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糖尿病到底是怎么得的?生活习惯和遗传哪个占主要原因?

糖尿病到底是怎么得的?生活习惯和遗传哪个占主要原因?

2020-08-15 18:07阅读(77)

糖尿病到底是怎么得的?生活习惯和遗传哪个占主要原因?:做为一名“老糖”,我来谈谈自己的看法。糖尿病固然有遗传因素,但我认为: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一个人

1

做为一名“老糖”,我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糖尿病固然有遗传因素,但我认为: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和心理压力。

有必要介绍一下什么是“心身疾病”,所谓心身疾病就是由于心理因素所导致身体出现器质性病变的一组疾病。比如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

拿我自己来说,1994年,受市卫生局领导委派,创办石家庄心理医院(因为过去河北省的省会在保定,所以省精神病院就一直设在保定,做为省会的石家庄自建国以来就没有一所精神卫生机构),当时我30岁从选址,人员,设备,资金完全都要自己想办法,压力非常大,导致失眠,焦虑,抑郁甚至自责,头上也长了几片“斑秃”,可谓是“焦头烂额”。

不久,就出现高血压,糖尿病等心身疾病。

当时我的父母都50多岁了,他们并没有这些病,直到他们60多岁了,才查出有糖尿病。

所以,我认为糖尿病的首要发病因素是生活习惯,其次才是遗传因素。

生活中很多这样的例子,虽然父母患糖尿病,但子女如果能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就不会得病。

谢邀回答!

2

营养师小糖来为大家解答。

我们知道糖尿病与遗传和环境两大因素有关,正是因为这两种因素互相作用招致了糖尿病。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病,生活方式对它的影响占到了60%以上。所以即便有糖尿病家族史,也不用太紧张,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可以帮你远离糖尿病的。

那些环境因素可能诱发糖尿病?

环境因素分很多种,简言之就是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饮食重口味、动不动暴饮暴食、不爱吃蔬菜、吃饭速度过快、饮食不规律、喜爱垃圾食物、抽烟酗酒,都将成为糖尿病的诱发因素。生活习惯上,长期熬夜、脾气暴躁、悲观抑郁、久坐不动、精神压力过大,也会增加糖尿病的发生风险。

哪些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像身材肥胖、患有高血脂、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多卵巢综合征等疾病、有巨大儿生产史,也可加大糖尿病的发生概率。还有些易升糖的药物也有可能诱发糖尿病,如噻嗪类利尿剂、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抗精神病类药物等。

总结:要想远离糖尿病,建议大家均衡饮食,多吃蔬菜、粗细搭配,坚持运动,定期体检,一旦发现血糖异常及早干预,将糖尿病扼杀在摇篮中。

希望小糖的回答能够帮到大家,更多糖尿病百科知识,欢迎找小糖来为您解答!

3

记得以前我小的时候家里很穷,家里兄弟姐妹也多,平时吃的都是粗粮,吃窝窝头,有时候连这都吃不饱,一天天的吃不饱饭还得去劳动,那叫一个苦啊!那个时候你说糖尿病人多吗?可能你听都没听说过。

改革开放后人们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精米精面、大鱼大肉、甜品糖食、饮料越来越多,由于受苦太多了,有的人就放开了吃吧,把以前受的苦都吃回来。劳动也少了,都是电子现代化办公了,坐着的时间也越来越长。然后就发现糖尿病人越来越多了。

总结下来糖尿病的原因:吃了太多的脂肪(包括动植物脂肪)和高热量饮食(精米精面等高碳水化合物),而运动消耗又相对太少,进入的太多,排出的太少,代谢出现了问题。

国家富足了,大米产量越来越高,人们都吃上了精米精面。由于白米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消化吸收后升高血糖的反应很快 ( 糖指数高达 87 ) ,尤其是非常爱吃大米饭和面食的人,运动劳动又少的,可要小心了。


遗传因素:糖尿病存在家族发病倾向,1/4~1/2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

生活习惯:吃得过多,饮食结构不合理(精米精面吃得多,杂粮吃得少;大鱼大肉吃得多,蔬菜水果吃得少;白酒啤酒饮料喝得多,白开水喝的少),运动劳动少。


总结:我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的糖尿病人,肥胖的居多,印证了吃得多,运动得少的这种环境因素。还有的就是精神压力大,熬夜、睡眠不好,暴饮暴食,吸烟喝酒也会导致糖尿病。
在我统计来看生活习惯导致的糖尿病比遗传下来的多的多。


我是李华,专注中医方法调理糖尿病多年。健康从我开始,坚持就有效果!如果您赞同我的观点,请帮忙点个关注或点个赞吧,我会分享更多实用有效的健康养生方法,谢谢了!

4

你好,三诺讲糖很高兴为你解答!

对于糖尿病的确切发病原因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不过一般认为糖尿病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左右的结果。1型或2型糖尿病均存在明显的遗传异质性。特别是那些直系亲属患有糖尿病,自己的生活方式并不健康的人群,更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另外,患糖尿病也有继发性的原因,比如肝脏或者胰腺的疾病,导致的肝源性糖尿病或者其他继发性糖尿病。

我国患糖尿病的人群中,2型糖尿病占了90%以上,主要就是由于后天因素导致的,即不良的生活习惯,进食过多、体力活动减少、肥胖等等,都是引发糖尿病的高危因素。

研究也表明,通过减肥、运动,合理饮食早期可以通过生活习惯改变控制血糖,大大降低糖尿病的患病率,所以,想要远离糖尿病,就应该养成科学健康的生活习惯,提高身体免疫力,降低患病的风险。

纯手打,码字不易。若您赞同文中观点,就赏个赞、点个关注呗,如有疑问可留言或邀请“三诺讲糖”回答!

5

糖尿病是一种多因素引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既然是多因素,那么就说明它受的影响因素比较多,这也是糖尿病目前尚不能除根的主要原因。

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的胰岛功能下降或者衰竭,导致胰岛素分泌相对或者绝对不足,血糖升高,出现2型糖尿病或者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的发病因素主要有遗传、自身免疫、病毒感染、牛乳喂养、药物及化学物影响等。

2型糖尿病的发病因素主要有遗传,体力活动减少或者能量摄入过多,肥胖,胎儿及新生儿期营养不良,中老年,吸烟、药物及应激等可能。

由此可见,遗传参与1型和2型糖尿病的发病过程。目前认为生活方式的影响对2型糖尿病的影响比较大。

糖尿病的发病逐年升高,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重大问题,1型糖尿病患病率远低于2型糖尿病。目前认为1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与季节和病毒性疾病流行相一致,提示1型糖尿病的发病与病毒感染有关。

1型糖尿病及2型糖尿病均有遗传及环境因素参与。近年来糖尿病患病率剧增主要是指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快速增加。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体力活动减少,吃得太多,营养太好导致肥胖,而肥胖人群非常易于出现胰岛素抵抗,而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的病理基础。

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生活方式的改变是平稳血糖的基础。要坚持少吃一点,多动一点的原则,保持健康的体型,戒烟限酒。根据血糖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

6

遗传占的因素的确是很大的,有遗传因素的人群比起普通人群有更大几率容易患糖尿病,如果一定要比的话,遗传因素可能得占70%左右,生活习惯这也得占个三四成。比如很多有遗传因素的朋友可能感觉自己日常控制饮食还算合理,怎么莫名其妙就给患上糖尿病,另一些胰岛素效率高,糖耐量好的人群,爱吃甜食饭量又大,结果一辈子可能也不会患上糖尿病。总之,有家族遗传史的朋友也不要觉得自卑,多注重自己日常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完全可以克服患上糖尿病的风险。

糖尿病的爆发和日常我们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密切相关,虽然糖尿病分为一型和二型,但生活中有8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属于二型糖尿病患者,二型糖尿病多出现在中老年阶段,主要是因为“胰岛素抵抗”造成,例如胰岛素敏感度下降、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效率低下、胰岛素靶向性出现障碍等问题。一型糖尿病患者诱发原因复杂,可能和个人体质、遗传、环境、情绪、病毒入侵等都有关联,一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细胞受到损伤,无法再生,严重的一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细胞完全受损,需要依靠注射猪胰岛素来维持正常的胰岛素功能,多出现在青少年年龄段。

我们着重关注的是人群数量大的二型糖尿病,据调查发现,二型糖尿病中有90%属于超重和肥胖人群,经常被称为“富贵病”,这说明体重控制对预防糖尿病来说十分重要。肥胖会导致严重的胰岛素抵抗,我们身体的每个细胞都需要胰岛素作用,肥胖和超重患者细胞数量多,细胞体积大,会严重升高胰岛素负荷,很可能造成胰岛细胞受损,胰岛素抵抗增大的情况。如果要说,为什么人类这么容易患上糖尿病,那么从生物学上来说,大概是因为人类的进化没能跟上时代的变化。我们的祖先远古人靠着狩猎为生,每天必须面对饥饿和生命危险,所以,一旦有猎物,有野果,大家都会抓紧机会饱餐一顿,蛋白质、脂肪、糖分对于祖先们来说尤其重要,这也在我们的基因里刻下了对脂肪、糖类的无限喜爱。那时的生活可不像我们现在,整天坐在电脑桌前噼里啪啦,活动量极少,而且物质条件越来越好,不存在那种食不果腹的生活。

正因为我们的祖先生活艰苦,所以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人类产生了一种“节能基因”,它能够为我们保存下多余的热量,积极储备下来,在饥荒的冬季,或者捕猎失败的日子里,我们就能靠着之前饱餐一顿后储存的能量来维持体力。但这样优秀的节能基因在现代生活中竟成了累赘,我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而工作性质越来越“懒惰”,人们没有了祖先那样整体奔波的习惯,能量难以消耗,而且在节能基因的作用下,大鱼大肉、啤酒海鲜地生活,能量储存越来越多,细胞体积越来越大,储存的脂肪越来越多,不仅对胰岛素是一种巨大的考验,同时也会增加血管脂肪堆积等问题,诱发多种心脑血管慢性疾病。

若是这种节能基因在接下来的多年里能够因进化而退化,或许人们会少更多三高几率和其他心脑血管疾病的纠缠,但至少现在还不是这样,我们喜欢脂肪、喜欢糖分这可能是源于祖先DNA的流传,但即便如此,我们也要控制自己摄入这些成分过量的行为。另外,保持“祖先们的运动方式”,参与适当的运动,提高基础代谢能力,消耗多余热量,推荐每周参与3~5天运动,一次1小时以上,一周可以选择一天进行长时间(3~4小时)的运动,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会十分有效。控制自己的食欲,不要暴饮暴食,食物以清淡为主,注重烹饪方式,多用蒸、煮、炖、清炒和凉拌的方式来料理。

7

糖尿病病因的三种来源:

1.先天因素导致。2.其它疾病导致。

3.后天生活导致。

目前,中国90%的糖尿病人,是后天生活方式不良导致。

糖尿病,和高血压、高血脂、痛风、肥胖等疾病一起,被称为“富贵病”,因为穷人很不易得。

在改革开放以前,糖尿病的发病率,甚低。1980年患病率为0.67%,1995年增加到3.2%,2007年9.7%。

在温饱问题解决的九十年代来世,糖尿病的发病率,逐步走高。

这是生活方式和经济条件改善的结果:

民众出行,不再步行和骑自行车,而是电动自行车、摩托车、汽车、公交车、地铁等,基本都是缺乏运动的。

民众饮食,不再是以植物性食物为主,而是无肉不欢、无糖不喜、无辣不买,重口味的剁椒鱼头、香辣蟹、小龙虾、奶茶,伴着高度白酒、成箱啤酒一起下肚。

随着这些肉食而进入身体的,是高热量、高脂肪、高胆固醇、高饱和脂肪酸。

民众工作,不再是繁重的体力劳动,而是坐在电脑前、坐在流水线边,即便是工地、工厂,现在很少有需要繁重体力劳动的岗位,主要以机器为主、人工为辅。

加班到深夜,学习到深夜,周六工作,是司空见惯的事。余下一点时间,孩子补习、做家务、购物、会友、娱乐,可能还有一堆事要处理,根本无暇去从事体育锻炼。

一句话,进食的热量,长期严重超过了身体活动,严重超过了身体需要量,导致身体胃肠、肝脏、肾脏等器官不堪重负,并引起内分泌失常。

患者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不能正常地发挥生理作用,引起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急、慢性合并症。

糖尿病,一旦沾染上了,就是终身性的疾病,以血糖增高、出现尿糖为临床特征。

通过饮食控制、运动控制、药物控制、血糖监测等途径,某些意志坚定、执行能力强的人,血糖可转为正常,但是,他们虽然摆脱了药物,生活中处处得特别小心。

目前,糖尿病尚无根治的办法,但是可以通过综合治疗的手段,达到满意地控制病情,延缓并发症发生的目的,使糖尿病患者,也能正常生活、学习、工作、娱乐等,享受人生的乐趣。

以饮食控制,而不是以药物控制为主,是对付糖尿病的“重中之重”!

糖尿病患者,要把合理控制饮食,作为向疾病战斗的有力武器,终生都不要放弃这个武器!

8

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极为复杂,总的来讲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参与发病,至于遗传和环境谁占主要因素,I型糖尿病和ll型糖尿病不一样,同一类型也可以存在不同。题主所说的生活习惯属环境因素范围。在成人糖尿病患者中,可以通过干预环境因素而消除糖尿病。

1.Ⅰ型糖尿病中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在发病都很重要。

l型糖尿病简称T1DM,绝大多数是自身兔疫性疾病,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参与发病。在某些外界因素作用下,如病毒感染、化学毒物和饮食,具遗传易感基因的人,激活了一系列自身免疫反应而致病,多见于青少年。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都很重要。

2.ll型糖尿病也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致病,但起病和病情进展受环境因素影响更大。

ll型糖尿病简称T2DM,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糖尿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在同卵双胞胎中,同病率接近100%,但起病和病情进展则受到环境因素变异很大,证明环境因素对是否起病以及病情轻重影响更大,更重要。

ll型塘尿病参与发病的基因很多,每个基因只是让人容易得病而不足以致病,只影响糖代谢的某些环节,对血糖值没有直接影响。

环境因素包括年龄增长、现代生活方式、营养过剩、体力活动不足、应激、化学毒物等,对女性来讲,还包括子宫内环境等等。

上述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下所引起的肥胖,特别是中心性肥胖(腹型肥胖)与ll型糖尿病发生密切相关。

3.成年糖尿病患者中77%可以通过干预环境因素而消除。

2019年 10日21在厦门举办中国糖尿病年会上发表研究结果认为,在中国40岁以上成年糖尿病患者中,有77%实际上可以通过控制代谢、降低饮酒、合理饮食、增加体力活动、减少肥胖、治理空气污染等因素来消除。这些均属于环境因素干预。

遗传因素爹妈给的不能选择,年龄不可逆转,机器使用久了机能总会有所下降,空气污染一己之力不能改变,也没办法在一朝一夕间有所改善,但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坚持锻炼身体,保持合理体重,戒烟限酒,却是由我们做主,完全可以自主把控,做到这些,成年人就可以降低77%患糖尿病风险,何乐而不为呢?

小结:糖尿病发生机制很复杂,总的来说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困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环境因素对Ⅱ型糖尿病的发病和病情程度影响更大。在成人糖尿病患者中,通过环境因素干预可以消除77%糖尿病。

9

我觉得,现在的糖尿病诊断标准似乎定得过低

10

糖尿病是怎么回事呢?

有些人是因为免疫系统缺陷和遗传等因素,导致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那么糖就不可能顺利进入细胞,血糖就会一直超标。

这类人群我们将其称之为1型糖尿病人,这类人群需要终身依靠外援——注射胰岛素来帮助糖进入细胞完成代谢。

1型糖尿病占比相对较少,约占糖尿病患者总量的5%-10%,它有很明显的特点——早发,一般在儿童或青少年时期就已经发病

有1就有2,2型糖尿病才是糖尿病的主体,占比约在90%左右。

那么2型糖尿病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在糖代谢的过程中,小肠在分解淀粉时,如果忘记分泌肽君,也就是压根没有通信兵去报信,胰腺就会傻乎乎地在家睡觉,不知道要分泌胰岛素。

这种由于通讯设施错误导致的高血糖,是一种2型糖尿病。

常用的治疗方法就是给小肠用肽类药物,让小肠记得分泌肽君,恢复通讯功能。

当然,这是一种很绝对的情况,更多的情况是小肠照常分泌了肽君,而肽君不积极工作,慢悠悠地去报信,胰腺接到指令后也慢悠悠地分泌,分泌出来的胰岛素又慢悠悠地去开门。

意思就是如果肽君、胰腺、胰岛素这三个家伙有一个患了拖延症,或者是全部患了拖延症,那结果就糟糕了。

血糖迅速升高时,胰岛素不来;等糖随尿液排出体外,体内血糖降低时,这些胰岛素姗姗来迟,开始大干快上,让本来就不高的血糖瞬间降低。

健康的人是用胰岛素来调节血糖水平,使其尽量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这下可好,由于他们的拖延症,我们的血糖坐上了过山车,不是超高就是超低。

剧烈的血糖波动可是人们扛不住的,过低的血糖可以使人立刻昏厥,甚至......

这种大家集体怠工的情况比较复杂,需要联合用药,提高懒惰的家伙的工作效率。

如果在糖代谢的过程中,肽君辛辛苦苦地准时给胰腺通风报信,胰腺收到通知后,开始分泌胰岛素。

突然发现,哎呀我的妈呀,生产力有限,数量不达标,这个时候部分糖不能顺利进入细胞而滞留在血液中,造成高血糖的情况,这也是一种2型糖尿病。

针对这类情况我们的治疗方法是赶紧刺激胰腺,让它能够恢复产能。这类治疗药物主要有格列奈类。

如果在糖代谢的过程中,肽君的情报工作和胰腺的生产工作都很顺利,可是万万没想到,这胰岛素开门的能力缺失了。

也就是给你发了张电子门禁卡,别人的卡一刷,门开了,可你的卡就是不行。

因为胰岛素受体不够灵敏,一张刷不开,两张刷不开......悲剧就是打不开门,真的打不开门。

由于这类情况引发的高血糖治疗方案主要是运用双胍类药物刺激胰岛素的敏感性。

也就是把门禁卡重新刷一遍,让它能够有效地把门打开。

还有一种状况是胃肠的消化功能实在是太好了,吃进去的淀粉秒变血糖。

瞬间飙升的血糖让胰岛素毫无招架之力,造成了大量的葡萄糖在血液中堆积,引起高血糖。

针对这类患者,一般的治疗手段就是服用一些着力于延缓小肠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功能的药物,比如阿卡波糖。

胰腺,胰岛素,肽君,胃,肠。这几位主角要么自己出故障,要么在搭配上出故障。

除了胰腺,胰岛素,肽君,胃肠等因素之外,还有一个能够导致糖尿病的因素,一个你绝对想不到的一个因素,那就是肥胖。

肥胖的人呢,细胞被脂肪团团围住,像是穿了厚厚的棉袄,胰岛素像个地下工作者一样去和胰岛素受体接头。

由于隔了棉袄,信号变弱了,怎么都联系不上,可怜的胰岛素生命周期又实在是太短暂了,死也没有接上头。

胰岛素没法打开细胞的门,于是,熟悉的故事就发生了,血糖进不去细胞,滞留在血液中,血糖升高......

这有什么难的?减肥呀,脱了棉袄信号不就好了吗?胰岛素不就可以正常工作了嘛!

理论上是这样,但如果这个过程太漫长,过多的脂肪一直堆在那里,胰腺不停地收到消息“哥们,你这是怎么干活的,这批门卡都失灵了,赶紧来点靠谱的。”

于是,好强的胰腺玩了命地生产胰岛素,结果活活累趴,再也不能正常生产胰岛素了。

针对这类糖尿病患者,当务之急就是减重,必要的时候可以采取手术干预。

2009年,欧洲第45届糖尿病研究会的年会确认:肥胖导致的糖尿病已经成为可通过手术治愈的胃肠道疾病。

一口气说了这么多的高血糖,糖尿病有哪些危害呢?

正常人的血管是光滑而柔软的,如果糖在血液中含量太高,大块头的糖分子三五个挤在一堆很容易就把血管堵住了。

最容易中招的是毛细血管,比如视网膜下的毛细血管,又多又细,血管被堵住以后,视神经萎缩导致视力下降,严重时可致失明。

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也非常丰富,易堵塞,一旦出现堵塞,肾就会出现故障,严重时会导致肾功能衰竭。

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糖尿病人会因为糖尿病发展到晚期一定要洗肾透析的原因。

血糖不仅能造成毛细血管的堵塞,还可能堵塞心血管,引发心肌梗死;堵塞脑血管,引发脑梗、脑溢血;堵塞下肢循环血管,导致下肢坏死,严重时甚至需要截肢......

血糖这个危险的家伙,就像是我们公路上的三节大货车,它堵在哪里,那里的交通就瘫痪了。

虽然本身没有啥害处,可是造成血液循环系统的崩溃,危害可是太大了......

还有一种危害是易感染。

糖是细菌的最爱,有了糖,细菌就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高血糖会抑制白细胞吞噬细菌的能力,会让你的身体处于无政府状态——“坏人满地跑,警察不管事”。

于是乎,各种感染就找上了你,如念珠菌、肺炎双球菌、大肠杆菌及其它革兰阴性杆菌,它们在高浓度的葡萄糖组织中极易生长。

因此,皮肤感染、肺炎、泌尿系统感染在糖尿病患者中极为常见。易感染使得糖尿病后期的患者是不可以手术的,因为伤口根本就没有办法愈合。

糖尿病其实是对你的血管造成伤害,才导致了心梗,脑梗, 肾功能障碍,眼睛疾病等等的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