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还记得农村的露天电影吗?有什么感想?

还记得农村的露天电影吗?有什么感想?

2020-08-15 17:05阅读(80)

还记得农村的露天电影吗?有什么感想?:六七年代农村都有公社放映员给各个大小队轮流放露天电影,需要大队派马车接回电影机,前三天就知道该到大队放影就高兴死

1

六七年代农村都有公社放映员给各个大小队轮流放露天电影,需要大队派马车接回电影机,前三天就知道该到大队放影就高兴死了,明知己经看过的影片也不放过,看的最多战争片地雷战,地道战,平原游击队,还有八个样板戏,影片台词都背熟了,但还是挺高兴,影幕前看完,银幕后看,就是怕刮风下雨和停电,只要有一种就不能放影,遇到不能放映时哪种失落心情无言能表!

2

在七八十年代,电视还没有普及,那时家家户户只有有线广播,文娱生活严重缺乏,每当村里放露天电影,大人孩子都高兴,这是村里的盛事。

当时村里放电影,小孩子们就要忙起来了。在天黑前的几个小时,许多小孩要到放映场地占位。把家里的小椅子,小凳子,马扎等放到场地上,家里有几口人就要占几口人的位置,并画线框起来,不许其他人侵占。孩子们会早早去占位置,去晚了就占不到好位置,所谓好位置就是正对着银幕而且较为靠前的位置。当夜幕降临时,一家人坐在一起看电影,真可谓其乐融融。

每当邻村放电影时,人们也要早早吃过晚饭,三五成群一起去看电影。由于人已很多,只能站在较偏较远的位置观看,有时甚至在银幕的后面看。多数情况下每晚放两部电影,有时也放三部片子,这时人们看得更加过瘾。小孩子最不爱看的是戏剧片,吚吚呀呀唱个没完,最爱看的是战争片,又紧张又刺激。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露天电影是童年回忆中最靓丽的一抹彩虹,也是童年幸福时刻的主要见证。

3

谢邀!记得。提到露天电影,简直是记忆犹深,六七十年代,那时的乡叫人民公社,公社有一个电影院,有一名放影员,我们公社有十个生产大队(现在的村),电影是一个村放一场,放影时间都是安排在晚上,那时候没有车,放影设备都是靠人工抬或背,要放到哪个大队,就由哪个大队安排劳动力去抬机子,放影的当天下午,在大队公房(社房)门前的露天坝的一面,栽上两根木杆,挂上宽尚的大荧布,另外,在适合的位置安放好放影机,由其那时没有电,还得把发电机安放在避到点的地方,免得噪音影响放影效果,天快黑之前,四面八方来看电影的群众朝各条小道走来,上有百岁老人,下有背着的小孩,除本大队的群众外,还有其他大队的也来了,来的人多了,露天坝站不完,有的年轻人直接爬到树枝上去等待看电影,简直是人山人海,当放影开始,人们简直是鸦雀无声,目光直盯荧屏,那时爱放的电影有《渡江侦查记》、《白毛女》等,不管电影放到哪个大队,邻居们都会约好一同去看,就是要走十多里山路都去,有时候晚饭来不及吃,饿着肚子都要去把电影看好,看电影应该算是当时最好最开心的一种文化生活了!以上回答,如有不当之处,敬请网友批评指正!谢谢!

4

回不去的年华,抹不去的记忆!

那时候一听说有电影,就会跑到放电影的人家里看,是不是放电影的机器拉来了。直到看见村里人拉着电影器械放在某某家了,心里才会踏实。

然后,就盼太阳赶紧下山。搬个小凳子占好位置,等着电影屏幕挂在两棵树中间。

大人做好了饭,叫回去吃,怕电影开演,饿着也不回去吃。电影屏幕挂起来后,就是很长的等待。因为庄户人家收工回来晚,还要做饭吃饭伺候家里的家禽家畜。所以喇叭里经常放一些很好听的歌曲。像《泉水叮咚》《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牧羊曲》等耳熟能详的歌曲,我张嘴就来。

自己村里看了,还追到别的村子里去看。直到太远追不上看了为止。

那时,虽然物质匮乏,娱乐也仅限于一年才几场的电影,可那时过得很快乐,感觉很幸福!

后来有了黑白电视,电影才淡出了人们的生活。

5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露天电影是农村的主要文化娱乐方式,那个时候乡里有专门的电影放映员,每有新影片下来就会挨村轮流播放。但那个时候还有许多村没有通电,因此一打听到哪个村今天晚上放电影,附近村庄的人都会去看,可以说非常热闹。

我们村与乡政府所在地是相邻村,相距约二三里地,因此只要乡里一放电影,村里人都会跑去看,特别是孩子们都早早的吃完晚饭,相约成群的一块去看。大人们则要把屋里的事处理完后才会去看,有老人的还会带上着凳子,方便老人坐。

放电影一般都是在农闲时,特别是在冬天较多,因为夏天较热,有蚊虫,而且还会下雨。那个时候农村小学一般没有晚自习,放电影很多都在学校操场上,或在校院内,也有在较大的麦场上。电影员一片在天黑前一二个小时到,早早的影幕挂上,机子放好电线扯上,等大部分家庭吃完饭后开始播放。有时候影片送到的较晚,便会提前通知大队先把电影机子拉回来准备好,单等影片一到便开始放。

若知道乡里今晚放电影,家长们会早早的开始做晚饭,孩子们会一遍一遍的问饭做好没,只要一做好就赶紧吃,吃完后叫上早约好的小伙伴一块往乡里去,生怕去晚了少看影片开头。到别的村地盘上当然是没法挤到中间了,因为中间早就坐满了人,小孩子们只有站在前面坐的人的两边,有的干脆席地坐在前面。大人们则挤在后面,有的甚至站在凳子上,比较小的孩子往往架在爸爸的脖子上,还有的实在没地方就到影幕反面看,但是看到图像是反的。

那时候放的影片大部分是战争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红军时期的战争较多,另外也会有故事片,小孩子最爱看战争片。后来也有香港片,记得《少林寺》刚放时十分轰动,“少林、少林”的主题歌几乎人人会唱。电影一开始大家都会全神贯注的观看,一片一片的跟着放,一般为两个片子,也有三片、四片的。每次放电影基本上都是放两部,一部战争片,一部故事片,当然也有放一部的,放一部的要么是新片子,要么比较长。

当然也有不看电影图热闹的,特别是十七、八的年轻小伙、姑娘们,不同村的会借机会会同学,联络、熟悉一下感惰,有对象的甚至约会,不过那个时候的人思想还得保守,男女见面主要是说说话,拉笼拉笼感情,看上谁家姑娘了过后会托人说媒。电影一散场大家开始往家回,各村的路上都能排起长长的队伍,大家边走边议论电影故事情节,小孩子则会边跑边打闹。

在本村放电影时会早早的到放映场占个好位置,或围着电影机好奇的看这看哪,影片开始时会不时的关注放映员怎样放片、换片。当然也有放空消息的,有时听说那个村晚上有电影,结果跑去了没有,大家回来时别人要问起看的啥电影,孩子们都会调皮的回答《白跑红窜被窝战》,或者《打完鬼子回家乡》。

到上世纪九十年后黑白电视机在农村兴起,看电影不再是唯一,但是只要村里来了电影,还都会去看,象看戏一样图的是热闹。晚上看电影也不觉得冷,看完都心情十分舒敞,电影情节及演员能议论好几天。到两千年后各地开始实施电影下乡,但这个时候农村人已经少了许多,没了年轻人,没有以前的热闹气氛,笔者回老家时还遇到过两次。

那个时候虽然生活过的苦些,但精神上没有太大压力,孩子们上学能学进去的则上高中考上大学,或初中考中师、中专。学不进去的上完初中就不上了,回家务农跟着大人干活,或学点手艺,到附近干点零工。

那个时候年轻人结婚说媳妇比现在容易的多,农村姑娘也比较多,说的都是周围十里八乡的,风俗习惯都差不多,彩礼基本上都一个样,也没啥攀比头,相互差不多就行。谁家若是要的太多还会遭周围人的骂,骂他家破坏了规矩,让别人没法办。一般小伙子只要不是傻子、残疾,或品行不好、懒虫,都能说下媳妇。而闺女出嫁都会赔送嫁妆,嫁妆一般为柜子、桌子、椅子等家俱及床上用品,条件好的还会赔送缝纫机等。

以上是我小时看露天电影的经历,大家的有什么不一样?

6

还记得农村的露天电影吗?有什么感想?

看到这个话题,勾起了儿时的回忆,处于懵懵懂懂年纪的自己,看了人生第一部关于爱情的电影,就是沈丹萍主演的电影《被爱情遗忘的角落》故事情节已经完全不记得了。那个时候因为年纪太小,对电影情节已经没有一点印象了。

不要问我为什么年龄那么小,就喜欢看爱情片。是因为那个年代的电影,大部分都是抗战片加演新闻片。

因为那个时代的人,思想观念都比较保守。没有现在的改革开放那么自由,所以人们的思想意识都是比较固化的。

爱情片都属于有颜色的电影,谈情说爱差不多会被认为道德败坏的人。只要是那个年代的人都知道这样的事情。我这一不小心就暴露年龄了呀。

关于爱情的电影就像是一股清流,让当时的人们感觉到了,在平凡的日子里,还有对生活的美好愿望。现在想想这就是处在当下的人们,关于对美好爱情的憧憬跟向往吧。

欢迎朋友们在评论区留言,谈谈你们的感想是什么吧。

我是爱摄影的凝一天下

在这里真心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

7

记得很小很小的时候第一次去看,还是妈妈抱着我看的,估计就3岁左右吧!看着看着睡着了。再大一点自己和小伙伴们一起来去看,记得看过五鼠闹东京吧!很好看!还有很多抗日战争,觉得那时候看的最多的就是打日本鬼子,学的一句日语就是“八格牙路”。??还有那时候还有戏团来演出,搭戏台唱戏,都是很小的时候的事了,记得却很清楚哦!满满的童年回忆!

8

记得记得,永远记得那难忘的快乐时光。

小时的农村,物质匮乏。难得看上一场电影,偶而看场电影那高兴激动的心情,无以言表。

早早吃过晚饭,一群小朋友便欢天喜地搬个凳子去占位值。中途生怕错过故事情节,连厕所都不上。

那时侯,小朋友们专门打听那个村放电影。即是上完晚自习,听说那村放电影也成群结队赶去。好多吋,因为消息失误白跑一趟。但听到有电影的消息,依然赶过去。

小时的电影己随岁月离去,我也到了中年的年纪。小时露天电影,承载了青葱岁月最快乐的时。是我终生难忘

9

谢邀。

记得!

现在脑海里有印象的就是我们村后面那一家晚上放的电影,内容记不得了,只记得一大群村里的人搬着小板凳,拿着一把蒲扇坐在前面看,然后我们一帮小孩就会来回跑,从人群中钻来钻去,又调皮的还会用手或者其他的棍儿啊什么的挡住投影仪,这样前面的屏幕上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影子。

一般是村子里某个人家家里有什么喜事才会放电影,比如说家里娶媳妇了,孩子考上大学了,孩子出生了或满月了,家里有钱的会放电影,我们这儿叫“玩电影”,现在已经很少见了。那时候没什么片子看,有个完整的电影大家都觉得很稀奇有趣。

小时候虽然穷,在农村,但是真的很开心呀玩的!

10

怎么能不记得呢?可以这么说,那时看农村露天电影,比今天看影院大片还过瘾!

看露天电影,那已是三四十年前的事了。当年看露天电影的少年,如今都已人过中年。

众所周知,过去农村比较贫穷,文化生活贫乏单调,一年之中,露天电影也看不了几次的。

记得每当乡里(那时还叫公社)电影队来村里放电影,消息一传出,整个村子都躁动了起来,尤其是我们这些个不识愁滋味的少年,感觉比过年还高兴!

夜幕降临,匆匆忙忙扒拉两口饭,提着小板凳就去放映场地占位置了。

放映期间,更是看得是目不转睛,生怕漏掉一丝一毫的细节,连放映员换片时,都觉得动作慢了,希望快些接上片子,好接着看。

第二天,电影队离开了村子,但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无论大人孩子谈论的话题都是刚看过的电影。

当年,彩色故事片《黑三角》,就深深地吸引了我,电影队在我们村子里放映后,又到周围村子去放映,我曾约上我的好伙伴们跟随电影队的足迹,连看了三场,直到电影队远去。

那个年代,露天电影为我们贫乏单调的生活增添了一抹绚丽的色彩,为饥渴的心灵送来一股清凉的甘泉,为贫穷沉寂的乡村带来一丝生机与希望。

时过境迁,今天我们当年看露天电影的狂热与激情还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