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如今的孩子为什么心理脆弱,不堪一击?

如今的孩子为什么心理脆弱,不堪一击?

2020-08-23 12:54阅读(105)

如今的孩子为什么心理脆弱,不堪一击?:如今的孩子心理脆弱,不堪一击,稍有不顺心或不如意,思想就走向极端,这是一个很普遍也是很严重的社会现象,应当引起广

1

如今的孩子心理脆弱,不堪一击,稍有不顺心或不如意,思想就走向极端,这是一个很普遍也是很严重的社会现象,应当引起广泛重视和注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溢提高,家庭条件也由贫困走向小康,由一般向富裕转型。城市发展犹为明显,农村也有了长足的进步,有些地方与城市一般无二。

这几年,国家的优扶政策向农村倾斜,使贫困落后的乡村逐步减少,乃至完全奔向小康。国家为此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努力缩小城乡之间的剪刀差。在城乡聚集处,农村的矮土房正在消失,拔地而起的新楼房,新社区应运而生。昔日的泥土道,也变成了整洁平坦的柏油路;公交事业飞速发展,村村通公交,乡村的交通条件不断完善,彻底告别了出门难,乘车难的窘境,生活变的更加丰富多彩。

现在家庭多以独生子女居多,农村里二孩家庭不少,城市里几乎一家一孩。这些小家庭的爸爸妈妈,婚前多数是独生子,所以现在的小孩都视为掌上明珠,宝贝中的宝贝。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疼爱有加;那真是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孩子想要摘星星,家长绝对不去够月亮。对孩子成长中的不良现象,更是置若枉闻,长此以往,不知不觉己进入少年行列,各种隐患随埋其中。

优越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如同温室里的鲜花,虽然靓丽无比,却经不住大自然狂风暴雨的考验。每每遇到不顺心的人和事,很难有独立思考和妥善处理的能力。

单说每年的升学考试,因成绩不佳,又加之大人的责备,心理素质较弱,承受能力差的学生,选择跳河跳楼轻生的不计其数。给无数家庭来了毁灭性的灾难,给社会和国家也造成严重的损失。

究其原因,都是娇生惯养造成的危害,错不在孩童,错在家长及众亲。古人育子经验是:三天不打,上房揭瓦,一天一顿,感恩不尽。此话听来有些粗暴,细细品味却富有哲理。树不修难以成材,人不打难以成器,大概也是这个道理。

2

我认为主要是独生子女政策下各个家庭给与孩子的关注过多造成的。

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都是少爷公主一般的存在。家里的长辈时刻关注,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孩子在家里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这使他们会产生错觉,以为自己独一无二,特别优秀,与众不同,所以现在的孩子都特别自我,唯我独尊。

但是,一旦离开家庭,读书或是进入社会。他们的一切优越感都会丧失,到处充满竞争,没人该围着他们转,什么都得靠自己争取。他们会非常失落,从而表现出非常大的社会不适应性。比较极端的,会出现社交不良,继而出现各种极端。

其实就是在家里过的太舒服了,离开家进入学校或者社会都会不适应。稍微受点挫折受点气就容易走极端,因为长期在温室蜜罐里呆着,养成了玻璃心,一到室外就弱不禁风。

3

主要是家长让孩子生活得太顺了!

对于孩子来讲,他们都会选择自己的舒适区,希望自己做的任何事情都是轻松顺利的。在小的时候,孩子们做什么事情都能够容易得到来自大人的帮助,实际在现实社会中,一些家长们总是心疼孩子会在做事情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恨不得将所有能做的事情都替子女包办了,久而久之,从而使孩子逐渐产生了依赖心理,稍微有些难度挑战的工作就不愿去面对。

家长们要明白,你不可能陪伴孩子一辈子,他们要有能力地去做一些事情,并且更为重要的是,他要敢于去做事情,尤其是面对一些小挫折的时候,他们要能够鼓起自己的勇气去面对,逐步提高自己的抗逆性。在面对挫折时,如果孩子无法击败困难,这个时候爸爸妈妈再出手相助也为时不晚。但是这种培养孩子独立意识和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一定不要急于掠夺。

可惜,家长们很多时候为了贪图省事,便将所有的事情一起包揽。但是,你们不可能为孩子打通所有困境的关节,更不能帮助孩子走完他们人生的全程。只有当孩子从小就拥有一颗积极勇敢的心,那么即便父母不在身边,他们也能够独立去突破困境。所以说家长不妨采取“挫折教育”的方式,适当地让孩子面临挫折,适当地让孩子去锻炼自我,这并不是在刻意地为难孩子,只是为了让孩子变得足够勇敢。我们不能呵护他们一辈子,幸福与苦难都是孩子必须经历的,我们总要先他而去,不如早点把世界交到子女手中

4

很大程度上是家长惯的,不要怨天怨地。

5

前一段时间新闻中多次报道孩子们的自杀事件,就表明了他们确实是心理脆弱,承受不起一点打击,甚至为一点小事就自杀。

一位五年级的小女生,作文写的不错,但老师在班上批评了她,说文章不是正能量的,需要重写,小女生就受不了,下课后从学校四楼跳下去身亡。后来有说老师曾经打骂过她,再怎么也是小事,可是小女孩却承受不起,选择了自杀,多么的悲哀。

另一位大学生,在一次补考中作弊,被老师发现,并没收了试卷,该学生坐在教室里发呆半个多小时,并有痛哭的现象,但老师并没有留意,而可悲的是,过后他也选择了跳楼结束自己的生命,一位成了人的大学生,不就是一场考试吗?至于要自杀吗?这是因为什么,是如何受不了这种打击的。

一,不重视自己的生命,从小没有受过挫折,自尊心过强,没有受过珍惜生命的教育。不理解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任何时候,都要珍惜生命,只要生命在,什么都可以重来,逝出生命一切成空。世上除了生死,皆是小事。

二,不明白生命的意义,人生漫长,一定会遇上很多坎坷,有大有小,每段波折都需要自己去克服,也都是一次成长。人生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如今温室中培养出来的独苗,从小给的都是表扬,都是有求必应,每次他们都能得到满足,而一旦不符合自己的要求,就以为天塌下来,再也活不下去了。

三,只有一颗脆弱的小心灵,强大的心脏该如何获得,靠知识更靠一个人的阅历,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我们家长强调读书,却忘记了让他们去经历自己该经历的事。总是担心他会受这种伤,受那种伤,对他们太多的保护,实际上就是在毒害他们,曾听一报道说:现在的孩子很可怜,虽然物质不缺,但他内心是痛苦的,他们人生方向是迷茫的。打比方说,三只白鼠,给它一个按铃,第一只摁一下就给一块糖,于是它总去按;第二只摁一次,打它一次,它再也不摁了;第三只,它摁时,有时给糖有时打它,结果它不知道该如何是好。而现在孩子就是第三只白鼠,给他好经济条件,又给他制造恐慌,不断施加学习、前途的压力;弄得他们不知道你是爱他还是不爱他;是幸福还是恐惧,所以对待生死还不如一次打击。

总之,现在的社会生活,教育状况都让年轻人无从下手,他们经济上丰富,精神上空虚,遇到挫折才会不堪一击,家长们,我们应该认真对待孩子们的这种变化,早发现,早解决,提前防范于未然最重要。

6

如今的孩子大多独生子女居多,父母长辈宠溺有加,凡事包办替代,很怕孩子受一点委屈,吃一点苦,遭一点罪!

对孩子管的太多了,成长过程太顺了,孩子有想法,想劳动,想干家务时,家长对孩子说,不用干活,干家务,学习好就行!

只抓成绩,只抓智商教育,只注重成绩分数!可谓分高遮百丑!学校和家长都忽视了孩子关于挫折和品德修养的情商教育!

导致孩子高分低能,甚至低分低能,成长过程中,遭受不了一点挫折!

一遇困境,当已力不可为时,不是积极面对,努力解决困难,而是选择逃避和退缩,内心情绪极为脆弱,极易崩溃!从而走上极端!

前两天,在可可西里失踪,选择轻生的24岁女大学生黄某就是非常令人痛心的例子!

她遭遇了人生挫折,面对没能顺利毕业的现实,不是寻求以积极的态度面对,而是因内心的压力和挫折无处排遣,而选择轻生,结束了自已年轻的生命!

给父母和亲人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和婉惜!

孩子的挫折教育情商教育比带来高分的智商教育重要得多!

近年来,高智商引发犯罪轼母的案件就发生了好几起!比如北大的吴谢宇轼母案……

一个内心和思想健康的情商高的孩子,同样能成为人材和栋梁!成为父母的骄傲!

全社会都应重视孩子心理健康!重视孩子的抗挫折情商教育,应从小抓起!

7

没有经历过苦难

8

还是父母溺爱的结果,尤其是长辈带更是溺爱,其实真是害了孩子。

9

我认为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

1、保护过度,孩子没有经受过挫折教育。

有些孩子从小在蜜罐里长大,家长生怕孩子受伤害,过度紧张,因而孩子成了温室里的花朵,一点点风雨就可能让其夭折。

就好像有些孩子在学校被老师批评了几句就要死要活的,家长也去学校找老师算账,长此以往,孩子听不得一点负面意见,受不得一点委屈,自然就没有承受力。

可是人的一生怎么可能事事顺心?

真正遇到挫折了,就承受不住,崩溃。

解决方法:让孩子认识挫折,并且懂得直面挫折,进一步想办法解决问题。

二、视野狭窄,阅历不足

很多孩子和家长一心扑在学习上,对其他事情漠不关心,孩子对世界没有全面的认识,挫折来临时就容易反应过激。

正是因为经历得少,才会把芝麻大的挫折看得无比重要。

解决方法:这样的孩子,家长就应该多带其出门旅游,多谈心讲道理,开阔孩子的视野,心胸自然也会跟着开阔起来。

三、青春期特有的生理特点

很多孩子到了青春期会性情大变,有的孩子变得易冲动,易燃易爆炸,而有的孩子却变得敏感自卑,内向怯懦。

这是生长发育的阶段所决定的。

解决方法:父母和老师应该多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经常与其谈心,陪着孩子走过这一段情绪不稳定的时光。

四、不良信息的影响

因为通讯方式的多元化,现在孩子接触信息的方式太多了,有好多负面信息也容易被孩子们看到。

比如前段时间流行的蓝鲸游戏,很多少年受其影响,最后自杀。

受负面信息影响,很多孩子并不认为生命贵重,不但容易伤害自己,而且还可能伤害他人。

解决方法:社会、学校和家庭都应该重视这个问题,净化网络环境,关心青少年心理健康。

以上是我的回答,我是课代表泛微,希望得到你的关注。

10

总体来说是家庭教育的问题,一、缺少陪伴,小孩没有安全感,二、教育上与孩子缺少沟通,让孩子遇到困难没有处理的方法。这些都是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