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是否应该带孩子去旅行?你有什么看法?

是否应该带孩子去旅行?你有什么看法?

2020-08-06 00:50阅读(62)

是否应该带孩子去旅行?你有什么看法?:我认为应该带孩子去旅行,旅行是人生最好的修行。在旅途中孩子能认识并突破自我,在大自然中身体力行,不断学习。1学习不

1

我认为应该带孩子去旅行,旅行是人生最好的修行。在旅途中孩子能认识并突破自我,在大自然中身体力行,不断学习。

1学习不同的风土人情,尊重各地风俗习惯,更好的与当地人交谈。

2锻练动手能力,比如拍照、做饭等。

3学习安全知识,不到水深的地方游泳等。

4学习爱护环境,不乱丟垃圾。

5锻练身体,培养毅力,比如登山或长途旅行。

6满足好奇心,使孩子更想了解和学习,比如在在草原,看到羊群,然后去观看和学习挤羊奶。

这些旅行学习实践是孩子最踏实的收获,而且旅行中的学习过程感受深刻,孩子受益匪浅。所以旅行不仅拓展了孩子的视野,而且培养了孩子不怕吃苦的精神。

2

诚谢邀请:

不要因为安全问题拒绝带孩子旅行!之所以要带孩子旅行:

1.可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

2.能增长孩子的见识,进而丰富阅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当然,带孩子旅行涉及到安全性。如提问中阐述的,先上车的母亲随车离开,而孩子由于晚了半步,只好站在原地等母亲返程并最终团聚。旅行中还有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父母在启程时要未雨绸缪,提前与孩子“约法三章”,上面潜在的约定就是:一旦走散,孩子不要惊谎,待在原地,等大人回来找你。

网上流传着另一个故事,一个孩子放学后,遇一陌生男子搭讪,说是受孩子大人委托,特意接孩子回家。孩子礼貌地表示感谢后,露出笑靥,问了一句:“密码呢?”。原来充满智慧的父母早告诉了孩子:“无论谁以什么理由来接你回家,你都要他说出我们共同设定的密码。”这一举措令陌生男子始料不及,不可告人的目的终没达到。孩子的安全得到了保障,其父母的智慧引起网友盛赞,我们可借鉴。

旅游中可能还有意外发生,只要父母平时多强调安全性,并对孩子有明确规定,纵使节外生枝,也能在针对性措施的保障下,化险为夷。所以不要因为安全问题拒绝带孩子旅行。

3

谢谢小秘的邀请。十一国庆七天假期到了,好多人都在计划着去哪里玩,但是到底要不要带孩子一起去呢答案是肯定要带的,因为旅行的途中可以开阔孩子的眼界,更接近大自然,身心得到很好的洗礼,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可见旅行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


就像故事陈述的那样,孩子和妈妈在乘电车去机场的路上到达目的地以后孩子下车了,而妈妈因为要拿东西当误了下车时间多坐了一站,后来妈妈又到下一站坐车回来发现孩子竟站在原地等着,妈妈瞬间的焦虑化为乌有。连忙问孩子怎么没去找妈妈,孩子却说相信妈妈会回来找自己,所以就在下车的地方等候。


其实这个事情就说明了平时家长的教导多么的重要,旅行途中有很多的不确定因素,特别是在景点人多的地方,如果走失告诉孩子一定要现在原地等候,不要盲目的去找大人,或求助身边的工作人员。


旅行也是锻炼孩子很好的机会,和家人一起旅行会更促进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感情,让孩子接触不同的事和物,发现世界的美,孩子的心胸也会变的宽阔。

4

完全应该带孩子去旅行。我就是一个经常带孩子外出旅行的父亲,从小孩二岁开始,我就一直带着他们旅行,足迹遍布国内外的很多地方。带孩子旅行的好处总结如下:

1.亲近孩子;平时工作比较忙,与孩子的亲近有时会或略,而外出旅行时,一家人朝暮相处、同进同出,是个很好的亲子机会。

2.有利孩子开阔眼界;有句话说“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外出旅行就是让孩子接触社会、开阔视野、行万里路的很好机会和实践。

3.有利于孩子接触不同的人;外出旅行难免要同不同的人打交道,这也是让孩子接触社会,与不同的人、尤其不同文化和层次的人沟通、交流的机会。

4.培养和发掘孩子的兴趣和安排计划能力;外出旅行会接触到许多新鲜事,对一些事物的介绍和发掘、留影,可以培养、发现孩子的兴趣;同时行程的组织安排和费用控制,尤其是在自由行中,让孩子配合完成或独自完成攻略、预定等,那是绝对锻炼能力的。

同时因为孩子一起出游,尤其孩子还年幼时,很多事项还是要注意的:

1.安全;孩子小,不懂事,喜欢冒险,所以整个旅行过程家长要多加细心的照料,始终把安全放第一位。

2.行程安排要以孩子的接受度为限,包括体力、接触范围、内容等等,千万不可按大人的思维和要求来安排,尤其涉及孩子不宜内容,千万不能带着孩子前往或将孩子丢在酒店自己独自前往,从而留下包括安全在内的各种隐患。

3.在孩子还特别小的时候,安排目的地以海边等少移动的休闲地为好,不宜每天都为赶许多景点而累着孩子,最后因为孩子不舒服哭闹而变成行程的累赘。

4.带孩子旅行还要注意带足、带全小孩可能会用到的,包括常用药物在内的东西,否则路途中有什么特别情况难以应付。

5

怎么说呢?看个人性格,说实在的,带小孩旅行,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很多人觉得不就多个小孩嘛,没有亲身经历是很难体会的,所以其中的酸甜苦辣一般为人父母才懂得,所以不带小孩我支持,但是带小孩我也支持。

1-4岁量力而行,其实如果有人帮带,这个年龄我不太建议带出去旅行,夫妻两个人还是好好享受一下两人世界,特别是一结婚就有小孩的,4岁以上就可以带上娃一起,毕竟四岁是个分水岭,基本不用大人照顾太多,都能自理,除了爬泰山这种高难度的,而且这个年龄是快速接收事物的时候,父母的一言一行,沿途的一风一景,旅途的风土人情,孩子都在快速的印记在心里,总是能跟父母一起分享她的想法,这也是孩子与父母深度沟通的机会。

今年带着快满四岁的女儿,自驾横跨欧亚大陆,西游历险记,半年时间经历了太多太多,虽然我们做自媒体,但是很多事情都没有发出来,因为也许当时偷懒,也许当时太累,也许当时没心情,也许政策不允许等等,这些都要回到家后梳理合法再发出来,但是我女儿变化我们都感到欣慰,一切都值得了,酸甜苦辣她都经历了,也能饭后畅谈想法。

明年要带着一岁多的儿子一起了,虽然我父母愿意继续帮忙照顾,但是我们还是想带上他,虽然辛苦点,我们觉得一家三口的旅行是流浪,一家四口得旅行才是生活。

我喜欢带着孩子旅行,不管他吸收能力怎么样,总有他的思想和感悟,这就够了。










6

谢谢邀请!

旅行是人生一定要有的体验。我曾经回答另一个问题时提到,读过的书、走过的路、遇见的人可能会影响你的一生。这里走过的路,对于孩子来说就是旅行。

旅行,让孩子兴奋和新奇。出发之前,带着孩子查地图、选路线等等,这一切让孩子参与进来,都会让他觉得新鲜有趣。

旅行,让孩子思考力更强。女儿7岁的时候,我带着去西欧几个国家,虽然是走马观花,但她回来跟我说,“妈妈,我觉得世界比地图上画的大”。我问她这几个国家的人,说话一样吗?她说不知道,但他们说的好像不是英语。这就是眼见为实。

旅行,让孩子淡定从容。出门在外,爸爸妈妈也是旅行者,孩子会对爸爸妈妈的嘱咐更记挂在心上。时间久了,孩子会掌握各种环境各种情况的应对方式。

当然,旅行,不一定非得走到很远,还要根据家长的工作、家庭的旅行开支预算等综合考量。但让孩子知道,旅行是生活的一部分,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7

应该带孩子旅游,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更是家庭的希望,旅游光考虑自己潇洒,不念及如何让孩子走出家门,融入社会,饱览大好河山是不对的,尽管孩子小,可能是拖累,他理解不了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内涵及风光妙处,但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种下“祖国 山河处处美“,总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我的好友,年过半百,喜得双胞胎女儿,活泼可爱,只要他有空,就喜欢带她们到外地,远赴宝岛台湾,近到“西楚霸王”的老家宿迁三台山。让女儿们在大自然、浓郁的人文环境中,耳闻目睹,吸收知识的养分。在安徽明光黄寨牧场上,她们认识了真正的水牛,黄牛,白鹭等,在台湾环岛游,她们知道幼儿园老师讲的“阿里山,日月潭”等。

我儿子小的时候,一有机会,我就带他外地游玩,先后到过北京天安门看升国旗,参观过人民大会堂,游过世界上最大的木质宫殿故宫。儿子再唱“我爱北京天安门”,他就知道天安门是怎么样的了。

我的看法,带孩子去施行,好处就是:一是享受了天伦之乐。二是让孩子增长见识,“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三是丰富孩子的知识面,在语文教学及儿童写作上会事半功倍,细节刻画更准确,不会杜撰“我在马路旁,拣到一分钱,马上交给民警叔叔手里边”,岂不知,一分钱太难找了,警察叔叔也不站岗了。让孩子们从小对照书本知识与实际体检总有啥不一样的地方。四是更快学会与外人交往,善于沟通,努力做让大人都喜欢的好孩子。

8

一定要带孩子(早点)去旅行,可惜90%的父母都不重视

美国2岁的幼儿背包客菩提,跟着爸爸妈妈徒步走了500公里,翻山越岭去过40个州。菩提-班尼特还只是一名学步儿童,然而他的“背包客”生活从他出生5天后就开始了,小小年纪已看过许多风景。父母相信,通过旅行,能让孩子无所畏惧

经常见到“辣妈带1岁宝宝旅行”、“父母带8个月宝宝野外探险”……等信息时,总会泛起一丝涟漪,那么为什么一定要带孩子去旅行?

古人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

为什么“爸爸去哪儿“异常火爆而且老中少都喜欢,因为总有一个或多个点戳中了我们的心灵。跳水冠军田亮爸爸与风一样的女儿森碟、明星林志颖爸爸与腼腆小Kimi等等。很多父母对此都是有些纠结的,很想去旅行可又担心麻烦,危险。内心惧怕陌生的环境,担心小孩水土不服等生病,也有觉得旅行花钱不值,……

在聊聊为什么带孩子旅行前,先说说为什么很多父母不愿意带孩子去旅行。


一、父母不愿意带孩子去旅行的顾虑

每次出游回来会有很多朋友询问,当我再进一步问一问为什么没有出去旅游的顾虑,归纳为以下三点:

一、记不住。孩子太小,看什么都记不住,去了也白去,浪费金钱和精力;

二、麻烦。出去带很多孩子的东西,大人还要照顾孩子,陪孩子太累,玩得不尽兴;三、危险。小孩子出去爱生病,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不安全,吃不习惯玩不好。


第一个“去了白去”和第二个麻烦的说法,最为普遍。不仅老一代父母如此,很多年轻朋友,也持同样的想法。这与中国很多的家庭教育最核心的问题一样,都是从父母的角度为孩子好,并没有从孩子的角度为孩子好。

记得Ivan最开始学习词汇量猛增、外向的是一次国内旅行,飞机、火车、辣椒、西红柿、羊、挖挖机、黄河等等词语全部学会了。小孩子跟大人都是一样的,喜欢新鲜的,心情好了学啥都快,而且印象深刻。

我们这一代70 80 90 00后的很多父母都有“有用论”。譬如学钢琴、学画画、学奥数、学轮滑、下围棋等是有用的,而玩沙土、捉迷藏、过家家、玩积木等就是没用的。沿着“有用”论的思路,旅行,就是瞎玩儿,既考不了级,也没证书,既加不了分,也不能算特长,当然是“没用”的,也就不值得花费时间和精力。

孩子成长过程中,语数英的知识,钢琴美术体操的技能,这些是硬功夫;性格、情操、眼界、心理等等,则是软实力。就像一台电脑,硬件固然重要,核心竞争力其实是软件。软实力,是最重要、最核心、最能影响发展、最能营造幸福人生的关键因素。

有一位中学同学,家境良好,品学兼优,大学毕业后,留在家乡工作。过了几年,他很想去南方闯荡,却屡屡不能成行。后来,听说他不敢去南方的最大原因,竟然是他从来没有离开过家乡,惧怕一个人乘坐火车。

人生经历的第一次体验越早,扛过去的表面看似麻烦实际是历练越多,心理障碍克服的越早,那么在”心态“起点上,已经领先同龄人很多,父母自己要敢于挑战第一次,引导孩子尽早体验第一次。

第一次独立吃饭
第一次独立穿衣服
第一次独立上厕所
第一次坐飞机
第一次坐火车
第一次坐公交、
第一次用英语交流
第一次……

比如Ivan现在就不怕跟陌人生打交道,不管是同小区、同肤色、还是高大强壮的黑人在他看来都一样。现在很开心的是每天上幼儿园,因为会有很多小伙伴玩,老师说他是幼儿园的小明星所有老师都认识,因为他喜欢招惹陌生人当老师想抱他就风一样的跑掉了。

记得不止一次跟Ivan爸爸感叹,如果以前有机会出来旅行,那么对英语、历史、物理、化学、地理甚至作文等的理解会深刻很多,因为外面的博物馆(一般门票都免费)可以让我们更能深刻体会课本上的知识,比如:

  • 澳大利亚国家博物馆看到飞禽走兽各种实物标本、骨架及介绍;
  • 香港科技馆有发电、动能等各种可以参与的科学知识;
  • 美国洛杉矶博物馆看到载人飞船、奋进号航天飞机、模拟地震等很多很多知识;

这些深入介绍单独开篇。

国内也有很多不错的博物馆,比如北京的中国科技馆,这个时候学霸级父母或者出行攻略做的充分的父母可以给小朋友讲解很多信息,或多或少都能灌输进去,日后或正在学习的时候就更加深刻。

旅行,就是这么一个无法替代的成长课程。几乎所有周边同事、朋友,在和孩子一起旅行之后,都会发现在短短的时间之内,孩子有了很大的变化——然后越旅行越受益大人孩子共同成长,越受益成长,越旅行,形成一个良性的正循环。

旅行的直接好处不言而喻,可以开阔孩子的视野,乃至提高孩子的智力水平。有科学研究表明,经常旅行的孩子,大脑深层的神经元会得到额外的发展,他们的注意力和精神集中程度比一般的孩子要高出很多,IQ也有显著的提高。

至于危险。只要做好足够详细的攻略、不要着急,尽可能走正规路子,有问题找人问。这世上总是善良的人比


二、在真实世界中旅行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要带孩子出门旅行,首先你自己要弄明白——旅行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到底能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和改变。

同样热衷带孩子出门旅行的美国人,最近比较流行三个词:world-schooling, edventuring, life-learning。
World-schooling,意思是把世界当成学校和课堂。
Edventuring,由教育和冒险两个词组合在一起,意思是在探索和冒险中接受教育。
Life-learning,意思是在真实的人生中去学习。

三个词说的其实都是一个意思:在真实的世界中旅行,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是孩子接受学习的过程。

那么,在旅行中,在世界这所大课堂里,孩子们——乃至成年人,到底能学习到什么呢?


三、旅行中的人事物将融入孩子的血液

旅行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创造一个全新的情境,有惊喜,有感动,有不解,可能还会有一些些需要处理的紧急情况。

成年人尚且可以在这部没有剧本的真人电影里得到启发,孩子们在耳濡目染之间,自然更能得到潜移默化的成长。Ivan自从出国旅游几次之后,英语词汇量大增,在美国每天能说数十遍pickup truck,我们以前在教他这个词语的时候没那么印象深刻,这次把这个单词彻底活学活用融入血液啦,yellow pickup truck、blue pickup truck,还有butterfly、dragonfly、fish、moon、sun、flower、……等等都是自己脱口而出。


四、旅行是美学的教育

心理学家武志红在一篇文章里讲过,我们日常在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和概念,借助于文字表达,是符号性的,训练的是人的抽象思维能力。

抽象思维很重要,但是如果一个人只有抽象思维能力,他的思考是空洞的,他的人生也会随之因为过于空洞而失去光泽。

很不幸的是,囿于现实条件所限,我们的课堂教育只能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即使是美术教育课,所能做的也只是让孩子们看看画作——但一幅画,画得再好,也不可能还原真实世界的万分之一。

要感受真实世界的美,唯一的办法就是走出课堂,走出家庭,踏上旅途。

一个孩子即使把“风吹草低见牛羊”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样的诗歌背得再滚瓜烂熟,他可能并不会获得真正的感动。

只有去了大草原和戈壁荒漠,亲眼见过牛羊和落日,他才能真正感受到这个世界的美,只有去了桂林才真正了解桂林山水为啥甲天下,他的想象力才会得到发展。

除此之外,我也相信,儿时看过的美好风景会一辈子沉淀在人的心底,成为他们人生的底色,也成为他们日后应对困难挫折最温柔的力量。


五、旅行养成更超前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什么?相信我们都在课本上反复学过很多遍,课本的定义当然更加规范。我概括一下,价值观就是评判你更愿意为什么花费时间、为什么花费金钱。更愿意的那个点就是你的价值标准。比如现在的父母都愿意为教育花钱,学区房、培训班、请家教等等,因为大家都觉得教育比较重要。也有的父母愿意带出去旅行比如我,因为我深切体会到旅行带给我们一家的巨变——我就属于此类。还有的人喜欢花在奢侈品、买(豪)车、打游戏,等等。这些都是价值观的体验。所以看到这里的时候,你也可以想想你的价值观排序。

大概十年前,曾经有一个词非常流行,就是“地球村”。我们现在经常说国际化、全球视野等等,其实都是一个意思。

后来上大学、工作的时候,发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可以称为”中国村“,因为这里的人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在这些城市,能找到全国各地的美食例如川菜、湘菜、云南菜、江浙菜、广东菜、西北菜等等;

去了美国洛杉矶、旧金山,发现这里的人来自全世界各地的人,所以可以说是”地球村“,在这些城市,能找到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餐馆。美国为什么是现在经济最发达的国际,如果你感兴趣特别是如果要前去美国旅行,强烈建议看看《America:the story of US》,你会发现美国历史就是一部先进碾压落后的现实演绎。

我们这个世界,有七十多亿人,分布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分属2000多个民族,说6000多种语言和数不清的方言与口音。

可是,如果你从来不曾走出你所居住的村庄或城市,你一辈子接触到的大部分人,都是和你有一样肤色、说一样语言的同一种人。你自然就会觉得,整个世界都是和你有一样的信仰。

即使你在书本网络和电影电视里知道他们的存在,可是如果不是面对面和他们交谈,看到他们的面容,听到他们的笑声,触摸到他们内心的快乐与痛,你可能永远也不知道他们的想法,永远也无法理解世界上有很多别的理念、别的观点、别的看待和处理问题的方式。

经常旅行的孩子,养成了超前的价值观,有了超前的眼界,他们再回过头看待自己生活的世界,看待自己的人生时,看到的东西、思考的东西都会变得不一样。

前阵子,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在哈佛演讲,他说,这个时代正在发生着深刻的改变,国界不再把人和人分开,共同的价值观把不同国家的人连接在了一起。

这个共同的价值观,就是求同存异,开放包容,尊重多元。

时代已经不一样了,未来真正有竞争力的,是拥有这样眼界和价值观的世界公民,而旅行是培养孩子成为世界公民很好的一个途径。

9

关于主题所提出的你认为是否应该带孩子去旅行,我的回答有一下两点,请看我的视频!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72,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ea9b00092e154027f8fb\

10

我是一个喜欢带着孩子到处玩、四处旅行的70后二胎全职爸爸,女儿1岁多的时候就带去海边度假了,之后开始每年都会出去玩几趟,小儿子7个月大的时候一家四口从广州自驾去云南过的年,去了瑞丽、腾冲、大理、丽江、泸沽湖、昆明,现在虽然小家伙才2岁多,已经跟着我们去过不少地方了。

对于题主的这个问题,分享一下我的经验和看法。

旅行是一种生活态度

对于很多人来说,总是喜欢把旅行当成一种奢侈品和奢侈的行为来看待,过于重视旅程的设计、目的地的选择、景点的价值和门票价格,过于看重一次旅行能够有多少收获,其实这种心态很容易给人带来失落感和疲劳感。在我看来,旅行就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你要喜欢在路上的感觉,喜欢去探寻陌生地方的人和事务,喜欢去听别人的历史和故事,让自己融入旅行目的地的人群和生活中,感受美好,感受那种生活节奏和人文的气息。如果难以做到这一点,外出旅行,尤其是带孩子旅行,会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

旅行是一种历练

带孩子旅行,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阻力和问题。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都需要通过这样的经历来学习锻炼应对的能力,航班晚点、错过高铁、酒店无房、景区关闭、找不到地方吃饭、孩子跑不见了,各种情况都可能发生,这种时候,让孩子跟你一起体验这个过程,寻求解决办法,克服困难,接受现实,所有这些学习的经历,对于孩子都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收获。

这种实战中学习的方式,往往比教科书式的教育更为有效,在旅行的过程中,教孩子掌握自理的能力、生活的常识、旅途的知识、安全保护的知识,边学边用,往往会让孩子记得更加深刻,应用的更加自如。

孩子的成长就是要通过观察、体验不同的环境来进行学习

无论多大的孩子,都是通过自己的观察、触摸、听觉、嗅觉、味觉来感知这个世界,学习知识,认知模型和规则,无论你是带着孩子整天在家里或者小区里,还是四处旅行,孩子都会用他自己的方式来进行学习,旅行对于孩子而言,不过是在不同的环境中接触新鲜的事务,本质上是没有差别的。

对于较大一点的孩子,旅行确实有机会开阔更多的眼界,但是这也有赖于父母在旅行的过程中和孩子的沟通、学习和探索,如果仅仅是跑出去看一看,这种眼界也是缺少内涵的。

孩子的承受力比我们想象的要强

外出旅行,无外乎舟车劳顿、住宿、餐饮等方面的问题,我们总会担心孩子会不会不习惯、受不了,会不会生病,各种担心,但实际上从我自己这几年的亲子旅行经验来看,这种担心基本上是多余的,晕车的问题、吃不惯的问题,虽然也会发生,但是孩子的适应力和承受力是比较强的。我女儿在2岁之前,只要坐车的时候喝奶,十有八九会吐奶,经过反复的训练,后来完全适应了长途坐车,6、7岁的时候跟我跑几千上万公里去云南、西藏、青海,各种盘山路也没有把孩子弄晕车,照样兴致勃勃。现在元宝也有类似的情况,坐车喝水或者喝奶也容易吐奶,但是也开始慢慢适应了。

不用抱着让孩子记住风景的目的去旅行,孩子的眼中有他们的世界

这是大多数人纠结的一个问题,总认为孩子太小了,出去玩什么也记不住,浪费钱,不如等孩子大了再出去,在我看来,真没必要刻意考虑这个问题,旅行的意义不在于看了多少风景,而是去经历、感受不同的环境、人文、生活。要相信孩子们,他们会用自己的方式记住每一次有价值的旅行。

按孩子的年龄设计旅行的方案,能让孩子觉得更有趣

3岁以内的低龄孩子,建议以休闲旅行为主,海滩、海岛、农庄、山林,各种不需要到处走,到了一个地方就住下来的休闲游,如果能够多邀请几个同龄孩子的家庭一起,让孩子们能够轻松的玩耍,堆沙子、抓小螃蟹,有这样的娱乐活动,足以让孩子开开心心的度过几天休闲的生活。3-6岁的孩子,就可以具备长途旅行的条件了,而且我认为不需要限定什么范围,但是这么大的孩子,开始会有些想法了,建议对于旅行的活动安排,要跟孩子进行沟通,一起做功课,一起找一些能够引起孩子兴趣的事情在旅途中完成,以免孩子觉得无聊。6、7岁以上的孩子,如果安排亲子旅行,建议多征求孩子对目的地的意见建议,一起探讨希望去看的景色、纪念物,让孩子充满期待和好奇心,让孩子一起参与行程的设计,满足孩子学习、探索的欲望。

我计划在元宝3岁开始,会用2-3年的时间,带着元宝尽量走遍国内的所有省份,慢慢的旅行,体验不同的地域文化差异、饮食、民俗传统,一方面开阔孩子的眼界,另一方面更是为了训练孩子的能力,独立性、自主性、自理能力、不同人群的社交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生活的自律性,期望在这个过程中能够逐步的训练出来。


我是元宝爸爸,亲子旅行、自驾旅行爱好者,多平台独立撰稿人,分享专业的自驾旅行、亲子旅行等旅行知识和经验!欢迎关注我,留言讨论和交流沟通。本文系原创,抄袭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