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为何儿子个个庸才,而孙子却生猛?

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为何儿子个个庸才,而孙子却生猛?

2020-08-02 15:01阅读(93)

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为何儿子个个庸才,而孙子却生猛?:诸葛亮46岁的时候才生下独子诸葛瞻,可仅仅8年之后,诸葛亮就病逝五丈原了。在临终前,诸葛亮写信给自

1

诸葛亮46岁的时候才生下独子诸葛瞻,可仅仅8年之后,诸葛亮就病逝五丈原了。

在临终前,诸葛亮写信给自己的哥哥诸葛瑾说“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意思是,瞻儿已经8岁了,虽然他聪慧可爱,但我害怕他过早成熟,恐难成大器。

诸葛亮这么说不是没有道理。虽然诸葛瞻天赋不差,但由于诸葛亮常年领兵在外,对他的指导教诲肯定有所缺乏,再加上自己这蜀汉丞相的身份,诸葛瞻难免受到影响,这对他的成长都是不利的。

俗话说,知子莫如父。这一切都被诸葛亮言中了。

诸葛亮去世的时候,诸葛瞻只有8岁,这极大影响了诸葛瞻一生的成长。

不过很凑巧的是,诸葛亮父亲去世的时候,诸葛亮也是8岁,同样影响了他的一生。

诸葛亮8岁这一年成了孤儿(母亲章氏早亡),便和姐弟4人与叔叔诸葛玄一起离开家乡前往豫章,后来又辗转到了荆州。

到荆州后不久,叔叔诸葛玄去世。诸葛亮躬耕隆中草庐,不仅要养活自己,还要养活弟弟诸葛均。由于生活的艰辛,诸葛亮因此练就了过人的意志品格。正是在隆中的这段岁月,为诸葛亮日后的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诸葛瞻就不一样了。他虽然8岁丧父,但他立即承袭了诸葛亮武乡侯的爵位,成了蜀汉最大的“官二代”,根本不用为自己的生计发愁。

而且后主刘禅对诸葛瞻十分器重,他的仕途可谓是平步青云。17岁时娶公主,拜骑都尉。18岁时为羽林中郎将,进入禁军系统,并很快升迁为射声校尉、侍中、尚书仆射,加军师将军。

到34的时候,诸葛瞻已经成为代理都护、卫将军、平尚书事,跻身蜀汉核心集团。

当然,诸葛瞻升迁如此之快不完全是凭借他的背景,他肯定是有能力的,史称其工书画,强识念”。不过他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基层历练,致使他的能力成长速度跟不上他的官职提拔速度。

而且他一直生活在父亲诸葛亮的影响之下。每当蜀汉施行一项好的政策,不管是不是诸葛瞻建议提倡的,百姓都说“葛侯之所为也。”所以陈寿说他“美声溢誉,有过其实。”我认为这个评价是很中肯的。

这体现在三个方面,一个是诸葛瞻位高权重,却没能把黄皓除掉,甚至都不敢同他斗争,检举其罪行。另一个是他没能处理好同姜维的关系,致使蜀汉内部发生分裂。

最后一个,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诸葛瞻的军事能力实在是太差。

刘禅得知邓艾偷渡阴平后,让诸葛瞻临危受命,率领禁卫军前去阻截。诸葛瞻先到了涪县,黄崇(黄权之子)劝他尽快占据险要,把邓艾消灭在大山之中,不要放他进入平原地区。但诸葛瞻优柔寡断,贻误战机,让邓艾走出了大山。

之后,诸葛瞻赶往绵竹阻截邓艾。本来诸葛瞻以逸待劳,只要坚守不出,邓艾孤军深入,必然失败。但诸葛瞻却很轻易的就中了邓艾的挑衅之计,率军出城与邓艾交战,最终战败。

眼看战况不利,有人劝他撤退。诸葛瞻悲愤的说,我家门世受国恩,而我内不能除黄皓,外不能制姜维,进不能复江油,我有三罪,有何脸面撤退呢?于是和儿子诸葛尚一同奔赴敌阵,战死沙场,以身殉国。

用死来维护诸葛一门的名节,这或许是诸葛瞻唯一可以选择的事情了。

诸葛瞻和诸葛尚都死了,那么诸葛亮一门就此绝后了么?不是的。

诸葛瞻有两个儿子,他的次子诸葛京当时由于年幼并未随他一同出征,而是留在了成都。蜀汉灭亡后,他迁徙到了河东。西晋时,晋武帝司马炎感念诸葛亮、诸葛瞻的事迹,于是任命诸葛京为郿令,后来官至江州刺史。

2

诸葛亮有两个儿子,长子是养子诸葛乔,次子是亲生儿子诸葛瞻。

野史还记载了诸葛亮有第三个儿子诸葛怀,和诸葛亮的女儿诸葛果,多半是虚构的,这出自清代人之手,正史不记载,且年代久远。

诸葛乔原本是诸葛瑾的儿子,因诸葛亮一直到四十多岁的时候还没有儿子,因此向其兄长诸葛瑾请求将诸葛乔作为养子,诸葛乔就成为诸葛亮法律意义上的长子。



诸葛亮对这个养子诸葛乔管教甚严,诸葛乔也在蜀汉做官,官至驸马都尉、翊武将军,诸葛亮行军打仗也多带着诸葛乔,但诸葛乔在228年自已25岁时就病逝了,没有太多的事迹。

诸葛乔有一个儿子叫诸葛攀,也算是诸葛亮的孙子,诸葛攀也在蜀汉为官,官至行护军、翊武将军,253年,东吴诸葛瑾的长子诸葛恪被灭族,诸葛攀就成为诸葛瑾唯一存在的血脉,因此诸葛攀回归诸葛瑾一族,但诸葛攀也很早就去世了,平生无大事迹。



诸葛乔一脉并没有太大的功绩。

诸葛瞻是诸葛亮的亲生儿子,也是诸葛亮最有名的儿子。诸葛瞻出生时 ,诸葛亮已经46岁了,可谓老来得子,诸葛瞻8岁的时候,聪明可受,而这一年,诸葛亮也在北伐时因病去世,诸葛瞻17岁时就娶了公主为妻,官拜骑都尉。

诸葛瞻顶着诸葛亮的光环,在蜀汉群臣的巨大期望中成长,诸葛瞻的升迁可谓一路绿灯,18岁担任羽林中郎将,26岁担任侍中,诸葛瞻与他父亲诸葛亮在同样的年龄(33岁)担任同样的官职(军师将军),34岁担任卫将军,掌尚书台,成为蜀汉政权最年轻的执政人。



263年,司马昭发动伐蜀之战,钟会、邓艾率军南征蜀汉,钟会被姜维阻挡在剑阁,邓艾却奇兵出阴平,到达江油,诸葛瞻率军与邓艾战于绵竹,此战,诸葛瞻英勇战死,年仅37岁,而诸葛瞻的长子诸葛尚也一同战死。

诸葛瞻有两个儿子,长子诸葛尚,次子诸葛京,也就是诸葛亮的孙子。

诸葛尚是诸葛瞻的长子,生平不详,只知道他在绵竹一战中,随同父亲诸葛瞻一起战死,在战争中,诸葛尚英勇善战,曾击退魏将邓忠、师纂的进攻,但最后还是战死,可谓忠烈,诸葛尚死的时候年仅19岁。



诸葛京是诸葛瞻的次子, 也是诸葛亮的孙子,且是诸葛亮一族唯一的血脉,蜀汉灭亡后,诸葛京随同侄子诸葛显(诸葛攀的儿子)一起移居河内,后来在原蜀汉大将罗宪的推荐下任职晋朝的郿县县令,最后还做到了江州刺史。

诸葛京的生平事迹已没有详细记载,生卒年均不详细,但作为诸葛亮唯一的血脉,却保留了下来,终不始诸葛孔明灭族,而一脉相传下来,关于诸葛京的后代不见史书记载,据说诸葛亮的后代一直生活在今天的浙江建德及兰溪一带,到现在已有八千多后人。

而所有诸葛亮儿子及孙子中,最有名也最有能力的还是诸葛瞻。

3

诸葛亮只有一个亲生儿子,就是46岁时生的诸葛瞻。 诸葛瞻倒是遗传了一部分诸葛亮的优秀基因,至少人家从小就很聪明。

据诸葛亮写给哥哥诸葛瑾的信里说:

“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

估计这个诸葛瞻也是个小神童,能得到诸葛亮这样的夸奖,自然有过人之处。

可是诸葛亮在欣喜之余,也流露了很大的担心,就是担心这孩子太聪明了,这么早就锋芒毕露,以后难以成长为国家栋梁。

诸葛瞻精通琴棋书画,在蜀汉粉丝众多。他十岁时画的一幅画,就能够换两头牛。

由于父亲的光环实在是太耀眼了,诸葛瞻的成长之路是一帆风顺。

蜀汉延熙七年,也就是诸葛亮死后十年,十七岁的诸葛瞻被刘禅破格提拨为羽林中郎将,进入高级干部行列。

景耀三年,二十七岁的诸葛瞻担任尚书仆射,军师将军。和他的父亲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

要知道,二十七岁的诸葛亮才刚出山辅佐刘备。而二十七岁的诸葛瞻已成为蜀汉权力中心的那个人。

最要命的是,因为人们爱戴诸葛亮,所以把复兴汉室的全部希望寄托在诸葛瞻身上。

不管他有没有那个能力。 诸葛瞻不管做什么,下面都是一片叫好声。没有人会反对他,也没有人敢反对他,每个人都不想被唾沫淹死。

诸葛瞻其实没有得到诸葛亮的多少教导,毕竟父亲死时他才七岁。

诸葛亮平生所学,传人是姜维,并不是儿子诸葛瞻。 一个人的人生太过平坦,不一定是好事。

到达权力顶峰的诸葛瞻,在蜀汉只有一个对手,就是掌握军权的姜维。

(诸葛尚)

所以当宦官黄皓在刘禅面前说姜维坏话时,诸葛瞻假装没听见。

诸葛瞻心里未必没有把姜维弄下去的想法。 黄皓能从黄门令一跃成为中常侍、奉车都尉,总揽朝政、操弄威权,并排挤在北伐前线的大将军姜维,没有诸葛瞻的默许和支持,是不可能的。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使得姜维不敢呆在成都,长年呆在剑阁种田。

如果姜维能长驻成都,邓艾偷袭成都时,蜀军未必会在绵竹大败。也许蜀汉不会那么早灭亡。

(邓艾)

景耀六年,当邓艾突然从阴平来袭时,诸葛瞻只得硬着头皮带人去迎战。

诸葛瞻只不过是一个空有名声的将军,实际水平很差,所以他的部队到达涪县后,诸葛瞻犹豫了,不敢再向前了。

尚书郎黄崇劝诸葛瞻迅速抢占险要地势,不让邓艾进入川中平原,被诸葛瞻拒绝。诸葛瞻成功的丧失了最后的机会。

不过做为诸葛亮的儿子,在这种关键时刻,诸葛瞻还保持了气节,直至战死也没有投降。

《三国志》上说:“(诸葛瞻)遂战,大败,临陈死,时年三十七。众皆离散,艾长驱至成都。”

(战死)

这就是一个官二代,星二代的一生。 诸葛亮的孙子诸葛尚的表现记载得不多,只说他和父亲诸葛瞻一同战死。

但《华阳国志》上有一句对诸葛尚的记载颇有深意:尚叹曰:

父子荷国重恩,不早斩黄皓,以致倾败,用生何为!

乃驰赴魏军而死。 这说明之前诸葛尚至少是劝过父亲,让他除掉黄皓。但诸葛瞻没有同意。

所以说诸葛瞻不如诸葛尚,是有理由的。

按《三国演义》的说法,在出兵之前,瞻问曰:“谁敢为先锋?”言未讫,一少年将出曰:“父亲既掌大权,儿愿为先锋。”众视之,乃瞻长子诸葛尚也。尚时年一十九岁。博览兵书。多习武艺。瞻大喜,遂命尚为先锋。”

在战场上,诸葛尚的表现也很亮眼,“师、邓二人又引一万兵来战。诸葛尚匹马单枪,抖擞精神,战退二人”。 要知道,邓忠可是能和姜维战成平手的将领,诸葛尚能打败邓忠和师簒的联手进攻,可以说战斗力非常生猛。

(没怂)

只是他的父亲太怂了,先是不听儿子的话除掉朝中奸臣,后又不听黄崇的妙计,放邓艾的大军深入,不但害了自己,也害了儿子。

诸葛尚的结局是“乃驰赴魏军而死。”他没有辱没诸葛这个姓氏,没有给爷爷丢脸。

相比之下,含着金钥匙出生的诸葛瞻,由于从没受过磨难,注定了他名过其实的悲剧结局。

现代社会,能为孩子铺好金光大道的人不少,请以诸葛瞻为戒。

原创文章,请多关注!

歪眼小史工作室出品

文:冯生

4

这个问题其实并不严密,诸葛亮的儿子绝对不能说是“如此庸才”,诸葛亮的孙子也没有没有达到“如此生猛”。

蜀汉政权的五虎将和诸葛亮、法正、庞统等人都可以称之为当世豪杰,他们的能力在当时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一流。但是他们的生育能力却不敢恭维。整体上说蜀汉的二代将军成色要低于曹魏和孙吴两国。关羽、张飞、赵云等人都只有两个孩子,其他不少将领只有一个儿子,甚至没有儿子。诸葛亮也只有一个儿子。诸葛亮当年一度以为自己没有儿子,所以才会从长兄诸葛瑾那里过继了一个儿子诸葛乔。本来诸葛亮已经放弃生儿子,没有想到的是,公元227年诸葛亮生下长子诸葛瞻。

诸葛瞻算是诸葛亮的老来子,但是诸葛亮并没有因此溺爱这个儿子,而是严格要求诸葛瞻。诸葛瞻年纪轻轻就具备“人才”的不少特点,比如诸葛瞻记忆力超强而且才思敏捷,但是诸葛瞻并不是一个天才。诸葛瞻从小就展现了记忆力超强的一面,诸葛亮却担心诸葛瞻过于早熟,恐怕难成大器。诸葛亮在给长兄诸葛瑾的信中曾经说:“瞻今已八岁, 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诸葛亮在临死之前曾经做《诫子书》,希望诸葛瞻能够做一个品德高尚而且谦虚好学的人。诸葛亮去世的时候,诸葛瞻只有八岁。

诸葛亮虽然没有诸葛亮的经天纬地之才却也是一个颇具才华的人,诸葛瞻17岁的时候就娶了公主。诸葛瞻18岁的时候担任了羽林中郎将、后又担任射声校尉、侍中等职位。当时的诸葛瞻年纪轻轻、风华正茂,精通书法绘画,加上超强的记忆力和敏捷的反应力。这样的诸葛瞻颇有几分当年诸葛亮的神韵。加上蜀汉老百姓感念诸葛亮,所以不少人认为诸葛瞻就是活着的诸葛亮,不少人认为诸葛瞻和诸葛亮一样充满才华。每当蜀汉有较好的利民政策,蜀汉老百姓都会认为是诸葛瞻所倡议。老百姓还会相互告诉说:葛侯之所为也。但是诸葛瞻并没有那么大的能力,诸葛瞻虽然也身居高位,但是总的来说诸葛瞻的能力并不算一流,甚至连二流都算不上。诸葛瞻在蜀汉政权虽然名声非常响亮,实际上却没有做出太多为人们所称道的事情。诸葛瞻在朝堂之内没有及时制止黄皓专权,在朝外也没有能够阻止姜维消耗蜀汉国力。

邓艾大军偷渡阴平之后,刘禅接受他人建议,任命诸葛瞻为绵竹守将。诸葛瞻到达绵竹前线之后,展现了他在军事才能不足一面。由于诸葛瞻并没有任何实战经验,所以在战场上也缺乏随机应变的能力。诸葛瞻拒绝了黄崇快速抢占各地险要的正确建议。战争还没有开始,诸葛瞻大军就已经失去了决战的先机。结果邓艾军队长驱直入,顺利达到了绵竹。当邓艾到达绵竹之后,诸葛瞻也没有能力挽救危局,最终败给了邓艾。不过诸葛瞻战败之后,展现了自己完美的品德。诸葛瞻死战不降,最终战死在绵竹。

诸葛瞻背着诸葛亮之子的光环,他的能力确实比不上他的名声和品德。诸葛瞻只是一个普通人,但是蜀汉百姓和历史却总是拿他和诸葛亮对比。如果拿他和诸葛亮相比的话,诸葛瞻确实是一个庸才,但是当时又有几个人和诸葛亮相比不是庸才呢?虽然诸葛瞻在临死之前反思自己:在内不能除掉黄皓,在外面不能限制姜维,打仗不能守卫国土。但是不能完成这三样也不能全怪诸葛瞻。如果诸葛瞻处于姜维或者黄皓的位置,他说不定能制约对方。黄皓和姜维两人可以说是当时蜀汉最有实力的两个人,诸葛瞻“制”不了他们两个非常正常。我倒觉得诸葛瞻没有那么不堪,诸葛瞻的能力应该偏向于政治而不是军事。如果诸葛瞻的能力偏向于军事的话,他之前不会没有战争经验。诸葛瞻毕竟不是诸葛亮,我们不能要求他第一次初战就大获全胜,更何况对方还是邓艾。我们这只能说诸葛瞻在某些方面不擅长,并不能说诸葛瞻是个“如此庸才”。

诸葛亮对养子诸葛乔的管教也非常严格,可惜的是诸葛乔英年早逝。公元228年,诸葛乔去世,时年只有二十五岁。诸葛乔去世之前曾经在蜀汉军中任职,和普通士兵一起参加与督运军粮等工作。由于史书中关于诸葛乔的记载比较少,所以我们也很难知道诸葛乔的才能如何。

诸葛亮的儿子不多,孙子也不多。诸葛瞻只有两个儿子,长子诸葛尚、次子诸葛京。诸葛乔就只有一个儿子诸葛攀。诸葛恪在孙吴被灭族之后,诸葛攀又重新做回诸葛瑾的后代。所以我们只看看诸葛瞻的两个儿子。

诸葛瞻镇守绵竹的时候,诸葛尚跟随父亲一起抵御外敌入侵。诸葛尚作战非常勇猛,诸葛尚率领军队曾经击退邓忠和师纂两人。诸葛尚击退邓忠和师纂算是绵竹之战中蜀汉军队为数不多的“战果”。后来诸葛瞻死后,诸葛尚本来可以趁乱逃走,但是诸葛尚选择继续迎敌作战。诸葛尚感叹道:“父子荷国重恩,不早斩黄皓,以致倾败,用生何为!”诸葛尚再一次冲入敌阵,最后寡不敌众力战而死。诸葛尚的表现非常不错,最终也做到了为国捐躯。因此不少人认为诸葛尚的表现要远远好过诸葛瞻。比如李渔曾说:“诸葛尚以三顾问父,而父方醒司,可谓瞻有子,而亮无儿矣。”钟敬伯曾经评价道:“诸葛尚少年忠义,为臣则忠,为子则孝,为孙则慈,跨父轶祖,可见孔明于地下矣。”

诸葛尚的表现确实非常壮烈,但是并不能说他“如此生猛”。诸葛瞻的表现确实差强人意,但是也不能就此判定为“如此庸才”。蜀汉灭亡之际,诸葛瞻父子的表现为蜀汉灭亡增添了几分壮烈色彩。诸葛瞻和诸葛尚父子两人先后为国捐躯的行为确实让人佩服。干宝曾经评价诸葛瞻说:“瞻虽智不足以扶危,勇不足以拒敌,而能外不负国,内不改父之志,忠孝存焉。”罗贯中在《三国演义》曾经用古诗赞扬诸葛瞻父子:“苍天有意绝炎刘,汉室江山至此休。诸葛子孙皆效死,成都卿相尽添愁。”

诸葛瞻战死绵竹的时候,次子诸葛京年龄尚小,也没有多少表现自己的机会。蜀汉灭亡之后,诸葛京和诸葛攀迁至河东一带。西晋时期,罗宪曾经推荐过诸葛京担任郿县县令。后来诸葛京还曾经担任过江州刺史。所以诸葛京也谈不上什么“如此生猛”,诸葛京也只能说是一个能力一般之人。

5

诸葛亮一生堪称传奇,还在水镜先生门下学习的时候就因为逆天的智商和广阔的让水镜先生感叹谁能得到他谁就可以安定天下。诸葛亮出师后得到了卧龙的称号,于是蛰伏在隆中静观天下大势。当刘备第三次到茅庐请他出山的时候诸葛亮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于是留下一篇《隆中对》帮刘备制定战略计划,然后用了仅仅十年时间就帮刘备拿到荆州、益州、汉中一地,此时刘备的实力比江东还要强大,于是进位汉中王,不久后直接建立蜀汉。

后来刘备病逝于永安宫,临终前把蜀汉的军政大权交给诸葛亮,也让后主刘禅认诸葛亮为“相父”,诸葛亮也以一人之力扛下蜀汉江山,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值得一提的是,诸葛亮能力这么强的人为何儿子如此庸才,而孙子却如此生猛呢?

诸葛亮在蜀汉建立之前一直没有子嗣,按照那个“无后为大”的传统,他已经算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不孝子。这时候他远在东吴的哥哥诸葛瑾有两个儿子,第一个是诸葛恪,第二个是诸葛乔,于是诸葛瑾把儿子诸葛乔过继给诸葛亮。诸葛亮对诸葛乔管教很严,这和他严谨的作风和自律的生活分不开,因为对他期望很高,行军打仗都会带着诸葛乔,这也让诸葛乔积攒了一些功勋。但诸葛乔在25岁的时候却病逝了,世人没看见他发光发热的时候。后来诸葛瑾的儿子诸葛恪已经成为东吴的权臣,但因为和江东士族不和,江东士族趁着他战败的时候合力攻击他,以至于被灭三族,诸葛乔的后代后重新回去继承诸葛瑾家族,又给他们家留下了血脉和香火。

刘禅上位几年之后诸葛亮生下了诸葛瞻,当时他已经46岁,可谓是老来得子。因为他长期领兵在外没能亲自教导诸葛瞻,只是让夫人黄氏从严要求。诸葛瞻几岁的时候就非常聪明,蜀汉群臣对他的期望非常高,认为他长大以后或许可以媲美诸葛亮。但这时候诸葛亮却写信给诸葛瑾,他在信中吐露了自己的担忧,认为诸葛瞻从小过于聪明而且没有受到挫折,长大以后可能不会有太大成就。

诸葛亮病死的时候诸葛瞻才8岁,尽管他幼年丧父,但因为诸葛亮的光环太强,诸葛瞻从小就接受那个时代最精英的教育,也在蜀汉群臣期盼的目光中成长。18岁的时候就已经在朝廷任职羽林中郎将还娶了公主,26岁的时候担任侍中。33岁的时候成为军师将军,34岁就成为蜀汉军队二把手卫将军,地位仅次于姜维,同时也是蜀汉最年轻的掌权者。对于他的履历蜀汉没有人质疑。

假如在和平年代的话,诸葛瞻这种履历和晋升速度肯定会是一个逆天的存在,但可惜他处于三国乱世,年轻有为是他的幸运也是他的不幸。位高权重那意味着责任更大,当掌权之后魏国钟会和邓艾领兵攻蜀,姜维亲率蜀汉主力部队在剑阁抵御钟会的大军,而诸葛瞻则驻守在成都的门户绵竹一地。但他的结局也如诸葛亮预料的一样,敌不过邓艾大军,诸葛瞻战死绵竹,由此刘禅派人向邓艾投降,蜀汉正式灭亡。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诸葛瞻的长子诸葛尚,他文韬武略英勇非凡,曾经在战场上和邓忠还有师篡打成平手,要知道他们两人可是邓艾手下的猛将,由此可见诸葛尚的生猛。而且诸葛尚也很有政治意识,他曾经说“ 父子荷国重恩,不早斩黄皓,以致倾败,用生何为!”,说明他能看得出局势,也劝过诸葛瞻,只可惜诸葛瞻没有采纳他的意见,从侧方面也可以看出诸葛瞻的平庸和诸葛尚的光彩。但因为两军实力差异过大,诸葛尚只能“乃驰赴魏军而死”!

两父子截然不同的态度和能力想必也是和成长经历有关,诸葛瞻尽管继承了诸葛亮的天赋,但他成长环境过于顺利,没有受过任何苦难的他自然不知道江湖险恶,以至于耽误了后天的成长。但诸葛尚生长在蜀汉末年,那时候的蜀汉赢大厦将倾,他从小就有强烈的报国信念,而且因为诸葛瞻的关系也很早在军中成长。靠着家族的天赋和努力以及战场上的培养,他强于父亲也是必然。可惜的是邓艾没给他继续成长的机会,让他在绵竹这里和诸葛瞻一起尽忠。

6

蜀相诸葛亮的儿子为何那么昏庸,而孙子却如此勇猛?

三国时期,除枭雄曹操跟仁主刘备之外,还有一位智谋无双的军事诸葛亮,纵观他的一生善用兵法打赢不少战役,而且为北伐战争心力憔悴最终病死途中。然而诸葛亮只育有一个儿子,名叫诸葛瞻,他是否能遗传父亲的基因变得很聪明呢?

据记载,诸葛亮曾给兄长诸葛瑾寄予书表述自己的儿子,他写书中道:“瞻今八岁余,聪智伶俐,怕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此话可窥见诸葛瞻年幼时就已十分聪明,连父亲都写信告诫诸葛瑾,说儿子太过聪明,担心反影响他的前程,难以被重用。

看来诸葛亮深知谦虚之道,考虑长远,而儿子诸葛瞻自小就暴露出过人天赋,各种学说夸夸其谈,琴棋书画纷纷融会贯通,因此蜀国上下都知道军师有这么一个神童儿子,如诸葛瞻在10岁时的亲笔画就已价值不菲。

北伐失败诸葛亮死后第十年,诸葛瞻长及17岁,逐蜀帝刘婵封为羽林中郎将,又过十年,诸葛亮再次升职为军师、将军、尚书仆射,等于在官职上跟当年的诸葛亮平起平坐了。同是27岁,当年诸葛亮才出茅庐,而儿子诸葛瞻已经成为蜀国重权人物,且是百姓希望的象征。蜀国上下见他机智善谋,颇有父亲的雄风,于是就把统一中原的希望放在其身上。

因此平日里,诸葛瞻几乎就成为了蜀国人眼里的“诸葛亮二代”,他所做的政务措施,均为人们大力支持,并且无人敢忤逆他的决定。然而他虽有父亲的优秀基因,但后天无能人正确指导,使得他逐渐恃才傲物。

得诸葛亮真传者乃姜维,而诸葛瞻当时才7岁父亲就死了,为此没得到任何传授秘技。据说有一次,太监黄皓向蜀帝说姜维的不当之处,诸葛瞻则在旁边保持沉默。因为黄皓势力也非常大,对此诸葛瞻对此有所惧怕,甚至不敢挑战对方的权威,也这应验了诸葛亮临终前留给儿子的一个句话“难成大器”。

事后果然如父所说,景耀6年,邓艾率军偷袭阴平,诸葛瞻带兵前往诛杀,而在关键之刻诸葛瞻表现的犹豫不决,对行军打仗完全不懂,最终错过打败敌军的时机,使得邓艾逃脱,不久后邓军反攻,诸葛瞻被困绵竹,然而只要静等援兵到来即可解围,可诸葛瞻偏偏中了邓艾的激将法,一气之下就带兵出城跟对方硬刚,结果惨败。

如三国志所描述,瞻遂战,大败,临陈死,时年三十七岁,众兵皆散,艾长驱直达成都。正是因为诸葛瞻的冲动跟无能才令邓艾攻到蜀国成都,为此足见他拥有父亲的优良基因,但在后期实属废材一个。

然而诸葛亮的儿子这般无能,但孙子诸葛尚却是智勇双全的。《华阳国志》记载,诸葛尚曾经劝说过亲爹诸葛瞻尽早铲除黄皓,但父亲不听,从这一点就能看出诸葛尚较为果然,且懂得局势所趋,迫不容待,黄皓一日不除,始终都是蜀国的大毒瘤。

后来,他随父亲讨伐邓艾军,战场上诸葛尚不再像爷爷父亲一样是幕后指挥者,他身披战甲亲赴前线杀敌,据说敌方派出邓忠两位猛将挑衅,诸葛尚二话没说,挥枪上马就来了一场1VS2,结果取得了胜利。可惜,诸葛尚遇到一个无能废材的父亲,导致跟着他一起被战争赴死。诸葛尚的之所以那么勇猛,基本是受爷爷的光荣事迹的鼓励,再加上他性格好斗,跟容易骄傲的诸葛瞻不是同一类人。

7

诸葛亮如此雄才大略,但他的儿子却是个庸才,甚至还有人说其是个蠢材,当真如此吗?


诸葛亮有两个儿子,老大诸葛乔,老二诸葛瞻。诸葛乔是诸葛亮的养子,因为诸葛亮一直没有儿子,哥哥诸葛瑾就把小儿子过继给了他。

严格来说,诸葛亮只有一个儿子,那就是诸葛瞻,然而,诸葛瞻出生的时候,诸葛亮已经46岁高龄了。

为什么说是高龄呢?因为诸葛亮总共就活了54岁,诸葛亮死的时候,诸葛瞻年仅7岁。诸葛亮常年在外出征,所以陪伴孩子的机会并不多。


诸葛亮曾经给哥哥诸葛瑾写信,夸赞诸葛瞻聪明伶俐,然而又担心他磨炼太少,不够老练,成不了大器。

没想到,一语成谶。

诸葛亮在蜀汉的名气很响亮,所以蜀汉百姓就对诸葛瞻有很多的期许,希望他子承父业,继续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然而,蜀汉百姓显然期望过高了,比之诸葛亮,诸葛瞻差的不是一星半点,以下几点可以说明。

首先,诸葛瞻原则性差。


这一点,从处理与黄皓关系上可以看出来。蜀汉后期,宦官黄皓专权跋扈,祸乱朝纲,然而,作为右将军的诸葛瞻却听之任之,根本没有任何动作,其实以他的名气和实力,是足以威慑黄皓这个毒瘤的。

其次,诸葛瞻政治能力差。

这一点从与老将姜维的关系上很容易看出来,姜维是诸葛亮嫡传弟子,按理说,诸葛瞻应该与姜维勠力同心才对,然而,诸葛瞻似乎极为不待见姜维。在姜维吃了败仗之后,诸葛瞻上表弹劾姜维,说他屡战屡败,致使蜀汉国力日益损耗,最后姜维被贬。


第三,诸葛瞻军事能力差。

这一点从绵竹保卫战可以看出来,邓艾奇袭阴平之后,诸葛瞻带领大军前往抵抗,然而到达目的地之后,下属建议他立即抢占有利地形,做好战斗准备。然而,这时候的诸葛瞻却突然犹豫不决起来,最终错失了有利战机。

最后,诸葛瞻死在了战场之上。临战前,诸葛瞻大哭道:“我于内不能除去黄皓,于外不能制衡姜维,进军又不能守护国土,我有三罪。”


这句话是记载于《三国志》中的,然而有史学家质疑诸葛瞻根本就说过这话,试问,有谁会承认自己是个百无一用的人呢。

有人怀疑这句话是陈寿故意添加的,因为陈寿曾经在诸葛瞻手底下任职,还曾被诸葛瞻责罚过,他一肚子意见无处发泄,所以借《三国志》批评了老领导一通。

诸葛瞻有个儿子叫诸葛尚,随父亲一起战死了绵竹,年仅十九岁。

8

诸葛亮在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后,就为了蜀汉的江山而奔波。他按照和刘备制订的《隆中对》的方案,一起打下了一片江山。可是,在刘备取得汉中后,刚刚进位汉中王。关羽的荆州就被孙权趁关羽北伐襄樊之机,给袭占了,关羽也被孙权擒杀。这使得刘备无法压制自己的仇恨,不听诸葛亮赵云等人的劝阻,发动了夷陵之战。

但是,信心满满的刘备却在夷陵之战中,被名不见经传的陆逊打得大败。不但军队损失惨重,连多年来积累的军资也荡然一空。刘备忧愤交加,病死于白帝城。在刘备病死前,将刘禅托孤于诸葛亮,让诸葛亮接管蜀汉政权。诸葛亮面对刘备的信托,发誓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在刘备手下担任军师的职务,可是他偏重于行政管理这一方面。作为刘备群臣的文官之首,在疆场厮杀,他很少参与。但是,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当然对自己的军事才能信心有加。他在接过蜀汉政权的重担后,就开始在政治、军事和经济上施展自己的才华。

诸葛亮在经济上,鼓励农耕,发展蜀锦生产,使得蜀汉府库充实。在政治上,他团结群臣,奖优罚劣,使得蜀汉政治稳定,奋发进取。在军事上,他严格训练军队,更新装备。使得蜀军器械精利,号令严明。他以自己的阵法训练出的军队,可以做到进可胜,败不乱,使得敌人望而生畏。

诸葛亮在稳定住蜀汉的局势后,就先南征,他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七擒七纵孟获,平定了南中。然后,诸葛亮又兴兵北伐,在他的一生中,进行了五次北伐。除了第一次北伐遭受了损失外,其他的几次北伐都做到了让对手进不敢战,退不敢追的地步。

诸葛亮的一生都献给了蜀汉政权,可以说,如果没有诸葛亮的努力,就没有蜀汉政权的存在。在诸葛亮死去的时候,后主刘禅为之痛哭流涕,感到自己失去了依靠。

但是,我们发现,虽然俗语说,老子英雄儿好汉。可是这个规律却在诸葛亮父子身上失灵了。诸葛亮的儿子却根本没有诸葛亮的能力。在最后,他辜负了蜀汉君臣的期望,为蜀汉的灭亡画上了一个句号。

那是公元263年,曹魏发动了对蜀汉的进攻。由于姜维的布置错误,使得钟会轻易越过秦岭天险,夺占汉中。姜维无奈之下,只得兼程赶到剑阁,挡住了钟会的去路,这才将形势稳定下来。

但是,姜维虽然稳定住了东线,西线又出了漏洞。魏将邓艾寻找到蜀汉防御的漏洞,带兵偷渡阴平,一举袭占了江油。这个时候,刘禅起用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让他率领蜀军迎击邓艾。

刘禅起用诸葛瞻,也是想依靠他的军事才能,挽救蜀汉的危局。可是,诸葛瞻的军事指挥却大失水准。他率军到达涪城的时候,他手下的黄崇再三劝谏他赶快急行军占据险要地形,不要让邓艾的军队进入平原。可是诸葛瞻犹豫不决,虽然黄崇急得直哭,最后也没有采纳黄崇的意见。

邓艾趁机长驱直入,在绵竹一战中,诸葛瞻战败。诸葛瞻和他的儿子诸葛尚都战死沙场。刘禅知道成都难守,在走投无路之下投降了邓艾,蜀汉灭亡。

我们可以看到,诸葛瞻的军事才能比起他父亲诸葛亮相差太远。这到底是那些原因造成的呢?

一是诸葛瞻没有得到过诸葛亮的亲传。

我们知道,诸葛瞻虽然是诸葛亮的儿子,但是,他出生的日子太晚了。在诸葛亮去世的时候,诸葛瞻才年方八岁。我们可以想见,诸葛亮长年在汉中的军中,多次北伐。他回家的时间十分短暂,哪里有时间和诸葛瞻相聚。

而且,诸葛瞻当时只是一个孩童,不能从诸葛亮那里得到多少教诲。有些军事、政治的经验,不是几岁孩子能够领会的。当年姜维投奔蜀汉,诸葛亮交给他部队,还手把手教了他很长时间,这才教会姜维行军打仗的能力。而诸葛瞻没有得到诸葛亮的言传身教,这些能力就无从谈起。

二是诸葛瞻的能力并不在政治军事上。

我可以看到,诸葛亮其实是琅邪世家出身,他的家族有政治、军事人才,但是也有文学、艺术方面的人才。诸葛瞻的天分并不在政治军事方面,他的天分在艺术方面。

我们可以看历史上的记载,诸葛瞻“工书画,强识念”。如果在今天,诸葛瞻就是一名有所成就的艺术家。可惜,由于他的父亲,使得他不得不背负父亲的名声。人们把他当成诸葛亮的继承人,理所当然的认为他有诸葛亮的政治军事才干。

就这样,生长在诸葛亮的影子下的诸葛瞻,只得负重前行。在蜀汉的最后一战中,他顶着诸葛亮的名号,去与魏军拼杀。

三是诸葛瞻没有锻炼造就军事能力的机会。

诸葛瞻虽然在蜀汉有着很好的名声。其实这些名声都是诸葛亮的影响造成的。而诸葛瞻并没有相应的能力。史书记载他“美声溢誉,有过其实”。

而诸葛瞻虽然有着父亲的名声,被大家给予厚望,可是他却没有政治军事的天分,也没有得到诸葛亮的言传身教,这让他并没有真正的能力。

而他平日里也没有从军的经历,没有用实践提高自己能力的机会。他和姜维的关系搞得很僵,本可以从姜维那里得到的教导也得不到。这一切,都彻底切断了他能够提升自己才能的途径。

当年言过其实的马谡还有从军的经历,而且还有诸葛亮的指点。可是,在街亭之战中,马谡依然败给了久经沙场的老将张郃。而诸葛瞻连马谡都不如,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文化人,怎么能够打败一样是沙场老将的邓艾呢?

而至于说诸葛瞻的儿子诸葛尚,在历史上只是说他在战死前感慨,说自己父子身负国家重恩,可是不能早斩奸臣黄皓,以致于造成今天的失败,还如何有脸活下去。然后冲进魏军的阵营战死了。从诸葛尚的言行看,他的果决刚勇要超过诸葛瞻,可惜大势已去,无力挽回局势了。

结语:

诸葛亮自比为管仲乐毅,他也确实具备着相当的政治军事能力。他在辅佐刘备建国,在接受托孤后的表现,都无愧于他的能力。在他的治理下,蜀汉不但安定团结,还在军事上主动攻打强大的曹魏,使得对手不敢应战。

诸葛瞻是诸葛亮的儿子,可是他出生很晚,没有得到诸葛亮的言传身教。长大后,他不但没有政治军事方面的天分,又没有在实践中提高锻炼自己的机会。这使得他空负诸葛亮留下的虚名,最后在绵竹之战失败,造成了蜀汉政权的灭亡。

而诸葛尚的表现则让人侧目。他在历史上的出现时间很短,但是他的言行显示出的英勇果决,要远胜其父,可惜大厦将倾一木难支了。

不过,虽然历史上评价诸葛瞻“智不足以扶危,勇不足以拒敌”。但是,在国难当头的时候,他能够为国尽忠,能够继承父亲的遗志,也可以说是忠孝双全的人了。

9

《三国志》记载,诸葛亮起初一直没生儿子,于是哥哥诸葛瑾将次子诸葛乔过继给他当儿子。蜀汉建兴五年(公元227年),诸葛亮第一次率军北伐时,让诸葛乔随军移驻汉中。为了让诸葛乔在艰苦的环境中经受磨砺与锻炼,诸葛亮对他很严厉,禁止他搞特殊化,并特意安排他与诸将子弟一起,率领部分士卒在崎岖难行的山道间转运粮草、器械等军需物资。彼时诸葛乔已被任为驸马都尉,诸葛亮担心他在安逸的生活中沦为一庸人,对其管教甚严。

诸葛亮在写给哥哥诸葛瑾的信中说:“(诸葛乔)本当还成都,今诸将子弟皆得传运,思惟宜同荣辱。今使乔督五、六百兵,与诸子弟传(指转运作战物资)于谷中”。

诸葛乔身为丞相之子,却丝毫没有特殊,而是和诸将之子奔波跋涉于山谷间,同甘共苦,为国尽力,这不正体现了公忠体国、殚精竭虑的严父诸葛亮一片爱子之心吗?

可惜的是,次年(228年)诸葛乔即病逝,年仅二十五岁。

在头年(227年),四十七岁的诸葛亮中年(在古代属老年)得子,他给儿子取名诸葛瞻。虽说中年得子,但诸葛亮却从不溺爱诸葛瞻。《三国志》记载,蜀汉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给兄长去信说:“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古人认为: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恐不为重器耳”。为此,他在戎马倥偬的难得片刻闲暇间,总用书信的方式对儿子进行教育,生怕错过了儿子的成长关键期。

诸葛亮在写给儿子诸葛瞻的那封著名的信(《诫子书》)中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对子侄的教育严格而细致,可以说相当周全,不仅注意品德修养、治学方法、立身之道,甚至连言谈举止、待人接物、不得酗酒等细碎之事,他都不厌其烦,娓娓道来,谆谆教诲。

客观的说,诸葛亮对儿子们的管束教育还是卓有成效的。大哥诸葛瑾过继给他的嫡子诸葛乔才华一般,据说不及哥哥诸葛恪,但人品与学业都超过了诸葛恪,这和诸葛亮严加管教与以身作则、谆谆善诱是分不开的。

诸葛瞻在智略上没有继承诸葛亮的优秀基因,一般来说,二代均不如一代,和生存环境的改变与人生经历不同有关 。但在诸葛亮的耐心督促与管教下,他的成长与进步也很快,史载,诸葛瞻善书法、精绘画,出仕后为官清正,恪尽职守,对蜀汉忠心耿耿,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其军事才能、文韬武略方面远逊其父,但说他是一庸才又太过偏激,只能说是中人之资。

后来,魏国司马昭发起灭蜀之战,邓艾率奇兵偷渡阴平、进攻蜀国时,时任卫将军、平尚书事的诸葛瞻率长子诸葛尚、将军张遵(张飞孙)、李球、尚书郎黄崇(黄权子)防守绵竹。诸葛瞻见事迟缓,犹豫不决,拒听黄崇速占险要的建议,以致坐失最佳战机,最后他冒险出城与邓艾决战,兵败被杀(殁年37岁),绵竹失守。

诸葛瞻之子诸葛尚任先锋官,悍勇过人,曾两次冲锋陷阵,击退魏将邓忠、师纂,后见其父遇伏大败,自刎而亡,喟叹道:“父子荷国重恩,不早斩黄皓,以致倾败,用生何为《华阳国志》”!(意思是我父子受国家厚恩,却不能斩杀黄皓,导致今天的大败,让国家受辱人民遭劫难,还有何面目活着”!)言罢,奋力跃马冲入魏军阵中,与敌血战,因寡不敌众战死沙场,年仅十九岁(还有史料说十七岁)。

东晋干宝评价诸葛瞻说:“瞻虽智不足以扶危,勇不足以拒敌,而能外不负国,内不改父之志,忠孝存焉”。明人钟敬伯评价诸葛尚曰:“诸葛尚少年忠义,为臣则忠,为子则孝,为孙则慈,跨父秩祖,可见孔明于地下矣”。诸葛尚与祖父诸葛亮、父亲诸葛瞻不同,是一员上阵杀敌的武将,身为战将,剽悍勇猛自不必说,忠贞义烈更是得自家传。

撇开才智不论,在邓艾突袭蜀国时,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诸葛瞻父子率兵抵抗,严辞拒绝邓艾以高官厚禄诱降,最后双双战死疆场。诸葛瞻、诸葛尚虽败犹荣,不愧为诸葛亮的子孙,诸葛氏绝对可以说是三代英杰、满门忠烈。

【插图源自网络】

【发文不易 严禁剽窃】

10

风水变了,就这么简单。天时,地利,人和,诸葛亮都占尽了。他的后代就不同了。