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武松一生铁骨铮铮,蜈蚣岭救出无数良家妇女,为何到了老梁这里却

武松一生铁骨铮铮,蜈蚣岭救出无数良家妇女,为何到了老梁这里却

2020-08-15 18:33阅读(76)

武松一生铁骨铮铮,蜈蚣岭救出无数良家妇女,为何到了老梁这里却说非真英雄?:首先纠正一下,武松在蜈蚣岭只救出了一个妇人,就是岭下张太公家的女儿。按照这个

1

首先纠正一下,武松在蜈蚣岭只救出了一个妇人,就是岭下张太公家的女儿。

按照这个女人的叙述,事情真相是这样的:有一天,飞天蜈蚣王道人去她家借宿,说是能识风水,擅习阴阳,张太公信了,留他在家中住了下来。

不久,王道人看到张太公的女儿漂亮,起了歹心,把她的父母哥嫂害死,把她掳到岭上,每日寻欢作乐。这次遇到武松夜过蜈蚣岭,杀掉王道人,把她解救了出来。武松也没啰嗦,直接让她把金银细软收拾了一下,放她下岭去了。

说武松救出无数良家妇女的,肯定是根据祝延平版《武松》的内容做出的结论。在这里面,飞天蜈蚣王道人确实把蜈蚣岭百花寺弄得和“天上人间”似的,捉来了很多女人,武松把他杀死后,这些女人恢复了自由身,下岭和家人团聚了……

其次,老梁是我非常喜欢和尊敬的一个媒体人,知识体系庞杂,博闻强记,敢说实话。

一段时间内,我就像迷老郭的相声一样听他的脱口秀节目。特别是他批《百家讲坛》那一期,很过瘾,有兴趣的还可以找来听听。

但是,对于水浒中人物的点评,我不是特别认同。常识性的就不展开说了,可能老梁也被影视剧带偏过。比方说,他说卢俊义,林冲和武松是周侗徒弟的事,很明显,这不是原著里的内容。

就是他对于武松的点评,我也不是特别感冒。老梁说武松绝不是大英雄,而是嗜血成性,甚至有点儿心理变态的杀人狂。

依据是:武松从没有主动为不相干的人做过一件扶危济困或者见义勇为的事,并一条条的具体指了出来。

他说:

武松打虎是因为老虎要吃他;

杀西门庆,潘金莲是为自己哥哥报仇;

打蒋门神是替施恩出头,而这件事的本质就是黑吃黑;

大闹飞云浦是武松求生本能;

血溅鸳鸯楼是报复性杀人。

我们看一下辞海中对于“英雄”一词的定义:

1、指才能勇武过人的人。
2、指具有英雄品质的人。
3、无私忘我,不辞艰险,为人民利益而英勇奋斗,令人敬佩的人。

按照我的理解,这三条之间是并列的关系,只要符合其中的一条就可以称得上“英雄”。

很明显,即使后两条在武松身上有争议,他至少符合第一条对于英雄的定义――才能勇武过人。

这就完全可以称英雄了吧!

最后,一条一条说吧。

第一条,主观上,武松打虎确实有点儿虚荣心在作祟,并不是就要为民除害。但无论如何,客观上他确实打死了那条大虫,为阳谷县当地除了一大害,为来往客商,为那些被责罚的猎户免去了很多麻烦。往大里说,他为阳谷县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建设都做出了巨大贡献,这样的人,不能被称为英雄吗?这和在闹市中拦住一匹受惊的马区别很大吗?

第二条,武松杀西门庆和潘金莲确实是为哥哥武大郎报仇。

可是这在客观上也和杨志杀牛二一样,为当地除了一害。因为西门庆不但有钱,还“放刁把滥”,“排陷官吏”,阳谷县的大多数人都是敢怒不敢言,武松把他杀了,不但解决了很多人可能面临的实际麻烦,还弘扬了社会正气,这也是英雄的行为吧!如果武松没有杀掉西门庆,那些家里有漂亮老婆的人是不是要每天提心吊胆呢?

第三条,武松替施恩出头,醉打蒋门神,确实谈不上有多正义,如果蒋门神是奉公守法的商户,武松这样做那就是为虎作伥。但蒋门神也并不是什么好鸟,他也是个仗势欺人的恶霸,武松以暴制暴,即使不加分,也不能减分吧!

最后两条是连续性的,放在一块说吧!

当然,武松杀这些人属于绝地反击,而且去张都监府中就是纯粹报复之举。但首先,这至少表明了武松思维缜密,有反抗意识。想想林冲和卢俊义面对两个废柴董超,薛霸的表现吧!简直就是引颈受戮,乖乖送死,对腐朽,没落的统治者的迫害毫无反应,如同行尸走肉一般。

再说武松去张都监府中杀人的事,从上帝视角来看,武松确实有滥杀无辜之嫌,不论马夫,厨娘还是丫鬟照杀不误。

可是,如果设身处地的想想,连看上去那么清纯的玉兰都参与到了陷害自己的这个事件当中,其他人会是无辜的吗?也许,真实的情况是,除了武松,所有人都参与到了这个针对武松的圈套当中,所以,武松杀他们,并不冤,他也不算滥杀无辜。既然不是滥杀无辜,让坏人受到应有的惩罚,也算是英雄之举吧!

英雄和大侠不同,这就像乔峰与郭靖的区别一样。从这个角度来说,武松绝不是大侠,他更像乔峰,是个英雄。

2

老梁给我感觉好多观点都是哗众取宠,胡拉八扯,为什么好多人把他奉为神明,甚至有人说什么当代四大才子,是我不懂欣赏,还是没有思想的人太多了

3

武松是《水浒传》中的主要角色之一,是赫赫有名的打虎英雄,英雄形象早已经深入人心。

而老梁是有名的节目主持人,诸事百晓生,但是老梁讲的很多东西都是表面化的,而且细节经不起推敲,随便听听热闹就好,不要太当真。老梁曾经讲过水浒,武松这段我也听过,他里面细节性错误很多,比如说讲武松说到了施恩,外号金眼彪,老梁直接说施恩眼光好,因为他是彪,是老鹰,眼神好。但是彪明显是一个跟老虎差不多的东西,跟老鹰没啥关系,我都怀疑老梁直接把“彪”给当作“雕”了。还有他说武松打蒋门神是用的醉拳,其实施耐庵从来没有说过醉拳,武松打蒋门神主要用“玉环步,鸳鸯脚”,几下就打倒蒋门神,然后拳头伺候。就算是说电视,电视里打斗动作的确是醉拳套路,但是“彪”的解释也太随意了。

说这些其实就想说明个道理,如果真想了解一个人物,还是要自己去看看研究的好,看电视上别人讲的,都是经过再加工的,有些人如果专门研究那还好,像老梁那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什么都敢说,什么都敢讲的,就很容易博而不专。他的许多观点其实就当热闹听听就好,由于存在不少错误,连仅供参考的价值都没有。当然了,这并不能说明他不是一个优秀的主持人,我也经常看老梁的节目,但是我的目的就是娱乐放松加猎奇,从来不指望从中学习什么,更不会把他的观点奉为圭臬。

在我看来,武松是个英雄,当然了,由于环境的特殊性和他成长的特殊性,他不是那种十全十美的大英雄,但是哪个英雄又是完美的呢,没必要求全责备。

武松最英雄的事迹就是体现在打虎上面,武松打虎,而且是赤手空拳的打死老虎,堪称天生神力,如神人一般,这本身就是英雄的表现。打死老虎以后,武松了解到当地许多猎户因为擒拿老虎不力,受到知县责罚,所以当他收到打虎赏金之后,他立马告诉知县,不如把这些赏金分给那些猎户,受到大家的一直推崇。打虎一事,不仅体现了武松的大勇,而且体现了他的大智和大义,如此人物,如何称不上英雄呢。

另一件体现武松英雄的就是武松杀西门庆和潘金莲。由于打虎,武松被阳谷县知县赏识,做了都头,从平民一跃成为吃公家饭的,可以说是很大提升。武松也十分珍惜这次机会,一改往日爱喝酒打架的毛病,把一切经营的井井有条,还因为办事得力受到赏赐。就在他老婆孩子热炕头可期,日子越过越好的时候,哥哥武大郎却死了。武松回来调查清楚是西门庆和潘金莲做的坏事,他马上找知县做主。看得出来,武松已经成为了一个奉公守法的好人。而知县因为收了西门庆贿赂,武大郎也死了好多天了,所以就想遮掩过去。

这时候武松两个选择,一是忍气吞声,那么他可以继续好好的生活,将来成家立业过日子,二是给哥哥报仇,那么一切前途都没了,说不定还要送命。武松毅然决然选择第二种,他杀了西门庆潘金莲,然后去自首,最后被发配。足见武松是一个明事理又有情有义的汉子。

还有一件事就是武松杀飞天蜈蚣,救了被他困住的妇女。武松当时可以选择视而不见,也可以选择挺身而出,最后武松选择的是挺身而出,所以是个英雄。

当然了,武松是英雄不是圣人。从小武松被哥哥抚养长大,哥哥是个残疾,身材矮小,肯定受过不少欺负,所以武松的性格敏感多疑,对恩怨看得格外重。滴水之恩他会涌泉相报,同样的,斗米之仇他也会睚眦必报。所以武松的为人处世方面,个人恩怨往往是放在第一位的。

为了哥哥的恩情,武松宁愿放弃美好前程也要杀人报仇,同样为了孙二娘张青的义气,他也会放过这对杀人不眨眼的夫妻,为了施恩的狱中照料,他也会帮他出气,最终打了蒋门神,惹来了杀身之祸。

有些人对武松血溅鸳鸯楼颇有微词,这点拿今天的观点来说确实不对,但是在当时情况下倒也可以理解的。武松先是被蒋门神、张都监诬陷一番,再次被发配,这还不算,他们还派了四个人路上杀死武松,后来被武松反杀。这种情况下普通人都会愤怒,何况是武松这种血性之人呢。在极度愤怒的情况下,他杀了张都监全家虽显残忍,但也算是快意恩仇。

老梁不仅自己说过武松,还跟纪连海一起说过武松,那期节目他俩明显有着调侃的意思在里面,说武松不是英雄,反而是个自私自利的人。很显然老梁又犯了错误,说施恩老爹早早死了,失了势,实际上人家老爹一直活着。还有他说武松从来杀人都是为了自己,没有任何义举,那么武松杀飞天蜈蚣救妇女一段就直接被他忽视了,纯粹就是为了做节目而瞎说八道了。

要想了解武松,还是多看看原著的好,当然如果只是想当个乐子,听听老梁那种瞎讲的倒也无伤大雅。

4

电视剧,是在演戏,谁是谁非谁知道?很多千古奇冤,也许永远不为人知!

5

“武松不是英雄”是梁宏达的观点,只能代表他个人的喜好。

对于这种哗众取宠的话,我觉得大家应该看淡点,没必要当成什么大事来回应。

但凡对《水浒传》有充分的了解,就不会怀疑武松是铁骨铮铮的真英雄。

武松首先是“打虎英雄”。

如果连这点都要质疑,那么就没有任何继续讨论的必要了。

梁宏达认为:武松打虎,是因为老虎要吃他,不是专门要去打虎的,所以不是英雄。


这完全就是胡搅蛮缠!

景阳冈的猛虎是不是祸害了老百姓?武松打虎有没有造福百姓?打虎是不是勇士才能办到的事。

这些都满足,那么武松当然是不折不扣的英雄。

再说说蜈蚣岭。

夜走蜈蚣岭是在血溅鸳鸯楼后发生的。蜈蚣岭的飞天蜈蚣王道士,丧心病狂地杀害了张太公一家,把他的女儿掳到蜈蚣岭奸淫。

武松出手消灭这个野庵,救出张太公的女儿,这难道不是侠义之举?

武松不是完人。

武松有很多缺陷。

这些都必须要承认。但承认他有缺陷,并不意味着要否定其英雄的身份。

6

我觉得老梁说得没错,武松在做行者之前,很多行为确实不是英雄好汉行为。但是,老梁又涉嫌断章取义,甚至是没有读懂《水浒传》,更没有读懂武松这个人物。这也难怪,所谓“样样通,样样松”,老梁知识渊博,也有他自己的专长领域。但是,若要评论《水浒传》,恐怕就不太在行了。

本人很喜欢老梁同志,在写体育评论时,也曾经常拜读梁老师的大作。然而,在首先肯定老梁说武松非英雄的同时,也来“揭批”一番其中的奇谈怪论。



醉打蒋门神,武松非英雄也

先来说一说武松醉打蒋门神这件事,看看武松在这个故事中到底是不是英雄。

却说武松为了帮助厚待自己的施恩,从孟州牢城出发,前往快活林打蒋门神。于路之上,施耐庵仿佛是在写武松的英雄行为。

这天吃过早饭,武松便迫不及待的要去打架。施恩说,“后槽有马,备来骑去。”武松却不愿意骑马,坚持要步行。武松不肯骑马的原因,是要沿途喝酒,“无三不过望”,每遇一处酒店,都要喝三碗酒。施恩担心,此去快活林,至少要经过十几个酒肆,三十五六碗酒喝下去岂不是醉了?

对施恩的质疑,武松豪爽的说道:

怕我醉了没本事;我却是没酒没本事。带一分酒,便有一分本事,五分酒,五分本事。我若吃了十分酒,这气力不知从何而来。若不是酒醉后了胆大,景阳冈上如何打得这只大虫?那时节我须烂醉了,好下手,又有力,又有势。

施耐庵这样写,就是以打虎时的英雄本色来衬托这回打架,此去斗殴,似乎也是英雄行为。果然,武松大闹快活林,醉打蒋门神很令读者解气,武二爷真英雄也!施耐庵也情不自禁的赞道:

(武松)先把拳头虚影一影,便转身,却先飞起左脚,踢中了,便转过身来,再飞起右脚。这一扑有名唤做“玉环步,鸳鸯脚。”──这是武松平生的真才实学,非同小可。

《水浒传》中极少有这样给武功套路命名的,也极少有“真才实学,非同小可”这样的高端评语。可见,施耐庵是非常喜欢武松的,醉打蒋门神便疑似英雄之举了。



但是,假若搞清楚施恩为何要笼络武松,让一个囚徒去打蒋门神,夺取快活林的原因,那么,武松醉打蒋门神就不能被称作英雄了。

武松刚刚被押进孟州牢城时,同室的囚徒们便给新来的狱友描述了一副人间地狱的景象,孟州牢城简直就是耸人听闻的罪恶地狱。“吊盆”、“土布袋”,各种手段害人性命,令囚徒们心惊肉跳。这座牢城如此黑暗,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管营公子金眼彪施恩就是孟州一霸,威胁利用囚徒替自己卖命。施恩自己都承认,他就是孟州道上的黑帮头目:

往常时,小弟一者倚仗随身本事,二者捉着营里有八九十个拚命囚徒,去那里开着一个酒肉店,都分与众店家和赌钱兑坊里。但有过路妓女之人,到那里来时,先要来参见小弟,然后许他去趁食。那许多去处,每朝每日,都有闲钱;月终也有三二百两银子寻觅,如此赚钱。

把孟州牢城搞成人间地狱,捉着囚徒们为他拼命,不从者“吊盆”、“土布袋”伺候。开赌坊,勒索过往客商,强买强卖,坐地起黑,连过路妓女都不放过。

武松帮助这样一个恶霸去打另一个恶霸,以黒制黑,难道是英雄吗?这一点,绿野老道绝对支持老梁。



血溅都监府 武松涉嫌滥杀无辜

醉打蒋门神,为施恩夺回快活林之后,武松有这样一套说辞为自己辩护:

我从来只要打天下这等不明道德的人。我若路见不平,真乃拔刀相助,我便死也不怕。今日我本待把蒋家这厮一顿拳脚打死,就除了一害。

蒋门神固然是个不明道德之人,武松打他也算得上除了一害。但是,施恩难道就不是另外一害?赶走了蒋门神,施耐庵说“施恩重霸孟州道”,武松则坐镇店中,变相威胁快活林附近的商户。书中说:自此施恩的买卖,比往常加增三五分利息,各店里并各赌坊兑坊,加利倍送闲钱来与施恩。金眼彪施恩变本加厉,比蒋门神有过之而无不及。

以正义之名行黑恶之事,以黒制黑,武松怎么能算得上英雄?

可悲的是,蒋门神投靠孟州都监,与官府勾结,靠山远远超过了施恩。于是,蒋门神、张都监、张团练相互勾结陷害武松。并在武松发配途中预设杀手,与解差联手试图杀掉武二郎。

幸亏武松身怀绝技,精明过人,在飞云浦完成反杀。大闹飞云浦,当是武松的英雄之处,与林冲、卢俊义引颈就戮、坐以待毙要英雄百倍。然而,假如武松在飞云浦遇害,那就是为黑帮殉葬,死得毫无价值。

飞云浦连杀四人,武松尚不解恨,持刀杀进都监府,在鸳鸯楼斩杀张都监、张团练和蒋门神。这一节,快意恩仇,也是武松的英雄本色。但是,武松为达到斩杀仇人的目的,同时杀掉了都监府十二名良贱,这就值得评判一番了。



武松潜进都监府,干掉的第一人是养马的后槽。武松杀此人,或可解释为不让他走漏风声,情有可原。接下来,武松又摸进厨房里,见两个丫鬟正在埋怨鸳鸯楼上吃酒到深夜的人。武松不声不响,也把这两个服侍人的丫鬟杀了。武松杀这两个丫鬟为的是什么?毫无道理,只是因为杀红了眼?

杀了三个仆人后,武松这才摸上鸳鸯楼,除掉了张都监、张团练、蒋门神。大仇得报,武松在墙上留下血字:“杀人者,打虎武松也”。这也是武松敢作敢当,不累及无辜的英雄好汉行为。

杀掉三个仇人后,武松又戳死了张都监的两个亲随。这两个亲随原来就是张都监的同伙,曾经捉拿过武松。这两人当时正往鸳鸯楼而来,迎面撞见武松,死固宜然,不能谴责武松滥杀无辜。同样,武松杀张夫人、养娘玉兰,也可认定这二人参与张都监阴谋,陷害了武松,杀她们也还有几分道理。而跟在玉兰身边的两个小的却没招惹武松,却也被一刀一个结果了性命。

杀掉张夫人后,武松要割她的头颅,却发现刀都被砍缺了。武松到外边换了把朴刀,翻身再入鸳鸯楼下,杀掉了玉兰和她身边的两个小丫鬟。

至此,凡是参与栽赃陷害武松的人都被杀死,还赔上了五条无辜的性命。然而,武松还不罢手,“走出中堂,把栓拴了前门,又入来,寻着两三个妇女,也都搠死了在房里。”这两三个妇女并没有与武松照面,也没有参与陷害武松,武松愣是把她们搜寻了出来,将她们逐个斩杀。

武松复仇固然有理,但如此滥杀无辜,与他毫无干系的七个仆人都死在了他的屠刀之下。其中,两个厨房丫鬟,玉兰身边两个小的,以及被武松搜出来的三个妇女,都是武都头刀下的冤魂。如此滥杀无辜,武松绝对难称英雄。



打虎杀嫂,武二郎真英雄也

刺配孟州之前,武松在景阳冈打死一只白额吊睛猛虎,这才真的是为民除害。阳谷县的文告说得明白,这只猛虎伤害人命,阻断商道。“三碗不过冈”酒店店家说,景阳冈猛虎已经伤了三二十条大汉性命。武松打死这只猛虎,乃为民除害的英雄壮举,若这件事都要否认,恐怕就是歪理邪说了。

武松上景阳冈也有与店家争豪劲的意气因素。店家越是说酒劲大,三碗便可放到大汉,武松偏要喝。说景阳冈有猛虎,武松偏不信。行到山神庙前,见了阳谷县榜文,确认山上有虎,武松便想打退堂鼓。武松想返回酒店,又恐遭人耻笑。于是,仗着酒胆和几分侥幸心理,硬着头皮上了景阳冈。

假如没有“三碗不过冈”酒店这一节做铺垫,武松恐怕就不会上景阳冈,也不一定会打死老虎了。武松固然有点强撑和侥幸,但若是心底里没有英雄的胆气,明知有虎,还敢上山吗?

老梁若是不服,不妨把自己喝大了,然后在动物园虎山走一遭。敢吗?

武松上了景阳冈,若是没有醉酒,便可迅速走过冈子,也就不一定遇到老虎了。偏偏武松逞英雄之气,喝了十五碗透瓶香,酒涌上来,便在一块大石头上躺下睡着了。在如此危险的地方躺下就睡,老梁同志肯定办不到,即便是喝醉了,恐怕也早被吓醒了,一溜烟下景阳冈,侥幸逃过虎口就谢天谢地了。武松就是武松,敢在老虎的地盘睡觉,让老梁在动物园睡在老虎笼上恐怕都哆嗦了。



老梁说,武松打虎,是因为老虎要吃他。也就是说,武松打虎是出于自卫,算不得英雄。这就扯淡了。未必老梁同志风格高尚,献身虎口以保证动物不受饥饿?

老虎扑来,武松没有惧怕,与老虎进行搏斗,仅凭这身胆气,便是英雄的胆气,无论是出于自卫,还是要为民除害,这身英雄胆就值得尊重与敬畏。

战场杀敌犹如武松打虎,难道说是因为敌人要杀我,才奋起自卫,杀死敌人而不能称为英雄吗?

人人心中都有惧怕的潜意识,惧怕,是人类走向文明的最本能的意识。“虽千万人吾往矣”之所以称为最豪迈的话,就是为了掩饰心中的恐惧,为自己壮一壮英雄之胆,也激一激怂人之胆。老梁大概从来就没有畏惧心理,因为,站着说话不腰疼。

武松打虎,绝对是英雄壮举,无论目的如何、动机如何,都是英雄。

武松杀嫂有理有节,更显得其心思缜密,破案如神。官府受了贿赂,贪赃枉法,武松迫不得已杀了潘金莲、西门庆,同样是英雄之举。英雄绝不是莽汉,武松胆大心细,是英雄必备的素质。



行者无疆,武松继续演绎英雄故事

杀了张都监及其帮凶,血洗都监府,武松逃到了十字坡。菜园子张青、母夜叉孙二娘将他打扮成头陀,介绍他去二龙山入伙。于是,武松做了行者。

题主所说,武松“蜈蚣岭救出无数良家妇女”,就是在去往二龙山的途中发生的故事。但是,武松救出的只有一个妇女,就是蜈蚣岭下张太公的女儿。

蜈蚣道人确实是个该杀之人,他霸占了张家坟庵,害死了张太公夫妇,强骗了张太公的女儿。武松杀掉蜈蚣道人后,问那妇人,这个道人有没有财帛。妇人以为武松要钱,便收拾了一包金银献给武松,乞求性命。谁知武松却说:“我不要你的,你自将去养身。快走!快走!”

武松不贪财,不贪色,杀蜈蚣道人是不能容忍出家人的不守戒律。得知真相后,不取财帛,全部给了失去父母家人的弱女子。此时的武松,已经直裰在身,鉄戒箍在头,一身行者打扮,心中的善念被悄然唤醒。以蜈蚣道人试刀,是英雄侠义之举。

行者武松,是武松华丽的转身。自此之后,武松所为都是其英雄本色,正如题主所说,此后的武松“铁骨铮铮”,在《水浒传》中成长为大英雄。



梁山好汉原本都是龙虎山伏魔大殿中逃出来的妖魔,上应天罡地煞,将聚义于梁山。既然是妖魔,当然也带着妖魔的秉性,绝不是一出场就“铁骨铮铮”,闪烁着英雄的光芒。

题主说武松“一生铁骨铮铮”肯定不对,武松一出场就是个酗酒滋事的不良青年。以黒制黑,滥杀无辜,肯定不是英雄所为,武二郎绝对够不上“铁骨铮铮”这样的评价。老梁以此断言武松不是英雄,竟然连打虎、杀恶人都不是英雄,更是断章取义,荒诞不经之说。

梁山好汉都有“妖魔”、还道(还道村)、替天行道的过程,这一点,在武松身上体现得更是充分。从打虎到充当黑恶势力的打手,到都监府滥杀无辜,然后与鲁智深一道追寻正果,是其逐渐成长为铮铮铁骨英雄的曲折过程。老梁不知事物变化,不懂人生成长的曲折历程,妄断武松非英雄,难道老梁从小就会说评书,一出道就是学富五车的大学问家了?

老梁非生而知之,评书说得好,也是经历了拜师学艺的过程。初学评书时,免不了挨些训诫,若以此断言老梁不会讲评书,老梁能答应吗?

老梁绝对是能说书的,因而,讲武松的事大抵上是评书的套路。绿野老道喜欢听评书,也喜欢老梁以评书的形式讲故事。但是,评书只是讲述故事表面的故事,老梁并不一定读懂了《水浒传》,读懂了武松。在施耐庵的笔下,武松身上有很多隐喻,他就是从一个“优婆塞”逐渐成长起来的梁山好汉,最终,将成长为“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的大英雄。

荡平曾头市之战,武松与鲁智深一道攻打正东大寨。在梁山攻陷曾头市的时候,施耐庵详细的描写了副教师苏定被射死的过程。当时,苏定选择正东方向逃跑,鲁智深、武松紧紧追赶,正北方向的杨志前面堵截。苏定被射死后,二龙山兄弟会师。

这段故事是施耐庵《水浒传》的一处重大伏笔,七十回之后将有梁山好汉“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的大故事。也就是说,武松将在抗金战斗中与鲁智深、杨志携手并肩,边境杀敌立功,成为真正的大英雄。


武松是《水浒传》第一个提出招安的人,宋江劝诫他不负一身本事,“但是去边上,一刀一鎗,博得个封妻荫子,久后青史上留一个好名,也不枉了为人一世。”

《水浒传》中,杨志同样有去边上杀敌立功的志向。历史真实中,“招安巨寇”杨志就是种师中手下的“选锋首”,抗击金兵的先锋敢死队队长。鲁智深、武松、杨志在曾头市之战中会师,是施耐庵的一大伏笔,将把武松写成抗金杀敌、打虎景阳冈(景阳楼)的大英雄。

7

老梁就是一个胡扯的人,说一些自己都不懂的东西,给一群更不懂的人看,让这群更不懂的人以为增加了知识,实际上变得更蠢了。

8

老梁的许多观点是不对的。

9

《水浒传》里,武松在蜈蚣岭救出一个妇人,是张太公的女儿。

武松杀了王道人,那妇人吓得花容失色,当即表态,只要武松饶她一命,愿意侍奉武松,可武松堂堂好男儿,不喜女色,只喜杀人,于是断然拒绝了她,后来妇人哭诉了悲惨遭遇:

王道人到张太公家里借宿,谎称能断阴阳、看风水,张太公信了,留他住了几个月,后来王道人见其女儿姿色甚美,起了歹心,杀了张太公一家,把他女儿掳到了蜈蚣岭。


可问题是,妇人所说的是真的吗?会不会她怕武松杀了她,故意编故事呢?

书中交代,武松刚到蜈蚣岭,就听见了妇人的笑声,注意是笑声,不是哭声,妇人似乎很开心、很幸福,她与王道人不像是仇人,倒像是腻歪的小情侣。

武松听了妇人的解释后,便放走了她,是不是太武断些了呢?

这是个谜团!

在《武松》电视剧里,武松救的不是一个妇女,而是一群妇女。

在祝延平版的《武松》电视剧里,飞天蜈蚣王道人整大发了,他捉来几十个良家妇女,把蜈蚣岭打造成了集洗浴、桑拿、足疗等为一体的娱乐会所。


武松来到蜈蚣岭之后,路见不平一声吼,斗杀了王道人,使得这些失足妇女恢复了自由之身,下山与老公团聚去了……

武松估计职业病犯了,看来以前干捕头,没少抓黄赌毒啊!

武松这事干的不地道,能在蜈蚣岭开娱乐会所,肯定是有背景的,说不定县衙官老爷在这儿还有股份呢,武松这一番折腾,断了不少人的财路,直接影响了服务业的发展。

所以,武松表面上干了好事,实则干了大坏事。

言归正题。

老梁曾如此评价武松,说他不是个英雄,因为他从来没有主动行侠仗义,扶危济困,都是迫于无奈,或者为了个人好恶。


他举了几个例子:

一是武松打虎是被逼的,武松不杀死老虎,就会成为老虎的食物。

二是武松杀西门庆,不是为民除害,而是为武大郎报仇。

三是醉打蒋门神,是黑吃黑,是两股黑社会势力争夺快活林的经营权。

四是夜走蜈蚣岭,属于吃饱了撑着的。

老梁说的似乎有些道理,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武松打虎,不管是被逼的,还是主动的,但老虎毕竟是死了,而且死于武松之手,此后,道路通了,百姓不害怕了,社会秩序稳定了,这难道不是好事吗?

老梁的结论值得商榷呀!

10

老梁说武松非英雄,主要理由是:第一,武松并没有出于公心做出利于他人的事情;第二,武松过于嗜杀,杀了很多无辜的人。说实话,武松除了为哥哥报仇在家庭伦理的角度上符合大众的英雄观,老梁的说法总体上还算公允。

包括题主说的,武松在蜈蚣岭上救了无数良家妇女,这恐怕是影视剧往武松脸上“贴金”而编造的情节吧。按照原著,他在蜈蚣岭上杀了一个正要与女子求欢的道士,将女子“救下”,可这事还两说,或许那女子是恶道相好的也未可知。

那么武松还是英雄吗?是!

先来看原著是怎么写的:

武松被官府缉拿甚急,化装成头陀模样去二龙山落草。趁着月色前行,走到一片深山野地,发现一片坟圈子旁有个亮着灯的小庙。

推开两扇小窗,见一个老道搂着个妇人正在那窗前看月戏笑。

不由得“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喝道:“这是山间林下,出家人却做这等勾当!”“便去腰里掣出那两口烂银也似戒刀来,在月光下看了,道:‘刀却是好,到我手里不曾发市,且把这个鸟先生试刀!’”

坟庵中的道士并不白给,看有人突然杀出来惹事,一点都不惊慌。

老道大怒,手轮两口宝剑,竟奔武行者。 武松大笑道:“我的本事不要箱儿里去取!正是挠着我的痒处!”便去鞘里再拔出那口戒刀,轮起双戒刀来迎那老道。

月明之下,四道寒光旋成一圈冷气。两个人斗到十数合,只听得一声响亮,寒光影里人头落,杀气丛中血雨喷

一番激斗后,武松斩杀了恶道。随后,喝出庙中妇人,问明了来龙去脉。

妇人说她是岭下张太公家女儿,此老道叫做王道人,自称善识阴阳风水,为她家坟地看风水,结果竟然住在她家不走,先后害死了她的爹妈哥嫂。又把她强骗到这坟庵里住了。这岭叫蜈蚣岭,道士自号“飞天蜈蚣”

武松也不管这许多,吃了道士余下的酒肉,打发那妇人拿着道士的一二百两金银走了,然后一把火将坟庵带尸首烧个干净。

——这就是“飞天蜈蚣”没活过一集的人生。

“飞天蜈蚣”就是“蜈蚣精”,象征邪魔外道

在古人眼中,如果蜈蚣能飞那就本领逆天了,又有剧毒又能飞可谓天下无敌,无愧“天龙”二字雅号,好比肋生双翅的老虎一般,也配得上一个“王”字。更何况“王”字还很形象地表现出蜈蚣的样子:一条身子两边都是腿!所以说飞天蜈蚣就是一只隐藏着的“蜈蚣精”,象征着邪魔恶道。

另外,在王少堂扬州评话《武松》的版本里,恶道“飞天蜈蚣”名叫吴千。——这名字更直接,就是“千只脚的大蜈蚣”!

评话里的吴千武功更不得了,竟然在武松之上,武松只是趁跌倒时败中取胜,侥幸杀死了他。

不论哪个版本,此恶道都是武松平生所遇之劲敌,还真无愧于“飞天蜈蚣”这一绰号。

这个事情从一开始就有点莫名其妙:

因为老道搂着一个妇人在赏月戏笑,武松便要将老道杀死。人家二人说不定你情我愿,武松“搅局”纯属多余,有读者甚至怀疑他不是心理变态。更何况,一些火居道士是可以在男女之事上并没有严格的戒律。

还有一点,杀不杀这个飞天蜈蚣跟上下文情节似乎无关。

然而,蜈蚣岭斗杀飞天蜈蚣是武松人生中必须要过的一道关!

飞天蜈蚣战斗力超强,正说明通过这道关难度极高!

第一,杀“蜈蚣”的意义在于试刀,或者说祭刀!

古人欲起大事前总会有一次祭刀、祭旗之类的仪式。

这是给自己的崭新命运开光,武松杀飞天蜈蚣就是他人生的一次重大仪式。

杀飞天蜈蚣前,他是一名军汉,之后,他正式成为一名头陀,也就是“行者”,从此与世俗之身断绝关系。

第二,杀死飞天蜈蚣意味着出家人发愿:断、舍、离!

飞天蜈蚣生活在坟地之中,象征人世的种种苦毒。于此饮酒淫乐,不过是三途之恶趣,即火途(地狱道)、血途(畜生道)、刀途(饿鬼道)。

《奉法要》云:“三途,亦谓三恶道。”

“飞天蜈蚣”之所以是一名恶道,即是暗指“三途恶道”。武松杀他,即是断除了三途恶道,人世苦毒。

再来看陪酒妇人。妇人的话根本无法证明真伪,很可能是她害怕武松也把她杀了瞎编的。武松也根本不在乎她说的是真是假,就让她拿着大笔金银下山去了。要知道,一二百两银子可不是小数,那是一笔类似于今天几十万元的巨款。

要知道,武松在这之前可不是不在乎钱财,他杀张都监满门后,还在“马院里除下缠袋来,把怀里踏匾的银酒器都装在里面”逃走。

如今逃亡仍在继续,为什么却不要金银了?

这说明武松从此将与金钱、女色彻底绝缘,要“断、舍、离”!

蜈蚣岭一夜正是武松脱离俗世、出家为苦修行者的宣言。

假设武松并无出家之心,扮装成头陀只是为一时逃亡,那他到二龙山后完全可以恢复原来模样,可他却一直保留着头陀形象。

武松自此便有了绰号“行者”。所谓“行者”,就是行脚乞食的苦行僧人。他们身无分文,全靠他人施舍而修行。

其实,看明白武松杀飞天蜈蚣的故事,也就明白了《水浒传》中对武松是英雄的真正定义。

武松这个“英雄”并不完全是我们凡俗意义上所理解的英雄,比如“拾金不昧”“助人为乐”“与人为善”这些美德,武松不在于这些,他超越了这些。关键在于他能“看开”,在经历了前期“大开杀戒”“滥杀无辜”“自私嗜血”的魔道之后,跳脱了出来,入于佛门,有点浪子回头的意味,换个更到位的说法,就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当然,他在蜈蚣岭时还没有放下屠刀,正走在修行的路上(即身为“行者”)。在小说尾声时,他才真正达到了佛门行者的境界,彻底地断、舍、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