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为何刘邦即使屡战屡败也可以滚雪球似的越做越大,而诸葛亮却只能

为何刘邦即使屡战屡败也可以滚雪球似的越做越大,而诸葛亮却只能

2020-08-05 04:34阅读(82)

为何刘邦即使屡战屡败也可以滚雪球似的越做越大,而诸葛亮却只能依靠益州一地越战越疲?:呵呵,时代不同了。秦末争霸战争将七国旧贵族清扫干净,世家豪强才开始

1

呵呵,时代不同了。

秦末争霸战争将七国旧贵族清扫干净,世家豪强才开始发展,远不能填补贵族灭亡后的权力空白。刘邦以约法三章迅速得到故秦关中百姓认同,而关中百姓恐惧刘邦失败而遭到项羽更残酷的报复,所以关中百姓实际与刘邦形成了血盟关系,咬着牙支持屡败屡战的刘邦,提供兵员粮食,最终战胜强悍的项羽,也因此得到巨大的实利。

东汉末年,人口锐减,大量农民破产成为世家豪强的徒附,自耕农在经济、人口等方面已经远比不上世家。而刘备蜀汉政权的核心是以诸葛亮为首的荆襄士,政治基础是吴懿李严的三万户东州士集团,结合其他外来户比如法正孟达的关陇派,马超西凉骑,魏延等孤立豪强(可怜的魏延,虽然是荆州人却不属于诸葛亮的世家集团),王平的返回系,庞曦的前刘焉刘璋派等,大家共同压制益州本地世家。

所以,蜀汉内耗非常严重,占据人口土地优势的本地世家只能当基层官员,晋升毫无希望,因此非常不满。最终也是他们在邓艾偷渡阴平后力主投降。

显然,秦末的关中实力比内乱的三国益州更能支持刘邦。

2

其实这主要取决于二者博弈的大环境不同,主要对手的段位和手腕也有高下之别。

一、项羽封王十八路诸侯,有太多太大的腾挪空间


(十八路诸侯,为外交手段的施展,提供了太多的空间,只要运用得当,就会从强大走向更加强大。)

楚汉元年(公元前206年)二月,项羽驻节戏下,自立为西楚霸王,同时分定诸王。项羽分封的地域,与战国七雄相比有很大的变更,故秦、楚、齐、魏和赵等都被分割;人事上要么改易疆界、要么多为有功的将领。这本身就潜藏很大的隐患。四月,各部分途就国的时候,节分就开始了。

八月,汉王刘邦暗度陈仓、进袭三秦的时候,项羽受制于齐赵,无暇西顾,获得天赐良机。

荥阳对峙期间(公元前205年五月至前203年八月),除坚守荥阳-成皋-广武基本防线以外,南面争取九江王英布、北面派大将韩信攻取魏、赵和齐诸地,中使彭越做后方袭扰。所以,逐渐由弱转强。

决战(公元前203年八月至前202年十二月),也是利诱韩信和彭越等来援,最终在垓下消灭项羽。

要不是广阔的“大后方”、“中间地带”和“缓冲带”,上述对策是没有施展空间的。

二、三分天下,加上地形因素,蜀汉政权的生存空间太小


(三国形势图。蜀汉不仅小,而且弱,回旋的空间和余地更小。)

魏蜀吴,彼此相邻,是三方博弈。外交手段发现的空间几乎没有。同时,三方博弈,任何一方都面临两线作战的局面,说到底,两线是稳妥的万全之策,力量无形中分散了。而且,益州周围地势都是山地,易于防守,但也构成了出击的巨大障碍。因此,只能依靠益州一己来同曹魏相搏。

三、主要对手的段位和手腕也有高下之别


(曹魏三祖。这些都是政治舞台上的一流选手。在他们身上,刷经验值可以,但想获得积分难上加难。)

刘邦面对的是项羽。项羽迷信武力,自侍其勇。当初面对秦,想到的只是“可取而代之”。对大势缺乏判断力和敏感度,所以才会搞出个“封王十八路”,开了历史的倒车。而刘邦周围无论是军事、政治还是外交等方面,都是人才荟聚,加上刘邦本身的凝聚力,最终结局可想而知。

而诸葛亮先面对“曹魏三祖”:曹操、曹丕和曹叡,后面对司马师和司马昭。这几位都以“智”和“明”著称,都是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以蜀汉微弱的国力,想在他们身上攒积分、获取胜利,几乎不可能。


(诸葛亮北伐。很不客气讲,无论是诸葛亮还是后继者姜维,始终没有触碰到曹魏防御的核心阵地。)

综上,是博弈的大环境和主要对手的素质,决定了不同的结局。

3

刘邦没有屡战屡败,虽彭城之战是大败,但多少有夸张的地方。不过,刘邦确实有点伤筋动骨,要不他也不会动用韩信灭赵的部队。

刘邦同项羽对峙,他虽然打不过项羽,但项羽也始终无法彻底击败刘邦。项羽率军打彭越等人,刘邦就能击败留守的楚军。

刘邦并非一无是处,而是项羽更强。

刘邦在前面硬刚项羽,他后面有萧何这个大奶给他补给,项羽却不行。项羽是军事天才,也只是正面交战,其他方面不行。

诸葛亮也没有越战越疲,不说五次北伐的功效是逐次提升的,单单说诸葛亮死后,蜀国不仅撑了20年,还有姜维的不断北伐。

若真的越战越疲,蜀国能延续20年?姜维靠什么支撑北伐?

4

一切都是因为“天时,地利,人和,战略,运气”这些因素造成的。刘邦的胜利主要在“天时,战略,运气”这三个方面。

而且楚汉相争时士兵的构成和治军方法和三国时期也是不同的。

先说刘邦。

楚汉相争时期不需要练兵,所有的士兵都是农民兵,他们只有新兵和老兵之分。战斗力很低,这样才有刘邦二十万士兵被项羽五千老兵打败的战例。

楚汉相争时期,参战的都是世家贵族,他们主导着时局的变化。项羽分封天下,使天下的格局十分复杂,这样就给刘邦集团各个击破的机会。

刘邦的战略是两路出击。刘邦自己牵着项羽的鼻子走,韩信则去统一北方。虽然刘邦屡战屡败,但刘邦继续屡败屡战,很明显就是为了牵制项羽,胜败与否对刘邦都是一样的。

刘邦的胜利条件:兵员众多(质量无所谓);战略得当(两路出击,一路主攻,一路佯攻);对手没有战略思想(项羽根本没有战略思想)。

再说诸葛亮。

三国时期士兵的战斗力增强,养兵也成为主流。各国寻求的都是“兵在精不在多”。所以各国兵士的数量和国力挂钩的很紧密。

诸葛亮没有两路出击的条件,荆州丢失,孙权也不给力,自己的士兵又少。诸葛亮有战略思想,根本无法实施。

三国时期政治格局简单,魏蜀吴三国互相制约,各地的世家贵族也很稳定。这样使诸葛亮没有机会去用其他的方法,只能硬攻硬打。

诸葛亮的对手曹魏兵力上占上风,国力上占上风,统帅也是战略家。这样对阵,诸葛亮不可能取得任何战果。

总结:诸葛亮的隆中对“天下有变”是基础是真理。诸葛亮执掌蜀国时期,天下根本没有变,诸葛亮根本没有“天时”的基础。

楚汉相争时期,天下混乱,诸侯众多,正是英雄用武之时。有这样的“天时”再加上刘邦的战略和运气,获得最终的胜利也是必然的。

5

刘邦集团的人才多,主要还在于刘邦舍得封赏,舍得放权。

1.后勤有萧何,刘邦从来没粮饷兵员发愁过。

2.刘邦打仗不行,但是韩信打仗可以啊。

3.刘邦对前来投奔的人十分信任,一个陈平的反间计需要很多钱,刘邦二话不说就给,从不过问怎么花的。

4.刘邦算得上一个比较称职的老板,跟着有前途。

诸葛亮在蜀汉地位很高,但是没有发掘出人才,主要还是不给下属成长的机会。

1.魏延算得上可以独当一面的人了,可是诸葛亮就是不放权。

2.姜维能力一般,却被过高的重视

3.杨仪就是小人心态。

4.马谡放错位置,

5.归根结底,还是诸葛亮有私心,任用的基本都是自己的人,对于队伍里的人很少大胆启用。

诸葛亮要是在楚汉争霸中,肯定不是项羽的对手。

刘邦即使在三国时代,照样可以一统天下。

6

一,对手的体量不同,刘邦的对手是项羽,一个军事战术上的天才军事战略上的矮子。另外项羽在战后分封诸侯,自己能力范围只在江淮河南一代,其他诸侯在楚汉相争时做吃瓜群众,朝三慕四。而孔明的对手是统一了北方的曹魏,既有江淮之富庶,又有燕赵壮士可调遣,实力碾压蜀汉。

二,队友的表现不同,大家都知道,刘邦在楚汉相争的后半场,一方面是自己的实力大增,另一方面也是队友给力,英布像个二杆子似的一劲猛捅项羽的软肋,彭越亲自在项羽的后方撕扯项羽的命根子。可以说,二人都尽力了。反观孔明对手强大不说,队友东吴基本上是无感的存在,几次出击都是去给曹魏送人头了。辽东公孙更是关起门,过自己的小日子,真是坑人啊。

7

谢谢邀请!

如果从个人各方面的才能比较起来,两人几乎是旗鼓相当的,甚至诸葛亮在治国和战场指挥方面还要强于刘邦。那么为什么刘邦会越做越大,而诸葛亮却越战越疲呢?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所面对的局势不同。刘邦所面对的是一个诸侯林立的局势,那时候尽管表面上项羽是天下的共主,但大家只是慑于他超强的战力,从思想上并不对其感恩戴德;并且在项羽分封天下以后,除了刘邦不服以外,还有田荣、陈余都公开打出了不满的旗号,驱逐或杀死项羽所封的王,然后自立为王,所以当时天下是分崩离析的。

诸葛亮所处局势与刘邦完全不同,在其尚未出山时,曹操已占有十分七、八的天下地盘,孙权在江东也站稳了脚跟,他和刘备只有往荆州、益州两处发展;经过十余年的奋斗,好不容易目标迖到了,还没喘口气,关羽就丢掉了荆州,后来又丢掉了上庸,一一地盘的缩小就意味着力量的变弱,不只是战略要地的丢失问题;刘备夷陵之战又使蜀汉元气大伤,给诸葛亮留下的是一个弱小的益州外加一个汉中。

天下大乱易于发力,天下稳定英雄无用武之地。

二、对手不同。刘邦的对手项羽除了有超强的战斗能力以外,其他都不行:残暴不仁,失去了民心;予智予雄,天下英雄纷纷离其而去;没有战略眼光,消防队似的哪里冒烟就到那里灭火,地盘越来越小。一一刘邦自己领兵扼守成皋、广武,使项羽不能西行一步;派韩信夺取代、赵、燕、齐;派彭越在魏、梁截断项羽粮道、骚扰项羽后方;派随何说降九江王英布,共同对项羽形成了战略包围态势。诸葛亮的对手曹叡、司马懿都是很高明的战略家,除了战场能力以外,其他能力一点儿也不弱于诸葛亮,而且君臣二人配合默契,使得诸葛亮一筹莫展。一一送司马懿女人衣服欲图羞辱司马懿使其出战,可知诸葛亮已经是谋尽智穷了。

三、力量强弱不同。刘邦有萧何坐镇后方,为其源源不断地输送兵员、粮草,随着战争的进行,占领了天下大部分的地方,可以使用天下大部分的人力、物力、财力,所以能够屡败屡起。项羽尽管初始时很强大,鸿门宴时有兵力四十万,随着战争的进行,地方越来越小,力量越来越弱,到垓下之战时仅剩下十万兵力。诸葛亮以一州之力对抗天下十分之七、八的力量,强弱悬殊,尽管战场指挥能力、军队战斗力强于曹魏,面对司马懿的贴膏药战术也是无能为力。这一点我们不能责怪诸葛亮,莱芜之战前的战神粟裕面对陈诚军队的铁板一块,不也束手无策吗?

四、地理条件不同。刘邦及其手下大将韩信、彭越的战场在全国各地,可以因地、因时、因势设谋用计。诸葛亮却要带着粮草,走过几百里崎岖难行的峽谷,到曹魏的家门口打仗,主、客势异,特别不利。

五、对手内部情势不同。项羽手下的文武离心离德,到最后连项羽的亲门近支也离其而去。曹魏内部主明臣谋,上下同心;西蜀内部则是主庸臣寡,几乎是以诸葛亮一人之智对付曹魏举国之谋。

总合以上的多种因素

8

刘邦一介平民,少年任侠,胸怀坦荡,待遇宽厚,知错即改,知人善任,用人不疑。

诸葛亮心胸就没有那么宽广,本来就只是谋士人才,不适合战略决策。出山之初隆中对很厉害,但是任何伟大的预测、伟大的蓝图,也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做适当的修改。诸葛亮呢,一直执著的坚持,不做改变。不能大批招揽人才,只是在原有刘备的基础上培养,修修补补。

9

首先刘邦有关中之地,凭借旧秦版图与项羽抗衡,这是刘邦胜过诸葛亮的地方;其次北方齐魏之地并不亲附项羽,项羽时常要分重兵去平定北方,这是项羽弱于曹魏的地方。最后北方的向背,或者说韩信的态度,决定了胜负,而韩信(包括彭越)选择了刘邦,于是刘邦相当于合蜀魏之地,对抗项羽那放大版的吴国,谁胜谁负,显而易见。反观诸葛亮,即使是上庸的孟达都无法为己所用,遑论煽动北方曹魏根本?北方曹魏根本无法动摇,仅仅是陇右荒凉之地响应诸葛亮,显然诸葛亮没有办法与曹魏抗衡。而孙吴所恃,唯有长江天险,不擅长陆战,自然无法给诸葛亮强有力的支援。以一州抗天下,殆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