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奶奶可以代替妈妈吗?你怎么看?

奶奶可以代替妈妈吗?你怎么看?

2020-08-19 12:12阅读(194)

奶奶可以代替妈妈吗?你怎么看?现如今有很多老人总是和自己儿媳妇“抢孩子”,有的老人总是不放心儿媳妇养育下一代,觉得自己养孩子有经验总是打扰小家庭的事;

1

奶奶可以代替妈妈吗?你们自己觉得呢?

显然这个问题是否定得呀,奶奶怎么会代替妈妈腻?根本不可能:

1.教育理念和方法:就这一条就有很大的差异化,看着是个不起眼的事情,其实是个很大的问题和根本事实,毕竟教育一直在跟新变化,老人即便是高学历,也有一些根深蒂固的自我观点,很难做到与时俱进的同步教育。

2. 隔辈亲是个啊“坑”:因为各种原因,让老人带孩子,老人会溺爱和过分宠溺孩子,反而给孩子带来一些不良的习惯,在成长后期和父母生活在一起,需要重新培养。

3.爱的程度很难代替:即便奶奶的爱是无微不至,百依百顺,但也永远无法代替妈妈的爱的位置。

4.时间陪伴:孩子生长过程中,即便奶奶付出了非常多的时间和精力,随着年龄增长,妈妈陪伴孩子的时间远远超过了奶奶,所以孩子姑姑更依赖妈妈一些。

综上所述,奶奶很难代替妈妈。

2

如孤儿是可以的,起马可以得到了一些母爱的感受,好过无,你说呢?

3

奶奶在孩子的成长中是没法代替爸爸妈妈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的。

孩子出生后就是一张白纸,你给他什么样的环境他就往哪个方向发展。孩子这张白纸的成长是要模仿他旁边人的一举一动的,这个时间段爸爸妈妈是不能缺位的,奶奶即使照顾的再好也是无法代替的。

奶奶无法代替爸爸妈妈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养育的观念不同。老一辈和我们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对养育孩子的观念差别很大。奶奶这辈人最看重的是孩子的吃喝上,我们现在这个社会发展阶段吃喝真不是问题,老人还在按照以前那种缺吃少喝的观念,生怕孩子少吃一口。结果悲剧了我周围能看到的爷爷奶奶养的孩子个顶个的营养过剩,都是一个个的小胖子。这些孩子小时候孩子还可以说是可爱奶胖,稍大点都会成为负担的还要重新调整身材。

2.哪个爷爷奶奶不是隔辈亲,造成的结果更悲剧。从小对孩子在家里百依百顺,养成了孩子从小就以自我为中心,还没进幼儿园就变成了一个个的小霸王。这种方法养育的孩子不是给父母省心,而是给以后的父母留下了操心一辈子的后患。

3.孩子稍大点开始学习,爷爷奶奶更是跟上教育的少之又少。现在我看孩子5年级的语文数学课程都跟我们那个时候初中的课程差不多了,你让老人怎么能够辅导过来。辅导不过来父母又跟不上孩子岂不是又放羊了,孩子的教育又成为了一句空谈。

综上所述,让奶奶代替妈妈在孩子养育过程中的做法,绝对的弊大于利并不有利于孩子的发展。现在的父母都忙但是在孩子的养育上要克服困难不能有缺失。爷爷奶奶也想疼孩子,爸爸妈妈又忙照顾不过来孩子。有条件的不妨考虑为了孩子牺牲一下自己的独立生活。这样既能满足平常照顾父母的条件,爷爷奶奶也不会为想照顾孙子孙女没法达成而烦心,最重要的是作为父母的你可以统筹安排这些所有的力量来养育孩子的成长。爷爷奶奶照顾孩子的日常,父母跟上孩子的教育养育,尤其上述奶奶养育孩子的弊端要想办法克服掉,同时作为父母的也有了进一步赡养老人的机会。

4

不可以。没有任何一种情感可以互相取代。孩子和父母的依赖状态在幼年时期尤其重要,与孩子内心的安全感紧密相连。一个没有和父母形成安全型依恋的孩子,内心脆弱敏感,总感觉有巨大缺憾;一个没有安全感的孩子,将会穷尽一生去苦苦追寻……


5

不可替代,因为妈妈带孩子更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现如今有很多老人总是和自己儿媳妇“抢孩子”,有的老人总是不放心儿媳妇养育下一代,觉得自己养孩子有经验总是打扰小家庭的事。这种梨代桃僵的做法,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01.学历不一样,引导不一样。

现在能当上奶奶的人,大多出生在上世纪70年代以前,一般都是初中、高中或中专毕业。而现在的年轻妈妈硕士、博士研究生占一定的比例

学历上的反差,对教育、引导下一代存在差异。

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马太太,多年来一直没有走出大别山麓,儿子在上海立业成家,孙子出生后马太太去上海管护孙子。

当孙子呀呀学语时,儿子、儿媳妇要求在日常生活中说普通话。而儿子总是显母亲的普通话带着红薯味,影响孙子发音。

特别是在辅导孙子时,马太太英文字母abcd……不认识,汉语拼音bpmf……不会读,也实属无奈。

这样对孙子的潜移默化,循循善诱,由于奶奶和妈妈有差异,其教育、引导的效果,最终有很大差别。

02.环境不一样,影响不一样。

年近半百袁青,虽然在县城购买了房子,自从在县城工作的儿媳妇怀孕后,就来到县城,负责孩子们的起居生活。孙子的出生使袁青更忙得不可开交。

俗话说:“城里人到乡里,一头掉进茅缸里;乡里人到城里,一头扎进福盆里”。充分证明,农村人因居家、生活环境、生活条件的影响,肯定环境及个人卫生,比城市相对落后。

多年一直在农村老家居住虽然干活麻利、下劲。但那真是棒槌拉大弦——粗而糙,做饭菜不讲色味具佳,刷锅、洗碗一直等做饭前才动手。

袁青洗过手、或手脏的时候,喜欢在衣襟上搪一下,小孙子好的习惯没学会,带着鞋了上床、上沙发,不洗手抓住东西就吃,手脏了在衣服上一搪,已成了习惯。

03.城乡不一样,处事不一样。

网上曾经传过这样一个段子,介绍一些老人不健康的习惯:“剩饭连续吃,看电视不开灯,买菜捡便宜的,食物发霉还吃,做菜不开油烟机,筷子、抹布常年不换”

冯华在帮儿媳妇带孙子时,这些不健康、不良的习惯占全了。在农村老家吃青菜,拿个篮子或袋子,到地里弄一大堆,谁论过价钱、论过斤两?

可冯华一到量贩去购买东西,看到青菜三四块钱一斤,根本都不忍心买。她说:“不是舍不得花那几块钱,而是那一把青菜不值那个钱。”

于是冯华在量贩里就见哪些菜削价买哪些菜。给孩子买水果等吃的,也都是这样。儿媳妇说:“你省俩钱,却一直让孩子吃些垃圾食品”

冯华说:“农村人都是这样吃着长大的,也没见有啥毛病。”

婆媳这样在生活上处事风格截然不一样,关系越来越紧张,对孩子的养育上分歧越来越大。

04.观念不一样,管护不一样。

毕业于重点大学硕士研究生的鲁女士,结婚生了孩子后,购置多本育儿百科全书,对孩子的养、育均重点参考《西尔斯亲密育儿百科全书》,从育儿基础、饮食和营养、现代育儿,到婴儿成长与行为、让宝宝健康安全地长大, 参考“百科”、听从建议、遵循方法。

而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婆婆却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如果这样按部就班“百科”来养育孩子,百分之八十的方法做不好、做不了,到头来适得其反,费了事,没有什么效果。

婆媳二人终究达不成一致意见。

在给孙子喂饭时鲁女士讲的是:孩子能自己吃就不喂,孩子一不吃就停止喂。在吃饭过程中,孩子必须有专碗专筷专匙,大人不洗手不让碰孩子、不让喂孩子。可这些婆婆根本都做不到,有时候在喂孙子时,怕嚼不动、怕不好消化,还想嚼嚼让孙子吃……

时间一长,鲁女士让丈夫做通妈妈的思想上工作,婉转地让妈妈回老家安心生活,自己雇用一位保姆照管孩子。

6

奶奶可以代替妈妈吗?你怎么看?

答案肯定是奶奶不可以代替妈妈。原因如下:

  1. 奶奶也很爱自己的孙子。虽然孩子不是奶奶生的,但毕竟也是有血缘关系的,自己的孙子奶奶也是很爱的,也想把最好的给孩子。

  2. 奶奶觉得自己养育过爸爸,有养育经验。奶奶已经成功养大了爸爸,有一定的养育经验,而妈妈在养育方面还是个新手,某些方面不如奶奶,所以还是有些担心妈妈会照顾不好孩子。

  3. 想帮妈妈分担一下养育负担。现在的很多家庭,生了孩子后爸爸、妈妈都要出去赚钱养家,而奶奶闲在家中无事,便肩负起了养育的责任,这是一种社会常态,奶奶便接受了这种常态。

  4. 奶奶的心理边界不清。奶奶把对爸爸的爱转移到孙子身上。或者养育爸爸时,爸爸在结婚前都在各方面照顾爸爸,当有了孙子后,进入爸爸的家庭便不自觉地肩负起养育责任,取代了妈妈的位置。又或者奶奶在爸爸小时没有很好地陪伴爸爸成长,便将这种“补偿”心理转移到孙子身上。

  5. 奶奶找存在感。很多奶奶辈的人都已经退休,整天都是闲着的,而爸爸、妈妈又忙于工作,没办法陪伴奶奶,当身边的人都不关注到自己时,便想在孙子身上找寻一点存在感,至少孙子长大些了,在奶奶的抚养之下,会和奶奶亲一些。

奶奶带的孩子和妈妈带的孩子的区别:

  1. 脾气性格。奶奶带孩子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太宠溺孩子,舍不得打骂,即使孩子犯错了,有也会护在身后,这样会让孩子养成自私、骄纵的性格,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而妈妈带孩子往往比较注重礼貌等问题,对待孩子的对错会比较严厉,不会像奶奶那样宠溺。

  2. 穿着打扮。由于审美的差异,奶奶的审美观念会比较落后,更多的是让孩子感觉到暖和,便不会在意颜色的搭配等问题。而妈妈的审美观念比较前卫,在保证孩子暖和的情况下,会对孩子服装的搭配上面花些心思,让孩子更可爱、帅气。

  3. 语言表达。妈妈带孩子会更注重孩子的语言表达你能力,平时会多和孩子交流,引导孩子,甚至有条件的家庭,妈妈还会用普通话,英语等语言交流,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而奶奶带孩子,可能都不会讲普通话,基本上说的都是方言。

  4. 人际交往。如果奶奶有串门的习惯,那奶奶就会时常带着孙子去亲朋好友家串门,这一来二去,也就练就了孩子不怕生的性格,人际交往比较好,带人也热情。而妈妈也会带孩子去小区让孩子和伙伴玩,但始终不如奶奶时间多,还要辅导孩子学习,将孩子关在家中,会比奶奶稍微差一些。

  不过这并非绝对的,无论是不是奶奶的带孩子,你都要相信,奶奶也是爱孙子的,她对孩子的爱可能不逊于妈妈,因此,我们也应该多一些体谅,让家庭更加和谐,才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以上,如有不适,尽请指正。

  如您喜欢,请点赞;如您希望持续收到更新,请点击关注。谢谢!

7

奶奶可以替代妈妈吗?绝对不能!有个熟知的歌谣唱的好“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像根草”,可见妈妈这个角色不要说奶奶了,任何一个角色都不能替代妈妈。

妈妈是谁?是从你还是胚胎的时候就和你日日在一起的人,是用心和你一起成长的人,是愿意用生命保护你的人,是无人可以替代的人。都说隔辈亲,奶奶是很疼爱自己的孙子孙女的,特别希望和孩子亲近,怕孩子吃苦,而且人老了都会有一种孤独感,孩子需要人去依赖,这会给老人带去安慰,但是,奶奶是不能去替代妈妈的!

有人说,老人带孩子有经验,新手妈妈没经验,对,你说的没错,但是,孩子和妈妈的成长需要的是彼此之间在不懂和错误中彼此互相了解的,新手妈妈经验少,奶奶可以教,而非替代。老一辈有很多优秀的育儿知识,但也有很多不好的陋习,而新手妈妈正因为不懂,所以更加愿意学习,懂得科学育儿,妈妈为主导更利于取长补短。老人都看不得小辈吃苦,妈妈们更容易正确的引导孩子的成长,老人虽然容易让孩子快乐,但是再某些地方也容易助长孩子的坏习惯。而且老人带孩子,就意味着要介入子女的家庭,这个是非常不好的,还容易导致爸爸懒惰,就知道靠老人,造成丧偶式育儿,好多婚姻都是因为长辈过度插手导致不美满的结局。而且老人年纪大,学习方面不如年轻人,孩子遇到问题有时无法给孩子正确的引导。当然也不是所有的都是这样。

所以我不仅认为奶奶不可以代替妈妈,更不支持让老人带孩子,如果你为生活所迫,那另当别论,不然不要错过孩子成长的每一个环节。而且妈妈不在身边,很多孩子会觉得特别孤单,因为别人都有妈妈陪,她却没有,母亲的温柔和爱是谁也不能替代的。

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不要留有遗憾。[玫瑰][玫瑰][玫瑰][玫瑰]



8

当然不可能代替了,妈妈是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任何人都不能替代的人,如果妈妈在孩子身上有种可以让别人替代,那就不出现妈妈这个词了,奶奶记得再好,他也不能给孩子一个妈妈应给的东西,现在很多孩子都是有奶奶带,或者姥姥带,这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隔代的老人带孩子会非常的溺爱,这样的孩子貌似合群,但是他的心里并不是很健康,个人建议,如果妈妈自己能带,一定要自己带孩子,孩子成长过程中,任何人都不能替代,以上建议供您参考,如果同意记得关注哟

9

不可以,有代沟

10

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奶奶不可能代替妈妈,但是对于特殊家庭来说,奶奶的爱一定程度上可以补偿母爱的不足。对于问题中提到的关于“抢孩子”一说,其实说到底是两代人生活观念和育儿观念的冲突。一个家里总有人强势有人弱势,如何做到“大家庭”不去干扰“小家庭”,这不是单靠某一个人的力量就可以办到的事情,处理好两代人的生活矛盾,是一件惠及所有家人的事情,当然最受惠的就是我们的孩子。

关于“抢孩子”

“抢孩子”这个说法由来已久,主要表现就是对于新生儿奶奶和妈妈都想要自己多参与一点孩子的成长,当然出发点都是因为爱孩子,为了能充分展现自己对孩子的爱而占有另一方的亲子时间,从而引发的家庭矛盾。并且这种矛盾主要爆发在妈妈和奶奶之间,也有一少部分会在姥姥和妈妈之间产生。

一个朋友目前孩子已经快三个月了,在生孩子之前也是一家和睦,婆婆一家对媳妇很是满意,自从有了孩子后那个一向洒脱的朋友就像变了一个人,总是让孩子跟自己呆在房间里,不让其他人抱着,哪怕再累也要自己抱。奶奶一直抱不到自己的亲孙女,也很着急,而朋友觉得婆婆并没有像想象中那么细致的照顾自己月子,心中颇有不满,所以也有一点置气的意思。再后来谁都不退让,孩子爸爸夹在奶奶和妈妈中间也非常的难做。看着每况愈下的家庭关系也束手无策。

“抢孩子”的出发点是因为“爱”,那么解决的办法也应该是有爱的途径。看似简单的行为背后其实是内心深处的被需要。因为没有血缘关系所以两者的对抗方式就显得有些“争风吃醋”。

如何平衡奶奶和妈妈之间的矛盾

一、相互理解、相互肯定

不管是奶奶还是妈妈,都是为了这个家庭无限付出的人,都是值得被尊重的存在。奶奶更是辛苦将儿子抚养成人,而妈妈也同样肩负起养育一个孩子的重担,虽然两代人的育儿观念和经验大有不同,但是要面对的问题、要经历的却是一样的。可以彼此不采纳,但是一定要尊重。相互理解的前提是彼此肯定,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达到的效果,但是学会相互肯定是化解婆媳育儿矛盾最有效的途径。

二、爸爸的态度很重要

作为夹在奶奶和妈妈之间的“夹心饼干”,这块饼干是否完整,中间的夹心很重要。太干太硬势必“两败俱伤”,而太稀软又无法形成向心力,只有合适的力度才能将家人紧密连系在一起。大概爸爸就是家里那个希望婆媳和睦的不二人选。

我孩子的爸爸在日常的生活中,遇到任何矛盾时总是站在我这边,有些问题根本不用我说出口,他就会首先提出来,导致后来他一说奶奶的不对,我就觉得于心不忍,所以后来我们家的情况是爸爸一说奶奶的不对,我就紧跟着批评爸爸,而爸爸一嘴贱说我的不对,奶奶也会紧跟着批评爸爸。我当然知道爸爸这么做是不想让我觉得孤单,所以在经历了磨合期后我和奶奶的关系也慢慢亲切了起来。

三、建立良性的沟通

语言真的是个神奇的工具,可以伤人也可以温暖一个人。不管是任何一种关系都离不开“沟通”。婆婆和妈妈之间的沟通显得尤为重要,彼此置气只会让问题积少成多,而良性的沟通可以化解不必要的误会,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并且沟通最忌讳的是有过多的其他人参与进来,有很多家庭一有矛盾就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是在争执不下干脆拉着七大姑、八大姨一起来讨论对错。沟通的目的并不是“对”与“错”,而是唤醒彼此爱的能力。

四、有必要时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对于两者都很强势的家庭来说,如果是在无法和睦相处就干脆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因为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和谐的家庭氛围,虽然两者都是因为太爱孩子才产生了一系列的矛盾,但是这样的结果是只会适得其反,对孩子造成不可逆的心灵创伤。也会影响日后孩子对类似问题的看法。保持安全距离虽然一时无法改变奶奶和妈妈之间的关系,但是却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家庭”和“小家庭”之间的生活冲突。


总结:家是我们生活的港湾,是我们遇到挫折时的避风港,一个和谐有爱的家庭给孩子带来的正向能量是无穷的,而妈妈和奶奶作为最爱孩子的两个人其最终目的是一致的,妈妈在学会谅解奶奶的同时,奶奶也要学会放手和让步,因为对于生命初期的孩子来说妈妈的关爱更重要些。

我是心若繁花,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感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