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黛玉为何说宝玉是个“银样蜡枪头”?

黛玉为何说宝玉是个“银样蜡枪头”?

2020-08-13 14:02阅读(87)

黛玉为何说宝玉是个“银样蜡枪头”?:银样镴枪头,中看不中用。镴,锡铅合金,用此合金做成的枪头,明亮晃眼,近似白银,可锡铅都是极软之物,所以做成的枪头很

1

银样镴枪头,中看不中用。

镴,锡铅合金,用此合金做成的枪头,明亮晃眼,近似白银,可锡铅都是极软之物,所以做成的枪头很好看,但并不实用。

在《红楼梦》的第二十三回,宝玉与众钗搬进大观园后,才与姐妹们过了一段描鸾画凤,弹琴下棋的日子,便心中烦闷起来,小斯茗烟见状,从外面寻来一些野史外传另其开怀,宝玉读后惊为天物,视为珍宝。

一日,宝玉正携《西厢记》于沁芳闸桥边桃花树下坐着从头细玩(可见不仅看过一遍),彼时落红成阵,花飞花舞,宝玉正陶醉其中,只听黛玉的声音,问其在做什么。宝玉做贼心虚,忙将书本藏起来,谁知黛玉早看见了,问是何书,宝玉只称是《大学》《中庸》读物,而黛玉素日是知道宝玉,最厌程朱理学,恨八股文章,又怎会主动看起这等书籍来?宝玉无法,只得招供,还献殷勤道:“你若读了,准连饭也不想吃呢”,两人就此摊开《西厢记》,坐在桃花树下品读起来。

宝玉见黛玉沉迷其中,甚是快慰,一时难以自持,问到:“好妹妹,你说这书好不好”,黛玉点头,宝玉情不自禁笑道:

“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

这句话是《西厢记》里的戏文,是张生和崔莺莺说的话,而这两人私定终身的爱情在当时社会是不被主流接受的,甚至视为伤风败俗之事。而宝黛虽然互生情愫,但并未坦白,宝玉如此将自己和黛玉比作两人,等于现在大街上拉个人称老婆一般,是非常挑逗性的,不尊重的。所以,黛玉听后马上拉下脸来,哭着要告诉贾政去。

这可了不得,宝玉一生最怕的就是读书和他父亲,如果让贾政知道他不仅不读书,还读了这些混账书,说了这些混账话,那该被打死罢?打死不要紧,如果勒令搬出园子,远离众姐妹,这一世活着还有什么劲儿?所以宝玉忙拦住黛玉,不惜做个大王八也要先把黛玉哄高兴了,黛玉见宝玉这一波操作,又气又好笑,噗呲笑出声道:
“一般也唬的这个调儿,还只管胡说。呸,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个银样鑞枪头’。”

“苗而不秀,银样镴枪头”是《西厢记》中红娘骂张生的话,指张生胆小无用,不敢表明自己的心迹。黛玉用此言回敬宝玉,可以说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了。而黛玉骂出这句话,有几个意思。

首先,骂宝玉胆小如鼠,敢做不敢当

在最初被发现偷看《西厢记》时,宝玉就手忙脚乱,不敢承认,后来跟黛玉说的“西厢记情话”,黛玉不过装腔作势要告诉贾政,宝玉便腿软脚麻,求爷告奶。都是敢做不敢当的表现,而黛玉又怎么可能会去告诉贾政呢?岂不是把自己也告了?而此事也能看出,宝玉对黛玉的情感还不敢正面面对,黛玉不过发个脾气,宝玉便将前面的话一笔勾到。真真银样镴枪头。

其次,默认宝玉的“西厢情话”

宝玉用《西厢记》的戏文跟黛玉表白,黛玉用《西厢记》的戏文回复宝玉,妙趣横生,相得益彰,也间接告诉宝玉“我也很喜欢这本书,咱们审美一样,志趣相投,相当于默认了宝玉的情话。

再次,作者通过黛玉之口暗示宝玉在木石姻缘中毫无作为。

虽为荣国府的凤凰,但宝玉素日凡事都做不得主,就像他自己说的“行动处有人跟着,凡事做不得主”。这样的宝玉,注定不能为自己的爱情与家族、礼教作抗争,而宝黛二人的爱情,连一个“金玉良缘”都无法对抗,又怎么冲破层层枷锁取得成功?

所以到最后,黛玉还是泪尽而逝,宝玉却在父母之命下违心娶了宝钗,称其银样镴枪头,有何不可?

2

红楼梦中很多语言受到《西厢记》《牡丹亭》等文学作品的影响。作者在遇到类似的情况下,也如现在引用成语一般,直接引用经典。其中林黛玉骂贾宝玉“银样鑞枪头”就是一例。而这五个字形容贾宝玉的性格和处境,再不能更合适。

【一】

“银样鑞枪头”最早出自《西厢记》,本意指样子像银子实际是焊锡做的枪头。比喻外表很好看,实际上不中用。《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红娘骂张生:“你原来‘苗而不秀’,呸,一个银样镴枪头。”

宝黛二人有情非止一日,因当时社会环境和年纪决定二人情感处于懵懵懂懂,不甚明晰的情况。直到贾宝玉看“禁书”被林黛玉发现,二人同看禁书,与自己心中情感对照才发现互相心中的情愫就是爱情。这个过程对于贾宝玉和林黛玉来说不啻发现新大陆。两个人的世界观和爱情观也随之发生了转变。知识改变命运,文化也可以传播爱情。

【二】

宝玉笑道: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林黛玉听了,不觉带腮连耳通红登时直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两只似睁非睁的眼,微腮带怒,薄面含嗔,指宝玉道:“你这该死的胡说!”好好的把这淫词艳曲弄了来,还学了这些混话来欺负我。我告诉舅舅、舅母去。说到“欺负”两个字上,早又把眼睛圈儿红了,转身就走。

贾宝玉看禁书后,心中迷惑豁然开朗。心情大好之下不免得意忘形,只觉得当着林黛玉应该抒发一下内心情感,脱口而出林黛玉是“倾国倾城貌”。贾宝玉不过想赞美林黛玉,却不想林黛玉情窦初开,洞悉心中感情还有点惶惑。那时候男女之情不得宣之于口,贾宝玉当面与她说这些,林黛玉越明白贾宝玉心思,受冲击越大。脱口而出贾宝玉该死,唐突了她!这其实也是林黛玉所受到的大家闺秀教育所必然引发的情绪反复。若不如此,林黛玉的风采岂不打了折扣。

林黛玉下意识的震怒吓到了贾宝玉,他本就得意忘形才口出此言,平时万万不敢造次。这也是他世家公子所受到的必然教育。两人都是谨守本心,反应贾宝玉却更不堪一些。

【三】

宝玉着了急,向前拦住说道:“好妹妹,千万饶我这一遭,原是我说错了。若有心欺负你,明儿我掉在池子里,叫个癞头鼋吞了去,变个大王八,等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我往你坟上替你驮一辈子的碑去。”说的林黛玉嗤的一声笑了,一面揉着眼睛,一面笑道:“一般也唬的这个调儿,还只管胡说。‘呸,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个银样鑞枪头。’”

贾宝玉敢说不敢做,林黛玉一怒,他吓的不行,估计脸都黄了。既怕林黛玉生气,又怕林黛玉告状,更怕林黛玉不接受自己情感。三种情愫将一个患得患失的贾宝玉完整呈现出来。林黛玉看在眼中,当然不会觉得不堪,但也觉得贾宝玉不免虚有其表。“银样鑞枪头”形容此事的贾宝玉正是恰如其分。

林黛玉一定没想到,自己一语成谶。贾宝玉还真是个“银样鑞枪头”。观贾宝玉一生:“做不得主”是他的桎梏。他说:

我只恨我天天圈在家里,一点儿做不得主,行动就有人知道,不是这个拦就是那个劝的,能说不能行。虽然有钱,又不由我使

这样的贾宝玉眼睁睁看着金钏儿因他被撵走不敢说,眼睁睁看着晴雯、芳官等被撵走不敢说。心中对林黛玉有一腔热情也不敢轻易承诺。他对林黛玉说:你放心!究竟如何放心更没有计划。中秋夜贾母掰谎表达反对私情后,贾宝玉深受打击,被紫娟一句:“林家人来接林姑娘回去”的谎话骗的发了疯(真疯还是假疯?),用行动昭告天下自己非林黛玉不活。但这种威胁大人的行动有什么用?除了打草惊蛇,引起王夫人抄检大观园外,没有任何效果。

林黛玉比起贾宝玉更主动,但也更没办法。她深知贾宝玉不得已,二人的处境艰辛,林黛玉除了煎熬自己无计可施。宝黛爱情终究是个死结,无解!八十回后发生了什么没有人知道,但贾宝玉能为林黛玉做得有限。“银样鑞枪头”形容宝玉何其贴切。

【文/君笺雅侃红楼】

欢迎关注君笺雅侃红楼,每天为您带来更多红楼故事!

3

问题:黛玉为何说宝玉是个“银样蜡枪头”?

时间地点让人醉

那日正当三月中浣,园内花招绣带,柳拂香风,两人在沁芳闸桥那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先后看《会真记》。从头细看,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树上桃花吹下一大斗来,落得满身满书满地皆是花片,春花烂漫让人醉。

故事情节惹人醉

宝玉感叹是好文章!你要看了,连饭也不想吃呢!黛玉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不顿饭时,已看了好几出了。但觉词句警人,馀香满口。一面看了,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两人皆被张生和崔莺莺的爱情故事感动了,心神皆醉。


豆蔻年华情宜醉

林黛玉与宝玉多年朝夕相处,情投意合,感情日渐深厚。他们正值十二三岁、情窦初开的花一样的季节,感情敏锐,一起偷看了张生与崔莺莺的偷情之举,难免春心荡漾互生情愫,胆子变大,顾忌减少。

此情此景,宝玉一时得意忘形对黛玉近似乎赤裸裸的表白与调戏,其本心主要是想进一步拉进与林黛玉的关系的感情的自然流露。黛玉先是恼羞成怒,在宝玉赔礼发誓许愿赔罪后“嗤”笑他“是个银样镴枪头”也是对宝玉表明自己的情意的自然流露。

你心中有我,其实我一直在想着你。黛玉当时生气时带腮连耳通红,登时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一双似睁非睁的眼,桃腮带怒,薄面含嗔,指着宝玉指责。那似娇、似嗔、似俏、似怒的表情各各入目,将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小儿女青春期的玩闹嬉笑和情窦初开时的表白和应答演绎得精妙绝伦、淋漓尽致。这种棋逢对手、情投意合的小儿女情态不仅毫无淫念,而是韵雅之至。所以他们彼此走进了对方的心里。

情缘已尽、尘缘已了,黛玉走了,宝玉最终追随而去。

4

人生的意义,在于你对这个世界贡献了什么。

忘了自己,眼中全是世界;心中只有自己,则眼前一片黑暗。

1.

林黛玉乃是《红楼梦》第一风流云巧之人。可她居然有一次说贾宝玉是“银样镴枪头”。如果大家把宝黛这段对话,单纯理解为暧昧调情,就真是饕餮珠玉了。

要理解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咱们还是要从秦可卿的房间说起。

秦可卿跟贾宝玉什么关系呢?是懵懂关系。

秦可卿住的可不是一般的地方,那可是真正的“太虚幻境”。

贾宝玉这次跟着贾母等人去宁国府,是应邀赏梅花。不一会的功夫,宝玉就困了。于是秦可卿笑着对贾母说:我们这里有给宝二叔收拾下的屋子,老祖宗放心,只管交给我就是了。

随后,秦可卿把宝玉引到了一间上房里。本来房间挺好,可是宝玉抬头看见一副对联,马上就说:快出去,快出去。

这幅对联写得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到这里,咱们就要多说几句了。

通常情况下,如何判断一个人是不是读书人呢?就是先看其性情。

但凡不读书之人,性情皆很暴躁,也就是通常说得“急性子”。

有人说,急性子是性格啊,跟读不读书有什么关系呀。苏轼早就说过:腹有诗书气自华。身与诗书融为一体,自然气定神闲,举手投足,自然随和从容。总是一副猴急的样子,一看就是没有读过书的人。

王熙凤就算一个猴急之人。贾母总戏称她为“猴儿”。

《红楼梦》里猴急的人还很多。比如贾瑞,在“王熙凤毒设相思局”这一回,贾瑞打定是凤姐,不管青红皂白,那人刚到面前,便如饿虎扑食、猫儿捕鼠的一般抱住,叫道:“亲嫂子,等死我了!”说着,抱到屋里炕上就亲嘴扯裤子,满口里“亲爹”“亲娘”的乱叫起来。

贾瑞,够猴急了吧。此人还是贾家私塾里的“辅导员”呢。

有些人读书,就跟这贾瑞一样。心思不在书本之上,把读书当成一种敲门砖,一种门面摆设,自然也不能真正称为读书人。就如同这贾瑞一样。

还有些人,也读书,但却不能体会书中文字要义,于是只能把书停留在自己的理解之中,属于自得其乐。书读得越多,自己越限于偏执。不能洞明世界,即只能称为读书,不能转化为学问。这就是贾宝玉看到这幅对联的上联——“世事洞明皆学问”的要义。

本来,大家认为贾宝玉应该是一个非常有智慧之人。包括警幻仙姑、荣宁二府的两个老祖。但实事上却非如此。

其实贾宝玉只是属于生理上的早熟而心理上的晚熟。

宝玉的确读过许多书,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比如说,他杜撰的“颦颦”一词。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这个解释颇有灵性。这点恰恰体现出宝玉前世神瑛侍者的灵性来,也符合他来自灵山的身份。

同时,宝玉带着的那块通灵宝玉的顽石属性也一直作用于他身上。这让宝玉的心智始终处于一种混沌状态。所以他才对“世事洞明”、“人情练达”这样的话非常反感。

其实,你可以“世事洞明”但不庸俗,可以“人情练达”但不迎合。

能随遇而安,让他人感觉心情舒坦,也是一种智慧。当然了,宝玉还太小,生活的环境也禁锢了他的智慧。于是,冥冥之中,他进入了秦可卿的房间。完成了太虚幻境的神游。

至此,贾宝玉的人生走入了一条不同寻常的道路。

2.

贾宝玉因为衔玉而生,许多人啧啧称奇。特别是贾雨村听说这件事之后,专门做了一个总结。

贾雨村这样说:可惜你们不知道这人的来历,大约政老前辈也错以Yin魔Se鬼看待了。若非多读书识事,加以致知格物之功、悟道参玄之力者,不能知也。

贾雨村对自己的学问还是非常自信的。

贾雨村有一套正邪之气的理论,颇有些见地。

他说:秉承天地之正气的是仁者,秉承天地之邪气的是恶者。还有一种人,兼秉正邪二气,上不能为仁人君子,下亦不能为大凶大恶。于是,置之千万人之中,其聪俊灵秀之气,则在千万人之上;其乖僻邪谬不近人情之态,又在千万人之下。

贾宝玉就是这种特殊类型的人。不过,这种奇人,关键是亦正亦邪,却不能一味进行奉承赞扬,否则容易误入歧途。关于这点,有一个人比较冷静,他就是北静王。

北静王第一次见到贾宝玉是在秦可卿的葬礼上。

见到贾宝玉,北静王的第一句话就是:“名不虚传,果然如‘宝’似‘玉’。”

关于宝玉二字,后面林黛玉还有一个诠释,咱们一会再说。

北静王很喜欢贾宝玉,但他说(对贾政):令郎如此资质,想老太夫人自然钟爱。但吾辈后生,甚不宜溺爱,溺爱则未免荒失了学业。

接着北静王告诉贾政,我的府上,常有一些海内名士聚集,让令郎常去谈谈会会,则学问可以日进矣。

北静王这个人非常有远见。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自高。所以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多出去见见世面,就会觉得世界越来越大,自己则越来越小。

可惜,贾宝玉的圈子还真是禁锢了他。他主要有两个文化圈子。一个是大观园诗人圈。诗友主要是黛玉、宝钗、湘云,还有女弟探春。一个就是富二代圈子,主要人物当然是冯子英、薛蟠以及蒋玉菡等一些娱乐圈人物。

这两个圈子对他帮助并不大。诗人圈主要都是他的妹妹们。他虽然小性,但大家经常毫不留情的打击他,让他难免越来越钻牛角尖,甚至有一次直接就有些走火入魔了。

因为被宝钗冷落、黛玉挤兑,宝玉回房看《庄子》,读到《外篇·胠箧》时,若有所思、若有所感、若有所悟,一时提笔续之:

焚花散麝,而闺阁始人含其劝矣;戕宝钗之仙姿,灰黛玉之灵窍,丧灭情意,而闺阁之美恶始相类矣。彼含其劝,则无参商之虞矣;戕其仙姿,无恋爱之心矣;灰其灵窍,无才思之情矣。彼钗、玉、花、麝者,皆张其罗而邃其穴,所以迷惑缠陷天下者也。

正所谓一语成谶。这段话,基本就是钗、玉、花、麝的结局伏线。

大家发现没有,这四个人里居然没有晴雯。因为,晴雯的结局更早。这就是冥冥之中的一种定数。

事情还并没有结束。次日,宝玉去找众姐妹玩。谁知道被湘云“摔手”、黛玉“拒门”,只好回去又看《南华经》了。事实上,这时候的宝玉,已经有些魔怔了。

要说起来,还是黛玉与宝玉最是心意相通。当大家都以为宝玉没有事情的时候,黛玉看出了端倪。于是,她约着宝钗、湘云一起来看宝玉。

一进门,黛玉先给宝玉来了一个当头棒喝:“宝玉,我问你:至贵者宝,至坚者玉。尔有何贵?尔有何坚?”这几句话,与前面北静王评价宝玉的“如宝似玉”形成了呼应。

黛玉的问话,也让宝玉不知如何回答。也正因为如此,让宝玉从魔怔之中又恢复了常态。

3.

说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黛玉是最懂宝玉的。这种懂,不是理性分析之懂,而是心意相通之懂。这就是典型的心有灵犀。说透了这个道理,“银样镴枪头”的典故就好理解了。

毫无疑问,宝玉、黛玉、宝钗都喜欢读书。但三人读书的境界又有所不同。

宝钗读书更注重理性思考,是理性攫取书中的知识和营养。而宝玉则是为了读书而读书,其乐趣就在于读的过程。相比之下,宝钗注重的是读的结果。

那么黛玉呢?是一种哲思式的读书。我们看,黛玉经常会被一些花草、风雨等莫名其妙地感动。这就是心与天地的感应。而她的这种状态,恰是庄子经常描述的“逍遥游”。

黛玉是真真正正庄子的学生。所以,她曾经做过一首《庄子因》:无端弄笔是何人?剿袭《南华》庄子因。不悔自家无见识,却将丑语诋他人!

黛玉的这一板子,恰恰又打中了宝玉的要害。让他及时警醒。

我们看,每每宝玉开始神游太虚的时候,黛玉总会及时提示点醒。那么这次也不例外。

两人都看了《玉真记》、《西厢记》。宝玉说:“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这话看似轻薄,其实宝玉是因为长期跟黛玉耳鬓厮磨才脱口而出。

黛玉先吓唬宝玉说告诉舅舅去,进而一笑道:“呸,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个银样蜡枪头”。

事实上这样的场景还有。比如有一次宝玉对紫鹃说,若共你多情小姐同鸳帐,怎舍得叠被铺床。结果黛玉马上怒道:我成了爷们解闷的了。

我们都知道宝钗、湘云劝过宝玉如何求取功名的话,但事实上,黛玉也曾经多次跟宝玉说:都一天大似一天了,你也该长点心了。

黛玉跟宝玉读书的志趣相投相通,但宝玉总是有些后知后觉,所以才总会无端惹祸被打被骂。大观园被查抄之时,从怡红院被撵出去的人最多。这跟宝玉平时口无遮拦有很大的关系。所以说,黛玉每次与宝玉拌嘴,并不是真心恼宝玉说得话,只是对宝玉的不成熟感到担心。所以,这句“银样镴枪头”是说宝玉虽然外表看起来仪表堂堂像个成年人,但内心还是一个蓬头稚子而已。

文:风林秀

参考文献:《红楼梦》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5

这句话出自《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我认为,这一回在整部书里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至关重要。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正是这一回里,宝玉借《会真记》里张生和崔鸳鸯的戏词,明确了对黛玉的爱,而黛玉却用‘银样蜡枪头’警示了宝玉。从而说明了他们俩的爱困难重重,尤其是他的意志力不够坚定!

我们来看当时的情景:当时,宝玉无事,拿了一套《会真记》走到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一块石头上坐着读。一会儿,黛玉来了。两个人说话间,宝玉就被黛玉发现了秘密。在瞒不过的情况下,宝玉把书给了黛玉看,黛玉看了后说,果然有趣。

此时,宝玉抓住了这个机会,笑着对黛玉变白说,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个倾国倾城貌。

这时,再看黛玉带腮连耳通红!也就是说,黛玉有点猝不及防。可是,当时的黛玉并没有被这突如其来的幸福冲昏了头脑。她很冷静。

然后,她故作姿态,微嗔带怒,薄面含嗔,试探宝玉道,你再说,我去告诉舅舅修理你!这时的宝玉赶紧使出浑身解数,一个笑话就把黛玉逗笑了!所以,黛玉就用《会真记》里的话笑话宝玉:原来你是个苗而不秀的银样蜡枪头。

黛玉的这句话并非说说而已,她向宝玉暗示了两点。一,他们俩的感情阻力太大,二,希望他不能做个银样蜡枪头,说说而已。

可是,显然宝玉当时的情形,不能正面回答,所以马上说别提那个了!为什么呢,估计宝玉的心理是,他们的事需要慢慢来,急不得!

可是,黛玉的心太敏感了,经不起这种模糊策略。所以,刚好她又听到了戏文: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这句话分明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的意思。黛玉的心顿时如风拂琴弦,叮叮咚咚了!

写到这里,想起了去年自己写的一首打油诗,一并奉献给朋友们,欢迎多提宝贵意见哦!

红楼一梦何日醒,深深庭院埋香魂。

真作假时真士隐,假作真时真语存。

且行且啸且徘徊,我歌我哭我沉沦。

掩卷低眉更长叹,窗外斜月睡昏昏。

看到这里了,点个赞再走呗,拜谢了!



6

银样蜡枪头

蜡,应为“镴”:铅和锡的合金,可以焊接金属,亦可制造器物(亦称“白鑞”、“锡鑞”)。

释 义: 样子像银子实际是焊锡做的枪头。比喻外表很好看,但实际上不中用。

这个词的用法极其单调,什么文章如果用到这个词都是千篇一律,如:“但是‘银样蜡枪头’,好看不中用。”


最典型的例子是《红楼梦》第二十三回黛玉骂宝玉的话:\"呸!你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一个银样蜡枪头\",这出自《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红娘骂张生的一段:\"你原来是苗而不秀,呸!你是个银样蜡枪头。\"又如《红楼梦》六十二回:邢岫烟对贾宝玉说:\"这可是俗语说的,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

7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就是林黛玉对贾宝玉的点评了。

“银样蜡枪头”的意思,就是中看不中用。

其实,林黛玉的身份特殊,她从小能够接触到的同龄男人,只有贾宝玉一个人。

所以,林黛玉的择偶面是很窄的。

贾宝玉对林黛玉很体贴,预计将来结婚以后也会这样。

然而,如果贾宝玉嫁给其他男人,用紫鹃的话来说“就算是个天仙,很多男人宠上几天就丢掉脑后不管了”。

所以,林黛玉选择贾宝玉几乎是必然。

但是,林黛玉其实明白贾宝玉没有什么出息,原因如下:

第一,性格软弱。

贾宝玉性格是很软弱的,比迎春好不了多少。

大家注意,李奶奶在贾宝玉的房里大吵大闹,后者竟然束手无策。

再看,袭人利用王夫人将贾宝玉最喜欢的晴雯赶出去整死,贾宝玉也是束手无策,看着晴雯死掉。

再说,贾宝玉处理事情也不行。

他手下的丫鬟芳官,仗着有贾宝玉宠爱嚣张跋扈,联合其他人同赵姨娘对打。

而赵姨娘好歹是当时管理家务探春的妈妈,是有可能继承贾府大权贾环的妈妈。

所谓打狗也要看主人,就算王夫人、贾母也不会随便打赵姨娘,何谈一个芳官。

芳官此举等于是大逆不道,这说明贾宝玉对于手下管理无能。

因为,芳官刚刚进来成为贾宝玉的丫鬟,就开始搞利益输送捞好处。她通过将柳五儿介绍给贾宝玉做丫鬟,从柳家已经捞了不少油水。

要知道,芳官自己在贾宝玉身边尚且立足未稳,就敢这么搞,说明她知道贾宝玉没什么用,管不住他们。

第二,没有什么能力。

林黛玉曾经和贾宝玉有过一次对白。

林黛玉说探春搞得对,贾府是要经济整顿,不然未来还不知道怎么样。

这不是林黛玉随口说这种话,而是将自己作为未来当家人,才对贾宝玉说的话。

这番话有两个含义,第一贾府未来十有八九是贾宝玉继承,林黛玉如果是他的妻子就要负责管家,做现在王夫人和王熙凤做的事情,当然要仔细考虑规划。

第二贾府确实有严重的经济问题,如果现在不治理,到贾宝玉接管的时候可能摊子烂的已经无法处理了。

然而,贾宝玉竟然说:再缺也少不了我们的。

这句话,第一说明贾宝玉没有体会到,林黛玉其实是以他未来的妻子在说话,是一种感情上的暗示;第二贾宝玉对家务没有任何概念,也不远去规划。

所以,林黛玉立即不说了,就是失望的意思。

现在看来,恐怕贾环、贾兰都比贾宝玉有用。

贾宝玉不但读书没啥成就,对于身边的小事都处理不好,其实就是一个无能之人。

而林黛玉如果是男人,读书和处理事情的能力都比贾宝玉强十倍。

第三,贾宝玉的感情不专一。

贾宝玉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中央空调,暖所有女人。

他虽然喜欢林黛玉,但也对薛宝钗有好感,甚至对包括妙玉、宝琴、史湘云在内很多女孩都有好感。

就比如他和妙玉搞得那一套,摆明了就是调情。妙玉将自己用过的杯子给贾宝玉,等于是变相两人接吻,而这一切都是当着林黛玉面做的。

你说林黛玉能高兴吗?

再说,贾宝玉和薛宝钗的关系其实也很亲密,甚至看到薛宝钗性感丰满都看呆了。

也难怪林黛玉要生气,说“银样蜡枪头”。

8








古代打仗有的武将用的是长枪,枪头是极端锋利的合金钢,不然无法一枪穿透对方的铠甲一击毙命。臘是铅锡合金,银样镴枪头本意是用铅锡做成枪头,看上去明晃晃的像银质一样,实际是中看不用用,徒有其表,关键时候和废物没有什么两样。

银样镴枪头一词是西厢记里丫头红娘笑话张生的,原文是“你原来是苗而不秀”,呸,一个银样镴枪头。”中心意思就是红娘讥笑张生有贼心没贼胆,又想和莺莺小姐偷情又瞻前顾后怕这怕那。

红楼梦最伟大地方就是真实再现了少男少女最纯真浪漫的美妙爱情,其中又以宝黛花下共读西厢一幕最让人心旌神摇回味无穷。

阳春三月一个上午,阳光明媚花香袭人,贾宝玉正坐在青石板上偷偷看《西厢记》。不巧被前来葬花的林黛玉发现了,掩藏不过,就把书拿了出来。林黛玉一目十行,越看越爱看,自觉辞藻惊人余香满口,看完一边默默背诵,一边出神发呆。贾宝玉看着眼前心爱的林妹妹,比以前更加柔情似水俏丽可人,尤其是那种若有所思如痴如呆的娇羞神态,更让贾宝玉喜爱的恨不能抱着林妹妹亲上几口。十三岁的花季少年贾宝玉第一次在他心爱的人面前大胆表白了,他先是试探:”妹妹,你说好不好?“黛玉笑道:“果然有趣。”黛玉这句话给了宝玉豹子胆,既然妹妹都说书里张生莺莺有趣,那就间接承认了两人爱情甜蜜。张生和莺莺一见钟情,都能够携手共鸳鸯,我和林妹妹青梅竹马同吃同住,为什么就不能只羡鸳鸯不羡仙呢?宝玉好不容易逮住这个千载难逢机会,此时不说更待何时?

“好妹妹,我就是那多戳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贾宝玉笑语温存,他满想着黛玉一定会默许他的求爱。不料黛玉听了,不觉带腮连耳通红,恼怒宝玉:“你这该死的胡说!好好的把这淫词艳曲弄了来,还学了些浑话来欺负我。我告诉舅舅舅母去。”说到欺负二字,眼圈儿都红了。黛玉这样是呵护合乎她的身份性情的,你想想纯洁的连花朵都要掩埋地下的名门闺秀少女千金,岂能和暗夜偷情私定终身的莺莺相提并论?你这个宝哥哥真是太莽撞了!黛玉的反应完全出乎宝玉意料,林妹妹这一生气恐怕再也不理我了,那不是要了我的小命了吗?林妹妹,难道你不知道,你就是我的命根子啊!何况让父亲贾政知道了我不好好读四书五经,天天看《西厢记》这些禁书,那还不得把我打死?想到这里,贾宝玉赶忙拦住黛玉就差给黛玉跪下了:“好妹妹,千万饶我这一遭!原,是我说错了。若有心欺负你,明儿我掉进池子里,叫个癞头鼋吞了去,变个大王八,等明儿你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我往你坟上替你驼一辈子碑去。”一句话说的黛玉“忒”的笑了:“她一面揉着眼泪,一面歪着头讥笑宝玉:“一般也唬的这个调儿,还只管胡说,呸!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个银样镴枪头。”宝玉这下也抓住了黛玉把柄,一对小情侣瞬间和好如初继续以后的你侬我侬。

贾宝玉林黛玉当时都正处于情窦初开的青春朦胧期,男孩子喜欢对方又不知道如何表白,女孩子渴望对方爱慕又不希望对方太露骨太放肆,两个十二三岁的少男少女在一步步吸引走近,从身到心,在当时大环境下,这已经离经叛道了。他们在互相关爱互相交流中试探对方的心,测量自己在对方心目中的地位重量。林黛玉从宝玉慌不择言的表白里明白了宝玉的心,但冰雪聪明的黛玉不想早早让宝玉就这样轻而易举就俘获了自己,她怕宝玉日后看轻自己不珍惜自己,所以黛玉故意吓吓宝玉。这也是豆蔻少女自尊自贵自我保护意识。但看宝玉吓得赶紧哄自己,黛玉又开心的不得了。正是因为宝玉刚才的一番话太让黛玉开心了,黛玉才戏虐宝玉是个“银样镴枪头”。

有的人读到这里显然想歪了,有的人甚至理解成黛玉这样说宝玉是责怪宝玉胆子不够大,是暗示宝玉可以和自己更亲密一些以致可以有肌肤之亲。有的人还说黛玉这样说是也想让宝玉学学张生既有贼心更有贼胆,可以大胆红娘传书书房偷情私定终身,这不仅亵渎了一生“质本洁来还洁去”的黛玉,也玷污了红楼梦著作本身,更曲解了曹雪芹心目中的绛珠仙子。林黛玉那时才十二岁,书香门第探花父亲的她绝对没有我们今天有些人想的这么复杂这么龌龊。林黛玉笑话贾宝玉一是显示自己过目成诵的灵秀聪明,二是稳定一下亲爱宝哥哥的惶恐不安,三是提醒宝哥哥以后说话注意点,要含蓄含蓄再含蓄,温柔温柔再温柔。

贾宝玉第一次求爱失败中也有成功,林黛玉表面上拒绝内地几芳心暗许,林黛玉面对人生第一次被爱也表现的巧到好处。尽管后来因为种种原因两人最终没能走到一起,但是他(她)们谱写的爱情神话却永远让人怀念让人眷恋,也让天下少男少女奉为葵花宝典,流芳千古!

9

当时二人在看西厢记,书中有些让少男少女春心荡漾的含蓄描写。再加上黛玉知道宝玉和袭人之间的事,心里说不清也想和宝玉偷吃禁果,甚至想着宝玉能霸王硬上弓。

当宝玉说出调戏黛玉的话时黛玉害羞不好意思直接同意,就故意说要告诉舅舅来吓唬宝玉,应该是在给宝玉撒娇。结果黛玉一说要告诉贾政就吓的宝玉不敢再有别的小动作,让黛玉心里失望。

所以黛玉说宝玉中看不中用。

10

谢谢小秘书邀请。

黛玉为何说宝玉是个“银样蜡枪头”?


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宝玉带着黛玉一起阅读少儿不宜的《西厢记》,看到里面的精美描写,二人不觉芳心暗动。

互相调侃(或者是宝玉调戏黛玉),宝玉就说你是倾国倾城貌,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

黛玉很生气,宝玉居然用小黄书里面的人物来评价自己。故引出下面的一段话,‘呸,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个银样蜡枪头。’

其实这也是《西厢记》的文字,事实上两人就是互相调戏,刚刚萌发春心的少男少女。

苗而不秀苗,是指庄稼刚长出的小苗,很有生命力的样子;秀,是庄稼吐穗开花。意思是庄稼出了苗而没有抽穗。比喻人即便是个有才能,却没有成就,也不过是虚有其表而已。

银样镴枪头的比喻意思是说“表面看起来光溜好看,实际上不中用”,就好像颜色如银子的锡镴枪头一样。镴枪头,锡铅合金做的枪头,质软,比喻那些中看不中用的人。具体在这段情节里是说,宝玉的肩膀太软、胆子太小,既没有担当,也没有胆识魄力,是个“中看不中用,难以依靠托付的男人”。

这也是黛玉借题发挥,趁机激励鞭策宝玉能更加刚强自立一些,要像个男人一样有胆有识、有担当、有主见,不要做墙头草、瓦上霜;一见阳光就融化,一遇劲风就倒戈。这也是黛玉对宝玉的唯一希冀。

回答的不好请见谅,感谢大家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