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保护了今天雄伟的故宫?:故宫,世界五大宫殿之首,是明清两朝都城的所在,始建于1406年(永乐四年),到现在已经有600年左右的历史了,直到今天故:-雄伟,故宫
故宫,世界五大宫殿之首,是明清两朝都城的所在,始建于1406年(永乐四年),到现在已经有600年左右的历史了,直到今天故宫依然雄伟大气,但是你知道在历史上故宫曾面临着被拆毁的风险么?又是谁保护了故宫,使故宫得以完整的保存下来呢?为什么要拆故宫?这要追溯到1912年中华民国初期。中华民国的成立,使国会和参、众议院由南京搬迁到北京,并选择宣武门资政院为办公地点。但是办公人数众多,资政院地方狭小不能满足这么多的人办公。于是在1923年,国民政府计划将参、众两院迁往紫禁城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并准备将三大殿改造成现代化的办公场所。随后,政府邀请了瑞典著名的建筑师为三大殿的改造设计图纸。设计的主要方案就是从太和殿入手,以皇帝龙座为中心,以扇形摆列各种席位,改变原有的宫殿布局。自此,三大殿的改建计划提上了日程。此时,正是军阀割据时期,第一次直奉战争刚结束。吴佩孚在全国的地位迅速提升。当吴佩孚听到故宫三大殿将要拆毁改建时,立即致电全国反对改建,吴说到:“百国宫殿,精美则有之,无有能比三殿之雄壮者。此不止中国之奇迹,实大地百国之瑰宝”。随后,各大报刊争相登载吴氏通电,全国上下的人民都支持吴佩孚这一呼吁。当时吴佩孚在全国的实力首屈一指,另外也迫于全民的压力,所以国民政府最终决定搁置改建三大殿的计划,因此才使得三大殿得以完整保存。吴佩孚的反对电问对阻止三殿改建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如果没有吴佩孚的反对,就没有现今雄伟的故宫。 另一位为保护故宫呕心沥血的人物就是周恩来总理。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红卫兵”打着“破四旧”的口号想着进入故宫进行破坏活动。周恩来得知此事后,立刻派遣北京卫戍部队的一个营前去保护。但是,红卫兵“热情高涨”,即使进不去故宫城门,也要向城内投掷砖头、石块来破坏。直到周恩来总理亲自来到故宫城外,语重心长的劝说这些“红卫兵”,他们才放弃了进攻故宫。 如今,我们可以一览无遗的观赏到故宫的雄伟,当人们站在故宫广场前,无一不称赞这座宫殿的宏伟和大气。故宫早已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在1987年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成为人类历史发展史上的一颗明珠。参考文献:1.张光茫--《故宫的恩人》 内蒙古林业2.孙晓燕--《是吴佩孚阻止了紫禁城的改造吗?》
每个新旧交替的年代,故宫都有“同呼吸共患难”的烦恼。
李自成败退时,纵火焚烧了紫禁城,所留下的不过武英殿、建极殿、英华殿、南薰殿、四周角楼和皇极门等宫殿,大半被焚毁。
清朝统治者本来自诩得江山较正,是来自于对李自成的军事胜利,又有笼络前明旧臣遗民计,继续沿用前明宫殿,但进行了十几年的大规模整修和重建。
沿用归沿用,必须要加一些满族风,外部的脊兽、彩绘有了华丽喜庆村气特征,内部主要就是垒火炕。
清帝逊位后,小废帝溥仪和他的宫廷人员仍然占据故宫北部的后宫宫殿群,三大殿被民国北洋政府征用。
袁氏称帝时期,在登基之前,计划把前三殿全部换成红色琉璃瓦,这是因为他认为自己是火德,后来帝制遭遇大规模抵制,换瓦的事儿也没完成。
曹锟统治时期,提议把前三殿改为国会议院,委托瑞典籍建筑师施达克在前三殿量了尺寸,做了设计方案。施达克克服了太和殿大柱子对议员视线的阻碍,硬是设计了可以容纳近千名议员的坐席。
为了保护原有的金砖,施达克想出了上面加铺一层木地板的方式,把供热和供电线路都埋在两者之间。
这样的设计方案,按照施达克自己的话说那就是随时可以恢复原样。但吴佩孚坚决不同意,并登报呼号:“故宫应该保护,绝不可拆!”
任凭北洋政府国会参众两院议长不停在报社发声辩解,此事还是被搅黄了,原因无他,此时的吴佩孚,势力正如日中天,必须得给人家面子。
北伐胜利后,南京国民政府一位民党元老、文化界大咖又跳了出来,义正言辞的的指认故宫是“天字第一号的逆产”,是封建残余,必须予以清算,应该予以拆除,所有文物拍卖,由于充实国民政府国库。
此君是中山大学的副校长经亨颐,他的建议一时竟也获得不少支持,但最终被国民党元老,当时任国家文物管理委员会主席的张继杯葛。
日伪统治北平时期,故宫这八年里一直在中国人的管理之下,日本人强行安排日方馆长或顾问的刁难都被中方工作人员坚决抵制,故宫和里面的文物也躲过了这场民族劫难。
新中国成立之后,关于北京的城市建设思路,梁思成与前来指导工作的苏联专家产生了明显分歧,苏联专家的应把行政中心建在京城中心区的方案在各方支持下最终战胜了梁思成的西郊方案。
长安左门、长安右门、中华门等故宫周边配套建筑为了适应交通等新形势,相继被拆除。
当时的北京市文化局曾有过大规模拆除故宫内部的一批“糟粕”建筑的动议,还想“在故宫内部建设一条东西向的马路,并将文华殿、武英殿改造成娱乐场所。”此动议被陆定一以“故宫应该保留一个落后的地方,对观众进行教育,这就是古为今用”为由驳回。
既然你诚心诚意的问了,我便认认真真的回答你。
从1420年北京城和紫禁城建成开始算起,到今年故宫已经整整600岁了。
这六百年中,故宫作为中国政治的中心,掌控了明清两代的兴衰变换,积淀了中国乃至世界最厚重的文化底蕴。
用世界遗产组织对故宫的评价说,故宫是“明清时代中国文明无价的历史见证”。
但是,失去了封建王权加持之后的故宫,由谁来保护呢?
辛亥革命之后,清朝政府虽然已经完蛋,但由于《清室优待条件》和袁世凯的作用,溥仪仍然居住在紫禁城中。
从1912年到1924年之间,爱新觉罗·溥仪仍然在故宫的“后寝”居住并且仍然向清朝的遗老遗少发布“上谕”,年号、礼仪、服饰、机构一如往昔,俨然成为国中之国。
虽然故宫中仍然有人居住,然而国运萧条,故宫已经杂草丛生、气象尽失。
民国时杂草丛生的故宫
1917年张勋复辟期间,段祺瑞政府甚至因为内斗动用飞机对紫禁城进行了小规模的轰炸,使得故宫这个数百年来的权力象征成为整个东亚第一个遭到空袭的地方。
军阀混战的年代,紫禁城也难逃战火。
这样的状况一直持续到1925年,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
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后,就将溥仪一众人等驱逐出了紫禁城。1925年,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从此,紫禁城才被称为故宫。
这时的故宫虽然有了正式的管理机构,但是实际上的管理相当简陋。
1933年,为了保护故宫博物院文物的安全,国民政府在抗日战争爆发前夕对大量文物进行了转移。先是将拣选出的大量珍贵文物分批运往南京,成立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院,后来又将其中一部分运往台湾,成立了“台北故宫博物院”。
迎来转机
新中国的成立,给经历了三十八年战乱和荒芜的故宫博物院带来了新生。
建国之后,人民政府对故宫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不仅使故宫庞大的建筑群得到保护,还对馆内的大量文物进行了整理。建国的第二年,滞留在南京长达十余年的一批故宫文物也被送了回来。虽然损失在所难免,但是故宫的根本回来了。
1961年,经过国务院的批准,故宫入选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虽然在当时一穷二白的大环境中,故宫仍然没有受到完好的修整,但整体的保护相比战乱中的三十八年间好了不少。
在动乱的年代,周总理还派出军队对故宫实施了保护措施。
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红卫兵”打着“破四旧”的口号想着进入故宫进行破坏活动。周恩来得知此事后,立刻派遣北京卫戍部队的一个营前去保护。但是,红卫兵“热情高涨”,即使进不去故宫城门,也要向城内投掷砖头、石块来破坏。直到周恩来总理亲自来到故宫城外,语重心长的劝说这些“红卫兵”,他们才放弃了进攻故宫。
气象一新
改革开放以后,故宫博物院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中。
1987年底,故宫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给故宫的保护和文化开发打开了新的局面。
入选世界遗产名录,不仅给故宫摆正了世界性的文化地位,而且给中国引入了“文化遗产”的概念。从此之后,对故宫的保护不仅仅停留在对文物的保护上,而是提高到文化的高度。
之后不久,故宫周边的环境在政府的投入下也得到了巨大的改善。到这时,故宫才终于重现当年的王者气象。
进入新世纪之后,故宫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故宫学的提出,管理方式的变革,故宫文化商业开发等等一系列的操作使故宫跟上了时代的脚步,成为了中国的一张名片。
随着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热播,故宫更是火得一塌糊涂。
在国际上,故宫也越来越有牌面。
2013年,时任法国总统奥朗德来到中国并且参观了故宫。在这之前,外宾参观故宫都是乘车直接进入,这一次,法国总统却被时任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拦了下来,并被要求步行参观。
从此,故宫禁车成为一条普适性的规定,即使在81岁的印度总理辛格来参观时,也不得不使用电瓶车代步。
故宫保护的好吗?
虽然故宫近年来经常以文化开发的典型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但对故宫来说,有效的保护仍然是不可动摇地排在第一位的。
但故宫真的被保护好了吗?
从近期的几则新闻中,我们有理由对这个问题给予否定的回答。
今年刚开年,故宫就因为一桌6688的年夜饭登上了各大社交网络的热搜榜。在各方热议之下,故宫方面最终取消了年夜饭的销售并且退还了订金。
从商业行为上说,这场年夜饭风波被争论的点只是其价格是否合理。从实际上看,一桌年夜饭6688元确实贵了,但还只能算是故宫文化商业性开发的一个错误尝试,故宫方面给出的答复也足以平息舆论。
然而仅仅时隔一周不到的时间,故宫有一次被摆在了热搜榜的榜首,并且原因如此荒唐。
故宫里连各国首脑包括81岁高龄的印度总理都要步行进入的太和门广场,居然在闭馆期间被两名女性开着越野车“撒欢儿”!
事件一出,全网哗然。
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对这样一件有损文化尊严的大事,故宫的答复居然轻描淡写,几乎当成没有发生过。
事件发生之后,故宫官方除了一条没有实际意义的微博之外没有任何回应,甚至还在第二天更新了一条读日历的科普。
仿佛在说“我们就当没发生过”。
但是没有人真的会当它没发生过!
到今天,事件已经过去了三天,虽然故宫方面没有再发声,各官方媒体却都已经对此事表达了观点明确的态度,涉事女的信息也被一点点挖出,玩弄国家文化尊严不会就此了事。
故宫600年寿诞之年竟先发生这样的事件,不能不让国人既痛且惊。
古代的名人对故宫毋庸置疑地有着功不可没的贡献,然而,我却依然认为在今天是这位保护了今天的故宫。他就是现任故宫博物院的新院长——单霁翔。
一、单霁翔对故宫了如指掌
单霁翔人称“布鞋院长”,因为在他刚上任的时候,单霁翔就把故宫走了一遍,这花掉他5个月的时间,磨破了20多双老布鞋,所以他也被人成为“布鞋院长”。在这600年来,把故宫这么走一遍的,就单霁翔和助理两个人。
在这期间,单霁翔不仅对故宫的构造,故宫的历史有个充分的了解,还清楚的知道故宫有9371间古建筑、2001年底故宫博物馆的文物藏品数量有1807558件……他都能牢记在心,脱口而出,惊讶的是他在回答的时候都能精确到个位数,是什么能做到面对问题侃侃而谈,这源于对故宫有足够的了解,不断的调研,不断的铭记于心。
二、改变故宫的参观模式
每逢节假日、寒暑假全国各地的游客一窝蜂的达到北京旅游,故宫又是著名景点之一,人流量可想而知。下图为曾经的故宫博物馆端门广场的进口处。
在过去,端门广场的一侧的房子是出租的,大大小小的红色帐篷降低了故宫的尊严与震撼。有些部门还在故宫摆起了让旅游参观的展览,并且还收门票,但旅游看完展览都很失望,有的还骂故宫参观的质量不好等等。但其实这些展览都是假的,并不是故宫来展现的。
单霁翔对于故宫的评价看在眼里,并且很重视这方面问题。马上就进行了统一管理,收回了原本出租的房子,端门门口一下清爽了。并在广场上设立了许多椅子,因为在原本的故宫博物馆,没有设立为游客准备的椅子,许多游客走累了之恩能够坐在栏杆上。而现在,单霁翔为游客制作了1400把实木长椅,每把椅子的造价就要高达3500块。单霁翔就是想要游客在故宫中有一个良好的身心体验。
节假日及寒暑假期间,在面对强大的人流量时,单霁翔对故宫购买门票进行了整改。首先,增加售票窗口,其次,实名制购票并控制每日人流量在8万人。单霁翔为了保证旅客能够在3分钟内买到票,最迟也不能超过15分钟,所以开设了32个售票窗口,这让故宫成为了全世界售票窗口最多的博物馆。
单霁翔有一次去甘肃省博物馆做调研,看到一些学生很认真地记录,聊天后知道他们为 了节省35块门票钱,趁着活动才来第一次参观。这件事之后,他就下定决心故宫不可以涨价,因为被挡住的一定是最需要博物馆的学生们,故宫的未来在年轻人身上。所以只要凭着学生证,故宫的门票一直是淡季40,旺季60,老人免费,学生半价。单霁翔为了能够让更多的人参观到故宫,了解故宫,喜欢故宫做着不懈的努力。
三、让更多的人了解故宫的历史
人们都知道故宫是木结构建筑,最怕的是火灾,所以故宫常年不敢通电,但不通电,屋里的细节都黑咕隆咚,一点都看不清。
很多人都看了一眼就失望的离开,然而单霁翔的希望就是让人们了解故宫的历史,当看到人们的离开,他决定要做改变。经过三年的研究,最后引进冷光源不发热的LED灯,紫禁城终于第一次亮堂了。
四、单霁翔说故宫要有尊严
单霁翔规定,在故宫里只能使用自行车和电瓶车,严禁轿车进门,国宾甚至外国首脑也不例外。
例如在2013年4月26日,法国总统奥朗德携女友前来参观故宫。这要在以前,外宾和国宾来参观故宫都是警车开道,车队直接开到午门,这样视为一种礼遇。但在单霁翔任职时,他一再坚持奥朗德在午门前下车参观。
不久后,印度总理辛格参观,因其年事已高,有关部门希望“破例”一次,但单霁翔依然坚持原则,最后换成了电瓶车参观。
单霁翔的尊重文物,尊重文化的表现地淋漓尽致,他是第一个走遍故宫9000多房间的人,是故宫里最大的匠人,是保护了今天故宫的人,
单霁翔说:向热爱着故宫的人致敬
故宫在我国有着很高的地位,差不多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以前称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明清两个朝代的皇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宫殿型建筑。故宫入选了世界文化遗产,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故宫以前住过24位皇帝。故宫于明成祖朱棣于西元1406年开始建设,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用了14年的时间修建了世界五大行宫之首的故宫。故宫里面的宫殿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总面积72万多平米,房间就有9999间半。无论从各个方面来说都是堪称无与伦比的杰作。
故宫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地理位置很好,在北京市区,距离天安门北广场就一公里。故宫的建设非常非常讲究,里面结合了中国的很多文化。
至于是谁保护了今天雄伟的故宫有着很多的说法,说法很多,但是没有绝对的说法,谁能说他有准确的说法,那肯定是瞎扯的。
众所周知,1949年1月31日,人民解放军入城接管防务,至此,北平宣告和平解放。北平的和平解放是震动中外的伟大历史事件。在北京没有发生战争人民解放军就和平顺利的接管了北京的防务。
我觉得是傅作义保护了今天雄伟的故宫,当时傅作义是华北\"剿总\"司令。北京就是他的管辖区,住在北京。很多人可能不承认这一说法,但是我很认同这一点,故宫从修建到后来都需要人们来管理。1949年如果傅作义不和平让出北京的管辖权那么北京城肯定是一场恶战,两边都有着几十万的部队,一旦打起来后果不堪设想,一打起来故宫和北京城里面的古建筑肯定要受到摧毁,因为战争打起来是无情的。一旦受到摧毁那么傅作义肯定是一个大罪人。傅作义自己当时肯定也想到了这一点。共产党也在为了保护 北京城里面的古建筑尽量选择何谈,怎么何谈,首先要傅作义愿意谈,如果他不愿意何谈共产党的一切想法都是没用的,只能想想。但是后面傅作义愿意了何谈,投降交出北京的管辖权,使北京城里面的建筑和以及故宫没用受到破坏。1949年1月促成北京和平解放,使古老的文化故都北京及其全部珍贵历史建筑完好地得到保存。所以是傅作义保护了今天雄伟的故宫。
当然是他们了!!!
择一事终一生!!!
因为他们,我们才能够看到故宫的今天,才能在如今进行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
强烈给大家推荐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
以下高清大图。。。
主题曲献给大家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5c485dcfca39457beda87ec8137b9d8c\
这里的故宫估计指的是北京的,其实中国有四个故宫。至于保护者,不同地方也不一样。
比如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也就是我们熟知的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中心。最早是由明成祖朱棣于1406年开建,1420年竣工。在这里经历了明清两代24代帝王,直到清宣统帝溥仪,在1924年被北洋军阀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赶出宫殿,至此,紫禁城结束了它作为皇家宫殿的使命。冯玉祥将溥仪逐出紫禁城后,又成立了“清室善后委员会”,接管了故宫。
1925年以后紫禁城才被称为“故宫”,并对外开放了“故宫博物院”。接下来战乱、日寇侵华,故宫陷入无人管理的混乱中,长达38年,直到1949人民政府接管并进行了大量整理维修工作,才有今日北京故宫的盛况。
沈阳故宫:沈阳故宫位于辽宁省沈阳市,又称盛京皇宫,是清朝初期的皇宫,也就是清朝代入关前,后金的的政治文化中心,清朝入关后,定都北京,就把这座皇宫留作陪都。
这里有意思的是,本来沈阳故宫是没有那么多皇家文物的,1924年溥仪被冯玉祥赶出故宫后,偷偷地带了不少文物出来,据说和他一起离开的还有一大批国宝,大约1300件文物中的极品,被溥仪带回了东北老家,这也是后来沈阳故宫文物的来源。2008年12月香港佳士的一场文物拍卖上,一支翠玉透雕盘龙头簪拍出800万港币的天价,轰动一时,消息传开后,后来沈阳故宫博物院的工作人员,从沈阳故宫里找到另一只。经鉴定,沈阳故宫所藏,和佳士得这件,原本就是天生一对!据说,这只簪是当时溥仪装在手提包里,带出紫禁城的,后来交给了收容所所长,最终成为沈阳故宫的藏品。
《国家宝藏》第二季亮相,故宫再一次走进了大众的视线。
今天的北京故宫,即古时候的紫禁城,于公元1420年建成,距今已有600年左右的历史,明、清共有24位皇帝在此君临天下。
在这600年左右的时间里,故宫见证了明、清、民国以及新中国,在无数战乱和改造的危机中存活下来,成为了今天世界五大宫殿之首。
新中国建立前的1924年,溥仪被逐出紫禁城;次年,故宫博物院成立,紫禁城变为了故宫。
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前,故宫面临长期战火,很多损坏都无法修复。
比如因长期无人管理而出现杂草丛生、老树疯长、房屋倒塌等情况。又比如溥仪为了骑自行车玩耍而锯断了各个宫门的门槛,这些情况都因为战乱而没人有空去解决。
1949年1月,在北平城尚未反正的时候,毛泽东就指示过前线部队“此次攻城……力求避免破坏故宫、大学及其他著名而有重大价值的文化古迹”,对于哪里可以打、哪里不能打,毛泽东是做出了重要指示的。
前线部队甚至还专门去拜访过梁思成,请他标出哪些地方有重要古迹。后来傅作义和平解决北平问题,故宫也就避免了遭受战火侵袭。
毛泽东,傅作义和梁思成等人,联手保护了这座记录时光的宫殿。
但新中国成立后,故宫也经历了两次沉浮磨难。
1948年年底,文化接管委员会成立,其主要项目就是修缮故宫,次年修缮庆寿堂,清理垃圾杂草,历时三年完成了解放后对故宫的第一次修缮。
据统计,这次修缮总共清理垃圾25万立方米。
此后,政府专款专项支持,组建专门的施工队,成立了修建研究室,对故宫端门、角楼、武英殿、太和门、午门正楼等等建筑进行修复,还对高大建筑安装了防雷装置。
故宫迎来了建国后第一次危机。
1958年,有人提出故宫改造方案,其中就包括处理非文物,对重复的文物进行统一处理,以及对建筑群进行大规模清除,只保留主要、重要的建筑,要使故宫绿化比例达70%以上等等。
今天看来,这些方案无疑很荒谬,但是故宫差点就在这种方案中破坏,后来经过中宣部部长陆定一等人的多方努力,认为“故宫改革方案文件的精神要整个考虑一下”,这种改造方案才被摒弃。
大跃进时期风言满天飞,舆论混乱,甚至还有有人提出过拆除故宫、改为中央政府办公楼的方案。好在这种无稽之谈没有引起重视,最后也就不了了之了。
1966年,故宫第二次面临危机。
在危机面前,这次出来保护故宫的是周恩来,周恩来急忙让故宫闭馆,同时连夜派出一个营的兵力前去保护,看到故宫守卫森严,根本打不进去。
只好喊喊口号跑了,故宫再次存活下来,免去一场浩劫。
在很多其他古迹都遭到严重破坏的时候,故宫再次存活下来,不过这次闭馆一闭就是5年。
故宫之所以会在新中国成立后经历这两次大的危机,主要还是故宫在实际的城市规划中处于比较尴尬的位置,是北京交通的一个巨大障碍。
不过历史证明,前人如毛泽东、陆定一、周恩来等人对故宫的保护是十分正确的,他们将故宫完整地交到后人手中,我们才能拥有今天如此庞大而令人骄傲的文化瑰宝。
作者:新浮世绘会员金陵物
一般来说,一个朝代的灭亡总是伴随着它皇宫的毁灭。李自成在灭明后曾在故宫放过火,但总体保留了,加上清朝也定都北京,所以就继续沿用了明朝的皇宫——毕竟新修一座的话代价太高。而清亡的时候人们的观念已经很理智和成熟了。所以故宫就被辟为了博物院。等到1949年,傅作义将军同意了和平解放北平的条件,这对故宫的保护有着很伟大的意义。文革的时候,周恩来总理将故宫和布达拉宫定性为国家财产,命令军队驻扎保护,使这两处宫殿免遭红卫兵的破坏。大致就是这样。现在国家每年有一定的拨款来整修保护故宫建筑和藏有的文物,而故宫的门票收入并不由故宫支配,是要上交到国家的。
一天中什么时候运动减肥效果好抓 小孩能不能练哑铃多大的孩子适合 小孩嘴唇起皮怎么办怎样才能预防 孩子的罗圈腿是怎么形成的三大因 孩子早恋怎么办如何有效疏导孩子 医生婆婆称自己专业孩子的事必须 儿子成人礼送什么礼物好呢给你孩 有孩子的夫妻千万不要离婚对于孩 小孩千万别让老人带的说法正确吗 自卑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怎么改善 怎么让孩子开口说话 这几个方法 怎么让孩子吃饭 教你如何让孩子 怎么管教不听话的孩子 家长首先 顽皮的孩子怎么管教的 这些方法 叛逆期的孩子怎么管教 引导孩子 孩子性格软弱怎么办 懦弱的性格 孩子性格偏激怎么办 孩子性格偏 孩子性格固执怎么办 家长们不妨 爱惹事的孩子怎么管教 不妨试试 养育优秀的孩子具备特征,家长要 高考数学难出新天际,可有的孩子 “做胎教”和“不做胎教”的孩子 花费十几万只考了302分 妈妈觉得 甘肃作弊考生留下来的疑团,是怎 一举夺魁!高三学生离校时,校领 高考钉子户:26次参加高考,今年 D2809次列车因泥石流脱线!此类 “女儿16岁,学校宿舍里分娩了” 扭曲邪门的内容,频频出现在教科 川渝地区几所大学实力很牛!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