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提出归还琉球的时候,为什么李鸿章拒绝了?:琉球也就是现在日本的冲绳县,在清朝末期的时候被日本吞并,成为日本的领土,日本吞并以后就在这里设置了管理机
琉球也就是现在日本的冲绳县,在清朝末期的时候被日本吞并,成为日本的领土,日本吞并以后就在这里设置了管理机构,把琉球改为冲绳县。
琉球在12世纪的时候就有独立的国家了,当时有三个国家,在明朝的时候在三个国家都是大明的藩属国,给大明纳贡。即使到了后来第一尚氏王朝建立之后,统一了琉球当时也是给继续给大明纳贡的,后来内乱建立起了第二尚氏王朝也是继续给大明纳贡,当时都是由中国政府给他们册封的。
但是到了1609年,日本开始入侵琉球,让琉球成为了日本的附属国而且还割地给日本,当时就是日本萨摩一个很小的政权。到了清朝入关之后,琉球又和清朝确立了朝贡关系,琉球成为了大清的藩属国。到了清朝后期1872年日本正式宣布琉球是日本的内藩,属于日本的领土。1875年日本武力进入琉球,强行解除了琉球和中国的藩属关系。
但是清政府也是极力的反对的,到了1879年的时候大清联合美国等国家,让日本做出了让步,中日开始谈判琉球问题,当时日本提出了吧琉球分成了两部分,南部大概占了三分之一归属清朝,但是南部地区都是一些贫瘠之地,北部归属日本。大清当时当然不答应了,当时大清正在进行洋务运动,有了大量的西洋武器,有北洋舰队,当时号称是亚洲第一的舰队。所以当时大清并没有答应日本的要求,所以当时大清并没有承认日本拥有琉球的主权。就这样一直拖到了甲午战争,甲午战败以后大清不光是把琉球丢了,而且更是把澎湖列岛还有台湾都丢了,此后琉球基本上也就和中国没有多大的关系了。
到了1880年的时候,日本和清朝签订了一个协议,包括宫古、石垣、八重山群岛在内的先岛群岛属于中国,其他地区则属于日本。当时虽然签订了协议,但是大清根本没有在这些地区设置管理机构,而这里也基本上就是日本占领着。
到了后来日本开始在琉球禁止说琉球语,也开始在琉球征兵,也就标志着这里真正的成为了日本的领土,二战之后当时中华民国想依靠美国,虽然中英美苏四国当时谈及到了琉球问题,但是基本上就是美国代主管的。1947年的时候联合国通过了《关于前日本委任统治岛屿的协定》,把北纬29度以南的琉球群岛和钓鱼岛交给美国“托管”。到了1951年的时候日美当时在中国代表的局面下签订了《旧金山和约》确认日本拥有琉球全部的主权,但是由美国代管。1971年的时候美国把琉球还给日本。日本在这里正史设置冲绳县。
日本提出归还琉球?这个小岛国可没这么好心。他们是想霸占琉球相对富庶的北方岛屿,而将比较贫瘠的南方两岛归还中国。当时的琉球国人不同意,大清朝当然也不会同意了。而代表大清的李鸿章只能拒绝了。
琉球群岛是被日本武力占领的中国领土,不管是从历史渊源上,还是被各国所广泛认可的世界级公约上,都是可以找到可靠证据的。从更有说服力的法理上,中国拥有琉球的主权,这是不容置疑的。琉球迟早是要回归中国的。
琉球即现代的日本冲绳县,美国驻军的地方。
中国关于琉球的史料记载,最早出现在《隋书》中,有专门的“流求传”,记载此地有“流求国”。
在14世纪,琉球出现了南山、中山、北山三国,分别位于琉球主岛的南、中和北部,这个时期被称为“三山时代”。
1372年,明太祖朱元璋曾派杨载向琉球三国发布诏谕。三国在接到诏书之后,相继向明朝进贡,表示臣服,正式成为了明王朝的藩属国。朱元璋还派遣了福建善于造船航海的匠人前往琉球,帮助他们建造船只,教授他们航海术。
根据史料记载,琉球臣服明朝后,日本的一些土著酋长还曾入贡琉球中山国,向琉球偷学明朝的造船术。
琉球此后经历了“第一尚氏王朝”、“第二尚氏王朝”,并将琉球发展到了“三省并三十六岛”的强盛时期。
1609年,日本萨摩藩进攻琉球,并将琉球划入了管辖范围。但是,萨摩藩不敢得罪明朝,琉球王国继续存在,作为大明的藩属国,继续向明朝入贡。即使是明朝灭亡,清朝建立之后,琉球还是中国的藩属国。
1872年,日本单方面宣布琉球王国是日本的“内藩”,并于1873年兵临琉球,废除了原国王。1874年,日本还以保护琉球人民为由,派兵登录台湾东岸,屠杀当地土著。无能的清朝却认为此举是“保民之举”,还向日本赔款,这让日本霸占琉球的野心进一步增强。
1875年,日本大举入侵琉球,要求琉球停止向中国朝贡,禁止琉球接受清朝的册封,并册封琉球国王为“琉球藩王”。自然,日本的举动遭到了琉球国王的拒绝,琉球国向清朝求援,软弱的李鸿章不想因琉球与日本失和,竟然拒绝了。
1879年,日本将琉球国王尚泰绑到了东京,并将琉球改置为冲绳县。但中国和流落在外的琉球人均拒绝承认日本对琉球群岛的主权。
1880年,满清和日本多次谈判,在美国的调停下,准备将琉球分为三部分,北方岛屿归日本,南部岛屿归中国,而冲绳岛归琉球王国,保持琉球王国的存在。
关键点来了,原本李鸿章代表满清,是准备同意这一提案的,但是遭到了流亡到清朝的琉球国人的强烈反对。琉球国大臣林世功在北京总理衙门前,以自杀明志,阻止协议的签订。李鸿章受到震撼,开始反对对日议和,主张琉球国复国,恢复国王尚泰王位。
1882年,日本曾提议将琉球南部两岛割让给清朝,然后册封琉球王,让尚氏世袭冲绳县令。但是,除了两岛之外的其他岛屿,实际上被日本篡夺了。李鸿章竟然还准备答应,但是没有得到总理衙门其他大臣的支持,只能作罢。
李鸿章作为一个确确实实的卖国贼,是有才能,但他主要是靠出卖国家利益,才在国际上赢得了很高的声誉。
1894年,清朝向日本宣战,揭开了甲午战争的序幕,原本琉球流亡清朝的大臣向德宏提议清朝收复琉球,也得到了众多官员的支持。但是,在慈禧、李鸿章治理下的清朝,已经烂透了。甲午战争,清朝惨败,靠清朝收复琉球已经无望。
甲午战败的第二年,清朝签订了《马关条约》,将台湾、琉球都割让给了日本。李鸿章还收复琉球,在李鸿章的手下,不要说琉球,台湾都被日本割走了。
还好,满清很快灭亡了,民国政府在1941年正式向日本宣战,加入了同盟国,并宣布废除《马关条约》。1945年,日本投降,中国抗战胜利,成为了二战战胜国。
战后所签订的《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中,明确规定了对日本的处置,日本领土仅限于日本四岛,当时的日本昭和天皇接受了这些规定。随即,台湾、澎湖列岛相继归还中国,而琉球群岛暂时被美国托管。
1953年,中美交恶,美国将琉球群岛中的萨南诸岛交给日本。1961年,美国准许琉球人悬挂日本国旗。1962年,美国总统肯尼迪公开承认日本对琉球群岛的完全主权。1972年,美国又将冲绳诸岛和先岛诸岛交给日本。至此,日本完全控制了琉球群岛。
但是,在二战后的宣言和公告中,明确指明了,日本领土仅限本土四岛,其他的地方都不属于日本。所以,琉球群岛已经明确了并非日本领土。
在历史上,中国作为琉球长期的宗主国,在琉球国灭亡后,从法理上讲,中国将拥有琉球的领土。日本之所以拥有琉球,完全是靠武力抢占的。如果以此为原则,那中国也可以用同样方式收复琉球。
中国在古代就是亚洲国家的中心,由于国力雄厚,周围的许多小国都曾向我国称臣纳贡,也正是与中国的友好交往,才使得一些国家得以发展起来,甚至成为强大的地区大国,拥有55个岛屿的琉球王国便是其中之一。
琉球王国在明朝的时候就是其附属国,朱元璋很早就意识到琉球的特殊地理位置,因此在看到琉球国忠心耿耿的向他纳贡时也深受感动,派遣福建周边的许多汉人和不少工匠前往琉球,帮助他们发展经济文化。
公元1429年,中山国统一整个琉球群岛,明朝政府册封中山王为琉球王,从此琉球王国的国王继位都需要中国的册封。
随着琉球国家的不断发展,两国关系也越来越密切,琉球甚至一年间向明朝纳贡近200次。
清朝建立后,琉球主动向清朝纳贡,请求清朝册封,使用清朝年号,也一直是清朝的附属国。
从日本强行攻占琉球开始,清政府就一直在反抗, 琉球国王多次向清政府求援,此时俄国正在新疆,日本人在福建频频制造事端,清政府顾及不下,无能为力,正所谓弱国无外交,日本对于中国的抗议根本没放在心上,照样我行我素。
但日本的这个提议遭到了李鸿章的严厉拒绝,李鸿章认为只要自己的舰队不断发展,之后定能完全收复琉球。
或许李鸿章的作法是正确的,琉球本来就是大清的,是日本强行并吞的,不是归还一部分的问题,而是应该从琉球全部撤走军队,还小家子气,归还一部分打发叫花子。
日本处心积虑地吞并了琉球,竟然会主动说要归还琉球?这明摆着是痴人说梦呀!
当然,琉球之于清朝,也谈不上“归还”二字,因为琉球和朝鲜、越南一样,只是清朝的藩属国,并不在清朝的版图之内。
琉球原本只有清朝一个宗主国,但是1872年琉球派人出使日本之际,日本却突然强行册封琉球为自己的藩属国,这是日本为吞并琉球所走出的第一步。
1874年,日本以琉球渔民为台湾居民所杀为由,突然出兵台湾,清朝方面没有否认日本为琉球出头的说法,这等于是间接地承认了日本实际控制或者统治了琉球,也给了日本日后强行吞并琉球一个“合乎情理”的说辞。
1879年,日本吞并了琉球,将琉球废藩设县,即为今日之冲绳县。
对于日本吞并琉球一事,李鸿章是何态度呢?
1878年5月,清朝驻日公使何如璋致函李鸿章,极力主张清政府介入和阻止日本吞并琉球之事,只是李鸿章对此却颇为消极。
李鸿章的态度是,琉球不过是孤悬海上的弹丸之地,离咱们这么远,可是却离日本这么近,你们看呀,咱们想救琉球是不是很难?再说了,小小一个琉球,它能给咱们带来什么好处?所以,也没必要为了一个小小的琉球去和日本打,咱们当然不是怕和日本打,可到底没必要呀!
更让人唏嘘的是,李鸿章还说了句:“或不妨相机妥为开导。”
他所谓的“开导”,究竟是开导琉球接受被日本吞并的事实,还是开导日本主动放弃吞并琉球?对于这一点,恐怕也只有李鸿章自己心知肚明了。
所以,李鸿章的态度无异于是在放弃琉球,他的态度自然也代表了清政府和当时多数官员的态度。
不过,既然李鸿章和清政府已经基本放弃了琉球,后来又为什么会传出所谓的“日本归还琉球给清朝”的说法呢?
实际上,这件事是一个巧合。
1879年5月,从美国总统宝座上退下来后开始环游世界的格兰特恰好来到了中国,准备游玩过中国之后再去日本。
李鸿章听说了此事之后,瞬间想到了让格兰特出面调解中、日对于日本吞并琉球所引发的“纠纷”,格兰特当时也不甘心自己的政治生涯就这么结束,所以听了李鸿章的请求之后,想了想便答应了,如果格兰特能够成功调解此事,必然能够成为他将来再一次竞选美国总统的政治资本。
但是,格兰特到了日本之后,却没有想出能够妥善调解这场“纠纷”的方法,所以只能说一说场面话。
虽然格兰特已经退下来了,可在美国政坛多少还有一定的影响力,所以日本人也不好直接驳了他的面子,最终在格兰特的介入下,日本方面于1880年3月向清朝方面提出了一个“分岛改约”的方案。
所谓“分岛改约”,即中、日一起瓜分琉球,将宫古岛和八重山岛划给清朝,余下的归日本。
所以,从来没有所谓的“日本归还琉球给清朝”一事,日本之所以让步性地提出所谓的“分岛改约”,只不过是想借机让清朝和国际承认日本吞并琉球的既定事实。
那么,李鸿章为什么会“拒绝”日本方面提出的“分岛改约”方案?
日本虽然让步性地提出了“分岛改约”,但是他们又挖了一个坑让清朝跳:我们可以将宫古岛和八重山岛划给你们,但是,咱们给修改修改中日通商条约,让我们也拥有利益均沾的权力,也能够和洋人一样在中国内地自由通商贸易。
实际上,李鸿章和清政府原打算拿到宫古岛和八重山岛之后还给琉球,让琉球在这两个到复国,但是琉球方面却不同意,所以清朝只好继续和日本谈。
后来,驻日公使何如璋想到了格兰特曾经提出的“三分琉球”方案,于是将此方案告知了总理衙门,总理衙门一看,这方案还不错呀!所以,总理衙门便向日本“三分琉球”的方案——北部归日本,中部归琉球,南部归清朝。
日本一看,当然不乐意了,“三分琉球”的话,日本能拿到的好处少了,岂会同意?
别说日本不同意了,实际上李鸿章也不同意,在李鸿章眼里,琉球几乎没有任何价值,所以不愿意要。
如此一来,中、日双方只能继续谈。
这时候,又恰好碰上了沙俄在伊犁找茬,伊犁是自己的地盘,又和中原在陆地上相连,所以李鸿章认为处理好和沙俄的“纠纷”更重要,所以他顺势提出了“延宕”的策略。
所谓“延宕”,说白了就是拖!所以,李鸿章从没“拒绝”过所谓的“分岛改约”或者“三分琉球”的方案,他只是想用拖延的策略去解决琉球事务。
李鸿章的想法是:“矣俄事既结,再理球事,则力专而势自张。”
他想的可真美,想解决了和沙俄的矛盾之后,再集中精力处理琉球的事。但是,谁也没想到的是他这一拖,反而失去了解决琉球之事的最好时机。
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清朝国力愈加衰微,局势已经朝着李鸿章和清政府所不可控的方向发展了,清朝越来越弱,日本却越来越强,清朝更不敢要求日本同意所谓的“三分琉球”方案了,即便清政府提出来了,日本也会充耳不闻。
最终,日本吞并琉球一事因为李鸿章的“延宕”而成了不可扭转的事实。
刚刚读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便心生出两个疑惑:①日本竟然会主动提出归还已经霸占了的琉球(日本冲绳县),简直不敢相信!②日本好不容易主动退步,提出向清朝归还琉球,身为大清“裱糊匠”的李鸿章居然严词拒绝。但其实在我对其背景展开搜寻之后便发现:其实当时李鸿章建议清政府放弃收回对琉球群岛的主权时,实情的确令人扼腕叹息,在这件事情上,李鸿章也许当初自我认为的不错,但是此举却“一失足成千古恨”。
琉球群岛位于中国东海的东部外围海域,其主要包括60个已命名海岛和400多个未命名海岛。历史上的琉球王国是清朝的附属国。19世纪70年代的明治维新之后,公元1879年,琉球国被日本占领,同年设冲绳县。二战后,根据《波茨坦公告》的条约内容,日本主权代由美国全权支配,于是琉球群岛便于此暂时托管于美国。1970年,美日签定《美日旧金山和约》,美国同意将琉球连同钓鱼岛的施政权转给日本。至此,琉球群岛便划入日本版图。
第一阶段:“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强行霸占琉球国
上边提到早在公元1879年的时候,日本在经过“明治维新”后,便通过强硬手段逼迫清政府让出对琉球国的藩国保护权,并且将其强行占据。对于日本此举,清政府可以说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但凭借当时清朝实力,清政府也只能默默低头、唉声叹气。另外重要的一点是,在慈禧太后看来,琉球国只是大清朝的藩属国,并不是清朝从一而终的领土,只要能够使得日本安宁,琉球国的从属问题不值一提。但是李鸿章当时面对日本此举却说出了“恐西人踞之,运营垦辟,扼我安定洋咽喉”的话,由此可知,李鸿章对于“日本强占琉球国”的态度则是强硬的。
第二阶段:“洋务运动”中的中国,日本主动归还琉球国
中国近代的洋务运动其实是和日本的“明治维新”、沙俄的“农奴改革”并驾齐驱所进行的。公元1888年,中国的北洋水师首次成立。伴随着洋务运动的进行和北洋水师军事实力的增强,“世界第八,亚洲第一”的传闻逐渐被日本政府所知晓,毕竟当时的日本还未曾与中国有过一战,于是日本便先行主动提出将琉球群岛南部的先岛群岛归还清朝,剩余的地区仍由暂为管理。
第三阶段:李鸿章直言拒绝,一失足成千古恨
面对着日本政府的意见,身为北洋大臣的李鸿章听闻之后便闻之色变、直言拒绝。当时李鸿章的强硬态度,其实是被清政府所认可的,并且李鸿章此举也赢得了慈禧太后的同意。李鸿章当时之所以敢于直言拒绝,他是这样认为的:待我中华水师有朝一日倍强于东瀛倭寇,到时就不只是先岛群岛这一部分主权归属我大清了。李鸿章此举很明显,那就是想等到北洋水师强大之后,完全将日本击败之时,彻底将琉球群岛主权尽数收回。
公元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一方面标志了洋务运动的破产,另一方面自然而然也就打了李鸿章的脸,此时此刻的琉球群岛,清政府莫想寸土可占了,不过谁又能料想到,假如当时清政府接收了日本主动归还的部分琉球主权,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日本政府会不会再次乘机将其收回。
日本是一个贪婪又卑鄙的国家,到嘴的肉根本不会吐出来,因此它也从来都没有提出过归还琉球。而所谓的“归还”琉球是当时日本针对琉球问题提出的方案,在这套方案中,日本不但想着名正言顺的吞并琉球,还要从中国攫取大量的财富。
上世纪50年代,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提出了岛链战略。其中第一岛链北起日本,经过琉球群岛,接台湾岛,最南端为菲律宾群岛,大巽他群岛。这条岛链毫无疑问是美国为了威慑亚洲大陆国家[主要是中国]而设置的。在这条岛链中,琉球群岛的地理位置可谓至关重要。
虽然现在琉球群岛为日本所占据,但最初的琉球群岛为琉球王国所有,而琉球王国在历史上则是中国的藩属国。
琉球群岛上最初有山南、中山、山北三个国家,三国都是明朝的藩属。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还曾派36姓善于造船航海的技术人员帮助琉球。
公元1429年,中山国统一三国,明政府册封中山王为琉球王,从此琉球王国的国王继位都需要中国的册封。
明朝末年,日本萨摩藩曾派兵入侵琉球王国,强迫琉球纳贡,此后琉球成为了中国和日本两个国家的属国,但此事明朝廷并不知晓。清朝建立之后,琉球主动向清朝纳贡,并且使用清朝年号,请求清政府册封。直到清朝末年,日本崛起之后,琉球发生了变化。
自从日本明治维新之后,日本的国力逐渐提升,因此日本开始以各种卑鄙手段谋夺周围国家的领土。
1872年,琉球遣使拜见天皇,日本乘机将琉球贺表上的“琉球国王尚泰”改为了“琉球尚泰”,并且册封了琉球国王尚泰为日本的藩王,列入华族。第二年,日本政府下令琉球接受内务省管辖,并且将租税上缴至日本大藏省,当然琉球方面接到消息后根本没有同意。
1875年,日本政府派出特使,逼迫琉球与中国断绝宗藩关系,但琉球国王尚泰认为自古以来,琉球便是中国的藩属国,因此不能更改。之后,尚泰派出了使臣向清政府求救,恳求中国派出军队向日本兴师问罪,让琉球避免被日本吞并。
清政府得知消息后,在朝堂之上展开了激烈讨论,最开始是驻日大使何如璋提出了几条方案,大致主张为两个,第一是向日本明示清政府与琉球宗藩关系,告诉日本,清政府必救琉球。第二是,请外国列强从中调解。
李鸿章经过反复斟酌,认为日本近在肘腋之间,笼之则为我用,拒之则为我患,况且琉球弹丸之地,孤悬海外,中国受其朝贡亦无大利,属于可有可无。所以李鸿章选择了让列强从中调解。
至于调解的国家,李鸿章选择了美国,并且找到了美国前总统尤里西斯·格兰特。格兰特提出了一个方案,将琉球群岛一分为三,将北部奄美大岛在内的五岛划归日本所有,中部的琉球本岛归属琉球建国,南部宫古岛、八重山岛划归中国。
李鸿章看到结果后表示同意,但日本方面表示反对。此时由于格兰特并不是美国总统,所以美国政府发表声明,不承认格兰特的分岛协议。
1880年,日本提出了分岛协议,并且交给了清政府。内容中提到将琉球群岛最南端的宫古岛、八重山岛划归中国,但其余全部归属日本,另外协议中还规定日本能够进入中国内地通商,取得与欧洲列强同等的权益。
当时李鸿章本来准备同意,并且提出了割让琉球南部宫古岛、八重山给予琉球王室重建家国,但很快新的问题又来了。
分析完毕之后,陈宝琛也给出了李鸿章解决的办法,那就是“羁縻推宕之法”。什么也不同意,一直将这件事拖下去,等到清政府解决了与俄国的争端之后,或者事国力提升之后再解决。
当然除了陈宝琛之外,清廷之中也有其他的提议,但综合考虑之下,李鸿章采纳了陈宝琛的提议。之后李鸿章上书清政府说日本贪利无耻,如果通商,势必与我国民争利,犹如倭寇,贻害无穷,建议禁止与日本通商。
之后经过清政府的同意后,李鸿章否决了日本提出的分岛协议,希望数年之后,清政府水军练成之后,可以削平日本嚣张的气焰。但很可惜的是,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清政府再也无力讨论琉球群岛的归属问题。
二战结束前,在开罗会议上,罗斯福曾经两次提议将日本从中国夺取琉球群岛归还中国,但蒋介石却说对罗斯福说,希望可以由中美两国共同管理琉球。至此罗斯福以为蒋介石对琉球群岛不感兴趣,也就没有了下文。
1951年,美国出于其亚太战略考虑,在没有经过中国的同意下和日本签订了《旧金山和约》,将琉球群岛划归了日本。1972年,琉球群岛成为了日本的冲绳县,一直到今天。
这里必须先强调一下,日本提出的所谓归还琉球的建议,其实仅仅是琉球群岛最南端的宫古列岛和八重山列岛,以换取清政府承认日本对琉球的吞并,这一建议自然遭到了李鸿章的拒绝。
日本最早入侵琉球,其实是在1609年,日本的萨摩藩出动3000大军侵略琉球,琉球尚宁王被迫投降。但是由于日本此时对于明朝还充满畏惧,因此只是要求琉球王向萨摩藩宣誓效忠,并每年进贡大量财物。所以在清朝时期,琉球国在效忠萨摩藩的同时,还接受了清的册封,也是清朝的藩属。
日本明治维新以后,逐步开始了对琉球的正式侵吞,着手将琉球变为日本的一个县。面对日本的威胁,琉球王室派遣密使出访中国,会见了闽浙总督和福建巡抚等官员,希望得到清政府的支持。清政府虽然派人与日方交涉,但是日本依然在1879年强行占领了琉球,并任命了冲绳县令。
但是中日之间的交涉并未终止,总理衙门邀请美国前总统格兰特作为调停人向日本施压。加之当时盛传清政府在组建远征军发兵琉球,因此日本政府提出了一个分治琉球的方案:即将琉球群岛最南端的宫古列岛和八重山列岛划给清政府,而其余部分则归属日本。
这一方案名义上是对清让步,实际上确实彻底断送了琉球作为一个国家的可能,另外宫古列岛和八重山列岛战琉球群岛里所占面积比例很少,地贫人少,自然遭到了李鸿章的拒绝。双方的谈判最终不欢而散,琉球的归属问题成为中日两国之间的一个悬案。到甲午战争以后,清政府自顾不暇,连台湾和澎湖都割让给了日本,琉球自然就更没人去管了,从此被日本顺理成章接收。
首里古城的琉球王宫
说起日本这个国家,那可真是彻头彻尾的现实主义者。在中国强大的汉唐之时,日本就像个乖学生一样,毕恭毕敬,不但每年都来朝贡,而且以中华文化发展自己的文明,什么留学生,留学僧不远万里,趟过日本海和东海来中国的西安等地学习,但是后来,中国落后了,日本对中国就不那么尊敬,动不动就派小股部队入侵中国,在明朝,这叫倭寇,到了近代,日本在欧美学习到了强大的技术,开始大规模入侵中国。
琉球作为中国的属国,却距离日本本岛非常近,日本得到这里就可以以此为跳板,直接威胁中国本土。公元1875年5月27日,日本帝国强迫琉球国王停止向清朝中央政府朝贡。4年后,日本把最后一位琉球国王尚泰流放到东京。把琉球改为冲绳县。并开始实行残暴的同化、奴化和殖民政策,琉球自此脱离中国。
1880年,日本提出了分岛协议大致内容是将宫古岛、八重山岛划归中国,琉球大部属日本,另外协议中还规定日本能够进入中国内地通商。当时李鸿章觉得日本人这提议太缺德,因为宫古岛和八重山岛非常贫穷,犹如鸡肋,再加上日本想在中国通商,很难控制,于是拒绝了日本的提议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琉球在历史上和日本一样,都是拥有主权的岛国。
不过,琉球由于建国得到了明朝的很大帮助,所以,在明清两朝,琉球都是最忠心的藩属国。
可是到了清朝末年,琉球国却被日本占领。此后,琉球曾多次向清廷求援。迫于国际压力,日本政府曾一度打算将琉球南部岛屿归还。然而,身为清廷外交大臣的李鸿章,却拒绝了这个提议,这是怎么回事呢?
(琉球岛区位图)
琉球岛位于台湾和日本九州之间,最早在这片岛屿上分布着山南、中山、山北三个小国。
1429年,中山国的大臣巴志发动政变,颠覆了小朝廷,自立为中山王,随后率领国民先后灭掉了南山和北山两个小国,琉球国因此初具雏形。
巴志随后派使者从福建登陆,向国力强盛的明朝纳贡称臣。
作为宗主国,明朝对巴志建国在财力和物力上都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并赐给他王姓为“尚”。同时,要求凡是继任的国王必须呈报明廷。被明廷册封后,方为正朔。从此琉球岛和明廷就形成了藩属关系。
由于琉球岛地理位置在几国之间,又是东南亚和东北亚的海上枢纽,所以在琉球国建成后,经济贸易得到飞速发展,国家也随之繁荣富强。
然而,琉球国的王位之争,却从未平静过。由于第7任尚德王得位不正,再加上他暴虐好战,最终引发内乱,导致被杀。
随后,在朝中威信极高的内间金丸被推举为王。他以尚德王世子的身份向明朝报丧,并得到册封。
内间金丸为了巩固王权,在进行了一系列行政改革和赋税改革后,又颁布了一条私人禁止拥有兵器的律法。
如此,内乱的威胁得到解除。可是,军队建设却因此废弛衰弱。
(琉球国王画像)
当时的日本,正处于战国时期。各大名之间你争我夺,互相争利,大家都想做大做强,然后吞并对方。因此,靠商贸经济发达的琉球岛,便成为大名争夺的一块大肥肉。
起先,一度想攻占朝鲜的丰臣秀吉曾要求琉球国王负责他的远征提供粮草补给。琉球国王不仅拒绝了他的要求,还立刻就将这一情况向明廷奏报。
德川家康统一日本后,琉球国王依然对日本不理不睬,根本不前往致贺。德川家康对琉球国王深为恼恨,派出萨摩大名攻打琉球国。
琉球国王赶紧派使者前往明朝,希望明廷能派兵增援。
可是此时的明廷,因农民起义和关外后金的不断侵扰,已经疲于应付,根本无力解琉球国的危难。
更为糟糕的是,琉球国由于不注重军队建设,所以面对日本萨摩大名强有力的进攻,他们简直是不堪一击。很快,琉球国王便做了萨摩大名的俘虏。在萨摩大名的逼迫下,琉球国王不得不承认日本对琉球国具有管制权。
清廷建立后,不愿意受萨摩大名指手画脚的琉球国王,见到了希望。他们暗中派使者带着贡品前往清朝国都,并向当时的皇帝顺治表达了纳贡称臣的愿望。经过多次恳请,终于得到清廷的同意,建立了藩属关系。
琉球国王为了表达忠心和亲热,年年都不远千里向清廷纳贡。哪怕到了咸丰年间,清朝由于太平天国起义,社会极为动荡,琉球国王还是派使者前来纳贡。
(咸丰帝画像)
咸丰帝考虑到琉球国使者的安全,曾向琉球国王下谕,表示他们不用来京,直接调转船头回去得了。但一向忠于清廷的琉球国王却坚决要求使者必须完成使命,否则予以问罪。
1871年,日本单方面将琉球国化归日本鹿儿岛县,并宣布拥有琉球岛的主权,并强迫琉球国王与清廷断交。这意味着,琉球国将成为过去式。国王和国民自然百般不愿,所以他们再次将希望寄托在清廷,并暗中遣人到京师知会消息,并请求清廷派兵增援。
此时正是慈禧太后垂帘听政,藩国被占,这在身为宗主国的清廷来说,自然有损天子之国威严的,所以慈禧派驻日大使何如璋办理此事。
何如璋向日本做出了抗议,然而,仅仅是抗议而已,再无下文。
这番轻描淡写,自然让琉球国旧臣不满意。所以他们为了能得到清廷重视,一再在朝臣上朝的东华门外哭泣不止。甚至还有人为能引起清廷的重视,达到救国目的,竟在宫外自杀殉国。
既然到了出人命的地步,慈禧觉得继续装聋作哑已经不是办法了,所以她便让李鸿章操办此事。
李鸿章还是一直再三向日本抗议,就这样抗议了两三年。
1879年,正好美国总统来中国表示建交,李鸿章便请他向日本斡旋此事。
在美国总统的斡旋下,日本终于同意归还岛屿。不过并不是全部,而是南部一带的宫古和八重山等岛屿。日本的意思是,要和中国“分岛而治”。
(李鸿章画像)
李鸿章认为这个办法可行,只要给块地,就能让琉球国王重新建国。作为宗主国的面子也就找补回来了,于是他便和日本政府就琉球的问题准备进行接洽。
可是在北京请愿的琉球大臣们却极力反对。据他们说,南部岛屿极度贫瘠,根本不适合生存,所以千万不能接受这个条件。
1880年,李鸿章在和日本政府谈琉球问题的时候,便要求日本不仅归还琉球南部,还应该将中部各岛归还琉球,以让他们建国。
日本当然不同意李鸿章的条件,所以双方谈到最后,不欢而散。
这样又拖到1894年中日开战前夕。琉球国民听闻消息后,纷纷到寺庙里乞求神灵,希望清廷能打败日本,帮他们夺回琉球各岛。
然而,随着清廷战败的消息传来后,琉球国民才明白,想靠清廷复国,简直是痴人说梦,自此才接受了现实的残酷。
(参考史料:《明史·琉球传》《中山世谱》)
在漫长的古代历史岁月里中国与周边邻国形成了一种宗藩朝贡体系:古代的东亚世界是以中国为核心的,而周边邻国则通过一套册封朝贡机制确立与中国的宗藩关系。宗藩关系形成的历史是极为悠久的:中国古人很早就形成了天下一家的大一统意识,正是在这种意识指引下秦始皇嬴政得以构建起大一统的华夏帝国。张骞通使西域后使中原王朝发现原来在中原之外还有着广袤的世界,而在大一统思想的体系中天无二日,那么人间自然也只能有一个天子,然而现实和理念是存在差距的——号称受命于天的中原天子实际上是无法完全控制当时已逐渐被国人所知晓的普天之下的全部土地的,而解决之道就是与这些处于实际控制之外的地区确立一种册封朝贡机制。在这套机制下只有中原王朝的君主才有资格称帝,才是真正受命于天的天子,而周边各国的君主只能称王,在理论上他们都是天子的藩属。由于在相当漫长的古代历史时期中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领域都具备对周边邻国压倒性的优势,于是这种宗藩朝贡体系就得以构建起来。需要注意的是:古代东亚世界以中国为核心的宗藩朝贡体系不同于近代西方列强构建的殖民体系——尽管两者都存在将国与国分为核心国家和附属国家的不平等性,但古代中国并不试图干预藩属国的内政,也从不掠夺藩属国的财富,恰恰相反当时的中国秉承的是厚往薄来的理念,事实上中国皇帝回赠藩属国的礼物的价值远远大于藩属国的贡品。其实朝贡体系对很多藩属国而言实际上是一条贸易生财之道,与此同时身为宗主国的中国还对藩属国负有保障其国防安全的义务——明王朝的抗倭援朝战争实际上就是在履行与李氏朝鲜的宗藩义务。正因为与中国确立宗藩关系可以获得贸易和国防安全上的诸多好处,所以当时中国的周边邻国基本上对与中国确立宗藩关系是持积极主动的态度的。
随着近代西方列强的入侵使传统的东亚宗藩朝贡体系受到了破坏,最终东亚宗藩朝贡体系被以西方模式构建的近现代国际条约体系彻底取代。在这一过程中朝鲜、越南、缅甸等昔日的中华藩属尽管曾一度遭遇殖民主义的统治,然而最终都成为了独立主权国家,相比之下有一个藩属国的命运就大为迥异了——这个国家就是琉球。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羽骑尉朱宽奉隋炀帝之命出海寻访海外异俗,当朱宽一行途径今日北起奄美大岛、南至与那国岛(今钓鱼岛西南170公里)时见一片珍珠般的岛屿浮在海面中,“若虬龙浮在水面”,遂为其取名流虬。明朝洪武五年(1372年)将此地更名为琉球。需要注意的是:这时还没有琉球国的概念,这时的琉球其实是对包括我国台湾岛和琉球群岛在内的东海诸岛屿的统称,后来为了将属于我国领土的台湾岛与琉球群岛进行区别而将台湾称为大琉球,而琉球群岛则称为小琉球。台湾问题属于我国内政问题,不在本文探讨的范围之内,历史上的琉球国系指小琉球。关于琉球国的起源问题在《中山世鉴》、《中山世谱》和《球阳》三部著作均有记载:天神阿摩美久下凡,用天帝所赐予的草木土石做成岛屿,然后又求上天赐予人口,于是天帝将其子女二人赐予阿摩美久,此二人结合生三男二女,长男天孙氏建立了天孙王朝。天孙王朝共有二十五位国王,历时17802年,传至第二十五代王思金松兼王时为重臣利勇杀害,天孙王朝遂告灭亡。后来一个叫尊敦的人起兵诛灭了利勇,于是百姓拥立尊敦为君,号称舜天王。这一事件大约相当于我国宋代时期。公元1253年—1259年据称是天孙王朝后裔的英祖担任舜天王朝义本王的摄政,公元1260年义本王禅位于英祖,由此开创了琉球历史上的英祖王朝。事实上直到此时的琉球仍处于一种近似于神话传说的混沌迷蒙状态,英祖王朝末期琉球分裂为山南、中山、山北三国,三国之间时不时会爆发战争。
这一时期琉球的历史记载开始逐渐清晰起来,与此同时当时的中国明王朝的《明实录》和李氏朝鲜王朝的《李朝实录》中也出现了对琉球的记载,因此可以实现多方印证。综合琉球人自己的史书以及《明实录》和《李朝实录》的记载:南山王国以大里按司为中心,包括大里、佐敷、知念、玉城、具志头、东风平、岛尻大里、喜屋武、摩文仁、真壁、兼城、丰见,大致疆域相当于今日冲绳岛南端国场川—与那原一线以南的地域;中山王国以首里按司为中心,包括浦添、首里、那霸、北谷、读谷、越来、中城、胜连、具志川各城,大致疆域为南至国场川—与那原一线,北至仲泊地峡;北山王国以今归仁按司为中心,包括今归仁、羽地、名护、国头、金武、伊江、伊平屋(伊是名)等城,大致疆域为冲绳岛仲泊地峡以北的部分以及附近的伊江岛和伊平屋岛。1372年(明洪武五年)正月明太祖朱元璋遣行人杨载向琉球三国发布诏谕——这是明代第一次遣使琉球。同年十二月琉球中山国国王察度派遣自己的弟弟泰期等人随杨载入朝贡献方物。1373年(洪武六年)山北王怕尼芝和山南王承察度也相继向明朝进贡。至此北山、中山、南山三国开始向明政府朝贡,使用明朝年号,成为明王朝的藩属国。1392年(洪武二十五年)朱元璋派遣福建三十六姓前往琉球支援琉球的造船航海事业。1395年(洪武二十八年)中山国国王察度去世。1403年(明永乐元年)世子武宁遣侄三吾良叠讣告中国。1404年(永乐二年)2月中山王世子武宁来朝告父丧,明成祖朱棣即遣行人时中赴琉球祭吊,“赙以市帛”,继而颁诏宣布世子武宁“袭爵位”。从此琉球新王登基必须经明朝册封成为惯例。频繁往来琉球的明朝使者甚至根据出使路线写成《顺风相送》一书,此书明确记载了当时明朝使者出使琉球的路线:由福州出发途经台湾海峡,趁着东南季风顺着黑潮流向,经过钓鱼岛等岛屿之后进入琉球国境。目前此书已成为我国对钓鱼岛主权的一大佐证。1429年中山国王尚巴志结束了三国纷争的局面,统一了琉球群岛。1430年明宣宗正式赐姓琉球统治者“尚”姓,在之前琉球人只有名,从此以后琉球人才有了姓,这时的琉球王朝因此被称为第一尚氏王朝。
琉球王国的统一使其具备了对外开拓的能力:1440年琉球国北上与日本九州地区的诸侯大名岛津氏争夺奄美群岛并成功攻克了奄美群岛中最大的岛屿——奄美大岛。1466年琉球国王尚德率2000人马和50艘战舰御驾亲征喜界岛。然而琉球王国并没能控制住整个奄美群岛:在之后相当一段时期内琉球王国一直与日本萨摩藩的岛津家族就奄美群岛展开争夺。日本在古代东亚世界是一个极为特殊的国家:当时东亚各国几乎都与中国确立了宗藩朝贡体系,然而日本却始终是游离于这一体系边缘的一个例外。在当时的宗藩朝贡体系下藩属国的君主只能称王而不能称帝,日本君主却独树一帜自称天皇。日本圣德太子曾致书于隋炀帝声称:”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由此可见日本很早就将自己置于和中国平起平坐的地位。日本很早就效法中国的宗藩朝贡体系试图构建以自己为核心的天下秩序:从公元4世纪起日本就不断对朝鲜半岛展开行动,直到公元663年日本势力在白江口之战中被唐朝和新罗联军彻底逐出朝鲜半岛。白江口之战后日本按捺下试图和中国平起平坐的野心,开始不断向中国唐朝遣使学习更为先进的治国之术,然而随着李唐王朝的日渐没落使日本逐渐终止了遣唐使的派遣。在征服喜界岛3年后尚德王撒手人寰,迄今为止关于尚德王的死因仍众说纷纭,不过较为普遍的观点认为他应该是死于权臣的阴谋暗杀。尚德王死后琉球随即爆发内乱,尚德王的两个儿子均在内乱中被杀死。1470年伊是名岛出身的宫中御锁侧官(管理财务的宫廷官员)内间金丸(一称金圆)被群臣推举为君,金丸出于政治上的考虑对外宣称自己是尚氏王朝的后裔并改名为尚圆。1471年尚圆以尚氏王朝世子的身份向宗主国明朝报告“父丧”,次年明朝使臣抵达琉球并册封尚圆为琉球国王。至此琉球国名义上仍处于尚氏王朝的统治下,但实际上这时的琉球王室与之前的尚氏王族并无直接的血缘传承关系,因此后世一般将其称为第二尚氏王朝以与第一尚氏王朝区别。1500年琉球王国出兵迫使距离琉球本岛西南方向303公里外的宫古岛称臣纳贡。1507年久米岛主动臣服于琉球国。1509年琉球派遣46艘战船和3000人马进攻八重山群岛并相继占领了西表岛、石垣岛和与那国岛。明嘉靖元年(1522年)琉球国第二尚氏王朝的尚真王将势力扩张到宫古岛、八重山群岛,基本确定了琉球南部的版图。1537年尚清王率军北伐攻取奄美群岛。
至此琉球王国横亘于中国台湾岛和日本九州岛之间,疆域北起奄美大岛、东到喜界岛、南止波照间岛、西界与那国岛,蜿蜒1000公里,总面积约3600平方公里。琉球王国的政治典章制度、衣冠服饰、法律法规几乎都仿照明王朝而创设,和当时的朝鲜、越南等东亚汉字文化圈的国家一样的是:琉球王国尽管有自己的口语,但在书面文字上以汉字作为官方文字。琉球王国的国都首里城仿北京紫禁城而建,在其王宫之前以中国的牌坊为原型混合中国唐代建筑的风格和琉球的传统手法而建的守礼门至今被视为琉球建筑的典型代表,守礼门上挂有以汉字书写的“守礼之邦”匾额。整个有明一代琉球始终作为一个恭顺的藩属国的存在,明清易代后琉球继续称臣于清王朝,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琉球王尚真曾获得康熙皇帝御笔钦赐的“中山世土”匾额并将其悬挂于王宫正殿。琉球王国不仅通过与中国的宗藩关系从中国获得大量的物资供应,还发展成为锁国状态下中国的海上对外贸易“总代理”。琉球的船只不仅往来于那霸与福州之间,还北上日本、朝鲜,南下安南、吕宋、暹罗、亚齐、爪哇、满剌加等,足迹遍布整个南洋群岛,琉球也因为海外贸易的发达而被誉为“万国津梁”。明天顺二年(1458年)琉球国以汉字铸造长154.9公分、直径93.1公分、重约721公斤的万国津梁钟,将其国都首里城的正殿内。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琉球很快发展成为明王朝同朝鲜、日本、东南亚乃至此时东来西洋势力之间的贸易中转站并因此积累了丰厚的财富。也正因为如此使琉球招来了恶邻的觊觎之心:15至16世纪琉球就不断遭到大量倭寇海盗的骚扰,这对琉球国的海外贸易造成了很大损失。事实上觊觎琉球的并非只有作为乌合之众的倭寇海盗,此时日本九州地区的诸侯大名们也纷纷打起了琉球的主意。
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向以中国为核心的宗藩朝贡体系重新发起了挑战,这导致明王朝被迫在朝鲜半岛和日军展开了长达七年的战争。事实上丰臣秀吉在对朝鲜展开军事行动的同时也向琉球、老挝等国遣使要求称臣纳贡。1590年丰臣秀吉向琉球方面透露了自己即将进攻朝鲜和明朝的消息并要求琉球方面提供可供7000兵马食用10个月的粮草,同时还要求琉球方面提供一部分劳力参与侵朝大本营名护屋城的建造。一向与明朝保持亲密关系的琉球面对日本方面的咄咄逼人进行了两手准备:一方面象征性地提供了一小部分粮草,同时紧急派人前往明朝通报丰臣秀吉的企图。当日本方面进一步催讨粮草时琉球以国力贫弱为由而加以拒绝。这一事件加深了琉球同日本九州地区的岛津家族的矛盾:从1440年起琉球王国就同岛津氏展开了对奄美群岛的争夺,而在丰臣秀吉与琉球的交往中一直是由岛津家担任中间人,在这一过程中双方的矛盾进一步激化。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日本萨摩藩领主岛津家入侵琉球,在萨摩入侵的过程中琉球人民进行了自发的抵抗并诞生了琉球历史上一位抗击外来侵略的英雄人物——郑迥:他是福建长乐移民郑肇祚的后裔,1540年出生于琉球国久米村的郑氏湖城殿内家族里,1606年57岁的郑迵被任命为三司官。当萨摩军队进犯那霸港时郑迵据守那霸港附近的三重城,然而最终寡不敌众——郑迵和琉球国王尚宁王等人都成为了萨摩军队的俘虏并被虏至鹿儿岛。1611年萨摩藩主岛津忠恒强迫尚宁王签署了《掟十五条》:承认萨摩藩对琉球的控制。同时将奄美五岛(即喜界岛、德之岛、奄美大岛、冲永良部岛和与论岛)划归萨摩藩直辖。此外琉球还必须遣使谒见日本幕府将军。对此郑迵给予了严词拒绝和厉声斥骂,恼羞成怒的岛津忠恒下令将郑迵投入油锅烹煮。琉球人为纪念郑迵而将这一事件记载在了他们的国旗上——这是一面类似太极图的旗帜,在琉球叫做“三巴纹”——所代表的正是郑迥和将其投入油锅的两名狱卒。
在签署《掟十五条》之后无论是当时实际统治日本的德川幕府或是作为半独立政权的萨摩藩尽管将自己的势力成功扩张到琉球,但还是默许了琉球作为独立国家存在的事实——这主要是考虑到琉球同中国的特殊关系,如果日本方面执意吞并势必将再次引发像万历年间的朝鲜战争类似之事。从此琉球进入到同时向中国明朝和日本萨摩藩称臣进贡的两属时期,每当接待中国使者时琉球总是要将同日本相关的一切藏起来。就这样忙于内部问题的中国方面竟一直对萨摩已迫使琉球称臣一事蒙在鼓里。当中国发生了明清易代之后琉球作为之前明朝的藩属国仍向清朝称臣朝贡,中国和琉球之间的宗藩关系仍继续维持着。这时的日本还无力挑战中国作为东亚第一大国的地位,所以对中国和琉球之间的宗藩关系也并没试图抵制。尽管如此,日本仍暗中加强了对琉球的控制力度:1632年(日本宽永九年)萨摩岛津氏在琉球那霸设立“在番奉行”,以监视琉球内政和监督贸易和进贡。1853年5月美国海军准将佩里的舰队首次到达琉球。1854年3月佩里又到达了日本江户(今东京),在美国炮舰的威胁下日本被迫签订《神奈川条约》,在签汀过程中佩里要求日本开放疏球的那霸港。对此日方表示:琉球是独立的主权国家,日方无权决定其港口开放权。这表明至少在1853年日本仍承认琉球系独立自主的国家,而不是隶属于日本。于是1854年7月11日佩里又与琉球政府以中英文两种文字签订了开放那霸港口的《琉美修好条约》。
1872年日本政府借明治天皇亲政之机,削琉球国号设为“琉球藩”。1875年7月日本强令琉球王国停止对清政府的朝贡并改用日本年号。1877年10月日本政府又将琉球的司法权纳入大阪高等法院的管辖之内。1879年日本宣布琉球废藩置县,完成所谓的“琉球处分”,将琉球强行并入日本,改为“冲绳”县。在日本吞并琉球的过程中自身实力有限的琉球只得寄希望于身为宗主国的清政府:1875年日本派内务大丞松田道之出使琉球,强迫琉球断绝与中国的宗藩关系,琉球国王在日本方面的压力下只好派官员赴东京请愿。然而与此同时琉球也开始暗中积极联络清政府以避免被日本吞并的命运:紫巾官向德宏奉琉球国王之命以前往伊平屋岛祈祷作为幌子掩护自己秘密出使中国的行动,琉球在中国的留学生林世功等一行19人也随同前往。1877年4月12日秘密出访中国的琉球使团抵达福州,向德宏、林世功等人将国王尚泰的密信呈给闽浙总督何璟并提出直赴京师请愿。这时的清政府尽管已被列强的坚船利炮强行打开国门,然而闭关锁国的心态却没多少改变,以致于当何璟的上书送达京城后朝廷大员们才知道琉球所发生的一切。恰逢此时沙俄正在新疆制造事端,因此中国一时无暇顾及琉球局势,日本也就趁此时机完成了对琉球的实际吞并。尽管此时琉球国实际上已然被日本吞并,然而包括林世功等人在内的大量流亡在中国的琉球人士展开了复国运动:他们以福州、北京、天津为据点,向清朝总理衙门、礼部和李鸿章、左宗棠等朝廷重臣递呈请愿书,要求清政府就琉球问题向日本交涉。日本对琉球的吞并行为从未得到清政府的承认,这就使琉球问题仍是摆在中日外交关系中的不确定因素。日本公然吞并琉球的行为使清政府感受到了来自日本的巨大战略压力,实际上这时日本已然开始将中国的台湾锁定为下一个目标,而中国的北洋舰队实际上从成军伊始就是以日本为假想敌的。
从1879年日本吞并琉球以来中日之间围绕琉球问题不断展开交涉:1879年6月12日美国前总统尤里西斯·格兰特在天津会晤中国政府代表李鸿章时被邀请就琉球问题进行调停,而格兰特也慷慨答应。7月3日格兰特一行乘坐“里奇蒙德号”抵达横滨,7月22日格兰特与日本政府要员伊藤博文、西乡从道等人就琉球问题举行会谈。在听取了日本方面的意见后格兰特认为日本吞并琉球侵犯了清国的海上贸易利益并将对中国的台湾构成巨大的战略压力,为此他提出只有和平谈判才是解决琉球问题的方法。8月10日格兰特会见明治天皇时指出若是日本吞并琉球将“断绝清国与太平洋之通道”,建议日本“予彼以太平洋之广阔通路,如至此议彼将应承之”。中国驻日公使何如璋发电报通知总理衙门称格兰特提出“琉球三分方案”:包括琉球本岛在内的中部各岛归还琉球,恢复琉球国,将宫古及八重山以南各岛划归中国,将包括奄美大岛在内的五岛划归日本。总理衙门表示赞成这一方案,但事后美国方面不承认这是格兰特提议的。这时的日本羽翼尚不丰满,对号称”世界第八、亚洲第一“的北洋舰队还是有所忌惮的,加之有美国方面的调停,最终日本方面为避免过分刺激清政府从而使自己在尚未做好战争准备之前被动卷入与清政府的冲突中决定在琉球问题上采取一定”让步“:1880年3月日本方面正式向清政府提出“分岛、改约”案:琉球群岛的北部和中部岛屿归日本管理;宫古岛、八重山等南部诸岛则归清政府管辖。这就是题目中所谓日本主动提出归还琉球一事。在日本方面看来:这已是他们做出的重大让步。这时的日本在琉球问题上秉承的是强盗逻辑:既然琉球实际上已被自己吞并,那么日本也就理所当然将琉球视为自己领土的一部分,如今主动提出将琉球南部诸岛交给中国,至于中国在得到琉球南部诸岛后是恢复原有的琉球国作为藩属或是直接将其纳入中国直接管辖则由中国自行决定。
不得不说日本人的如意算盘打得精:琉球本来就不是日本领土,如今日本用吞并得来的领土与中国交易,那么即使在让出南部诸岛后日本仍是净赚。然而作为当时中国方面谈判代表的李鸿章却不能接受日本的这一提议,因为在他看来:琉球国本就是中国的藩属国,是被日本强行吞并的,只有日本完全从琉球撤军才能算琉球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如果就日本方面的方案进行谈判,那么实际上相当于中日合谋瓜分琉球,这不符合中国对待藩属的兴亡继绝之道。况且在日本的方案中琉球北部和中部绝大部分地区都处于日方控制下,而中国只得到土地贫瘠的南部诸岛,中国通往太平洋的海上通道仍受到日本的遏制,台湾仍将面临来自日本的巨大战略压力。可以说中国尽管在表面上看似得到琉球南部的几个岛屿且可以将其并入自己直接管辖的领土,然而却无助于改善中国东南海疆的战略态势,反而还要背负与日本合谋瓜分藩邦的恶名。与此同时日本方面的方案是附带交换条件的:中国应修改日清通商条约,允日享有最惠国待遇。有鉴于此的李鸿章也担心日本会利用这一条款趁机向中国索要更多政治经济利益,从而为将来埋下隐患。日本提出的方案公布后流亡在中国的琉球人士再三向清政府情愿表示宫古、八重山二岛土地贫瘠,无法生存,万不可接受。林世功甚至在北京总理衙门前自杀以示抗议。林世功自杀后清政府拒绝在谈判条约上签字,于是中日之间围绕琉球问题的谈判就此搁置。也许当时李鸿章等人还想着暂时搁置争议以待日后解决,然而甲午战败后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缔结《马关条约》。至此清政府连自己的领土台湾都割让了,至于早已被日本实际吞并的琉球就无力声索了。
纵观中日之间围绕琉球问题的博弈全过程不难发现:所谓日本主动归还琉球而李鸿章拒不接受一事的真相其实是日本以让出宫古岛、八重山等琉球南部诸岛换取中国承认日本吞并琉球的既成事实。尽管清政府是一个丧权辱国的腐朽政府,然而在琉球问题上就事论事其实并无不妥——拒绝接受日本提出的将宫古岛、八重山等琉球南部诸岛交给中国的方案实际上就是拒绝承认日本对琉球的吞并行为。尽管腐朽的清政府无力惩罚日本公然吞并自己属国的行为,最终只得以拒不承认的方式作为一种无声的抗议。然而今天我们回头重新审视这段历史可以说这种无声的抗议并非是毫无意义的:如今的国际体系是由西方式的条约关系为主基调的,而东亚传统的宗藩朝贡体系早已成为历史,条约体系在东亚取代宗藩体系是经历了一段相对漫长的历史时期的。在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及其藩属国的过程中一开始是承认在东亚已维持数千年之久的宗藩朝贡体系的,所以中国近代相当一部分不平等条约中都包含有废除宗藩关系的条款:1885年的《中法新约》中清政府宣布废止与越南的宗藩关系,承认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1886年的《中英会议缅甸条款》中清政府承认英国取得缅甸主权;1895年的《马关条约》中清政府宣布废止与朝鲜的宗藩关系......正是通过这一个个条约使中国及其藩属国由传统的宗藩体系过渡为西方式的条约关系。这样就形成一种惯例:中国与藩属国关系的转型是通过条约确立的,尽管今天我们认为这些条约是不平等条约,但当时的中国政府的确声明放弃对越南、缅甸、朝鲜等国的宗主权,然而在东亚世界由宗藩体系向条约体系转型的过程中琉球成为了一个例外:琉球是被日本强行吞并的,尽管事后中日之间围绕琉球问题展开过谈判,但并未达成任何协议。甲午战争后日本是有机会迫使清政府以条约形式承认日本对琉球的占领的,然而也许是当时的日本醉心于战胜的喜悦之中竟忘了完善这样一道手续。这意味着什么呢?越南、缅甸、朝鲜等国脱离以中国为核心的宗藩关系都是通过条约形式得到确认的,然而从清政府到北洋政府、国民政府再到人民共和国政府从未有任何一届中国政府在承认日本吞并琉球的条约上签字(哪怕是不平等条约),也就是说作为琉球原宗主国的中国从未声明放弃过对琉球的宗主权。尽管宗藩体系在今天看来似乎早已成为历史,然而如今的国际法体系是由西方国家所主导的,而在此之前东亚的宗藩体系早已运作了数千年之久,在东亚地区被动纳入到西方式的国际体系过程中实际上缔结的各种条约实际上形成了这样一种惯例:中国与藩属国关系的转型是以中国通过条约形式承认放弃宗主权而实现的,偏偏在琉球问题上却没形成类似的条约,那么至少在国际法层面中国实际上还保留有在琉球问题上发声的法理依据。
一天中什么时候运动减肥效果好抓 小孩能不能练哑铃多大的孩子适合 小孩嘴唇起皮怎么办怎样才能预防 孩子的罗圈腿是怎么形成的三大因 孩子早恋怎么办如何有效疏导孩子 医生婆婆称自己专业孩子的事必须 儿子成人礼送什么礼物好呢给你孩 有孩子的夫妻千万不要离婚对于孩 小孩千万别让老人带的说法正确吗 自卑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怎么改善 怎么让孩子开口说话 这几个方法 怎么让孩子吃饭 教你如何让孩子 怎么管教不听话的孩子 家长首先 顽皮的孩子怎么管教的 这些方法 叛逆期的孩子怎么管教 引导孩子 孩子性格软弱怎么办 懦弱的性格 孩子性格偏激怎么办 孩子性格偏 孩子性格固执怎么办 家长们不妨 爱惹事的孩子怎么管教 不妨试试 养育优秀的孩子具备特征,家长要 高考数学难出新天际,可有的孩子 “做胎教”和“不做胎教”的孩子 花费十几万只考了302分 妈妈觉得 甘肃作弊考生留下来的疑团,是怎 一举夺魁!高三学生离校时,校领 高考钉子户:26次参加高考,今年 D2809次列车因泥石流脱线!此类 “女儿16岁,学校宿舍里分娩了” 扭曲邪门的内容,频频出现在教科 川渝地区几所大学实力很牛!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