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狠话?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狠话?

2020-08-06 17:01阅读(64)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狠话?字不多,一听就害怕的那种:“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句话够狠了吧!它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故楚南公曰:‘楚虽三

1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句话够狠了吧!它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

意思是仅凭楚国的三户大族,就足以反击秦国。 三户是指楚国三大姓贵族:分别是为昭(昭阳)、屈(屈原)、景(景差)。这三家大姓长期掌控着楚国的军政大权,所以说三户可以代表了整个楚国。 并且十多年后灭秦之路,确实也与景家有联系。

秦灭楚国

公元前224年,秦将王翦率领60万大军攻打楚国。王翦入楚后,即令部队构筑坚垒,进行固守,休整待命。

此时楚王几次派人督促项燕进攻秦军,项燕只得受命,进攻秦军,但秦军拒不出战,项燕无奈只得引军东去。结果王翦令秦军全力追击楚军,楚军因涡河所阻,被击溃东逃,项燕兵败身亡。

项燕:楚国后期将领,原名景燕,因受封于项地,所以叫项燕。

公元前223年,王翦率秦军攻破楚国都城寿春,楚王熊负刍被俘,楚国灭亡。

揭杆反秦

公元前209年九月,项梁在会稽杀死郡守殷通,得精兵八千,起兵自立,项羽为副将。在军事范增的建议下,立楚国王室后裔芈心为楚怀王,自称武信君。

公元前208年九月,秦军上将章邯打败并杀死楚军领军人物项梁后,渡过黄河,汇合前来救援的王离兵团,一起攻打赵国,大败赵军。

赵军被打得躲进了巨鹿城,章邯命令王离、涉间领军包围了巨鹿,自己带部队于南边驻扎,对巨鹿城形成夹击之势。赵王歇危急之中派使臣向楚怀王及各国诸侯求援。

巨鹿之战

公元前208年后九月(闰月),楚怀王任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率数万楚军北上解救巨鹿之围。楚军到达安阳后,宋义命令部队原地驻扎,46天停止不前。项羽因为叔父项梁报仇心切,数次向宋义请战不得令,一怒之下杀了宋义,并向楚怀王自请挂帅。

破釜沉舟

公元前208年十月,项羽率领楚军渡过黄河,在黄河边上命令全军将士毁掉船只、砸烂锅灶、烧毁帐篷,每个士兵只带三天的口粮。

项羽置死地而后生,身先士卒,经过九场激烈的厮杀,以五万楚军一举击败王离的20万长城兵团,主将王离被擒。楚军以少胜多,大或全胜,项羽一战成名。

巨鹿之战后,秦军多战失利,不得已章邯被迫率20万俪山刑兵向楚军投降后被坑杀,此时大秦精锐基本消亡殆尽。

公元前207年11月,子婴携天子玺符,于轵道旁向刘邦投降。项羽接着进兵咸阳,杀子婴,焚秦宫,大秦灭亡。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影视剧《楚汉传奇》第一集里有这样的一个镜头,楚将项燕在临死前喊出了这句话。

楚亡国十六年后,作为三户之一的景家子孙项羽于巨鹿之战打败了王离的20万秦军,接着又迫降了章邯20万俪山刑徒,接着秦帝国灭亡。因此后人把“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当成了预言。

2

历史上有许多名人曾放出过狠话,读起来让人血脉喷张,豪情万丈,瞬间战斗机爆表。

汉军将至,勿动,动则国灭

楼兰国多次惹恼西汉,汉昭帝派遣傅介子谴责楼兰,霸气的傅介子看楼兰王不认罪,便直接杀了楼兰王,并撂下了这句狠话,在座的所有人都不敢动了,此举也震慑了西域诸国。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同样在西汉,名将陈汤在击败北匈奴后给汉元帝上书时写下的一句话,这句话也经常被现代人拿来使用。

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

这句话也出自汉朝,一说是班彪所说,二说出自汉宣定胡碑文,总之,这句话非常霸气。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据说90岁高龄的唐雎不惧高龄而替魏国出使秦国,粉碎了秦始皇侵占魏国国土的阴谋。

本来秦始皇已经很霸气了,没想到唐雎竟然比他还霸气。

镇压叛乱者、战胜敌人,将他们连根铲除,夺取他们所有的一切。使他们的家人号哭、流泪,然后骑乘他们的后背平滑的骏马。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之所以能够开创一个铁血王朝,与他的才能和气魄是分不开的。

从这句话就能看出铁木真的性格特点,他残忍但又随性,好胜心极强,这也诠释了他为什么能成功。

彼可取而代也

秦始皇游会稽的时候,项羽和叔叔曾见过他,项羽看到秦始皇后,便说出了这句话。

后来,他果真灭了秦朝,成为了西楚霸王,但他最终败给了另一个想成为秦始皇的人——刘邦。

刘邦曾被秦始皇出行的排场给震撼到了,并发出了“大丈夫当如是也”的感慨。

两个人都是那个时代的英雄。

历史上霸气的话还有很多,如“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最后小编相送大家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只要大家努力,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

3

小平同志说:中国人穷是穷了一点,打起仗来是不怕死的。

1982年6月,昔日的“日不落帝国”英国在马岛战争中取得全胜,打得阿根廷一蹶不振,策划发动马岛战争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也因此获得了“铁娘子”的称号。

自二战结束后,英国在世界上的地位还从来没有这么高过,全世界对英国的军事实力纷纷侧目。

1982年9月,撒切尔夫人挟马岛战胜之威访问中国,她的最大目的,就是想保留或延长对中国香港的治权。

不巧的是,“铁娘子”撒切尔夫人这次遇到了被毛主席称为“钢铁公司”的邓小平。

撒切尔夫人在谈判刚开始时盛气凌人,表示可以把香港的主权还给中国,但管理权还是英国的,她认为没有英国的管理,香港一定会大乱。邓小平淡淡地说:“如果说中国宣布要收回香港会像夫人说的‘带来灾难性的影响’,那么我们会重新考虑收回的时间和方式。”

在会议过程中担任翻译的张幼云回忆说,她能感受到两位领导人语言分量越来越重,但两人基本都保持了平稳的语调和波澜不惊的风度……

就在撒切尔夫人还在不断以香港离开英国则无法保持繁荣相威胁的时候,小平同志突然又讲了一句话:“中国人穷是穷了一点,但打仗是不怕死的!”

撒切尔夫人一下子愣住了,在她走出人民大会堂的时候,神情还有些恍惚。可能是刚刚做过大腿静脉曲张切除手术的关系,撒切尔夫人在走下台阶时一个不留神,直接跪倒在台阶上,手包也扔了出去。幸亏保镖眼明手快,一把把她揽了起来。

此时正有数十家国内外媒体的镜头对着撒切尔夫人,铁娘子在人民大会堂摔跤的新闻立即被全世界媒体所报道,香港股市当即大幅下挫。

1984年12月19日,中英两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在北京签署,英国同意于1997年7月1日将香港的主权完全交还给中国 。

4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这是拉响秦末农民大起义导炎索的陈胜说的话,陈胜和吴广等驻扎在大泽乡,因为连绵不断的雨天,不可能按时赶到渔阳,按照秦朝的严苛法律,应该是砍头之罪。反正横竖都是死,造反或许还有一条生路。于是陈胜怒发冲冠地说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振聋发聩的话。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这是汉武帝时期著名的将领霍去病说的话,霍去病自17岁带兵,在攻击匈奴的战役中取得了数次大的胜利,19岁便被封为大将军大司马。在霍去病又一次取得对匈奴的重大胜利后,汉武帝准备为霍去病建豪华府邸,霍去病豪放说道:“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其雄心壮志可见一斑!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这是汉无帝时著名将领陈汤说的荡气回肠的话。陈汤和甘延寿出兵西域,陈汤认为郅支单于凶狠残暴,必须铲除。但如果再秦请皇帝,来回路程耽搁和大臣的阻扰,便错过了机会。于是,陈汤假传圣旨,并以剑威胁甘延寿,甘延寿不得不听从陈汤。于是,陈汤召集西域各国兵马,围困并杀死郅支单于。回到长安后,陈汤便说出了这句振奋人心的话。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5

看到这个问题,我第一个想到晚清宗室良弼。他被革命党刺杀,弥留之际高呼:“我死,大清遂亡!”十余天后,溥仪退位,清朝果然灭亡。

爱新觉罗·良弼,清朝宗室子弟。22岁时,官派日本学习军事。回国后进入练兵处,很快成为禁卫军实际负责人。他积极参与军制改革,编练新军,注意延揽军事人才。在集体废柴的晚清宗室子弟中,良弼堪称鹤立鸡群。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满族亲贵荫昌根本指挥不动袁世凯编练的清军主力北洋新军,清廷不得已起用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总揽朝政,镇压革命军。

袁世凯接任后,北洋新军迅速攻克汉口、汉阳,武汉三镇仅剩武昌还在革命党手中,此时扑灭革命对袁世凯来说易如反掌。但袁世凯并非曾国藩一类的清朝忠臣,他认为这是自己取代清朝的大好时机。11月底,孙中山发表声明,只要袁世凯赞成清帝退位,即辞职让位于袁世凯。袁世凯得到这个保证后,便加紧了逼宫的进程。

此时以禁卫军都统良弼为首,清朝宗室子弟毓朗、溥伟、载涛、载泽、铁良等人组成宗社党,强烈要求隆裕太后守住大清江山,主张罢黜袁世凯,与南方革命军决一死战,局面一时焦灼。

正当袁世凯进退两难之际,同样认识到以良弼为核心的宗社党是南北达成议和最大障碍的革命党人帮了他一个大忙。

1912年1月26日夜,革命党人彭家珍怀揣炸弹,来到良弼府前,待良弼下班乘马车回家时,躲在墙角暗处的彭家珍看到一名军官从车上走下,料定此人必是良弼,便疾步走到跟前,掏出炸弹扔向良弼,良弼当场被炸断左腿,两天后不治身亡,年仅35岁。良弼弥留之际,仰天长叹:“炸我者,英雄也。我死,大清遂亡!”

良弼死后,被吓破胆的宗社党人失去了主心骨,很快作鸟兽散。仅十余天后,溥仪退位,清朝灭亡。

6

“如果拥有各种现代化毁灭性武器的更强大国家,向英国和法国进攻的话,那么英法两国会处于何种境地呢?”

“以色列入侵埃及的行为,将使以色列能否继续作为一个国家而存在发生问题”。

以上这两句话,是1956年第二次中东战争爆发之后,苏联给英国、法国以及以色列的回应。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和法国对中东地区的影响力开始越来越小,而中东地区人口最多的埃及,也开始削弱英国殖民者对他们的控制。公元1952年的7月23日,以纳赛尔为首的“自有军官组织”推翻了埃及的法鲁克王朝,而法鲁克王朝曾和英国人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也是英国人扶持的对象。

当纳赛尔成为埃及的总统之后,为了发展埃及的经济,纳赛尔决定收回苏伊士运河的主权。而苏伊士运河则是在1869年修筑完毕的一条海运航道,其战略位置非常重要,在开凿苏伊士运河的时候,由于气候的炎热和瘟疫的流行,曾导致超过十万埃及民工死在了开凿运河的工地上。



到了1875年,统治埃及的赛义德帕夏被迫将苏伊士运河的股份卖给了英国,不久之后,英国军队便进驻至苏伊士运河沿岸,对苏伊士运河控制了近半个多世纪。在纳赛尔成为总统后,为了改善埃及的经济,纳赛尔决定修建阿斯旺水坝,当时美国曾打算给埃及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但是不久后由于埃及和中国建交,导致美国断绝了这一援助。

资金的短缺导致纳赛尔决定收复苏伊士运河,他想用苏伊士运河的航运收入来修建阿斯旺大坝,并且开始和苏联结盟。可是英国人和法国人却对纳赛尔的行为坚决反对,于是英国人和法国人便伙同埃及的死对头以色列,向埃及发动了战争,第二次中东战争(苏伊士运河战争)就这样爆发了。

到了1956年的10月29日,在英国和法国的支持下,以色列向埃及的西奈半岛发起了进攻。而英法联军随后也开始在埃及登陆,由于当时埃及的坦克驾驶员和飞行员大多都还在苏联受训,因此在战争前期,英法联军和以色列取得了许多胜利。

而勇敢的埃及人民,得知英法联军和以色列对埃及进行入侵后,便纷纷赶往了前线,他们有的为埃及军队运送物资,有的则拿着自制武器前去和入侵者作战。埃及人的勇敢行为使入侵者的攻势开始变得缓慢,而埃及的盟友苏联,当得知埃及遭到入侵后,便开始通过外交渠道向英法联军和以色列进行回应。

而苏联对英法联军和以色列的回应,就是本文开头的那几句话。那几句话的言外之意,便是如果英法联军继续入侵埃及,那么苏联极有可能动用更先进的武器向英国人和法国人开战,而对以色列的回应则更加强硬,言外之意就是如果以色列军队不赶紧撤出埃及,那么苏联就会让以色列亡国。

而那几句言简意赅的文字,则加速了中东战争的结束,因为英法联军并不敢和苏联发生冲突,更别刚刚建国不久的以色列了,据说以色列总理本·古里安在看完苏联人写给他的信后十分惶恐,立即向联合国表示接受一切停火建议,并且不带任何附加条件,而英法联军由于得不到美国的支持,最终也只能选择撤军。

7

白起:宁为一秦,血洗六雄。(长平一战号人屠)

曹操:宁我负人,毋人负我。(出自孙盛《杂记》,未必是史实)

冉闵:内外六夷,敢称兵杖者斩之。(杀胡令)

朱粲:食之美者,宁过于人肉乎。(吃人魔王)

陶钧:宁可错杀三千,不可放过一人。(这是陶钧说的,并不是蒋介石汪精卫所言,现在的影视剧很多说蒋所言,实为抹黑。)

8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很多人看到这句话会以为是汉武帝所说,但事实上这是西汉名将陈汤给汉元帝的上书中提到的。

陈汤在汉元帝时,曾任西域副校尉,对抗当时的匈奴郅支单于,使郅支单于受重伤而死,为西汉稳定西北边疆做出了巨大贡献。

汉朝与匈奴是世仇,无论哪任皇帝在位都对匈奴严防死守,就算打不过也要想方设法稳住敌人。

纵然是在汉朝末期,对待匈奴也绝不客气手软,正因为汉朝上至皇帝下至百姓这种一致对外的态度,宁可马革裹尸,决不能放过匈奴的态度,才有了这样霸气的话!

让他们明白,敢于侵犯强大汉帝国的人,即使再远,我们也一定要诛杀他们。

9

历史上有很多狠话,而我最让我感觉不寒而栗的有那么二句:

“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 俾斯曼

“假如我能活到二百岁,整个欧洲都将匍匐在我脚下!” —— 叶卡捷琳娜大帝

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

这句话是德国铁血首相俾斯曼说的,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为德意志统一做出了巨大贡献,也是德意志帝国的第一个首相。

他信奉军事实力是国家的生命。弱国无外交,国家之间谁的武力强大,谁说的话就是真理。如果我的大炮可以覆盖你的区全境并且可以随时打击而你拿我没办法,那么一切都是我说了算。

卑斯麦希望德国拥有绝对的武力优势,这种武力倾向对德国成为一站,二战的发起国有重大影响。

“假如我能活到二百岁,整个欧洲都将匍匐在我脚下!”

叶卡捷琳娜大帝是俄国的女沙皇,是俄国历史上唯二获得大帝称号的沙皇。另外一位则是著名的彼得大帝。

叶卡捷琳娜大帝在位期间,出了许多知名战争将领。她带领俄国对外军事扩张,打的土耳其和瑞典求饶不已,波兰直接被瓜分,将东欧大片土地留在沙俄。然而叶卡捷琳娜大帝却抱怨自己生命太短,无法打下整个欧洲,何足的霸气凛然。

你还知道哪些历史上的狠话,欢迎分享。

我是@晓话文史 ,谢谢你的阅读点赞评论转发关注,你的支持是是创作最大的动力。

10

勿谓言之不预也(不要说我没有警告过你)。

走朕之道,让他人无路可走。

我花开后百花杀。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