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地主刘继祖给朱元璋一块地葬父,朱元璋当上皇帝后,是如何回报的

地主刘继祖给朱元璋一块地葬父,朱元璋当上皇帝后,是如何回报的

2020-08-09 09:31阅读(93)

地主刘继祖给朱元璋一块地葬父,朱元璋当上皇帝后,是如何回报的?:朱元璋在十七岁的时候,由于一场罕见的大瘟疫,朱元璋的父母和大哥在一个月内相继去世,朱家

1

朱元璋在十七岁的时候,由于一场罕见的大瘟疫,朱元璋的父母和大哥在一个月内相继去世,朱家只剩下朱元璋和二哥两人。

由于战乱频发,战争所导致的旱灾、饥荒、瘟疫等又接踵而至,朱元璋的老家濠州早已是千疮百孔,百姓流散,加上朱元璋的赤贫身份,两个才十几岁的孩子根本就负担不起三个人的丧葬事务,甚至连一口像样的棺材都备不了。

本来朱元璋和二哥朱兴盛最先去找的是地主刘德,说是说找,其实和求差不多。对于讲究入土为安的国人来说,不论怎么样,死后一口棺材、一块坟地是最基本的需求,朱家兄弟早已打定了决心:即使用尽储蓄,即使明天即将饿死,即使跪下来求人,也要把父母和哥哥体体面面地葬好。

可刘德虽是朱家的地主,却对于朱家这个多年的佃农家庭毫无怜悯之心,把朱元璋和朱兴盛这对可怜的兄弟给赶了出来。不过好人还是有的,刘德的一位远房亲戚刘继祖出手了,这刘继祖也是乡里的大户,他知道朱元璋兄弟的情况后,派了儿子刘英去把他们接了回家,不但给他们一顿饱饭,还特意把村东的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送给朱元璋,作为葬父母的坟地。

两人千恩万谢,拿了几件破衣裳和家里仅有的芦席,将父母、长兄粗略地包了一下,就埋葬在了刘德给予他们的那块土地里,然后两兄弟也准备像先祖一样,分头去逃难,临行前两兄弟抱头痛哭,见者无不动容。后来朱元璋回忆起当年的情景是:“兄为我伤,我为兄哭,皇天白日,泣断心肠”。

后来朱兴盛去逃荒,而朱元璋因为年纪小,家隔壁的汪大娘用自己的全副身家置办了礼品,将朱元璋送入了村头皇觉寺,做了一个扫地打水的小和尚。五十天后,朱元璋离开皇觉寺,开始了他三年流浪乞讨的生涯,而后投入郭子兴的红巾军,朱元璋传奇的发迹之路至此展开了。

至于那两位:给予朱元璋坟地的刘继祖和帮助朱元璋入皇觉寺的汪大娘。在至正十三年,朱元璋已经二十七岁,是红巾军的镇抚大将,这年年底,朱元璋意外地在濠州城内见到了前来投奔的刘大和曹秀。刘大就是刘继祖的次子,而曹秀就是汪大娘的儿子。

朱元璋见到两人,往日思绪涌上心头,连问刘继祖和汪大娘的情况,才得知刘继祖已经在当年年初就去世了,而汪大娘也在送入朱元璋去皇觉寺不久后去世。朱元璋听后是“惨怛动容”,将追赐为义惠侯,此爵位与大明相始终,永不废除。

而刘大和曹秀也被朱元璋带在身边做了贴身侍卫,至正二十六年三月,朱元璋故乡被吴军攻克,这一天正是朱元璋父亲忌日刚过三天,刚好是长兄朱兴隆的忌日,距离母亲病逝的忌日还有十三天。四月,朱元璋协同刘大和曹秀一起,回濠州祭奠家人。

在衣锦还乡后,朱元璋赏赐了乡里每家每户各二十两银子,然后就去了村东的那块埋葬了他父母和长兄的坟地上祭奠。由于手下的劝谏,本来想把父母的遗骸起出来,重新埋葬的朱元璋,只好下令扩大墓穴的规模,宣布让刘大和曹秀为守陵官,全权负责守护陵墓的事宜,并把陵墓周围二十户设为守陵户,视人口赐予土地不等,免除十年赋税。

至于那个把朱元璋兄弟赶出来的地主刘德,朱元璋在那二十户人家中看到了他,但朱元璋对他并没有报复之心,反而是给予了他三十顷土地,前事再也不提。

本文作者/狐史首丘:主写三国,次写明清,其余百度,然后乱编,喜欢点赞!

2

朱元璋是历史上罕见的布衣天子,比汉高祖刘邦出身更低微,是上无片瓦,下无立锥的赤贫之家,以致于父母兄长相继饿死之后竟然没有地方安葬,真可谓惨不忍睹!朱元璋是家中最小的儿子,上面有三个哥哥和两个姐姐,父亲朱五四和母亲陈氏都是老实巴交的佃户,靠租种地主刘德的田地勉强糊口。元至正四年(1344年),淮河流域一带旱灾,蝗灾纷至沓来,紧接着饥荒和瘟疫开始四处蔓延。位于濠州钟离的朱元璋一家遭此大难,一个月内父母和大哥相继饿死,家中只剩下17岁的朱元璋和二哥朱兴盛。人死之后讲究入土为安,可朱氏兄弟根本没有能力备办一口像样的棺材,更不要说置办坟地了。朱家父子一直在地主刘德家做工,朱元璋打小就替刘家放牛,两兄弟一合计,只能请刘德看在往日情分上,求他施舍一块坟地。但刘德丝毫不顾往日情份,直接拒绝了朱氏兄弟的请求,表示朱家父子在刘家做工不假,但他没有拖欠一分工钱,已经算得上仁至义尽,还想要地方安葬死人,门都没有,便把朱氏兄弟赶出了家门。朱氏兄弟一边哭,一边走,想到父母在土地里劳作了一辈子,死后竟无葬身之地,朱元璋内心腾起了复仇之火,他想不明白,为什么地主不干农活却衣食无忧,自己一家人辛苦劳作却被活活饿死。回到家中,父母大哥已经冰冷僵硬的尸体深深的刺痛了这个放牛娃出身的少年,无论如何也不能让家人曝尸荒野,棺材横竖是买不起了,两兄弟找来家中的破衣烂裳,用草席将尸体裹好,用门板抬出家门,想找一块地方草草安葬。可天下之大,却没有一块是属于他家的。幸好同乡中还有善心之人,刘德的远房亲戚刘继祖见他俩实在可怜,把自己的一小块土地给了他们,朱氏兄弟这才草草将家人安葬,随后离开家乡,各自逃命。朱元璋跑到皇觉寺出家当了和尚,后来在发小汤和的邀请下加入了郭子兴的起义军。一晃十多年过去了,朱元璋从一个小兵成长为统领千军万马的吴王,随后推翻元朝,建立大明,登上了开国皇帝的宝座。

俗话说“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衣锦还乡的朱元璋想起当年给他土地安葬家人的恩人刘继祖,于是派人前去寻访,可惜刘继祖已在至正十三年(1353年)病故,只请来了他的儿子刘秀。洪武十一年(1378),朱元璋封刘继祖为义惠侯,世袭罔替,与明朝相始终,也就是说他的子孙后代都可以沿袭这一爵位。

朕微时罹亲丧,难于宅兆,尔发仁惠之心,以己沃壤,慨然见惠。安厝皇考妣,大惠云何可忘!因赠以侯,并赠其妻娄氏为侯夫人,仍为文以祭。——《万历野获编》

刘继祖死了,可地主刘德却健在,朱元璋对他说道:“尔之所为,亦恒情耳,不必问。吾贫时,尔岂知今日为天子也”。意思是说,你当时那样做也在情理之中,我不会追究的。当年我贫贱的时候,你怎么会知道我能当上皇帝,贵为天子呢?朱元璋不仅原谅了刘德当年的薄情,而且还下令赏赐给他田30倾,并免除10年赋役。当然,这些赏赐与义惠侯的爵位相比简直不值一提。估计当时刘德的肠子都要悔青了,可千金难买后悔药,要怪只能怪自己没有那颗行善积德之心吧!

文/历史茶坊 点击关注,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原创首发!请动动手指在下方点个赞,欢迎转发和留言!

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3

朱元璋有个不幸的童年,他家侍奉的地主叫刘德。

朱元璋童年的时候,并不是自由之身,他们家属于是佃农。说白了就是给人家地主家种地的。这种人在当时也是属于最为贫苦的人,他们都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尽管那时候朱元璋很小,但是,他也是要给地主家干活的。

当时,朱元璋家侍奉的地主叫刘德。

刘德这个人很势力,他是看不起底层人民的,所以,朱元璋一家人,对他也是格外的憎恨。

不过,迫于无奈还必须要为他服务,才能生活下去。

关于刘德这个人,朱元璋对他的印象,极其的不好,因为在朱元璋小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正是刘德的无情,让朱元璋忌恨了他一辈子。对于朱元璋来说,当时若是杀人不犯法的话,相信朱元璋就会把刘德给杀了。

那么刘德做了什么事,让朱元璋如此的忌恨他?

原来呀元末的时候,中原发生了瘟疫,再加上又赶上了自然灾害。所以,很多人因为饥饿而去世了。

在这些去世的人当中,就有朱元璋的父母。

没办法,那时候朱元璋家真的是太穷了。有点吃的,他的父母也是让给了自己的孩子吃。正是因为长期的饥饿和劳累压垮了他们。

对于少年时期的朱元璋来说,他父母的死亡,就如同他的靠山轰然倒塌了。但是,人死不能复生。朱元璋必须要面对这个现实。

当时,最为紧迫的事情,就是朱元璋必须要把自己死去的父母给安葬了。

可是,天下之大,朱元璋并找不到能够埋葬自己父母的土地。因为他们家里没有地。这时候朱元璋就想到了地主刘德。毕竟父母给刘德打了一辈子的工,到了父母去世了,给刘德要一块地安葬,刘德应该不至于不给吧。

但是,当朱元璋找到刘德之后,他发现刘德不但不给他土地,还把他给赶了出来。朱元璋陷入到了无限的悲痛当中。

当时的他不知道如何做了?

刘继祖的出现,解了朱元璋的燃眉之急,让朱元璋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看到了新生。

朱元璋给刘德要土地埋葬自己的父母的事情,没有成功。这时候朱元璋觉得走投无路了,他陷入到了无限的悲痛之中。

就在这个时候,刘德的哥哥刘继祖出现了。

刘继承告诉朱元璋,我们是邻居,你有什么事应该先来找我呀。你眼下是不是要埋葬自己的父母?我们家别的没有,但是,土地还是有一些的。

这样吧,我给你一块土地,让你先安葬了你的双亲。

朱元璋感到了来自邻居之间的温暖,他谢过刘继祖之后,就把自己的父母,埋葬在了刘继祖给他的半山腰的地盘上。

因为这件事,朱元璋恨死了刘德,但是,对于刘继祖对他的好,他也记下了。他发誓日后若是发达了,他一定要报答刘继祖的。

朱元璋当了皇帝,地主刘德死里逃生,刘继祖被封为了侯。

不得不感慨,人的命运是无常的,谁能想到昔日的佃户朱五四的儿子朱元璋竟然成了明朝的开国皇帝。

当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他要荣归故里了。

这时候朱元璋自然就想到了刘继祖,他必须要报当年刘继祖对他的恩情。但是,当他回到老家,他发现刘继祖已经去世多年了。

朱元璋悲痛了一会,他还是把刘继祖给封为了侯,他的侯爵让他的儿子来世袭。可见,朱元璋这个人,还是十分的讲情义的。

当刘德听说昔日的下人朱元璋回来了。而且此刻的朱元璋竟然成为了天下的主人。这下把刘德给吓坏了。

他主动的找到朱元璋,然后给朱元璋赔礼道歉磕头,让朱元璋饶他一条狗命。朱元璋尽管对刘德恨的要死,但是,他还是选择原谅了刘德。

毕竟现在的他是皇帝了,不能给小民斤斤计较。所以,他告诉刘德,当时的你做的也没有错,毕竟你预料不到日后我会发达。

对于你的恶性,我就不予计较了。因此,刘德也就死里逃生了。

4

我是楚风说历史,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朱元璋的一生可以用传奇两个字来概括,作为一个没有任何出身的贫民,能够成为明朝的开国皇帝,绝对是任何人也意想不到的。当上皇帝的朱元璋最痛恨贪官,虽然有人说朱元璋好杀戮,但是他杀的都是贪官,不法之徒,只是后来的人为了摸黑老朱,故意把他写的那么残忍。但是对于百姓来说,他是个好皇帝,这一切都源于自己少年时的贫苦生活,他知道农民最苦,贪官可恶。

朱元璋小时候的痛苦回忆

朱元璋出生于元朝末年一个贫苦家的农民家庭,父亲朱五四,母亲陈氏,朱元璋是朱五四的第四个孩子,连上叔伯家的孩子,排行老八,所以朱元璋原名叫做朱重八。是不是觉得老朱家的人名字好奇怪,其实不用奇怪,都一样,因为元朝规定,对于没有功名的汉人农民,是不让随便起名字的,都是按出生顺序起名字,目的就是为了显示地位低下。

朱重八的童年一直就有一个问题困扰自己,那就是为什么每天都吃不饱呢,为什么地主刘德家不用干活却有肉吃,而自己一家人都干活却吃不上饭。所以朱重八小时候的梦想就和电视剧上演的一样,那就是吃饱饭。

屋漏偏逢连夜雨——朱元璋的亲人去世无处安葬

朱元璋的童年虽然过的不好,可是有伙伴一起玩,有家人在一起,还说的过去。但是后来朱元璋的家乡发生了旱灾,次年春天又发生了严重的蝗灾和瘟疫,不到半个月,他的父亲,大哥以及母亲先后去世。怎么死的,肯定是吃不饱又没钱治病啊!这时候的朱元璋也没办法,家人死了只能找个地方安葬啊!


可是家里只剩下朱元璋和二哥,又没钱买棺材,甚至连块埋葬亲人的土地也没有。朱元璋和二哥只能去求地主刘德,不管怎么说,父亲也是给他打了一辈子的工,可能刘德会发发善心帮助自己。但是刘德断然拒绝了他,还对其冷言冷语。

正当朱元璋一筹莫展的时候,最后同村的另一位富户刘继祖得知了这件事,很爽快的就答应了朱元璋的要求,将家里的一块地让给朱元璋,让他安葬自己的亲人,并且刘继祖还安慰朱元璋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刘继祖的态度让朱元璋十分感动,之后不管朱元璋身处何处,他都从未忘记刘继祖的恩情。

知恩图报——朱元璋

后来在朱元璋还没有称帝之时,刘继祖夫妇就因病去世。刘继祖的儿子刘秀生活也处于困难之中,于是就投奔了朱元璋的大军。朱元璋为了报答刘继祖当年的恩情,不让刘秀参加打仗,让他做了自己的亲卫。因为刘继祖字大秀,朱元璋给刘秀改名刘英。朱元璋对待刘英就像对待亲生儿子一样,朱元璋称帝后,更是封刘继祖为义惠侯,其妻娄氏为侯夫人。当初刘继祖赠与的地方也成了后来朱明王朝皇陵的一部分,且朱元璋下旨以后每一代的皇帝都要善待刘氏家族。而刘氏家族也成为了凤阳的名门望族,和大明王朝一样荣辱与共。

另外,虽然地主刘德对朱元璋不好,但是朱元璋当上皇帝后,却没有和他一般见识,而是赐给刘德了很多土地,朱元璋为什么这么做,肯定也是显示自己的大度仁义,毕竟当时谁也不知道一个放牛娃能成为皇帝,再说朱元璋当上皇帝后,再怎么爱民,也是代表的地主阶级,笼络地主阶级也是有利于自己的江山稳定的,所以朱元璋才会这样不计前嫌,赏赐刘德。

总评:刘继祖当年做的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却给自己家族带来了三百年的荣华富贵,由此可见做人还是多多行善的好,有可能你无意间帮助的少年,说不定多年以后也会帮助你。而朱重八也是好样的,知恩图报,传为佳话。

5

以善良为出发点的投资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地主刘继祖就是如此。他因对朱元璋最为落魄之时的善举,而从一个小地主摇身一变成为大明王朝的侯爷,尽管自己无法享受侯爷的生活,但子孙世袭,使他的家族成为有明一朝延续最久的侯爵世家之一。

朱元璋是一位布衣天子,他出身贫寒,这种贫寒可以说是社会最底层的穷困,乃至于父母去世都无钱下葬。

朱元璋的父亲名叫朱五四(后朱元璋改为朱世珍),他与陈氏生下四子两女,朱元璋是排行最小,他的三哥朱重七皆早夭,父亲与二哥体弱多病,靠着零工养家糊口,家里的重担也就落在朱元璋身上,朱元璋打小为地主刘德家放牛,换取一些粮食。元至正四年(1344年),元廷的苛捐杂税本就使得人民苦不堪言,加之淮北地区虫旱灾害严重,致使朱元璋家乡濠州饥民饿死的现象普遍发生,随之而来的便是瘟疫爆发。

朱元璋的父母、以及大哥朱重五便是死于这场天灾人祸。朱元璋与二哥没钱下葬父母,只得求助于雇主刘德,但换来的只是刘德的破口大骂。同村的另一位地主刘继祖出于同情,将自己的耕地播出一块予之安葬,朱元璋虽任买不起棺材,但好歹是给父母一个长眠之所,他与二哥用破衣裹住父母尸体,草草下葬后便各谋生路去了。

“媪为具少仪物,得礼寺僧高彬为师”——《明太祖实录》

就在此时,朱元璋人生中另一个救急于危难的同乡出现了,这就是同村的汪家。汪家婆婆看到朱元璋骨瘦嶙峋的样子,暗生怜悯,于是为他指明了出路,让他出家当和尚,混口饭吃尚能保住性命。与此同时,汪婆婆为朱元璋置办下一身行头,装上干粮,让儿子汪文护送到了皇觉寺,朱元璋至此开启了和尚生涯。

有恩必报

1366年,朱元璋的军队已经势不可挡,当濠州守将李济投降之后,朱元璋算是将自己的家乡夺了回来。此时的朱元璋离家久已,怀着对家乡和父母的思念,他决定亲往濠州祭奠。

“乡里亲戚爱厚者,惟足下二人”。——《明太祖实录》

这次回乡,朱元璋除了祭奠父母,最想拜见的就是在危难之际帮助自己的刘继祖和汪婆婆,但此二人早已亡故,这使朱元璋稍显失落,好在是刘继祖之子刘秀、汪婆婆之子汪文尚在,故而此二人受到了朱元璋的报恩,朱元璋赏赐二人田地、金银丰厚,并永久性免除两家赋税徭役,同村乡里长亲也几乎全都不同程度的受到朱元璋的恩赐。两年之后朱元璋称帝,他令人回凤阳设立皇陵祀祭署,并“以汪文为署令,刘英(刘秀更名)为署丞,专典祀事”,以此任命使二人“不去其乡而身享安荣之贵”。

“朕微时罹亲丧,难于宅兆,尔发仁惠之心,以己沃壤,慨然见惠。”——《万历野获编》

时至洪武十一年(1378年),朱元璋再对曾经的救急恩人刘继祖进行追封,封其为义惠侯,其夫人娄氏追封侯夫人,从侯爵封号来看,朱元璋也是为了赞扬刘继祖的大义之举,也说明朱元璋是一个有恩必报的人。

综上,朱元璋在贫困潦倒的时候,刘继祖的善举如及时雨一般,而其中包含更多的是邻里间的恩情,这也是饱经战乱的年代里,最能打动朱元璋内心的地方,故而刘家获得了朱元璋报恩,子孙后代世袭侯爵,成为明朝历时最久的侯爷之一。

参考资料:《明史》、《明太祖实录》、《万历野获编》

6

精选回答】来自优质账号→野史日记

提起朱元璋,人人都竖起大拇指,这是一位牛掰的开国皇帝,最重要的是他是一位草根皇帝,从乞丐走到至尊,足以成为传奇!

孤苦的幼年时期

据我所知,在元朝的时候,咱们汉人生不如死,每一个人为了生存都得当牛做马,就是蒙古人当时的奴隶而已,没有什么地位和尊严。

生逢乱世,你想做一个本分的老百姓?难上加难。即使你再努力,却也得不到一个普普通通的生活。朱元璋小的时候,就是在这样风雨飘摇的年代。

朱元璋的爹叫朱五四,朱五四属于当地的淘金户,但是身为淘金户,这位朱五四却一直不能完成淘金任务,到了交金的日子,朱五四就开始犯愁,但是活人不能让尿憋死啊,于是朱五四就出去想办法,只不过他想到的办法并不高明,就是借高利贷,受够黄金,然后上交够自己的份额,才能糊口活下去。

但是高利贷可不是无息的,利息还很高,最终走投无路的朱五四决定带着媳妇逃跑。在流亡逃跑的路上,一个孩子出生了,这个孩子就是小时候的朱元璋,当时叫做朱重八。

流落异乡

朱五四带着家人急需逃亡,刚刚出生的朱元璋就已经是饥一顿饱一顿,但是小家伙的命挺硬,一路就这样坚持了过来。

据我所知,在他们忍到快极限的时候,他们来到濠州钟离西乡,在这里他们终于找到了一个户口地方,那就是给地主刘德打工赚钱。当时的“打工”可与今天打工不一样,那时候是长工,说白了也就是有合同的奴隶,要被地主不断的盘剥,在流浪的这些年里,朱元璋也已经长大了,这个时候已经有了10岁。

朱元璋小时候就要比其他孩子懂事,其实说到底,他不懂事也不行,毕竟要想活下去,就要懂事,要会照顾自己,那时候的小孩子可达不到现在的程度,根本没人管,大人都活不了,小孩子就要靠自己了。

朱元璋后来也和父亲一起给刘德打工,这样他就能混一口饭吃,给家里减轻压力。靠着几口薄田,这一家人也算是暂时安稳了下来。

悲催的命运

就在一家人还算不错的时候,命运似乎来和他们开了一个玩笑。这一年朱元璋十七岁,发生了一场大型的蝗灾,据我了解,在古代的蝗灾是毁灭性的灾害,蝗虫大部队路过之地,粮食全无。

这样的结果,让朱五四一家人蒙上了一层冰霜,然而祸不单行,随后来的一场大瘟疫,让朱五四和朱元璋的大哥离开了人世。

这个家瞬间就剩下了侄子和嫂子,还有朱元璋。朱元璋哪里能撑得起这样的家庭呢?面对如此悲催的命运,就连朱元璋也忍不住的哭了起来,就在这个时候,他在外地的二哥回来了,陪他一起料理家人的后世,朱元璋这才好了一点,恢复了往日的精神。

葬父不成

朱元璋在二哥的带领下,决定先将父亲和长兄埋葬了,尽孝以后再考虑生存的问题,朱元璋就和他二哥去求当时的地主刘德。他们想和刘德要一块地,用来埋葬朱元璋,希望刘德再支援一个棺材,那就最好不过了。

他们没想到的是,他们全家人苦苦服务了那么多年的地主刘德,一点旧情都不念,面对朱元璋父亲的死,他一点也不在乎,似乎与他无关,也不相识一样。朱元璋苦苦哀求刘德,刘德都没有答应他们。

最后,他们的哀求被刘德的哥哥刘继祖听到,刘继祖这份孝心感动了,于是答应给他们一块地,让他们埋葬了他们的父亲。

二位兄弟高高兴兴的谢恩,然后去准备埋葬他们的父亲,正在他们挖坑的时候,停放在山脚的尸身,被突然滑坡的山体给掩埋了。大雨一直下,山体大面积滑坡的情况时常发生,只是这一次太巧了,对朱元璋打击很大。

面对老天的选择,兄弟二人大哭一场,最后还是无奈的接受了现实。朱元璋的二哥决定带嫂子和侄子走,毕竟朱元璋还没能力养活他们。朱元璋则选择自己离开,出去闯荡,就这样朱元璋一走就是三年多,积累了很多的经验,也见识了世面。

称帝返乡

朱元璋后来参加了起义军,最终夺得了天下。别看朱元璋嗜杀成性,但是他其实是一个重恩情并且孝顺的人。

朱元璋有一天决定回乡祭祖,去祭拜父亲。在朱元璋来到濠州钟离西乡的时候,大排场吸引了无数当地人前来观看,这样的仪仗和阵势让他们很好奇,也都议论纷纷,有知情的人说,这皇帝就是朱重八,当初在咱们这里住过。

人群中的刘德一听到这个名字,仔细盘问之后,差点吓尿了,转身就要跑。这时正好被朱元璋看到,叫住了他,当着众人的面,朱元璋原谅了他,说他当初的决定也是人之常情,毕竟谁都有难处,刘德一听,感恩戴德的谢恩。

朱元璋前去父亲当年尸体的地方,在那里盖了祠堂。朱元璋都做完了以后,想起了当年给他地下葬的刘继祖,于是问起他来,结果刘继祖早已离世了,朱元璋伤心不已,于是赐给了刘德田地30顷,免除徭役10年。同时下令,世代后世皇帝都要照顾刘继祖的家族,这一照顾就是二百多年,算是朱元璋对他当年的照顾做的报答吧。


大家好,我是野史日记,别忘了关注我哦~欢迎大家评论点赞~

7

朱元璋祖上几代都是贫农,平时给人家做佃户,日子过得极为艰难。

在至正三年,朱元璋所在的濠州先是遭受了旱灾,后来又遇上了蝗虫灾害。更为不幸的是,朱元璋的父母在这一年双双离世。

安葬父母

痛失双亲的朱元璋去求他家昔日的雇主刘德,希望刘德能施舍一块土地,让他安葬自己的父母。

但刘德并没有可怜朱元璋,相反的,他以朱元璋曾经偷吃他家的耕牛为由,拒绝了朱元璋的请求。

这时候,附近的另一个地主刘继祖拿出了一块地让朱元璋安葬自己的父母,我想这时候朱元璋的心中肯定充满了无限的感激。

之后朱元璋在机缘巧合之下走上了起兵反抗元朝的道路,并一统天下,建立了明朝。

而刘继祖此时已经去世,但他的子孙还在。

追封义惠侯,世袭罔替,与国同休

在洪武十一年,朱元璋追封刘继祖为义惠侯,并封其夫人为侯爵夫人。

朱元璋曾回忆起刘继祖的善举,还表示对刘继祖的恩惠至今难忘。

朕昔寒微,生者为衣食之苦,死者无阴宅之难,吁,艰哉,尔刘继祖发仁惠之心,以己之沃壤慨然惠朕,朕得斯地,乐葬皇考妣于是,至今难忘。

后来刘继祖的儿子继承了义惠侯之位,并掌管凤阳皇陵的祭祀工作,一生都在给朱元璋看守皇陵。

之后刘家世代传承侯爵,子孙后代一直都为皇家守陵,虽然不是大富大贵,但也是荣华一生。

至于拒绝给朱元璋土地,以安葬其父母的刘德,朱元璋在登基之后也没有痛下杀手。相反的,他还赏赐给刘德三十亩田地,并免除他两年多的田税。

朱元璋当时还对刘德说:

尔之所为,亦恒情耳,不必问。吾贫时,尔岂知今日为天子耶?

在我看来,朱元璋之所以能以德报怨,或许是两人如今所处的高度已经是天壤之别。

朱元璋此时富有四海,一句话就能决断千万人的生死,这哪里是刘德能相比的。而且韩信尚且能够饶恕曾经的仇人,更何况是朱元璋。

8

朱元璋当了皇帝后,有两个侯爵的受封完全不凭军功,一个是朱元璋的姐夫李贞,曹国公李文忠的父亲;一个就是凤阳的地主义惠候刘继祖。

李贞就不说了,朱元璋的二姐嫁给他后,生了儿子李文忠,李贞在朱元璋一家落魄的时候对其多有资助。朱元璋登基后,记得姐夫的恩惠,洪武三年,拜李贞为荣禄大夫、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右柱国,封为曹国公。

李贞被封公爵既靠他是朱元璋的姐夫,也是因为儿子李文忠战无不胜,那么地主刘继祖就凭了一块荒地。

纠正大家一个概念,朱元璋的父母、哥姐并不是饿死的,而是染了瘟疫而亡。元末时期,中原大地瘟疫横行,大多数百姓深受其害,朱元璋的很多至今都死于这场瘟疫,朱元璋的二哥和大姐才是真正被饿死的。

朱元璋的父母和大哥在一个月内相继染病而死,大姐、二姐都已经出嫁,朱元璋和二哥抬着父母的尸体不知道如何安葬,因为没有一块土地是属于他们家的。

哥俩先找到了朱家世代打工的佃主刘德家,恳请刘德看在朱家世代为刘德佃户的份儿上给一块地埋葬父母。地主刘德拒绝了,理由很直接,你家给我当佃户,我没有少给你们工钱和口粮,至于送地葬父,不答应。

朱家兄弟没有办法,整个村子里的有钱人家本来就不多,求来求去也没人愿意帮助他们。这时候刘德的远房堂哥刘继祖知道了朱家哥俩的事情,主动找到朱元璋,给了他们一块荒地埋葬了父母,并且还请他们到家里吃了一顿饱饭。

朱元璋和二哥埋葬了父母后,就外出逃荒了,他与二哥分别逃亡,二哥后来饿死了,朱元璋当了乞丐,在皇觉寺出家当和尚期间投奔了郭子兴的农民起义军。

朱元璋当了皇帝后,并没有忘记凤阳的乡里乡亲,不但迁徙了十万江浙大户填充凤阳,而且把凤阳设置为中都,给予特别的行政待遇,而且对于他们村子里的那二十多户更是照顾有加,连不给他地埋葬父母的地主刘德不但没有受到报复打击,还很理解他的难处。

朱元璋当皇帝后,刘继祖已经死了,朱元璋深为惋惜,追封他为义惠候,其子继承爵位,并世袭罔替,直到明朝灭亡。

与人为善,总是好的。

9

历史上,朱元璋往往被认为是一个阴险残酷,睚眦必报的人物。然而,朱元璋其实还有他不为人知的宽容、知恩图报的一面。

(一)刘继祖施舍朱元璋葬父之地

朱元璋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真正的布衣出身的皇帝。他早年的生活可以说是十分凄苦。元朝末年,经常闹饥荒、瘟疫、蝗灾。每天都有被饿死亦或病死的人。朱元璋家也不例外。

朱元璋17岁时,父母和大哥在一个月内相继去世。只留下朱元璋和二哥两个人。 当时朱元璋的家乡漳州因为灾害和战争已经是千疮百孔、饿殍遍地。朱元璋出身贫寒,世代为农,家里一贫如洗,两个孩子根本负担不起三个人下葬的费用。

但中国古人是很讲究入土为安的。无奈之下,朱元璋找到了地主刘德,希望他能施舍一块地用来给三个逝去的亲人下葬。 刘德虽然当了很多年朱家的地主,却对朱元璋一家丝毫没有恻隐之心。他果断回绝了朱元璋的请求,将他们赶了出去。毕竟,帮助朱元璋对他来说又得不到丝毫的好处,那么他不帮虽然有些不近人情,但到底还是维护了他自己的利益。

正在朱元璋哥弟一筹莫展的时候。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出现了。刘德有个远方亲戚刘继祖听说了此事,可怜朱元璋兄弟俩,于是将他们接来请他们吃了一顿饱饭,还将自己的一块土地送给他们用以下葬。 朱元璋兄弟俩对着刘继祖千恩万谢,刘继祖的拔刀相助被朱元璋深深烙在了心里。兄弟俩用破衣服将亲人包好,草草下葬。然后当夜相拥而哭,第二天为了生存,俩人不得不各自逃亡了。

(二)朱元璋报答刘继祖恩情

可后来,这个当初连下葬亲人都拿不出钱的穷小子朱元璋愣是打下了天下,当了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回想起当年刘继祖的恩情,便想法设法找到了刘继祖。

但可惜的是,刘继祖已经去世了。不过好在刘继祖的后人刘秀还活着。洪武十一年,朱元璋封刘继祖为义惠侯,世袭罔替,与明朝相始终,他的子孙后代都可以沿袭这一爵位。

刘继祖虽然死了,可当年不肯施舍朱元璋的刘德却还活着。刘德见到了当今当上皇帝的朱元璋吓得腿都软了,估计肠子都悔青了。不过朱元璋倒没有报复刘德,反而以德报怨,下令赏赐给他田30倾,并免除10年赋役。他对刘德说:“尔之所为,亦恒情耳,不必问。吾贫时,尔岂知今日为天子也”。意思是,你当年那样做也可以理解,我不会追究。当年我贫贱的时候,你怎么会知道我现在能当上皇帝,贵为天子呢?

俗话说:“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朱元璋在历史上虽然饱受非议,被认为心狠手辣,睚眦必报。但其实,他也有知恩图报的一面,也有不计前嫌、以德报怨的一面。

10

说起朱元璋,自然就和穷联系到一块儿,收税的小吏算盘仔儿一扒拉,朱家就欠官府上千两的银子。这么多的银子对于富人来说都是一个天文数字,何况是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贫苦百姓。所以,朱元璋幼年生活只能用一把辛酸、两行眼泪来形容。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朱元璋十六岁那年,家乡爆发了大瘟疫,短短十几天,父母及大哥相继离世。而对于朱元璋来说,亲人离还不算悲哀,更悲哀的是一无钱买棺材,二无钱买墓地,但总不能将亲人弃尸荒野,于是朱元璋去向主家刘德借钱。刘德正为前几天朱元璋吃了他的一头小牛而怒气冲天呢,不但没借给朱元璋钱,又给他吃了一顿棍棒。

眼见衣衫褴褛、灰头土脸的朱元璋,邻居刘继祖发了善心,给了朱元璋一些旧衣服和钱。朱元璋千恩万谢之后,用旧衣物把家人遗体包裹一下,然后买了一块墓地,草草下葬。一切安顿就绪,朱元璋进黄觉寺当了和尚。25岁那年,经好友汤和引见,朱元璋还俗从军,经过数十年的打拼,朱元璋竟然夺取了天下。虽不敢想象,其实那个人不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朱元璋当上皇帝后,特意回了一趟家乡,衣锦还乡人之常情,更何况还是贵为九五之尊的皇帝呢!朱元璋此举,不免让我们想起当年高祖刘邦还乡的情景。据说刘邦与乡情们把酒言欢,谈天说地一月有余,而且兴致骤起的时候还创作了气势如虹、流传千古的《大风歌》,尽管刘邦当时还身负箭伤。由此可见,上至帝王下到黎民,家乡才是一个人最身心愉悦、魂牵梦萦的地方。

刘邦干活麻利,七年当皇帝,六年后平定英布叛乱之余顺便回了乡里,因此家乡变化不大。而朱元璋葬了家人之后,才开始体验民间疾苦,后来寺庙也黄了,实在走头无路才去从军。等朱元璋当上皇帝后,再回到阔别好几十年的家乡,早已经物是人非。当年把朱元璋揍了个半死、还把他轰出门的地主刘德出奇的健在,而为他出钱安葬父母的刘继祖已经过世。


此时朱元璋心里感慨颇深,为什么死的不是刘德呢?而事已至此,凡事不能尽随人愿,再多的埋怨也于事无补。好在刘继祖子孙满堂,于是朱元璋追封他为义惠侯,世受皇恩,这也算是刘继祖为后辈儿孙积下阴德了。

感谢朋友的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