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清朝设6大爵位,为何“超一品”可以穿龙袍?权力究竟有多大?

清朝设6大爵位,为何“超一品”可以穿龙袍?权力究竟有多大?

2020-08-10 11:32阅读(113)

清朝设6大爵位,为何“超一品”可以穿龙袍?权力究竟有多大?:首先,清朝超一品的爵位有很多。宗室爵位中的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不入八分镇

1

首先,清朝超一品的爵位有很多。

宗室爵位中的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功臣爵位中的公、侯、伯三级,都是超一品。(功臣爵位中的公侯伯,还各分三级。蒙古爵位与宗室爵位的规制一样)

并不是只有六种爵位才是超一品。



第二,只有皇帝,以及皇后、太上皇、皇太后、后宫高级妃嫔和皇太子穿的“吉服”才能被称为龙袍,普通皇子和王公大臣所穿的吉服只能被称为“蟒袍”。

这里要强调一点:“龙袍”和“蟒袍”的区别在于衣服穿在什么人身上,而不是有几条龙蟒或者龙蟒的手上有几只爪子

比如,通常大家认为,皇帝的龙袍是九条五爪龙,王爷只能是四爪。但从平南王尚可喜的画像中可以看出,他也是九条五爪“龙”。

还比如在第三代裕亲王广禄的画像中,也是典型的九条五爪“龙”。



所以诸如“皇帝五爪,亲王以下四爪”,“龙袍为五爪,蟒袍为四爪”之类的言论,其实都是不准确的。

准确的说,应该是:郡王以上,都是九条龙蟒纹饰,龙手都是五爪。但衣服只有穿在皇帝或皇后身上,才能叫龙袍;而穿在王公身上,就只能称为蟒袍了。

另外,服饰颜色方面也是区分标准。皇帝的袍子是明黄色的,皇子是金黄色的,王爷以下是蓝色或石青色如果老皇帝驾崩了,未继承皇位的皇子会自动降格,改穿蓝色或石青色


第三,有清一代,龙蟒袍并不是只有高爵位人员或者高等官员才有资格穿,低等官员也能穿带有龙蟒纹饰的袍子

关于清朝蟒袍的规定,在《大清会典》中是这样描述的。

①:亲王、郡王,通绣九蟒五爪

②:贝勒以下至文武三品官、郡君额驸、奉国将军、一等侍卫,皆九蟒四爪

③:文武四五六品官、奉恩将军、县君额驸及二等侍卫以下,八蟒四爪

④:文武七八九品、未入流官,五蟒四爪

根据《大清会典》的描述可以看出,清朝的蟒服并不是只有上流人士才能穿,低级别的官员也能穿。只是在蟒纹数量和爪子数量方面有一定限制。

当然了,高等爵位和中等爵位以下,以及没有爵位的普通官员,在平时的衣着上,还是有区别的。

比如清朝官员胸口的“补子”,高等爵位就是圆形补子,补子内绣五爪蟒,中级爵位是方形补子,补子内也绣五爪蟒,没爵位或者低等爵位也是方形补子,补子内的纹饰按照品级高低区分。(比如仙鹤、麒麟等)

从清末辅国公载振和顺承郡王讷勒赫的照片中可以看出,清朝的高等爵位为圆形补,除了补子内绣有蟒纹外,袖子上还有蟒纹,郡王以上是四条蟒,贝勒、贝子为两条。而辅国公爵位因为是中等爵位,就是方形补,袖子上没有蟒纹。

注意,这只是平时穿的官服,而不是前文解释的“吉服”。如果是“吉服”,辅国公和郡王都是九条五爪蟒。


第四,清朝的爵位与权力不挂钩。高爵位不意味着有很大的权力

清朝享有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公侯伯等爵位的人,社会地位确实很高。比如皇帝起大早时(京官三品以上都要去开会),享有超一品爵位的人就能跟一品官员,如三殿三阁大学士、三师、太子三师等朝廷骨干一起站在离皇帝最近的地方。



而镇国将军、子爵以及二品官员以下,那就离皇帝很远了,基本看不着皇帝的影子。

不过,社会地位高于实际权力是两码事。清朝的爵位与官职不挂钩,一个人有没有权力要看有没有官职。

比如清末的那些王爷,有几个是有权的?袁世凯逼宫时,折腾最起劲的是载泽、铁良这帮职务很高,爵位不高的人,而所谓的铁帽子王爷们,大部分都在一旁冷眼旁观。因为他们都没有朝廷官职,只有一个空筒子王爷称号,无权干政议政。

同样的,清朝中前期也是如此。王爷们不授予官职就不能参与政事,平时的社会地位确实很高,大学士见了都要主动行礼。但权力真的不算大。

2

清朝的官吏等级制度沿用了前朝的\"九品十八级\"制度,最高为正一品,最低为从九品。不在十八级以内的称之为未入流。

但是,在这个等级制度之上,还有一个“爵位制度”,题主问的“超一品”就在这里面。爵位是专门封赏给满蒙亲贵,以及的异姓功臣!

爵位按照分封的人不同,分为:宗室爵位、异姓功臣爵位、蒙古爵位。

<宗室爵位>

宗室爵位只分给爱新觉罗家族,由宗人府管理,分为12级,按照级别高低依次是: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一至三等镇国将军、一至三等辅国将军、一至三等奉国将军、奉恩将军。

(醇亲王穿的四条团龙的补服)

<异姓功臣爵位>

主要分为:公、候、子、伯、男、轻车都尉、骑都尉、云骑尉、恩骑尉。

蒙古爵位和宗室的差不多,但是,蒙古属于和满清结盟性质的,他自成一个体系。你也可以认为两者仅是名称差不多罢了。

在清朝,衣服上能绣龙的,除了皇帝,就只有亲王和郡王了。

题主说的六大爵位,应该指是贝子及以上的6等超品爵位。有朋友可能糊涂了,按照我上面说的,贝子及以上不是4个爵位吗?其实,亲王下面还有一个世子(岁俸银6千两,禄米6千斛),郡王下面还有一个长子(岁俸银3千两,禄米3千斛)。

龙袍,肯定是只有皇帝才能穿的。亲王和郡王穿的四条龙的“补服”不是真的龙袍,而是叫“团龙补服”!贝子和贝勒穿的是蟒袍。所以,只有亲王和郡王可以穿“团龙补服”。同样属于6大爵位的“贝子”和“贝勒”是穿不了团龙补服的。

亲王岁俸银1万两,禄米1万斛;郡王岁俸银5千两,禄米5千斛。

满清入关以后,满清皇子的爵位都是靠自己本事挣出来的。皇子成年以后,基本上就会被封为贝子(也有比这个低的案例)。要想再往上长几级,就要看自己的能力和表现了。如果,皇子被封为亲王,那地位绝对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例如满清六大亲王:代善,胤祥,多尔衮、岳乐、杰书、奕?,都是权倾朝野的亲王。

(文|勇战王聊历史)

3

超品是清朝仅次于皇帝的最高品级,高于正一品,始定于乾隆十六年。清朝普通官员若没有公爵、侯爵、伯爵的爵位在身,他是永远得不到超品的品级的。



清时,宗室爵位中的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等皆为超品,异姓功臣爵位中的公爵、侯爵、伯爵等皆为超品。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清朝的龙袍并非是朝服中的一种,它是吉服中的一种,比朝服略低一等,龙袍是皇帝在一般性的吉庆宴会、朝见臣属时所穿的服装。



可以肯定的是“超品”是不可以穿龙袍的,无论是正式场合,还是日常生活中皆不能。因龙袍历来就是皇帝专用的服装,非帝王不可穿。《清史稿.舆服志》载:“龙袍,色用明黄。领、袖俱石青,片金缘。绣文金龙九。列十二章,间以五色云。领前后正龙各一,左、右及交襟处行龙各一,袖端正龙各一。下幅八宝立水,襟左右开,棉、袷、纱、裘,各惟其时”。

首先龙袍的颜色是明黄色,而在清朝为帝王专用色,除了天子近侍能用明黄色外,其他即使贵如太皇太后、皇后也只能用黄色,如皇后《清史稿.舆服志》载:“皇后冠服,凡庆贺大典,冠用东珠镶顶,礼服用黄色”,而贵妃、皇子等皆只能用金黄色,如贵妃《清史稿.舆服志》载:“贵妃冠服袍及垂绦皆金黄色”



而在清朝,即使是宗室爵位中最高等级的亲王,他一般情况无论是朝服,还是补服皆不能用金黄色,《清史稿.舆服志》载:“补服用石青色...朝服..蓝及石青随所用,若曾赐金黄色者,亦得用之”,就是一般情况下补服只能用石青色,而朝服可用蓝色或石亲色,再者若是皇帝特许,可用金黄色。如此连亲王都不能用明黄色,更何况之后的爵位乎?

再是清朝的“龙袍”绣有九条五爪金龙,“领前后正龙各一,左、右及交襟处行龙各一,袖端正龙各一”,而亲王、郡王虽也用五爪金龙,但却只有四条,《清史稿.舆服志》载:“(亲王)绣五爪金龙四团,前后正龙,两肩行龙.....(郡王)绣五爪行龙四团,两肩前后各一”。再之后的贝勒之下的,皆不能用五爪金龙,而只能用四爪的蟒,《清史稿.舆服志》载:“(贝勒)补服.....前后绣四爪正蟒各一团,朝服通绣四爪蟒文”。



综上所述,如此无论如何“超品”是绝对不可能穿的上“龙袍”的。其实,现在人们认为清朝的亲王、郡王,乃至是伯爵能穿“龙袍”只是一种错觉,或是影视剧导演的不严谨造成的,其实他们穿的非龙袍,而是“蟒袍”。

“蟒袍”源于明朝,它是仅次于龙袍的一种礼服,因它绣的是四爪的龙,而在古代有五爪为龙,四爪为蟒的说法,故得名“蟒袍”。最初它是明帝用来赏赐有大功于朝廷的功臣所用,因此在明代蟒袍加身是大夫们的最高理想,一旦获得蟒袍就意味着位极人臣,荣华富贵。但是到了清朝,清帝放宽了对蟒袍的使用,此时上至皇子下至未入流者都可穿,只是在颜色、蟒数上有区别限制。



据《钦定大清会典.卷四十七》载:“蟒袍,亲王、郡王,通绣九蟒。贝勒以下至文武三品官、郡君额驸、奉国将军、一等侍卫,皆九蟒四爪(趾)”。《清史稿.舆服志》亦载:“(亲王)蟒袍..片金缘,绣文九蟒,裾左、右开”。



至于清朝“超品”的权力有多大。只能说“超品”的地位高,却不能说权力大。因清朝的“超品”全为爵位,而非官职,所以无法从根本上去比较权力的大小,比如清末的张之洞他自始至终都没有超品的爵位,可是你说他的权力要比身为一等伯的李鸿章小吗?我想不见得吧!

当然可以肯定的是能拥有“超品”爵位的,要吗是清朝宗室,要吗就是大臣中权势最大的一批人,所以如果从这点来说的话,“超品”所拥有的权力无疑要比正一品官员的来的大,他们可以说是属于清朝权力的金字塔中最顶端的一批人。

4

清朝建国后,便沿用了明朝时期的“九品十八级制度”,就是从上至下一共九品,但是每一品又分为正品跟从品,一次算来共十八级,但是除此之外,还有授予满清贵族以及异姓功臣的封爵的官位,那就是“超一品”的存在。

“超一品”真的可以穿龙袍么?那么他们的权利究竟多大:

其实“超一品”也分很多种,对于分封的人不同,他们的权利和待遇以及分封的名称也就不同。

通常清朝的封爵封侯,是按照公、候、子、伯、男、轻车都尉、骑都尉、云骑尉、恩骑尉来分封的,而由于当时的满清贵族与蒙古的联盟性质,所以贵族的分封与功臣的分封大不相同。

这里要说的是,“超一品”官员穿的官袍可能看起来带龙,但那不是龙袍,在封建帝王时代,能穿龙袍的只有皇帝一人,而除此之外,看到的其他一切带龙的,都称为“团龙补服”,其中亲王与郡王传的是四爪“团龙补服”,而贝子和贝勒以及外姓功臣,或者皇帝的宠臣,穿的是四爪蟒袍,那不是龙,只是长了四个爪子的蟒。

而对于这些身穿“蟒袍”或者是四爪团龙补服的侯爵来说,他们的权利几乎是除了皇帝外,最大的人了,但是其中铁帽子王权利更大,甚至皇权都要受到八大铁帽子王的钳制,也是在大清雍正年间,雍正帝眼看着铁帽子王拥有着威胁皇权的实力,设立了军机处,这才使权力更加集中到皇帝一人手中了。

5

清朝确实有高于一品的“超品”,是仅次于皇帝的最高品级的爵位,但是非常少,鳌拜给自己搞了一个“一等超武公”,然后就被康熙杀了。

那么清朝有什么人可以穿龙袍呢?

能穿龙袍的当然只有皇帝一个人,其他的敢穿龙袍的,都是谋朝篡位要杀头的。

清朝皇帝穿的龙袍是黄色的,是清朝最尊贵的颜色,然后上面绣着九条龙,特别的精细,江宁织造专门给皇帝制作的,非常的精致。

那么其他人能不能穿龙袍呢?

实际上经过皇帝赐予,其他人也是可以穿的,但是那就不是“龙袍”,而是“蟒袍”。

根据清朝的理论,皇帝穿的龙袍上面绣的是“五爪龙”,而其他的皇帝赐下去的蟒袍,只能称为是“挑去一爪”的“四爪蟒”,里面的区别非常的大。

最关键的是除了皇帝、皇子,其他人穿的蟒袍可以是其他颜色的,但是绝对不能用黄色的。

可以说除了谋朝篡位当皇帝穿龙袍,那么“蟒袍加身”,就可以说是历代读书人的终生追求了。

直到明朝,蟒袍还是皇帝对有功之臣的特别恩赐,是对个官员的最高荣誉。

只是在清朝,蟒袍的穿戴限制彻底放开,上至皇子下至不入流的小官,都可以穿蟒袍。当然,随着这些官员等级的不同,所能穿戴的蟒袍上面的“四爪蟒”的数量,也有很大的差别。

也就是说,到清朝时期,本来仅次于龙袍到蟒袍,已经成为了所有清朝官员必备的,在祭祀的时候穿的“吉服”,到底失去了至高无上的荣誉。

历史公元,和大家共同分享不一样的历史人物。想了解历史人物,学习历史知识的可以关注我,感谢大家支持。

6

大清在分爵位的时候,是根据血脉来分封的,宗室爵位分六级,而异姓爵位分为九级,其中的宗室爵位,只是大致分为六级,如果细分下来,可是要分成十二级的。

先来说一下总是爵位

宗室爵位包括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公,将军,其中公各将军各自包括四个品阶。

而在公爵以上的爵位,皆为超品,补服为正蟒方补,这也就是题目中说到的,超品爵位甚至可以身着龙袍。

再来说一下异姓爵位

异性爵位包括公,侯,伯,子,男,轻车都尉,骑都尉,云骑尉,恩骑尉总共九种,而其中的公侯伯三个爵位皆为超品,子为正一品,男为正二品。

今天就来仔细讲一下为什么“超一品”可以身着“龙袍”。

龙袍,自古至今跟皇帝的关系都密不可分,在一般人看来,也只有皇帝才有权力身着龙袍,其他人如果想要穿龙袍,那就是对皇帝的大不敬,是要被投入监狱的。

然而在清朝的时候,“龙袍”并非皇帝的专属,这是一种吉服,不仅皇帝可以穿,皇后,皇太后,还有超一品的那些爵位也可以穿,这种衣服顾名思义,是参加庆典或是祭祀活动的时候才会穿出来的,一般的时候也没人穿。

皇帝身着龙袍,而其余人等身着的并非真的就是龙袍,他们穿的是蟒袍,皇帝身着的龙袍上面绣的是五爪金龙,而那些超品身上穿的则是死抓龙,皇上穿的是明黄色的龙袍,而超品穿的则都是蓝色或石青色。

蟒袍是明朝时期流传下来的,明朝的时候,蟒袍是官员的朝服,而清朝沿袭了明朝的制度,不仅仅是皇子可以身着蟒袍,一些不入流的官员也都可以穿,在这些蟒袍之中,区别身份的也就是蟒袍上面的颜色和蟒的数目。

大清毕竟是东北少数民族统治的王朝,他们入关的时候,为了能够更好的统治中国,采用了汉文化,吸收了明朝制度,而在吸收这些文化的同时,又将自己独有的某些特征融入了进去,形成了独特的大清文化。

虽然说皇帝可以穿龙袍,其余人等可以穿蟒袍,但是蟒袍跟龙袍还是有着根本区别的,皇帝身着的龙袍有着特殊的颜色,其余人等都不能用这种颜色,否则就会遭受到灭顶之灾。

清朝的时候亲王的权力的确挺大的,而铁帽子王享有着比亲王还要大的权力,甚至皇权都要受到八大铁帽子王的钳制,也是在大清雍正年间,雍正帝眼看着铁帽子王拥有着威胁皇权的实力,设立了军机处,这才使权力更加集中到皇帝一人手中了。

7

这是一个误区。别说在清朝,在其他任何一个朝代,龙袍也只是皇帝一个人的专属,即便是皇室中地位最接近皇帝的亲王,比如皇帝的儿子、兄弟,能穿的是蟒袍,不是龙袍。

蟒袍和龙袍的样式接近,蟒和龙的样貌也很相似,所以容易被混淆。

清朝的爵位设置

清朝的爵位分三个系统:宗室爵位、异姓功臣爵位和蒙古爵位。

1、宗室爵位只能封给爱新觉罗氏,分十二等,对应不同品级,爵位从高到低分别是:(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各种)国公、(各种)将军。其中国公以上的爵位都属于超品,品级在正一品以上。

2、异姓功臣爵位封给异姓功臣,满人、汉人均可,爵位从高到低分别是:公、侯、伯、子、男,都尉、骑尉。其中,伯爵及以上的爵位都属于超品,品级在正一品以上。

3、蒙古爵位封给与满清皇室关系密切的蒙古人,不再赘述。

清朝的袍服规定

从品级而言,上述超品的爵位很牛,但他们毕竟不是皇帝,决不允许穿龙袍。

我们在影视剧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高官权贵身穿华丽的袍服,看起来很像是龙袍。

实际上,他们穿着的不是龙袍,而是蟒袍。

龙是天子的象征,天下只有一个;其他官员,则被允许穿蟒袍。

蟒袍,又名“花衣”,袍上绣的动物不是龙,而是蟒。龙和蟒的长相几乎一模一样,区别在于龙有五爪,蟒少一爪,只有四爪,这便是二者的区别。明人沈德符《野获编》云:

“蟒衣,为象龙之服,与至尊所御袍相肖,但减一爪(趾)耳。”

需要说明的是,蟒袍不是古代官员日常穿着的官服,而是礼服,只有庆典之类的隆重场合才会穿着,而且不是只有超品的官员才能穿着,文武百官即可穿着,

凡有庆典,百官皆蟒服,於此时日之内,谓之花衣期。如万寿日,则前三日后四日为花衣期。

在明代,蟒袍是官员的礼服,百姓不得穿着。清代放宽限制,上至皇室权贵,下至未入流者,均可穿着蟒袍,只在颜色、蟒数上有所限制以示区别。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8

清朝是中国古代最后一个王朝,虽然是满族人建立的,但很多制度,依然沿用于明朝,而清朝的爵位,很大程度上沿袭了自周朝以来盛行的五种爵位,即公爵、侯爵、伯爵、子爵和男爵。

除了这些共性特征以外,清朝还对爵位进行更为细致的划分,将爵位分为宗室爵位、异性功臣爵位和蒙古爵位三大类。并且在三大类基础上,进一步划分。

如题所说的爵位,应归于清朝宗室爵位。清朝宗室爵位分为十二等,按照享受特权的不同,可以分为超品和普通品级。

这十二品分别为:和硕亲王、多罗郡主、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如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其中亲王爵位最高,属于超品爵位。

对于不入八分,到底是什么,史料上有这样的解释,“入八分”就是说有八种标帜,分别为:朱轮、紫疆、背壶、紫垫、宝石、双眼、皮条、太监。

不入八分就是没有这样的特权。

而对于不同的爵位,也有不同服饰的要求,对于超品级别的爵位,可以穿蟒服,其中一品,可以绣五爪九蟒,后面根据级别的不同,蟒的数量和爪子的数量都会有所减少。

这是常规的情况,还有一种非常规情况,也是比较有趣的现象,那就是一些超一品的亲王还会穿龙袍,这在其他朝代是没有的。

在清朝时,的确存在这样的现象,并且仅限于亲王。这些龙袍,往往和皇帝的龙袍有着诸多的分别。

皇帝的龙袍,是金黄色,上绣着九条飞龙,细心的人在一些博物馆一般只能数出八条龙,而另一条,绣在衣服里面。

图:清龙袍背面

据说,这种龙袍的奇妙处在于,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能看到五条龙,这也与“九五至尊”暗暗相合。

而超品亲王的龙袍,会有一些不同之处,首先,龙袍的颜色是暗黄色,而不是明黄色。

其次,龙的数量相同,但爪子要少一个。同时龙的形态也变成了盘龙。这个寓意就十分明显了,你们的确流着爱新觉罗的血液,所以可以给你们面子,让你们穿上龙袍,但你们要记住,皇帝只有一个,是龙你给我盘着,是虎你给我卧着。

因此,龙袍只是一种特权和一种尊贵身份的象征,至于说有多大的权力,那得看是什么样的权力。中国古代禀行中央集权的思想,所有的权力,都集中在皇帝一人之手,到了清朝,更是把这种中央集权发展到了极点。

在这样的中央集权的环境下,对于身份特殊的皇亲国戚,没有理由不会进行严防死守。为了防止皇亲国戚威胁到皇权,皇帝会给他们无上荣耀,但绝对不会给他们实权。

虽然没有了实权,皇帝会通过金钱来拉拢这些皇亲国戚,这些真金白银,可以让亲王几代人都可以花天酒地而不会觉得囊中羞涩。

这里,我只是简单说一下,位于爵位第一位的和硕亲王的俸禄,“年俸银一万两,米一万斛,世子岁俸银六千两,米六千斛”。

这是个什么概念,据现代人推测,清朝康熙至乾隆时期,一两银子可以买到150斤优质大米,如果按照现在一斤大米5块钱算,一两银子的购买力相当于750块。

那么一个亲王一年只要上上朝,参加一下大型集会活动,不用管什么实事,不用操心,一年七百五十万进账。这种待遇,谁还想造反呢?可见,穿龙袍的亲王虽然没有实权,却拥有着崇高的地位,而且可以过着纸醉金迷的富裕生活。

9

既然你诚心诚意的问了,我便认认真真的回答你。

从古至今龙袍就是代表的是皇权的象征,如果有人敢私自穿着龙袍就是对皇帝的谋反,

是诛九族的大罪。

但在清代并不是皇上自己可以穿,自己的高管臣民也可以穿类似的衣服,但也只是在相

对重大的典礼以及仪式是会穿龙服。

其超品爵位的大臣所穿的“龙服”并不是真正帝王所穿的龙服,而是叫做:蟒袍,又被称为花衣。虽然与皇帝的龙袍相似,但说有的龙少了一个爪子,为四抓。所以并不是真正的龙袍。

清朝的爵位制主要分为两大类爵位,一是通过血脉的尊贵远近来分封的爵位,这些爵位

是宗室爵位,宗室爵位总共分为了六级,细致分是十二级,二是异姓爵位,异姓爵位分

为了九级。

接下来分别说一下宗室爵位以及异姓爵位的分级,宗室爵位:亲王、郡王、贝勒、贝

子、公、将军而细分则是在公与将军爵位中细分出来四个品阶,至于所说的超一品指

的就是公爵以上的爵位,再说一下异姓爵位吧,异姓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轻

车都尉,骑都尉,云骑尉,恩骑尉九种爵位,公爵、侯爵、伯爵这三个爵位都是超一

品。

这些超一品爵位的拥有者的补服上是正蟒方补,这就是题中所说的龙袍,其实在古代蟒

袍与真正的黄色五爪龙袍都是叫做龙袍的,这些衣服按理说之后皇室子弟能够穿。

但是在清朝只要宗室爵位或者异姓爵位里头有人爵位达到了要求就能够穿,基本可以说

烂大街了。

毕竟清朝的统治者是女真族,他们对于服饰的要求虽然因为要集权导致了有所规定,但

是还是相比于对着装要求很严格的中原皇族相差很大。

超一品的官员

超一品的官员其实主要体现了在八旗军创建的过程以及征战南北的过程中,所作出巨大

贡献的人员!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之前,存在着众多的女真部落,当时以海西女真最为强大,但是后来

努尔哈赤军队跟海西女真的几次战役之后,涌现出了一些非常有功劳的一些官员,而这

些官员后来便成为了超一品官员的人选!

超一品官员的权利

有权参与八旗制度的建立以及八旗制度的使用——为了能够顺利的创建八旗制度和女真

的统一,另外的一个有利的策略和方案,就是在面对强大的明朝之时,基本上是唯命是

从,不挑起任何的争端,不反对明朝的任何一项策略。

因此超一品的官员在八旗制度建立的过程之中,以及八旗制度的稳定过程之中,都起到

了非常杰出的作用!

欢迎关注江水趣谈,与您一起去解读经典中的奥秘!

10

都别抢,我来答。

清朝的爵位有点复杂,因为它的政治格局由满族、汉人和蒙古人组成。

所以它的爵位系统也因此分成三个,分为:

①宗室爵位;②异姓功臣爵位;③蒙古爵位;

而超品爵位是指“宗室爵位”中的: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

只有四种,宗室爵位一共有十二个等级,奉恩镇国公以上是四个高级爵位: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

这四个一般都是授予嫡系皇子。

不入八分辅国公以下是四个一品到四品的爵位: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

在异性功臣爵位中也有三个超品爵位:公爵、侯爵、伯爵;

实际上超品也就意味着这个人的地位已经脱离了官阶序列,更加注重的是授予爵位者的身份和地位。

譬如领侍卫内大臣属于正一品武官,三公(太师、太傅、太保)文官也属于正一品。

而文武大臣穿的绣有龙形图案的叫做“蟒袍”;

清代的蟒袍穿戴没有那么等级森严,只要体现在颜色上。

《大清会典》中就记载说:

文武七八九品、未入流官,五蟒四爪(趾)。

就是说即便没有在朝廷为官,但只要得到皇帝的赏赐,某些特殊人群也是可以穿戴蟒袍的。

一般来说,蟒袍是区别于皇帝的龙袍的称呼。

龙纹的数量因各自的身份显现出不同之处,譬如皇子贝勒都是九蟒四爪。

文武百官六品以上都是八蟒四爪,有同学可能也注意到龙纹的爪子数量和皇帝有所区别。

民间一向有“五爪为龙,四爪为蟒”的说法,说明蟒袍和龙袍还是有一些制式上的区别。

另外龙的姿势也有所区别,如有:团龙、立龙、坐龙和游龙。

但是在特殊情况下,也会出现功勋贵戚穿着五爪龙的情况。

不过这种情况属于皇帝特别赏赐才行,《大清会典》中记载说:

凡五爪龙缎立龙缎团补服,官民不得穿用。若颁赐五爪,龙缎立龙缎,应挑去一爪穿用。

这种一般是指没有得到皇帝的允许,官民不能私自穿戴和皇帝一样的蟒袍制式。

而在颜色上蟒袍和龙袍也有所区别,蟒袍一般多为蓝色或石青色,而皇帝或皇子贝勒都是明黄色或金黄色。

所以,基本上能够一眼就识别出什么是蟒袍和龙袍。

而像宗室爵位中的四个超品爵位: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

这里的不入八分是不能享受八种待遇:朱轮、紫缰、背壶、紫垫、宝石、双眼、皮条、太监。

一般来说,这种册封给宗室贵族的爵位本身并没有权力,虽然是超品,但是权力远不如一品的领侍卫大臣,甚至连三公都不如。

或者说它本身并无权力可言。

但这种爵位一般是对身份和地位的一种尊宠,象征着其它文武百官所不能企及的尊贵身份和高贵地位。

就像《红楼梦》中的“宁国公”和“荣国公”属于异性功臣爵位中的“公”爵。

它本身并没有什么权力,但是却象征着外姓功臣能够得到的最高荣耀。

而关于蟒袍,在《红楼梦》中贾宝玉和北静王初次见面时,就穿的是五爪白龙袍。

宝玉举目见北静王水溶头上戴着洁白簪缨银翅王帽,穿着江牙海水五爪坐龙白蟒袍,面如美玉,目似明星,真好秀丽人物。

北静王的身份应该是皇室贵族,否则也不能穿五爪蟒袍。

总之不管是五爪龙,四爪龙,基本上可以说能够穿上蟒袍的人那都是非显即贵。

这也算是古代最好的身份防伪标志了。

关注【围炉谈史】,每天阅读深度历史内容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