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为什么探春远嫁不能回家了,贾府没落后她的结局是什么?

为什么探春远嫁不能回家了,贾府没落后她的结局是什么?

2020-08-08 23:02阅读(75)

为什么探春远嫁不能回家了,贾府没落后她的结局是什么?:既然探春是远嫁,那么这个地方必然不近,古代的交通也不便利,而且出行也没有那么方便。而且探春的远嫁

1

既然探春是远嫁,那么这个地方必然不近,古代的交通也不便利,而且出行也没有那么方便。

而且探春的远嫁可能真是千里迢迢,她是作为“和亲”去的,就像历史上的王昭君,文成公主这些和亲的公主,史料上没有任何记录,他们是回过家的。

而贾元春不同,她是作为皇妃省亲,而且路途并不遥远。不遥远的路途,省亲都是一件麻烦事情,更何况探春是远嫁了。

远嫁回来,路途遥遥,本身就是一件繁琐的事情,所以探春也不可能时时回来,一次省亲,可能在路上花费的时间与金钱更加的多,综合这些因数,探春回来的机会就少了很多。

再加上探春在别国的待遇,在别国的状态,书中没有交代,她到底受宠不受宠,书中也没有交代。

自古伴君如伴虎,探春也许自己还活得如履薄冰,怎么有多余的精力去关心贾府的事情。再加上,她只是作为一个交换的物品去换取两国的安宁,她的任务主要是平息两国矛盾。

有些事情探春也左右不了,她只能顺应命运强加给她的东西。在封建社会,和亲的女子并没有想象的快乐与自由。

王昭君远嫁之后,在丈夫死掉后,再嫁给丈夫的兄弟,文成公主在远嫁后,虽然看起来与松赞干布无比幸福,那也是在大唐国力强劲的情况下,可是即使是这样,她也要忍受远嫁之苦,在无尽的黑暗里独自垂泪。探春的判词中有这样一个画面:画着两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画上写了四句: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贾家败落后,对探春的影响并不大,她是以南安王妃义女的身份出嫁的,与贾家再无关系,所以贾家的败落繁荣,对她并没有影响。

封建社会的女性,无论是远嫁的大家闺秀,还是近嫁的小家碧玉,都是把命运与婚姻牢牢的捆绑在了一起。

2

《红楼梦》里,探春的结局是远嫁。一番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散。

按照前八十回的暗示,探春远嫁成为王妃。可是通行本探春嫁到边疆。


贾府没落后探春的结局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分析。

如果探春成为岛国王妃,那么贾府是兴旺发达,还是没落,都和探春没关系。

有分析认为,南安郡王战败身亡,南安太妃认探春为义女,把探春送给岛国国王,祈求和平。探春和王昭君一样成为和亲工具。

探春远嫁岛国,那么她就是以公主或者郡主的身份出嫁。她就不再是贾府的女儿,而是皇家的女儿。所以贾府是好,是坏,是兴还是衰,对于探春来说都没有任何关系。岛国国王关注的不是小小的贾府,而是探春背后的国家。如果国家强大,探春有祖国做靠山,日子会好过许多。

可是探春是作为战败国求和的工具,被送给岛国国王的。探春没有靠山,她的一切都靠自己去打拼。


贾母为什么不让迎春和惜春去见南安太妃?就是怕南安太妃选中她们俩。迎春和惜春没有探春勇敢,有男儿气度。如果去和亲,只有死路一条。如果是探春,她有可能闯出自己的一番事业。

探春自己和赵姨娘说如果自己是男孩,就走出去立一番事业。如今探春来到国外,正好可以开创一番事业。

探春应该成功了,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自己的人格魅力,以及远见卓识,获得了国王的宠爱和信任。探春应该像大观园改革一样,对岛国也进行了改革,整顿吏治,割除弊端。
探春应该真的立一番事业。

探春“生于末世运偏消”,家、国都处于末世。

探春生于贾府的末世。

贾府已历百年,无论是人才、还是金钱都消耗殆尽。探春看得清清楚楚,可是她无能为力。抄检大观园令探春对贾府的前途充满担忧,她愤怒地叱责当权者的自杀自灭行为。

国家战斗力弱,惨败岛国。

探春为了拯救国家和贾府,毅然踏上和亲之路。

岛国的强大不过是一时,愚昧、落后的思想,注定岛国的失败。古代的女人,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如果岛国失败,探春也不会有好结局。

探春的结局是悲剧。

关于探春的结局,书里没有写。

  • 探春也许像蓝琪儿一样,丈夫被母国杀死,自己无国无家,孤独而死。
  • 探春的国王丈夫死了,国王的儿子继承王位。探春被继子迫害而死

如果探春嫁到海疆,那么她会被贾府牵连。

后四十回,探春被贾政许配给镇海总制的儿子。结婚之初,婆家对探春应该不差。

后来,贾家被抄家,婆家自然不受用,虽然不至于抄家,但是公公自然会被牵连一些。至少不会被重用。因为探春连累公公,婆婆自然会拿探春出气。如果再有妯娌在旁边说三道四,探春的日子一定不好过。



“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这句话,说明探春的日子过得艰难。如果探春过得好,怎么会“恐哭损残年”?探春是一个心气气高的女孩子,她不会让父母替自己担心,所以告诉爹娘,不要惦记她。

春天易逝,探春的生命也不会长。探春在江边,遥望家乡,不断哭泣。探春也应该英年早逝。



@润杨阆苑

3

探春判词:画着两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四句诗云: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从判词中可以看出,探春远嫁的地方是与贾府隔海相望的。猜测探春远嫁之处的人很多,地点涉及海南、琉球、日本、朝鲜。无论哪里,距离贾府都是路途相当之遥远。古代交通不便,交通工具的速度都极低,几百公里的路都要走上月余,来回一次谈何容易。



《红楼梦》六十三回中,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探春抽的是杏花 瑶池仙品 日边红杏倚云栽。注云:得此签者必得贵婿。众人笑道:“……我们家已有个王妃,难道你也是王妃不成?”

这里暗示着探春远嫁和亲,成为某个小国的王妃。既是王妃,必然受到习俗礼教的制约。她的姐姐元春,出宫一次已经如此不易,嫁入皇宫多年才能回家探亲一次。更别提探春了,还要涉及到国与国之间繁琐的礼仪及手续,几乎是没有回家的可能。



《红楼梦》中的《分骨肉》一曲是这样写的: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

从这里可以看出,探春和家人今后相见的可能性极小。远嫁异国他乡,要在自己一无所知之地立足,不是个容易的事情。是否能够得到丈夫的喜爱,说话有没有分量,都是不可预知之事。要知道,那个时候,一夫多妻还是风靡于各国的风俗习惯。一个外来的女子想要在一大堆女人中能够竞争到脱颖而出,实在是个很难的事情。



即使在异国他乡生活的不如意,做为和亲的女子来说,也没有了退路了。只能硬着头皮在那个地方生活下去,这么说来,探春后来的生活如履薄冰。

探春是做为南安王妃的义女出嫁的,而且是维系两个体系平衡的一个小小的棋子,贾府没落后,探春不至于被迁怒。但是如果两个国家之间发生争端,探春很可能就会被祭旗。她的命运,无法操纵在自己手中,也是很可悲了。

4

肯定不能回家啊!这要是回家了,那这是成何体统?探春最后的结果还算是比较好的!

一方面,女子出嫁之后本来就不能轻易回娘家,何况是显贵之家,你看看元妃入宫后晋升了,回一次家多麻烦,花多少银子,这涉及到贵族的颜面排场问题。

古代贵族女子常回娘家无非就是两个原因:一个是娘家比夫家显贵得多,新娘子不需要顾忌夫家的感受,一个是在夫家受了很大委屈。

另外一方面,不方便回家。从探春的判词中其实就已经透露出了这个事实,‘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江边望就说明了探春所嫁之地远离京城,要坐船才能到达。而探春的词曲也可以看出,探春远嫁的地方非常远,足有三千里甚至还要更远的地方。

总之,探春不能回家一是因为“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观念,二是因为探春实在是不方便回家。

探春的结局:

用现代的观点来看,探春的婚姻是相当不错的,国家级别的婚礼,跨国婚姻,金钱和地位都是普通人无法企及的,贵族中的贵族,接近于皇室——现代人的心中,皇室根本就是传说。

探春的结局其实早在她放风筝的时候,就已经初显端倪了。探春的凤凰风筝,和天空中飘来的另外一只凤凰风筝,再加上一个喜字风筝,最后缠绕在一起飞向了天空。

总结:

作为一个特别机灵的姑娘,探春去和亲总之要比在贾府好,也比随便嫁个朝中的官员更好,所以总之探春的结局还是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