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错误后,如何有效惩罚孩子?:我们教育子女时,要让他们明白,他们的行为不好,但他们依然是好孩子。惩罚的目的是让他们明白自己的错误,然后学会“自我管
我们教育子女时,要让他们明白,他们的行为不好,但他们依然是好孩子。惩罚的目的是让他们明白自己的错误,然后学会“自我管理”。
我给大家介绍一分钟惩罚的方法:
一分钟惩罚在下述情况下能奏效
事先告诉子女,他们举止不当时就要受罚,同时鼓励他们和自己一样坦诚。(在孩子犯错时,明确告诉孩子你的感受,如:“我很生气,真的生气”;“我很烦恼,我非常烦恼”;“我很伤心”等等,并把这份情绪如实的表现出来。)
惩罚前半部分:
1、孩子一旦犯错,就要惩罚他,不能姑息。
2、明确指出何事做错了。
3、具体告诉孩子自己对这件错事的感受。
4、把脸拉下来静默几秒钟,令气氛不愉快,让孩子感同身受。
惩罚后半部分:
1、平静下来,摸摸孩子,让他们知道自己和他们不是敌对的。
2、提醒孩子他们只是行为不佳,但自己认为他们本性良善。
3、告诉孩子们“我疼爱你!”并拥抱他们,惩罚过了就算了,绝不翻旧帐。
4、当天稍后,耐心倾听孩子心里话,允许他说说自己的感受。
5、用爱心来惩罚孩子虽只花一分钟,并没有伤害到孩子,孩子终身受益。
杨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韦志中心理学网校学校心理学系主任
何桂芳:韦志中心理学网校学员
有些人认为在孩子犯了错打骂是最有效的方式,可是打骂很可能会让孩子产生怕的想法,这种方式只会加重孩子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
如何适当处罚又不伤害孩子呢?我们先要明白惩罚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只希望孩子能够自我反思,减少犯错的机会,从而向正面积极的方向去发展。
很多时候,采取正确的惩罚方式,反而比打骂更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比如,肢体语言的暗示。“皱眉头”或“摇头”。口头上的警告,并提醒事不过三。
我们还可以通过有限时间的隔离,让孩子学会冷静。可以先让孩子冷静三分钟,然后再给他拥抱。
或是让孩子承担自己的行为后果,比如减少玩玩具的数量,取消某种娱乐活动等。不过也要注意,不要一次性剥夺太多。
此外,还要注意一些惩罚原则。比如,立即执行(在孩子刚意识到自己错误的时候,记忆是最好的)、要求一致(不要一天一个标准)、不翻旧账、不贴标签(要帮助孩子分析他犯错的原因和后果,不要轻易给他下定义)。
可以使用弥补性处罚,让他知道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比如,自己弄破了一些东西,要学会自己去修复。
对5岁以上的孩子来说,体力惩罚会减轻孩子的愧疚感。对于小一点的孩子,则可以采取冷落隔离的方式,几分钟不理他,他就会觉得自己受到了很重的惩罚。
对于处罚的内容,家长也最好提前告知,并坚决执行。
管教孩子,是一件挺重要的事,也是一件挺难拿捏的事,如果孩子犯了错误,家长该如何教育惩罚呢?而且关键还要有效果。
在贵州有这么一个男孩,十岁,喜爱玩某手机游戏“农药”,有一次拿爸爸的手机去玩,一下子给花了3000块,不得了,后来该爸爸就惩罚他跪在马路上当乞丐,作为惩罚。
个人觉得,这个惩罚措施太重了,惩罚也是要讲究方式方法的,怎么做才能起到规范作用,又不会太过分呢?下面看看这几种方法:
1:罚坐
在家里摆一个垫子,或者备一个小椅子,用来罚坐,跟孩子说清楚时间,罚坐时不可以做其他事情。罚完之后,问他知不知道罚坐的原因。
2:做家务
让孩子帮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既达到了惩罚的效果,又让他们明白了父母平时不容易。
3:画画
让他们将做错的事画出来,当然,大人态度要好一些,不要让画画变成他们的噩梦。
4:罚站
跟第一条差不多,要注意的是,不要对着门口之类的人多的地方,以免让孩子有心理负担。
5:看书写字
主要是为了将孩子的心情平复下来,之后再慢慢的讲道理。
6:没收心爱的玩具
这也是一个不错的惩罚,让他们知道,做错事是要付出代价的。
7:剥夺某些“权利”
比如看动画片,比如爱吃的东西等等。
孩子做错事有的时候单纯的靠讲道理不起作用的时候,可以试试上面的这些惩罚措施,但要注意,讲道理优先!
孩子犯错后父母惩罚孩子,其实就是为了达到孩子行为矫正的目的。很多家长通过惩罚矫正了孩子的不良行为,但是惩罚其实也有很多潜在的风险,比如说导致亲子关系疏离,孩子产生恐惧、愤怒的心理阴影等等。
因此,惩罚作为教育的工具在使用中也要慎重。
1.要明确孩子做了什么事情才需要惩罚,并且和参与孩子教育的所有人达成共识,不得有不一样的标准。
2.及时惩罚,加深孩子印象,等过了教育的最佳时期再惩罚孩子他们也会觉得莫名其妙。
3.把握爱的原则,惩罚的过程走完之后一定要告诉孩子他还是会被爱的,错误的是行为而不是孩子。
4.惩罚不能过度,不能采取体罚、关小黑屋等等会对孩子造成极大心理阴影的方式,在《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中“池塘之底”学校的老师就信奉“犯错——处罚”的教育信条,孩子犯了错就是一顿暴打,最终造成了孩子们撒谎、打架、偷盗的坏习惯。因此惩罚一定要采取合理的方式。
孩子之间有着个体差异,有些孩子生性容易冲动,如果只是揪着问题沟通两句孩子也就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了;
有的孩子生性敏感,父母淡淡的一句责罚也会让孩子内心自我否定。所以家长作为最了解孩子的人要注意因人而异的使用惩罚,不要为了惩罚而惩罚造成孩子的心理阴影。
@土味育儿经 来说说。作为父母,智商并不需要第一位的,不过智慧一定是最关键的。对孩子而言,没有比拥有一个“完美”的童年更糟糕的事情了。
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是不断试错的过程,“犯错误”是必然经历,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孩子经历挫折才能真正的长大。
爱与父母唱反调,父母苦口婆心对他的教导,他偏偏不听,喜欢对着干。
对大人的批评常常反感,甚至有的反应激烈,哭闹蛮缠,以危险举动来要挟父母。
在学习方面不主动,厌学情绪严重,抗拒学习,成绩下滑。
爱玩手机游戏,对父母的叮嘱不耐烦。
懒散,不会自我管理。
在社会性交往中不会与人相处,自私,容易与同伴发生纠纷。
1,第1个人生叛逆期出现在3岁左右,称为“宝宝叛逆期”。
例如,很多宝宝大人递给他东西偏不要,扔掉了再重新自己去捡,会经常嚷着“我自己来”,有时候会把饭碗、水杯等打翻。
2,第2个人生叛逆期是6-8岁,称为“儿童叛逆期”。
此时期,儿童大多以自我为中心,同伴间吵架、抢夺玩具的现象增多,有的会乱丢东西、乱涂乱画、抓人咬人、蹦上跳下、说谎……
3,第3个人生叛逆期是12-18岁,称为“青春叛逆期”。
在这段时期,孩子容易跟家长顶嘴、厌学、爱玩手机游戏、甚至有的一不对劲就离家出走……
孩子这些令人头疼的表现,在家长看来是“犯错误”,但是,我们要知道,这是他们在懵懂的年纪,必须经过的“关卡”。
有些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亦步亦趋的紧盯着孩子,要求孩子不要犯错,只要孩子错一点点,就急着千叮咛万嘱咐不能再犯错了,特别担心孩子。 不过父母考虑过没有,这样真的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吗?
小时候不让孩子去尝试去试错,等到长大后又抱怨孩子很被动,抱怨他怕挫折,一点小事就放弃。
作为父母,智商并不需要第一位的,不过智慧一定是最关键的,孩子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对待孩子“犯错”的错误管教方式。
不当的管教方式不仅不能让孩子认识到错误的本质,体验到犯错的后果,反而让孩子身心受到更大的伤害,甚至会让孩子走向父母期望的另外一个极端。
孩子衡量自己的唯一途径就是父母的反应,父母应传递给孩子的信息是,只要尽最大努力就够了,犯错是学习和成长中很自然的一部分,能够从中学到什么是对的,什么是对自己最好的。
父母应允许孩子犯错误,并且视错误为学习的过程,让孩子有机会得到充分的发展。
1,鼓励孩子大胆尝试
允许孩子犯错,实际上就是鼓励孩子不怕失败,敢于尝试。
2,重视孩子的天性与特长
如果父母把精力都放在重视孩子“不会犯错”上,却忽略孩子的天性与特长,这样的努力,到头来可能是一场空,并且会让孩子筋疲力尽。
孩子的成功值得表扬,而“失败”也不是一件错事。我们该看重的是,孩子乐意“探索、尝试”。父母要重视孩子的天性和特长,鼓励他在尝试中成长。
3,不要把“不可以”挂在嘴边
这其实不是在保护孩子,反而是在限制孩子的发展。父母可以告诉孩子可以怎么做,给孩子一些练习的时间,不要期望他一次就可以做得很好,毕竟孩子需要练习才会熟练。
4,鼓励孩子勇敢承认错误
如果孩子真的犯错了,父母要耐心的沟通,鼓励孩子承认错误。要让孩子明白,犯错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每个人都会犯错,只要勇于改正就是好孩子。
在这过程中父母要有足够的耐心,否则就会让孩子因害怕受到惩罚,从而隐瞒自己的错误,在他们看来与其面对惩罚还不如隐瞒所做的事情,希望不要被父母发现。
5,不要随便给孩子贴“标签”
当孩子犯错的时候,父母要记住,不论自己多么生气多么恼火,一定要努力克制住情绪,不要给孩子乱贴标签。
等到父母和孩子都心平气和的时候,用“建议”的方式跟孩子沟通他的错误。这样,父母会更深刻的了解孩子犯错的心路历程,借此引导孩子认识世界,引领孩子健康成长。
如果我的建议对您有所启发,请点右上角“关注”@土味育儿经,我们一起陪伴孩子前行。
学生小F,调皮得令你大开眼界。
我们学校挂着一个很老的钟,每逢阶段考试,都会安排一个同事来敲钟,大家就以钟声为令来发卷和收卷。
有一回阶段考,七年级收卷以后,八年级的还要再考二十分钟。小F交卷出来后,看到了那个钟,居然跑过去敲了几下,害的八年级差点提前十分钟收卷!小F因此给自己“赢得”了一次处分。
期中去家访,小F的妈妈噼里啪啦说个不停,数遍小F的各种调皮以后,豪气地说:“老师,他在学校如果调皮的话,你可以打他!没事的,我不像其他家长!”
听到这话,我内心唏嘘不已。
另一个学生小D,可以用四个字形容:“刀枪不入”。家长被请过无数次,每次他爸爸来到学校,把事情处理完,都信誓旦旦地说:“老师,如果他在学校里不老实,就及时告诉我,回家我收拾他!”
(一)
身在初中,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小学生好教,不听话的时候,吓一吓就怕了。高中生也好教,毕竟还能讲点道理。初中生最难搞,骂也不听,罚也不怕,又不能打,还赶不走!
的确有不少这样的孩子,我们希望他们把事情做对,他们却和我们作对。我相信不管是教师还是父母,一开始都希望能和孩子好好说话。但是,有很多时候,孩子把我们的话不当一回事,甚至反抗我们。这时候,惩罚似乎成了我们唯一的救命稻草。
许多大人选择惩罚的原因,一是觉得这能对孩子形成一种威慑力,减轻以后管教的压力;二是觉得这能让孩子“长记性”,孩子会因为对惩罚的恐惧而放弃不良的行为;三是除了惩罚,他们实在想不出别的管教方法。
问题是,惩罚真的有用吗?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的作者海姆·G·吉诺特提出明确反对的意见,他认为,一个孩子应该经历自己不当行为所带来的自然后果,而不是受到惩罚。在一个相互关心的亲子关系中,是没有惩罚的。
他还指出,惩罚并不起作用,因为孩子的精力分散到了如何去报复家长上面,错失了对自己不当行为的反悔以及思考改正错误的机会。换句话说,我们惩罚孩子,实际上是剥夺了他从内心深处对自己错误行为的反省过程,而这个过程是非常重要的。
(二)
既然惩罚不能解决问题,我们应该用什么来代替惩罚呢?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这本书提供了代替惩罚的七个技巧:
请孩子帮忙。
明确表达不同意的立场
表明你的期望
提供选择
告诉孩子怎样弥补自己的失误
采取行动
让孩子体验错误行为的自然后果
这些技巧如何使用呢?可以分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如果你发现孩子想发生不当行为,或者孩子的不当行为还没造成伤害时,不妨请孩子帮忙,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你和孩子在逛超市,你发现孩子想去捏方便面,这时,你可以对他说:“对啦,能不能帮我拿一瓶酱油?”孩子一听,兴冲冲地跑开,就把原来的念头忘掉了。
如果孩子不配合,可以明确表达不同意的立场,但要就事论事,不能攻击孩子人格。比如,孩子不肯帮忙,还要捏方便面,你可以把孩子拉到面前,正经地说:“我不喜欢你这么做!把方便面捏碎的话,超市卖起来就很麻烦了!”你的严肃能帮助孩子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就事论事能让孩子关注问题的解决,而不是为自己争辩。
如果孩子依旧不配合,可以提供有限的选择,让孩子自己做决定。比如,孩子执意捏方便面,你可以对他说:“给你两个选择,要么好好逛,要么我们立即回家,你来决定!”把决定权交给孩子,能让孩子感到尊重。
如果孩子还是不理会怎么办?立即采取行动!比如孩子还是选择把手伸向方便面,就立即带他回家。回家之后干嘛?什么也不用做,不用说教,也不用长篇大论,回家这个动作已经足以让孩子明白为什么。
下一步呢?让孩子体验错误行为的自然后果。比如带孩子回家后不久,你可以再次出发去逛超市,孩子如果想跟着去,就告诉他这次不行。如果孩子问为什么,就帮助他找到原因。如果孩子认错怎么办?坚持你的决定,并告诉孩子以后还有机会一起逛超市。
有的人可能质疑:“这不就是惩罚吗?”惩罚和自然后果是不同的:惩罚是为了教训孩子,故意剥夺他们的时间或者追加他们的痛苦;承受自然后果是让孩子承受自己行为所产生的自然结果。
比如上述的一系列技巧,可以帮助孩子体验到这样的自然后果:捏碎方便面,超市会生气,自然不再欢迎你的光临;即使超市改变主意,可以让你来,但是需要你做出承诺,就是保证不能发生类似情况。如果你回家之后把孩子打一顿,或者告诉孩子一个星期不许看电视,这就是惩罚了,因为挨打和不许看电视不算是自然发生的事情,而是你强加的结果。
第二种情况,如果在你还没发现的时候,孩子的不当行为已经造成伤害,这时,可以向孩子表达你的期望。比如,孩子带着滑板车到楼下玩,回来的时候却把滑板车忘在了外面。你可以对孩子说:“你的滑板车呢?我希望你回来的时候把它也拿回来!”
下一步,告诉孩子怎样弥补自己的失误。比如让孩子立刻到楼下把滑板车找回来,自己放好,你只需要关注孩子的执行情况就行。有的父母喜欢嘴上骂着孩子,身体却在下楼拿滑板车,这就相当于替孩子买单,没用!
如果孩子下次又犯了同样的错误怎么办?提供选择。比如孩子第二天又忘了把滑板车带回家,你可以告诉孩子:“有两个选择,要么记得把滑板车带回来,要么滑板车先暂停使用一周,你来决定!”
孩子再犯怎么办?立即行动!比如立刻把孩子的滑板车收起来,并告诉孩子暂停使用的时间,其他的不啰嗦。有的父母喜欢添油加醋:“你看现在没得玩了吧,谁叫你不记得拿回来!”孩子一听气不过,干脆想方设法把滑板车偷出来,“谁说我没得玩!”这就功亏一篑了。
(三)
有的父母抱怨:“我的小孩已经刀枪不入了,怎么办?”
对于屡教不改的孩子,或许父母更加需要的,是与孩子进行一场促膝长谈,互相交流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接着一起讨论大家都能接受的解决办法,然后执行。
上述技巧能够带来帮助的前提,是父母态度的转变。许多时候,我们难以放下惩罚的手段,是因为在问题出现的时候,我们总是习惯把孩子看成问题产生的根源,于是不经意地就把孩子当成了“敌人”。
当我们与孩子发生冲突时,我们不应该把精力和时间放在与孩子的对抗,而是应该聚焦问题的解决,与孩子一起寻求一种方案,让双方的需求都得到尊重。更重要的是,孩子在参与的过程中,也能逐渐掌握这些技巧,从而更好的适应他的未来。这不正是我们希望的吗!
参考资料: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作者:作者: [美] 阿黛尔·法伯 伊莱恩·玛兹丽施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7年
- End -
惩罚会产生多大的约束力?
惩罚是不是就可以避免这些问题,对孩子产生更强有力的约束呢?太多的“前车之鉴”已经告诉了我们答案。
当孩子被惩罚时,我们传递给他的信息是:“我是不好的!”“爸爸妈妈对我的爱是有条件的。我需要通过做某些事情来讨好他们,才能得到爱与认可。”因此,惩罚虽然可能及时制止孩子某个“不好”的行为,却也将这个“不好”绑定在孩子身上,使孩子逐渐成长为一个缺乏自我价值感的人。长此以往,孩子需要在家讨好父母,在外则讨好与他有关联的一切人,否则他就会因为觉得自己“不好”、不被认可而内心恐慌。
这样的人需要依赖他人好的评价来体现自身的价值,他无法为自己而活,因此会活得很累,幸福指数偏低。
不仅如此,获得父母的关注是孩子成长的必然需求。如果父母很忙,很少有时间陪伴孩子,那么,孩子偶尔发现自己的某个行为会被惩罚,被惩罚也是成功吸引父母关注的一种方式,他潜意识里就会十分欣喜,并更多地依赖这种方式来获得父母的关注,尽管这种关注是负面的,并不令人愉悦,但总好过没人关注。这样一来,惩罚反而会强化孩子被惩罚的行为。那些被惩罚越多越顽劣的孩子就是这样被培养起来的。
奖励也好,惩罚也罢,其实本来就应当仅是偶一为之的教育的辅助手段。若我们头脑简单地将奖惩作为教育孩子的全部手段,必然会发现更多的教育问题被引发,而孩子却不稀罕奖励也不畏惧惩罚了。
懂孩子,明白他有什么样的心理需求,对我们的奖惩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我们自然就会开窍,生出很多奇妙的想法,让奖惩变得更富戏剧性,更富想象力,也懂得通过更富成效的方式来引导孩子,帮助他自发自愿地去约束自己的行为。
《时尚育儿》杂志,为孕、0~3岁家庭提供权威育儿、生活消费指南,点击右上角关注。
什么是有效惩罚?
每次孩子犯了错,惩罚过后,孩子会不会第二次还犯同样的错误?甚至屡错屡犯?如果是这样,那肯定不是有效惩罚了。
如何做到有效惩罚
我觉得是根据每个孩子的情况不同而区别对待的。我在养育孩子过程中,一直秉着不赞成打孩子,但我也不放弃使用武力的原则。能不打尽量不打,我觉得在我们伸手的那一刻,就已经输了,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打孩子,就表示已经没有别的办法管教了,只剩下使用武力一条路了。如果武力解决不了问题呢,再用什么办法呢?
我的方法:
无意识犯错。比如不小心撒了水,这个不是孩子故意犯的错,但是已经造成了影响。惩罚措施:让孩子自己打扫,收拾残局。这样通过劳动他会直接体会到他的无意识造成的后果,下次就会小心。
有意识犯错。比如打人,惩罚措施:惩罚椅,规定孩子必须坐10分钟,视情节严重适当增加处罚时间。大点的孩子可以面壁思过,罚站。
屡教不改。这个必须加重惩罚,可适当体罚。利用肉体的疼痛加重印象。
4. 安全问题。这个必须加以重视。比如孩子动暖水瓶,就可以打开暖水瓶盖子,把他的手放瓶口,热的蒸汽一熏,不会烫伤孩子,但是也能让他知道害怕。诸如此类。
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需要家长根据孩子性格不同对待。有的孩子皮实,经打。就不能经常打,可以让他坐惩罚椅,尤其是,对于好动的孩子,对他来说,这才是真正的惩罚。另外,还有些办法,如罚一天不能看电视、不能看手机、不能出去玩等等等等。这就需要家长多了解孩子,抓住他的痛点。养孩子也是要斗智斗勇啊。
身而为人,并不可能不犯错,更何况是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肯定会犯不同的错误。而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犯错误都有不同的原因,家长对其的容错率也应该不同。
孩子的成长本身就是一个不停犯错,又不停改变错误的过程,所以当孩子犯错时,家长最重要的一点是,当孩子犯错时,家长们一定要做到不打骂不体罚孩子,虽然有时看似打骂有用,但在当时孩子只是被制服了,并不是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其实家长想要在孩子犯错时惩罚孩子,归根结底是想让孩子认识到自己为何犯错误,犯了什么错,犯错误会有怎样的后果。而更深层的问题是我们怎样才可以让孩子避免以后再同样的错误。
第一点,当孩子犯错后,等自己的情绪平复后,心平气和的跟孩子聊一聊整件事情的经过,对他本身和别人的影响,引发孩子自己的反思行为,让孩子自己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的严重后果,避免孩子下次再犯。
第二点,要让孩子知道,当自己犯错时,是需要自己去承受错误带来的结果的。例如孩子因为犯错导致了个人损失、或者其他问题,就让孩子承受这些自然结果,孩子懂得这样做对自己是有影响或损失,下次便会自然而然的长记性。
另外,如果孩子还不具备反思能力,可以和孩子在生活中提前练习,遇到同样的情况时,怎样做才可以避免发生那些类似的错误。如果再发生错误时,会受到怎样对的惩罚,这样孩子就会对做一些事的预想结果,也会本能的减少犯错误的概率。
一天中什么时候运动减肥效果好抓 小孩能不能练哑铃多大的孩子适合 小孩嘴唇起皮怎么办怎样才能预防 孩子的罗圈腿是怎么形成的三大因 孩子早恋怎么办如何有效疏导孩子 医生婆婆称自己专业孩子的事必须 儿子成人礼送什么礼物好呢给你孩 有孩子的夫妻千万不要离婚对于孩 小孩千万别让老人带的说法正确吗 自卑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怎么改善 怎么让孩子开口说话 这几个方法 怎么让孩子吃饭 教你如何让孩子 怎么管教不听话的孩子 家长首先 顽皮的孩子怎么管教的 这些方法 叛逆期的孩子怎么管教 引导孩子 孩子性格软弱怎么办 懦弱的性格 孩子性格偏激怎么办 孩子性格偏 孩子性格固执怎么办 家长们不妨 爱惹事的孩子怎么管教 不妨试试 养育优秀的孩子具备特征,家长要 高考数学难出新天际,可有的孩子 “做胎教”和“不做胎教”的孩子 花费十几万只考了302分 妈妈觉得 甘肃作弊考生留下来的疑团,是怎 一举夺魁!高三学生离校时,校领 高考钉子户:26次参加高考,今年 D2809次列车因泥石流脱线!此类 “女儿16岁,学校宿舍里分娩了” 扭曲邪门的内容,频频出现在教科 川渝地区几所大学实力很牛!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