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如何看待在爆炸发生后,马克龙冒险去黎巴嫩访问却遭到围攻和指责

如何看待在爆炸发生后,马克龙冒险去黎巴嫩访问却遭到围攻和指责

2020-08-08 04:03阅读(71)

如何看待在爆炸发生后,马克龙冒险去黎巴嫩访问却遭到围攻和指责?:贝鲁特港口爆炸后,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周四到访,他也是悲剧发生后第一个到访的外国领导人,他

1

贝鲁特港口爆炸后,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周四到访,他也是悲剧发生后第一个到访的外国领导人,他的到访收到了他本人还还带去了55人的救援队和20吨的救援物资。

当天他来到历史悠久的Gemmayzeh街区,这里有很多上百年历史的建筑,然而这次爆炸使得他们其中很多或遭损毁,或者成为危房。马克龙与街区的受难民众互动,聆听他们的诉求,同时用话语予以他们安慰。
(马克龙到现场)

让人们比较意外的事,在场的很多人向马克龙抱怨,高呼要“革命”,希望他不要为该国的政治阶层提供任何帮助,呼马克龙帮助赶走政府。马克龙则呼吁他们必须保持团结,这样的事情不会继续下去。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黎巴嫩在1990年内战结束之后,国内的什叶派、逊尼派、基督教马龙派、德鲁兹派等达成了政治和解,并且就国家权力组织进行了划分。然而这种模式却十分僵化形成了一个个的政治集团,政府运行腐败不堪,严重拖累经济社会发展,失业率达到45%,民众生活困难。这次的爆炸案其实就可见一斑,政府监管部门互相推诿导致 2750吨硝酸铵停放6年之久,最终导致事故发生,这是典型的不作为。这其实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民众会在大难之后上街抗议,要求政府下台。这也难怪他们向马克龙抱怨不要给黎政府任何钱。
(上街抗议)

在过去20多年来,作为黎巴嫩曾经的宗主国,法国为了保证黎巴嫩政局稳定,社会经济发展,认捐了200多亿欧元。这些援助都是很多附加条件,要求黎巴嫩政府改革,然而既得利益者是不可能拿自己开刀的。各种改革都是流于形式,旨在继续骗取援助。在上个月黎巴嫩总理哈桑·迪亚布对法国进行访问,期间还控诉法国外长对黎巴嫩政府改革缺乏了解。然而现在马克龙亲自跑到黎巴嫩,与民众交流之后,他感叹称:“今天,我感到黎巴嫩人民也不了解这些改革。”
(马克龙在现场)

现在黎巴嫩可谓到了内战结束以来最为糟糕的时期。爆炸造成的经济损失估计150多亿美元。30多万人无家可归,疫情之下各国日子都不好过,能够提供的帮助不会太多,这次灾难无异于压垮黎巴嫩政府的最后一根稻草。然而“救民先救官”的无奈会在此上演,法国政府不会让黎巴嫩政府再垮掉的。因为这可能会引发新的内战,所以他们会继续用援助来逼迫黎巴嫩政府进行改革,

本文图片来自谷歌图片,感谢提供,欢迎大家批评指正留言点赞!

2

爆炸过后,当最初的慌乱和“阴谋论”消退之后,爆炸原因基本排除了外部袭击和人为破坏。

黎巴嫩最高国防委员会在会议上宣布,贝鲁特爆炸事件由于工作人员操作失误引燃了2750吨硝酸铵。这些硝酸铵是2013年9月份,由一艘悬挂摩尔多瓦的俄罗斯商船运到了贝鲁特第12号港口,这条船的原计划是从格鲁吉亚前往非洲莫桑比克的,由于资金短缺停在了贝鲁特。

如此危险的爆炸物在港口存放了整整6年时间,期间黎巴嫩海关先后6次发出警告,敦促有关部门转移这些危险品,然而很遗憾,没人管这个事。

一份报告显示,爆炸之前不久,仓库管理者经过检查发现,很多硬件设施急需维护,并且请求贝鲁特海港有关部门配备警卫人员,任命仓库负责人进行安全维护。在维护过程中,工作人员在焊接存有炸药的库房门时,焊接火花引燃了仓库中的炸药,这导致在另一库房中存放的硝酸铵爆炸。

在没有其他证据出现之前,这就是爆炸原因——政府反应迟钝,部门不够重视,施工违章操作等诸多问题,导致了这一悲剧。

爆炸的尘埃还没有散去,兵荒马乱的贝鲁特居然就已经有人在抗议当局。8月6号,几十名抗议者聚集在贝鲁特市中心,纵火焚烧公共设施,破坏商店,并向黎巴嫩安全部队投掷石块。尽管黎巴嫩军事司法机构在当天就逮捕了16名涉事港口雇员,并表示对相关事件和人员进行调查。但这并不能平息当地民众对爆炸造成严重后果的愤怒。

事情太大了,无论当局作出什么样的积极反应,但直接受害的就是普通民众,爆炸已经造成100多人死亡,2000多人受伤,2万多人无家可归,这些抗议者很可能也是受害者(或者受害者家属),即使是普通贝鲁特人,也有权通过游行示威对政府的不作为进行问责。

危急关头,第一个闪亮登场的却是法国总统马克龙。

爆炸发生后,中国,美国,以色列,荷兰,捷克,希腊,德国,波兰等几乎所有的国家,都纷纷表示向黎巴嫩提供最大程度的帮助和支持。但第一个亲临贝鲁特的外国政要是马克龙,马克龙于8月6号来到被破坏的街区慰问民众,他对受灾民众说:“我看到了你们脸上的情绪,悲伤和痛苦,这就是我来这里的原因”。明明是法国总统,但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黎巴嫩总统来了。大批民众堵在路上大喊求援,呼吁结束腐败政府,很多黎巴嫩民众将这场悲剧的责任归咎于政府的腐败和管理不善。

马克龙在现场拥抱一名愤怒的民众时,承诺将向黎巴嫩提供援助,并表示黎巴嫩除非实施改革才能结束腐败,否则将不会兑现援助承诺。马克龙还向民众喊话,保证这笔援助款不会落入腐败者之手。

民众为什么如此信任法国人?

我们通常认为身处中东的黎巴嫩是个宗教国家,然而不是。黎巴嫩是中东阿拉伯世界唯一不以伊斯兰教作为国教的国家。黎巴嫩和中东所有国家的关系只能说正常,但谈不上密切。和黎巴嫩关系最好的,反而是西方世界的法国。

法国从一战之后就接管了黎巴嫩,一百多年来,法国一直以黎巴嫩的“宗主国”自居,从没放弃对黎巴嫩的经营,而黎巴嫩也是法国染指中东不可或缺的跳板。法国在很久以前就在黎巴嫩推行法语教育,截止现在,法国和黎巴嫩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都保持着紧密的联系,法语是黎巴嫩的通用语言,法国裔在黎巴嫩多达25万人,文化传统,建筑特色和人文习惯都有着深刻的法国烙印,贝鲁特甚至被称为“中东小巴黎”。因此,黎巴嫩民众对法国有着天然的民族认同和亲近感。

法国不仅有对黎巴嫩专门的援助预算,在政治上也能给予其很大的支持。2017年11月,黎巴嫩总理小哈里里访问沙特期间,突然在该国电视上宣布辞职,黎巴嫩政府怀疑其中必然有问题,认为沙特扣留了总理。最后还是马克龙亲自出面,通过个人的斡旋“救回了”哈里里。从日本出逃的法国裔商人卡洛斯.戈恩,也是在法国的保护下才免受日本人的追捕。

不管怎么说,法国对黎巴嫩的确很好,马克龙此时出现在黎巴嫩自然是很正常的事。

但是黎巴嫩的政治格局却非常的复杂,黎巴嫩政坛由代表基督教的马龙派担任总统,逊尼派出任总理,什叶派人士担任议长。其685万人口中,有1/3为基督徒,另外2/3为穆斯林,国内宗教派别多达17个。两次和以色列的战争中又催生了一个强悍的军事政治组织——黎巴嫩真主党。基督教亲西方,什叶派亲伊朗和叙利亚,逊尼派亲海湾派系,黎巴嫩真主党反以色列,四方势力充满了内斗,党派和宗教利益交错的相互纠缠,在治国理政方面很难达成一致,这种内耗导致黎巴嫩的政治生态极其复杂。

从去年开始,黎巴嫩镑就已经贬值约70%,国内商品在国外的竞争力降低,制造业和农业空心化,赖以生存的旅游业和服务业备受打击,民众生活越来越困难。新冠肺炎的肆虐再次将黎巴嫩经济推向了崩溃的边缘,失业率居高不下,社会矛盾愈法突出,目前黎巴嫩是世界上负债最多的国家。2019年10月份的抗议示威游行,就是民众认为这一切都是因为政府长期管理不善,腐败严重和政治僵局所致。

如此惨重的打击可能是压垮黎巴嫩最后一根稻草,同时也为其政治改革拉响了警报。民众对马克龙“信任”,来自于对当局的“不信任”,然而民众的情绪只是在百般无奈之后对外部力量的依赖。一国民众将希望寄托于外国元首,这是谁的悲哀?但法国人的“慈悲”也只是人道层面的关怀,马克龙也无法真正推动黎巴嫩的政治改革。因此,黎巴嫩如果想走出困境,还需要对自己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反思和刮骨疗毒的手术。

3

我们首先先了解一下这个苦难深重的中东小国黎巴嫩,黎巴嫩共和国,是一个位于亚洲西南部地中海东岸的国家,与叙利亚,以色列(边界未划定)是邻国,西濒地中海,是中东国家之一。领土面积10452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20公里。国土面积世界排名161名,2019GDP是569.87亿美元。位于世界82位,人均GDP8315美元,主要经济来源就是银行业和旅游业,二者占据黎巴嫩GDP的65%。在过去,黎巴嫩被称为东方瑞士,首都贝鲁特则被称为中东小巴黎。但由于近二十年的内政和以色列的入侵,使得现在的黎巴嫩是中东地区最贫困的国家之一。联合国认为75%的黎巴嫩民众需要援助。


那为何远隔万里之遥的法国为何对黎巴嫩如此“关心”。在黎巴嫩遭遇有史以来最大灾害的情况下,法国总统马克龙冒着新冠疫情的危险亲自前来慰问?很简单,黎巴嫩从十九世纪开始就沦为法国的殖民地,1920年正式成为法国委任统治地。虽然在1926年,黎巴嫩宣告成为共和国,但仍保留法国的委任统治权。不过是名义上的独立而已,直到1943年,黎巴嫩趁着法国覆灭之际,才摆脱法国委任统治正式宣布独立,成立黎巴嫩共和国。1946年12月法国承认黎巴嫩独立并从黎巴嫩全部撤军。


现在的中东无疑是世界的政治中心点,所有的大国都有其利益和实力范围 。美国和英国自不必说,俄罗斯有叙利亚。法国呢。法国在中东地区的利益如何体现,不得不遗憾地指出,法国在中东的利益被无视了,唯一算作有点势力范围的也只有当初的殖民地黎巴嫩。但问题是,黎巴嫩对昔日的宗主国并不代价。黎巴嫩作为中东地区唯一的基督教国家,无疑和西方国家的关系都不错,但唯独和法国的关系很寡淡,这次大爆炸,黎巴嫩向英国和中国求助,没有向法国提出请求,自然引发马克龙不快,为了保住法国在中东地区唯一的一块实力范围,马克龙是不请自来。但没有想到的是,他是这么的不受待见。


黎巴嫩爆炸的第二天法国总统马克龙到访黎巴嫩,不可谓不迅速,但到了以后,不是表达慰问,说点客气话,居然是呼吁黎当局要进行深刻的变革,要求黎巴嫩政府作出保证,法国的援助物资不会落入腐败分子之手。这简直是过分。你以救世主来施舍嘴脸实在的恶心的很。法国自诩是东方基督徒的保护人,但黎巴嫩未必承认。再就是马克龙去黎巴嫩是为了法国的利益去的,而不是去帮黎巴嫩人民的,说真的,黎巴嫩人民的死活与他何干?不过是为好处的而已。争取法国的利益的最大化。


既然要去,自然不能空着手去,法方将运送55名搜救人员和25吨医疗物资,在贝鲁特搭建能收治500人的临时医院,另一批10多名法方应急人员将尽快前往贝鲁特协助当地医护人员。法国巴黎埃菲尔铁塔比平时提前一小时熄灯,以纪念黎巴嫩爆炸中的遇难者。法国外长在爆爆炸后表示:“法国是黎巴嫩的家,黎巴嫩也是法国的家,两国有着共同的历史、激情和友谊,我们今天像黎巴嫩人民一样悲伤。说的跟真的一样。


为了在中东的利益分割,实现法国利益最大化,法国正在全面推进法国的中东战略。黎巴嫩就是法国的“根据地”,对法国的重要不言而喻。而黎巴嫩贝鲁特港的爆炸已经造成149人死亡,超5000人受伤,25万人流离失所。随着救援人员挖掘工作的深入,死伤人数预计还会进一步上升。直接和间接损失可能高达150亿美元。这次爆炸引发民众抗议,在首都贝鲁特街头,抗议群众要求政府下台。而马克龙会见了抗议者,引发黎巴嫩政府的不快。



由于现在特朗普忙于大选,黎巴嫩还是一个国,不属于中东地区核心国家,特朗普也就无暇顾及。这样就给了马克龙机会,于是乎马克龙也高呼“深刻变革”,承诺帮助黎巴嫩人民的名义来到黎巴嫩,但以这种“救世主”的身份来访实在是不受待见。遭到围攻和指责也就是显而易见了。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4

到底是谁围攻和指责马克龙了?消息从何而来?

马克龙第一时间去访问黎巴嫩是真的,遭到了包围是真的,但遭到围攻并不是真的。


在黎巴嫩发生大爆炸后,很多国家发出了支持的声音,包括我国,也是对灾难发生的黎巴嫩表示了同情和人道主义的支持。

但,在所有大国中,唯有马克龙,8月6日去了发生爆炸现场的黎巴嫩。

(一)马克龙为什么亲自到了现场呢?



1、法国和黎巴嫩渊源很深。

从马克龙的表达来看,黎巴嫩就像法国的亲戚一样,对于黎巴嫩人民的悲痛,法国有点感同身受的的意思。

法国在历史中,还是和黎巴嫩渊源很深的,十八世纪中期,法国就进入了黎巴嫩,去调节宗教冲突去了。在一战后的1920年,黎巴嫩成了法国的委任统治地。啥意思呢?

就是说,联合国委任法国管理黎巴嫩,维持黎巴嫩的正常运转。说实话,就和管理殖民地差不多,就是黎巴嫩的宗主国奥斯曼帝国不在了,给黎巴嫩找了一个新的主子。

只是,1943年后,黎巴嫩独立了,这就没法国什么事了,但是,因为长期的接触,法国和黎巴嫩的关系就很近。

所以,马克龙的造访,有点来看自家人的意思,打亲情牌的意思。

2、法国有重新进入中东,谋取利益的想法,而黎巴嫩就是法国的桥头堡。



如今的中东情况变化很大,各大国都在中东布局,想谋取一定的利益,美国、俄罗斯、土耳其都在博弈。而欧盟中的法国,也有动心的意思了。

因为美国在走下坡路,而中东地区对欧洲国家的亲近感相对美国更多一些,如果美国继续下行,欧盟可以跟进,让欧元在中东地区成为石油交易的重要货币,那对德法两国是个绝对巨大的帮助。

于是,马克龙来了后,除了表达同情,表达支持外,还提出,要帮助黎巴嫩进行改革,因为黎巴嫩那一摊子糟糕透了,内乱、内战常常出现,贪腐现象更是严重。

这就传达了一个信号,法国准备要在这里发力,帮助黎巴嫩,顺便帮助自己。

(二)民众对马克龙到来表达的情绪。



黎巴嫩的民众,对于马克龙的到来,一部分是欢迎的,另一部分并不高兴。欢迎的是基督教的教民们,毕竟,和法国同根同源,欢迎非常正常。不高兴的是穆斯林群体,毕竟,这不是同一个宗教,不是一家子人。

当然,我们不管其他,就谈谈爆炸点附近的人们对马克龙说了什么。

1、人们包围了马克龙,希望法国能救救黎巴嫩。

这次爆炸案,对于黎巴嫩人的刺激非常大,其中,受伤害的人又以基督教民为主,在他们看来,这是政府管理不力造成的。

围住马克龙的人们,对马克龙倾诉着各种问题,一位男士说道:黎巴嫩就是法国的儿子,你们一定要救一救......

对于民众的求救声,马克龙表示一定会帮助黎巴嫩度过这次危机,解决好善后。

2、包围的人群,还对马克龙诉说政府的腐败和无能。


黎巴嫩的灾区的人们,除了表达痛苦,希望得到法国帮助外,另外也有很多人表达了对政府的不满,希望法国把捐助的钱,不要给黎巴嫩政府。希望马克龙们,能好好治理治理黎巴嫩的腐败。

说实话,这些民众见到马克龙,仿佛见到了亲人,对自己国家的政府却充满着憎恨。实际上,黎巴嫩是个主权国家,如果黎巴嫩政府不愿意法国过来进行帮助,难道法国强行进入不成?

看似,人们包围着马克龙诉说不幸,诉说政府的无能。其实,这也反映了不同教民间的矛盾。

黎巴嫩掌权的还是总理,而总理是穆斯林的什叶派的人,这就和基督教的马龙派,水火不容。

而围住马克龙倾诉的人,大多又是基督教的人。

法国极左政党“不屈法兰西”党魁梅朗雄发推文表示:“我提醒(法国)不要干涉黎巴嫩内政。这种干涉不会被接受,黎巴嫩不是法国的保护国。我还要提醒黎巴嫩人民警惕马克龙有关改革的言论:保卫好你们公民革命的诉求。”

这是一边给马克龙提醒,一边给马克龙泼冷水。


马克龙这次去了黎巴嫩,目的不简单,但是首要解决的就是灾后重建的问题,以及解决灾民的生活问题,估计,马克龙会号召全欧洲,乃至全球,对黎巴嫩进行帮助。这样的行为值得点赞。

但是,马克龙如果要深入黎巴嫩,要帮助别人进行改革,那么不见得能顺利,毕竟黎巴嫩有56%的穆斯林,干涉别国内政,不见得有好结果。

5

这一次法国总统马克龙到黎巴嫩去访问,在第一时间就提出了让政府改革的要求,当然这也就是定性这次爆炸是由于黎巴嫩政府监管不力造成的。爆炸发生后有很多人指责是以色列的f-15战机发射了导弹引起的,为此还伪造了视频。马克龙此行的目的并不是解决黎巴嫩的问题,而是防止美国等国家插手中东局势,所以他把问题定性成了黎巴嫩政府对化学品监管不力。当然黎巴嫩政府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也不可能指责西方国家干涉,或者是以色列制造了这次爆炸。

既然这件事情现在已经这么定性了,那么人们也就以为这次爆炸事件真的是黎巴嫩政府不作为导致的,所以黎巴嫩的民众把矛头指向了政府。

截至目前,贝鲁特爆炸已经造成了137人死亡,将近5000人受伤,这些受伤的人中还有40名法国人。在8月6号,马克龙表示一定要帮助黎巴嫩度过难关,他在访问杰美扎基督教社区的时候,有很多民众高喊让法国救救黎巴嫩,同时希望现任政府能够下台。有一个人还告诉马克龙,黎巴嫩人民始终都是法国的儿子,由此可以看出,黎巴嫩和法国的关系确实是非常不一般。最近几年欧洲对黎巴嫩的援助多大200亿欧元,但是这些援助并没有起到什么效果。

那么法国总统马克龙为什么希望黎巴嫩进行改革呢?

首先,历史上法国曾是黎巴嫩的宗主国,为了保证黎巴嫩的政局稳定,法国一直在不断的提供援助,不过法国并不希望黎巴嫩变得更加宗教化。

而是希望黎巴嫩能够向着世俗化方向发展,进一步和欧洲合作,让黎巴嫩政府和社会变得更加西方化,这样的目的也是便于法国在中东地区发挥影响力。

如果黎巴嫩这个国家被真主党等组织控制了,就等于说黎巴嫩这个国家世俗化失败,这样不利于欧洲势力范围在中东的扩张。以前法国曾支持叙利亚反对派,也是为了在中东地区施加影响力。欧洲对中东的援助主要就是想在中东地区站稳脚跟,这就是马克龙为什么希望黎巴嫩政府进行改革的原因。

其次,中东地区的局势错综复杂,一方面是伊朗的势力很大,另一方面是土耳其太激进,这两个国家现在是越来越宗教化,美国政府现在对中东爱搭不理,死守着伊拉克不走,但是在伊拉克也不受欢迎。欧洲非常想在中东地区找到立足之地,黎巴嫩是和法国关系最好的国家,这次发生的爆炸事件,可谓给了马克龙和法国一个良机。

由于此前马克龙指责黎巴嫩政府不进行改革,而黎巴嫩领导人并不同意,所以这一次算是打了黎巴嫩领导人的脸。在上个月黎巴嫩总理哈桑·迪亚布访问法国的时候曾控诉法国外长对黎巴嫩政府改革缺乏了解,这一次法国总统马克龙和民众交流之后,让现任的黎巴嫩政府颜面无存。

可以说这次黎巴嫩的大爆炸让法国总统马克龙找到了很好的机遇,一方面是让黎巴嫩进行改革,另一方面是阻止美国的势力进入中东。不得不说马克龙这次很好的发挥了自己的影响力,也展现出了一种大国领导人的风范。

但是马克龙能有机会发挥,主要原因还是现在法国要和俄罗斯进一步发展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俄罗斯给了法国发挥的空间,现在俄罗斯默认欧洲在中东地区发挥影响力,以便把美国赶走。

贝鲁特爆炸事件对黎巴嫩的影响很大,这次的爆炸一共造成30万人无家可归,很多人预测未来黎巴嫩将会出现严重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这导致很多黎巴嫩人失去了信心。欧洲确实能够帮助黎巴嫩渡过难关,因为现在欧洲的疫情防控的还算不错,所以在这个关键时期让黎巴嫩政府改革是很有必要的。

但是有一些人想把这次的爆炸定型成袭击,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第一时间就说了这样的话。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将访问中东欧国家,这就直接暴露出美国想在中东地区发挥影响力的企图,但是法国没有给美国机会。蓬佩奥现在准备去中东欧国家寻找可以利用的时机,然后炒作一下国外的问题,转移一下国民的注意力,以帮助美国总统特朗普赢得大选。

在法国和俄罗斯发展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背景下,美国很难介入中东事务,在中东欧地区也难以发挥作用。

6

法国这副嘴脸俨然一个西方的老牌的殖民主义者习惯性的站在道德高地视察自己领地的姿态去刷存在感,目前的法国根本没有能力去结决黎巴嫩的困局。黎巴嫩的现状,一方面是因为黎巴嫩复杂国内政治格局,而另一方面,更是因为有巴以冲突的大背景,以及西方国家插手、干预黎巴嫩的政治格局,从而导致黎巴嫩多年的混乱和政治力量丛生,这才是根本的原因。西方国家到现在了依然习惯于站在道德高地,随意干涉别过内政,造成一个又一个烂摊子,而始终看不到症结所在,利比亚、叙利亚、乌克兰、伊拉克、阿富汗都是类似的情况。

7

黎巴嫩首都贝鲁特港口大爆炸事故已经造成137人死亡,近5000人受伤。而黎巴嫩的宗主国——法国也有近40名法国人受伤。

8月6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对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大爆炸事故非常关切,便放弃自己的休假时间,闪电般的访问了黎巴嫩。按照马克龙的话说,一方面是为了声援黎巴嫩,黎巴嫩并不孤单;另一方面是法国和黎巴嫩关系紧密,就像兄弟一样。

然而,在马克龙访问爆炸灾区杰美扎基督教高档社区的时候,却遭到了黎巴嫩民众的围堵。人群中有人高喊要法国救救黎巴嫩,还要求现政权下台。

我们都想知道的是,马克龙为什么对黎巴嫩贝鲁特大爆炸如此关切?甜嘟爸爸是这么看的:

第一,法国在历史上就是黎巴嫩的宗主国。在11世纪的时候,法国人就曾经占领了地中海东岸,也就是黎巴嫩这个地区。

在19世纪中期的时候,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以穆斯林屠杀基督教徒为由出兵,占领了黎巴嫩和叙利亚。

在奥斯曼帝国被英法两国瓦解之后,法国借机将黎巴嫩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黎巴嫩虽然名义上为主权独立的国家,实际上却是法国的保护国,处处被法国所掌控。

经过法国的常年全方位深透,使黎巴嫩的经济得到很大发展,素有“中东瑞士”的美誉。

但是法国和黎巴嫩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使黎巴嫩腐败现象滋生。

第二,为了彰显法国对黎巴嫩的强大影响力。

法国队黎巴嫩的影响力无处不在,文化渗透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在黎巴嫩的学校里,法语是每名学生必修的课程。在黎巴嫩的大街小巷,能够讲法语的比比皆是。

据有关数据统计,黎巴嫩民众能够流利讲法语的人数占到40%左右。黎巴嫩的首都贝鲁特被称为“中东巴黎”,足以看出法国文化对黎巴嫩的强大影响力。

第三,马克龙总统为了刷一刷存在感。

法国作为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还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但是,目前的法国与当年的法国不可同日而语。

尤其是黎巴嫩腐败现象严重,常年处在战乱之中。由于内战频发,黎巴嫩民众民不聊生,日子过得非常困苦。

黎巴嫩政府又解决不了这个难题。黎巴嫩民众迫切需要法国介入黎巴嫩事务,进行必要的政治和经济改革,停止内战,过上好日子。这也是马克龙在访问贝鲁特的时候,遭到示威民众围堵,要求法国救救黎巴嫩的主要原因。

但是,如今法国的实力与昔日的法国实力已经是今非昔比,要想捍卫日益动荡的黎巴嫩这块“领地”,绝非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法国总统马克龙访问黎巴嫩,只不过是要刷一刷存在感罢了!要想拯救黎巴嫩,凭法国目前的实力远远是达不到的。

但是,由于美国调整了中东政策,为法国重返中东提供了良好机遇。法国之所以介入中东事务,一方面为了刷一刷存在感,另一方面为了防止黎巴嫩成为恐怖分子的滋生地,对法国的国家利益不利。

8

首先我们要表达对马克龙的敬佩,毕竟遵守了自己的承诺,成为在贝鲁特港口发生爆炸后,冒险访问黎巴嫩的第1位国家领导人。而且我们也有理由相信,这可能是短期内唯一的外国领导人访问。因为作为曾经的宗主国,法国对黎巴嫩的影响之大无人可比。反之,在遭遇灾难后,黎巴嫩政府和人民对法国援助的期待之高也无人可比。

但正因为这种期待与现实之间,出现了巨大的落差,才会让黎巴嫩人对来访的马克龙愤怒不已。我们看到在访问期间,马克龙竟然对大家关切的援助事宜先闭口不谈,反倒很不合时宜地呼吁黎巴嫩政界要进行一次“政治改革”,甚至匪夷所思地提到黎巴嫩承担起历史责任。这一瞬间让我们以为马克龙总统一定是混淆了,在黎巴嫩历史上,到底谁是殖民者,谁是被殖民者?谁应该担负起殖民责任?

之后,马克龙还不自量力地威胁:如果不进行改革,黎巴嫩还将继续沉沦。呵呵,好大的教师爷口气。

此后,在市中心与黎巴嫩群众互动时,马克龙终于表态,将对黎巴嫩提供救灾及善后的援助,但没有提供时间表,没有提供援助内容,更没有提供大致的数量。很显然就是一个现场随机应变般的应付。但在一切还没有落实的情况下,马克龙竟然未雨绸缪地强调,他要竭力避免法国援助落入腐败之手。

就此,我们感觉马克龙此行的目的不是前来慰问的,却是利用灾难来传教,宣扬西方式民主;不是进行现场调研,为日后提供援助做准备的,而是来挑衅黎巴嫩人底线的;不是来帮助黎巴嫩人缓解恐惧和悲痛的,而就是在伤口上撒盐的。

抛开马克龙是否有资格对黎巴嫩内政指手画脚不说,作为一个正常人,在看到人家损失惨重后,哪怕说一句问候,给一块慰问金都是在表达心意,怎么会忍心面对残垣断壁,面对失去亲人的难民,还去高谈什么民主自由和正义?

我们不禁要问,这样的访问有何意义?这分明就不是来表达善意的,而就是找茬儿挨揍的。

难道法国人真的很欠吗?

我们的回答:是的,他们很欠。

9

欧洲很多老牌帝国在中东都有殖民地,黎巴嫩以前是法国管理过,所以出事他还会以宗主国姿态出来表现一下,利比亚法国也很出头!老牌帝国都把自己看的很高

10

黎巴嫩是中东地中海东岸的一个小国,长期以来国内政治乱局丛生,各方势力背后都有外部力量的支持,因黎以前作为法国的宗主国,在贝鲁特大爆炸后,首位访问黎巴嫩的外国首脑,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想当年推翻卡扎菲政权就是法国冲锋在前,如今利比亚还是一堆乱局,各派混战,民不聊生。现在马克龙在特殊时期到访贝鲁特,能在世人面前站上道德制高点,至于炸后重建,法国能提供多少援助,我认为不要期望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