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地球水抽干后仍旧是一个不规则的整体,为何还相信板块漂移说?

地球水抽干后仍旧是一个不规则的整体,为何还相信板块漂移说?

2020-08-19 07:02阅读(72)

地球水抽干后仍旧是一个不规则的整体,为何还相信板块漂移说?难道还有人认为各大洲是漂在海洋上的吗?为何会有“非洲和南美洲”原本是一个整体这种荒谬的想法?

1

看到这个问题,我想起了郭杰瑞的前段时间发布的一个视频。

郭杰瑞在视频里面说现在有些美国人不相信权威,越是权威的越是怀疑,越是不相信。科学家告诉他们地球是圆的。但是有些人就是不相信地球是圆的,以至于非得自己乘坐自己建造的火箭飞到天空上看一看。结果可想而知,地球是不是圆的或许他已经知道了。但是他已经没有机会和大家分享他看到了。这种亲测权威知识真实性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


图示:没有水的地球,图片有些夸张

回到问题上来!看问题就知道,问这个问题的朋友可能对板块运动存在一定的误解。地球抽干水后仍旧是一个不规则的整体,意思是不是地球上的水都没有了,地球上的板块还怎么漂移?

其实,地球上各大板块可不是漂浮在海洋之上的。咱们来一起看看地球板块运动学说的发展历史吧!

1910年,德国的气象学家魏格纳偶然发现大西洋两侧的非洲和南美洲的轮廓极为相似。南美洲和非洲的大西洋海岸线几乎可以完美的拼合起来。于是他经过研究提出了大陆漂移说,认为在远古时期地球上的大陆是一个整体。但是由于当时的科学水平有限,包括魏格纳在内的科学家都无法解释这一现象,大陆漂移说争议非常的大。


图示:大陆漂移说

一直到了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发现了海底扩张和地球板块构造的证据证明了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基本上是正确的。

现在科学家将地球上的地壳划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地球上的这六大板块不是漂浮在海洋之上,而是“漂浮”在地球的地幔软流层之上的。


图示:地球上的板块

地球上的各大板块有的相互分离,有的则相互挤压。例如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之间的相互挤压造就了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由于板块运动的作用,喜马拉雅山脉高度至今还在不断上升。

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但是科学家却在这里发现了远古海洋生物化石。例如鱼龙化石,喜马拉雅鱼龙是一种生活在大约2亿年前海洋中的爬行动物。它的化石出现在喜马拉雅山上,这说明远古时期的喜马拉雅山地区是一片汪洋大海。这就是地球板块运动的一个有力证据。


图示:喜马拉雅鱼龙

为何大家相信板块运动学说,因为这是由众多科学证据验证过的理论,是权威的。板块学说的正确性不需要我们去怀疑它。难道因为我们的怀疑还要亲自去签证一下,把前人走过的路亲自走一遍才能确认它是正确的吗?还是懒得去验证,仅靠自己的怀疑直接否定掉呢?

难道相信权威不好吗?

2

首先,所谓地球是个不规则体,是需要看不规则的比例的。我们一般在网上见到的图例是为了让大家看的比较清楚,把这个比例特意的改大的。就像我们看一些3D的地图,显示高山平原非常的明显,但却不是真实的比例。



事实上,我们日常见到的任何一个球体都不是绝对的球体,都是不规则体,比如台球,看起来很圆了吧,但是如果将其放大看的话,也是不规则体。

所以,我们说地球是不规则体,是相对来说的,实际上地球的球形误差只有千分之一,如果将地球按比例缩小到一个台球大小,可能比台球还要圆。



而至于说板块漂移,首先板块不是漂在海洋上,而是漂浮在地壳下面的地幔上,这里是类似岩浆的软流物质。相对地球半径来说,地壳是非常薄的,差不多向当于苹果的外皮一样。在地壳下,是大量的岩浆物质,地壳就是在这上面缓慢移动的。



关于板块的漂移,早已被卫星观测所测量出来,所以,这已经不是假说,而是真实的现象。你认为荒谬,是因为你根本不了解,而且还错误的认为地壳是在海洋上。

所以,有疑问很好,但还是需要多看书,多学习。

3

果然是文科生!

地球上的板块漂移说,不是说大陆漂浮在海洋上。但是漂浮在液态的地幔上面的。火山喷发时喷涌而出的岩浆,就是地幔的主要成分。

而海洋,实际上是覆盖在地壳上面的!大陆跟海底才是一个整体。

4

首先要纠正问题中的误区:没有人认为各大洲是漂浮在海洋上。

地球圈层结构中,海洋所在的水圈在岩石圈之上,根本不影响板块漂移,反而是岩石圈板块漂移构造了海洋的形状。

地球板块漂移学说并不是指各大洲漂浮在海洋上移动,而是指岩石圈板块——包括地壳和莫霍面以下的上地幔顶部——在地幔的软流层上移动

要理解地球板块漂移学说,首先要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


地球内部结构

地球由外向内的可分为三层:地壳地幔地核。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为莫霍界面,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为古登堡界面。这种内部分层结构是通过研究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变化发现的。

其中,地幔又分为上地幔下地幔,而上地幔的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圈

据推测,软流圈温度在1300℃左右,压力约为3万个大气压,岩石接近熔点,在压力的长期作用下,以半粘性状态缓慢流动。

岩石圈包括地壳和莫霍面以下的上地幔顶部,在缓慢流动的软流圈之上。这就是地球板块漂移的结构基础。


大陆漂移学说

1912年,德国气象学家、地质学家魏格纳最先提出大陆漂移说,认为地球上所有大陆在中生代以前曾经是统一的巨大陆块,称之为泛大陆或联合古陆,中生代开始分裂并漂移,逐渐达到现在的位置。主要证据包括:

  • 海岸线形状:大西洋两岸的轮廓极为相似,特别是南美洲东端的直角突出部分与非洲西岸呈直角凹进的几内亚湾非常吻合。
  • 海岸地质构造:北美洲和非洲、欧洲在地层、岩石、构造上相一致。
  • 古生物群:大西洋两岸的古生物群具有明显的亲缘关系。
  • 冰川化石遗迹:南美洲、非洲中部和南部、印度、澳大利亚都等处于热带或温带地区,发现了大量冰川作用的遗迹。北半球印度以外的广大地区可见许多暖热气候的生物化石。



由于漂移机制问题在当时没有很好的解释,大陆漂移学说一度沉寂。随着后来古地磁与地震学、宇航观测的发展,加上海底扩张学说的动力支持,大陆漂移学说获得了新生,演变为更加完善的板块构造学说(也称新大陆漂移学说),合理解释了地球板块的漂移机制,成为近代最盛行的全球构造理论。


板块构造学说

地球的岩石圈不是一块整体,而是被地壳的生长边界海岭和转换断层,以及地壳的消亡边界海沟和造山带、地缝合线等一些构造带,分割成许多构造单元,这些构造单元叫做板块。全球的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圈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则是由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碰撞、张裂而形成的,如裂谷、海洋、山脉、海沟、岛弧等。

板块构造学说并不是完美的理论,但成功解释了许多地理现象,板块漂移的解释仍值得肯定。

5

谢谢邀请,人类对于地球和宇宙的认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的进步,认识也不断的深入,但是对于我们人类个体而言,可能并不会马上和那些科学认识达到同一高度。比如说,就在当下这个时代,在美国这样一个发达国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民众认为“地球是平的”,而不相信地球是一个球体。所以,也确实有相当一部分人可能不会相信有关“板块学说”的相关理论。


比如,在本题当中提问者认为,所谓的板块漂移学说是指,板块漂移在海洋上,这个其实确实是不正确的,板块构造学说中所说的“板块”是指岩石圈的组成部分,而海洋是位于岩石圈上方的,也就是位于板块上方的,那么我们把海水抽干,也就是看到了海底的板块表层,也就是说我们看到了包围在我们地球周围的整个岩石圈。那么,板块的漂移是怎么回事呢?板块漂移学说的研究对象是“岩石圈”,岩石圈是指地壳和上地幔顶部,也就是软流层以上部分,平均厚度约为100至110千米。

板块分布图

而软流层是指上地幔中,深度在80至400千米之间,是一个基本上覆盖全球的不连续圈层,这一深度由于大量放射性元素的衰变,从而聚集大量的热能,导致岩石发生熔化,形成了大量熔融状的岩浆,软流层被认为是地球表面火山喷发的岩浆来源地。那么,所谓的“板块漂移学说”中提到的板块是“漂浮”在软流层之上的,板块在软流层上方移动。

而“板块”一词的来源,是由于科学家发现地球的岩石圈并不是完整的一块,而是被许多的断裂带分割成一些板块,就全球大范围而言,可以分割成六大板块,分别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并且板块之间处于相对的运动状态。板块之间相互碰撞挤压,形成消亡边界,在地表形成山脉、高原、岛弧和海沟等地理事物;板块之间相互张裂分离,形成生长边界,在地表形成裂谷和海岭等地理事物。板块运动对于地球表面宏观地形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板块漂移示意图

6

地壳像“传送带”那样在运动,而且地核的自转轴与地壳的自转轴是不一样的。

“大陆漂移”是一个假说,板块之间不会发生相对运动!

小行星撞击是地质变化的动力,岩石与矿物是金属氢聚合形成的;陨石坑岩浆冲击波层流逆掩或顺推形成了山脉与洋壳;陨石坑岩浆冲击波里高速流动的物质转化的金属氢聚合的硅酸盐按“鲍文反应序列”分布,有一定的规律和方向性,用张伯声先生的话说就是“漂而不远,移而不乱”!

在地质学界,张海亭先生于1996年北京召开的三十届“全球地质大会”上提出铁镁质橄榄岩和菱镁矿的陨落成因,指出了“板块运动”的片面性和局限性。

毕竟“渐变论——板块运动”暗合了陨石坑岩浆冲击波的逆掩与顺推,可以指导采矿等等;再说,中国地质学领域的“学阀”们对“灾变论——陨落地质学”恨之入骨,怎么会放弃“渐变论——板块运动”假说呢?



7

也许你觉得地球是个不规则品 但是地球比你手中的乒乓球 甚至钢球还要圆。

8

直到现在还认为大陆漂移指大陆漂在海洋上,真就离谱。海洋是由水组成,密度显然比岩石构造的陆地板块小,大陆板块当然不可能漂在水上,但漂在岩浆上就没问题了吧。

现在媒体形式的多样,使得人们接触的信息更加纷杂,曾经网上有人说地球的真实外形类似于一个长歪的梨子,外形相当不规则,然而就是这个观点还有很多人相信。可是自1950年代,人类已经拍摄了大量的地球图像,地球真的是一个相当规则的球体,只不过由于自转的关系,赤道直径大于经线圈的直径,但是也只有几十公里的差异,放在地球接近13000公里的直径下,这点差异也几乎可以忽略。自牛顿时代,牛顿根据推理出的万有引力定律,结合天体的运行数据,就已经知道地球是一个比较规则的球体,根据牛顿的测算,赤道的直径会大一些,也就是赤道显得向外鼓。

(只看这个图,又会有人说地球不是球体,可这个是引力的分布图,由于元素分布、海洋分布等因素,地球不同区域的引力是不同的)

就题主上传的第二幅图,那就不是地球外形图像,看清楚标注的单位,是米啊大佬们,正负80米的范围,大约只是为了表示地表存在高低差异,图像却是做了特殊化的处理为的是让人们看得更直观,并不是地球的真实外观...

世界海洋最深处不过1万米,也就是10公里,而地球的直径是13000公里,即便将地球上的水抽干地球是一个相当规则的球体,人造卫星拍摄了大量的地球图像,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也拿着单反拍了很多,都表明地球是一个相当规则的球体,除了高峰高海拔地区,其他地方的突起或者凹陷不是肉眼可以分辨的。但话说回来了,即便地球不是规则球体也不是否定大陆漂移的理由,这两个话题挨着吗?

大陆漂移曾经是假说没问题,最初是十九世纪一个气象学家根据各大陆外形的契合性提出的观点,当时确实没什么证据,岩石构成的地壳不可能漂浮在海洋上,这时当时很多人的观点,但当时并不知道地球的构成,以现代的测量数据,地壳的平均厚度17公里,即便是马里亚纳海沟也只是地壳上的一道沟而已,地壳当然不是漂浮在海洋上的。然而现在可以动用卫星等测量,已经可以证实大陆确实在漂移,比如珠峰的高度在增加,并且峰顶在向东北方向移动,如今再去否定大陆漂移已经毫无意义,因为这就是实际观测的结果啊。

至于大陆漂移的动力,来自于地球更深层岩浆的活动,地壳是岩石圈可以被融化也可以冷凝,而地球深处都是炙热的岩浆,也形成类似于风的对流运动,对流运动冲击着地壳,岩浆是密度大十分粘稠的液态岩石,对固态的地壳有很强的浮力作用和摩擦作用,浮力使得地壳在岩浆之上,摩擦使得地壳板块向一块挤压或者向两边分离,挤压就使地壳隆起形成高山火山之类的,分离则形成裂谷或深沟之类的,著名的东非大裂谷就是地球板块运动引起的,同理喜马拉雅山也是板块运动引起,喜马拉雅山一脉在数亿年前还存在于海底,如今却是世界屋脊。

如今大陆漂移已经不再是假说,而是确定的事实,还拿着百十年前的观点来否定大陆漂移基本已经脱离现代社会了,假说本身就是在一定依据下才提出的,并不是随意为之,而经过事实的检验,那就上升为理论体系。

9

先有不规则的整体?还是先有水?板块漂移挤压以后,才有了仰止,才有了高地、洼地,地球上有了水,水往低处流在地球上是规律,于是高地成了山峰,洼地成了河流湖泊大海,这很正常啊!难不成你还认为是大海把陆地压沉到海里去的?

10

所为的板块漂移,并非是地壳板块飘浮在水上移动,是地壳在地幔上滑动。

地球板块的确在运动,板块运动有两种方式,一是地壳水平运动,二是地壳偏转运动。地壳水平运动是地球自转形成的,地球是在“太阳风”斥力作用下自转的,地壳直接接受“太阳风”斥力作用,属于主动运动,而地幔、地核是在地壳带动下运动属于从动运动。由于地壳、地幔、地核三者质地不同,覆盖在地表的地壳坚硬且薄,地幔松软且厚,坚硬的地壳带动地幔、地核运动时,地幔、地核就会出现滞后现象,地幔会发生扭曲,造成地壳在地幔上滑动。由于海洋下面的地壳受海水保护,不能直接接受“太阳风”的斥力作用,所以海洋下面的地壳,与陆地地壳不是同步运动的,因此,地壳断裂带大多分布在海岸线附近。而陆地上,山脉接受“太阳风”斥力作用大于平原的斥力作用,所以山脉周围,也呈现断裂带分布。

地壳偏转运动是地球摇摆运动造成的,地球在摇摆运动中,其运动方向是不停的旋转改变的,而地壳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于是就发生了偏转运动,地球上的河流等许多物体都在发生偏转运动,原因都是如此。

由于地壳运动方式不同,引发的地震形式也不同,地壳水平运动使地壳产生交错力,地壳偏转运动使地壳产生扭曲力,无论是交错力还是扭曲力,只要超过地壳弹力限度,都会使地壳断裂而发生地震。但两者地震形成的裂痕是不同的,造成的损失程度也是不同的,交错力形成的地震能够发生海啸,扭曲力形成的地震不发生海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