯了错,他也有意识到是自己错了,这个时候家长可以帮助孩子从错误中获益,告诉孩子这些规则是不能违背的,并且告诉孩子犯错了是要承担责任的,帮助孩子树立责任感。

10

什么?哪里有熊孩子?我怎么没看到?!

不过,这里我先要提一下:年龄低幼的孩子所以被称为“熊”,在我看来无非是差了些规矩。比如别人安静的时候熊娃大声嚷嚷,别人坐着椅子上而熊娃踩在椅背上..当然还有更狠的生活中的例子...这种“熊”大多被看作没规矩甚至没教养,而且大人也并未出手干涉甚至更加放任这种熊样子...

但是,“熊”和“坏”是有区别的。以前我一直简单的认为孩子一般来讲都只是顽皮而已,也就是“熊”。但这几年,随着一些未成年人甚至低幼孩子的恶性事件(偷盗、抢劫、甚至杀人等)不断被爆出,让我颠覆了从前的观念,越发觉得如果“熊性”不及时制止或引导,那真的有可能转为“恶性”。

然而,根据楼主描述的内容,这种“熊”并不算是真的熊,只是需要调整引导和管教方式而已。那么,怎么做才能让这种好动的熊孩子“帮正忙”呢?

以下是我的几点建议,请酌情采纳:

1、投其所好,立下规矩

孩子爱玩爱折腾是天性,与其制止不如顺其自然!如果孩子爱玩豆子玩面粉是很好的事情,说明娃有这个兴趣!那这个时候家长如果不趁机抓住机会帮娃锻炼小手的精细运动,顺便进行粮食作物的科普等通识教育,更待何时?!

前提:投其所好,兴趣才是最大的老师!

准则:寓教于乐(此处功利心有点重,玩可以,但学习知识不要落下),而且,玩完了必须要自己收!如果不能承担这个“收”的过程,那对不起,没有下次了...(家长要说到做到)

2、布置任务、让熊爪忙的没时间捣乱

如果孩子玩的时候没有大人在身边盯着,所以造成了不堪的犯罪现场。那不妨提前给孩子布置些任务让他们完成:

前提:设定一个目标,要求孩子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比如请孩子单独完成剥蒜、摘菜、扫地等简单的小任务;或者请孩子参与到大人的劳作当中共同完成(体验团队协作的快乐)。

准则:家长放权,让孩子尽情参与到每项任务中、大人在一旁指导即可但过程中不要批评、也不要指责。让孩子按照要求一个接着一个任务完成,使其熊爪忙起来,没工夫捣乱。

3、管教+鼓励是最高奖赏

前提:国人一说到管教,就会常常与惩罚划上等号。但这里所谓的管教,是正面管教。态度坚定而温柔。不行就是不行,表出态度,但不要对孩子进行嘶吼甚至打骂教育。孩子按照要求完成的好,家长是可以实物或者语言奖励的,(这个每个家庭因情况而已)做的不够的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商量如何下次一次做的更好。让孩子参与讨论的过程,这个很重要,有点类似于复盘。如果不邀请孩子参与讨论,孩子做得好就奖励,做得不好就批评或者说教甚至惩罚,那就真的变成了“管教”。赢了孩子,但未赢得孩子。

准则:正面管教、大人孩子遇到问题一起商量、沟通

这里,我推荐两本书籍,一本是《正面管教》,一本是《非暴力沟通》。有兴趣的家长可以看看。

那在这个过程里,孩子学习到的,不仅仅是规则、边界、责任、后果、还有如何面对和解决问题。

4、观察熊性的变化,及时调整策略

前提:父母在家中对待孩子,首先要去掉“标签”,不要把“你就是个调皮捣蛋的家伙“等等这样的词语挂在嘴边

在文章的开头,我提过一个词“动觉学习者”。其实我也是近一年才了解到这个词的。在这里,我简单引用一下网上关于动觉学习者的资料(感兴趣的知友可以再查找下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美国成长发育心理学家和教育研究员Howard Gardner经过多年的观察和研究,在八十年代发表了一篇文章指出,每个人天生有自己喜好的学习风格,大致可以分成以下三种:视觉型(Visual),听觉型(Auditory)和动觉型(Kinesthetic)。视觉型学习者通过“看”学得最好,他们喜欢通过看文字、图片、图表、视频等学习模式来记住信息或者掌握知识; 听觉型学习者通过“听”学得最好,他们更喜欢听课或者大声重复信息的学习模式; 动觉型学习者通过“做”学得最好,他们喜欢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移动、触碰一些东西或者亲自参与动手测试。

通常,动觉学习者最容易被贴上“熊孩子”的标签。因为他们好动,坐不住,爱捣乱,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多...这类孩子也最让老师头疼。所以,为什么第4点建议,我说需要观察“熊性”的变化。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大了之后在学习过程中特别喜欢运动、上蹿下跳、精力旺盛,但头脑聪明...(此处省略潜在的一万个好)那么很有可能你的孩子就是动觉学习者了。如果是这样的情况,家长就需要调整引导方法,充分利用孩子的这种优势(因为动觉学习者类孩子是个大宝藏),切莫可以压制。

需要注意:孩子是动觉学习者还是多动症,二者需要区分开来。因为他们的相同点都是动,但不同的是动觉学习者通过动的过程,把一些需要学习的都学会了;而多动症是动的时候,需要学习的记住的很少,有的什么都没有学会。

动觉学习者引导方法(这里简单举例,家长借鉴下根据自身娃的特点进行调整):

1、经常给孩子小事情做,发挥他们爱动手的能力。这时候,第1条建议:“投其所好”就刚好派上了用场。爱学什么就给孩子钻研的空间,并鼓励和支持。

2、劳逸结合,根据孩子的兴趣培养相应的体育爱好,发挥爱动的特长,消耗掉过多的精力。让他们回到学习中精力可以更集中。

总结:其实不管是什么样的熊孩子,早期把握好几个大原则都能调教过来。但确实需要家长付出很大的耐心和各种方法的实践。但熊孩子转变为“坏孩子”也是量变的积累转为质变的过程,家长切莫掉以轻心。如果但凡发现有那么一丝要转变的苗头,就必须采取措施,用更长远的眼光和科学的方法去调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