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IT行业的寒冬真的来了吗,你知道正在裁员的互联网公司有哪些?

IT行业的寒冬真的来了吗,你知道正在裁员的互联网公司有哪些?

2020-08-19 13:11阅读(60)

IT行业的寒冬真的来了吗,你知道正在裁员的互联网公司有哪些?最近总是听说很多互联网公司在裁员,还有一部分缩小了招聘规模,说说哪些公司在裁员,都是怎么裁的

1

在北京待过六七年,今年刚回来,说说我看到的互联网行业的现状。

首先真正有能力有学历的人不用担心,因为大的企业对于真正有技术有能力的人才还是非常需要的,而且会水涨船高,待遇越来越好。

但是相对来说,如果你的职位可替代性比较强(比如初级的运营、产品、设计、技术等等),或者学历一般的,也没有什么大公司背景,基本上今年如果离职的话,找工作会非常难。并不是说找不到,而是很难找到好公司,或者薪资待遇,也不会像前两年那样提升那么多。

别的不说,单说大公司裁员的那帮子人,你就得去跟他们先去竞争。

像美团、滴滴、京东、优酷,这些企业之前都有过一批裁员,而且前一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甲骨文,也裁撤了一大批员工。说实话,这些人大多是学历背景还不错,并且还有大公司背书的,这些人在就业市场算是比较吃香的。如果这两年,在北京,你从公司离职,就意味着你得去跟这帮人竞争为数不多的就业机会,可想而知有多难。

我一朋友,程序员,也是原来联想的员工,我们公司安卓组组长,离职后至今,快3个月了,还没有找到心仪的工作。要知道,前两年的时候,挖他的人还是很多的,可惜都被他拒了。由此可见这两年整个IT行业的形式确实不太好。

当然了,大公司还是相对旱涝保收的,我所知道的也有不少大公司情况还不错的。像华为、OPPO、步步高、拼多多、阿里、头条、腾讯等,总的来说还是比较稳定的,对于优秀人才的需求很大,而且待遇也很好。

当然了造成寒冬的另一个原因,就是资本更加谨慎,原来可能一个ppt,一份演讲稿就能忽悠到投资,现在已经基本不现实了。而那些还没有形成稳定营收,只能靠融资苦苦支撑的创业公司,自然是撑不下去了。

总的来说一句话,寒冬对于没有盈利能力,或者本来也就只是盲目跟风的企业来说,永远是寒冬。而对于那些真正的巨头企业,相对来说影响不大。

2

简单浏览了其他的回答,很多答案说不止是IT行业的寒冬,而是整个行业的寒冬。

事实真的如此吗?

行业之间是有一定的联系的,但是单单一个行业寒冬并不能导致整个行业寒冬,通常单个行业的寒冬都是周期性的,而整个行业恶化的前提是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即大环境的恶劣。

以工程机械行业为例,在互联网一路高歌猛进时,工程机械行业陷入寒冬,但是今年大家开始谈IT互联网行业寒冬了,工程机械行业却开始复苏。

例如三一、徐工等在2013年到2016年多次裁人,但是到了2017年,行业逐渐回暖,工程机械设备订单迅速增多。

目前来说,互联网行业还没进入寒冬,但是有进入寒冬的趋势。只能说前几年钱太好赚了,大家蜂拥而入,如今行业规模触顶,无法继续容纳更多的人。而国家的社保新政又给了狠狠一击,导致互联网公司为了更多的盈利选择部分裁人。

因此,现在的裁员与其说是寒冬,倒不如说是割肉求生。

更准确的说法是,寒冬即将来临,裁员是为了准备过冬。

那么,IT行业为什么会迎来寒冬呢?

不外乎以下几个原因。

其一:人员泡沫,市场见顶

互联网奇迹已经烧了数十年之久,诞生了无数的奇迹。但是这样的风口中,吸引来的不仅是人才,还有各种投机者和文盲。

这里的文盲是开玩笑的说法,可以理解为随便进个培训班培训几个月速成,然后包装一下就去做程序员了。

投机者可以理解为互联网的烧钱玩法,做大上市然后割韭菜,之后一地鸡毛。

这样的乱象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时候都可以被掩盖,但是一到潮水退去,谁在裸泳一目了然。

任何一个行业除去已经淘汰的落后产业都是具备周期性的,IT行业在十几年前同样经历了行业寒冬,那时各个大学里学计算机的都是被调剂的。

而现在呢?我们都知道机械最不景气,很多学机械、材料的都改行搞计算机了。

随着互联网行业的逐渐触顶,人员泡沫越来越大。这个行业的周期性阵痛是必然的。

与机械行业在寒冬时裁员不一样的是,IT行业在寒冬时更容易倾向裁掉中老年人。因为现在我国的IT行业从业的程序员们大多数从事的都是最底层的码农工作。

对于码农来说,很多时候年轻人要比中老年人更好用,不仅可以胜任长时间的加班,薪水也非常低廉。

因此IT行业一旦发生裁员,影响的是非常多的家庭。

其二:国家政策

我国政府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执政方针就是先放任,再治理。

比如,互联网金融这个行业。支付宝、微信支付等最开始做的时候都是在违法的边缘来回试探,但是国家没有明文规定,这就是一个灰色地带。然而后来越玩越大,各种P2P金融暴雷,严重扰乱了金融秩序,国家相应的政策也越来越完善,相应的规则越来越多。

那么,此时就倒闭了一大批的所谓互联网金融公司。

以游戏为例,游戏能够面世的一个前提是要拿到游戏出版号,但是国家对于游戏行业管控也越来越严格,很多公司在研发游戏时投入巨大,而等待出版发布的时间如果过久,会导致公司无以为继,只能倒闭。

再说2019年社保新政,为什么很多公司赶在年底裁人,因为一旦过了12月,就要执行社保行政,按照员工实际收入来交付社保,公司将要支出很大一笔钱。

因此,不得不出此下策。只能说资本逐利的天性使然。

其三:可取代性高,智能AI的发展取代部分人的工作

随着AI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已经可以取代部分人类工作。

举个例子,你在天猫或者腾讯上的遇到的很多客服都是机器人。

而AI的应用,IT互联网正是走在最前端。那么,AI在互联网的大范围应用也是理所当然。

那么,IT行业真的是迎来寒冬了吗?

未必,正如前文所说的,互联网市场目前大而混乱,需要改革和规范,在改革的过程中死掉一批公司是非常正常的。

搜索知乎或者问答,IT寒冬的说法从2015年就开始了,甚至更早的到2012年的华为和中兴缩招都被囊括在内。

诚然,今年似乎有些严重,但是并不能认为是寒冬。随着互联网大势已定,各个APP的开发基本完成,剩下的更多是维护。互联网市场留给初创公司的空间并不多,这也从根本决定了互联网市场对于程序员的需求在减少,相应的其他对应人员需求自然也减少。更重要的是,随着人工智能的崛起,很多工作已经不需要这么多人了。而人工智能、大数据的兴起正是从互联网开始的,可以说IT行业走在了AI最前端。

其实从各家裁员的比例可以初见端倪,不论是知乎的裁员还是京东的裁员都是接近20%。

下面这2张图已经涵盖了绝大部分涉及裁员的公司名单。

图片来源:大力财经

图片来源:大力财经

可以说,寒冬来临,公司裁员几乎是一定的。

思考更多的应该是,怎么让自己成为那留下的80%而不是裁掉的那20%。

看过一篇文章,里面提到的三个问题很有意思,建议大家每日三省吾身。

你要时常问问自已三个问题:

假设你所处岗位没了,你能干什么?

假设你所在公司没了,你能干什么?

假设你所在行业没了,你还能干什么?

如果能够自信的回答这三个问题,我想裁员跟你的关系就比较陌生了。

3

转眼间已经离开北京三年多的时间了,离开之前的IT行业还是如火如荼的进行之中,最后还是因为个人的原因结束了北漂十年技术生涯,之前几次的大的金融危机几乎都没怎么影响软件行业但在2018年让很多互联网公司结结实实感受到了寒冬的冷酷,最直接的表现是深处三线城市有一个非常直观的表现,很多实体店都经营不下去了,除了电商的冲击之外主要还是大家收紧银根,不愿意在一些非必要的项目上投资。

互联网在中国已经差不多高速发展了十几年,在前几年只要一个很不错的想法就能拿到风投,就可以启航去创业,放在现在所有投资人都在关心现金流和盈利,互联网已经到了深水区了,任何一个新兴的行业都会有一个快速发展期和洗牌期,现在差不多到了洗牌期,所有竞争力不强的企业很难熬过这场风暴,而竞争力旺盛的企业依然在强力的增长,这就是之前积累的护城河宽度,前几天看过马云说过的几句话,今年的国内互联网公司除了bat之外,其余的日子都不是很好过,企业为了生存为了保存实力谋发展裁员减少规模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任何一个企业的经营者都不希望在自己手低下做裁员的举措,但在生存面前这些又算得了什么。

裁员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现在的软件人才总量的确比之前多了许多,虽然每年高校毕业的学生下来都是初学者,但年复一年慢慢的人才积累,技术人员的总数量在增大,即使当初为了度过难关裁掉经济好转之后也会很快补充到位,所有在这个时期编程水平到底就能起到了作用,裁员裁掉的基本上是可有可无或者不占很重要份量的人员,对于优秀的人才永远都会是抢手货。

现在看下有关裁员的一些数据

裁员已经成为各大公司的主旋律,其实本质来讲算是正常的洗牌只不过前几年太过疯狂了,现在回归常态,之前很多人只要有个非常不错的点子,然后就能拿来做公司,如果经营的还不错短时间就能上市,直接造就很多的亿万富翁,每家公司的上市都意味着N多千万百万富翁诞生,财富来的太容易了导致很多人趋之若鹜,但现在互联网各个领域都充斥着竞争,空白期已经极少,但人员的成本已经被推动上去了,一些在第一梯队的已经站稳脚跟,有足够的现金流来应对危机,但刚起步或者业务不是扎实的公司就比较惨了,因为技术公司本质上就是人才,人才在你强大的时候都在,在你不行的时候基本上都会选择离开,这是市场竞争的必然趋势。

一个程序员如何应对裁员危机?

  • 优秀的代码编写习惯,如果长时间的保持优良的代码编写习惯意味着能最大程度上减少bug的输出,无形之中就降低了公司成本

  • 不断更新技能包,处在技术前沿的程序员无论在任何时刻都有十足的竞争力

  • 修炼自己的架构能力,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架构师,但每个人都值得学习架构能力,这样能提升代码的认知格局

  • 积极的工作态度,任何一个老板都会喜欢积极向上的员工,因为传播的都是正能量

  • 沟通能力,程序员的沟通能力能提高对需求的认知能力,减少错误误区的发生

从某种程度上讲裁员也是一种洗牌,能让程序员清醒的认清自己的市场竞争力,如果处在裁员的边缘也没有必要气馁,重新设定目标一步步的爬起来。

希望能帮到你

4

作为互联网产品中的一员,我也来说说看吧,大家不喜勿喷哈。。

裁员原因如下:

1.互联网行业发展近10年,进入下半场,行业头部企业早已抢占市场并稳定,例如:出行有滴滴,外卖有美团、饿了么等,购物有淘宝、京东、拼多多等,各行各业都有一个龙头,中小型型公司以创业为驱动,无法找到破局点或者在有一定量的用户基础上无法实现变现,即便有大公司也有壁垒机制,你很难在短时间内发展起来,可能在发展的过程中就被抄袭,被扼杀。

2.资本更为理性,不会因为一纸ppt,一个idea就投资。

3.线上获客成本太高,这个阶段你很难再去从0开始做用户增长,大多数小型创业公司死在了萌芽里。

4.小公司生存堪忧,大公司边缘业务线,或者中长期无法盈利的业务线面临被砍,对应人员被裁。技术也是跟着业务走的。

5.综上,且今年经济不景气,行业坑位数减少,人才过剩且人才竞争加剧。公司以盈利为基础,为了打赢下半场,必然裁员缩短成本,集中力量干主营业务线……

6.最后一点,听别人说的,以前互联网不裁员,谁裁员证明谁不行,即便亏本也要面子,防止舆论危机哈,今年是开了个头那就停不下来了,生死存亡更重要~

互联网人员求职面临的现状:

1.行业寒冬,坑位数减少,人才过剩且人才竞争加剧,暂且不管刚刚培训出来的人……

2.求职门槛更高,学历、经验、大厂背书……

对一些回答观点的见解:

1.裁员都是裁的码农,核心技术不会开;这不是说屁话吗,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有几个能做到管理层、技术核心成员?你以为你有能力就能上去吗?这句话经历过的定会懂!

2.ai会取代。。这应该是跨行领域的人说的……

我举一个简单例子,物流搬运机器人替代人工搬运、物品分类,目前好像就几个大厂在用哈,比如亚马逊。这东西出来了,投入市场还早的很,大部分企业只会讲利润,不会跟你多比比。智能机器人购买费用,系统维护费用,人工操作培训费用等与人工相比,是直接相等还是n年后持恒?那还是个问题,暂且不说技术发展阶段……

3.要学习,要学习,学习新技术。学并没有错,但是要能得到企业招聘的认可。不是说你会了,别人就会要你,很多东西你学会了目前工作用不到,而且招聘会嫌弃你没有经验,或者没有对应的学历等作为支撑。例如做后台的想从事算法,这是很有难度的。

个人观点较为偏激,不喜勿喷哈!

愿每一个互联网从事人员都有所依仗,独善其身。

5

1、其实说IT行业寒冬,不如说整个行业寒冬。但是这个事情还是要一分为二的来分析了。裁员是每年都会进行的,只是规模的大小问题。现在炒得很热说互联网行业裁员,一是因为互联网公司不少没有明显的盈利方向,容易缩减规模,二是互联网企业现在处于风口,关注度也高,有一点风吹草动就会被放大很多倍。

2、关于裁员,其实都是边缘性的员工,核心员工和不可或缺的一般不会再裁员之列,如果整个部门砍掉的话,就是大家一起被裁掉了。

3、关于题主说哪些公司在裁员,简单的找了找资源,相关公司如下:

4、关于怎么裁员,这个怎么说呢,每个企业方法不一样,规模大的就是直接面谈,谈话OK和集体的补偿给了,大家就各奔东西了。也有很多公司是把你们外包给其他公司的,单方的转换了协议,也有不少是业务线切,自己离职的也比较多。或者是减工资、降福利,逼着你不得不离职。

5、裁员并不可怕,也不能说什么裁员风暴。职场中要有危机意识,随时准备着被裁也就可以的,多提升自己的技能,发展第二职业,这样的话才能够在寒冬中有自己的立身之地啊。

6、任何时候,当你发现公司盈利水平不行,或者转型困难,裁员肯定是缩减成本的一项措施,都要仔细的甄别公司即将遇到的危机,做好准备啦。

6

秉承一家之言,讲述多方故事


每年都在说互联网寒冬,但是似乎从去年年底开始到今年年初,这个呼声特别大,好多大型公司都在裁员、减薪、没发年终奖......个人生活在杭州,就根据个人情况来说一下知道的真实情况吧!

裁员的公司

个人知道的裁员公司有阿里巴巴、网易、滴滴、携程、百度、京东;这是我知道裁员比较狠的情况,当然,公司的裁员情况是不一样的。

阿里和网易的裁员属于末尾淘汰,在公司项目业绩不好或者个人能力不足的,阿里和网易会采取直接裁员的方式,所以这应该属于被动裁员。

其他的公司例如京东和百度等,是公司发出的裁员通知,这个应该算主动裁员!

裁员方式不同

前边说了,被动裁员和主动裁员的方式不同,导致了处理的方式不同。

跟一位阿里的高级经理聊过,他跟我说的,阿里会给裁员的员工直接3个月补偿,然后终止劳动合同,这也是阿里最残酷的一点,每年都会有大批人进入阿里,兴高采烈;也有一部分人被阿里淘汰,心有遗憾吧~

主动裁员的方式就多了去了,有直接不给你发奖金和福利的,逼着你离职的;有直接通知你离职的,没有什么补偿的;有公司给予补偿,直接通知你离职的......主动裁员的公司,有员工感恩的公司,有闹得不可开交的公司,全部都在公司的一念之间。

结局不同

其实在互联网界,我说的这几个公司基本都算大厂,从这些公司工作一定时间出来的员工是很受欢迎的,不论是哪个岗位,这也就是互联网界的“镀金”,不可避免的,这群人身上总有公司需要的东西,因为整个公司在发展的过程当中,耳濡目染的夜学会了很多东西;所以总结就是一句话,从大厂出来的人不愁出路!


互联网领域,公司的生存和死亡可能就是一瞬间的事情,见识了“百团大战”,“烧钱打车”,共享单车,领域兴起之后会死亡一批企业,有的时候,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欢迎讨论!

7

最近也一直在关注裁员的事,的确现在很多互联网公司都在大幅度裁人,关于裁员,其实不单单是行业问题,还有其他的一些因素:

1)被裁员的人能力有限,不能与岗位相匹配,现在211/985优秀应届毕业生80%被互联网巨头圈走,剩下15%被独角兽企业圈走,最后5%进入中小创业企业,这些在大公司的优秀毕业生能力强到都在大公司,所以中小型企业,甚至独角兽企业都会招到能力中等的应届毕业生,这给裁员埋下了定时炸弹;


2)优秀的毕业生在大公司,所以中小型科技型企业召开的人做真实项目,很可能达不到客户满意,所以项目组被重组,原来岗位调动,于是乎就把不需要的人裁了;


3)互联网是需要时刻学习的专业,一部分员工学习能力差,长期考核末尾,容易被裁员;


4)中小型,独角兽公司抗风险能力弱,如最近的锤子手机,发不出工资,于是乎裁员,缩衣架减食;


5)行业起伏,风口刮过去了,如共享经济,风来了,大规模招人,风走了,只能裁员。

个人认为,公司裁员并不是意味着整个行业都在走下坡路,互联网依旧是我们未来发展的方向,只是如果你的能力匹配不上时代发展的速度,那肯定是要有被裁的几率的。


想对正在迷茫的人说:只要是工作,都是与一定的风险的。


比如说:作为员工,可能会失业;同样作为老板,也可能会破产。风险总是有的,我们不能因为有风险而一直呆在舒适圈不出来吧!


不管是互联网行业或者是其他行业,先看看自己能不能接受这样一个行业,在这个行业能不能有自己的立足之地,只有尝试了,才知道自己能不能行。


如果尝试了,觉得自己不适合这个行业,没等到裁员,你自己就先走为敬了!


总之一句话,先走出来再说!


附加一张饱受争议的小图!


8

我们先来看看下面几个案例:

12月11日消息,据多位内部员工在匿名社交APP上爆料,国内知识问答网站知乎开启了大裁员动作,裁员人数比例或高达20%左右!有多位知乎被裁员工甚至表示,“上午还在改Bug,下午就接到了消息”,“同被裁,几乎所有的裁员20%”,

互联网金融行业——挖财 第一批裁员30%

锤子 裁员保留40%,拖欠货款,

京东12月中已经开始裁员。

还有更多的公司在网上新闻可见。

——红利消失

十年以来,互联网行业,尤其在中国,一直处于红利阶段。 大家跑马圈地,在高增长的预期下,就业市场自然一片大好。而到今年,经过10年的发展,原先的很多红利(例如web2.0、移动互联网)也已经吃完。

而现在炒的火热的 AI、区块链、物联网,更多还是“雷声大,雨点小”。技术上虽然炒的很火热,但真正能落地的应用却不多。而少有的几个落地技术(例如人脸识别),也是竞争异常激烈,甚至早已被各大巨头圈占(例如人脸识别领域的Face++、商汤)。后来进入者,想要盈利真的非常难。

可见,即使是腾讯这样的行业领头羊,也感受到了冬天的寒意。

没有大幅增长就没有开发新功能的需要,最多只是维护而已。一个老系统开发时可能需要10个高级工程师,维护时可能只需要一个高级工程师,其他的人就是多余的。

——革命性创新尚未到来

互联网经济发展到现在,真正炒出来的概念就两个,一个是移动互联网,一个是云计算。这两个是真金白银,也让互联网红火了快10年。其他的要不是锦上添花,要不就根本是一堆泡沫。前者的代表是AI,后者的代表是区块链。AI这个东西现在落地依然艰难,能够让用户掏钱的场景就那么几个,做的人却茫茫多,门槛却还在不断降低;区块链这个东西就不用说了。至于原来炒作过的可穿戴设备、VR/AR这些东西,统统都没有找到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但是,任何一项经济的发展,都有到天花板的时候,在新的革命性发展形态到来之前,目前的红利消失殆尽的情况下,互联网企业的发展曲线势必呈现向下的趋势,互联网经济不是永动机,也没有任何发展是永动机。

——不必过度悲观

  • 对策:

    多存钱,不要做风险投资,不要负债购买力所不能及的东西,被裁至少也可以撑过去。除此之外,只能祈祷自己有独善其身的运气了。就算没这个运气,不要因为裁员过度怀疑自己而消沉。


  • 建议:每次寒冬。都会有新的发展机会,你要做的,就是在这个寒冬里面充实自己,在下一个风口,才能抓住机会飞起来。

9

裁员的公司挺多的。

但是招聘的也不少。

不过从去年开始工资不涨,奖金也不发了。

今年前几个月还说什么要涨工资发奖金,这个月又没动静了。

每天加班加点,外派到其他城市工作,一周回家一次,工资不高全凭驻外补贴撑着,不过好歹还有五险一金聊以自慰,将来买房子可以公积金贷款。说来说去也就是这么点儿好处了。

说是IT人士,其实我觉得就是码农或者码奴而已,搬搬砖填填空,没啥技术含量。将来真正寒冬来临,必将被裁!

别问我怎么知道的,家有IT男一枚!

10



据我所知,在年前和年后被媒体爆出过裁员消息的互联网科技公司有:

网易,滴滴,腾讯,某乎,优酷,京东,蔚来,科大讯飞,锤子科技,摩拜,斗鱼,便利蜂……

但这些公司绝大部分都在回应时表达了否定,或者说是在进行组织优化调整,或年底的绩效考核等等。

其中京东曾确认要裁中高管,腾讯也被传出裁撤10%的中层干部等等。据我所知,一家创业公司的创始人刚刚入选了湖畔大学第五期的学员,在去年曾经裁掉公司里三分之一的人,是一位做教育行业的公司创始人,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看湖畔大学刚刚宣布的第五期学员名单。(但我前面提到的那些公司里,没有他的公司名字)

其实并不是IT行业的动态来了,而且互联网的泡沫时代结束了。经过15年的互联网快速发展,再加上5年左右的移动互联网发展,中国的互联网网民红利已经枯竭(马化腾也承认是这样),也就是说to C的业务已经不好做了,没有太大的上升空间了,而且目前国内互联网的to C业务被几家大的互联网公司所把持,会有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出现。

所以马化腾等人都在提出做产业互联网,即to B业务方向。

而马化腾没说的是,其实toB业务对于技术要求更高,对于人员密集型产业的颠覆更大,也可能会造成更多的做重复性工作的人失业。

这一点,其实大家要想清楚,一定要提前为自己充电,避免成为被裁员的那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