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同性恋是因为小时候缺乏父爱引起的吗?

同性恋是因为小时候缺乏父爱引起的吗?

2020-08-15 10:15阅读(65)

同性恋是因为小时候缺乏父爱引起的吗?:不知道不知道不知道,我真的不知道:-父爱,同性恋,小时候,缺乏

1

不知道不知道不知道,我真的不知道

2

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这么说吧,我小时候对我爸没啥印象,洗澡都是和妈妈一起洗,我小时候的确一直对男生很好奇,然后就,,,你知道的了,虽然有研究证明基因是影响性取向的很大一部分因素,但不得不说,后天的环境,还有性教育也有很大的影响。。

3

这个问题有点问的不切实际。也可能对这群体根本不了解。他们的相爱与社会环境及父母教育和基因没有一点任何关系,他们的相爱是俩个人必有优秀的一面被对方欣赏或兴趣爱好及沟通方便的理解而产生相爱走到一起。现在可以肯定的讲老中青在一起生活的相当多,虽未立法允许但这个群体人并没做危害国家社会他人利益伋努力工作。不向一些人认为的那样不敢于生活在阳光下,真正深入了解感到他们一部分是比较优秀的,只小部分人对相识相爱结合不那么认真对待。我也可告诉一部分人不要拿别人的做法说三道四,你走你的路他生活他们的与别人无关,更不需要那部分人去理解去包容,人人都有选择的生活方式,只有感到幸福就好。也不向一部分想的那样,只要真心诚心不乱来。

4

绝大部分同性或双性性取向是出生就决定了的,跟有没有父爱没有任何必然的联系,可笑的是还有人把孩子往所谓的“矫治中心”送。和题主的这个问题一样“很傻很天真”。

5

当然不是啦,同性恋自古就有,在自然界也有很多动物有同性行为,异性恋不会因为接触同性恋而改变性取向,同时同性恋也不会因为异性恋占多数而变成异性恋,因为同性恋人群只占总人群的3%-5%,而且一直维持在一个恒定的区间,自古就是,所以人类不用担心因为同性恋结婚而无法繁衍后代,或者看到更多的人承认自己是同性恋而感到惊恐,这是最最正常的现象。现在都9102年啦,头条的用户应该知道一点基本常识。

6

其实不是,而是你发现身边的所有男性都依靠不住的时候,先是失望,然后绝望,再然后就是鄙视,再后来就是淡漠……最终,你觉得相信他们,不如信条狗。

7

不是啊!是基因上的原因。

8

不是的。 当今绝大多数科学家、心理学家、医学专家认为性取向是先天决定的, 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将同性恋从疾病名册中去除,以为同性性倾向乃人类性倾向的其间一种正常类别,同性恋不是一种疾病或不正常,且无需承受任何方法的医治。

2001年,在“中华精力科学会”推出的第三版“我国精力疾病确诊规范”(CCMD-3),将同性恋从精力疾病分类中删去,这意味着中华医学会不再将同性恋看作疾病。

同性恋并不罕见,自古以来就存在,在人群中所占比例是3%~5%,现实生活中歌星张国荣,苹果公司库克都“出柜”(向社会公开自己的性取向),歌星王菲的女儿也是同志。

9

这是必然的,甚至是最主要原因。

从出生到儿童时期,父亲角色的成功扮演对男性成年后的性心理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这段时期,父爱缺失,不管是父亲离世,不在身边,或者父亲男性角色扮演失败,比如暴躁易怒、懦弱无能、悲观厌世、自私自利等等,都会让孩子失去塑造自我性别角色的榜样,从而造成强烈的自我认同障碍,以至于一生都难以塑造自己果断,勇敢等男性特质。

同时这种缺失或对父亲角色的深度否定,会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陷入深深的自卑情绪之中,导致过分的自我关注(到了青春期,也会表现为对自我身理缺陷的过分关注),这种状态根本无法与人建立有意义的联系,更别说了解异性。

他们要花很多的、甚至一生的时间去塑造自己的性别,他们关注每一个优秀的同性,欣赏他们的优点,模仿他们的优点,可惜的是,往往在成功之前,他把他们当成为了性吸引对象。

因为要填补这种残缺的渴求是如此强烈,强烈的渴求产生强烈的欣赏,而强烈的感情的极致就是性的冲动。

我对性别塑造的建议是:

1.多进行男性运动,足球,篮球,拳击等等,多和同性长者接触,但要适度,在产生性吸引时,要把这种感情转换升华。

2.每日冥想练习,思维回到幼年,想象和一个完美父亲互动的各种情景,并沉浸其中,欺骗自己的潜意识,重塑自己的潜意识。想象父亲如何抱着你,亲吻你,逗你笑,给你讲故事,陪你玩耍,鼓励你,想象一个完美父亲如何爱你的母亲,如何照顾你的家庭,以及,如何与社会互动。想得越清晰越好。

3.从“自怜自爱”的囚笼里走出来,完全地接纳自己,不用去羡慕任何人,要看到生命的潜力,看到生命无论是肉身还是精神无差别的完美。试着去感受自己内心的力量。自我疗愈的最好办法就是去建立联系,去建立亲密关系,去感受爱,不要害怕挫折,要反复尝试,你慢慢会看到一个全新的自己——那个充满活力的、真实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