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有什么经济学技巧可以用于日常购物?

有什么经济学技巧可以用于日常购物?

2020-08-03 00:16阅读(61)

有什么经济学技巧可以用于日常购物?例如有什么理性的消费方法?: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性价比是最重要的。商场经常会进行一些促销与打折,做为消费者就要计算

1

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性价比是最重要的。商场经常会进行一些促销与打折,做为消费者就要计算这些商品的性价比是否合算与合理。不能被商家的所谓赠送礼品与打折忽悠住。比如很多人因为商家赠送一个小盆而买了一箱牛奶。但是考虑过这箱牛奶,自己能否在保质期喝完吗?这种牛奶的口味是否家中人喜欢?家中的盆是否很多?

购买手机等家电产品都是如此,要计算这种打折后商品的成本,是否真的比同类产品便宜并且自己真正需要。

还要分清打折促销后面的商家目的。如果是商品滞销的打折且自己需要,当然要马上装入购物篮。如果是商品滞销而自己也不需要,那么商家打折再便宜也坚决不买。

所以买东西关键不在于是否价格优惠,而在于商品自己是否真的需要。

还有要充分利用银行卡上的购物优惠,各家银行卡都有自己的办卡促销或消费优惠。比如有每月的送牛奶,有的在活动日优惠10%以上。活动其间或优惠幅度较大期间,主动购买自己需要的东西。因此要多办几家银行的卡。目前交通银行的优惠活动是较多的。

有的商场是可以砍价的 ,砍价的核心是要砍的凶狠。因为商家已经做好了你要砍价的准备,他们给出的价格早就有一部分是准备被砍的和虚高的。消费者要砍的离奇才行。有一次我去买一顶帽子,商家要价150元,我只给20元。于是商家就说我是开玩笑。我就转身走了。走到门前,商家就喊我回来了,20元卖给我了。

砍价就是要狠,要是不谈拢,就转身走人。你如实在相中转一圈走后可以再回来继续和商家砍价。

2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把经济学技巧用于日常购物,这应该是所有家庭都可以用得上的法子。思索了下日常情形,我跟大家分享一下几个有意思的现象:

一、优惠陷阱

1、“满300减30”:

不同购物商城时不时的搞这种优惠。以前只有“双十一”,大家一看:确实很实惠啊,就买了。为了其中一件商品,选了好几个不怎么需要的东西,凑够300,只为了那减30的优惠。在全年只有“双十一”购物节的时候,一年一次这样的优惠,可能还有点作用。后来又增加“双十二”、“618”,频次多了,想一想:我们是不是为了凑够优惠,而买了一堆平时不太需要、买回来继续闲置的产品?

2、“充值1000送30”,充值优惠,充不充?

资金存在银行会有利息,资金如果没有跑过CPI是贬值的。充值1000后,总额是1030。如果您暂时不需购物,按今年二季度的CPI9.5%估算,一年后,您的本金贬值为现在的1000/(1+9.5)=913.14元购买力。如果是平日消费数不多,可不参与这类活动。如果可以在短时间内,比如一个月内消费完,倒是可以参与充值送现金的优惠。

二、流量产品

有些商家打出“免费”参与的活动,比如:“免费化妆”、“200元拍若干写真”,这是商家的“流量产品”,为了吸引更多的顾客过来,真正利润来源是其他环节:把照片拍的很好看,您想多选得付20元一张底片。

三、心理账户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留传”,把钻石跟爱情联系在一起;“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XX金。”把XX金保健品跟礼品联系在一起。这样转换了下概念,相当于把消费者“心理账户”改变了,不管多贵,花起来是不是不心疼?

奢侈品时常做的就是,将自己与特定身份联系在一起,获得品牌溢价。我们如果接受这些暗示,相当于为远超产品价值的“虚无”部分买单。

四、日常购物中,如何做到理性购物?

1、准备购物前,列出需要的商品清单;

2、按清单购买当下真实需要的商品,而不是因为有优惠、想表达什么去购买。

感觉有用,可以点个免费的赞。

3

说实话,天气真的是越来越冷了,冷到都不愿意出门去上班了,上班的那点勇气全交给自己的外套是否保暖了。想想冬装还是去年购置的,今年怎么的也得给自己置办一件好点的外套或者大衣吧,毕竟到年底也辛苦一年了。

这时候,说干就干,拿起手机,刷起淘宝,光顾那些之前收藏的小店,以及好闺蜜安利的淘宝店主。一家一家的看过去,不一会一个小时过去了。算了先上班吧。


中午吃饭,继续拿起手机刷起,顺便和同事们讨论一下,她们都爱逛什么淘宝店,或者商场里面哪个品牌是否正在打折。晚上下班,地铁上继续刷。睡觉前刷,这样几乎一天好几个小时就浪费了。

而且你还不确定那件自己收藏的大衣和外套是否适合自己? 怎么办? 其实这样的大把时间浪费在刷淘宝上确实有点可惜哦。因为你们重视这个机会成本。好的,我要放大招了。

什么叫机会成本: 通俗的说你投入在这里的时间或者金钱,如果放在其他的地方取得的最大收益。所以想想看,如果你刷淘宝能省下多少钱来确定买到一件合适的大衣或者外套呢?

答案还是不确定的, 所以为了避免浪费时间,我们当然会在有限的选择里面,有限的预算,有限的时间里面选择出收益最大化的那件外套或者大衣。

这时候,你就要看自己的预算,时间,多长时间来做出最好的选择,来达到消费效用最大化。

什么叫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呢? 就是你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也就是说每投入一块钱买的物品刚好等于你所要求的需要(心理需要以及实际功能需要).

但是如果再继续买下去这件同款式类似衣服呢? 抱歉,能够达到你内心的期待值会降低的。也就是边际收益会递减。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你拥有的某样东西已经不能给你带来更多的期待和内心满足了,当然这样的东西可以是衣服,比如你柜子里同款式的衣服已经够多了,你还继续购入,就不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欣喜了。 也就是说,对你来说,边际效用是在递减的。所以,要赶紧理理自己的购物清单,哪些是已经有的,只是你冲动地加入了购物清单而已哦。

对于哪些是你内心真正渴望的衣服? 比如我现在就很想要一套瑜伽服啊,冬天真的太需要运动了,可不想到明年春天露肉的时节发现自己的小肚腩又涨成大肚腩了。而且这个渴望持续了蛮长一段时间了,瑜伽服其实也不贵的。这时候如果购入,在双十二还有折扣,也就是说可以用相对少的钱,买到符合自己内心期望最大的产品了。所以要果断购入了。这时候好像买什么的决定都特别清晰了呢!


奢侈品要不要购入?

到年底了,各大博主都会推一些奢侈品包包什么的? 对于女生来说,真的是包治百病哦。 真的是这样么? 在你刚毕业收入没有多少的时候?年底会有点小奖金。这时候要想想,买这个包我到底是因为什么呢? 好看? 质量好? 还是说名牌效应让自己有面子,回家过年脸上有光? 大牌对人有自信心上的正向暗示,而且相对平凡的,或者是山寨的,甚至会有反作用,让你有自惭形秽的心理感受。 奢侈品在你的收入越高的时候,对这种东西的购入欲望也会提高(前提是你是一般普通正常女性) 。也就是说收入需求弹性较大。

但是反过来说,奢侈品的东西代表质量好的同时更多的是品牌效应。也就是说好的东西也有不贵的,相对物美价廉的,比如一些手工制的包包以及原创设计师品牌的包包。如果我们追求的是好,那么购入渠道也可以转向手工包包哦。这样才是边际收益最大化嘛。

4

不知道……买东西记得砍价?

5

谢谢邀请。

之前,我们生活在传统里,现金购买,现金支付,自以为天经地义,同时,我们也默认了“货币是唯一资本”这个与技术和资金一同悄无声息过来的西方利己经济秩序。默认承受世界货币的压迫剥削。

直到数字支付出现,我们恍如一梦般的醒悟了,为什么我们的物质发展如此迅猛,而我们人的种种危机却越来越多呢?

有一个真实的事例。津巴布韦元,发行于1980年。当时津巴布韦元对美元的汇率是1.41:1。津巴布韦元高于美元。

现在呢?津巴布韦元再市场里面论堆销售。美元反客为主的占领了津巴布韦的流通市场。要知道,100美元的制造成本不足0.01美元。而这一张纸却要换走价值与之对应100美元的物质。这是不持枪的抢劫,是更为直接,隐秘的殖民。

似乎是跑题了?其实没有,只是交代必须的背景环境。

数字支付的出现,极大的制约了世界货币的剥削。当人民币之上没有美元的影子,美元就剥削不了我们。

我们只需要按照现在的购买方式,通过产地+平台+消费者的模式,同样的购物。因为几乎没有中间环节费用,省下来的钱不是大风刮来的,而是原来应该支付给中间环节的。没有了中间环节,企业就可以获得更大的主动性,再合理分配资金。

根据我个人再销售企业及与零售商的沟通证明。原来企业出厂成本是40%左右的销售价格。那么六成的资金就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反馈给消费者。也会有足够的资金做售后,以人为本的为人服务。

因此,任何当下合法的,属于产地+平台+消费者的销售模式都是我们获得价值的具体实施。消费创造价值,花钱可以赚钱。钱会因此恢复结算工具状态,为人服务。

6

有什么经济学技巧可以用于日常购物?

买东西购物,都希望是物超所值,价廉物美,在经济学里可以称呼低吸,就是低价买入超值商品。

最突出的例子就是今年难以预料的疫情,

很多厂家都在冬季加工出来了春装和夏装,但是门店生意冷清,只能降价销售,以前是是五折,现在可能是三折。

这个时候,就要大胆购买平时不舍得买或者很需要的必需品。

因为疫情不可能年年有,

但是厂家有了类似经验,明年肯定不会加工这么多产品了。

这就是经济学里的高抛低吸。

反正很多都是跟生活息息相关的,

变通就是最好的办法。

7

消费资本论。回馈消费者,真正让利消费者才有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