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天龙八部》中萧峰跳崖后,虚竹、段誉为什么没下去找他的尸体进

《天龙八部》中萧峰跳崖后,虚竹、段誉为什么没下去找他的尸体进

2020-08-13 04:04阅读(76)

《天龙八部》中萧峰跳崖后,虚竹、段誉为什么没下去找他的尸体进行安葬?:武侠小说写的是江湖,是草莽,其中可以夹杂着家国情怀,所谓“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1

武侠小说写的是江湖,是草莽,其中可以夹杂着家国情怀,所谓“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或者儿女情长,。但绝不能弄成大观园,一个“黛玉葬花”就写它个三五页,搞得悲悲切切,凄凄惨惨。

萧峰义薄云天,豪情万丈,是金庸作品中最具男儿英雄气概的人物,但同时注定他逃脱不了悲情的宿命,支撑萧峰活下去的理由有两个:

一、找出带头大哥,报仇雪恨。

萧峰的英雄壮举都是在自己契丹人的身份被揭露,卸去丐帮帮主一职后完成的,在这期间,他的目标只有一个,揭开自己的身世之谜,揪出“带头大哥”,报父母的血海深仇。

当一切都结束于少林寺的“扫地僧”的一番高台教化后,所有的恩怨情仇都成为浮云,萧峰的这个心愿已了,只好离去,回到他的出生地契丹。

二、红颜知己阿朱。

萧峰和阿朱可以说是天作之合,一个红粉佳人,智计百出,一个粗犷豪放,豪气干云。

如果阿朱不死,萧峰可以和她成为一对江湖上人人艳羡的侠侣。

可是,阿朱中途死掉了,也可以说莫名其妙的就死了,还是死在自己心爱的男人手中,萧峰此时已经心如死灰。

当这两个支撑萧峰活下去的理由都失去了的时候,萧峰已经成了一具威力强大的躯壳。

宋辽两军对峙之际,萧峰对于自己的出生地契丹和养育他的大宋百感交集,他挟持大辽的皇帝,自己的义兄耶律洪基退兵,而把自己致于不仁不义不忠不孝的境地,此刻,他只有一死,才能让自己心安理得,才能使自己顶天立地的英雄形象持久的保持下去。

如果此时虚竹,段誉叽叽歪歪的跑到山崖下面呼天抢地,无异于画蛇添足,破坏了悲怆苍凉的气氛。


另外,三个人结义的时候发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现在面对已经死去的结义大哥的尸体,两人是选择自杀呢还是苟活,会置两人处于何种尴尬的境地,岂不是自己打脸的行为?

2

1、萧峰不是跳崖,而是自杀。

估计你是看电视剧,剧情显示萧峰跳崖了。但是在金庸的《天龙八部》书里,萧峰却是自杀身亡之后,被阿紫抱着掉下悬崖的。

第五十章:萧峰一伙突围出来,来到大宋城门外,结果守军不给开。于是萧峰要求单独跟耶律洪基谈谈,接着虚竹和段誉就逼近挟制了耶律洪基,逼迫他立誓有生之年不侵犯大宋。于是:

耶律洪基回过头来,只见手下将士最近的也在百步之外,无论如何不能救自己脱险,权衡轻重,世上更无比性命更贵重的事物,当即从箭壶中抽出一枝雕翎狼牙箭,双手一弯,拍的一声,折为两段,投在地下,说道:“答允你了。”

萧峰躬身道:“多谢陛下。”

耶律洪基转过头来,举步欲行,却见虚竹和段誉四目炯炯的望着自己,并无让路之意,回头再向萧峰瞧去,见他也默不作声,登时会意,知他三人是怕自己食言,当即拔出宝刀,高举过顶,大声说道:“大辽三军听令。”

辽军中鼓声擂起,一通鼓罢,立时止歇。

耶律洪基说道:“大军北归,南征之举作罢。”他顿了一顿,又道:“于我一生之中,不许我大辽国一兵一卒,侵犯大宋边界。”说罢,宝刀一落,辽军中又擂起鼓来。

萧峰躬身道:“恭送陛下回阵。”

虚竹和段誉往两旁一站,绕到萧峰身后。

耶律洪基又惊又喜,又是羞惭,虽急欲身离险地,却不愿在萧峰和辽军之前示弱,当下强自镇静,缓步走回阵去。

辽军中数十名亲兵飞骑驰出,抢来迎接。耶律洪基初时脚步尚缓,但禁不住越走越快,只觉双腿无力,几欲跌倒,双手发颤,额头汗水更是涔涔而下。待得侍卫驰到身前,滚鞍下马而将坐骑牵到他身前,耶律洪基已是全身发软,左脚踏入脚镫,却翻不上鞍去。两名侍卫扶住他后腰,用力一托,耶律洪基这才上马。

众辽兵见皇帝无恙归来,大声欢呼:“万岁,万岁,万万岁!”

这时雁门关上的宋军、关下的群豪听到辽帝下令退兵,并说终他一生不许辽军一兵一卒犯界,也是欢声雷动。众人均知契丹人虽然凶残好杀,但向来极是守信,与大宋之间有何交往,极少背约食言,何况辽帝在两军阵前亲口颁令,倘若日后反悔,大辽举国上下都要瞧他不起,他这皇帝之位都怕坐不安稳。

耶律洪基脸色阴郁,心想我这次为萧峰这厮所胁,许下如此重大诺言,方得脱身以归,实是丢尽了颜面,大损大辽国威。可是从辽军将士欢呼万岁之声中听来,众军拥戴之情却又似乎出自至诚。他眼光从众士卒脸上缓缓掠过,只见一个个容光焕发,欣悦之情见于颜色。

众士卒想到即刻便可班师,回家与父母妻儿团聚,既无万里征战之苦,又无葬身异域之险,自是大喜过望。契丹人虽然骁勇善战,但兵凶战危,谁都难保一定不死,今日得能免去这场战祸,除了少数在征战中升官发财的悍将之外,尽皆欢喜。

耶律洪基心中一凛:“原来我这些士卒也不想去攻打南朝,我若挥军南征,也却未必便能一战而克。”转念又想:“那些女真蛮子大是可恶,留在契丹背后,实是心腹大患。我派兵去将这些蛮子扫荡了再说。”当即举起宝刀,高声说道:“北院大王传令下去,后队变前队,班师南京!”

军中皮鼓号角响起,传下御旨,但听得欢呼之声,从近处越传越远。

耶律洪基回过头来,只见萧峰仍是一动不动的站在当地。耶律洪基冷笑一声,朗声道:“萧大王,你为大宋立下如此大功,高官厚禄,指日可待。”

萧峰大声道:“陛下,萧峰是契丹人,今日威迫陛下,成为契丹的大罪人,此后有何面目立于天地之间?”拾起地下的两截断箭,内功运处,双臂一回,噗的一声,插入了自己的心口。

耶律洪基“啊”的一声惊叫,纵马上前几步,但随即又勒马停步。 虚竹和段誉只吓得魂飞魄散,双双抢近,齐叫:“大哥,大哥!”却见两截断箭插正了心脏,萧峰双目紧闭,已然气绝。

阿紫

接着阿紫就跳出来了,把游坦之送给她的眼珠子也抠出来丢给他,然后拖着亲爱的姐夫往无尽悬崖走去,最后掉下悬崖。当然没了眼睛的游坦之也跟着一起跳了下去。

游坦之和阿紫

2、书中最后并没有提有没有安葬萧峰的情节。


3、萧峰母亲早就葬身悬崖之下,而萧峰也早在阿朱还在世的时候就知道了,而且他得知自己的父亲仍在人世也是很后面的事情。如果这个悬崖底下能平安下去,按照他重情重义的性格,和书中对父母的感情,能不去寻找、祭拜吗?又或者重新安葬母亲吗?

如果他已经下去过了,虚竹当了灵鹫宫的宫主,段誉已经统领大理国,他俩能不知道,不帮他重新安葬母亲吗?


4、萧峰的父亲当年抱着妻子和儿子一起跳下去,中途发现儿子还没死才把他抛上来。而自己仅仅是因为在半路上被悬崖上一棵斜斜生长的树给挂住了才没死。虽然他当年把中原武林中派去狙击的数十名武林高手大半都当场打死,可见以他的武功应该是很厉害的,但是以这样的高手跳下悬崖都只是侥幸活命。可见这悬崖危险之致。

同样的,萧远山是从悬崖半山活命的,如果能下去,他跳下去的时候,命都不要了,岂能不去把妻子搬回来,重新安葬呢?

萧远山

5、宋朝时候中原主要是土葬,但是北部游牧民族的葬礼应该主要是火葬。这也很简单,尤其对于萧峰那样已经掉下去几乎没可能找到的情况,丢火把下去和不丢火把下去差别都不大,已经到了完全没人可以打扰的状态,跟天葬、海葬也没差了。


既然如此,也就不必特意讲究形式了。

3

萧峰在雁门关为了逼迫耶律洪基退兵,不惜威胁于他,此举成全了天下苍生,止住了战争,却违背了兄弟之义和君臣之义。

耶律洪基认定萧峰可以去大宋邀功,从此高官厚禄,指日可待。

萧峰从来没有考虑高官厚禄,耶律洪基对他的讥讽让他再也没有面目面对自己的祖国,也没有面目面对自己的义兄。最悲哀的是他一生都不能踏入自己的祖国大辽半步,这对萧峰而言:

与其苟且偷生,不如光明磊落赴死!

所以萧峰当着天下英雄的面,当着耶律洪基的面,当着大辽将士的面,以死明志,用自己的死告诉世人,萧峰绝不是为了高官厚禄,而是为了天下黎民百姓!

壮哉,萧峰!



萧峰的死太过突兀,让所有人都赶不急去救,特别是虚竹和段誉,压根就来不及。

而此时,反应最快的却是阿紫,因为她是最在意萧峰的人,哪怕这种在意就是自私的占有,阿紫也要占有他的一切,因为她的心里只有姐夫。

随后,阿紫愤怒的把自己眼睛还给游坦之,拖着萧峰的尸体跳下悬崖。

这才是阿紫最想要的结果,她此时内心是很开心的。她一直和姐姐阿朱比,在萧峰眼里,阿紫没有一样比阿朱好,但是唯有这一点她比阿朱幸运:是她阿紫与萧峰死在一起,同穴而眠!

故而,阿紫才会拒绝任何人靠近,哪怕虚竹段誉说要给萧峰救治一下,她也不愿意,因为她太爱萧峰了。她知道萧峰的心里没有给她留下一点位置,但是她依然想要得到萧峰:

得不到他的心,得到他的人也是好的;得不到他的人,那就得到他的躯体也可以!



阿紫与萧峰之所以跳下悬崖,拒绝他们靠近,就是阿紫不愿意让任何人任何事再将他们分开,哪怕一秒钟!

虚竹段誉也明白阿紫的意思,她不愿意让任何人去打扰他们,让他们永远在一起就是最好。

如果虚竹段誉再去找他们的尸体,也就是对他们的打扰,死者为大的道理他们都懂,他们也得遵从阿紫的意愿。

三十年前,雁门关一战,萧峰本来已经掉下悬崖又被萧远山扔了上来,多活了三十年,可能萧峰命中注定跨不过雁门关,他注定要在雁门关结束自己的生命,而悬崖下面就是他最好的埋骨之地!



*忠肝义胆岳老三聊武侠第87期*

坚持原创,我是忠肝义胆岳老三,欢迎关注!

4

萧峰自杀后,阿紫抱着萧峰跳下了山崖。段誉,虚竹就地跪拜,并没有下去寻找萧峰的尸体,这是为何?


一 大辽皇帝

萧峰虽然逼着大辽皇帝耶律洪基退军,这是天大的好事。可是对于耶律洪基而言,有损了皇帝的威严。

于是耶律洪基拿话挤兑萧峰。这事要是放在岳老三,段誉等人的身上根本没用。可萧峰偏偏是“茅房拉屎脸朝外”的汉子,最终萧峰用利箭穿胸而死。

当阿紫抱着萧峰跳崖后,众人不敢在雁门关外停留太长时间。大辽的军队有可能卷土重来。耶律洪基南下已经预谋了很多年,不可能因为一个萧峰轻易罢手。大伙摸不清耶律皇帝的意图,只有快速的回到雁门关才算摆脱危险。

可是镇守雁门关的将领反复无常,一会儿让进,一会儿不让进。众英雄只好上山绕道南归。


二 萧峰

萧峰虽为契丹人,但从小在南朝长大。萧峰深受“仁智礼仪信”的教育,所以怜悯天下百姓。萧峰武功卓越,一路上斩荆披棘。美中不足的是爱人阿朱被萧峰误杀,父亲萧远山永远伴随青灯古佛。此时萧峰已经生无可恋。

萧峰本不想做官,可是拗不过耶律洪基和萧太后的美意。萧峰本是一介武夫,不愿意参与到皇权斗争中去。一个丐帮帮主都争得你死我活,更何况皇权呢?

既然当管就要做到对皇上进忠,可是萧峰为了宋朝和辽国的百姓公然顶撞皇上。冒犯天威,已经属于不忠。萧峰唯有一死,才能表明自己没有背叛大辽。假如萧峰不死,萧峰的心里永远带着一把枷锁。


三 天龙结局

萧峰,段誉,虚竹三条故事主线已经接近尾声。

段誉作为段延庆的儿子,顺理成章的从段正明手中接过皇位。武功方面,段誉的六脉神剑日益纯熟,普天之下难逢敌手。段誉和王语嫣最终走到了一起。(这是修订版的结局)


虚竹作为逍遥派掌门,灵鹫宫的新主人,掌管九天九部。武功方面,虚竹的武学修为超过了天山童姥,无崖子和李秋水。虚竹心地善良,三十六洞七十二岛心甘情愿归属灵鹫宫。虚竹还在西夏找到了梦姑。


段誉和虚竹的结局是完美的,只有萧峰的结局是悲惨的。

因为萧峰除了武功以外,其他方面都是缺失的。萧峰最终为了“民族大义”而死,已经把萧峰的人格魅力推到了顶点。

就像成龙接受采访时所说:其实成龙很羡慕李小龙。因为成龙不敢想象自己老了之后如何面对观众。在观众心里李小龙永远是年轻的形象。

5

自报家门,我是畅游于时光长河的小小鱼儿,来此分享一下我的想法!

在《天龙八部》一书的结尾,萧峰因不肯南征而被辽帝关押,幸由阿紫将消息传了出去,由虚竹、段誉及中原群豪协力救出,再加上女真部落的突然袭杀掩护下,一众人好不容易来到了雁门关外。逃出龙潭虎穴的群豪再次迎来了绝境,大宋守军却因怀疑一众人的身份(也许是太过畏惧即将追至的辽军,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抛弃了群豪),以种种理由刁难,迟迟不肯打开关门放行。随后,辽国大军压城,萧峰为保群豪安危孤身涉险要求也辽帝耶律洪基单独谈话,本着擒贼先擒王的虚竹和段誉依靠高绝的身法在万军之中拿下了暴露的耶律洪基,便被萧峰阻挡。随后,耶律洪基在三人的胁迫下发誓“终此一生,不许辽军一兵一卒越过宋辽疆界”,而后,被耶律洪基嘲讽的萧峰在众人面前拾箭自刺心口,待得虚竹、段誉双双抢至已是气绝身亡。最后,被狠毒而又痴情的阿紫抱着,坠入深谷。

萧峰是契丹人,这是毫无疑问的事,但这个契丹人却有些特殊,因为他是在汉人的地界——大宋长大的。他的人生可以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在大宋,最巅峰的时候是天下第一大帮的帮主,在大宋他成就了极高的江湖地位,有着“南慕容,北乔峰”的显赫盛名。在这一阶段,他以大宋为祖国,以抗辽为已任,多次率丐帮子弟瓦解了来自邻国的入侵阴谋,成了武林人士心中的一座丰碑。但是,物极必反盛极而衰,遭小女子忌恨的乔峰被揭露了身为契丹人的事实,一朝之间举世皆敌,不得已北上回归了自己真正的故土。

后半部分在大辽因缘际会下结识了辽帝耶律洪基,并与之结拜为兄弟,又助其平乱,受封南院大王。虽然江湖地位近乎全失,但在官场却也春风得意,官至极品,此后以辽国南院大王的几次出行,旁人莫不忌惮他的身份。但萧峰真的快乐么?身在汉地,他多次助汉人多次瓦解辽国的入侵,最后却被逼离汉地;身为契丹人,虽官居南院大王,但在汉地长大的他却不愿轻燃战争之火,怕在其他人眼中,也是亲宋一党吧,自然难得知己。悲苦的萧大王只怕经常想起那个死在他掌下的女子,原本她该是自己最好的陪伴的。所以,当他在雁门关外挟持辽帝逼其立誓后,他真的已经无路可去了,无论宋辽,都已经无法给他以归属感。再度南下返宋,也不过是度此残生而已,相反,雁门关雄立数十载,倒似一直在期待他的鲜血溅落,与其母团聚,与阿朱相逢。

在这种心境下自杀的萧峰,雁门关似乎就成了他最好的归宿。三十多年前,他人生最大的转折在此开启,三十多年后,他又回到了这里,并在此终结此生,这似乎是冥冥中注定的一个轮回。草莽江湖,生生死死亦属寻常,对礼仪之事本也不太重视,况且萧峰与阿紫之间的情事,也让众人不愿再去多加打扰。


我是快乐的小鱼儿,喜欢我的回答就点赞、关注吧!

6

谢谢邀请。

桃子觉得有以下可能:

1.虚竹、段誉后来去找了,只是金庸没写。

2.山崖太高,掉下去尸骨无存,没有必要找。

3.不想破坏萧峰在读者心中的英雄形象,让萧峰为了天下苍生自尽的高大形象成为绝响。

7

天龙中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理念丝毫不逊色于射雕,我们知道天龙发生的历史背景是北宋中期,当时,除了中原的最大汉人政权北宋外,还有强大的辽国、不容小觑的西夏和吐蕃、国力虽弱却有绝世武学的大理段氏,可以说,当时的民族大融合客观上造成了政治资源争夺博弈的大场景。

萧峰的一生,光明磊落,义薄云天,侠骨豪情。然而,他终究还是成为了金庸先生笔下一个悲情人物。他的悲情是对侠之大者的贴切诠释,他的悲情是对人间正道是沧桑的有力证明,他的悲情是对英雄豪杰精气神的真实回归。

天龙最后,萧峰在曾经的义兄、现在的南征统帅——大辽皇帝耶律洪基面前拔箭自杀,避免了一场人间浩劫,也让自己的生命画上了一个悲怆感十足的句号。

回归到问题“萧峰跳崖后,虚竹、段誉为什么没下去找他的尸体进行安葬?”,首先我澄清一下,萧峰不是主动跳崖,而是,深爱他却得不到他的阿紫抱着他的尸体一起殉情跳崖的。虚竹、段誉当时的心理活动我不能精准研判,但是,根据整个剧情的发展及人物个性分析,我推断有这么几点:(仅供参考,欢迎留言互动)

一、对逝者的尊重,雁门关外乱石岗的崖底是萧峰最贴切的回归地。

天龙中,带头大哥误信阴谋家慕容博的讯息,带领中原豪杰雁门关外伏击本是回娘家省亲的萧远山一家,一家几十口被屠戮殆尽,包括萧远山的妻子和尚在襁褓中的孩子(萧峰),萧远山狂性大发,当场秒杀在场的中原豪杰十余人,最后携妻儿跳崖,然而,他却阴差阳错的活了下来。生的机会让他燃起了报仇的欲望,最后经历过许许多多的坎坷,终于真相大白:带头大哥及所谓的报信求阴谋者都一一画上句号。萧峰了却了压在在心头的一座大山,已经了无牵挂,所以当雁门关外,面对“本族”契丹南侵的大势时,他以死明志,真正做到了一个“顶天立地男子汉,一生正气大丈夫”的英雄角色。他的死,是一面镜子,也是一个警钟,他唤起了政治之外的良知的觉醒;他的死,是贴近母亲和族人的,他的葬身地,是他亲情的回归地。所以他的两个义弟虚竹、段誉于情于理不能下去找寻他的尸体安葬。

二、对真情的敬重,跌落崖底的萧峰、阿紫及后来跳崖的庄聚贤都是真情的代言。

我们知道,萧峰这个大英雄一生中只钟爱一个女子,就是阿朱。阿朱死后,萧峰的爱情之门也彻底关闭了,这期间有个阿朱的妹妹阿紫,对这个姐夫爱意浓浓,然而,一生始终未能走进爱人的心理世界。萧峰为天下苍生计,拔箭而亡后,阿紫心如止水,伤心欲绝地抱着姐夫跳崖殉情,可以说,这是悲情中的真情,让人垂泪让人痛。虚竹和段誉,一个对阿紫有疗眼之恩、一个对阿紫有“兄妹”之情,当他们面对阿紫与义兄跳崖殉情时,出于对真情的敬重,不去找寻萧峰尸体安葬也是可以理解的。

三、对结拜誓言的人性本能逃避,让他们不能去找寻义兄的尸体安葬。

少室山外兄弟三人对战庄聚贤、丁春秋、慕容复时,曾经有过一个让人热血沸腾的结拜场面,同时,中国的一句结拜传统誓言在他们每个人心中钉下了深深的扎心的印痕“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现在大哥萧峰死了,余下的俩兄弟,一个是西夏驸马、灵鹫宫尊主;一个是大理国皇帝。而且他们当时,刚刚完成“抱得心仪的美人归”的情感工程,现在让他们遵从当初的结义誓言,从人性角度分析,似乎是有点强人所难。毕竟,找寻义兄尸体进行安葬,这一行为本身就是一个仪式化很正统的行为,他们的内心会很纠结。

综上,我认为,萧峰跳崖后,虚竹、段誉不去找寻尸体安葬,有着一系列主客观原因,这些原因,有合情合理的,也有无可厚非的。

【我是锦墨轩,立志读一流书,行万里路,交一流友。欢迎阅读品鉴指正,感谢关注支持转发。】

8

1.从江湖的角度来讲,尸体只是一副皮囊而已,江湖儿女在意的是侠情忠义,不拘小节,死了也就一了百了了,收尸不收尸也就不是那么重要了;

2.跳入深渊,文中说的是万丈深渊。现在来看,再深的深渊人也是可以下去的,但是那时却不同,力有不逮也是原因之一;

3.从文学角度说,死了就死了,关于这个人物的故事就完结了,作者也就没有再浪费笔墨,收没收尸只是没有交代而已,并不代表一定没有收拾;

4.欧耶,就这样吧。

5.提问的肯定是处女座,有强迫症,哈哈

9

谢邀。人活一世,草木一秋,萧峰为了和平将性命都抛却,短短三十年的生命风风火火,豪气干云的过了一世。你非要问人两兄弟为啥不去找他的尸体,要不要问问崖底有没有小怪兽,弄的和莫声谷大侠一样。当时段誉已经是大理皇帝,虚竹灵鹫宫主,不说萧峰是二位结义兄长,便阿紫也是皇帝老妹,这么点小事,自然有人去做了,他们以身犯险救萧峰手下不阻拦,还留下来去寻找尸体,只怕下边人不会同意吧。其实归根接底,是作者再交代这个没有意义,特意留白反而更有余味,作为我们读者当然都希望英雄能有好的归属。

三十年前,慕容博为了挑起宋辽纷争,所以有带头大哥在雁门关埋伏萧远山,其时萧远山武功高强,却放过了玄慈汪剑通等人,而且将还在襁褓的萧峰自崖底抛上来。当时的阻截,没有引来辽国兵锋。时隔三十年后,段誉虚竹以不得侵宋为条件逼迫,逼迫耶律洪基有生之年不得对宋用兵。而这次萧峰是辽人的身份,要求耶律洪基折箭立誓,而后自杀身亡。前后都算是武林中人为了阻止大辽南侵而做出种种努力,之前是对付萧远山,萧远山的选择是自杀,但是未遂,最后潜伏少林,偷学武功。这次是萧峰面临同样选择,萧峰的选择同样是自杀。通过其间对比,萧峰在萧远山无意卷起宋辽纷争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舍身成仁。形象更加高大。

因为萧远山放过玄慈汪剑通,所以才有后来玄慈派玄苦教乔峰,汪剑通收乔峰为徒,而成蜚声武林,成为北乔峰,南慕容,成就了一番大名。更因为萧峰英雄豪气,才有丐帮通传武林,和少林等武林中人不远千里来相救。就像段誉所说希望天下君主都能皈依我佛,才能熄了纷争,但是这可能吗?想想梁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一心礼佛的梁武帝萧衍最后的结局和都城被侯景所围后城中百姓的惨状,十不剩一。而萧峰因宋之教化,身体力行,以投桃报李,以恩报恩那才真是走出了一条民族融合的道路。可以说金庸先生对民族于和平的思考,正是通过萧峰才有实现的一丝可能。但是因为萧峰辽人身份被揭穿后,丐帮逐之,聚贤庄围殴之,才会有最后的萧峰自杀的惨剧发生,可见和平之难能可贵。

从上次雁门关伏击,到这次萧峰自刎,中间短短三十年,却成为一个回旋。萧峰上次在此重生,此次在此自尽,简笔勾勒了一个人的一生。人生一世,做过对宋辽有益的事,对兄弟对朋友,都不亏大义,此生已足够。

萧峰看事情有理性,也有冲动,重情义,但也不为情义所困。一生慷慨豪迈,立足于自己的处境能毫不屈服,不管多大的困难也迎难直上,但是最后呢却追查出大恶人是自己生父,自己的养父母却为生父所杀,自己的师父死于生父之手,自己只能背负这一生罪恶,少室山对天下英雄说到父债子还。而在雁门关,大辽可看做是萧峰生父,大宋是萧峰养父,襁褓之时,就由大宋养大,被耶律洪基囚禁后,又是大宋群豪联合段誉虚竹所救,此时能怎么办?萧峰困于自己的立场,但是也无法再次背负当日萧远山在群雄面前自揭杀害乔三槐夫妇玄苦后只能一力担之责,所以这次就将这身臭皮囊连带自己的生命尽数还给大辽,既是冲突自此无可回避,也是对萧远山杀萧峰养父母师父的无力控诉。为啥你还要追着段誉虚竹去找人尸体顺带还黑人萧峰听到萧远山就是大恶人后只能一力担之呢?萧峰尸体要安于何处才算是他心愿,所以作者停笔不写了啊。

10

历史上可能找过,甚至安葬了,如果找到的话……

但剧中就不行了,那两位演员会想,你算个绺呀!还真把自己当萧大侠啦,我呸!?哦!我们去找去葬,剧组开工资吗?还是你开有矿,我哥俩用张破席把你裹了稀里糊涂埋后,你的财产就成我们哥俩的啦……

啥?什么都没有!既如此,拉倒吧你!甭说你小子装死,就是确实在俺们面前被大卸八十块了,也与俺们无干,爱找谁找谁去,咱才懒得理你呢……

走!哥们要去喝酒庆祝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