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你同意北大清华与学生签订协议,学成不回要返还占用经费并担保吗

你同意北大清华与学生签订协议,学成不回要返还占用经费并担保吗

2020-08-07 10:43阅读(95)

你同意北大清华与学生签订协议,学成不回要返还占用经费并担保吗?:我认为北大清华真有必要与学生签订一份留学后回国的协议,这份协议中要明确返还占用经费并担

1

我认为北大清华真有必要与学生签订一份留学后回国的协议,这份协议中要明确返还占用经费并担保的问题。之所以,我支持这样做,是基于以下原因。

北大清华招收的是全国最优秀的学生,热爱祖国和报效祖国,应成为北大清华的立校之本。

有一基调查数据统计,清华大学在2018届7243位毕业生中,出国留学的共计1146人,达到了总数的16.5%。而其中有69.5%的毕业生,选择深造目的地是美国。在这些赴美留学生中,有超过80%的清华毕业生,选择直接留美工作,返回国内的寥寥无几,根据粗略计算,近十年左右的时间里,这一部分流失的人才达到了近30万人,仅仅硅谷一处就至少有2万名。当你看到这些数字时,是不是特别心疼?或者说心寒?像北大清华这样的国内名校,招收的是全国最优秀的学生,最终却有很多人成为他国栋梁。如果把热爱祖国和报效祖国,做为北大清华的立校之本,不是非常有现实意义吗?

为强国强军梦留下人才,这成了一种责任和使命,都说科学无国界,但是摆在眼前的现实是,争夺科技人才已经成了大国博弈。

构建中国特色的强国梦和强军之梦,离不开高端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吸引人才,这是国家使命。回顾我们国家两弹一星的研制的那些功勋们,都是身怀报效祖国之坚定理想出国留学,学成之后想方设法回国。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北大清华这样的国内名校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搞的怎么样呢?仅从数据中就能看出来。都说科学无国界,但是摆在眼前的现实是,这些名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大都为了追求安逸与享受而纷纷留在国外发展。都说科学无国界,但是争夺科技人才却已经成了大国博弈的筹码。

想办法留住清北人才,应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既不能让这些人甘于清贫,同时还要想办法破除让他们安心留下来的障碍。

大家都知道北大有一个数学天才叫许晨阳,和施一公一样从美国留学学成归来,但是最终他却又返回了美国,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走了呢?请看他走时留下的几句话:“国内的学术环境不利于留学生的发展,根本无法一心一意地搞科研,经常要做一些与科研无关的行政工作,比如评定职称,为了得到体面的收入,还要想方设法挤到各种人才计划之中;学术造假现象严重,导致一些有志于专心搞科研的人反而拿不到相应的回报,甚至研究成果被人盗用;国内学术界排资论辈现象非常普遍,尊老敬贤自然是一件好事,但是学术界中有时候看资格辈分,有些无人脉资源的年轻学者反而拿不到经费,自然会心灰意冷,不愿继续待在国内耽误自己的学术成果。”

结束语:我喜欢说真话,因为我和很多网友一样深爱着我们伟大的祖国。当看到有网友提出:如果北大清华与学生签订协议,学成不回要返还占用经费并担保,你同意吗?这样的话题非常有现实意义。对于这样的问题,应该有更多人参与讨论,把自己对清北优秀人才如何留住,给出更好的建议。爱国不是靠喊空话,应该是付诸实际行动。假如很多家长在教育和培养自己孩子时,优先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孩子从小就立场报效祖国,你看他们将来留学后是否回国?如果清北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再签订上留学回国的协议,肯定会让更多清北优秀人才留在国内。

2

培养人才究竟应该为谁培养?

10年为美国输送30万人才,被称留美预科,恨国党频出,原因何在?

当年名校风骨又何在?

作为国内的顶尖学府,清华北大享受大学最高的财政拨款,录取国内最好的生源,堪称当代中国“翰林院”。

却在为国培育英才方面,并未向社会交出一份完美的答卷,令国人感叹不已。

当年的清华北大,大师频出,英才济济一堂。

近些年却再也没有产生一位令人信服的大师级学者,令人疑惑。

中国翰林院培养出来的翰林,未曾为国尽一点绵薄,黄鹤一去,飞赴大洋彼岸,再无归期。

有的人甚至不但弃国,甚至弃父母亲人。

这不禁使人愤慨:培养出来的,究竟是什么?

如果只是某一年或某几年,某一届或某几届也还可以解释。

但是从1978年开始年年如此,就不禁使人百思不得其解了。

如果清华北大真的与学生签署协议,学成不返退还学校经费,倒也是一时权宜之计。

但是真正隐藏在幕后的原由,不容回避!

清华北大成为留美预科班

2018年,清华发布的一份《清华大学2018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

2018届毕业生中,出国留学1146人,69.5%选择目的地是美国。

超过80%选择直接留美工作。

近十年人才流失近30万人,仅硅谷就至少有2万余清华学子。

近些年来,以北大清华为代表的中国名校,吸收着最优秀的生源,占用着最优质的的教育资源。

如2020年清华大学经费预算支出约为310亿元,在校学生总数则为50394人。

其中本科生16037人、硕士生18606人、博士生15751人。

平均每人每年国家花费约为61.5万元。

仅以本科生为例:四年大学国家将付出240万元以上。

前清华大学副校长施一公对此痛心疾首:

清华毕业生大部分赴美定居掏空了中国!富裕了美国!

自己辛辛苦苦养大了孩子,去为人家添砖加瓦,而且再也不肯回家。

谁家碰上这事儿都够闹心了。

偏偏不是个案,是一旦毕业就大批量成帮结伙的去建设资本主义美国,让人情何以堪?

北大清华,简直又成了当年的留美预科班!

桃李芬芳的北大清华

清华北大之所以是中国最著名的学府,不是靠吹牛吹出来的!

是因为前辈先贤们虽然衣衫褴褛却自有顶天立地的气势。

1931年,第一届清华留美生梅贻琦成为清华校长。

他在任的时候是清华最穷困的时代,也是清华最辉煌的时代!

在抗日战争的烽烟之中,清华的风骨就此确立!

1937年间,清华并入西南联大,西迁昆明。

艰难困苦之中,清华大学人才辈出:邓稼先、华罗庚、钱钟书等无双国士均出自于当时的清华!

北大不但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更是全国的学术和思想中心,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五四运动的策源地。

海纳百川,言论自由,思想解放是北大的标志。

这里不但有留着辫子的辜鸿铭,也有亲美的胡适,更是共产主义的摇篮也发源地。

北大走出来的莘莘学子们,用自己的满腔热血化作圣火,点燃起民族复兴的祭坛。

那个年代,北大清华桃李天下,毕业生们为中华民族支撑起一片蓝天,创造出一份安详。

北大清华的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北大清华的根基,是北大清华辉煌的源头。

正是这份情怀薪火相传,北大和清华为祖国培育了大批的人才,为祖国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些毕业生们奔赴祖国的边陲绝地,不怕艰难困苦,为共和国今天的辉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他们的余荫,至今仍在为华夏遮风挡雨。

时光荏苒,中国打开大门之后,进出自由,也让思想上的不良风潮传了进来。

在知识界尤其的敏感和盛行。

每个时代的人都不可避免带上自己青年时代的烙印。

当年中国刚刚开放时代的年轻人现在已经成名成家,教化天下了。

那个年代过来的人,天生就带有对西方的崇拜与向往。

这些人将自己对于西方的崇拜与向往传输给这一代的学子,在他们年轻的心灵之中打下烙印。

失去了家国情怀,清华和北大逐渐也就失去了往日的光华。

培养出来的一代代年轻毕业生,只好用留学协议来进行约束了。

而约束他们先辈的,是祖国的呼唤与血液里的家国情怀!

是不惜抛头洒血也不愿放弃的爱国激情。

品行高下,不言自明!

签署留学协议治标不治本

签署留学协议是能够有限的遏制一下公费留学不归的现象。

这种措施不违背国法,也不违背国际法,更不违背自由民主原则。

学校主导,国家允许,学生可以选择同意或不同意。

对于公派公费留学生应该严格审查移民倾向,而且审查人应该同时对于审查的结果负责。

应当由个人担保或多人联保,设定担保金额,由具有能力的一人(包括企业)或多人担保。

赔偿应该加上国家或留学基金所出公费,加上同期银行贷款利息。

公费留学生有两年回国服务期,如果学生违约未归,需要归还所有政府支付的经费并付30%的资助额作为违约惩罚。

中国的公费出国留学协议对于未归的公费留学生不能成本太低,否则美国企业会愿意承担相应费用留住人才。

但是这种协议其实是治标不治本,公费生最多只不过是回来服务几年之后,会再次赴美定居就业。

真正要遏制住这种情况,除了在国内创造能够留下留学生的环境,栽梧桐引凤凰,更要强化爱国主义教育。

当年钱学森宁可坐牢也要回国,现在年轻人宁愿赔钱也要出国。

心性,又岂是一纸空文就能约束?

如果心变了,什么也无法阻拦留学生投奔大洋彼岸的脚步!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真正回归清华北大当年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之策。

家国情怀使清华的先辈们顶天立地,至今热血仍殷然。

建立在爱国基础上的海纳百川是北大建校开始就确定的校风。

北大和清华,首要是正本清源,回归自己的初心!

先定位自己是中国最顶尖的学府,再去考虑争夺世界著名学府的排名。

切不可舍本逐末,忘却了自己的初心。

如果有一天,北大清华没有了当年先辈们的风骨,灵魂不在,那不过就是一具行将腐朽的躯壳了。

与其绞尽脑汁去考虑能用什么样的协议合同来约束学生,不如重新都审视一下自己的内心和灵魂!

3

清华北大出国留学生大部分选择了留在国外,我们花费了大量师资力量却为他人作嫁衣

近几年,清华北大出国留学生不回国现象日渐突出,作为国内最著名的两所高校,培养的学生不能为我所用,这令国人痛心的同时也异常愤怒。

2018年,清华发布的一份《清华大学2018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该校的赴美留学生中,毕业后选择回国就业的只有约19%,即不到两成,其他的都留在美国了。对于这种现象,前清华大学副校长施一公一语道破天机,就是“安于享乐”。留学生在国外学习的这几年,接触到了更好的生活条件和更好的工作环境,因此,安于享乐的心态让他们决定留在国外发展。

如何让留学生能够回国效力,签订协议也许是一个不错的办法。但这个办法只适合公派留学生,毕竟国家出钱让他出国学习,目的当然是学有所成时为国效力。这个协议可以有一定的时限,比如10年,国家也不限定你终生在国内工作,只需要你做出相应的回报即可。但是,现在很多留学生并不是公派,对于这类学生是没有办法限制他的选择的。

出国留学生不回国这种现象由来已久,其中一些学生并不是安于享乐,而是国内的科研环境确实不好。国内的学术造假、论资排辈现象严重,这是留学生们无法接受的。一些留学生怀着满腔热血回国效力,但形式主义现象导致他们无心于科研。比如要求留学生出席各种社交活动、待遇不是按照能力,而是按照资历分配等等。

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大学时期的教育问题,很多教授自己都媚外,教出来的学生自然也一样。大学教授如果没有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念,没有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当他们出国后,很容易就会否定国内的一切。这种留学生不仅不会回国,甚至会出现很多诋毁的现象,如北大高材生石平。

所以,留学生不回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仅仅签订协议治标不治本。

4

我不同意北大、清华与与出国留学生签订这样的所谓协议,而且签订这样的协议在法律上缺乏相应的支撑。

一个学子,数十年寒窗,学成后回国效力,这是一种最最朴素的人生轨迹。老一辈的科学家、革命家都是这么过来的,有许多人甚至是自费求学,舍命回国,他们心中牵挂的不是自己个人的前程,而是祖国的安危存亡,父老乡亲的冷暖祸福。周恩来负笈东渡日本求学写下的的著名诗篇《大江歌罢掉头东》就是这一代人最好的人生写照: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近些年来,以北大清华为代表的中国名校,的确是在吸收最优秀的生源,占用最优质的的教育资源。以2020年为例,相关数据显示,清华大学2020年经费预算支出约为310亿元,学校总在校学生人数50394人,其中本科生为16037人、硕士生18606人、博士生15751人,平均每人每年的投入花费为61.5万元,一个本科生读四年大学下来,国家将付出240万元以上的教育支出。

国家花费这么一大笔钱培养出来的高材生,其中大多数人最终彻底背离了祖国教育的初衷,纯粹为了个人的前程,甚至是仅仅为了一笔看上去不错的薪水,就选择背弃了祖国,留在异国他乡,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曾任清华副校长的施一公先生就曾经说过, 清华毕业生大部分去了美国,留在了美国!掏空了中国!

面对这样残酷得让人痛心的现实,我们是否可以签订《留学生回国工作协议》,来限制这些白眼狼?

不可!原因有三:

1、目前为止,国家还没有针对限制留学生滞留他国的相关法律条款。如果强行签订这样的协议,于法无据,或成为废纸一张,甚至会给一些喜欢对中国人权说三道四的人,授之以柄。

2、强扭的瓜不甜。这个道理谁都懂,如果一心要走,留下也无益,怀里揣着一颗建设他国的心,勉强在国内工作,整天闷闷不乐,总觉得国家亏待了他们,一旦接触国家机密,便有通敌卖国的可能,这不是危言耸听,真实的案例屡屡发生。

3、签订这样的协议,对中国留学生是一种限制,但接受留学生的学校未必乐见其成。人家知道咱们这些娃儿学成后统统都是要回国的,还怎么会接收?又怎么会愿意真心施教?这是否有悖于改革开放?

4、北大清华签订协议了,那么浙大,复旦等等又该怎样?教育经费少不了多少,难道他们的留学生统统都回国了吗?

回答就到这里。顺便说一句,近日国家已经对北大、清华教育经费作出大幅缩减20%的安排,努力向教育资源均衡做出调整,据说北大清华还去哭穷表示接受不了。有啥接受不了的呢?我认为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清华北大教育失败,愧对祖国厚望,理应降低其世界名校地位。

北大清华应以此为鉴,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提高留学生对祖国现实与未来的广泛认同,自觉承担起建设祖国、强大祖国的社会责任!

5

很显然这种声音主要适用于清华北大,在近些年人才严重流失,出国留学大批量未归者所制定的,这种措施不免是一个办法,但却不是最好的办法,想要真正解决人才流失的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下手

清华北大可谓是站在中国高校的金字塔尖的位置,是无数人心中的理想求学胜地,是每一年高考状元的绝大归属,不可否认两所高校为中国的发展贡献了非常大的力量。遗憾的是进入新世纪之后,清北这两所高校的人才流失严重,金灿荣教授在节目中透露到单单是硅谷就有两万多名中国留学生,大数据也显示,清北每年大约有1/5的人出国,而回来的不足30%。

能出国的自然是尖子中的尖子,大多数人还都是公费出国,国家辛辛苦苦培养出一个人才,拿着公费出国留学,最后却为外国效力,更可怕的是所效力的国家还有可能故意针对打压中国,像之前的清华女学霸曾把北斗卫星的民用码破解给美国,颜宁等人也当选了美国科学院院士,这种事情实在是太过蹊跷,引起了网友和普通百姓的强烈不满。如何把人才留住,让人才愿意回来,成为了当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新加坡方面针对这个问题就给出了一个非常好的案例,由于地小人稀,新加坡方面的人才流失更加严重,国家总不能一直当冤大头,辛辛苦苦花费那么多钱为国外培养人才,为此,新加坡方面要求每名出国留学的公费生必须要签订协议,在学成之后回国工作一定的时间年限,也算是回报国家的培养和人民的期待,自此之后,双方也算是互不亏欠,中国完全可以借鉴这种方法并且在其之上更加改良。

运用合约来限制清北出国留学不归的趋势,同时也要净化国内的学术环境和科研作风,给年轻人极大的自由和成长空间,最重要的是要把论资排辈那一套完全从学术科研中剔除出去,让年轻人得到充分施展才华的平台和机会,净化学校的教学风气,增加爱国情怀教育。

对于留学生和中国学子要一视同仁,不能因为国籍不同就给予他们超国民待遇,招生政策和奖助学金不能因此有极大差别对待,以免寒了学子的心,同时也要解决他们的生活压力,科学家和工程师在私下里也是普通人,同样要解决一日三餐和家庭的问题,唯有在生活上没有后顾之忧,才能更加稳定的进行研究。

清北作为中国的顶尖学府,既没有登上可以称为荣誉的美国的实体清单,大国工匠名单中也只有出自几十年前的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一人,反观被留学不归抢了字眼,被戏称为美国附属中学,这样的情况也着实令人心痛。

6

你同意北大清华与学生签订协议,学成不回要返还占用经费并担保吗?坚决同意!不仅同意清华与学生签订协议返还占用经费并担保,我认为还可以追加一定比例的赔偿金额。当然仅限个人看法。

以留学为初衷的大批高精尖人才流入他国怀抱,从而服务和报效他国了

其实国家应该早出台这样的政策了,我们对留学生们真的太宽容了太仁慈了,以致于这么多年中国流失了多少花了精力和经费培养的人才,人家却转而奔向他国的怀抱!

在2019年5月数据显示,在12.8万清华校友里,有67%的都在建设别的国家,其中56280人在国外发展从事重要行业,14784人在海外定居,这样的数据真的让人心疼。

还有一组数据,从1978年2015年,仅美国加州硅谷就“收割”了20000名清华毕业生。小小硅谷就吸引了这么多清华精英,整个美国岂不是更多?!

2019年清华本硕博留学人数为1035人,占清华毕业生人数的15.3%;2018年出国人数为1146人,占当年毕业生总人数的16.5%。

而在上面的留学数据中,归国人数几乎只有三分之一,大部分都留在美国,帮助建设和报效美国去了,成为他国的栋梁之材了!

曾任清华副校长施一公说过,他那一届1989年清华本科毕业生2251人,就有1600多人选择到了美国留学,如今大部分都还待在美国。

清华大学因大量人才流失到美国,而一度被人们讽刺为”西方人才的摇篮“和培养基地,而在此过程中他们成了美籍华人,而我国无形中成了冤大头!

培养人才固然没问题,但是拿着国家资金,占着国家资源,服务和建设的却是别的国家,而这样的国家却还在处处的打压着自己的祖国,他们的良心难道不会痛吗?

还有,都说科学无国界,但事实是这些名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大都为了追求安逸与享受而纷纷留在国外发展了。

都说科学无国界,但是争夺科技人才却已经成了大国博弈的筹码。21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

身为中国人,出国学成之后就应该回国报效自己的国家,哪怕自己的国家不那么富裕

国家培养人才是相当不易的,花费大量经费不说,还要耗费相当的人力。教育本就是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服务,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

你占用了国家资金和资源,却转而却为他国服务,把国家培养你的心血完全浪费了,你欠国家的何止是占用经费,确切来说是一颗火辣辣的爱国主义红心!

然而也总有一些留学生认为国外的月亮比中国的圆!去年有个叫杨舒平的留美学生,她说美国的空气闻着都是香甜的,她在美国学校学习的时候,有一次演讲中说出让很多人气愤的话。

她说在她第一次进入美国的时候,就被美国的空气吸引了,闻到美国的空气让她觉得好神奇,让她自然而然就摘下口罩。而且还说中国的空气不新鲜,让人得病!真是崇洋媚外到了极致。

大家都以为如此“跪舔”美国的人必定发展得很好,其实不然的,那位杨舒平在美国根本找不到工作,而且也没有获得美国永久居住权,也无颜见国内的人们,所以她只得前往韩国发展了。

而有的所谓的高知,还在肆意抵毁辱骂国家和人民,比如季子越、许可馨之流,辱骂国家和国人语言简直到了让人发指的地步。

爱国主义教育,在任何时候都是重中之重!

爱国主义教育要时刻抓!

或许国内有这种现象,比如科研人员论资排辈,学术被剽窃、科研环境达不到等情况,但相信国家会慢慢得到改善,但无论怎样这些都不能成为留美国、服务美国的理由。

最主要的是否对国家爱得是否深沉!

如果很多家长在教育和培养自己孩子时,优先重视爱国主义教育,让孩子从小就立志报效祖国,那么长大后必定会热爱和报效自己的祖国。

如果清北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再签订留学回国的协议,相信会让更多清北优秀人才留在国内。

就象我们服务一家企业一样,外出培训也要有培训协议和服务期限,违反相关规定了还有相应赔偿等。

无以规矩不成方圆,但也说强扭的瓜不甜!虽然我们一厢情愿的挽留,还是希望优秀学子们主动自发以爱国和报国为重中之重。

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祖国虽不及西方国家富有,但中国的复兴富强之路越走越顺利了,中国的强国梦很快会实现!

大家怎么认为呢?欢迎讨论~~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侵则删)

(END)

7

首先公费留学生不回国这是不可以原谅的,可是我们义愤填膺的时候忽略了中国留学出国的真实情况,也忽略了中国人才流失真正的问题。

中国每年有几十万高校毕业生出国留学,并且逐年递增,2016年54.45万人,2017年60.84万人,2018年66.21万人。

中国每年出国留学人数,自费留学比例90%以上,国家公费出国占比5%左右,单位公费5%左右。

2016年我国所有留学生归国数据分析:

(1)国家公派出国未归7500人,占比25%;

(2)单位公派出国未归3700人,占比18.5%;

(3)自费留学出国未归10.82万人,占比21.72%

中国公费出国学生其实在出国前都会签订归国协议,可是留学未归比例依旧高达25%,可见签订协议其实解决不了中国人才流失问题。

签订协议有用——可是拯救不了中国人才流失

首先,清北的自费留学生没有义务和清北签订这种协议,我们无法约束。

其次,清北的公费留学生出国前已经和学校签订相关协议:

公费留学生有两年回国服务期,如果学生违约未归,需要归还所有政府支付的经费并付30%的资助额作为违约惩罚。

可是尽管有协议在身,中国公费留学还是会选择留美,比如袁钧英(高考状元),郁彬(郁达夫哥哥孙女)都是因为优秀通过公费出国可是至今未归,最终成为美国科学院院士,一直帮助美国生蛋。

中国的公费出国留学协议对于未归的公费留学生来说成本太低,美国也愿意帮他们承担这样的费用,因为对于美国来说人才才是最重要的。

由此可见通过一纸协议,留住中国的优秀人才其实十分不现实,另外还有很多自费出国的人才其实我们无力约束。

清北为什么成为众矢之的——领头人方向偏了

2020年华为的遭遇让我们知道科技有国界,还知道中国在外的小学生都有几十万,让我们认识到中国人才的根基正在被撬动。

可是当我们回过头看中国最高学府清华北大时,他们每年拿着中国四五百亿的办学经费,收割中国历年最顶尖的学子,可是清北出国未归的数据让人震惊。

清北每年留学出国的比例高达25%以上,可是清北留学生回国的比例竟然不到30%,远远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1)美国硅谷在1978-2015年的37年里,招用来自清华的留学生就达到2万多名。

(2)施一公那届清华有本科生2251人,其中1700多人选择在美国留学,大多未回。

(3)颜宁,许晨阳此类国际优秀人才回国后离开清北,重新回到美国继续科研。

清北作为中国最高学府,在大量优秀人才外流的情况下,反而免笔试入学外籍留学生,甚至一个月生活费都可以补贴二三千。

清北作为中国的顶尖学府,聚集中国最优秀的人才,可是清北的人才流失率反而是全国最大的,这也是为什么有人吐槽清北是美国人才培养基地。

中国需要人才——请清华北大真心留下人才

中国真的是没有人才回来吗?不是!

如今的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颜宁留学归国回来清华任教,但是又走了!

如今的麻省理工学院数学系教授许晨阳留学归国回来北大任教,但是又走了!

许晨阳走时留下几句话至今让我印象深刻:

(1)国内的学术环境不利于留学生的发展,根本无法一心一意地搞科研,经常要做一些与科研无关的行政工作,比如评定职称,为了得到体面的收入,还要想方设法挤到各种人才计划之中;

(2)学术造假现象严重,导致一些有志于专心搞科研的人反而拿不到相应的回报,甚至研究成果被人盗用;

(3)国内学术界排资论辈现象非常普遍,尊老敬贤自然是一件好事,但是学术界中有时候看资格辈分,有些无人脉资源的年轻学者反而拿不到经费,自然会心灰意冷,不愿继续待在国内耽误自己的学术成果。

清北每年拿着国家四五百亿的经费,真的不能帮中国留学归来的天才营造更好科学环境吗?其实不是不能,而是如今的清北环境真的变了。

尾声

其实一纸协议改变不了清北留学生甚至中国留学生的回国比例。

如今大国之间的博弈,就是科技的博弈,文化的博弈,人才的博弈。

抗战时期的西南联大有多少学子满怀爱国情怀,抛头颅,洒热血,报效祖国。

如今清北这样中国顶尖高校反而忘却历史和校训,遗失了最重要的爱国教育。

新的时代清北更应该去做的事情重视人才,善待人才,留住人才,协议只是次要。

一个国家的崛起是看我们对人才的待遇以及尊重,不能让他们活于清贫,而是给与他们一生的荣耀啊。

8

我完全支持并举双手赞成北大清华与出国留学学生签订协议,对学成不回国做贡献的人要求其自行承担教育经费的建议,同时要求他们为出国留学提供担保,不管是人的担保还是财产的担保,这样可以促进他们认真履行合同义务。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这些学子在国外学成后初心会变,与承诺相比,签订协议并明确后果的做法是切实可行的。理由如下:

北大清华选取了全国最优秀的高考生,学校占用了国家绝大多数的教育经费

目前,北大及清华大学毕业生,出国留学率达当年毕业总数的15%以上,这是相当大的一部分人群,如何规范管理需要思考。这些留学生虽然初心是出国学习到更深层次的知识后,将来回报祖国。

但是,当他们去到美国等国家学习生活一段时间后,许多人就逐渐忘记了初心,喊着为了科研的名义,选择留在对我们有较大敌意的美国等国家,最后却用我们辛苦教育出的成果来危害我们的发展和安全。

而清华北大是国内最好的大学,每年占用的教育经费是其他学校的几十倍,而这些钱是全国人民辛苦纳税的结果,每一个留学生都占用了最顶极的教育资源,有的出国留学的经费还是学校经费扶持,要求他们学成后回国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如果出国留学后就忘记了热爱祖国和报效祖国,那么北大清华的育人方式和立校宗旨,就存在较大的问题吗?

顶端优秀的人才可以以一挡百,为强国强军作出巨大贡献

要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但是尖端的科学技术就离不开顶尖的人才,北大清华在高中阶段就将全国最好的苗子选走,他们良好的基础加上良好的教育资源培训,往往更容易成为在各行业顶端的人才。

为了培训他们,从国家到学校都花费了巨大的心血,甚至送他们出国留学为的也是将来能回来,为建设祖国贡献力量。而且真正留学归来的人才,确实为国家的进步和强大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先进作用,像钱学森就是学成归来的典型代表。

但是,近些年许多北大清华的留学生出国后就忘记了祖国的哺育,学校的恩情,只顾及自己所谓的前途和发展,而将国家利益置于其后,给我们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有时甚至成为对手攻击我们的子弹,这就更为可悲。

用协议的形式约定留学生的权利和义务更利于人才良性流动

我相信任何一个留学生在出国前内心的豪言壮志都是学成归来时,就是报效祖国时,而且当时的真实想法也是如此;但是经不住岁月的冲击,外国文化和环境的影响,所以逐步的忘记了初心。

那么,在出国留学前由学校和学生签约一份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特别明确留学生没有履行回国义务的将要对学校进行赔偿,自行承担自己的教育经费,这是合理的,也是合情的。

不回来自己承担,回来的国家承担,这是付出与回报的正确体现。而且通过协议可以让清华北大的留学生加深爱国心,加强责任心,让他们知道祖国为他们的付出,避免学成是自己努力的结果的初显看法。

结语

当然,清华北大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还可以加强,人不管有多少能力,但是懂得感恩,懂得回报才是真正的人才。

而留学回国的协议,也是给出国留学的学生加上法治的责任,加强契约精神,提高他们的责任心,为将来适应社会,贡献社会做好准备。所以这不失为一个非常好的举措,我完全赞成。

9

学成不归,自己养的鸡到别人家下蛋,北大清华不能继续为他人作嫁衣裳

北大清华学生,学业有成出国留学好多却不再回来,在别人家里下蛋。为他人作嫁衣裳。学校的的确确有必要在学生入学以及留学钱前签订协议,让学成不回的学生惩罚性返还占用的教育经费。


这是因为:

第一、投桃报李,欠债还钱,签订培养和服务协议天经地义

北大清华学生,享受了国家最好的大学教育,与其它大学比,享受了国家更丰厚的财力支持,更好的教育资源,更厚重的关怀呵护,每个学生但占用了数量不菲的教育经费。

北大清华学生,对于学校,对于国家民族,无疑既欠人情债,又欠金钱债。

北大清华学生,学业有成投桃报李,报效自己的国家民族,即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义务。

你从北大清华毕业了,去留学深造了,丰满了,可以有所作为了,却心安理得、无情无义的抛弃祖国,抛弃北大清华。无异于辛辛苦苦养大的鸡,跑到了别人家里下蛋。北大清华通过协议,追偿必要的惩罚性教育费用,天经地义,无可非议。


第二、对到别人家里“下蛋”的北大清华学生听之任之,害处多多

学业有成出国留学便不再回来,如同弃生养自己的父母,去做别人的儿子,无疑应是一种失德,一种背叛,也是赖账不还。

对此不闻不问,听之任之,即是对爱国主义的不负责任,又是对国家人才投入的不负责任,害处多多。

有句名言说得好:好的制度可以使坏人变成好人,坏的制度可以使好人变成坏人。

如果对北大清华学生的学成不归听之任之,会有更多的学生想不到国家需要爱,没有民族大义,对到别人家里“下蛋”。会带来造成更多的人才流失,伤害我们国家民族的科技发展。

国家,非常有必要在北大清华学生入学和毕业留学前与他们签订协议。在别人家里“下蛋”,为他人作嫁衣裳,应该对国家投入做出惩罚性赔偿。让背信弃义,见利忘义得到惩罚,让爱国得到张扬。


第三、签订协议,是对善良和爱国的规范和引导,不是钱的问题

有人可能认为:国家已不是以前的一清二白,我们不差钱。何必对大学生留学不归锱铢必较,如此小气。

这绝不是钱的问题。

签订协议,界定双方义务,是对见利忘义的警示,是对善良和爱国情怀的规范和引导。

农村有句流行千年而不衰的俗语: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

通过协议,对那些骨子里以为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崇洋媚外的无义留学生,对那些撇下自己的窝,到别人家里“下蛋”的留学生进行惩罚性追偿,也是必要的对邪恶的鞭挞。

北大清华没有义务为他人作嫁衣裳。我们有理由呼吁:与北大清华乃至所有名牌大学学生入学前签订协议。以规范和引导他们的国家民族情节。签订协议,对于弘扬正能量,对于遏制假恶丑,对于我们留住人才科技强国,都具有实实在在的意义。


以上是个人对北大清华是否应该与学生签署协议,学成不归要返还占用经费的看法。对此,您怎么看呢?

关注老张学聊,艾特自己,咱们心连心评说教育,呵护孩子……

10

#原创#关于这件事我是暂时同意先这么行事的,别的也没什么好办法,有问题总得解决。但是这种办法只能是临场抱佛脚,权宜之计是治表不治本的。也就是说它的病根不在大学,而是在基础教育领域。

“德,智,体”全面发展,从基础学校我们就已经不重视“德”方面的教育了,学校晋级,教师评职称都是以数理化英语的分数而论,政治思想,品德教育如同摆设,变成了口号。

不重视“德”的教育就好比瞎子看路,是没有方向没有目标的教育。没有“德”只是分数挂帅的教育,那将使学校培养出来的都是些拉偏套的马,学校也变成了给它国制造人才的工厂,比如:学成不回国,有的甚至站在了国家的对立面,帮他国破解中国北斗密码,疫情其间替别国污蔑诽谤中国人民就是例证。国家费尽人力财力换来的竟是这样一些人的话。那中国的教育是成功还是失败就显而易见了。说句不中听的话,就是让清华,北大等一些高等学府关门大吉,也比给它国提供人才强吧。科技竞争也是人才的竞争,这不是与中国发展的大战略大方向相敌对的吗?

这就好似我们造出武器交到别人手上来对付自已,我们对这些留学他国不回国的人感到可惜吗?我看没必要,因为这些人并不优秀,也就是说工厂造出的这些枪械并不精良,因为他们没有学到中华民族的精髓,道德品质,人格修养和孝道文化,他们也学不到,因为学校里本来就不重视这些方面的教育。

如果从基础班就给学生灌输比如孝道文化这些思想的话,就是外面有一坐金山,他也不会离开生他养他的父母,和自已的祖国。学成后也会回来报效国家,赡养父母。最起码不会这么大的比例不回国。

说什么要想留住他们,就要改变他们的工作环境,提高待遇等,中国是个发展中国家,多少人还在贫困线一下生活,多少人上不起学看不起病,就这样国家勒紧裤腰带每年都要拿出一大部分资金来进行教育投入,如九年义务教育,还给一些像清华北大这样的高等学府注入资金支持,公费留学等,不就是想让他们学成回国来改变中国落后地区的面貌吗?我们能与像美国那些高福利的国家相比吗?

所以说我们办学,特别是像清华,北大这样的高等学府,要严把政治思想这一关,不过关就不让他进校门,不能让这些人坐着高等学府的位子,占着出国留学的指标,学成不回国,为他国所用。

我们要从基础教育就要开始把政治思想抓紧,摆在明显的位置,提高爱国思想氛围,要让学生丢掉出国留学就是离开祖国的念头,也不给他们留有机会。我们要把中国高等学府办成爱国基地,办成向祖国各地输送品学兼优高素质人才的学校才是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